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教案目标:1.理解汉魏晋五言诗的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

2.分析三首五言诗的意象、情感、结构及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汉魏晋五言诗的概述2.《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三首诗的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要介绍汉魏晋五言诗的背景及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五言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二、诗歌解析1.《短歌行》(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诗歌背景:曹操在一次宴会上,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遂作此诗。

(3)诗歌解析:a.韵律美:五言古诗,节奏紧凑,韵脚和谐。

b.意象美:人生如梦,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c.情感美: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归园田居·其一》(1)作者简介: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被誉为“田园诗人之祖”。

(2)诗歌背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描绘了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

(3)诗歌解析:a.韵律美:五言古诗,节奏流畅,韵脚自然。

b.意象美:田园风光,宁静美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c.情感美: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饮酒·其五》(1)作者简介:陶渊明。

(2)诗歌背景:陶渊明在归隐田园后,以酒为乐,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3)诗歌解析:a.韵律美:五言古诗,节奏舒缓,韵脚悠扬。

b.意象美:酒,人生的一种象征,寓意着人生的苦乐与感悟。

c.情感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对三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三首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3.讨论五言诗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三首诗歌。

本节课通过解析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使学生对五言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高二语文上册(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教案

高二语文上册(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汉魏晋诗三首魏晋五言诗三首第一课时短歌行一、导语: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三、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某某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某某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某某某某)。

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某某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X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和魏晋时期的五言诗。

2、根据作者及相关背景,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高中语文教案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高中语文教案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高中语文教案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2.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二、解题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三、研习课文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四、课堂训练(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五、布置作业《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第二课时一、题解《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二、研习课文1.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2.体会作者所运用的铺叙的手法和少年英雄的忠勇爱国“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色的骏马套上金色的笼头飞一般地向西北方驰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骏马飞驰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象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但却没有机会只好借诗表现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著和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景仰之至倍受鼓舞三、课堂小结本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精品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精品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目的:1.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巧丰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区别;2.分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3.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1.通过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意境。

2.逐步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作家作品(一)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

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而为一,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

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二)建安文学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极混乱的时期;但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文学艺术,却是中国历史上甚活跃、且富于创造精神的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

(乱世出英雄,盛世无华章)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

同时,他不断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

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既延续了东汉中后期文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在特定的条件下,使渐进的演变过程呈现为显著的转折,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转变时期。

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导读:一)、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巧丰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区别;2.分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品味其艺术效果;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诗十九首》鉴赏一、五言诗古诗的兴起西汉至东汉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近代梁启超根据《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点,指出它们“虽不是一个人所作,却是一个时代──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并论证它们应是东汉后期安、顺、桓、灵帝年间,约公元2世纪的作品,取得了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语文:1.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旧人教版第三册).doc

语文:1.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旧人教版第三册).doc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诵读并背诵这3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作借牛郎织女星描写想像画面的奇神和美丽,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体会隐逸诗人的恬淡心境、悠然情调。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鉴赏《迢迢牵牛星》、《短歌行》。

●教学步骤一、学习、鉴赏《迢迢牵牛星》1.导入牛郎织女故事。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关于牵牛与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已有提及,但还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傲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

《迢迢牵牛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借神话故事抒写了夫妇离别相思之情。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模仿民歌所作,是民歌体的文人诗,艺术造诣很高,为历代文人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朗读、感知3.疏通、理解:结合注释,疏通诗句。

4.咀嚼、鉴赏整体鉴赏: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叠字的表达效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

叠字“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这是诗人遥望银河中的牵牛星、织女星。

从远景写起。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诗人视线移到织女星,写织女织布。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

高二语文 第三册第8课《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 第三册第8课《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第三册第8课《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三册第8课:《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二. 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三首诗的相关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魏时期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往往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因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其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曹植,曹操第三子,字子建,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国立业的大志。

后遭曹丕、曹睿的迫害,终于在忧愤中死去。

曹植的诗歌脱胎于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等作品,但更趋向华美,注意辞藻,对仗和警句的安排,同时又具有雄健的笔力,从而钟嵘说他“骨气奇离,词采华茂”。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也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歌特色是朴素、自然中包含了高度的匠心。

《归园田居》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2. 三首的艺术风格:《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字字在叙写织女的天上愁思,实际上却句句抒发人间思妇的离恨,闪烁着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

