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后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发挥内容和产品的优势,巩固和强化市场占有率

合集下载

我社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立足

我社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立足
文 学弄 ・ 留翻擐
我 社 如 何 在 改革 的浪 潮 中立足
张晓红
( 中国 地 质 大 学 出 版社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0 2
摘 要 : 今 , 高校 的 的 出版社 改 制 正如 火如 荼 的进 行 , 为 如 各 作

破 口 , 力 打 造 专 业 图 书 品 牌 , 提 升 本 社 的 影 响力 和 竞 争 力 。 全 以
中图分类号 : 29 2 G 3 .2
文献 2 1 )6— 2 9— 2 17 2 1 (0 0 0 0 7 0
高校 出版 社 改 制 已经 进 行 到 大半 进程 . 一 次 改 制 为 出 版 社 这 带 来 了新 的 机 遇 和 挑 战 。 当 前 , 是 出 版 业 快 速 发 展 的 时期 , 既 也
名牌产品。
观派 、 有稳健派 、 也有悲观派 , 明大学 出版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说
不容 置疑 。近 几 年 , 社 改 变 了 历 来 的 发 展 思 路 , 精 品 、 特 我 树 做 色 、 品 牌成 为 主要 目标 。 回 顾 我 社 的 发 展 历 程 , 很 多 的 经 验 创 有
但在作者资源 、 发行能力等方面还无 法和大型高校社 相比。为 了
能 在 改 革 的 浪潮 中立 足 , 社 在 以下 几方 面进 行 了初 探 并 取 得 了 我

2图书质量 是 出版 社 的生命 线
图书质量是图书的长久生命力所在 , 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 快, 使得 图书 的生命周期缩 短 , 如果 出版社 和作 者为 了抢 占市场
为规 模 必 须 建 立 在有 效 品种 的基 础 上 。我 社 出版 规 模 不 大 , 目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改革回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改革回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改革回顾作者:刁其武发布时间:2009/06/29 来源:国史网字体:(大中小) 关闭窗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进程,回顾这一时期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分析亟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探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与努力的方向,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业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到1998年,出版业改革的主线是由“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

1987年中共十三大以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于1988年5月6日出台了两个文件:《关于当前出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历史地看,这两个文件在出版社内部管理、出版市场、物资供应、图书价格等方面的取得了很大进展。

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图书生产的要素基本具备,出版市场竞争的时代到来了。

然而,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容忽视的现象。

首先,由于新老出版社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一部分新社、小社没有或较少受传统观念影响,经营灵活,但其缺少出版管理经验,管理混乱,法制观念不健全。

其次,从统计数字看,图书品种连年高增长,1992年图书品种较1985年增长1倍多,从4.6万种增长到9.67万种,而同比图书总印数从61亿册只增长到63亿册,总印张每年则递减3.7%。

由此可以看出许多问题:广种薄收,造成总量激增;选题重复,平均印数下降;缺乏市场规范,加上“二渠道”推波助澜,图书出版业散乱现象比较严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针对图书出版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治散、治滥”。

1993年10月28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繁荣出版事业、禁止‘买卖书号’座谈会”,宣布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查处买卖书号问题。

夯实主业 做强出版

夯实主业 做强出版

夯实主业做强出版作者:杨晓飞来源:《宁夏画报·时政版》2010年第12期2010年12月28日,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1年年度选题大会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四楼多功能厅召开。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刘伯根,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宏峰,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海军,集团副总经理郭光华、巴岱、闫智红,纪检书记毕彦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副主任李红强、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周群、中国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忠、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业务部研究发展处何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业务部综合管理处董易等专家参加了论证,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及全体编辑人员参加了大会。

这次提交会议论证的2011年年度选题共1167种,宁夏人民出版社422种,阳光出版社202种,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532种,宁夏黄河电子音像出版社11种。

其中民族类156种,政经类57种,辞书类9种,综合类236种,科技类52种,文艺类42种,青春励志类4种,少儿类39种,课本教材类299种,教辅类206种,其他类56种,电子音像类11种。

