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历史人物易安华
二战中最惨烈的首都保卫战
二战中最惨烈的首都保卫战
民国历史
数十年前的南京城并不是一座不战而亡的城市。因為各种影视作品只专註於表现南京大屠杀,所以大多数人只知道在南京是发生了中世纪式屠城。但对於南京保卫战很多人或是不知道,或是存在种种误解和谣传。南京不是华沙,不是巴黎,不是雅典,也不是布鲁塞尔。这座城市的保卫战曾经有悲壮和惨烈的开始,也有过令人叹息和硬咽的结局。 当时南京背靠长江,三面绝地,国军海军早已在江阴海战中全军覆没,这代表南京守军的大后方交给日本海军了。。。陆上的南京城墻32.676公里、外围阵地70余公里,按照需防守阵地总长度计算所需兵力,防守70余公里至少15个德式师、加上2线战地、预备队、守城部队,至少需要40万国军才能坚守。 先简叙下日军大概攻城部队: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加上直属部队共计24万余人,另有大炮700门、火炮1200门战车400辆、飞机400余架。。。面对这24万的日军精锐,以当时国军综合军力算,至少需要40万兵力才可以勉强抵抗! 而日军意图狠明显,以南京為目标与国军主力决战,并且围歼国军主力(比较像2战中经典围歼战50万德军吃掉85万苏军的基辅会战)如果说国军在南京这片易攻难守的城池在拿出40万防守的话,也最终会输,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样对抗日持久战不利!太原会战国军投入40余万、淞沪会战75万,国战大局呢。。。 当时蒋介石想守南京,但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当时德国军事顾问 <亚歷山大·冯·法肯豪森> 认為南京城是不设防城市,但对国际方面有负面影响,如果打,根本没有重兵集团可用,就算拿出重兵集团来打也必败无疑!但是不打,更对不起南京市民 。后来,唐生智请缨出战,表示尽全力防守南京城;蒋介石狠高兴,以蒋介石的意思,就是尽量拖住日军,争取部队休整,国军主力部队向大后方转移 ,蒋介石尽自己能力,抽调精锐部队给唐生智。 国军守城军事主官及部队番号:唐生智為南京卫戍军司令,罗卓英、刘兴為副司令 ;部队 87师、88师、36师、74军、66军、83军、第2军团、教导总队、宪兵3个团(还有部分警察),总兵力為81000人 。此段资料為《南京大屠杀史料集2南京保卫战》中最后壹页。 卫戍军各部队守备情况為:88师守雨花臺,87师、83军66军壹部守光华门,教导总队守紫金山(教导总队工兵营在光华门),宪兵3个团守挹江门,74军与第2军团守乌龙山和汤山。 大战在即,国军开始组织南京市民撤退,到12
三父八母、祖宗十八代、易氏来源、易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
三父八母三父八母,旧指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改嫁之继父,合称三父;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合称八母。
中文名:三父八母外文名:Three parent eight female 拼音:sān fù bā mǔ意思:同居继父词语解释:【嫡母】妾生的子女称父之正妻【继母】生父再婚后的妻子【养母】抚养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子女的女性【慈母】有小妾身份,没有或不会生育,至少没有生男孩,父责令另外的妾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育【嫁母】父亡母再嫁者之称【出母】生母也(自出之母)【庶母】古时称妾【乳母】奶母(奶妈)(1). 《元典章·礼部三·丧礼》有三父八母服图。
(2). 清李渔《风筝误·惊丑》:“人有三父八母,那乳母难道不是八母里算的?”祖宗十八代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中文名:祖宗十八代外文名:Eighteen generations of ancestors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拼音:zǔ zōng shí bā dài上序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kūn],仍孙,云孙,耳孙。
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称谓1、上九代鼻祖(始祖):九世祖远祖:八世祖太祖:七世祖烈祖:六世祖天祖:五世祖高祖:四世祖曾祖:三世祖祖父(爷爷):简称“祖”,二世祖父亲(爸爸):简称“父”,一世祖[例如:宋孝宗赵昚的父亲为赵子偁,祖父是赵令譮,曾祖是赵世将,高祖是赵从郁,天祖是赵惟宪,烈祖是赵德芳,太祖是宋太祖赵匡胤,远祖是宋宣祖赵弘殷,鼻祖是宋翼祖赵敬]2、自己自己,简称“己”。
“自己”是上九代与下九代的分水岭,不包含在“祖宗十八代”之内。
校长在庆祝宜春中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宜春中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宜春中学校长陈少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在这金秋十月,我们怀着喜悦而又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宜春中学110周年华诞。
在此,我谨代表宜春中学,向各级领导、各位嘉宾、校友们莅临我校参加盛典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全体教职员工、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关心宜春中学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传递着几代宜中人的不懈努力、抒写着历届学生的壮志豪情,宜春中学才能在艰难中奋进。
