幼儿园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蜻蜓,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学习一些简单的动词和形容词,如“飞、跑、快、大、小”等。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捉蜻蜓》;2.清水瓶、透明布、电风扇等;3.自制的纸板蜻蜓,相应的大小不同的盒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用透明布盖住放在课桌上的清水瓶,让学生看,问学生透明布下面有什么东西?2.学生猜测后老师揭开透明布,让学生看清楚清水瓶中的水是如何被电风扇风力托起形成一个小漩涡的,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力量和风的方向。
2. 语言训练环节1.教师把纸板蜻蜓放在桌上,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观察蜻蜓的外形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新的词汇:大、小、快、飞、跑。
2.教师让学生做蜻蜓的动作,模仿蜻蜓的动作飞到课堂的另一边。
3. 情境引入环节1.教师通过故事《捉蜻蜓》向学生介绍蜻蜓,让学生了解蜻蜓的习性。
2.教师提出问题:小女孩为什么要抓蜻蜓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4. 情境体验环节1.教师在故事中带领学生一起追逐和观察蜻蜓,并让学生尝试逮住蜻蜓;2.教师为学生准备各种大小的盒子,并让学生尝试将自己制作的纸板蜻蜓放入相应尺寸的盒子中。
5. 情境延伸环节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在故事中小女孩动手抓蜻蜓的做法是否合适,是否应该留给蜻蜓更多的自由;2.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人和动物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引导幼儿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
四、教学反思本次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的设计是基于幼儿关注世界的天性,通过故事情境、情景体验、启发教育的方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体验。
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教育手段,如环节设置、情境引导、讨论等,能够使幼儿大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
同时,本次教学还通过体验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人与动物应如何相处,养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习惯。
不过,本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领域教材《趣味故事》第三章,详细内容为《捉蜻蜓》故事。
通过讲述小动物们捉蜻蜓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知道不同动物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名称和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动物卡片、捉蜻蜓游戏道具。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蜻蜓,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生活环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故事《捉蜻蜓》,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和情节。
2)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名称和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和特点。
2)组织幼儿进行捉蜻蜓游戏,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捉蜻蜓》2. 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蜻蜓、蝴蝶、小鸟、小狗、小猫3. 各个小动物的特点:轻盈、色彩斑斓、会飞、活泼、聪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捉蜻蜓》的故事场景,用彩色笔上色。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自由发挥想象力,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对幼儿的引导,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鼓励幼儿用绘画、口头表达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的教师提问环节3.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确保安全且蜻蜓较多。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捉蜻蜓”一节。
通过描述蜻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捉蜻蜓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语言听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蜻蜓的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
2. 通过听说游戏,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互助的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捉蜻蜓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听说能力,提高对自然界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蜻蜓图片、卡片、捉蜻蜓游戏道具。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蜻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特点,如翅膀、身体、颜色等,让幼儿描述蜻蜓的外观。
2. 新课内容:教师向幼儿介绍蜻蜓的生活习性,如喜欢生活在水边、捉蚊子等,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生活环境。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蜻蜓游戏,游戏规则为:幼儿分为两队,每队成员轮流捉住蜻蜓,捉到后要说出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说对后方可得分。
4. 例题讲解:教师示范如何捉蜻蜓,并说出蜻蜓的特点,引导幼儿模仿。
5.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捉蜻蜓游戏,教师在旁指导,纠正幼儿在游戏中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捉蜻蜓2. 内容:蜻蜓的特点、生活习性、捉蜻蜓游戏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蜻蜓,并简单描述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答案示例:我画的蜻蜓有绿色的身体和透明的翅膀,它喜欢在水边捉蚊子。
2. 作业要求: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协助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捉蜻蜓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了听说能力,提高了对自然界的认知。
但部分幼儿在游戏中过于拘谨,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蜻蜓,让幼儿亲身体验蜻蜓的生活环境,增强幼儿对蜻蜓的认知。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同学,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2024年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
2024年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夏天”,主要围绕“捉蜻蜓”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5页至第7页,学习关于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通过听说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听说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蜻蜓模型、图片、录音机、磁带、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蜻蜓,让幼儿亲身感受蜻蜓的飞行和捕食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蜻蜓模型和图片,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幼儿关注蜻蜓的翅膀、眼睛等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蜻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听说能力。
4.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交流捉蜻蜓的趣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捉蜻蜓2. 内容:蜻蜓的生活习性、特点、捉蜻蜓游戏规则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蜻蜓。
2. 答案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蜻蜓的特征和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趣味性。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6. 课后反思的深入性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对于捉蜻蜓这一主题,难点在于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提升。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3篇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捉蜻蜓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师生对话: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蜻蜓吗?学生:蜻蜓是一种昆虫。
老师:那你们知道蜻蜓的特点是什么吗?学生:蜻蜓有四只透明的翅膀,还会在空中停一停。
老师: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故事《捉蜻蜓》。
2. 讲故事(10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述故事《捉蜻蜓》。