“重点出版工程”计划项目323种,“精品市场书”出版计划98种,“走出去”图书出版计划109种。

会上,集团各出版单位对选题策划的思路及选题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与会专家就本批出版物选题的出版导向、重点选题及选题结构、价值、效益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刘伯根指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以来,整个队伍体现出了很强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文化意识和品牌意识,本批选题的策划,体现了集团公司的发展定位、理念、思路和结构。

刘伯根副总裁还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的出版形势,认为集团公司要重新定位,突出特色,借助各界力量,资源共享、品牌共享、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参与打造国际一流出版传媒企业。

在选题策划时要坚持导向,服务大局,做好主题出版工作;进一步发挥优势,抓重點,做好重大出版工程,做文化上更有建树的选题;要从产品生产线考虑,强化特色,选择着陆,调好产品线,提高占有率,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出版社2024年工作计划

出版社2024年工作计划

出版社2024年工作计划前言出版社作为文化传媒行业的一份子,不仅有责任推动文化发展,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因此,为了规划出版社在2024年的工作,我们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旨在不断提升出版社的业务水平和市场份额。

1. 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度出版社的核心是出版高质量的图书和杂志,同时要不断创新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因此,我们在2024年将着重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度:•优化编辑团队:加强招聘和培训,提高编辑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确保图书内容和质量的高水平。

•强化市场调研:通过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读者的需求和趋势,推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图书和杂志内容。

•加强合作与创新:与作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进行深入合作,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创新设计,打造具有创意和竞争力的图书和杂志。

2. 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销售已经成为图书行业的主要销售模式。

在2024年,出版社将加大线上销售渠道的拓展,并与线下实体书店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强化电商平台合作:与各大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制化的推广策略来提高线上销售业绩。

•加强社交媒体推广: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加强品牌宣传和图书推广,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

•维护线下实体书店渠道:与线下实体书店加强合作,提供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和专属优惠,吸引更多读者通过线下渠道购买图书。

3. 加强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大势所趋,出版社也不能例外。

在2024年,我们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

•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投资建设一个全面支持电子书阅读的数字出版平台,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阅读体验。

•智能化生产工作流程: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制作工具和平台,对图书制作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将数字图书推广给更多读者,提高数字图书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出版社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出版社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出版社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5.04.05•【文号】•【施行日期】1995.04.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出版社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1995年4月5日)根据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为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出版工作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推动高校出版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服务,结合高校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出版社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对高校出版社工作的基本估计(一)高校出版社自1979年恢复、发展以来,在各级教育、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下,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不断深化改革,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出版事业中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经过15年的建设,基本建立了布局比较合理、学科较为齐全的高校出版体系;形成了一套比较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建设了一支素质比较高的队伍,基本上完成了初创阶段的任务。

许多高校出版社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在办社模式、出书结构及内容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特色。

高校出版社的建设和发展对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工作以及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国家教委积极而稳妥地发展高校出版事业的决策是正确的。

(二)近两年多来,少数高校及其出版社的领导对高校出版社的办社指导思想和宗旨在认识上一度出现偏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个别出版社违反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高校出版社的社长负责制不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出版社的两个效益均不明显;有些新上岗的主要社领导不熟悉出版政策和业务,缺乏管理经验,因而在选题和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教材、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不少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著作难以安排出版,不少高校出版社经营困难。

编辑如何在出版社中发挥关键作用

编辑如何在出版社中发挥关键作用

编辑如何在出版社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出版社这个知识传播的重要领域中,编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们如同幕后的工匠,精心雕琢着每一部作品,使其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编辑究竟是如何在出版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呢?编辑是选题的策划者。

一个好的选题是一本成功图书的基石。

编辑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学术动态、文化潮流以及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他们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挖掘有价值、有潜力的选题。

这不仅要求编辑对各个领域有广泛的了解,还需要有前瞻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比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编辑可能会策划一本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图书,或者关于绿色能源创新的科普读物。

通过精心策划选题,编辑为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满足了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

