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灭佛事件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北魏...

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北魏...

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北魏...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2010-03-18 08:59:35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一般认为是在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

佛教自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

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

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

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

在这样的狂热下,那时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也是远多于现在,而且那时的僧尼还享有很多的特权。

然而盛极必反,宗教也一样,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反佛运动,其中有三次规模较大,而发起这场运动的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武字,所以就称为“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

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

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

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

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后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

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

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览经史,善于阴阳五行及术数之学,历仕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经常参与军政机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结识寇谦之之后,信奉道教,受其法术。

寇谦之早年就热中仙道,修持汉末张陵、张衡、张鲁创立传承的五斗米道,随方士入华山、嵩山学道修炼,自诩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

在明元帝末年,寇谦之从嵩山入平城,结交崔浩,常通宵达旦听崔浩谈论古代治乱史,为之叹美。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灭佛事件中国历史上有四次灭佛事件: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事件;2、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事件;3、唐武宗灭佛;4、后周世宗灭佛.一、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太武帝(423~452)"灭佛",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国家镇压、取缔佛教事件。

北朝(420~581)大多数帝王支持佛教,促使佛教势力迅速发展。

同时,佛教也与儒教和道教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僧团与国家及世俗地主阶级也发生了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

太武帝对佛教采取镇压措施,正是这些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北周武帝"灭佛"北周武帝(561~578)统治时期,北方佛教势力急剧膨胀,僧尼人数达到200万,佛寺3万多所。

由于僧尼享受免税赋徭役的特权,武帝要富国强兵以统一北方,就必然采取"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的措施。

周武帝首先削减僧尼和寺院数量,又多次召集名儒、名僧和名道,共同讨论儒释道三教的优劣。

三、唐武宗"灭佛"由于唐代前中期的帝王基本都支持佛教发展,促使佛教势力急剧膨胀,激化了佛教僧侣阶层与国家和世俗地主阶级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唐武宗时期的毁灭佛法运动。

到唐武宗(841~846)即位时,由于僧尼数量的增长,寺院经济的膨胀,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促进了社会上反佛情绪的高涨。

唐武宗在整顿朝纲,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也决定取缔佛教。

他在废除佛教的诏书中,历数佛教的危害,认为,在全国各地,包括两京地区,"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

坏法害人,无逾此道。

"他还认为,废除佛教,乃是"济人利众"的举措。

四、后周世宗"灭佛"五代十国(907~960)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战乱的年代。

由于当时的历代小王朝为了抗御外地,保住疆土,都把扩充兵员,增强国家财力作为首要任务。

历史上数次“灭佛运动”的缘起

历史上数次“灭佛运动”的缘起

历史上数次“灭佛运动”的缘起鲲哥嘚啵嘚-头条号 2019/11/122:05在历史上曾经数次发生“灭佛”运动,有记载的四次,历史上称为“三武一宗之厄”,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时期发生的灭佛运动。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运动北魏为了一统北方,推行全民皆兵制度,然而和尚一向是免除赋税、兵役。

北魏太武帝下诏书,凡是低于五十岁以下僧众全部还俗。

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天师道,最后逐渐发展为“灭佛”行动。

宰相崔浩奉劝北魏太武帝信奉道教,并且前去嵩山祭祀。

后来北魏太武帝又自称太平真君,并且修改年号为太平真君。

直到六年后,北魏太武帝驾崩,北魏文成帝继位,才重新恢复了佛教地位。

二、北周武帝灭佛运动北周武帝灭杀宇文护,将大权归拢在自己手上。

然后在第二年,召集百官、僧道讨论“儒、佛、道”三者地位。

最后得出“以儒为先,道教次之,佛教最后”,然而这些只是灭佛的前奏。

北齐灭亡后,佛教才算是迎来真的灭顶之灾。

摧毁四万多座寺庙,强制命令300多万僧侣还俗。

北周武帝灭佛还有个原因是因为当时佛教寺院很多僧人造反,加上北周朝并不推崇佛教,所以灭佛。

三、唐武宗灭佛运动唐朝武则天作为第一个女皇帝,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登基,曾经借助佛教的影响稳固了局势。

从这个时候开始,佛教算是到了辉煌时刻。

佛教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唐穆宗、唐敬宗等人,其人数大规模上升,但是也加重了国家负担。

唐武宗即位后,为了重整国务,收复失地,决定展开“灭佛”行动。

他认为废佛是恢复国家强盛的唯一办法,然而佛教之所以在唐朝这么盛行,其中武则天的推动作用不可被忽略。

唐朝灭佛的皇帝是唐武宗李炎而不是武则天,唐武宗时期主张灭佛的是韩愈等人,韩愈认为佛教是外族异教,而且儒家思想当时已是正统,韩愈等人就上书主张灭佛打压佛教四、周世宗灭佛运动周世宗时期的灭佛和韩愈等人的主张差不多,但是处理方式比较和平,没有造成太多毁坏寺庙和屠杀僧人的行径,但是一直有打压佛教的活动势力比如减少寺庙修建和不支持百姓入佛门等。

中国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作者:卢忠帅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年第06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较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即“三武一宗灭佛”,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年)、唐武宗李炎(814-846年),以及后周世宗柴荣(921-958年),由他们发起的灭佛事件。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多数的汉族人,大力推广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的佛教,太武帝即位之初也是如此。

太武帝拓跋焘(423-452年在位),字佛狸,鲜卑族人,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是北魏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

在位期间,首先灭掉夏国、北燕和北凉,重新统一了北方。

然后又打败了北方的柔然和南方的刘宋政权,解除了北方和南方的威胁。

经济上,减轻租赋,予民休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文化上,尊崇孔子,提倡儒学,加快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佛教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北魏政权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

由于佛教组织膨胀,有些佛教徒甚至走出佛门,反对北魏的统治,使“王法废而不行”,特别是盖吴起义爆发后,太武帝认为佛教僧侣与叛军通谋,企图谋反,这成为其灭佛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虽然当时寺庙和僧侣的数量还相对较少,但随着寺院经济的持续膨胀和出家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家的税源和兵源不断减少。

因为寺院拥有大量的土地,僧侣又不用纳税,且信佛出家者不断增多,限制了人口的增长。

因此,志在统一全国的太武帝,在道士寇谦之、信奉道教的重臣崔浩的影响下,转变了崇佛的态度,下令灭佛。

太武帝的灭佛,前后共有三次大的举动。

第一次是在太延五年(439年)。

这一年,太武帝远征凉州,将三万余户凉州居民迁于京师。

因凉州居民世信佛教,致使京师沙门大增。

于是,太武帝下诏,将年龄在五十岁以下的沙门悉数罢黜。

第二次是在太平真君五年(444年)。

这一年,因沙门妖言惑众,太武帝下诏禁止王公和百姓私养沙门。

第三次是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

什么是“三武一宗”法难?