另外,六个叠音形容词的运用,既增强了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又自然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把诗人怨慕痛楚、深切思念而又无以言表的形象突兀出来。

《白马篇》中的少年英雄形象便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诗中上片强调游侠的外在美,突出其“勇”,下片强调游侠的内在美,突出其“忠”。

整首诗赞美了边塞游侠少年高超的武艺,昂扬的斗志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诗人关心国家的思想感情和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归园田居》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的冲突,下面四句是入仕途和归园田这两种生活的过渡,写出其情性不移,渴望摆脱束缚。

以下八句以欣然之笔歌咏田园生活,显示主人公的生活情趣,画面淡雅,意境优美,末四句与开篇相呼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_高二语文教案_模板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_高二语文教案_模板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_高二语文教案_模板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

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

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

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

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并能掌握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不同特点。

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能从五言诗的特点鉴赏本课三首诗的表现技巧及思想内容。

3.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古诗”的含义、“五言古诗”、“建安文学”、“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4.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品味诗歌在叙事抒情上的表现技巧。

5.背诵这三首诗。

6.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进一步使学生产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

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

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高中语文教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高中语文教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第4课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丹阳市第五中学.......朱满华...教学目标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巧丰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区别。

分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品味其艺术效果;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设想通过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意境。

其间可以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叠字及情景交融等的艺术手法。

最后通过联系法,以练习题为纲,纲举目张。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脉脉..()不得语呦呦.()鹿鸣.()何.()时可掇.()绕.()树三匝.()越陌.()度阡.()答案:jiǎo zhuó zhù mò yōu míng héduō rào zā mò qiān2.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迢迢..()盈盈..()俗韵.()子衿.()吐哺.()契.()阔谈讌.()羁.鸟()暧暧..()墟.里()守拙.()树颠.()荫.()后檐.()答案:tiáo yíng yùn jīn bǔ qì yàn jīài xū zhuó diān yán形容路途遥远;清澈的样子;本性、气质;古式的衣领;指食物;久别重逢;通宴;束缚;昏暗、模糊;村落;愚拙;顶部;遮蔽;屋檐、房檐3.填空题(1)《古诗十九首》是__________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___________梁代萧统______________,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_____________作标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资料、教案和练习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资料、教案和练习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资料、教案和练习备课资料一、课文悟读《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开始就把情景设置在离散后,抒写了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绵长无助的思念之情。

全诗没有一字一句提到织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见。

唧唧的织机声,在苦恋的心灵里一次又一次地回响;清清的银河水,不但未能稀释刻骨的相思,反而使情倍增、愁叠加。

一水之隔,相视而不得语,这种可望不可即难道不是比远而未见更为难受吗?越是强调相隔之近,就越能见出织女的哀怨之深。

《白马篇》年少爱追梦。

《白马篇》展示了诗人的军人梦。

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但却没有机会,只好借诗表现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著和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

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

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归园田居》长期以来,历代文人多把陶渊明看成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浑身静穆的隐逸诗人。

《归园田居》正是其仕宦情结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

陶渊明曾受老庄、玄学、佛学等思想的影响,而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与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天性一拍即合,加上家境的衰败、社会的动荡、世风的陡变,使他产生了隐逸思想。

他专注于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体现其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安慰,体现其生命的变奏,人生的变调;在田园生活中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

二、亮点探究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探究学习: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

高中语文 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迢迢牵牛星》赏析《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

在《古诗十九首》中,用重叠复沓手法写缠绵婉转情思的作品不止一例。

除这首之外,最为人称道者还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数句,两首诗形式上极为相似,内容也有类似之处,同是思妇之叹。

不同的是《青青》一诗主人公“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在承当着分离之苦的同时,稍显轻薄浮浪。

而《迢迢》一首诗的主人公那么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天仙,纵然为情所苦,为情所困,却终不改一往情深。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借用民间耳熟能详的典故,朴实亲切,了无隔膜之感。

据《焦林大斗记》称:“天河之西,有星煜煜,与参惧出,谓之牵牛。

天河之东,有星微微,与氏之下,谓之织女。

〞这样的两颗星辰在人间的注视之下却成了一对相望相思而不得相守的恩爱夫妻,千古以来,诗词歌赋咏唱不绝。

自《诗经》时就咏叹:“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那么七襄,不成报章。

〞〔《小雅·大乐》〕这一番苦情在后世文人的关怀中愈演愈烈,描摹成为“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情景,叠字之中,织女的痴痴企盼,诗人的楚楚怜惜一览无余,情韵刻画相比于《诗经》时代生动得多,也显示了五言诗较四言诗的优势。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一句无解之问,惟因无解,才益发衬托出深深的无奈。