编辑是作者的引路人。

许多作者虽然有才华和想法,但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这时,编辑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给予作者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编辑会与作者深入沟通,帮助他们明确写作思路,完善框架结构,提升作品的质量。

在作者遇到创作瓶颈时,编辑会鼓励他们坚持下去,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同时,编辑还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出版社的定位,对作者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使其更符合出版的要求。

可以说,没有编辑的悉心引导,很多优秀的作品可能难以问世。

编辑是内容的把关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编辑需要对书稿进行仔细的审读,从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思想性到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流畅性,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

他们要剔除错误的信息、不合理的观点,保证作品的内容真实可靠、有价值。

对于涉及到专业知识的书稿,编辑还需要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审核,以确保内容的权威性。

此外,编辑还要关注作品的版权问题,避免出现侵权纠纷。

只有经过编辑的层层把关,读者才能读到高质量的图书,出版社的声誉才能得以维护。

编辑是图书的设计师。

一本书的外观设计和排版对于吸引读者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试论打造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试论打造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试论打造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作者:龙玉明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08期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型出版集团的组建及成功运作,外资企业的介入,民营书业的崛起,加剧了图书市场的竞争。

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材教辅需求的多样化,中小学教材的招标和循环使用,使得教材教辅的出版利润逐年降低,对于以教材教辅出版占较大比重的出版社来说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出版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适应与驾驭市场的能力。

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指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竞争力要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充分用户价值、独特性和延展性。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总结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

出版业作为内容产业,与生产物质产品的企业相比,有其独特的生产模式。

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出版社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高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

它是出版社在编辑、出版、发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策划、生产、管理协调能力和影响力、应变力,其本质是让读者得到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图书、教学性服务和富有原创力的学科性文化。

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集合,难以触及,也难以凝聚形成,要真正做到合理开发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了解它的构成因素。

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也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市场开发和扩张能力;还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运行模式、高素质的员工、优势品牌和发展战略。

由此可见,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不同角度分析,具有不同的构成因素。

鉴于出版社的独特性,笔者认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提供内容服务的出版业来说,人才是决定成败的根本条件,谁拥有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具有悟性的复合型人才,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转企改制之后,出版单位总编辑工作更要加强

转企改制之后,出版单位总编辑工作更要加强

转企改制之后,出版单位总编辑工作更要加强作者:王化兵万媛媛来源:《出版参考》2011年第08期《出版参考》:总署最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版单位总编辑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强调,出版单位无论转制与否,均须设立总编辑岗位,您如何看待这一文件的出台?张增顺:实际上,这个话题是伴随出版单位转企改制而产生的。

出版单位转企之后,很多人对出版单位的组织架构,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还不是很清楚。

一谈到企业,大家对董事长、总经理、总裁这些职位都没有问题,但是一提到总编辑,大家就有些迟疑了,甚至有些出版单位提出来:可以不设总编辑这一职位。

记得2009年8月27日,中国版协科技委在北京召开了一个转企改制座谈会。

在会上,大家对“可以不设总编辑”提出了质疑,认为出版单位如果没有总编辑,只有董事长或者总经理,那么出版单位就不叫出版单位了,就混同于一般企业,换句话说,出版企业的特点就得不到体现。

接着,2009年9月16日,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委员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了一次研讨会。

那次会议到会有一百多人,当时在会上,大家意见比较一致,认为总编辑工作不能缺失或弱化。

2009年12月5日,中国编辑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总编辑工作”的高峰论坛。

当时的会议规格比较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原司长孙文科、中国出版集团原党组书记李朋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出席了会议,同时高教社老社长于国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何林夏等也到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转企改制后出版单位设置总编辑岗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反复讨论,大家取得了共识:第一,如果总编辑工作岗位缺失,出版单位不可能正常运转,也不可能健康发展。

第二,转企改制之后,总编辑的职位更加重要,而不是可有可无;对总编辑的要求更高,而不是弱化;总编辑的责任更大,而不是减轻。

因此,总编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三,转企改制后,要更好地发挥总编辑的作用,总编辑本身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履行总编辑的职责。