故事梗概: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一天他们一起去爬山。
爬到山顶,他们看到了很多蜻蜓在空中飞舞。
小明决定捉一只蜻蜓,他拿出一个蜻蜓网,小红帮他找蜻蜓。
他们追了一会儿才抓住了一只蜻蜓。
小明和小红高兴地回家,释放了蜻蜓。
3. 讨论(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问题:a. 为什么小明要捉蜻蜓?b. 他们是如何一起找到蜻蜓的?c. 为什么他们最后将蜻蜓放生了?4. 观察实践(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老师分发蜻蜓模型和放大镜给每组。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蜻蜓的细节,并描述蜻蜓的特点。
学生们尝试使用蜻蜓网捉住蜻蜓模型。
5. 学生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用放大镜观察和描述蜻蜓的特点,并展示他们捉住蜻蜓模型的过程。
6. 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蜻蜓有什么特点?b. 为什么小明和小红最后将蜻蜓放生了?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户外观察真实的蜻蜓,记录下来并进行观察报告。
教学资源:1. 故事《捉蜻蜓》2. 蜻蜓模型和放大镜3. 蜻蜓网评估方式:1. 学生观察和描述蜻蜓的能力。
2. 学生团队合作和展示的能力。
3. 学生对故事理解和总结的能力。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歌曲《春天花儿开》的歌词和旋律。
2. 认识春天的特点和花儿的开放过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手册》第三单元“有趣的动物”,具体章节为“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听说游戏,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习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蜻蜓;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蜻蜓对农作物的益处。
2. 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蜻蜓,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特点,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蜻蜓模型、图片、视频、教学课件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蜻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蜻蜓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对农作物的益处。
(2)教师示范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蜻蜓,引导幼儿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蜻蜓。
(2)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画的蜻蜓,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蜻蜓和自然环境。
(2)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2. 板书内容:(1)蜻蜓的外形特征:翅膀、身体、眼睛等。
(2)蜻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
(3)保护蜻蜓和自然环境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蜻蜓,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蜻蜓有绿色的翅膀,它在水边捉蚊子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蜻蜓的特点,培养了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幼儿的互动和参与。
小班语言游戏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捉蜻蜓》
小班语言游戏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捉蜻蜓》一、教学内容《捉蜻蜓》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游戏》,详细内容包括:通过童谣《捉蜻蜓》的形式,让幼儿感知语言游戏的趣味性,培养幼儿对语言节奏的敏感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并喜爱童谣《捉蜻蜓》,能独立朗诵或跟读。
2. 培养幼儿对语言节奏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童谣的节奏和韵律,能够独立朗诵。
重点:培养幼儿对语言游戏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童谣《捉蜻蜓》的PPT,图片卡片,小鼓,铃铛。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色纸,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户外捉蜻蜓的场景,引导幼儿讲述捉蜻蜓的趣事。
2. 童谣学习(10分钟)教师播放PPT,带领幼儿学习童谣《捉蜻蜓》,让幼儿感知语言节奏,引导幼儿跟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卡片,示范如何用语言描述捉蜻蜓的场景,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捉蜻蜓游戏,用童谣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5. 团队协作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蜻蜓接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6. 作品展示(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作品,如绘画、手工等,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谣《捉蜻蜓》的文字和图片。
2. 语言表达的关键词和句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画笔和彩色纸,创作一幅捉蜻蜓的场景画。
答案:示例画作见附件。
2.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学习的童谣《捉蜻蜓》,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捉蜻蜓的情景。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表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对童谣《捉蜻蜓》充满兴趣,能够独立朗诵和跟读。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捉蜻蜓》一课。
通过学习儿歌、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特点,学会表达对蜻蜓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朗读和表演儿歌《捉蜻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儿歌《捉蜻蜓》,了解蜻蜓的特点。
难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蜻蜓,以及进行合作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捉蜻蜓游戏道具、儿歌《捉蜻蜓》PPT、蜻蜓图片、故事书《小蜻蜓》。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窗外的蜻蜓,引导幼儿关注蜻蜓的特点。
2. 新课呈现:播放儿歌《捉蜻蜓》PPT,引导幼儿跟读,学习儿歌。
3. 例题讲解:讲解儿歌中描述蜻蜓的部分,引导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蜻蜓。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捉蜻蜓游戏,鼓励幼儿用儿歌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6. 课堂小结:强调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六、板书设计1. 《捉蜻蜓》2. 内容:(1)蜻蜓的特点:翅膀透明、飞得快、捉蚊子(2)儿歌《捉蜻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蜻蜓捉蚊子的画。
2. 答案:幼儿画出的蜻蜓捉蚊子的场景,只要表现出蜻蜓的特点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幼儿对蜻蜓的兴趣浓厚,但在用语言描述蜻蜓时,表达不够准确。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蜻蜓,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蜻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蜻蜓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环节的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学习儿歌《捉蜻蜓》,了解蜻蜓的特点。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精品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精品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昆虫”,具体内容为“捉蜻蜓”。
通过该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听说技能,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并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正确使用“捉、飞、跑、追”等动词,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
2. 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动词,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蜻蜓玩具、卡片、图片、磁性教具板、录音机。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捉蜻蜓,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蜻蜓的飞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蜻蜓玩具,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幼儿用“捉、飞、跑、追”等动词描述捉蜻蜓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用动词卡片拼成捉蜻蜓的句子。
2)分组进行“捉蜻蜓”游戏,每组幼儿根据句子内容,用动作表演出捉蜻蜓的过程。
4. 小结与奖励(5分钟)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奖励。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教具板上贴上蜻蜓图片和动词卡片,方便幼儿拼成句子。
