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分层突破课件岳麓版必修

合集下载

【成才之路】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成才之路】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

认识
技 能 提 升
[规律]
图片审读技巧
图片审读能力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审读图片需要 进行“三审”。第一审图:必须弄清审图的三要素,即人物、
器物和文字。第二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到补充性和
解释性的作用,很多是试题设计者为降低试题的难度或者使答 案呈现唯一性而加注的,对于解答试题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三 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 不同的答题方向。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 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与“左”倾思想。所给材
料对大跃进进行了正面的评价,仍受“左”倾思想影响,没有
对大跃进运动作出客观的评价,没有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也 就说明A、B、D三项的说法错误,排除。从所给材料看,显然 是肯定了大跃进运动,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成才之路 ·历史
岳麓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 单 元 整 合
主 干 结 构
归 纳 深 构
归 纳 深 化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特征 市场经济 以国家指令性计划调节资源 通过市场交换中的价格调节 的配置 供求和资源分配 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 竞争、利率等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 业 所有制结构多元化 注重效率
A.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 B.实施“五年计划” 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
【解析】 年计划”。
新中国大规模学习苏联是在中苏关系友好的 20
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通过学习苏联而采取的措施是实施 “五
【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学课件(共4课9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学课件(共4课90张PPT)

[活学巧练] 判断题:判断正(√)误(×)。 1.1953 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一化三 改”的方针。( ) 2.到 1957 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
3.“大跃进”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 整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
4.1960 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 倾错误。( )
1.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 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2.教训。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 发展实际水平,不可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的组织形 式,不可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3)意义:在中共“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 蓬勃开展起来。
2.经济建设中的失误 (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表现。 ①总路线:1958 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一分析其原因。
(2)通过材料二分析“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是
什么关系?
解析:第(1)问“集中力量优先……”“国防……帝国 主义”不难得出。第(2)问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一 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发展生产力 创造条件。
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工业基础比较薄 弱;中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借鉴苏联经验。 (2)“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共55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共55张PPT)

新中国近70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历史分期 历史年代 时段特点 过渡 恢复时期 时期 改造时期 十年曲折发展 十年文革时期 二年徘徊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49-1952 1953-1956 1956-1966 1966-1976 1976-1978 1978年至今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三大改造 曲折发展 严重破坏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
建国初经济体制特征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内 容:一化三改 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一五计划
工业化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农 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材料一: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 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
钢产量 发电量
中国 2.37公斤 2.76千瓦时
(背景、成就、影响?) (1)一五计划: ◆背景: a、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历史: 1952年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 但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c、现实: 增强国防的需要。 d、外部: 受苏联影响。
◆成就:超额完成。(鞍钢、一汽、沈机、飞机) 意义: 我国初步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合理的工业布局,开
B
2.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 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 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 ”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3.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 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 国家严格控制粮食购销。这种做法( ) A.标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C.切断了农民与自由市场的联系 D.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必修2

第三十二页,共50页。
提示
史论(shǐ lùn)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
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
社会主义建
(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设总路线
的实际出发;(2)要以经济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 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
“大跃进” 大炼钢铁
态环境严重破坏
第二十七页,共50页。
主题二 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 材料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 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 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 积极而又稳妥(wěntuǒ)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第二十九页,共50页。
提示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一 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城市 中……一而再、再而三地①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 ——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chéngwéi)群众性的行 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②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 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第十五页,共50页。
2.“左”倾错误发展(fāzhǎn)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1)(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1)(1)

名师点拨
答案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提出 目标 法律 保障 发展 创新 初步 建立 1992年,中共“ 十四大 ”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次写入宪法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 非公有制经济 是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料探究 1.提出 材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思想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2.发展 材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 (1955 年发行至 1993 年停止流通 ) 。图二为上 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 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探究
1.必要性 材料 在当时不仅重要商品要按国家计划进行,就连像火柴、铅笔、大 白菜这些基本工农业产品,都要按计划进行生产。而生产出来的产品, 怎样买、卖多少钱,也不能由企业决定,而要由其上级主管来确定。 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处理? 答案 问题:计划经济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处理:必须进行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2.内容 材料一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 图(抽样份数:18 529户): 材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岳麓版必修2

社会主义 制度和计 划经济体 制的确立 (1949~ 1956年底)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展历程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பைடு நூலகம்
改革开 放的起 步 (1978 年至20 世纪90 年代初)
解放了思想 (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 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 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社会主义 制度和计 划经济体 制的确立 (1949~ 1956年底)
时期
发展历程
(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 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 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 1960 年冬提出“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的“八字” 方针,1962 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 (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 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时期
发展历程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①从 1980 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 南五个经济特区 ②1984 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 14 个沿海 港口城市 ③1985 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 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整合提升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整合提升课件岳麓版必修2
1.1949~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特点: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原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调整工商业,使资本 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3)地位: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 建设准备了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2.1953~1956 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时期 (1)特点: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2)原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3)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经济发展,人 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私有制占主体
宏观调
能更好地发挥计 划与市场两种手
也能解决一时的经济总量平 衡问题,但不能保证社会经
不 控 段的长处
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点 分配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资分配为主体