从宜春台到考棚路,从化成岩下到枣树村,宜春中学始终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沃土,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积淀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人才。
一个多世纪的继承发展,沉淀着几代宜中人的包容并蓄、彰显着历届学生的拼搏进取,宜春中学才能在奋发中有为。
首任督学傅钟麟、追求真理的邓贞谦、舍生取义的黄钟杰、碧血丹心的易安华等革命志士,吟唱了多少慷慨与激昂;中国科学院院士、导弹专家谢光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采矿专家刘天泉等著名科学家,谱写了多少绚丽与自豪。
一个多世纪的求变革新,印记着几代宜中人的孜孜以求、激励着历届学生的奋勇争先,宜春中学才能在改革中突破。
昌黎古风今犹存,而今迈步从头越。
承载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宜春中学对办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砥砺奋斗,探索进取,成为赣西教育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悉心指导下,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宜中人正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空前高涨的工作热情,站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实现着史无前例的全新跨越。
学校占地80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职员工420人,在校学生6600余人。
大气昌黎广场,流光溢彩;圣洁韩愈雕像,书香意浓;灵秀生态愈园,舞榭歌台;绿荫俊逸虎山,花红果绿。
禅宗文化
禅宗文化收藏打印关闭字体:[大宜春,古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四府,今辖袁州、樟树、丰城、高安、靖安、奉新、上高、宜丰、铜鼓、万载三市六县一区。
宜春悠久历史耀古烁今,众多人杰灿若星辰。
宜春城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历代州府首邑。
千古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所指其人其物均出自宜春。
宜春的钟灵毓秀,蕴藏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尤以唐宋以来,佛教禅宗文化在宜春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北宋诗人黄庭坚在一首诗中写了段见闻:“我穿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绕羊肠。
水边林下逢纳子,南北东西古道场。
”描绘了古宜春一派梵天佛国的景象。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靖安宝峰寺方丈一诚大师欣然题笔“宜春是禅宗圣地”。
称宜春为禅宗圣地,是因为宜春这块版图上,集中闪烁着许多决定禅宗发展走向的亮点。
一般认为,确定禅宗教义的是六祖慧能,大兴禅宗道场的是马祖道一,始创禅宗戒律的是百丈怀海。
这三位祖师中,马祖舍利塔在靖安宝峰寺,怀海归真于奉新百丈山,其灵骨均安葬在今宜春市境内。
而禅宗真正的创始人慧能,志载也曾结茅靖安山中,其地后辟为禅院,寺名亦以慧能弘法之地“曹溪”而命之。
禅宗发展到“一花开五叶”时,进入了极盛期。
所谓“五叶”,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宗派。
后来临济宗下派生出杨歧、黄龙两宗,故曰“五家七宗”。
史称“江右奥区”的宜春市,为禅宗各家的孕育繁衍、成长壮大提供了一块充满生机的沃土。
禅宗五家中,沩仰、临济、曹洞三宗出现于晚唐。
临济宗萌芽于宜丰黄檗,曹洞宗扬穗于宜丰洞山,沩仰宗结果于袁州仰山。
沩山灵祐先于奉新百丈山师从怀海,后迁湖南沩山,其弟子慧寂徙居宜春仰山,别创禅宗一派,是曰“沩仰宗”。
黄檗希运亦于百丈山师从怀海,后居宜丰黄檗。
其弟子义玄远赴河北临济院,又创禅宗一派,是曰“临济宗”。
曹洞宗创始人良价,系云岩昙晟的弟子,昙晟亦师从怀海二十年。
良价云游至宜丰洞山,又创禅宗一派,是曰“曹洞宗”。
禅宗五家中,云门、法眼二宗出现于五代。
宜春情恋
上高赋
袁长生
蒙末耸翠,锦水东流;千年古 邑 , 人 杰 地 灵 。 雄 踞 高 安 上 游而名 , 扼守湘 赣 通 衢 要冲 。 素称鱼米 之乡 宝 地 , 今为 赣 中文明 典 范 。 悠悠上高,历史逶迤;探源寻 古 , 天长地久 。 溯 春 秋 战国 , 有 “ 吴 头楚尾”之称;至秦皇汉武,属九 江 、 豫章 之 郡 。 置 县 肇 于东 汉 , 始称 上 蔡 。 晋 初 更为望 蔡 , 故 土 难 弃 。 自 南唐 冠 名 上 高 , 至 今 朝 代代 沿袭 。 山川毓秀,碧水藏珍;风物钟 灵 , 积 淀 厚 重 。 数 上 高 胜景 , 南有 蒙 山,世外桃源,古乃春秋老莱子隐 居修道之地,今有江南第一漂之美 誉;西南末山,避暑佳境,旧有宋诗 人 阮阅褒誉 “ 小 九 华 ” 之名 , 现 为 省 级 重 点 风景之名胜 。 钴储量 居 全省 首位 , 硅 灰 石 位 全 国 前 茅 。 紫 皮 大 蒜 、 两 头 乌 猪斐 声 海 内 ; 生 姜 、 夏 布 久负盛名。 狮子垴遗址,彰显四千 年上高文明;唐陶瓷文物,力挺二 千年先进工艺。 宋元之蒙山银矿, 正向“世界非遗”迈进;明“三朝侍 御 ” 牌坊 , 因 清官 曹汝兰 而 建 。 圣济 禅寺 , 建 文 帝 为 僧 出 逃 避 难 于 此 , 嘉庆皇 帝 赐 之 “ 唐 朝佛国 ”; 崇 福 禅 林,唐昭宗赐名“宏济”立寺发轫, 宋 朝 苏 辙 誉 之 “ 九 峰 有 虔 ”。 