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进展

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进展

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进展牟洪亮;丁伟;刘向斌;王玲;李振东;程双【摘要】基于亲水基结构的不同,以阴-阳离子型、阴-非离子型和阳-非离子型进行分类对近年来出现的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介绍.重点综述了阴-阳离子型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并简述了其性能及主要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研发的重点进行了展望.%Based on the different structure of the hydrophilic group,zwitter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are currently classified as anionic-cationic,anionic-nonionic and cationic-nonionic.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anionic-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was emphatically summarized,and its properties and main application field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Finally,the shortcomings of study on zwitter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zwitter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were prospected.【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17(047)008【总页数】8页(P468-475)【关键词】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性能;进展【作者】牟洪亮;丁伟;刘向斌;王玲;李振东;程双【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省化工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省化工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省化工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省化工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省化工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3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许多工业领域的发展,在纳米材料制备、金属防腐、日用化学工业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均较为广阔[1,2]。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摘要: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的油气钻井、开采及储运中均有很广泛的应用。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由于国内一些大型油气藏已到开采后期,油田采收率较低,利用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采收率。

高分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既能提高波及系数,又能提高洗油效率,是很好的驱油助剂。

目前不少油田在开采低渗透油藏以及页岩油气藏,压裂液助剂的开发研究是现在及将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石油工程;应用;研究表面活性劑是一类分子由极性的亲水部分和非极性的亲油部分组成的,少量存在即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

它们广泛用于日常生活[1,2],以及石油工程。

例如,在油气钻井工作中可以用作钻井液的杀菌剂、缓蚀剂、起泡剂、消泡剂、解卡剂、乳化剂等;在油气开采作业中可以用作黏土稳定剂、驱油剂、清防蜡、酸压助剂(可用于乳化酸、泡沫酸,成胶和破胶、助排剂等);在油气田地面工程中可以用作减阻剂、破乳剂、杀菌剂、絮凝剂等,于浩洋等[3-6]对其在油田中的主要应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过归纳。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油藏已到开发后期,原油采收率较低,可以采用化学驱进行驱油。

例如,大庆油田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为大庆油田的增产和稳产作出了巨大贡献[7]。

对低孔低渗的油气藏如目前国内外热门的页岩油/气藏的开采则多用压裂工艺,其中关键的化学剂常用到表面活性剂[8-11]。

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起活性作用的亲水基团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及特种类型(包括含氟和含硅、Gemini、Bola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

现根据其类型对其在石油工程尤其是在低孔低渗油气藏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供我国页岩油/气藏开采技术的研究人员作参考。

1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应用1.1阴离子型在水中起活性作用的部分为离子的表面活性剂。

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合成方法相对容易 , 加之反应物又都是生物体 的构 成组 分 , 有易 生 物 降解 、 全性 好 等优 点 , 而 获 具 安 从 得了很 大的发展L 。但 目前该类表 面活性剂 的生 4 J 产规模较小 , 成本较高 , 仍主要用于个人卫生用品等 传统领域 6  ̄] 。国外 对此类表 面活性剂 的研 究及 工业化生产已形成一定的体系, 有的已实现工业化 , 如 日本 味 之 素 公 司 实 现 了 N. 链 酰 基 谷 氨 酸 长
作为“ 工业味精” 的表面活性剂 , 因在生产和生
活领域 中的独特 功 效 , 认 为是 一种 典 型的 品种多 、 被
用途广 、 需求量大 的精细化工产品。但大量 的表 面
活性 剂进 入水 或 土 壤 中 , 破 坏 环 境 , 成 水 土 污 会 造 染, 所以 , 我们在关注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同时也更加 注重其 生物 降解 能 力及 生物 适 应 能 力 。 因此 , 研 对
面活性 、 生物降解 性等以及其在化妆 品、 洗涤剂等传统 领域和农 业 、 工业等 非传统 领域 的应 用研究 情况。最后 , 指
出了进 一步的研究方 向。 关键词 : 基酸系表面活性剂 ; - 氨 N 酰基氨 基酸 ; 合成 ; 应用
中图分类号 : Q 4 3 T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9 0 (0 7 1 .0 40 17 .9 52 0 )00 2 —5
等人 提 出。他 们 选 用 Cn i na t 脂 肪 酶 ad aat c c d ri a
作者简介 : 杨璐 (9 3)女 , 18 一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合成方面研究 , — i Ln ayn l@13 cr E ma : id-agu 6 . n l o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蔡昌武;柏新喜;曾银凤
【期刊名称】《产业创新研究》
【年(卷),期】2022()24
【摘要】表面活性剂被广泛运用于工农业、高新技术、日常生活等领域,是关键工业助剂,有“工业味精”之称。