2. 板书捉蜻蜓的例句:“我用网捉住了飞行的蜻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动词卡片,拼成一句描述捉蜻蜓的过程。
2. 答案示例:“小明跑得快,捉住了飞行的蜻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动词,提高了幼儿的听说能力。
但在游戏过程中,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和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蜻蜓,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并用画笔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
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捉蜻蜓》是一堂针对幼儿园小班设计的语言游戏课程。
教材选用《幼儿语言发展》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儿歌《捉蜻蜓》展开,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感知语言韵律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儿歌《捉蜻蜓》,并能跟唱。
2. 培养幼儿对语言韵律的感知能力,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儿歌《捉蜻蜓》,让幼儿掌握儿歌的韵律和歌词。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捉蜻蜓的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捉蜻蜓》的PPT、捉蜻蜓的图片、蜻蜓道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蜻蜓的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小燕子》,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中的小动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捉蜻蜓。
2. 呈现:展示捉蜻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描述捉蜻蜓的场景。
3. 学习:播放儿歌《捉蜻蜓》的PPT,教师带领幼儿学唱儿歌,让幼儿感知儿歌的韵律美。
4. 实践:分组进行捉蜻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儿歌歌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互动: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捉蜻蜓的动作,其他幼儿猜测并说出对应的歌词。
6. 巩固:教师带领幼儿用水彩笔和画纸,根据模板画蜻蜓,进一步巩固儿歌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儿歌《捉蜻蜓》的歌词。
2. 蜻蜓的外形特征和捉蜻蜓的场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捉蜻蜓的画,并附上儿歌《捉蜻蜓》的歌词。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完成捉蜻蜓的画作,家长辅助孩子完成歌词的书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孩子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蜻蜓,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完成课后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捉蜻蜓”一节。
通过描述捉蜻蜓的有趣经历,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自然知识。
2. 通过听说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的记忆。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捉蜻蜓的故事图片、蜻蜓模型、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蜻蜓,让幼儿亲身感受蜻蜓的飞行特点,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外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图片,讲述捉蜻蜓的经历,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蜻蜓”的语言游戏,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蜻蜓的外形和飞行特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交流观察蜻蜓的发现,讨论如何用画笔表现出蜻蜓的特点。
5.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笔、剪刀和胶水制作蜻蜓手工作品,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蜻蜓》2. 内容: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语言游戏、手工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蜻蜓,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听说、制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特点,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出现表达混乱的现象。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其他昆虫的特点,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优质教案《捉蜻蜓》含反思2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优质教案《捉蜻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领域教材,《捉蜻蜓》。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蜻蜓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学习儿歌《捉蜻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语言、节奏感受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蜻蜓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会说儿歌《捉蜻蜓》。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节奏感受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蜻蜓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儿歌节奏。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能力,以及对语言、节奏感受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蜻蜓模型、图片、儿歌《捉蜻蜓》音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展示蜻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蜻蜓外形特征,让幼儿用自己话描述蜻蜓。
同时,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到蜻蜓。
2. 讲解蜻蜓特点(5分钟)根据幼儿描述,讲解蜻蜓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让幼儿解蜻蜓对环境益处,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情感。
3. 学习儿歌《捉蜻蜓》(10分钟)播放儿歌《捉蜻蜓》音频,让幼儿跟随节奏学唱。
在学唱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儿歌节奏、韵律,培养幼儿对语言、节奏感受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捉蜻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场景,让幼儿用自己话描述图片内容。
接着,教师示范用儿歌《捉蜻蜓》节奏描述图片,引导幼儿模仿。
5.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捉蜻蜓图片,让幼儿用儿歌《捉蜻蜓》节奏描述图片。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发音、节奏。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蜻蜓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 儿歌《捉蜻蜓》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儿歌《捉蜻蜓》节奏描述自己捉蜻蜓场景。
示例答案:小河里,水草绿,我和小伙伴捉蜻蜓。
蜻蜓飞,我们追,欢声笑语真开心。
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及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及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及教学反思《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语言游戏教案《捉蜻蜓》含反思!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表演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活动过程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
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
“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的游戏。
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先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幼儿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
)要求幼儿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
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主题为“有趣的动物”,具体内容为“捉蜻蜓”游戏。
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蜻蜓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
2. 培养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蜻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说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能简单描述蜻蜓。