岳 飞 坪,因岳家军在此安营扎寨、操练 兵马追流寇而得名;葫芦石,属刘 基到此求教邑人曾义山而成为明 一方 “ 圣 地 ”。 古往今来,崇文尚德;龙卧虎 藏,英才千秋。 降唐至清的科举制 度, 有才俊鸿儒四十八人中进士; 自宋 至 元的 “ 正 德 书院 ”, 为 国 人 开 厂办 教 育 之 先 河 。 诗 人 任 诗 , 才 华 早露,诗音清雅,号称唐“咸通十 哲 ”; 武 将 钟 传 , 势 力 雄 厚 , 镇 抚 江 南,唐封其为南平王。 宋代罗之纪 诗有骚体、文若东坡;元朝邹民则 传 道讲 学 , 后 人 景 仰 。 明 御 史 王 存 纪历任四朝,执法如山;清侍郎晏 斯 盛出 身 贫 寒 , 为 官 清 廉 。 郑 秉 恬 字虽夺魁而文不能数一,道光帝故 钦点而使之屈居榜眼;陈卿云书法 绘画文章颇有造诣,慈禧太后懿旨 批 其 书 写中 堂 一 幅 。 迈 堂 文 略 云 壑 字 , 九 渊 算 数 不 刁 车酋 ; 晚 清 “ 四 哲 ” 真 英才 , 群 芳 争 辉 传 美 名 。 黄 懋 材 一生两游,史上堪称壮举;李瀛洲 能诗擅画,秋瑾谓之才女。 罗茂勤 辅佐岳飞,官拜统军大帅;汪祖美 驰骋疆场 , 晋 升 开国 少 将 。 为 革命 , 朱用光首建中共上高支部; 抗日 寇 , 罗 卓 英 勇 夺 “ 上 高会 战 ” 大 捷 。 吾今上高,日异月殊。 开明开 放,诚实守信。 新思路驱动城乡发 展,大手笔书写建设蓝图。 恰似承 前启后创伟业,真如继往开来谱新 篇 。 农民 摄 影 、 版画 剪报 享 誉全 国 , 藏书票、小唢呐海内奇葩。 群众文 化 、 基 础 教育 、 广 播电 视 、 计 生 服 务 跻身全国先进;经济发展、园区发 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榜列全省 前 茅 。 沐 改 革 春风 , 浴 招 商 甘 露 。 工 业 崛 起 , 六 大 产业 成 支柱 ,“ 江 西 昆 山”声名远播,“中部鞋革”名副其 实; 农业创新, 四张名片树品牌, “ 赣 中 粮食 ” 锦 上 添 花 ,“ 优 质苎麻 ” 再创 佳 名 。 交 通 巨 变 , 形 成 了 便 捷 的县内半小时经济圈; 生态立县, 创建城乡比翼齐飞的国家园林城; 优化环境,打造上高最大的优势就 是上高人。 若夫许蛟龙以大海,予 鲲鹏以蓝天。 余必曰:眺望上高今 日 好 , 倍 感 明天更 辉 煌 。
中国革命烈士0重点讲义资料
中国革命烈士安德馨安德馨(1893~1933年1月3日),男,字润吾,回族,河北保定市人,祖籍河北保定清苑县。
清苑中学毕业后到东北参加奉军,曾任排长。
1927年入东北讲武堂第三期步兵科,在东北军独立第九旅六二六团任营长。
在直奉战争中屡著战功,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被送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六期步兵科)。
肄业后即授少校衔营长职,服役于张学良统辖的东北军独立第九旅何柱国部。
于1933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王禹九,黄岩县(今黄岩区)宁溪镇王家店村人。
著名抗日将领,黄埔军校三期学员。
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于1939年3月27日在南昌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1984年7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王禹九将军为革命烈士。
陈德铭,男,汉族,1949年3月生,上海市人,1974年9月入党,1969年4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
现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
王造时(1903年-1971年),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江南乡江南村人,原名雄生。
彭士量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暂五师中将师长彭士量,号秋湖,湖南浏阳人。
易安华,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江西省立第八中学肄业。
开放分类:宜春·黄埔军校冯达飞冯达飞(1899—1942.6.8),原名冯文孝,又名冯国琛,字洵,广东省连县东...唐聚五将军,原名唐福隆,字甲洲,满族正黄旗人。
1898年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开放分类:中国军人·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马玉仁(1875-1940)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
江苏盐城人。
早年投身军旅,历...开放分类:抗日将领·中将赖传湘,号镇之,1903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江西南康县东山乡马草村。
兄...开放分类:中国军人·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姚中英,字若珠,平远县人。
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建立战功...开放分类:人物·军人陈昭礼(1907-1940),字希周,又名豪人、陈才,出生于商人家庭。
宜春历史名人1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宜春历史名人徐稚(97-168)徐稚,字孺子。
丰城市白土镇隐溪村人。
东汉隐士。
少学今文经学,兼通天文,历算。
家贫务农,自食其力。
公府征辟,皆不就。
时称"南州高士"。
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待宾客,特为他设一榻,去则悬之。