本文所研究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基于生物物质的活性剂,具备良好的表面性能和抗毒、抗菌性能,可做防腐剂,充分、深入探究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蔡昌武;柏新喜;曾银凤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
【相关文献】
1.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2.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3.氨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进展
4.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剂(XV)——开关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5.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剂(Ⅴ)——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领域技术进展

中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领域技术进展

中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领域技术进展作者:李秋小,张高勇摘要:分6个方面对国内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近几年来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表面活性剂主要品种及其原料的生产技术进展,如烷基苯、脂肪醇、脂肪胺及脂肪酸的生产以及磺化工艺和乙氧基化技术;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品种有烷基多苷、醇醚羧酸盐、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葡糖酰胺、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等;助剂制造技术的进步,如4A沸石、层状硅酸盐、酸制剂等的研发情况及生产技术的提高;洗涤用品制造技术,包括洗衣粉规模化生产技术,液洗配方技术等;表面活性剂在高新技术领域如新材料领域、能源领域、农药、医药与生命科学领域应用的研发情况;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技术标准进展情况。

总体看行业技术取得明显进步,但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过40余年的建设,我国表面活性剂涤涤用品工业由最初的肥皂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生产及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完整行业体系,其应用领域已从家用洗涤用品、个人清洁保护用品、工业与公共设施清洗用品拓展到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整体工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2002年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总产值315亿5千万元,年增长率达7.84%,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

我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进步。

通过行业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促进了行业结构调整和工艺装备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主要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短缺品种的自给能力,提高了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总体看,我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某些方面还必须加快发展进度。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我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的主要领域的技术进展作一归纳分析,以期更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表面活性剂废水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废水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主要 趋 势 。
关键 词 : 面活性 剂 ; 害化 处理 ; 表 无 生物 降解
d i 03 6 /i n1 0 - 2 72 1 . .0 o: .9 9js . 8 16 . 0 0 3 1 .s 0 016
中图分类 号 :7 3 X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16 (0 10 — 06 0 10 —2 72 1 )6 00— 4
水 处理 厂采 用 。如 韩正 昌 ] 厌氧 / 膜法 工艺 用 好氧
孔管布气 , 研究显示 , 泡沫分离法对废水 中 L S的 A
去 除率 可达 9 0%以上 。
泡沫分离法对 L S A 去除率高, 工艺操作简便 , 运 行稳定 , 能耗低 , 适用于处理较低浓度 的 L s A 废水 , 缺点是泡沫浓缩液经絮凝脱水后的滤渣可能造成二 次污染 。因此泡沫分离法需要与其他方法联用来提 高处理效率 ,如常用 的泡沫分离一 混凝法、泡沫分 离一 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 另外 , 采用煤渣吸附一 絮凝 沉淀一 泡沫分离技术的组合工艺处理 L s A 废水去除 率可 达 9 %以上 【 5 4 J 。
近几 年也 出现 了多相催 化 氧化法 和光 催化 氧化
泡沫法发展 比较早 ,是有了初步应用的一种物 理方法 。它是指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中通入空
法。 光催化氧化法是用紫外光照射半导体催化剂 , 生
气而产生大量气泡 , 使废水 中的表面活性剂吸附于
表面形成泡沫 , 刮去水面的泡沫层 即可净化废水 。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21-63
基 金项 目 : 汉 科 技 大 学 科 技创 新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武
第2 5卷第 6期
佘航等 : 表面活性剂废水无 害化处理 的研究进展

关于表面活性剂对水基纳米流体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于表面活性剂对水基纳米流体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于表面活性剂对水基纳米流体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在能量传递研究及应用技术方面,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工质已获得关注。

目前,关于纳米流体,主要从其制备、稳定性、热物性及传热传质等方面研究。

稳定的纳米流体是进行各种研究及应用的基础。

由于悬浮于流体中的纳米粒子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和聚集不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如何保持粒子在液体中均匀、稳定地分散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常用的纳米流体分散技术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流体特性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即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

根据其在水中能否电离将其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成的活性基团,又将其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纳米流体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主要考虑基液、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

在水基纳米流体中,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型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型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非离子型的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E)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流体特性的影响主要从种类和浓度来考虑。

针对已有的研究,总结和分析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流体稳定性和热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并从机理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同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相应的研究方向。

1 表面活性剂对流体稳定性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流体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已发表的文献中,重点研究其种类和浓度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

由于影响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因素非常多,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实验所得的研究结果存在一些差异。