什么是“三武一宗”法难?

什么是“三武一宗”法难?什么是“三武一宗”法难?在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一宗”法难,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这四位帝王实施的四次毁佛事件。

北魏太武帝之所以灭佛,是由于他听信了道士寇谦之和宰相崔浩的谗言,改信了寇谦之的天师道,并且在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先后下令诛杀沙门,焚烧寺院和经像。

第二次毁佛事件发生在北周武帝时期,主要原因是北周武帝受到卫元嵩和道士张宾的影响,于北周建德三年至六年(公元574~577年),颁布了废佛、道二教令,不仅寺庙、经像都遭到了破坏,沙门、道士都被迫还俗。

据说当时大约有2万多名沙门被迫还俗,在关陇地区的佛法全部被破坏,佛教从此就销声匿迹了,历史上称为“周武法难”。

唐武宗笃信道教,当时的宰相李德裕也信仰道教,所以,在宰相和道士赵归真的鼓吹煽动下,唐武宗决心毁佛。

佛教再次面临一场浩劫。

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灭佛。

唐武宗下令所有的僧尼还俗,如果有人不从,当场处决,随后,又再次下令毁寺焚经。

当时,总共拆毁了将近4600所佛寺,烧毁了4万余所寺庙,总共有26万多名僧尼还俗。

在历史上把这次毁佛事件称为“会昌法难”,这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大的毁佛事件。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认为众多的佛教寺院僧尼致使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于是下令禁止私自出家,不许创建寺院,并且把未受敕额的寺院都毁弃了;民间的佛像、铜器统统交给官司铸钱,如果有私藏的人一律处死。

在这次法难中,总共有3万多所寺院被废毁,还有大量的佛像和钟、磬等法器被铸造成了铜钱。

这四次法难给中国的佛教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无数的寺院、经书、佛像、法器被毁,无数的僧侣失去了性命,严重扼杀了佛教的发展,致使佛教衰微不振。

中国历史上的_三武一宗灭佛_事件_卢忠帅

中国历史上的_三武一宗灭佛_事件_卢忠帅
勒令 僧尼 还 俗 "六 年 , 北 周 灭 北 齐 , 周 武 帝 下 令
下 僧尼凡有特长技 艺 , 或有犯 罪前科 ! 违戒 者 , 全部勒令还俗 , 并没收其产 "如果僧尼心痛其
财 产 , 但情 愿还俗者 , 可不 没收其财 产 , 但要成 为 编 户齐 民 , 纳税 服役 "接 着 , 唐 武宗 又下 令 禁 止 朝 廷 向寺 院布 施 , 同 时禁 止 佛寺 接 受 社 会 捐 献 , 在 经 济 上 开 始 限佛 , 限佛 也 开始 转 变 为 灭 佛 "会 昌 四年 七 月 , 唐武 宗 下令 在 全 国范 围 内拆 毁 那 些 房屋 不 到 20 间 , 没 有 救 令 的全 部 寺 院 ! 0 兰若 ! 堂 等 , 勒 令其 僧 尼全 部 还 俗 "同时 , 拆 毁 佛
那些用于蛊惑人心 的旁 门左道 ! 妖幻之术 , 也一
并禁止 "第 四, 没收 民间铜器佛像 , 用 以铸钱 , 克 服 国家钱荒 困难 "第五 , 每年造僧帐两册 , 将寺 院僧尼数 目报告 中央 , 僧尼凡帐籍 内无名者 , 均
令 还俗 "显 德 六 年 , 世 宗 死 于北 征 途 中 , 赵 匡撤 (9 7一 9 6 年 )夺 取 政权 , 建 立 宋 朝 , 下 令 恢 复 佛 2 7
批僧侣被还俗 , 佛教失去 了发展 的经济 因素 "
三 ! 武宗灭 佛 唐
唐代 , 君 主们 的提倡和玄奖天竺取经后 的 大力宣讲 , 佛教再次大为发展 "公元 84 年 , 唐 1 武宗李炎 (84 一84 年在位 )即位 , 在位期间 , 他 1 6 知人善任 , 重用 宰相李德 裕 , 整顿吏 治 , 严惩贪 官 污吏 ;击败 回鹊 可 汗 , 维 护边疆安 定 ;平定刘 棋叛乱 , 维护 国家统一 "在他的努力下 , 唐朝后 期 的一些弊政得 到改革 , 国家元气渐渐 回复 , 被 称为 /会 昌中兴 0"唐武宗 即位之初 , 僧尼人数近 0 3 万 , 寺院近 5 万座 " 日渐壮大的僧侣队伍 , 逐 渐形成 一股政治势 力 , 在朝 廷 内部 , 有 3 多 名 0 僧人被封官重用 , 其 中不乏显官贵 爵, 有的甚至 被封为将军 , 参与国家军事机密 "还有僧人与权 贵交往密 切 , 气 焰极 为嚣张 , 作奸 犯科 , /(出家 人 )殖货 营生 , 仗亲树党 , 蓄妻养子 0" º 另外 , 唐

关于会昌灭佛的故事

关于会昌灭佛的故事

关于会昌灭佛的故事 会昌毁佛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推⾏⼀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颁布的敕令为⾼峰,⽽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重新尊佛,灭佛就此结束。