后以"悬榻"比喻礼待贤士。
王勃《滕王阁序》所云:"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即用此典故。
徐稚卒葬南昌进贤门外。
今南昌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园皆因纪念徐稚而名。
丰城隐溪因徐稚隐居于此而得名。
陶渊明(365-427)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
晋代诗人。
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
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
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后任彭泽县令。
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
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
陶佟留居故里。
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
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洗墨池、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
邓王番邓王番,字韫玉。
高安市筠阳镇人。
唐中和元年(881)自尚书、江西节度使权知袁州(代理袁州刺史)。
宜春八景之一 ——化成晚钟
宜春八景之一——化成晚钟未2009-01-28 20115d56b7b40100bu6x宜春八景之一——化成晚钟化成晚钟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也许不是它那悠扬的晚钟声,而是一位叫李德裕的唐朝人和他的几个弟子的故事。
公元835年,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在朝廷牛李党争中落败,几经遭贬而来到袁州做了一名长史,这位失意的朝廷命官无意于这样一份闲职,干脆寓居于城北郊的化成岩,终口读书吟诗,修心养性。
有袁州学子卢肇、易重诸人,慕其学问人品,常去拜谒问候,请教学业。
后来,李德裕官复原职,重新当了宰相,卢肇、易重等人也分别于会昌三年和会昌五年前去赴试,结果,卢肇成了江西的第一个状元,易重则成了江西的第二个状元。
蟾宫摘桂的喜汛频传,不仅让世人惊叹,也让宜春人从古代一直自豪到了今天。
宜春人总是向五湖四海的朋友讲述这个穿越千年而历久弥新的故事。
长久以往,李卢之谊作为一种典范,早已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宜春人读书人的期待。
至今,“李卫公读书处”的碑文仍然清晰夺目。
化成岩的名字始于何时,一直是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五代十国时,一位云游和尚在此小憩,看到山虽葱茏,却无奇石,便连夜从各地赶来凤凰、仙鹤、虎、牛、马、羊等,用手一点,让其化成石头。
后人感念其点化奇石之功,便以化成名之。
这多少有些臆想之嫌。
另一种说法则是以李德裕点化成就卢肇等人的恩德,取名化成岩。
又有的说化成岩其实是叫花城岩,说的是王母娘娘生日那天,各路神仙纷纷准备祝寿的礼品,只有神笔马良得道之前家中贫寒,得道之后仍是一无所有,无礼可送,急得他团团转。
铁拐李大仙见马良无计可施,就给他出了个主意,画幅山水画相送。
画幅画对神笔马良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事,于是,马良就云游各地,遍访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宜春时,发现化成岩这地方山清水秀,于是就把这里的山水画成一幅彩墨图,当王母娘娘生日那天,献给了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一看大加赞赏,问马良画的是什么地方,马良就如实说了。
王母娘娘说“下届也有这么美丽的地方,真难得,索性让它锦上添花更好看。
上高县泗溪东汉家族墓出土文物的考古学研究
上高县泗溪东汉家族墓出土文物的考古学研究摘要:本文以上高县泗溪域内发现的汉代墓葬资料为基础,以墓葬形制、随葬品分析为主要切入点,概括出上高县泗溪地区汉文化的基本面貌。
上高县泗溪东汉家族墓的年代约为东汉中晚期。
从分布上看,上高县泗溪东汉墓群具有明显的家族墓性质,符合汉代聚族而葬的葬制。
墓葬保存基本完好,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既具有典型的东汉时期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江西的地方特色。
通过对随葬品和葬制葬俗的分析,并结合民俗学调查,对探讨该区域汉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机制以及考古学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高县;东汉家族墓;出土文物;考古学研究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12—024—(03)Archaeological Study on the Cultural Relics Excavated from the Eastern Han Family Tomb in Sixi, Shanggao County1上高县泗溪东汉家族墓的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研究2011年12月,上高县泗溪镇城头村委岭里自然村基本建设过程中,在村南150米处的山坡地上发现了一批汉代墓葬。
2012年3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宜春市博物馆和上高县博物馆,组建考古工作队对这批汉墓进行了细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1]。
