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备课与上课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整合备课教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整合备课教案

言之有序说事理——部编语文八(下)第二单元备课单元设计理念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X 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整合” 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 单元整合”是“群文阅读” 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师生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聚焦和拓展,为学生创设“ 大语文”观,构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科学为话题,编选了四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分别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美国科普作者、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以及中国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涉及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其语言朴素优美,带有“ 科学小品” 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美的享受。

本单元的语文能力教学点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明的事理,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科研探究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3、学会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闻释的事理。

4、在学习中掌握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1 、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

2、指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找准说明象,区分说明文类型。

理解说明内容,寻找开启句和总结句,再分每一段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3 、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找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的句段,分析这一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课文讲解与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课文讲解与分析

【导语】语文学科是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

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以及人文情怀。

本篇文章针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展开讲解和分析。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熟练掌握课文中重点语言点以及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加深对古诗词的了解,增加文化知识储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诗词的鉴赏和创作。

难点:诗词的表达方法和手法,语言的修辞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环节在上课前,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主旨,掌握文章关键字语言点和表达方法。

可以在课前或者自习时间进行。

二、导入环节进入课堂后,可以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和感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点评,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三、正式教学环节第一节:《黄鹤楼》的讲解和分析通过课件、板书或者ppt等形式,详细讲解《黄鹤楼》这篇文章的背景、作者、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

突出该文章中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如比喻、夸张、对比、借物抒情等。

授课时,可以采用讲解和听讲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作者的态度和思想。

第二节:古诗词的鉴赏和创作对选定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和鉴赏,掌握诗词的基本韵律和词曲,结合古诗词的艺术特点进行评析和欣赏。

同时,鼓励学生参照模板或自行创作诗歌,增强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和文学创作的能力。

四、巩固环节学生掌握文章后,可以增加许多阅读练习和课堂练习。

这些练习可能包括考试、测试、口头演讲、课外朗读和网上合作等。

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宣读、赏析诗词,增加诗词的深度解读。

五、课后作业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写出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从而让学生在课下深入思考和理解,更好地消化所学内容。

【总结】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聚焦于文学修养的培养,如诗词的鉴赏、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篇课文,共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济南的冬天》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2)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济南的冬天》(续)1.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续)。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春》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春》。

(2)简介作者: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第二单元备课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备课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介绍本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和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或者写平凡的母亲,或者写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伟大的文学巨匠,这些生命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许是影响了自己的亲人,也许是影响了人类的某个领域。

无疑,这些传记作品,都展现了主人公高贵的灵魂,他们有着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待苦难、对待挫折、对待梦想所应持有的态度,应做出的行动;从他们身上,永远能感受到一种情感叫温暖,一种力量叫不屈,一种人格叫高贵。

读人物传记,需要从人物的经历中,概括他们的关键事件,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当然也包括人物传记。

初二的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对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形成良好的品格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传记作品阅读指导也尤为重要。

从阅读的角度看,课标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人物传记作品需要学生依据关键止和重要细节体会人物精神和品格,从写作手法里感受内容的真实性。

所以学习中,学生要关注到关键事件、重要细节、人物精神、真实性等几个重点,并以此入下把握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思想,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进而提孔阅读能力。

从写作的角度,新课标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学生学习了人物传记之后,也可以给自己身边的人写传记,挖掘普通人身上光辉的品质,进而提升写作的能力。

传记文学,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经常用形象化的语言使传记人物更加形象,而传记文学的典型特征是它的真实性,这就要求其以事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考试卷中开始出现传记阅读,要求考生能梳理传主的关键事件,分析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也有的题目,从分析句子作用和技巧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传记作品的真实性。

备课,讲解透彻——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备课,讲解透彻——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备课精品,讲解透彻——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只有经过精心的备课,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点,领悟到语文的美妙之处。

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有详尽的教案,才能够让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所准备的一份备课精品——详细、通透、易懂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李太白与杜甫》这篇课文,善于从诗歌中领悟人生哲学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缪斯的形象和寓意。

2、领悟李杜诗歌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魅力。

3、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李太白与杜甫》。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李杜两位大诗人在文化、人生、艺术方面的区别与共通。

2、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方法,领悟李杜两位大诗人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阅读教学法、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五、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李杜两位大诗人的背景和其在唐代的文化地位。

2、知识讲授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缪斯的形象和寓意、李太白和杜甫的生平与文学风格。

3、课文鉴赏通过课文鉴赏,让学生领悟李杜诗歌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魅力,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4、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深入探讨李杜两位大诗人在文化、人生、艺术方面的区别与共通。

5、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更加高效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七、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强巩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听课积极性高,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备课方面,我注重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掌握了知识点。