下⾯就让⼩编给⼤家讲⼀讲会昌灭佛的故事吧。

会昌灭佛 在我国历史上曾发⽣过“三武⼀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邕、唐武宗李炎,⼀宗指周世宗柴荣。

“会昌灭佛”就是指唐武宗在会昌年间的毁佛活动。

“会昌灭佛”是佛教与封建国家发⽣经济上的⽭盾冲突、佛教与道教争夺宗教上的地位的⽃争的结果。

灭佛 印度佛教传⼊中国,⼤约在西汉末年。

它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魏晋以前为输⼊时期,东晋南北朝为传播时期,隋唐为兴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量兴建,僧尼空前增多。

北魏时,佛寺多达3万余所,出家僧尼达200余万⼈。

南朝梁武帝时,仅建康⼀地,就有佛寺500余所,僧尼10万⼈。

⽽且这些佛教寺院都拥有独⽴经济,占有⼤量的⼟地和劳动⼒,形成了特殊的僧侣地主阶层。

佛院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在经济⽅⾯与封建国家发⽣冲突。

北周武帝当政时,北周有僧侣100万,寺院万余所,严重影响了政府兵源、财源。

为了消灭北齐,他决定向寺院争夺兵源和⼟地。

建德三年(574年),下诏禁断佛、道⼆教,把僧侣地主的寺宇、⼟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以充军国之⽤,近百万的僧尼和寺院所属的僧祇户、佛图户编⼊民籍。

此后四年,北周灭北齐,北周毁佛的范围达到关内及长江上游,黄河南北的寺院也被毁灭。

江南⾃侯景之乱后,佛教势⼒也受到影响,陈朝的佛教已不及梁朝之盛。

佛教势⼒的再次膨胀与隋⽂帝杨坚的提倡有极⼤关系。

隋⽂帝杨坚信仰佛教,于开皇元年(581年),发布诏令,可以⾃由出家,并按⼈⼝⽐例出家和建造佛像。

在隋朝时,佛教已再度兴盛起来,唐朝时更为发达了。

唐⾼祖⽐较信佛,但唐初时,傅奕多次上书,列数佛教的恶果,请求废除佛教。

唐⾼祖曾下诏淘汰僧尼,并波及道⼠。

会昌灭佛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会昌灭佛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会昌灭佛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会昌五年(845)七月,唐武宗下令灭佛,沙汰寺院僧尼。

先是拆毁在山野中的寺院,随后下诏长安、洛阳的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30人。

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概述会昌五年(845)七月,唐武宗下令灭佛,沙汰寺院僧尼。

先是拆毁在山野中的寺院,随后下诏长安、洛阳的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30人。

全国节度使、观察使下的镇地和同、华、商、汝各州留一寺,上等寺留僧20人,中等寺留10人,下等寺留僧5人,其余被沙汰寺院的僧人全部勒令还俗。

在沙汰之列的寺院,派御史前去督令限期拆毁,寺产收归官府所有,拆下的木材用来建造官署,铜像钟磐都用来铸钱。

至这年八月,武宗宣布全国共拆毁寺院4600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山野中的小寺庙拆去4万余所,收得良田数千顷,寺院奴婢15万人。

会昌灭佛的真实原因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旧唐书》说:“武宗想学神仙方术,拜道士赵归真为师。

归真得宠后,每次与武宗谈话,就一直讲佛教的坏话,说佛教不是中国的宗教,只会蠹耗生灵,应该全部铲除。

武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和儒家思想常有冲突,另一方面又和土生土长的道教也矛盾重重。

为争取最高统治者的青睐,佛道两家常常进行激烈的辩论,两教的地位也常发生变化。

根据这种说法,道教和佛教之间的严重矛盾,道士在武宗面前攻击佛教,促成了武宗灭佛。

从一些材料看,这种说法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于佛教的教义在理论深度上远远超过道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内容很能够取得人们的信任,因此道教在教义上无法与佛教相争,于是道教就利用政治上的优势排斥佛教。

武宗宠幸赵归真后,朝官屡屡进谏。

武宗说:“我在宫中没有什么事情,常常与他谈玄说道来解除胸中烦闷。

”看来赵归真的话对武宗的影响越来越大。

武宗灭佛是重用赵归真等道士开始的。

他刚做皇帝时就召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同时进行崇道活动。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四次灭佛的教训 古代皇帝为何要灭佛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四次灭佛的教训 古代皇帝为何要灭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上四次灭佛的教训古代皇帝为何要灭佛导语:历史总是在重复中警醒后人,但是总有自作聪明的人,想改写历史的规律,结果反而重演了历史的教训。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帝王向佛法发难,酿成灾历史总是在重复中警醒后人,但是总有自作聪明的人,想改写历史的规律,结果反而重演了历史的教训。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帝王向佛法发难,酿成灾难,史称“三武一宗灭佛”。

情节各异,结局却相当的雷同。

第一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音:涛,鲜卑族)亲率铁骑踏平四国,一统北方。

当时佛法广传,很多人出家修行。

他438年下诏,令50岁以下僧侣还俗,以解决兵源;444年,又以佛法搞“迷信活动”为由(诏曰:“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下诏驱逐僧侣。

446年,在重臣崔浩的进言下,发出了最严厉的灭佛诏:击破焚烧佛像及佛经,拆毁寺院,活埋僧侣。

当时笃信佛法的太子再三上表劝谏,拖延了诏书的颁布,一些僧人得以逃脱。

不几日,便开始砸佛塔、毁佛像(铸钱)、烧佛经、杀僧尼……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不听同僚苦劝,极力推动灭佛的崔浩,走上了凄惨的结局。

崔浩是汉人,自恃功高藐视鲜卑族贵族,他动用巨资把他的书和他主编的国史刻成碑林显扬,暴露国丑,触怒了权贵。

太武帝亲自审问,才华自比张良的崔浩除了承认贪污,竟惶惑不能应对。

450年,这位三朝老臣和他三家姻亲被灭族,他死前受刑、受辱,号呼一路,当时人们都说他灭佛遭了报应。

两年后,如日中天的太武帝,竟被宦官杀死,年仅44岁。

他两个儿子(太子和恭宗)也相继死于宦官之手。

452年文成帝继位后,立即挽回祖父的错误,再兴佛法,云冈石窟就是他下诏建造的。

从此国泰民安,为以后的北魏孝文帝中兴打下了基础。

生活常识分享。

“三武一宗灭佛”缘起何事?