经过全面清理,共发掘出不同形制的砖室墓7座。
从墓葬分布来看,7座墓葬呈西北—东南排列,墓向朝北,相对位置较为集中,墓葬之间不存在叠压打破关系,显然这块墓地在使用之前经过全面的人为规划,是一处典型的汉代家族墓地,这种分布模式符合汉代聚族而葬的葬制、葬俗。
据墓葬分布可基本判明7座墓葬可分为四组,其中M1和M2、M3和M4、M5和M6为夫妇异穴合葬墓,M7单独为一组。
7座墓葬出土文物数量总计153件(组、套),大都是典型的平民墓葬生产、生活明器,这些出土器物种类丰富,是汉代上高地区平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鲜明表现。
江西人在江苏
江西人在江苏作者:廖原来源:《老友》2005年第10期纵览古今,在江苏工作过的江西籍名人数不胜数,他们为江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影响。
他们每一位都有传奇的故事,每一位的经历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和人生教科书,他们为江西人民争光添彩。
在江苏笔耕过的江西人有王安石、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解缙、汤显祖、邹韬奋、罗钦顺、傅抱石等著名人士。
他们的成就和业绩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王安石(1021-1086),临川人,先后在江苏扬州、常州等地担任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在我国散文史上,他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大家。
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他是“一家”。
他与南京有不解之缘。
17岁时,其父任江宁通判,他随父到江宁进学。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曾三任江宁府尹,两度出任宰相。
熙宁七年(1074年),他第一次被罢相,知江宁府。
第二年初,朝廷命王安石返京都(今开封)复相,他从南京乘船东下,夜泊京口(今镇江),面对江涛、渔火、荒林,触景生情,吟诵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至今,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保护完好。
南京还建有定林山庄,墙壁上嵌刻着王安石70多首诗词,它们由当代书法家书写,或草或篆,风格各异。
在江苏奋战的一大批江西儿女中,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
他们追求正义,追求真理,追求社会文明进步,抛头颅洒热血。
烈士们的生命虽逝,但英雄气概光耀千秋,永世长存。
在这些英烈中,代表人物有方志敏、文天祥、杨邦、邓仲铭、符竹庭、彭雄、易安华、邹毅、朱如红等。
南宋抗金英雄杨邦?(1085-1129),江西吉水县人。
南宋初年,知建康府(南京)溧阳县,任建康府通判等职。
建炎三年(1129),抗金兵败,被俘。
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他拒不投降,后被金兵杀害。
南京雨花台风景区的“二忠祠”就是为纪念杨邦和文天祥而建的。
邓仲铭(1904-1943),江西兴国人,著名的兴国暴动领导人之一,为革命转战南北,出生入死。
易氏的来源和历史500字作文
易氏的来源和历史500字作文易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它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
易氏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另一种说
法是易氏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属于以封邑
名称为氏。
在历史上,易氏也有许多杰出的人物。
例如,三国时期有雍州刺史,魏郡人易氏;西晋有舂陵令易雄,浏阳人;前凉有将军易挺;
唐代有大理评事易重,并在当地安家。
到了宋代,见于史册的易姓
逐渐增多,比如北宋有画家易元吉,长沙人;宋太宗时有大理丞易
延庆;元代时有易炳文,襄阳人。
此外,明代有易节,万载人,永
乐进士;学者易翼之,腾越人;易元贞,桂林人,官至崇阳令;易
时中,晋江人。
易氏的人口分布也很广泛。
当代易姓的人口已达到170多万,排
在全国第一百零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
如今,易氏主要
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重庆四省市,大约占易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江西、广西、贵州、河南,这五省大约又占15%。
五华山社会和历史的演变
五华山社会和历史的演变五华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华山山峰高耸,云雾缭绕,以奇峰异石、峡谷秀水、古草奇花著称。
这里不仅有壮阔的自然风光,也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五华山社会和历史的演变,不仅是一段曲折而绚烂的历史长河,更是一次对于中国文化和信仰的探寻。
一、五华山的历史沿革五华山始建于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五华山中有一座五花楼,楼前有五棵芙蓉树,故名五华山。
五花楼成了当时的著名胜地,吸引了大批文人雅士前来参观游览。
唐代,五华山成了道教活动的中心,许多名道士在这里修行。