改制上市给力报业集团的发展

改制上市给力报业集团的发展

改制上市给力报业集团的发展作者:栗国彦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05期一直以来,报业集团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几年,从跨行业到跨地域,再到跨媒介,报业集团左冲右突,一直在寻找可能的发展方向,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报业集团的发展规模还不够大,发展动力和活力还有待增强,内部“集而不团”。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是报业集团正在着力探索的课题。

传媒类上市公司作为媒体转企改制的先行者,近年来不断加大经营创新力度,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做大做强传统媒体。

它们的大胆探索对报业集团深化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无疑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改制上市已成为报业集团新一轮改革的突破点眼下,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借着六中全会的春风,为抢得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先机,各地国有文化企业改制上市步子会进一步加快。

改制上市已成为报业集团新一轮改革的突破点。

从电广传媒与博瑞传播开始,中国新闻传播业步入了上市时代。

近年来,由于报业发行与广告市场已有封顶的征兆,为寻求经济增长点,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壮大自己,国内各地具备条件的报业集团都跃跃欲试争取改制上市。

2011年9月29日,浙报传媒(600633.SH)成功登陆上海证交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

据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出版传媒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已达49家,在股市中构成了一个可观的传媒板块。

二、改制上市将助推报业集团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2002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末,培育多个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型骨干出版传媒集团。

目前国内报业集团大多规模还比较小,每年的增长速度也只在10%左右,要实现总署提出的要求,最好的方式便是改制上市。

出版社职责2024最新汇总(2篇)

出版社职责2024最新汇总(2篇)

出版社职责2024最新汇总出版社是负责出版、发行、销售书籍和其他出版物的机构。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出版行业的变革,出版社在21世纪的职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下是2024年出版社的最新职责和职能的汇总:1. 内容策划和编辑:出版社负责策划出版物的内容,并与作者、编辑和其他相关人员合作完成编辑工作。

出版社对于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

2. 发行和销售:出版社负责将出版物分发到书店、图书馆和其他销售渠道。

出版社需要与零售商合作,确保出版物能够广泛地销售和传播。

3. 版权管理:出版社需要管理和保护作品的版权。

这包括与作者签署合同、维护版权数据库、处理侵权行为等。

在数字时代,出版社还需要关注网络盗版和合法数字内容的分发。

4. 数字出版和电子书籍:随着电子书籍的流行,出版社需要开发和管理数字内容,包括电子书、电子杂志和其他数字媒体。

出版社还需要关注移动应用和平台的发展,以确保数字内容的适应性和可访问性。

5. 营销和宣传:出版社在推广出版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出版社需要开展营销活动、制定市场策略、与媒体和社交媒体合作,以提高出版物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6. 创新和实验:出版社需要拥抱创新,并不断寻求新的出版模式和商业模式。

这可能包括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新的数字出版平台,探索新的发行和销售渠道,以及尝试新的合作方式和伙伴关系。

7. 多样化和包容:出版社需要关注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包容性。

出版社应该致力于推广和发行不同背景、种族和性别的作者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的多样性。

8. 社区参与和教育:出版社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举办读书会和培训班等方式与社区和读者进行互动。

出版社可以为读者提供知识和教育资源,促进阅读和文化交流。

9. 环境责任:出版社应该关注环境可持续性和环保问题。

出版社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纸张和资源的浪费,提倡数字出版和可持续印刷。

10. 法律遵从和伦理准则:出版社需要遵守法律和伦理准则,包括版权法、反垄断法和道德规范。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宣传部•【公布日期】2022.04.18•【文号】中宣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4.1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闻出版正文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宣发〔202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出版单位主管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中央各重点出版集团:现将《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宣传部2022年4月18日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部署,根据《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有关安排,围绕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坚持系统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出版融合发展战略谋划1. 坚持正确发展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确保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 科学设定发展目标。

锚定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对标《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更加完善。