难点:培养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听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蜻蜓图片、捉蜻蜓游戏道具、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蜻蜓,让幼儿亲身感受蜻蜓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蜻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蜻蜓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教师适时纠正幼儿的发音,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3. 捉蜻蜓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蜻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蜻蜓是什么颜色的?”“蜻蜓有哪些特点?”等,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回答。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捉蜻蜓2. 内容: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描述蜻蜓的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蜻蜓。
2. 答案:幼儿用彩笔画出蜻蜓,要求画出蜻蜓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游戏、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蜻蜓的特点,提高了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了解更多有趣的动物。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优质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优质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班语言听说游戏》第三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蜻蜓”游戏。
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语言表达,锻炼听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蜻蜓”游戏玩法,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2.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倾听他人讲话习惯。
3. 增强学生对动物认识,培养关爱动物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游戏规则掌握,学生在游戏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讲话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蜻蜓卡片、磁性黑板、挂图、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一副蜻蜓卡片进入教室,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蜻蜓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蜻蜓,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我向学生介绍“捉蜻蜓”游戏规则,讲解游戏玩法。
(2)我示范游戏,让学生跟随我一起参与。
(3)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我在一旁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错误。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我出示例题,让学生朗读并理解。
(2)我针对例题中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
(3)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口语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期间,我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收获。
(2)我针对学生在游戏中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3)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学生爱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捉蜻蜓游戏规则、重点词汇、句型。
2. 板书形式:图文结合,简洁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模仿例题,编写一个关于“捉蜻蜓”小故事。
(2)用今天所学句型,描述一下你最喜欢动物。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语言表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多加关注。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中蜻蜓的认识和兴趣。
2. 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发展语言交流技巧。
3. 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蜻蜓图片或实物。
2. 故事课件或绘本。
3. 捉蜻蜓的道具(如小网)。
4. 户外活动场地。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蜻蜓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蜻蜓的了解和经历。
二、听说游戏(5分钟)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捉蜻蜓的故事,引导幼儿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师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与幼儿进行对话,引导幼儿参与互动,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
三、户外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寻找蜻蜓。
2. 教师指导幼儿如何捉蜻蜓,并提醒幼儿捉蜻蜓时要温柔对待小动物。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蜻蜓比赛,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捉蜻蜓的经历,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捉蜻蜓的意义,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延伸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回到教室,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他们捉蜻蜓的经历。
2.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他们的画作,并分享创作思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听说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幼儿的听说能力。
2. 观察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观察幼儿在总结与反思环节的表达和思考能力,评估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活动六:蜻蜓知识小问答(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蜻蜓的图片,并向幼儿提出关于蜻蜓的问题,如:“蜻蜓有几只翅膀?”“蜻蜓吃什么?”等。
2. 幼儿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3. 通过问答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七、教学活动七:蜻蜓手工制作(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分发蜻蜓手工材料,并讲解制作步骤。
2024年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
2024年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听说游戏》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昆虫”章节,详细内容为捉蜻蜓游戏。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和模仿蜻蜓的飞行,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倾听他人发言,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注意倾听他人。
教学重点:掌握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语言听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蜻蜓模型、图片、卡片、磁铁、录音机、音乐CD。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小篮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蜻蜓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蜻蜓的外形特征。
引导幼儿关注蜻蜓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蜻蜓的兴趣。
2. 游戏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玩捉蜻蜓游戏,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模仿蜻蜓飞行,用语言描述蜻蜓的特点。
其他组成员倾听并猜出是哪一种昆虫。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蜻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蜻蜓的翅膀、身体、眼睛等部位的特征。
通过例题讲解,让幼儿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蜻蜓,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其他幼儿倾听并猜出画的是什么。
5. 小组竞赛(10分钟)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蜻蜓画作,并用语言描述。
评选出最佳描述奖、最佳合作奖等。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语言表达和倾听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捉蜻蜓游戏2. 板书内容:蜻蜓外形特征:翅膀、身体、眼睛蜻蜓生活习性:捉蚊子、飞行速度快语言表达关键词:描述、倾听、模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蜻蜓,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蜻蜓有绿色的翅膀,红色的身体,大大的眼睛。