到了宋代,五华山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国内外游客热门的避暑胜地。
明、清代,五华山更是中国道教圣地,名列道教“五岳”之首。
二、五华山的文化内涵五华山既是山水胜地,也是文明遗产。
山上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迹、碑刻、书画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五华山的名胜五华山景区以山峰、峡谷、溪流为主要旅游资源,其中以如来顶、南天门、西海岸、南岳庙、清涧寺等为代表的名胜古迹深具人文魅力。
2.五华山的写意画五华山在中国画中占有一席之地,素有“画里五华”之称。
山上的人文景观,先后成为齐白石、钱松岑、郭沫若、颜文樑等名家的创作题材,留下了令人产生深刻印象的写意山水。
3.五华山的历史文化五华山纪录了自古以来中国道教的发展历程,这里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迹、碑刻、书画等,其中以道教文化为代表,更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五华山的社会演变五华山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核心区域,这里曾经是道士、仙隐修炼的所在,众多的道士、隐士在这里修道研究,助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1.五花楼的繁荣五花楼是唐代五华山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五华山繁荣的标志。
五华山因其优美的山水风光和著名的五花楼而名满天下,吸引了大批文人、雅士前来参观游览。
2.五华祠的崛起五华祠是清代五华山最大最著名的道观,以五华派道教闻名,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和历史内涵。
抗日名将易安华
2016年第6期上半月笕虞越易安华(1900—1937),字福如,号济臣,江西省宜春泽溪人。
79年前,经历了悠久岁月洗礼的南京城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最为惨痛的历史,尤其是记录了一个英勇的中国军人的光辉事迹。
是他,忧国忧民,在国难当头之际,投笔从戎,为国效民。
是他,身先士卒,在面对强敌之时,英勇作战,屡立战功。
是他,坚守火线,在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杀身成仁。
他,就是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
少时爱国投身戎马易安华小时候就学于宜春县高等宜阳小学,后考入江西省立第八中学,学习成绩为全校之冠。
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宜春时,他带头响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国运动,遭到校方的阻挠。
为此,他愤然喊出“打倒刘汉(第八中学校长)”的口号,因而被勒令退学。
返回乡里后,他躬耕力行,修身养德,并改名为安华,以表达自己的人生抱负。
青年易安华见国事日非,深知非革命手段无以救国。
1925年,他南下广州,投身革命,于同年7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
1926年毕业后,在军校宪兵教练所任见习少尉队长,后调任宪兵团排长。
这一年夏,他随军北伐。
在战斗中,由于英勇善战,他受到了嘉奖。
1927年,易安华升任浙江警备司令部第三补充团上尉连长。
1928年奉派前往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团继续深造,不久又调入中央教导队。
毕业后,他被派任教导第一师第一团上尉连长。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展开中原大会战。
易安华随部参加了对反蒋军的作战,转战于豫、鲁之间,克开封,攻山东,因战功升为少校营长。
1931年,教导师改编为陆军第八十七师,易安华任第二六一旅第五二二团中校团副。
身为军人誓死杀敌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蒋光鼐、蔡廷锴率十九路军奋起还击。
国民政府令张治中将军率其部第五军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及教导总队等,开赴上海前线,支援第十九路军抗战。
2月15日,时任第五军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第五二二团副团长的易安华随部到达上海南翔车站(当时十九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并于当天驻防上海虹桥机场,后奉命担任吴淞、张华浜、蕴藻浜等一带的防御任务。
宜春牛逼的文化人:一篇赋融入了108人的名字!
宜春牛逼的文化人:一篇赋融入了108人的名字!请看正文宜春市曲赋学会由市文化馆主管,经市民政局批准登记,于2016年8月18日正式成立。
学会聘请了朱向前、刘密、傅义等文化名人及学者专家为学会的总顾问、名誉会长。
学会现有会员200余人,遍及全市十县(市/区),现任会长何宜宏,执行会长彭杰明。
学会秉承曲赋立旨、作品立身、克服惟我、团结友善、容纳差异、培养新人、共谋大局的宗旨。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会员提高文化水平,凝聚文化正气,塑树君子风范;提倡文者德修为上,赋者自律为要,众者交流为本;繁荣曲赋创作,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
学会成立一年来,新鲜血液不断加入,会员创作水平飞跃提升,文化活动不断。
