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7(1)(pdf)

合集下载

河南省2017届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7(3)(pdf)

河南省2017届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7(3)(pdf)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篇(济宁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共13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通“谖”,遗忘。

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其母引刀裂.其织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答案: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每小题1分,共2分)2.(1)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译对“然后”“于”1分,译对大意1分。

共2分)(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译对“自是”“复”1分,译对大意1分。

共2分)(共4分)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2分)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2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1分)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的道理。

(2分)(共3分)。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5(pdf)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5(pdf)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篇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1~7题。

(共19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掇:(duō)拾取,采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__(2)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_________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分)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3分)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九年级古诗文复习方案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九年级古诗文复习方案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九年级古诗文复习方案嘿,各位九年级的小伙伴们,距离2024年中考只剩下一年的时间了,是不是感觉时间紧迫,复习任务繁重呢?别担心,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份古诗文复习方案,让你的古诗文学习不再头疼,一起加油吧!一、复习目标1.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词的牌谱、文言文的语法等。

2.熟悉课内课外常见的古诗文,能够准确背诵、默写。

3.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4.做到古诗文阅读理解,提高答题准确率。

二、复习方法我们来说说复习方法。

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实用的技巧:1.制定复习计划。

把古诗文的复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确保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时间。

2.梳理知识点。

整理出古诗文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地复习。

3.多读多背。

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4.做题巩固。

通过做历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5.互动交流。

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三、复习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复习内容。

1.古诗词(1)掌握诗的格律。

了解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诗的格式,以及对应的平仄规律。

(2)背诵课内课外常见的古诗词。

这里推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诗词选本。

(3)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学会从作者、时代背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2.文言文(1)掌握文言文的语法。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类活用等。

(2)背诵课内课外常见的文言文。

如《论语》、《孟子》、《史记》等。

(3)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学会从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复习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3月):梳理古诗文的重点、难点,掌握基本知识。

2.第二阶段(4-6月):大量阅读、背诵古诗文,提高鉴赏能力。

4.第四阶段(10-12月):查漏补缺,强化训练,全面提高。

五、复习心态注意事项一:不要盲目背诵,要理解记忆有时候看到同学们拿着一本诗词,埋头苦背,其实这样效果并不好。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7(2)(pdf)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7(2)(pdf)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篇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③;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④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⑤,达则兼善天下⑥。

”【注】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

②游:指游说。

③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④得己:即自得。

⑤独善其身:独指唯独;善指好、维护。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

⑥兼善天下: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后人改“兼善”为“兼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独行其道.2.翻译下列句子。

(2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甲文中孟子和景春对于“大丈夫”的认识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3分)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照应了乙文中的哪一句话?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3分)答案:1.(1)这。

(2)原则,行为准则。

(每小题1分,共2分)2.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意思对即可。

2分)3.景春和孟子对“什么是大丈夫”的认识具有明显区别,(1分)景春认为能威震诸侯,安坐家中就能使天下太平的人为大丈夫,(1分)而孟子则认为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10(pdf)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10(pdf)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篇(一)于园【原文】于园在瓜洲①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②刺③,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④,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⑤碧窈⑥。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注释】①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临长江。

②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

③刺:名帖。

这里用作动词,投下名帖。

④蒙丛:覆盖,丛生,草木茂盛的样子。

⑤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指舒坦。

⑥碧窈:碧绿幽远,幽深的草木丛中。

【译文】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铺,它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门上的钥匙就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

葆生的叔叔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的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于园中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堂屋前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有两丈高,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厅堂的后面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极深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

(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

坐在阁子里,给人以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的各个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放置在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二)【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8(pdf)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8(pdf)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篇(一)【原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

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①为笔,画灰中学书。

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②。

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朝仪故事,多所取焉。

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

诏许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恒曰:“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掌此山,故谓之茅山。

”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

遍历名山,寻访仙药。

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

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

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且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