“三武一宗灭佛”缘起何事?

[键入文字]“三武一宗灭佛”缘起何事?从两晋时期开始,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根据当时佛教发展的状况,相应对佛教采取或扶植或限制的政策。

随着佛教僧侣人数的增加,经济势力的增强,在社会各阶层中影响力的扩大,也会与封建国家、世俗地主阶级发生矛盾。

以皇帝为首的朝廷如果不能用和平手段消除矛盾,就会采取十分激烈的行动。

传统上认为,历代王朝针对整体佛教进行武力镇压的事件,总共发生过4 次,这就是习称的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后周世宗。

灭佛就是毁灭佛法,佛教典籍一般称之为法难。

实际上,这4 次所谓灭佛事件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要彻底消灭佛教,有的只是要压缩佛教僧团的规模;有的是只打击佛教,不涉及道教,有的则是佛教、道教一起打击。

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太武帝(423~452)灭佛,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国家镇压、取缔佛教事件。

北朝(420~581)大多数帝王支持佛教,促使佛教势力迅速发展。

同时,佛教也与儒教和道教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僧团与国家及世俗地主阶级也发生了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

太武帝对佛教采取镇压措施,正是这些矛盾综合作甩的结果。

北魏太武帝原来信仰佛教,也尊敬僧人。

但是,他逐渐看到,佛教的大发展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冲突。

因为,僧人具有不负担兵役、徭役,不缴纳租调的特权,由此导致了佛教与国家争财富、争人力。

所以必须控制僧人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魏太武帝继承前代的政策,重用儒者,尊崇儒家学说,以便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

同时,他又接受司徒崔浩的劝告,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奉寇谦之为天师,建立天师道场。

他还亲自登坛受符书,改元太平真君。

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在为打击佛教做准备。

1。

中国历史上灭佛的四个皇帝的凄惨结局,其中周武帝死后入地狱求隋皇帝为其在阳间做功德(力荐...

中国历史上灭佛的四个皇帝的凄惨结局,其中周武帝死后入地狱求隋皇帝为其在阳间做功德(力荐...

中国历史上灭佛的四个皇帝的凄惨结局,其中周武帝死后入地狱求隋皇帝为其在阳间做功德(力荐...佛教书籍中记载了的一段对话。

赵匡胤先前担任五代后周禁军高级将领时,看到周世宗柴荣禁佛,把菩萨铜像毁坏铸造为钱币,便密访麻衣和尚。

赵匡胤问麻衣和尚:“自古以来有灭佛的皇帝吗?”麻衣回答说:“何必问古人的事,请看柴世宗家族即将遭到的报应就可验证。

” 赵匡胤问:“主上(周世宗)神武聪明,任人以贤,日夜操劳,励精图治,以求统一天下,有唐太宗之风范,不知天下何日能平定?”麻衣说:“ 到甲子年天下就安定了。

”赵匡胤于是又问:“古代帝王毁灭佛法,与大周相比结果都怎样?”麻衣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拆除寺庙,焚烧佛经,捣毁佛像,坑杀僧尼,七年后被宦官宗爱谋杀,其父子都不得好死;北周武帝宇文邕毁佛寺经籍,强迫僧尼还俗,不久便身患恶疾,全身糜烂,死时年仅三十六岁,不到三年,国家也灭亡了。

唐武宗李炎毁天下寺庙,灭佛,当年就因服食丹药过量中毒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二岁,而后黄巢又起兵反唐。

”赵匡胤说:“国家长期混乱,百姓厌倦战争。

毁佛法不是国家的福啊,该怎么办?”麻衣说:“已显现白气预兆,过不了多久,就有圣明的皇帝出现。

圣明的皇帝兴起则佛法也随之兴旺,而且传世无穷。

请您好好记住我的话。

”果然不出麻衣和尚所言,周世宗柴荣在灭佛后四年暴死,后周也很快被赵匡胤所灭。

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后,谨记麻衣和尚的嘱咐,兴修寺庙,赏赐寺院田地,大力弘扬佛法,国家安定繁荣,佛法也随之兴盛。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

灭佛的这四个皇帝都遭到了恶报,结局都非常凄惨,没有一个能够正常死亡,而且还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或战乱。

这四个皇帝在人世间遭到的恶报是能看得到的,那他们死后又怎样呢?古书上只对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死后事有记录,其他三位我们不得而知。

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北周和北齐佛教很盛行。

北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后,他认为:出家人没有财产,不从事耕种,又不交纳税赋,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会影响他统一天下的大业,于是就下诏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僧尼)、道士,并令还民。

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灭佛,史称“三武灭佛”,他们为什么要灭佛?

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灭佛,史称“三武灭佛”,他们为什么要灭佛?