世上有过多少情侣,碍于水阔天长,在日复一日的相思折磨中变成怨偶。

这些人间夫妻心感无奈处:就这样一条且清且浅,相去不远的河汉,也能将天界的恩爱夫妻生生阻断,使他们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极写河汉之浅,“脉脉〞极写苦情之深,河汉横与天上,苦情埋于心中,两相对应,相得益彰。

X庚《古诗十九首解》称:“《青青》章双叠字六句,连用在前。

此章双叠字亦六句,却截两句在结处,遂彼此各成一奇局。

〞最后两句叠字与起首四句遥相呼应,绵绵沓沓,低婉萦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的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难点: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1、点拨法。

即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

即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3、联系法。

本课的练习设计精要,以练习题为纲,纲举目张。

4、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假如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你们想象中的横戈跃马、驰骋沙场的俊美英雄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厌恶官场的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有将是怎样的生活图景呢?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有关的三首诗。

二、解题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

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 )学生初读两熟诗,消除文字障碍。

(2)内容与形式总理。

(3)再读,概括两首诗的内容及形式特点,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而《归园田居》诗,则通过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抒发作者的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2、具体研习,突出难重点(1)《迢》诗共10句,分三层研习。

A、前四句,由远及近,由景(牵牛、织女星)到人(织女) 。

注意对”迢迢""皎皎”和"纤纤”等词的分析。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4 汉魏晋诗三首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4 汉魏晋诗三首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4 汉魏晋诗三首教材梳理大纲人教版第三册文题解读《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

王士说:“曹氏父子兄弟往往以乐府题叙汉末事”,意思就是说他们往往用古代民歌的形式写当代现实的题材。

曹操的诗更几乎全是这样。

这首诗的主题就是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

《归园田居》共五首,大约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本诗是第一首,题目的意思是:辞官回乡,归隐田园。

作者作品《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载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五言诗的选辑。

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这批古诗虽不是一人所作,但风格内容大体相同,其产生的时代,先后距离必不甚远。

再从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有关历史事实综合考察,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亦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对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很突出的,在我国早期的五言抒情诗中,这样优秀的作品也是比较少见的。

因此,自魏晋以来一直受到作家们的重视,历来批评家对它的评价都极高,甚至有过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

《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短歌行》曹操,字孟德,汉魏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

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

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

《归园田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迢迢牵牛星》赏析《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

在《古诗十九首》中,用重叠复沓手法写缠绵婉转情思的作品不止一例。

除这首之外,最为人称道者还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数句,两首诗形式上极为相似,内容也有类似之处,同是思妇之叹。

不同的是《青青》一诗主人公“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在承当着分离之苦的同时,稍显轻薄浮浪。

而《迢迢》一首诗的主人公则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天仙,纵然为情所苦,为情所困,却终不改一往情深。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借用民间耳熟能详的典故,朴实亲切,了无隔膜之感。

据《焦林大斗记》称:“天河之西,有星煜煜,与参惧出,谓之牵牛。

天河之东,有星微微,与氏之下,谓之织女。

”这样的两颗星辰在人间的注视之下却成了一对相望相思而不得相守的恩爱夫妻,千古以来,诗词歌赋咏唱不绝。

自《诗经》时就咏叹:“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小雅·大乐》)这一番苦情在后世文人的关怀中愈演愈烈,描摹成为“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情景,叠字之中,织女的痴痴企盼,诗人的楚楚怜惜一览无余,情韵刻画相比于《诗经》时代生动得多,也显示了五言诗较四言诗的优势。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一句无解之问,惟因无解,才益发衬托出深深的无奈。

世上有过多少情侣,碍于水阔天长,在日复一日的相思折磨中变成怨偶。

这些人间夫妻心感无奈处:就这样一条且清且浅,相去不远的河汉,也能将天界的恩爱夫妻生生阻断,使他们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极写河汉之浅,“脉脉”极写苦情之深,河汉横与天上,苦情埋于心中,两相对应,相得益彰。