推动主力军进入主战场,打造一批竞争力强、优势突出的出版融合发展示范企业,有效巩固数字时代出版发展主阵地,始终用主流价值引领网上出版舆论,进一步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浅谈出版社版权资源的有效运营

浅谈出版社版权资源的有效运营

浅谈出版社版权资源的有效运营作者:李建议来源:《出版参考》2021年第03期摘要:版权资源是出版社的核心资源,版权资源的有效运营能力直接影响着出版社的长远发展。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出版社版权资源运营环境以及影响我国版权资源管理的原因,集中阐述了加强版权资源有效运营的对策。

关键词:版权资源核心资源运营管理我们常说出版产业常以内容为王,这里的内容,其本质就是版权资源。

整个出版活动也是由版权衍生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版权是出版社的立足之本,是经营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出版活动的基石。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出版社都将紧紧围绕版权资源的运营开展各项出版业务。

在当今知识化、国际化时代,要想最大限度地开发出版市场,其根本途径之一仍然是围绕版权有效管理和运营。

如何有效运营出版社的版权资源,笔者想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梳理存量资源对存量资源,完成授权回溯,通过相关合同,重新掌握版权资源。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目前出版单位对版权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体制机制、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出版社版权资源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前大部分出版社对版权存量资源的有效管控是不完整的,版权保护水平和意识都亟待提高。

虽然目前有的出版社成立了专门的相关版权部门,对版权资源进行管理,并建立了相关的版权信息登记制度,但还比较粗糙,隐患较大。

有些版权授权期限临近,甚至超出了授权时间范围;有的直接把传统的图书、电子音像出版权应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有的将没有转授权的资源直接许可第三方使用等现象突出。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版权资源预警制度,二是建立版权资源的星级评估制度,三是对存量资源进行有效盘活,转化为数字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

1.应建立版权资源管理的预警制度我们都知道版权的使用是有期限的,作者对出版社授权的种类和形式也是多样的,这就造成了版权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只有在版权管理部门和责编之间建立联动的预警制度,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科技推动融合 资本助力创新

科技推动融合 资本助力创新

科技推动融合资本助力创新作者:邓杨来源:《出版参考》2021年第09期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讨论交流教育出版的未来之路有着特别的意义。

7月15日下午,由第三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的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在济南举行。

作为本届图书交易博览会的重点活动之一,论坛围绕“十四五”时期教育出版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从技术、媒介、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展开讨论,为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提供新思维和新角度。

一、打造多元立体图书发展矩阵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出版业不断与时俱进,采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拓展新模式,创新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董伊薇在致辞中指出,在融合转型过程中,传统教育出版发行业要为图书发展模式注入新鲜的互联网血液;应用新兴科学技术,丰富图书的形式与体验感,强化图书吸引力;加强与电商平台业务合作,探索全产业链精准营销和跨平台跨领域应用;改善传统出版社被动单一的发行模式,打造多元立体图书发展矩阵;各地主管部门要针对教材网络发行、线上网络传播的乱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和违法违规发行中小学教材的违法行为。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繁柯表示,山东身为教育大省、出版大省,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坚定地迈出融合发展的步伐,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丰富内容,创新内容形式,不断提升传播效果,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赢得自身更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善海讲道,“十四五”时期,济南出版行业将更加注重坚守主业阵地,坚守国家出版导向,加大精品出版的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出版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从如何认识出版业融合发展讲道,出版融合发展有两个维度,一是出版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二是出版业与数字网络技术的融合。

出版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角色和贡献

出版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角色和贡献

出版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角色和贡献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提供平台与资源、推动创新与发展以及传播与普及文化等方面探讨出版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出版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与资源。

出版社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中介机构,承担着收集、筛选和传播文化产品的重要职责。

他们通过与作家、艺术家和设计师等合作,提供出版平台和资源,使得创意思维得以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或作品。

出版社不仅提供了图书、杂志、音像制品等媒体形式的平台,还提供了版权管理、宣传推广等服务,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稳定的发展平台。

其次,出版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推动了创新与发展。

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出版社作为创意作品的主要生产者和发布者,不断鼓励和支持创新。