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灭佛,史称“三武灭佛”,他们为什么要灭佛?中国历史上,其实总共有五位皇帝对佛教极为不满,其中,有三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发生,其深层原因大同小异,都是因为佛教对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社会经济建设,都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社会向前会面发展的绊脚石。

这三次灭佛行动,对历史进程,宗教信仰的改变,政权的巩固,经济和商业的布局和繁荣等,都影响极深。

灭佛的主谋者——皇帝的名号都带有“武”字,分别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因此,历史上把这三次灭佛事件称作“三武灭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1700年前。

灭佛的主要原因跟当朝宰相崔浩有极大关系。

北魏太武帝是一位崇尚武功的帝王,他统一北方后,推行武治政策,要求全民皆兵,是因为这时北方刚刚统一,天下并不太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事。

而当时的和尚数量众多,身份也非常特殊,他们可以免除兵役和各种杂税。

国家刚打完仗,一穷二白,没有税收搞建设肯定不行,同时,还供养着许多和尚,让负担更加沉重。

于是,宰相崔浩站出来极力劝谏北魏太武帝进行改革。

一是因为崔浩信奉道教,对佛教很不感冒,二是崔浩为国家发展大计着想,让和尚还俗,跟平民一样对待。

北魏太武帝采纳了崔浩的建议,很快把改革推行起来。

最开始,劝告全国各地和尚还俗,勒令所有人都不准接济和尚,让和尚们自食其力。

然而,和尚们已经习惯养尊处优的生活,突然要剥夺他们的特权,让和尚们极为不爽,不少和尚甚至站起来进行反抗。

后来,在长安一所寺院甚至发现了大量兵器,魏太武帝认为和尚们要串通胡人进行谋反,因此,对各个寺院和僧人进行了大规模清除,演变成了灭佛事件。

北周武帝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信奉以儒家精神治国。

然而,当时佛教极度兴盛,全国有500多万僧人,以及数万个寺院,占去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佛教地位高高在上,不但把儒教和道教压制得难以出头,并且,消极的佛教思想对百姓也影响极深,让许多人不思进取,依靠吃斋念佛混吃混喝,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历史上的几次灭法

历史上的几次灭法

历史上的几次灭法(佛)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由朝庭严厉限制佛教活动,从毁像、破庙、焚经、令还俗、收寺产、乃至对僧人处以极刑等等。

晋朝以来在朝庭的提倡下,佛教超大膨胀,寺庙里有他们的法律——僧律;有自己的武装组织——僧兵;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寺产;僧人不交捐纳税不服兵役也不出劳役;俗人犯了罪,逃入寺庙中削发为僧,政府就奈何不得他了,寺庙成了无数个国中之国。

从北齐始,皇家崇佛,全国有寺庙四万所,僧尼三百万人,占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还多。

如此状况使朝庭财税大量流失,征集兵员,征用劳役人员也成了问题,佛教也开始走向自己的反面。

第一次大规模的灭法发生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二月(公元 4 4 6 年)长安发生兵变,太武领兵亲征,部队在长安不远的地方驻营,附近有个佛寺,兵士们没事时,到寺里看玩,发现寺里有很多刀枪甲盾,回来就给他们的头头讲,这头头去看了确实如此,于是报到一个叫崔浩的官员那里,崔浩上报太武帝,太武下令搜查。

这一搜可不得了,搜出了大量武器,和长安叛军的往来信件等,更有甚者是还搜出多个暗藏在密室中,供僧人淫乐的年青妇女。

太武帝大怒,下令:毁长安一切佛像胡经,凡暗藏武器淫乐妇女的,无论老少一律活埋击杀。

其余罚为奴。

并召令四方用长安之法,自此魏境寺不复存,由于太子南安王的保护,有些沙门得以逃走,只留下一条性命。

太武灭法不久,正当壮年的太武突然病故,反对灭法的人找到了借口,说是灭法而得罪了菩萨,故遭此报应。

大家把这股恶气发泄在那个替罪羊崔浩身上,说是他蛊惑皇上灭法,罪该万死,结果灭族。

佛教在魏竟然也得以死后复生。

第一次灭佛不到一百年,佛教又超常规发展,到了南北朝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当政时期(公元 5 6 1 年至 5 7 8 年在位),周武帝灭北齐后,召五百大僧人入宫,宣布废佛,令僧尼还俗,并允许辩论。

有叫慧远的僧人与武帝辩论,最后慧远词穷理屈,只能拿出所谓的阿鼻地狱(佛经中描述的极为残暴的地狱)相威协,武帝灭佛意坚决,回答说,只要百姓得乐,我也愿意受地狱之苦。

三武一宗灭佛的历史事件介绍

三武一宗灭佛的历史事件介绍

三武一宗灭佛的历史事件介绍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个王朝统治者对于佛教发展进行限制的历史事件,其中三武一宗指的是当时的皇帝,三武指的是北魏太武帝,唐武宗,和北周武帝,而一宗指的是后周世宗柴荣,他们3个在位期间都或多或少对佛教的发展进行限制,所以都把它们统称为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对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进行了巨大的摧残,当时各个国家的君主为了统一江山也为了巩固自己的基础,不允许当时在社会思想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佛教过多发展,所以采用了比较强硬的手段限制佛教在人民群众中的流传,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中的几个皇帝,都或多或少地由于佛教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而采取比较强硬的措施,例如,强制性焚毁佛教徒的经卷,并且把寺院中的人全都驱赶出去占领寺院的土地。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的时间并不固定,因为整个灭佛事件经历的历程很长,主要的说法是从太平真君5年,也就是公元444年,到后周世宗柴荣去世这一段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的佛教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由于三武一宗都对佛教推行苛刻的政策,所以人民群众的感情也受到了伤害。

其实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的背景也是比较相似的,由于佛教寺院僧尼构成了国家财政上的负担,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3个皇帝都曾经下诏禁止劳动生产力尤其是青壮年男子出家入佛教,对于其他人也订立了苛刻的出家条件。

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上来说并没有给当时社会经济带来太大的好处,反而由于三武一宗灭佛实行的手段太过残酷,杀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使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

从政治上来说,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因为当时3个皇帝采取的手段非常毒辣,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也动摇了其本来就不稳固的统治基础,不仅没达到巩固统治的效果反而还给统治造成了危机。

其实从思想上来说,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也同样巨大,因为当时佛教在社会中是占据主流的,是占据统治地位的,而三武一宗这4位皇帝强制性的限制佛教发展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人民百姓的感情,也控制了他们的思想,限制了思想活跃度,也不利于古代思想的进步和开放,对于人民来说,三武一宗灭佛无异于扼杀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导致一些人心中有了报复社会的想法,其实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还有很多,比如在社会生活上三武一宗灭佛摧毁了很多道场和寺院,使得当时人们在闲暇之余没有很好的消遣去处,也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据“中国通史”等资料记载“在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4年)”的四次灭佛运动,即称为佛教史上的“三武一宗”法难。