张庚《古诗十九首解》称:“《青青》章双叠字六句,连用在前。

此章双叠字亦六句,却截两句在结处,遂彼此各成一奇局。

”最后两句叠字与起首四句遥相呼应,绵绵沓沓,低婉萦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自古而今,世间的凄楚悲怆或可数出千千万万种,其中以“无奈”两字最为苍凉。

没有一种生命可与时间匹敌,即使是看得到的桑田沧海交相变化的神仙,最终也会在逝水流年中身心俱老。

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大约就是因为那不可超越的无奈之外,偏偏还要有一段与无奈相抗衡的感情。

用一年的时光去等候一天的相聚,用一生的执着去守望一刻的团圆,难怪后人叹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鹊桥仙》)这样一个世世代代赞咏不绝的题材,在古诗中不用浓墨不用重彩,只是娓娓道来,平静得像那千古不变的等候。

钟嵘《诗品》评《古诗十九首》时称赞其:“文闻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细味《迢迢牵牛星》一诗,确实如此。

(录自韩北琪主编《中国古典文学(1)诗歌卷》1997年黑龙江出版社)2.三国两晋诗简介徐公持三国两晋,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它之前的两汉时期,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是辞赋,诗歌大多是乐府民歌,文人创作不多。

进入三国以后,文人创作的重点转向了诗歌,诗歌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渐与辞赋并重,蓬勃发展。

三国两晋时期的诗歌,曾出现了几次创作高潮。

依次是三国前期的建安,三国后期的正始,西晋的太康及西晋和东晋之交;其中尤以建安为最盛。

成就也最大。

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们.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他们诗的内容,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广泛的反映,产生了一些“诗史”式的作品。

曹操、王粲、曹植、蔡琰等都有一些描写汉末战乱造成的社会大破坏、同情人民所受深重灾难的优秀诗篇,如《薤露行》《蒿里行》《七哀诗》《送应氏》《悲愤诗》等。

这些诗作,“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写得很有深度。

建安诗歌既吸取了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的传统,又发展了“古诗”在抒情方面的优点,使诗歌的功能更趋全面。

建安诗歌还在汉诗质实朴素的基础上加之以采润,形成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宋书·谢灵运传论》)的风貌,使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结合。

建安诗歌还形成了慷慨悲壮的时代风格,程度不等地贯穿于建安诗人的创作中。

究其成因,同汉未以来的社会动乱有着直接关联。

建安诗歌体裁多样化。

曹操的四言诗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是《诗经》以来少见的佳作。

五言诗在建安年间进入了全盛时期,技巧上比东汉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当时诗人们采用得最多的体裁,其中尤以曹植作品最为纯熟。

他的五言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卷上),或叙事状物,或抒情述志,极为得心应手。

其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杂诗》六首、《送应氏》等。

文人七言诗也兴起于建安时期。

曹丕的《燕歌行》,通体七言,是诗歌史上较早的比较完整而成熟的七言作品。

在它出现之后,整个三国两晋长达200年的时间里,继作者几乎寥寥.只有缪袭、韦昭、傅玄等曾写过少数几篇以七言为主的诗。

其原因是由于当时一般文人对七言这种来自民间的诗体存有相当成见,认为它“体小而俗”(傅玄《拟四愁诗序》)的缘故。

建安又是文人乐府诗的发达时期,“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沈德潜《古诗源》)。

曹操今存20余首诗全部是乐府体,“建安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也有大量乐府诗。

文人写作乐府诗,从此成为传统,沿袭不衰。

正始诗歌的主要作者是阮籍、嵇康。

当时正是司马氏父子擅权的年代,政治情势十分险恶。

阮、嵇对司马氏都持批评态度,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对黑暗现实都有所揭露,他们继承了建安诗歌重现实的传统。

不过由于客观政治处境的限制,他们往往使用比较曲折的方式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尤其是阮籍,他的《咏怀诗》“志在刺讥”(李善注引颜延之《庭诰》语),却写得相当隐晦,以至“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卷上)。

这与他比较软弱的政治态度是一致的。

随着玄学的兴起,正始诗歌中开始出现玄理,当时虽不居主流,但成为后世玄言诗的滥觞。

在体裁上,正始诗歌以五言为主。

阮籍的《咏怀诗》今存五言82首,四言13首。

它们在抒述情志的深度上,在描写复杂曲折的内心活动上,以及在运用比兴手法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部内容丰富、规模较大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

嵇康在四言诗方面造诣也颇高。

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一说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还有傅玄等。