李金平等提出了水基纳米流体中选择表面活性剂的一些建议,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和 SDBS 对 Cu、Ag 和 TiO2纳米粒子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得出 PVA、SDBS 及两者的混合能够使 Cu、Ag 纳米流体稳定悬浮,而不能使TiO2纳米流体保持 1h 以上的稳定悬浮。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提取(论文写作课)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提取(论文写作课)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000007)作者简介:张慧娟(1988-),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惠爱玲(1978-),女,安徽合肥人,博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提取张慧娟 惠爱玲(合肥工业大学农 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合肥 230009)摘 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无二次污染、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医药、农业、石油开采、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方法及近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前景The Isolation of BiosurfactantsZHANG Hui-juan ,HUI Ai-ling(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Bio-process in Ministry of Education ,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23009,China)Abstract :Biosurfactants are natural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mainly synthesized by microorganisms, which have distinct advantages like no secondly pollution and friendly to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chemical surfacta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biosurfactants have been shown a variety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medicine, agriculture, oil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so it has already caused many researchers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production of biosurfactants making use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A review is made from the isolation of biosurfactants. In addition,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analysis,several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biosurfactant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 Biosurfactant ;Isolation ;1 生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 素有工业味精之称, 它在石油工业、环境工程、食品工业、精细化工等许多领域中占有特殊和重要的地位[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8 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杨齐峰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435000)

【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天然产物,它无毒,可以生物降解,对环境影响很小,具有高效的表面活性,因此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代替品。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生产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洗涤、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应用;发展趋势

Biosurfactant research progress Yangqifeng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Hubei 435003)

abstract:Biological surfactant is secreted by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it is

avirulent,can biodegradation,a little influence and efficient surface activity,and is thus synthesis of surfactants ideal replacemen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prepar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reviews biosurfactant in petroleum,washing,pharmaceutical, food and other industrial areas of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mainly introduced the use of biological surfactant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application,discusses the future biosurfactant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biosurfactant;Microb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化学合成而来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威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 第 2 页 共 8 页

纪中期开始快速应用的,在国外已有规模化生产。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正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生物表面活性剂( BS) 是指由一些具有一定表/ 界面活性,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结构于一分子之内的两亲化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结构庞大、复杂,表面活性高,无毒或低毒,能被降解,在极端苛刻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生物相容性好,在石油开采环境治理、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如糖脂、多脂脂肽或中性类脂衍生物等。 表面活性剂是精细化工领域的重要产品,素有“工业味精”的美称[ 1 ] 。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表面活性剂取代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将成为必然趋势。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代谢过程的产物,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除具有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界面能量,稳定乳化液和增加泡沫等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同的作用外,还具有无毒、能生物降解、无污染而且有良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逐渐在石油、洗涤、医药、食品等领域得到应用和开发。因此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

1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制备方法 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6类:糖脂,酰基缩氨酸,磷脂,脂肪酸,结合多糖,蛋白质的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颗粒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家族中的后起之秀,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性能优良的大分子物质,其分子结构中既有极性基团又有非极性基团,是一类中性两极分子。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减少至30mN /m左右,同时可以降低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水/油两相的界面张力。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活性高、功能特殊、环境友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制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1.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制备方法 1.1.1 微生物发酵法 生物表面活性剂多数由细菌、酵母菌、真菌等微生物产生。通过微生物发酵 第 3 页 共 8 页

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各种类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其中,以微生物制备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例,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具体方法一般分为3步,即培养发酵、分离提取和产品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结构多样的化合物,其发酵过程也随具体产物而不同,但大多数微生物发酵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取和纯化都有一些类似的方法,如萃取、盐析、离心沉淀、结晶以及冷冻干燥等,在技术和经济上非常适合大量生产。 1.1.2 酶合成法[2] 与微生物发酵方法相比较,酶合成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酶在非极性溶剂中或微水条件下仍然能很好地发挥其催化功能,极大地拓宽了酶作为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另外酶法的生产条件不十分苛刻,反应具有专一性,可获得高含量的目标产物,且产物易回收。目前研究的外源多酶联合催化技术,在体外将多酶串联或共同作用,模拟内源多酶联合催化过程并使其处于可控状态,再将整胞微生物代谢法的优点嫁接到外源酶催化法上来,使得酶法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所以酶合成法也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和制备的主要方法之一。例如单甘脂、糖脂、磷脂、烷基糖苷和氨基酸等生物表面活性剂都是用酶法合成的。近几年,酶合成法与微生物发酵法相结合成为了发展方向。 1.1.3 其他制备法 天然生物提取法,例如磷脂、卵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存在于蛋黄或大豆等天然生物原料,从中提取有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离提取相对较易,天然含量丰富,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受到原料的限制难以大量生产。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决定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适合于石油工业,如石油的生物降粘、提高原油采收率、重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另外,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绿色天然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医药、农业和环境工程等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3]。