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

盛行就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那个时候社会动乱不安,很多人家庭经济破产。

佛家寺院又有特殊政策保护,可以不交税,有自己的财产,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武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出家是最好的出路了。

但是这些人入了佛门,可未必就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可能很多人根本也没想遵守。

所以那个时期的和尚的素质有所降低。

这是导致第一次灭佛运动的直接原因。

第一次大规模的灭法发生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画像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二月(公元446 年)长安发生兵变,太武领兵亲征,部队在长安不远的地方驻营,附近有个佛寺,兵士们没事时,到寺里看玩,发现寺里有很多刀枪甲盾,回来就给他们的军官讲,这军官去看了确实如此,于是报到一个叫崔浩的官员那里,崔浩上报太武帝,太武下令搜查。

这一搜可不得了,搜出了大量武器,和长安叛军的往来信件等,更有甚者是还搜出多个暗藏在密室中,供僧人淫乐的年青妇女。

太武帝大怒,下令毁长安一切佛像胡经,凡暗藏武器淫乐妇女的,无论老少一律活埋击杀。

其余罚为奴。

并召令四方用长安之法,自此魏境寺不复存,由于太子南安王的保护,有些沙门得以逃走,只留下一条性命。

时隔不到六年,文成帝继位后的第三年,就将太武帝的灭法措施全部废除,同时,推行了复兴和发展佛教的举措。

他首先在北魏的都城平阳(今大同)附近,大规模地开凿石窟,接着在五台山被烧毁寺庙的废墟上大兴土木,如对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首先动工新建,特别是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对灵鹫寺又进行了扩建,在该寺周围又新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院。

他不仅在台内大修寺庙,而且在台外,也新建了不少寺庙,如佛光寺、嵌岩寺等。

故而佛教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僧人之多和寺庙经济的急剧增加,实令世人惊叹。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24~452年在位)出身于鲜卑拓跋部,继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之后,进兵中原,统一了黄河流域。

作为明元帝拓跋嗣之子,他十六岁即位,年少气盛,“锐志武功”。

起初他对佛教也很敬重,常引高僧论法。

后来,道士寇谦之(后被民间称为寇天师)来到洛阳,大力宣扬道教“清静无为,入道成仙”的道理,深得太五帝信任;加之他手下重臣崔浩也是一位道教信徒,他二人不遗余力的诋毁佛教,于是太武帝转而信奉道教。

太武帝为充实兵源,接受二人建议,于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开始,北魏太武帝下诏限制佛教,指责佛教“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禁止王公以至百姓私养沙门。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北魏太武帝出兵经过长安,在一寺院中发现兵器、造酒器具、财物和窟藏妇女,于是北魏太武帝大怒,下诏大规模灭佛,诛杀沙门,焚烧寺院经像。

后来虽由太子拓跋晃监国秉政,缓宣诏书,使很多沙门僧侣闻讯远逃,一部分经像得到隐藏,但在北魏政权所辖境内还是发生了大量僧尼被杀,寺院佛经毁灭殆尽的情况,尤其是境内的寺塔被尽毁无遗。

二、北周武帝灭佛西魏恭帝三年(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鲜卑族大将军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取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建都长安,史称北周。

到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61~578年在位),他在思想上崇尚儒家,重用儒者,按照《周礼》来改革官制,并经常召集群臣研究何探讨富国强兵之道。

据史籍《魏书·释老志》记载,当时,佛教在北周辖境内急速发展,北方僧尼达二百万人,佛寺多达三万余所。

由于僧尼享受免税赋徭役的待遇,寺院占有大量的土地。

北周武帝要统一北方,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因此,他首先是削减僧尼和寺院,此后多次召集名儒、众僧、道士讨论三教优劣,规定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第三。

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命僧人、道十辩沧二教的优劣,不久便即下令禁断佛教与道教,展开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一、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 424~452 年在位)出身于鲜卑拓跋部,继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之后,进兵中原,统一了黄河流域。

作为明元帝拓跋嗣之子,他十六岁即位,年少气盛,“锐志武功”。

起初他对佛教也很敬重,常引高僧论法。

后来,道士寇谦之(后被民间称为寇天师)来到洛阳,大力宣扬道教“清静无为,入道成仙”的道理,深得太五帝信任;加之他手下重臣崔浩也是一位道教信徒,他二人不遗余力的诋毁佛教,于是太武帝转而信奉道教。

太武帝为充实兵源,接受二人建议,于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 444 年)开始,北魏太武帝下诏限制佛教,指责佛教“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禁止王公以至百姓私养沙门。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 年),北魏太武帝出兵经过长安,在一寺院中发现兵器、造酒器具、财物和窟藏妇女,于是北魏太武帝大怒,下诏大规模灭佛,诛杀沙门,焚烧寺院经像。

后来虽由太子拓跋晃监国秉政,缓宣诏书,使很多沙门僧侣闻讯远逃,一部分经像得到隐藏,但在北魏政权所辖境内还是发生了大量僧尼被杀,寺院佛经毁灭殆尽的情况,尤其是境内的寺塔被尽毁无遗。

二、北周武帝灭佛西魏恭帝三年(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 年),鲜卑族大将军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取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建都长安,史称北周。

到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61~578 年在位),他在思想上崇尚儒家,重用儒者,按照《周礼》来改革官制,并经常召集群臣研究何探讨富国强兵之道。

据史籍《魏书·释老志》记载,当时,佛教在北周辖境内急速发展,北方僧尼达二百万人,佛寺多达三万余所。

由于僧尼享受免税赋徭役的待遇,寺院占有大量的土地。

北周武帝要统一北方,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因此,他首先是削减僧尼和寺院,此后多次召集名儒、众僧、道士讨论三教优劣,规定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第三。

会昌历史典故

会昌历史典故

会昌历史典故会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在唐朝中期。

下面是关于会昌历史的一些典故和故事:一、会昌灭佛会昌灭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发生于唐朝会昌年间。