他们生活在全国得到短暂统一、门阀势力臻于极盛的时期,不少人以攀附权责为手段去获取政治上的地位,因此有些人的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内容浮浅者居多。

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大多追求辞藻的华美,开了中国诗歌史上雕琢堆砌的风气,尤以陆机、潘岳为最。

太康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是左思和张协。

左思的《咏史诗》8首,借古人古事寄托自己的怀抱,对堵塞贤路的士族门阀社会表示愤慨,在当时诗坛上,表现了独具的“风力”。

张协的《杂诗》也抒发了自己的“高尚”“心曲”,批评“流俗”的“昏迷”。

在诗风上,左思骨力苍劲,张协辞采华净,都与时尚有所不同。

西晋东晋之交的诗人,以刘琨、郭璞为代表。

他们都生活于乱世,并直接卷入社会矛盾大漩涡中,因此诗篇的现实色彩颇为浓厚。

刘琨抒写自己在孤身救国逆境中的感受,“善为口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钟嵘《诗品》);郭璞以游仙方式含蓄地表现自己感时惧祸,向往“高蹈”“遗世”的心情。

这些都是上承建安、正始之余绪,而与太康诗风有所不同的。

但刘琨、郭璞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志趣毕竞具有独特性,他们的清刚俊逸之气,未能扭转诗坛流俗。

永嘉之后,东晋时期盛行玄言诗,这是当时士族耽溺享乐、以玄学作自我迷醉的风气的反映。

玄言诗作者有孙绰、许询等。

他们以诗歌阐述玄理,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诗品序》),成就不高。

东晋未陶渊明的出现,使诗坛大放光彩。

陶渊明亲身体验过当时官场中的黑暗情状,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有一定了解。

他以弃官行动表示了洁身自好的决心,并在村居生活中与劳动人民建立了真挚感情。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

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质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

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在诗歌体裁上,陶渊明以五言为主,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他亦擅长四言,佳篇有《停云》《归乌》等。

然而,陶渊明在当时却颇不为人所重,诗坛的总的风气也不因他而有所改变。

此后整个南北朝时期,诗歌仍沿着华艳靡弱和注重形式表现的方向在演进变化。

3.《短歌行》赏析《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曲。

曹操这首《短歌行》用乐府旧题抒写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四句一解,共八解。

解,指音乐上的音节,相当于段落。

第一解“对酒当歌’’四句,慨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流露了诗人为岁月流逝而功业未成所产生的伤感情绪。

第二解“慨当以慷”四句,表示要借酒浇愁,摆脱深沉的忧郁和苦闷。

诗人没有说明忧愁烦恼的内容,但从“慨当以慷”一句来看,显然不是为贪图个人卑琐欲望而悲悲切切,而是志士伤时悯乱期望趁时立功的慷慨不平的情怀。

第三解“青青子衿”四句,表达对贤才的倾慕和思念。

第四解“呦呦鹿鸣”四句,写欢迎贤才的热诚心愿。

三四两解,或半章或全章引用《诗经》成句,借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自然妥帖,使人不觉得是在用典。

第五解“明明如月”四句,以月光如水不可中断为喻,比拟自己因贤才未至而忧思绵绵,无有休止。

比喻新颖,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第六解“越陌度阡”四句,叙写欢宴贤才畅叙友情的情景,设想既得贤才的欢乐。

第七解“月明星稀”四句,以乌鹊为喻,比况贤才在动乱时代各投其主的情形,流露出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虑。

第八解“山不厌高”四句,表明诗人要以周公为榜样,礼贤下士,尽力延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

朱加徽说:“魏公一生心事,吞吐往复,满口道不出,末四句略尽。

”(《乐府广序》)这首诗开头情调有些低沉,但全诗的基调还是昂扬的。

全诗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那动乱年代建功立业的艰难,以及诗人百折不挠开拓事业的坚定信念。

吴淇有一段话谈到这首诗的构思和立意:“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设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悯才意思。

”(《六朝选诗定论》)这段话告诉我们:此诗是宴席上即兴之作;同时又指出此诗表达感情上跌宕悠扬、吞吐隐约的特点。

诗中引用典故成句入诗,自然妥帖,表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娴熟技巧,诗的语言简练质朴,意象生动。

感情沉郁顿挫,气韵沉雄,体现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特色,还应指出《诗经》之后,四言诗走向衰落,此诗却不同凡响,实属罕见的四言抒情佳作。

沈德潜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