出版社通过与作者、设计师等紧密合作,为他们提供创作空间和创作支持,不断推动新观念和新思维的涌现。

同时,出版社还积极参与创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如电子书籍、AR/VR技术等,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出版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扮演着传播与普及文化的重要角色。

出版社通过发行图书、杂志等媒体形式,将各种文化产品带给广大读者和观众。

他们不仅在传统的实体书店中销售图书,也积极参与线上销售渠道的拓展,如电子平台、社交媒体等,进一步拓宽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范围。

通过出版社的努力,各类文化作品得以广泛传播,文化创意产业也得以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总的来说,出版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们为创意从业者提供了稳定的创作平台和资源支持,为富有创意的作品提供了宣传和传播的渠道,同时也为广大读者和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出版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推动了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出版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图书馆与出版社携手合作共谋品牌发展管见

图书馆与出版社携手合作共谋品牌发展管见

图书馆与出版社携手合作共谋品牌发展管见蒋洁(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上海200223)[摘要]从分析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的现状和必要性,以及图书馆与出版社各自品牌发展的现状和重要性入手,探讨发挥双方优势,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的合作对各自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助力作用,进一步树立馆社合作的信心,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图书馆出版社品牌[分类号]G2531馆社合作1.1馆社合作的现状出版社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由来已久。

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和原因的存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两者始终处于馆配市场的上下游两端,仅仅产生间接的合作关系。

2004年,中国的出版业拉开了改制的序幕。

在这12年来,出版社慢慢接受和确认了自己的企业身份,这种转变极大激发了出版社的活力,同时也给了出版社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访流程、渠道、不同资源之间的比例配置、业务流程以及自身的角色定位产生了极大影响,图书馆同样面临着信息环境下强大的外部变革压力和挑战。

加之从前的间接合作模式存在信息不及时、沟通不便等弊端,“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这一单线联系方式慢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尤其是大型出版社,直接涉足馆配市场的运作,出版社和图书馆之间的直接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但是,必须看到,馆社之间的直接合作,相对于之前比较完善的由馆配商作为中介的模式,还存在着合作模式自发、单一,合作对象受外部客观条件限制等问题。

通过双方努力进一步完善这种模式,正是出版社和图书馆双方的共同心声。

1.2馆社深入合作的必要性1.2.1共同的服务对象出版社生产出版物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是最大的出版物收藏和服务机构,必然成为出版业的终端大客户。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因此,说到底,出版社和图书馆有着共同的服务对象——读者。

共同的目标客户,使得两者之间的合作更加顺其自然和有的放矢。

1.2.2直接合作优势凸显相对于存在馆配中间商的间接合作模式,两者直接合作的模式优势明显。

优化出版结构 促进出版繁荣 山西省局出台整合出版业改革方案

优化出版结构 促进出版繁荣 山西省局出台整合出版业改革方案

作者: 梁肇唐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出版参考
页码: 3-3页
摘要:2月24日,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台了优化出版结构,进行整合的改革方案. 这套整合改革方案出台,是山西省局为深入贯彻"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推进全省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改变目前存在的出版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落后等状况,建立符合本省发展实际,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和机制,实现从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的转变,促进全省出版业的整体发展和进一步繁荣. 整合坚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出版资源,增强出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整合本着从实际出发,从战略上向组建集团过渡的思路,将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进行整合为山西人民出版社.保留新合进的三个出版社和书海出版社副牌.。

新闻出版社2022年工作总结_出版社季度总结

新闻出版社2022年工作总结_出版社季度总结

新闻出版社2022年工作总结_出版社季度总结2022年,新闻出版社注重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出版业务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融合。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出版社取得了一系列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化是现代出版事业的必然趋势。

新闻出版社在这个领域加速探索,发挥了自身优势,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为出版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2022年,新闻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

出版社加大了数字化出版业务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强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推动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

