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元至9月份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情况
安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顺市统计局2007年3月22日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业稳市、旅游兴市、环境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奋发进取,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2006年,全市经济总量和增速创历史新高,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23.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7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07亿元,同比增长8.5%, 拉动经济增长1.7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30亿元,同比增长16.2%, 拉动经济增长6.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11.4%,拉动经济增长3.6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0.41亿元,同比增长38.1%,拉动经济增长2.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37亿元,同比增长15.7%,拉动经济增长6.2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4667元,增长13.7%。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2.64:38.57:38.79调整为2006年的20.26:39.84:39.90,继续稳定为“三、二、一”结构。
二、农业2006年,我市继续认真抓好“三农”各项工作,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畜牧业仍然是第一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5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农业产值22.54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1.19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16.05亿元,增长15.6%,渔业产值0.54亿元,增长1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7亿元,增长5.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第3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第3号
【法规类别】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文字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第3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6.01.17
【实施日期】2006.01.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6年第3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70号)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关于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发改外资[2003]2343号)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对各地区报来的国家级开发区进行规划审核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对宁波大榭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等20个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审核,经报请国务院批准,
现予以公告。
本次公告的开发区可以恢复正常的建设用地供应,各开发区的“四至”范围由国土资源部另行公布。
对部分通过审核的开发区范围与“两个规划”不衔接的,应抓紧按法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未经依法批准扩区的,在符合“两个规划”前提下,确有扩区需要的,可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国务院审批;不符合“两个规划”的部分,一律予以核减。
未经审核公告的开发区,一律不得增加新的建设用地供应。
附:第五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六年一月十七日
附:。
200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围绕加快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快、效益好、运行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246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9.42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6762.40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3652.27亿元,增长12.0%。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3279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9:52.1:30.0变化为16.4:54.3:29.3,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85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
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7%。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
表1:2006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年末全省从业人员571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36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9.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89万人,其中“4050”人员18.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746万人。
全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生产总值70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8%。
全省有13个县和81个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过5亿元和1亿元,比上年增加3个和15个。
2006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一)[全文]_DOC版
全文共计13338字
2006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一)
———2006年4月30日在许昌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许昌市人民政府市长李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03亿元,增长1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96亿元,增长29.4%。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26‰。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9亿元,增长47.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亿元,增长49.1%。
年初确定的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亿元,其中许昌卷烟总厂技改、黄河集团新建金刚石生产线、许昌至尉氏高速公路等28个项目已经竣工。
全年招商引资90.8亿元,增长82%。
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家;实际利用外资4260万美元,增长34.9%。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3.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8亿元,增长22.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
“一城三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获得批准。
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优质小麦、花木、中药
1。
0 2006年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广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07-3-30 0:06:19 浏览次数:2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机遇,奋力抗御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委二届三次全会和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1.1亿元,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70.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108.4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102.4亿元,增长12.8%。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5.0:38.5:36.5,比2005年分别回落2.7个百分点、上升1.3个百分点、上升1.4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17.9%,增速比GDP 高4.9个百分点,比2005年民营经济增幅提高0.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拉动GDP增长8.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2%,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市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大幅增加。
2006年民营经济税收收入8.35亿元,比2005年增长24.7%,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6.8%。
其中,个体工商户上缴税金2.0亿元。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不断增强。
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50.2点,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63.9点。
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工业等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景气指数分别达到187.5点、172.7点、154.8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结构不优、质量欠佳、产业互补性较差;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法规类别】奖惩【发文字号】甬政办发[2006]64号【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3.30【实施日期】2006.03.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甬政办发[2006]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已作分解和细化,现予印发。