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感恩的含义,学习珍惜拥有的一切。

2.掌握“鲸”的基本知识,了解鲸类的生存环境和迁徙规律。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开展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感恩故事——《草原上的感恩》2.朗读课文与欣赏——《鲸的世界》三、教学环节1. 感恩故事——《草原上的感恩》课前准备在讲解故事之前,老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或者幻灯片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设备传达以下讯息:1.介绍故事主题——感恩:分享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理解感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谁是你生活中最感恩的人,你为什么感恩他/她?正式教学1.朗读故事《草原上的感恩》: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品味故事中所蕴含的感恩情感,并结合各自回答的问题,更加深入地探讨感恩理念的内涵和作用。

2.分析故事重点:利用小组讨论或者集体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重点和主旨,并总结出一些学习体会和感想。

3.体验情感:让学生结合故事中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给自己最感恩的人写一封感谢信,并朗读出来。

2. 朗读课文与欣赏——《鲸的世界》课前准备在朗读课文之前,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先了解一些鲸的基础知识:1.播放关于鲸的基础概念视频,让学生对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课前讲解或者课后阅读续篇,介绍鲸的生存环境和迁徙规律。

正式教学1.朗读《鲸的世界》:由老师或学生抽读的方式,分段逐句进行朗读。

2.学生阅读细节:让学生通过课文朗读和老师的引导,自行发现文中的重点信息,例如鲸的种类、生存环境、特点等。

3.感受鲸的美丽:引导学生欣赏鲸的形状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美术活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或班课中进行集体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
《时间的脚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行、灭绝的大量信息。
以上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它们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文章中适当运用了举例子、作阐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语言简明准确、生动形象,也大大增强了说明的效果本单元“写作”的主题是“说明的顺序”,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条理清晰、言之有序是写说明性文章的基要求。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说明事理,使人获得相关知识。清晰、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达成这一目的。要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顺序,要从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出发,灵活选择,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文章不会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有时又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使得说明更加透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学习这两则短文,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良好的思维方法。
《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超时代环境保护主义者,这是一篇“观察笔记式”的散文(随笔)作品,虽有雁的习性知识进行介绍,但更主要的是抒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描述自然万物(包括人类)之间平等,自由、美妙、和谐的境界。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倡导低碳生活”,通过确定宣传主题、搜集资料、撰写宣传文稿、制作宣传材料等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到低碳就在身边,并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分析及单元备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分析及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

几位作者善于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这些文章,语言朴素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

物候学本身是门综合运用气象、地理、生物、农学等方面知识的学科,作者在介绍这门学科时,也特别善于多方联系,运用众多的事例来展现物候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从而将这门学科的特点介绍得清晰、完整。

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的角度却各不相同。

第一篇短文意在通过“恐龙无所不有”这一现象,说明地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第二篇短文则说明了科学家们是怎样运用地质学的研究成果解决恐龙灭绝年代问题的。

读这两篇短文,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作者所说的“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基本科学原则。

《大雁归来》是一篇生态学“观察手记”作者看似只是平谈地记录大雁在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

文章不仅展现了大雁季节性迁徙的过程,而且形象地闸明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道理。

《时间的脚印》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象、水流和风的搬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留下的“脚印”,也就是大自然变迁的痕迹。

大自然变迁的过程,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进行的,并不是人们所能亲眼看见的,是科学家们根据现有的地质记录开展科学研究而推断出的结论。

文章通过说明这一过程,展现了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领略科学精神,激发探索自然、揭开自然奧秘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3、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用具:课件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再到庐山一游。

(板书诗题)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1、借助书上的注释,自读自悟。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4)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

五、感悟写法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分析。

1. 单元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包含了不同体裁的文章,如散文、小说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温情。

2.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积累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和意义。

- 学习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散文的形散神聚特点的把握,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环境的分析等。

- 了解抒情方式,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恰当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情感。

-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探究文章主题等。

- 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文中的爱与温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课文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个虽然粗俗、迷信但善良、热心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可放在对阿长形象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朱自清的这篇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背影”为线索,描写了父亲在火车站为儿子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背影”的段落,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同时学习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手法。

小说以农民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大半生心血为故事主线,刻画了一个勤劳、坚韧、渴望被尊重的父亲形象。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之间的关系。

杨绛的这篇散文通过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展现了老王穷苦、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关爱,也体现了作者的自省精神。

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愧怍”之情的内涵。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课文文本。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教学备课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教学备课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教学备课第一篇: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教学备课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组专题是“以诚待人”。

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二篇精读和二篇略读。

训练的重点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本组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讲诚信故事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要求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强调学习的迁移,读与说的结合。