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成绩,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产业融合深入推进新闻出版社注重与其他文化产业进行融合,不断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了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这个方面,出版社采取了多种方式,具体包括与其他文化企业合作,推进深度融合;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出版物的多样化,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电子书等多个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增加了出版物的阅读价值。

三、文化创意产品推出丰富多彩新闻出版社注重文化创意产业,推出了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产品,积极推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2022年,新闻出版社推出了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包括纪念品、文化衍生品、艺术品、卡通形象等多种商品。

这些产品以各种文化元素为创意灵感,丰富了文化市场产业的多元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化的购物选择。

四、优秀作品引领文化潮流新闻出版社在2022年出版了多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以优秀内容和高品质的出版形式,引领着文化创意潮流,扩大影响力。

在这一方面,出版社有着自身独有的优势,团队不断强化作品的研究与策划,挖掘有价值的新兴话题,推出广受好评的文化作品。

这些优秀作品以深入探讨社会热点事件、抒发人文情感、研究文化现象为主题,对文化领域的思想、文化、艺术等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和贡献。

国务院关于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并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等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并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等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并授权管理
国有资产等有关问题的批复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2004(0)15
【摘要】新闻出版总署:你署《关于授权中国出版集团作为集团所属成员单位出资人管理集团国有资产的请示》(新出办[2003]526号)收悉。

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总页数】2页(P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9.21
【相关文献】
1.中国出版业旗舰的上市路线图——专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 [J], 王红茹
2.中国出版产业成局之道——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谈中国出版产业 [J], 祝晓风;赵菲;侯艺兵(摄影)
3.担当先进文化传播使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版权输出增长13倍 [J], 孙牧
4.交流与融合的国际化之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李朋义眼中的中国出版“走出去” [J], 朱璐;及烁
5.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化] 文
改 制 后 出版 社 的立 社 之 本
发 挥 内容 和 产 品 的优 势 , 固和 强 化 市 场 占有 率 巩
◎ 和 奠
按 国 家 新 闻 出 版 总 署 的 要 求 , 国 绝 大 全 多 数 出 版 社 要 完 成 转 企 改 制 。 中 央 编 译 出 版 社 是 隶 属 于 中 央 编 译 局 的社 会 科 学 专 业 出 版 社 , 年 多 来 , 照 中 央 有 关 部 署 , 极 投 入 一 按 积
场 主体地 位 , 的就 是 以特色铸 造 品牌 。 靠 专业 化是 建 立在 “ ” 精 ” 特 ” 新 ” 础 专 “ “ “ 基
上 的 。 “专 ” — 专 业 性 强 , 代 性 弱 ; — 替
内 容 的专 业 化 是 出版 社 的生 存 价 值 所
在 。相对 于 规模 较大 、 争优 势 较 强 、 竞 自身 产 业 链 较 为 完 整 的 地 方 出 版社 和 出版 集 团 , 中 央 编 译 出 版 社 采 取 的 是 内 容 专 业 化 、 版 形 出 式 和运 营机 制多元 化 的发展 战 略。 中 央 编 译 出版 社 充 分 利 用 中 央 编 译 局 所
二 、 展 特 色优 势 。 拓 自然 延 伸 产 业 链
影 响 ,0 0 1 l 份 的 销 售 实 洋 、 款 实 2 1 年 一 0月 回 洋 、 税 等 比 上 一 年 度 分 别 上 升 了 2 % 左 利 0 右 。 笔 者 将 本 社 实 际 工 作 中 的 一 些 做 法 和 思
考梳理 归纳 , 与 同仁 探讨 。 藉