并涌现出全国知名词作家周兵,优秀诗人彭木芬、许碧霞、李桥辉、张羽、黄兵、杨紫等人。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会员共创作作品近2万首(幅),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近千首(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愿学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愿全体会员文炳雕龙、跌宕风流。
展开剩余81%宜春市曲赋学会周年赋白驹过隙,时逝如 琴,弹指李华桃英;星移斗转,岁匆如 鸿,迁兮杨紫柳葱。
春生夏长,鸟语花香,郁也杨悠竹芳;秋敛冬酿,沐雨经霜,蕴之菋丹菊黄。
流荣八月,酽松旺柏。
流蜜金秋,兰馨桂馥。
曲赋学会,枝叶扶疏;民政发肤,文化结庐。
思忆乙未商吕,风流十地翘楚。
举杯邀月,谈笑论儒。
选贤与能组阁,薪传禅境;吟诗作对泼墨,文兴月都。
春昤一瞬,天地玄黄。
雏鹰展翅,张羽应翔。
长远吮墨笔生花,适时梦日瑞呈祥。
国粹瀚而奇深,晚生奋桨维扬。
复兴任重道远,传承诸君共襄。
风华未少茂,凌风总向阳。
鹏飞扶摇翔宇,梅寒高德含香。
咏雩春台,击水秀江;兴发袁山,传宁梓乡。
谛晓南楚,彧蔚东方。
江右千秋育德,神州一枝独放。
文宜宏论,艺以精专。
学会向前,旨在育生。
江涓不息,其志永坚。
诗词雅而共赏,曲赋博而骊渊。
圣琦天琢,潢兵勇贯。
搭台建交,祈筑文琪之梦;开渠引流,思饮泉根之源。
抗日英雄易安华的故事
抗日英雄易安华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易安华(1900—1937)字福如,号济臣,生于1900年4月2日。
江西省立第八中学肄业。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7师259旅旅长。
2014年9月1日公布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易安华少时就学于宜春县高等宜阳小学,后考入江西省立第八中学,学习成绩为全校之冠。
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宜春时,易安华带头响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国运动,遭到校方的阻挠。
他愤然提出“打倒刘汉(第八中学校长)”的口号,被迫令退学。
返回乡里躬耕力行,改名为安华,别号济臣。
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
次年毕业,任军校宪兵教练所见习少尉队长,后调任中央宪兵团排长,参加北伐。
1927年升任浙江警备司令部第三补充团上尉连长。
1928年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次年入中央教导队。
毕业后任教导第一师第一团上尉连长。
1930年中原大战后升任少校营长。
次年,教导师改编为陆军第八十七师,任该师第二六一旅五二二团中校团副。
1932年赴上海增援十九路军抗日。
1933年冬,升任该团上校团长。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随八十七师围攻上海市区日军阵地,毙伤大量日军,遂任该师二五九旅旅长。
11月,奉命撤离上海。
后于镇江任戒严司令。
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中华门右翼阵地。
9日,日军猛攻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
10日午后,第九师团部分日军冲入光华门,占据沿街房屋。
乃率部与该师二六一旅经过8个多小时血战,全歼入城日军。
易安华与二六一旅参谋主任倪国鼎等30余官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主要事迹1937年12月7日,倭寇对南京发起全面攻击。
10日光华门阵地遭到猛烈轰击。
一股匪军突破阵地占领光华城门。
易安华率部拼力反击,头部、右臂中弹,仍带伤督战,终于全歼这股倭寇,收复阵地。
通济门的战事是在10日下午爆发的。
城墙在炮火中倾颓,259旅的将士们与倭寇殊死搏斗,终因缺口太大,阵地失守。
4慈化仕德公支族谱
第140世化孙公,杨德公次子,号传万,字天衍,宋岁贡生,赐进士,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中宪大夫,生于南宋淳熙二年乙未岁二月二十日子时(公元1175年3月6日),薨于咸淳三年丁卯岁五月二十九日申时(公元1267年6月22日),享寿九十三岁。
原居住福州长汀府宁化石壁村,于南宋嘉泰4年(公元1204年)迁居上杭北乡深坑尾茜洋村(今白沙镇茜洋村)。
建宅于官店前上吉街。
公墓座落在福建省上杭县白沙镇将军桥茜洋村,李家屋背大坪岗。
墓地呈喝“金盘载珠”,又称“倒插金钗”自然造型,申山寅向兼坤,丙申丙寅分金。
墓地历经先后进行过5次维修,明朝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岁八月十一日(公元1615年9月3日)吉旦,照原山向更葬;清朝康熙十一年壬子岁十二月初五日(公元1673年1月22日)吉旦,照原册向更修;至清朝乾隆17年壬申岁七月十四日(公元1752年8月22日)吉旦,照原山向重修;清朝道光18年戊戍岁秋月(公元1838年)吉旦,照原山向重修石板坟;中华人民共和国乙亥岁(公元1995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
墓前左右两旁竖着十八根石柱,柱顶雕有石狮,象征十八房宗支繁荣昌盛。
妣陈氏诰封恭人,生于是南宋淳熙元年甲午岁十二月初一日辰(公元1174年12月26日),殁于景定三年壬戍岁三月十八日丑时(公元1262年4月8日),谥慈大娘,享年89岁。
葬于化孙公墓地之茜洋村进去二华里之官地村观音坑水尾神仙坑,丙山兼巳“雄鸡展翼”形,又名“飞凤展翅”形。
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岁五月初五日戊时(公元1725年6月15日)更修。
嘉庆十年乙丑岁五月廿六日寅时(公元1805年6月23日)照原山向分金更葬。