据传,当时唐武宗对佛教不满,认为佛教占用大量土地,浪费国家财富,损害了儒家传统的地位。

因此,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佛教,摧毁寺庙和佛像,迫使大量僧侣还俗。

这个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时期,当时佛教已经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由于佛教的教义和戒律与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因此在唐朝社会中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唐武宗即位后,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佛教的发展。

例如,他下令禁止私人建造寺庙,禁止私人捐赠财产给寺庙等等。

然而,最严厉的措施是唐武宗下令摧毁所有的寺庙和佛像。

这个事件对于唐朝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加强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但也导致了社会上的不满和反对。

在唐朝灭亡后,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得到了新的发展和繁荣。

二、会昌开元会昌开元是唐朝会昌年间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唐武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革财政和加强中央集权。

在唐朝中期,国家的财政状况逐渐恶化,税收不足,开支增大。

这种情况导致了国家财政的困难和不稳定,也促使唐武宗采取行动来改革财政。

在会昌开元的过程中,唐武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财政。

他下令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官员和机构,减少了开支和人员成本。

他还下令整顿税收制度,加强对商人和地主的税收征收。

这些措施有效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稳定性。

唐武宗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他下令取消了一些地方官员的权力,将更多的权力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中。

他还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他们滥用权力和贪污腐败。

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提高了国家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会昌开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于唐朝的财政改革和中央集权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国家财政得到了改善和加强,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稳定性。

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灭佛,史称“三武灭佛”,他们为什么要灭佛?

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灭佛,史称“三武灭佛”,他们为什么要灭佛?

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灭佛,史称“三武灭佛”,他们为什么要灭佛?佛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们印象中的佛教徒可以感化众生,帮人渡劫,即便不是非常灵验,但,对于信佛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信仰,不可玷污的信仰,更不要说灭佛了。

而历史上确有“三武灭佛”一事发生,这对于佛教徒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五雷轰顶。

那么,为什么“三武”要灭佛呢?其实,如果造恶业,人身完全超过余道众生,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有些人一辈子所造的恶业,令自己万劫不复,多生累劫都在地狱受哭,比如一个帝王发动战乱,或者破坏佛法,其下场确实比较悲惨。

而我国历史上就有很多次灭佛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莫过于“三武灭佛”了。

北魏国太武帝他脾气暴躁、为人凶惨,曾三次下令打击佛教,令全国各地碎佛像、焚佛经,佛像经典基本没有遗存。

同时,佛教沙门无论老幼,全部坑杀,绝不留情。

若有逃窜的人,一惊捕获,必将斩首示众或坑杀。

因而,当时国境之内,看不见一个出家为僧的人。

北周武帝破坏寺庙,焚烧经像,勒令僧人还俗。

后来他灭了北齐,又对北齐实行排佛教政策焚毁一切经像,废4万所寺庙,赐给王工大臣充为邸宅,300多万僧尼被迫还俗,佛教一时间销声匿迹。

唐武宗他下令焚烧皇宫内所有佛经,将宫中的所供的佛像全部深埋地下。

令寺院停止讲经说法,在全国共废除大、中寺院4600多所,废除小寺庙近4万所,还俗僧尼约30万人。

这几个朝代的皇帝,跟藏地的朗达玛灭佛差不多。

他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造的弥天大罪,都很可怕。

像唐武宗,他是唐代21位皇帝中唯一反对佛教的,他在位只有短短6年,却看不惯佛教而下令灭佛,如果他势力再大点,没准儿对当时全世界的佛教进行破坏吧。

其实,这几次灭佛事件都如出一辙,不仅仅与道教或者儒家思想有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问题。

由于之前几个朝代大兴佛教,加大了财政支出,国库空虚,而当遇到外来侵略者时,根据制度,僧尼又不能出兵打仗,平时还不用缴纳税负,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社会带来压力。

历史上灭佛的是哪个皇帝

历史上灭佛的是哪个皇帝

历史上灭佛的是哪个皇帝“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

魏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

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起义,有众十余万人。

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崔浩趁机劝魏太武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

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建德三年(574)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唐武宗灭佛,实始于会昌初年,而至会昌末年达到 *** 。

早在会昌二年(842),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

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为彻底灭佛作好准备。

同年四月,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面毁佛运动。

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一切寺庙全部摧毁;所有废寺的铜像、钟磬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铸为农具。

八月,下诏宣布灭佛结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灭佛”事件
从两晋时期开始,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根据当时佛教发展的状况,相应对佛教采取或扶植或限制的政策。

随着佛教僧侣人数的增加,经济势力的增强,在社会各阶层中影响力的扩大,也会与封建国家、世俗地主阶级发生矛盾。

以皇帝为首的朝廷如果不能用和平手段消除矛盾,就会采取十分激烈的行动。

传统上认为,历代王朝针对整体佛教进行武力镇压的事件,总共发生过4次,这就是习称的“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后周世宗。

“灭佛”就是毁灭佛法,佛教典籍一般称之为“法难”。

实际上,这4次所谓“灭佛”事件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要彻底消灭佛教,有的只是要压缩佛教僧团的规模;有的是只打击佛教,不涉及道教,有的则是佛教、道教一起打击。

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太武帝(423~452)“灭佛”,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国家镇压、取缔佛教事件。

北朝(420~581)大多数帝王支持佛教,促使佛教势力迅速发展。

同时,佛教也与儒教和道教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僧团与国家及世俗地主阶级也发生了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

太武帝对佛教采取镇压措施,正是这些矛盾综合作甩的结果。

北魏太武帝原来信仰佛教,也尊敬僧人。

但是,他逐渐看到,佛教的大发展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冲突。

因为,僧人具有不负担兵役、徭役,不缴纳租调的特权,由此导致了佛教与国家争财富、争人力。

所以必须控制僧人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魏太武帝继承前代的政策,重用儒者,尊崇儒家学说,以便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

同时,他又接受司徒崔浩的劝告,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奉寇谦之为“天师”,建立天师道场。