请各责任单位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市政府办公厅将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三月三十日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一、2006年主要调控预期目标1.生产总值增长12%。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总量达到2790亿元。
其中一产增加值138亿元,增长5%;二产增加值1543亿元,增长12%;三产增加值1109亿元,增长13%。
(市发改委) 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
一般预算收入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市财政局)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
加强投资的宏观监测,合理引导投资结构调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90亿元,增长16%。
(市发改委)4.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达到18600元,比上年增加12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达到8400元,比上年增加600元。
(市发改委)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全面落实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多途径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培训2.6万人,帮助5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万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政府报告
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政府报告各位代表: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实力××、文明××、和谐××的目标要求,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推进财政改革,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2006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预计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103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6.1%。
预计全区财政支出完成3520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加33933万元,增长10.7%。
上述数字是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初步汇总的,鉴于目前市财政结算工作尚未结束,待决算完成后,会略有变化。
总体看来,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
我区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改革逐步推向深入。
在××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区财政收支平衡,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为建设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2006年财政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一,发挥财政职能,壮大财政实力,促进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受到燕化股份公司管理体制调整、企业合并纳税等因素的影响,××地区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全区财政收入出现减收。
为努力完成收入预算任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开展“依法经营,诚信纳税”活动,加强税收征管,查补税款1310万元。
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及时足额入库。
同时,市政府和市财政局积极帮助××解决××地区减收带来的困难和压力。
另外,在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加强项目包装,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确保了全区各项事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班会设计课件
第15页,共26页。
以健康的生 活原则来要 求自己
睡眠问题虽说看上去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忽视了 它的“杀伤性”。
睡眠不好对人体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它可能导致很多身体器官的超 负荷。
但也不要对此有太多负担,顺其自然,平和的心态对于睡眠是有很 大帮助的。坚持以健康的生活原则来要求自己,对于调解睡眠恐惧 症很有益。
(二)引起抑郁症原因的两大重点
非心理原因
心理原因
第11页,共26页。
非心理原因:
1)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可以治病,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引起忧郁 症。服用治高血压、心律不齐和其它类固醇药物,如果发现有忧 郁症状,应立即请医生诊断 2)甲状腺问题。甲状腺不正常是引起忧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前综合症。许多妇女都有经前综合症,但其中只有5%患严重忧 郁症影响日常生活。主要症状有:强烈饥饿感、哭泣、行为异常。 4)缺乏运动。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会导致忧郁症。
13.丧失性欲: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活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第24页,共26页。
测试结果评判标准:
A
0-4分,没有抑郁症
5-10分,偶尔有抑郁情绪
B
C
11-20分,有轻度抑郁症
21-30分,有中度抑郁症
D
E
31-45分,有严重抑郁症
第16页,共26页。
更令人担心的是,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司机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 的。
有些人还因为长期失眠而产生“睡眠恐惧症”,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还在该怎样自我调节呢?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专家建议说,白天应当进行适量的体 育活动;遇到难题时要以积极的态度设法解决;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如 果因为忧虑难以入睡,可以把担忧的事情写出来。
福建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福建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发布日期】2007.02.16【实施日期】2007.02.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福建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07年2月16日)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紧紧抓住中央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501.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5.23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736.08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2880.32亿元,增长12.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152元,比上年增长12.7%。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第一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第三产业发展稳定。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8:48.7:38.5调整为11.8:49.8:38.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8%(见表1),其中城市上涨1.1%,农村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下降0.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9%。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比上年低7.2个百分点。
表1: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比变动情况。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务信息报送要点的通知-劳社部函[2006]10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务信息报送要点的通知正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务信息报送要点的通知(劳社部函[2006]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对劳动保障政务信息报送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使政务信息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现将2006年信息报送要点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信息报送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在信息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提高信息质量,保证报送数量,努力提高采用比例。
要按照部政务信息报送要点和本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尽快制定2006年度信息工作计划和上报计划,并于2月8日前报部办公厅备案。
二00六年一月十七日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务信息报送要点为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政务信息工作,增强部属各单位和各地报送信息的针对性,更好地为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现将2006年度的信息报送要点明确如下:一、关于就业和再就业(一)各项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层层分解中央确定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制情况;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推进政策落实情况;建立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和小额贷款联动机制情况;继续推动非公有经济扩大就业、吸纳再就业工作情况;妥善处理并轨遗留问题等情况。