阙氏诰封恭人,生于南宋淳熙十一年甲辰岁十一月初十日寅时(公元1184年12月14日),殁于咸淳七年辛未岁三月十三日午时(公元1271年4月23日),谥惠二娘,享年88岁。
与陈氏合葬。
何氏生于乙丑年(公元1205年)逝于宁化,殁未详,葬于宁化石壁寨葛藤凹雄鸡舞羽形。
生十八子:吉云、庆云、祯云、祥云、集云、从云、龙云、福云、自云、绵云、景云、星云、卿云、帝云、阙云、倬云、彼云、定云第141世祥云公(1209.3.19-1281.5.26),化孙四子,字庭瑞,讳汉,号四郎又号十六郎,生于南宋嘉定己巳岁二月十二日巳时,卒于元朝至元辛巳岁五月初八日辰时,享年73岁。
唐状元易重故里九联坊考
唐状元易重故里九联坊考
易清传;易淑瑶
【期刊名称】《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2)003
【摘要】九联坊,唐代状元易重故里,有1 200多年易氏族人繁衍生息历史,为江西未被人识的进士村.长期以来,九联坊被易氏鼎臣公裔孙及袁州区居民认为是风水宝地,也是明月山中的世外桃源.文章从古村落保护角度对其历史文化进行考证.【总页数】4页(P298-301)
【作者】易清传;易淑瑶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2
【相关文献】
1.论钩稽排比史料法的方法论意义——以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为中心[J], 王雪玲
2.《唐两京城坊考》展现的"洛阳梦华录" [J], 宋婷
3.福州鳌峰坊宋明二状元故第考探 [J], 殷永达;
4.《唐两京城坊考》记载“通济渠”命名及方位质疑 [J], 张志云
5.唐崖土司覃氏世系及族属问题考述\r——基于九部唐崖覃谱的对比研究 [J], 覃茳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易氏古代名人及典故
易氏古代名人及典故
易氏,是中国的一个姓氏,主要发源于河北、山西太原和山东地区。
其姓氏始祖为中山王尚公,起源于黄帝象日月之形以作《易》的传说。
在宋朝时期的百家姓中,易氏排名位于第339位。
在古代历史中,易姓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
比如春秋楚惠王时期的易甲,他被认为是易姓的第一名人;三国魏雍州刺史易恺;西晋舂阳令易雄,前凉将军易挺;唐朝大理平事易重;北宋画家易元吉,大理丞易延庆;南宋大臣易祓;明朝贵州布政使易节,学者易翼之,崇阳令易元贞等。
另外,现代知名的易姓人士有易烊千玺、易青、易中天等。
易雄:长沙浏阳人,字兴长,生活在公元257-322年。
他为人正直、刻苦好学,主要的功绩在于讨伐逆臣王敦,也是现代易氏可考的始祖,在民间还流传有“易雄就义”的典故。
易元吉: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字庆之,湖南长沙人。
他较为擅长画猿猴,因此而闻名天下,在古代绘画行业的专业人士通常把獐猿画看成是易元吉的专工独诣,留有后世的代表绘画作品有《牡丹鹁鸽图》《猴猫图》《三猿捕鹭图》《树上二猿图》《梨花山鹧图》《夏景戏猿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易安华,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江西省立第八中学肄业。
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
次年毕业,任军校宪兵教练所见习少尉队长,后调任中央宪兵团排长,参加北伐。
1927年升任浙江警备司令部第三补充团上尉连长。
1928年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次年入中央教导队。
毕业后任教导第一师第一团上尉连长。
1930年中原大战后升任少校营长。
次年,教导师改编为陆军第八十七师,任该师第二六一旅五二二团中校团副。
1932年赴上海增援十九路军抗日。
1933年冬,升任该团上校团长。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随八十七师围攻上海市区日军阵地,毙伤大量日军,遂任该师二五九旅旅长。
11月,奉命撤离上海。
后于镇江任戒严司令。
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中华门右翼阵地。
9日,日军猛攻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
10日午后,第九师团部分日军冲入光华门,占据沿街房屋。
乃率部与该师二六一旅经过8个多小时血战,全歼入城日军。
易安华与二六一旅参谋主任倪国鼎等30余官兵在战斗中壮
烈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英勇事迹:1937年12月7日,倭寇对南京发起全面攻击。
10日光华门阵地遭到猛烈轰击。
一股匪军突破阵地占领光华城门。
易安华率部拼力反击,头部、右臂中弹,仍带伤督战,终于全歼这股倭寇,收复阵地。
通济门的战事是在10日下午爆发的。
城墙在炮火中倾颓,259旅的将士们与倭寇殊死搏斗,终因缺口太大,阵地失守。
259旅喘息未定,71军军长王敬久的电话就打到了前线指挥所。
命令259旅和261旅迅速恢复原阵地。
易安华旅长手持军令,没有半点犹豫就叫通了261旅旅长陈颐鼎少将,相约黄昏反击。
尽管他清楚,他的部队已在几个月前的淞沪会战中大伤元气。
黄昏来临,暮色中的滚滚硝烟使得天空愈加昏暗。
攻击的信号升空,易安华旅长亲率一个加强团向东北方向的敌阵穿插。
陈颐鼎旅长率261旅两个加强营由北向南猛攻。
倭寇前锋被夹在城墙和259、261旅出击部队之间,易、陈二部又被夹在倭寇前锋与后援之间。
混战之中,只听得到枪声和喊杀声。
战至深夜,突入之敌被全部消灭。
12日,光华门右翼雨花台阵地守军溃败,左翼中山门阵地被倭寇突破,易安华旅三面受敌,寇三面蜂拥而至,易安华腰部中弹仆地,壮烈殉国。
易安华牺牲后,宜春人民以灯草束身作衣冠冢,安厝烈士英灵于宜春城西北化成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