他还亲自登坛受符书,改元“太平真君”。

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在为打击佛教做准备。

太平真君五年(444),太武帝下诏限制佛教,认为佛是外国的神灵,所讲的道理是荒诞的,无益于政化,并且禁止王公和百姓私养沙门。

太平真君七年(446),他出兵经过长安,发现一所寺院中私藏兵器,怀疑僧众与起义军通谋,下令诛杀寺里的僧人。

后来又发现寺院中存放酿酒器皿和财物,发现洞窟中藏匿妇女等,于是他听从崔浩的劝说,颁布取缔佛教的诏书。

太武帝镇压佛教措施非常残酷,不仅不分老少坑杀所有沙门,对于信仰佛教,制造泥、铜等各种佛像的人,也要屠杀。

经过这次灭佛运动,北魏境内的大量僧尼遭诛杀,寺院被拆除,经像被焚毁,劫后余生的僧尼逃奔南方。

六年后,太武帝死,文成帝即位。

文成帝认为佛教讲的道理正确,有助于国家的治理,有益于人们仁智善性的增长,于是解除了佛教禁令。

此后在历代北魏帝王的支持下,佛教在北方又获得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北周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561~578)统治时期,北方佛教势力急剧膨胀,僧尼人数达到200万,佛寺3万多所。

由于僧尼享受免税赋徭役的特权,武帝要富国强兵以统一北方,就必然采取“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的措施。

周武帝首先削减僧尼和寺院数量,又多次召集名儒、名僧和名道,共同讨论儒释道三教的优劣。

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令禁断佛教和道教。

这次灭佛与上次有几点不同。

第一,北魏太武帝只取缔佛教,对道教予以保护,北周武帝则是对佛教和道教都予以禁止。

北周武帝原来打算保存道教,但是道教和佛教之间的斗争很激烈,对朝政有危害,所以采取两教并废的措施。

第二,虽然毁坏了一些寺院,焚烧了一些经像,但是并不屠杀僧尼,而是勒令他们还俗为民。

对于有些地区的寺院,并没有拆除,而是分别赏赐给王公,作为他们的住宅。


三,设立“通道观”。

从佛教和道教名人中选取120人为学士,让他们讲《老子》、《庄子》和《周易》,目的是会通三教。

显然,让佛、道两教人士会通三教,在于强调儒家的重要性。

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周武帝又下令在原来北齐境内禁断佛教和道教。

促使许多僧人逃往南方,境内僧尼奉佛也只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

宣政二年(578)周武帝死,宣帝、静帝相继在位期间,朝政由外戚杨坚把持,下令允许佛教流行。

到杨坚废周建隋,开始大力发展佛教。

唐武宗“灭佛”
由于唐代前中期的帝王基本都支持佛教发展,促使佛教势力急剧膨胀,激化了佛教僧侣阶层与国家和世俗地主阶级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唐武宗时期的毁灭佛法运动。

到唐武宗(841~846)即位时,由于僧尼数量的增长,寺院经济的膨胀,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促进了社会上反佛情绪的高涨。

唐武宗在整顿朝纲纪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也决定取缔佛教。

他在废除佛教的诏书中,历数佛教的危害,认为,在全国各地,包括两京地区,“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

坏法害人,无逾此道。

”他还认为,废除佛教,乃是“济人利众”的举措。

武宗的灭佛运动是逐渐展开的。

会昌二年(842),他命令僧尼中的犯罪者、违戒者,全部离开寺院还俗,并且没收其财产,充入两税徭役。

会昌四年(844)七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那些房屋不到200间,没有敕额(皇帝所赐的匾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其僧尼全部勒令还俗。

到了会昌五年(845),武宗发起的灭佛运动达到高潮。

当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勘检寺院、僧尼、奴婢及其财产,为全面取缔佛教做准备。

四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废除佛教的措施。

四个月后,宣布灭佛的结果:全国共拆除大的寺院1600余所,小的寺院4万多所,还俗僧尼260500人,都充两税户,没收的良田数十万顷。

另外,把寺院奴婢收为两税户的有15万人。

武宗会昌年间的灭佛运动对佛教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甚至由此改变了佛教发展的走向。

由于寺院被拆毁,寺院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扫荡,僧尼被迫还俗,经书典籍散失,以义理研究为特点的一些佛教宗派丧失了繁荣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的生存和发展形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佛教经院哲学研究的黄金时代,理论创造的旺盛阶段,从此就结束了。

以山林为基地的禅宗逐渐发展起来。

后周世宗“灭佛”
按照传统的说法,后周世宗(954~958)被列为最后一个“灭佛”的皇帝,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相提并论。

实际上,他只是力度比较大地整顿和限制佛教,并没有计划完全废除佛教。

五代十国(907~960)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战乱的年代。

由于当时的历代小王朝为了抗御外地,保住疆土,都把扩充兵员,增强国家财力作为首要任务。

所以,各王朝对佛教普遍采取限制的措施。

周世宗即位之后,在挫败北汉和契丹联合进攻的同时,对佛教采取大规模压缩的措施。

显德二年(955),诏令禁止私度僧尼,严禁奴婢、罪犯等出家,废除所有无敕额寺院。

不允许新建任何大小寺院。

他没有勒令所有僧尼还俗,但是鼓励僧尼还俗。

周世宗在限制佛教的过程中,还专门下令革除佛教中的一些旧弊端。

他规定,对于以前有些僧尼采取的烧臂炼指、钉截手足等“诸般毁坏身体”等做法,一律禁止。

那些“符禁左道、妄称变现、还魂坐化、圣水圣灯妖幻之类",都是聚众蛊惑人心,“今后一切禁止”。

周世宗限制佛教的结果,是后周境内的寺院毁废了30336所,仍存2694所,登记在册的僧尼有61200人。

周世宗限制佛教的政策,力图把佛教规模限制在一定程度之内的目的,革除某些佛教陋习的措施,对以后的宋代统治者都是有启示作用的。

周世宗之后,历代王朝没有再对整体佛教采取过激烈打击的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