(二)就业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劳动力市场管理,完善失业登记和录用备案制度工作情况;推广人本服务经验,提高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水平的好做法、好经验;组织实施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和技能岗位对接活动进展情况;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等情况。
惠州市统计局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惠州市统计局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7年3月30日)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中海壳牌项目顺利投产,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经济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态势,开始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933.2亿元,增长16.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8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46.13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308.19亿元,增长13.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57.1:33.6调整为8.5:58.5:33.0。
人均GDP达2499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124美元。
图1 2002-2006年本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44亿元,增长28.0%,来源于惠州的财政总收入213.1亿元,增长13.9%。
税收总收入174.91亿元,增长23.1%。
其中,国税133.98亿元,增长24.8%;地税40.93亿元,增长18.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三升四平一降”:上升的有食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下降的是衣着类,基本持平的有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表一惠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66.9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
全年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的有2074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与上年末持平。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电子工业增长乏力,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收入偏低。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4.88万亩,比上年增长3.5%;粮食总产量77.14万吨,增长4.0%;蔬菜总产量197.63万吨,增长2.4%;水果总产量52.28万吨,增长7.2%。
吉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2月15日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条战线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实施工业提速增效、投资拉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等项重点工作,深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破解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难题,全省经济保持较好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9.2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6.00亿元,增长6.6 %;第二产业增加值1886.59亿元,增长17.1 %;第三产业增加值1676.64亿元,增长16.3 %。
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15625元,比上年增长14.7 %。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7.3:43.6 :39.1调整为2006年的16.1 :44.4 :39.5 。
2006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 %;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9.9%;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2.5 %。
表1: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07.8 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
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45亿元,增长18.3 %。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
其中,科学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9亿元,增长21.7%;农业支出27.7亿元,增长29.5%;教育支出91.3亿元,增长23.1%;医疗卫生支出26.9亿元,增长30.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9.3亿元,增长26.4%。
价格总体水平有所回落。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4 %,涨幅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3.8 %,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2.6个和3.2个百分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2.10•【文号】劳社部发[2006]11号•【施行日期】2006.0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根据“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编制了《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做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以落实政策、完善制度、推进法制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大力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为全面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完成“95146”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为重点,狠抓政策落实。
改进就业服务,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加强失业调控,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按照《关于印发2006年就业再就业专项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4号),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专项计划的落实,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2006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合肥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7.03.18【实施日期】2007.03.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6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 2007年3月18日)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这个主题,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收到新成效,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大关,达107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创近10年来最高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1.76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0.59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1.51亿元,增长13.7%。
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16.3%提升到17.5%。
人均GDP突破两万元,达到2320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3%。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9%。
其中居住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烟酒及用品类、食品类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消费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3.0%、2.6%、1.9%、1.8%和1.5%;交通和通讯工具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比上年分别下跌0.5%、1.8%、1.9%。
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0.5%,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2.4个和1.8个百分点。
2006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约束,基础仍不扎实;工业投资有待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仍面临压力。
二、农业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3.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200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宁波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07.08.22
【实施日期】2007.08.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200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8月22日)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六大联动”战略,全面建设“平安宁波”,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和“法治宁波”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6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增幅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575.9亿元,增长12.4%,其中工业增加值1421.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149.1亿元,增长15.9%。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40%,达40.1%,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47.5%,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达51285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6568美元)。