另外,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有一定的时代感,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良好品质的教育。

《中彩那天》,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母亲讲的话和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语句,认真读读,体会父亲矛盾的心态,懂得父亲是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从而体会其内心情感的高尚。

课后“小练笔”是想象情景的练习,既能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训练想象能力。

《万年牢》,可以通过课文泡泡中“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人什么联系呢?”的问题,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相关内容认真读读,再体会做糖葫芦与做人之间的关系,前两处“万年牢”是讲做糖葫芦这件事,后一处“万年牢”是讲怎么做人。

对怎么做人,可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还要学习课文中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一个人好品质的写作方法。

《尊严》,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感受人物的良好品质。

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将心比心》,是讲人和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课文简短易懂。

可以抓住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口语交际:与本组专题内容紧密结合,由课文内容延伸到生活有没有以诚待人的事例,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中可以不受图和文中的事例的局限,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以诚待人的事例,来交流讨论。

讨论是提高认识的过程,对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认识,老师要加以引导;讲的事例力求做具体、生动,让人受到感染,得到启发。

语文第八册第2单元备课

语文第八册第2单元备课

语文第八册第2单元备课语文第八册第2单元备课一、本单元内容:精读课文《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山沟的孩子》略读课文《春天的雨点》语文实践活动二、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和新词,认识15个字;能用“贡献”、“呼吁”造句;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文章中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制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三、重点分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难点分析:理解:“金钥匙”指的是什么?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这些话的含义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本单元继续学习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学生对此项学习内容比较熟悉,但缺乏灵活的掌握,因此还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

本单元由三篇写景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探寻写作方法、写作顺序等,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学生对修改短文是第一次接触,之前有修改病句的经验,还需在训练中强调整体,顾全大局的思想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修改病句,具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此次单元练习中出现了让学生修改一篇短文,对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

应在回忆修改病句方法的基础上,有整体、大局意识地修改短文。

另外,写作方面,学生写过关于春天的作文,有相通之处,可以借鉴本单元的三篇写景课文和学生以往的写作经验,自主创作。

培养认真书写,自己修改的好习惯。

七、课时分配:1《龙》2课时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2课时2《山沟的孩子》2课时*4《春天的雨点》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4课时。

教科版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主备讲稿

教科版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主备讲稿

教科版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主备讲稿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二、单元梳理:本单元的主题是“抗日烽火”,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抗日烽火已经离我们远去。

但抗日军民英勇顽强、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精神和豪情壮志却永远激励我们前进!本单元通过对描写抗日战争诗文的学习,在品读、悟情、复述、描写的过程中,使学生切实感受抗日军民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从歌词《松花江上》表现出来的被侵略下的东北人民失去故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样一种悲切的情感,到《保卫黄河》表现出来的觉醒后的中华民族,或者说中国人民要反抗侵略,誓死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抗日决心和斗志,这是一种激励的情感。

在这种情感的鼓舞下,必然要涌现出千千万万的抗日英雄壮举:有悲壮豪迈的“狼牙山五壮士”,有鼓舞士气的“平型关大捷”,也有以国民党为正面形象的“一个有缺口的馒头”。

这种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情感变化穿插渗透于课文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就是要让学生进行重点理解和感悟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设想: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来诵读,我们要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影片资料等来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历史资料,以人民的悲切情、激励情、反抗情为主线安排主体课文的讲授和快乐读书屋的阅读,以背诵、复述故事情节描述完成能说会写的语文能力培养。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词,也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

作者采用哭诉的形式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

教学中,我们要以读代讲,并借助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通过唱歌练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熟悉课文的程度。

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进而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悲伤与浓浓思乡情感。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作者光未然,歌词描写了抗日战争万马奔腾的伟大气势,抒发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的民族精神和豪情壮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册语文教案备课与上课:谭祥珍备课时间:2014年第二单元5、中彩那天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写着名言的投影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二、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3、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整体感知:1 课文围绕中彩那天的情景进行描写。

作者用哪几个自然段了这一天的事情?2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3 文章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写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

二、讨论交流:1、默读课文。

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小组讨论汇报。

三、学生读3——8自然段1、指名读。

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2、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3、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

四、学习第十自然段齐读。

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拓展延伸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你怎样看待诚信,自由谈谈。

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以诚信为题写一篇短文。

6 * 万年牢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找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万年牢〉〉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闷(men)削(xiao)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3、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7、尊严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

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二、点播,揭示中心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

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

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8* 将心比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5、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

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二、讨论交流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

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

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一、学习“我的发现”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1、阅读习作提示。

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

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作文一、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