生产目

实现共同富裕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相同点 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宏观调控
三、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特点、原因和 历史地位
二、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比较
1.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一五”计划末 建立

21世纪初
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单一公有制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运行机 高度集中的计划
调控机 制
国家用行政手段直 接调控企业
国家主要用经济和法律手 段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 业
分配制 度
平均主义严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
主要特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征 的配置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必修2
[答案] C
[针对训练 2] 20 世纪 50 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
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
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
的事件是( )
A.“包干到户”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情景导学] 荣氏家族被称作中国的“洛克菲勒”,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 的缩影,1956 年,荣毅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企业实现公司合 营,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思考: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如何改造的? 提示:公私合营。
[教材导学] 1.目的:适应国家 工业化 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任务有何特点? (2) 材 料 二 中 的 三 幅 图 片 说 明 了 什 么 问 题 ? 对 中 国 有 何 影 响?
[信息解读] 由材料一①中“集中主要力量……为中心的工 业建设”,②中“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可 概括出是对生产资料进行改造。
[答案] C
探究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中共八大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 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图片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 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教材导学]
1.中共“八大”(1956 年)
(1)内容 ①基本形势: 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必修2
第十三页,共24页。
探究(tànjiū) 点一
探究(tànjiū) 点二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从图表材料分析,在“一 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中国与英、美两国的钢、生铁和发 电量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中国的增长率大大超过英、美,这是由新中 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造成的,故A项正确。冷战中的军 备竞赛等促进了重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急躁冒 进出现于“大跃进”运动期间,故C项错误。从图片信息看,英、美也 呈上升趋势(qūshì),故D项错误。
第四页,共24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三大改造 1.目的 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 2.经过 (1)农业:1953年,全国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 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手工业:通过创办手工业合作社的方法进行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 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1956年,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十九页,共24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2
3
4
5
2.“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 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fāngzhēng)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依据材料中“……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的信息 可知,歌谣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建立农业合作社,故A项正确。 答案A

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分层突破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分层突破课件岳麓版必修2
【答案】 D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解析】 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农民申请加 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人民公社极大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A、B、C 三项表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人民公社强调公有化程度, 故 D 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2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谢谢欣赏!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漫画的时间是1953年,主旨 是资源勘探。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国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大力推动经济建设,资源 勘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故D项正确;当时国民经济只是初步恢 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经济建设刚刚开始,还涉及不到调整,故A、 C两项错误;漫画内容无法说明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开始。故B项错 误。 答案:D
单元整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取得辉煌的 成就。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 渡。
一、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 体制转变 (1)原因 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 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工 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 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 固 层 · 知 识 整 合
单元分层突破(四)
提 升 层 · 能 力 强 化
[自我校对]
“一五”计划 A________________ 三大改造 B__________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八字”方针 E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即时演练] 2.读图一和图二,作为 20 世纪 60 年代和 80 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见 证,它们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图一 A.记录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对比性 B.记录的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C.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见证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图二
【解析】
图一是票证,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图二是股票,反映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总结合作化和人民公 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 社化的经验教训, 做出 提下, 改革经营管理方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正 确 式,实行分户经营,自 决策 负盈亏
[即时演练] 1.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 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 )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3.第三次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 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原因是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 业推向市场。结果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有能力迎接 21 世纪的 竞争和挑战。
原因 土地 改革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 展
农业合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 作化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民公 党 的 主 要 领 导 人 的 主 社化 观认识
“ 一 大 二 公 ” 提 高 公 超越农村生产力水平, 有化程度, 扩大公有化 严 重 挫 伤 生 产 者 的 积 规模 极性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 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人民公社好
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
【解析】
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农民申请加
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人民公社极大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A、B、C 三项表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人民公社强调公有化程度,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主题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
[核心整合]
1.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到 1976 年,从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 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转 变。主要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实现现代化。核心内容是实行和强 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的高速度。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 起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束缚了经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世贸组织 H__________
主题一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核心整合] 内容 废除封建 地主土地 所有 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等主 要生产资 料从 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 行集体经营 结果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 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 产力
2.第二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 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决定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核心内容是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结 果是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A 项不是主要历史价值,排除;B 项表述不 对,股票不记录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排除;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世纪初初步建立,排除 C 项。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