小班语言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捉蜻蜓》
小班语言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捉蜻蜓》一、教学内容《捉蜻蜓》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蜻蜓这种昆虫,学习描述蜻蜓的形态、颜色及生活习性;通过听、说、做、演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学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蜻蜓。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语言游戏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蜻蜓的形态和颜色。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捉蜻蜓的故事图片、蜻蜓模型、词汇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捉蜻蜓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关注蜻蜓的形态、颜色。
通过提问,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蜻蜓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蜻蜓模型,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蜻蜓的特征,如:“蜻蜓有透明的翅膀,绿色的身体,长长的尾巴。
”邀请幼儿模仿教师描述蜻蜓,引导幼儿用词汇卡片辅助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一只蜻蜓,并描述自己的作品。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一幅蜻蜓主题的画。
4.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蜻蜓”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蜻蜓》2. 板书内容:蜻蜓的形态:透明的翅膀、绿色的身体、长长的尾巴蜻蜓的颜色:红色、绿色、黄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只你喜欢的蜻蜓,并用词汇卡片辅助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蜻蜓有红色的身体、绿色的翅膀,它的尾巴长长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蜻蜓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但在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作品时,部分幼儿表现出依赖心理,需要加强引导。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 (2)5篇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 (2)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 (2)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捉蜻蜓》的主要内容;2. 能够掌握故事中的核心词汇和短语;3. 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故事的内容;4.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中的核心词汇和短语;2. 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故事的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捉蜻蜓》故事书;2. 单词卡片和图片。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 师生互动:“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捉蜻蜓》。
你们喜欢捉蜻蜓吗?谁能告诉我蜻蜓长什么样子?”2. 出示蜻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Step 2:阅读理解1. 展示故事书,给学生讲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并指导学生阅读故事。
2. 边读边解释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细读故事,让学生回答问题,确保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Step 3:词汇学习1. 教师出示用于教学的单词卡片或图片,分别教给学生故事中的核心词汇和短语,并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发音。
2. 进行词汇练习,包括单词拼写和对应图片的指认。
Step 4:口语练习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分组活动: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在小组内轮流讲述故事中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Step 5:操练与展示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2.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展示他们刚才的讨论成果。
Step 6: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回家复述故事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 布置下一节课前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看故事书中的其他故事,并准备讲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教学延伸:1. 可以设计关于蜻蜓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蜻蜓;2. 可以邀请学生向其他班级的同学讲述《捉蜻蜓》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3.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剧场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将故事中的情节重新演绎一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捉蜻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捉蜻蜓》选自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蜻蜓这种昆虫,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习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捉蜻蜓的过程;通过听、说、做等环节,培养幼儿对自然界中动物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蜻蜓,知道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捉蜻蜓的过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爱护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捉蜻蜓的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捉蜻蜓的故事图片、蜻蜓模型、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捉蜻蜓的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捉蜻蜓故事,引导幼儿关注蜻蜓这种昆虫。
2. 讲解:结合故事图片和蜻蜓模型,讲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实践:组织幼儿进行捉蜻蜓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捉蜻蜓的过程。
4. 交流:让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捉蜻蜓的过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 表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捉蜻蜓的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捉蜻蜓》2. 内容:(1)蜻蜓的外形特征:翅膀、身体、触角等。
(2)蜻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边、捉蚊子等。
(3)捉蜻蜓的过程:寻找、悄悄靠近、捉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捉蜻蜓的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捉蜻蜓经历,画出捉蜻蜓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交流等环节,让幼儿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捉蜻蜓的过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蜻蜓,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爱护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教学
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听说游戏:捉蜻蜓
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教师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
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
游戏时,大家要一起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的游戏。
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1)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幼儿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
)要求幼儿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2)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幼儿游戏,体验快乐情绪。
(1)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
(2)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
(3)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
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