2.1 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提高石油采收率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潜力最大的是石油工业,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目前前景颇为看好。现在多数油田已经进入二次驱油的中后 第 4 页 共 8 页

期,但仍有70%的原油滞留在储油层中。通过筛选合适的采油微生物,可产生各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满足不同原油和不同地质的要求。在石油开采中要使用微生物代谢生成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是集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于一身的两亲物质,降低了石油粘度和岩石油- 水系统的表面张力,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石油采收率。在21世纪初,国内外许多油田研究机构已成功研制出了鼠李糖脂、槐糖脂、海藻糖脂等多种糖脂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在现场石油开采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报道,大庆油田分离得到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tles) ZW - 3代谢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理化性质(CMC值、乳化活性、对温度、矿化度的稳定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脂肽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乳化和降低油水界张力的能力,并可以适应油藏中复杂的环境,可提高采收率912%,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翁天波开发了一种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采油方法。该方法是:将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假单胞菌SP27)的发酵液作为采油用剂,直接投入油层。用胜利油田河口大35 块7211 井原油进行试验,50℃,粘度1019mPa 。s。SP27 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乳化降粘非常有效,完全适应胜利油田的地层条件(温度、pH 和矿化度) 。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其适用范围广、性能优良而且可生物降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2 药物工业 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具备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很难具有的特殊结构, 因而有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有着抗生素作用和在白细胞中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长的作用具有作为药的潜能。已有文献报道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抗菌性和对病毒的抑制效应。由一。澳代烷对一二一一苯亚甲基一, 一海藻糖进行烷基化制备的四一,一烷基以一海藻糖表现出有用的表面活性和鼠类的抗癌活性。肺组织中的表面活性剂是维持正常呼吸的必要因子是一种磷脂蛋白质复合物。许多早产儿就是因为缺少此种物质而呼吸障碍。目前产生这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人类基因已被克隆到细菌中使得大规模生产这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药物成为能。唬拍单酸海藻糖脂及其钠盐是优秀的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乳化稳定剂由一红色球菌在甘油介质中生产的一种抗病毒丁二酞海藻糖脂能有效抵抗甲型单疽疹病毒[4]。 第 5 页 共 8 页

2.2.1 在医药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18世纪开始应用于药学,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飞跃的发展,在医学中常作增溶剂、助悬剂、抗氧化剂、渗透剂、防腐剂等;在药物合成中用作催化剂、吸附剂;在药物分析中用作滴定剂。它可以降低溶剂与难溶药物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两物质液化成相溶的乳剂或混悬剂。在膏体中常用作基质的表面活性剂有吐温类、司盘类等,主要改变药物的分配系数或直接作用于皮肤,从而使药物透皮吸收。生物表面活性剂中具有很强乳化能力的磷脂类可以作静脉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用量在1% ~3%即可将乳剂颗粒乳化成1μm左右,在体内被代谢经肾脏排泄出去。此外,磷脂还具有滋润皮肤,增加伤口愈合,增强骨骼机能及抗出血作用。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还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的药理作用、改善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在生物医疗中得到较好的应用。由于医药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目前在国内外,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极少,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其作用机理还没有完全掌握,其研究状况正处于起步阶段[5]。

2.3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2.3.1 食品乳化剂和增稠剂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乳化剂和增稠剂用。磷脂是最常用的乳化剂稳定剂。除磷脂外,常用的乳化剂还有脂肪酸甘油酯S主要为单甘油脂T、脂肪酸蔗糖酯脂肪酸山梨糖醇酐酯、脂肪酸丙二醇酯、大豆磷脂、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酪蛋白酸钠、明胶和蛋黄等。增稠剂则分天然和化学合成两类。天然增稠剂有从植物和海藻类制取的淀粉、阿拉伯树胶、瓜尔豆胶、角叉菜胶、果胶、琼脂和海藻酸等。还有从含蛋白质的动植物制取的明胶、酪蛋白和酪蛋白酸钠等。以及从微生物中制取的黄原胶等。合成增稠剂最为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丙二醇酸藻蛋白酸酯、纤维素乙醇酸和聚丙烯酸钠、淀粉乙醇酸钠、淀粉磷酸钠、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等。 2.3.2 食品保鲜剂 鼠李糖酯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支原体的性能,蔗糖酯也对微生物,尤其是对形成孢子的革兰氏阳性菌抑制作用较大。其作用机理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利用其两亲性分子特征通过溶解异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来实现杀菌功能或者通过改变环境的界面性质,使环境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从而抑制了其它微生物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