内 容 专 业 化
考 查 新 中 国 的 出 版 历 史 , 央 级 部 委 出 版 社 中 在 设 立 之 初 就 已 经 考 虑 到 所 在 部 委 的 专 业 分 工 的 产 品 板 块 , 社 将 组 织 力 量 把 这 几 个 读 者 喜 闻 我 乐 见 、 市 场 欢 迎 、 够 推 动 社 会 大 众 阅 读 的 板 受 能 块 逐步拓 展成产 品线 。 2 有 特 色 的 学 术 小 众 图 书 是 出版 人 “ 承 文 . 传
拥 有 的 国 内外 学 术 、 译 、 辑 资源 ,、 学 、 会 学 、 济 学 、 政 哲 社 经
中 央 编译 出版 社 在 专 业 化 的道 路 上 , 靠
做 分 众 市 场 , 高 端 小 众 路 线 铸 造 品 牌 、 领 走 引
翻译 学等 编译 局 独有 优 势学科 的学 术研 究 资
源 和 中 译 外 、 译 中 的 翻 译 资 源 的 开 发 及 最 外
阅读 , 比如 面 向分众 市场 的“ 导干 部参 考译 领
丛 ”“ 协 委 员 书架 ” “ 导 干部 书 架 ” “ 、政 、领 、 纪
大 限度 的利 用 。 实践 证 明 , 开 了 内容 的专 离 业 化 就 谈 不 上 塑 造 自己 的 品牌 特 色 , 谈 不 也
图 书 市 场 日益 局 促 的 情 况 下 , 做 出 这 样 的 能 业 绩 , 开 内 容 的 专 业 化 是 不 可 能 的 。 中 央 离 编 译 出 版 社 坚 守 学 术 小 众 , 立 起 自 己 的 市 树
到转 企 改制 工作 中 , 然改 制任 务 较重 , 质 虽 纸 图 书 市场 日趋 窘 迫 , 正 常 的业 务 工 作 未 受 但
在 学 术 小 众 图 书 的操 作 方 面 , 先 是 将 我 社 首 这 些年来 已出版 的数干 种 图书 的内容数 字化 , 包
括 编译 局 成 立 六七 十 年 积 累下来 的数 以千万 亿
字 计 的经 典 内 容 数 字 化 , 们 也 在 探 求 与 其 他 兄 我 弟 出 版 社 合 作 对 其 高 端 学 术 社 科 类 图 书 的 数 字
检干 部 书架 ” 高端 产 品 , 是 紧 紧围绕 专业 等 都 化 , 据 产 品 特 色 和读 者对 象 来 做 好 分 众 市 根
旌 文 / 10 稿2 15 0
2 7
[ 化] 文
场 。几 年下来 , 比较成 功地走 出了一条 以专 业 译 ” 几个 分众 书架 也是我 们下 一步要 重 点发展 已 等 特 色确立市场 主体地 位 的道路 。
明 , 火相 传 ” 历 史操 守 薪 的
及所 在 系统 的业 务格 局 和专业板 块 , 出版 的 图书
是 要 为 所 属 部 委 的业 务 格 局 和 专 业 板 块 服 务 的 , 所 以 中 央 部 委 所 属 的 出 版 社 从 一 开 始 建 立 就 被 要 求 走 专 业 化 的 路 子 。可 以 说 , 容 的 专 业 化 才 内 是 中 小 出版 社 生 存 的 价 值 所 在 。
“ ” 精 —— 精 良的 品质 , 益求 精 的工 作 作 风 精
和 管 理 制 度 ; 特 ” — 指 在 本 专 业 范 围 内 做 “ — 得最 好从 而 形成 “ 色 ”“ ” — 要有 创新 , 特 ;新 —
提倡 原 创 , 求 前 沿尖 端 的思 想 理 论 与 学 术 追
建树 。
上树 立 自身 的 市场 主体 地 位 。 中央编 译 出版
社 2 0 年 出 版 的 图 书 在 没 有 教 材 教 辅 、 作 09 合 出版 不 到 2 % 、0 0 8 %以 上 是 本 版 书 的情 况 下 销
售 码洋 超 过 1 亿 , 书近 3 0 , 印书 3 0 . 2 新 0种 重 0 多种 , 学术 类 图 书 占 了 7 %左 右 , 0 版权 书 5 % 0 左 右 。2 1 年 l 1 月 出版 新 书 3 0 种 , 00 一 0 5余 重 印 书 2 0 种 , 售 超 过 9 0 万 元 。在 纸 质 5余 销 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