岂唯身有仙相③,亦缘势使之然。

”(节选自《陶弘景传》)【注释】①荻(dí)植物名,芦荻。

②奉朝请:官职名。

③仙相:神仙的体质和才华。

【译文】陶弘景字通明,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

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

四五岁时常常用芦荻作为笔,在画土灰中学习书法。

等到长大成人后,他读了一万多卷书,一件事不了解,他就以之为耻辱。

二十岁不到,便被荐举为“诸王侍读”,授予他“奉朝请”的官职。

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始终藏形匿迹,不与外界的人打交道,每天只是展卷阅读。

朝廷中有关礼仪和典章制度方面的事情,大多由他决定。

永明十年,他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上奏章辞去官职。

皇帝下诏准许了他的请求。

他便隐居在句容县的句曲山上。

他常说:“过去汉代有咸阳三茅君,他们得道后,来掌管此山,所以又叫它茅山。

”于是他在山的中部建造了一处住宅,自号“华阳陶隐居”。

他游历遍访各座名山,寻求仙药。

本性喜爱山水,每当经过山涧溪谷等地方,他都要在那里或坐或卧,吟咏诗文,久久徘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

他特别喜爱松间风涛之声,一听到松涛响,便禁不住心中欣欣然而乐。

他对弟子说道;“我见到权贵之家,华屋大厦,虽然见识过华贵之欢愉,却没有向往之心。

河南省2017届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pdf)

河南省2017届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pdf)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篇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1~3题。

(9分)【选段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段二】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

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亦皆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知子之所以中乎?3.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案:1.(1)学过(旧)的知识。

(2)原因。

(每小题1分,共2分)2.(1)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2)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每小题2分,共4分)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择其善者而从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向圣人学习)要学会找到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或:学习要抓规律或本质)(每空1分,共3分)。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16(pdf)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16(pdf)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篇(一)【原文】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

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注释】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岂,怎么。

【译文】齐桓公拜访一个叫稷的人,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见到他。

齐桓公的随从说:“作为一个大国的国君,拜访一个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这也就可以停止了。

”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一个看轻功名利禄的人,当然轻视他的国君;如果他的国君轻视霸主之业,(自然)也会轻视有才能的人。

纵使稷先生轻视官职俸禄,我怎么能轻视霸主之业呢?”于是齐桓公见到了稷,(天下有才华的人听说这件事,感动于齐桓公的贤明)纷纷投奔他。

(二)《隆中对》节选【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

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注释】①器:重视。

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

④诣:去,到。

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⑤凡:总共。

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

⑦倾颓:崩溃。

⑧信:通“伸”,伸张。

⑨猖蹶:失败。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20(pdf)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20(pdf)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篇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志.怪者也(2)庄子持竿不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甲文以“天之苍苍”的实例侧重说明什么道理?(3分)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评析庄子的形象。

(3分)答案:1.(1)记载。

(2)回头看。

(每小题1分,共2分)2.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而看不到尽头呢?(意思对即可。

2分)3.以这些实例侧重说明的是“世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他们的活动都有所凭借,条件制约着逍遥的程度”这一道理。

(意思对即可。

共3分)4.庄子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淡泊名利,主张无为,具有浓厚的避世思想。

(意思对即可。

3分)。

九年级语文下册17首古诗创新题型集锦(word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17首古诗创新题型集锦(word版)

1.《渔家傲秋思》(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分析。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这两句正面揭示了全体将士思念家乡而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前句表达思乡之情,后句用典表达报国之情。

(2)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的“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答案: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家乡遥远而不知归期而乡愁更浓的心理。

2.《江城子密州出猎》(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答案: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挽弓成满月状,以“天狼”指代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

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答案: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挽弓成满月状,以“天狼”指代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

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九下)(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

【点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

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马飞快,追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之猛。

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的场景。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3)“可怜白发生。

”词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急转。

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点拨】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事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篇
(赤峰中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6题。

(共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鲁而嗜.鱼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弟子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此”指代什么?(2分)
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5.从公孙仪对受鱼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分)
答案:1.(1)用脚踢。

(2)通“辨”,辨别。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每小题1分,共4分)
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分)(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2分)(共4分)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分)
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分)
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分)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