宁波市生产总值分行业情况。
石家庄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07年01月31日2007年1月22日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七次党代会和市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石家庄”两大任务,凝心聚力求突破,全力以赴抓落实,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新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一、综合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0亿台阶。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2%,第一产业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25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速较快,实现增加值1025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4亿元,增长14.2%。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9.50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市区231.3万人,增长3.2%。
全市人口出生率13.96‰,死亡率5.75‰,自然增长率8.22‰。
(注1)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87.1万人,比上年减少0.4%,其中在岗职工85.5万人,比上年减少1.0%,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792元,比上年增长10.2%。
年末市区单位从业人员为56.1万人,其中在岗职工54.8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573元,比上年增长9.3%。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年末全市各类企业在职职工及个体工商户共有72.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5.1万人;22.7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比上年增加0.8万人;年末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共有13.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数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6.0万人, 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5%。
2006年全国扶贫重点县概况
2006年全国扶贫重点县概况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期刊名称】《调研世界》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 一、贫困人口下降167万rn根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2006年,扶贫重点县的农村贫困人口1266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58.9%.农村低收入人口1844万人,占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51.9%.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8
【相关文献】
1."十五"期间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J], 王蕾;陈平;闪辉
2.2006年扶贫重点县医疗与教育基本情况 [J],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3.2004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概况 [J],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4.全国定点扶贫工作会议提出定点扶贫要力争实现对重点县全覆盖 [J],
5.中国扶贫开发的区域差异和政策优先顺序研究——以2002~2006年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数据为例 [J], 胡振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工业强市、城乡统筹、自主创新和东向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既好又快的发展。
一、综合国民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为近9年来新高,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4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70.39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178.99亿元,增长10.1%。
人均生产总值21045元,比上年增长14.2%,按当年年末汇率折算为2695美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7.5∶53.0∶39.5调整为6.3∶56.4∶37.3。
财政收支。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82.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15亿元,增长22.7%。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6.79亿元,增长23.7%;营业税8.71亿元,增长17.2%;企业所得税2.79亿元,增长38.1%;城市建设维护税3.06亿元,增长17.5%。
全年完成财政支出52.0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09亿元,增长71.3%;城市维护费支出3.01亿元,增长19.8%;教育支出6.74亿元,增长19.6%;医疗卫生支出1.97亿元,增长24.3%;社会保障支出4.45亿元,增长61.7%。
市场价格。
2006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2%,比上年上涨1.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3.4%。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6%,比上年上涨0.6%。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现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的困难较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较为艰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能力仍需健全和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元至9月份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情况2006年元至9月份,在全市各级党委、的下,在各级劳务经济开发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和支持下,党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牢固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的先进理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新农村的一项举措和农民收入的一条途径,强化、多管齐下;强化输出、抓基地;强化创新、抓培训;强化环境、抓服务;以情感人、抓回归;强化、抓宣传等措施,我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又闪现出了不少新的亮点,了新的进展。
一、的主要成绩(一)劳务经济收入新。
全市今年元至9月份预计劳务经济总收入21.163亿元,务工人员人平劳务收入3809.63元。
今年元至9月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58.02元,同比增长4.29%。
农民人平劳务收入846.49元。
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58.06%。
(二)劳务输出人数新增长。
全市今年元至9月份预计输出转移劳务力55.55万人,比上年50.23万人 5.32万人,增长17.6%,占计划转移人数的76%。
乡外县内7.8万人,县外市内6.17万人,市外省内7.89万人,省外33.4万人,国外0.29万人。
(三)劳务输出培训新进展。
全市今年计划培训7万人,元至9月份已7.46万人,超计划总数的14%;“阳光工程” 3.67万人,占省下达年度指标的95%,占市的年度任务的52%;劳动保障 2.52万人,占年度计划的84%;扶贫开发“雨露计划”4300人,占年度计划的86%。
(四)劳务基地建设新。
今年元至9月份,全市已累计创建劳务基地41个。
已被省劳务办批,并在湖北日报公布的有12个。
批又申报但尚未被公布的10个。
(五)回归创业新开端。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元至9月份,全市共有130多位外出务工人士回乡创业,投资总额为4.7亿元,创产值1.31亿元,创利税2532.3万元,投资项目涉及种植、养殖、房地产、运输、餐饮服务、水电开发、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十大产业。
二、采主要措施(一)强化,多管齐下。
成立机构。
我市各县市区于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都分别成立了劳务经济开发工作机构。
各县市主要党政人或分管农村工作的党政人任组长,的主要人为。
机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除丹江设在组织部,武当山特区设在农村工作局外,其它设在劳动保障下属的劳动就业局。
各县市大多数的乡镇(办事处)也都了的机构,充实了工作人员,对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和组织实施工作。
工作。
多数县市区都对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了管理责任制,在年初制定了《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工作方案实施办法》一系列文件,了各级党委和的职责和任务。
管理。
多数县区市劳动机构都与各乡镇和县市区直签定了责任书,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四是调查,科学决策。
对全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性,市委、市在5月份派出3个调查组,对各县市区劳务经济开发情况作了细致的调查,了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典型、的问题和差距,为全市的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了宝贵的手资料。
(二)强化输出,抓基地。
创办和发展劳务基地是劳务输出规模和劳务市场份额,劳务经济品牌效应、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保护、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途径。
省委、省创办劳务基地工作,并把创办基地全年劳务开发的任务,纳入了今年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管理。
我市各县市区,是**、**、**,性地抓好这项工作,各自主观能动性和性,本地做了有益的和创新,了。
**县实践,了七种劳务输出管理模式:依托骨干企业、签订定向输出协议,定向培训后输出的“卓越模式”;出面与输入地结成友好县、友好乡镇,间的合作劳务输出的“左各庄模式”;人员分散外出,县内派干部在输入地成立流动管理站或流动就业服务站管理的“潼关模式”;投靠亲友外出,在打工人员中选择人员,组建“务工人员协会”自主管理的“韩城模式”;武汉市对口帮扶**机遇,与大型企业用工合作关系,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后输出的“武汉模式”;以县内组建劳务派遣公司、组织人员派往企工,务工人员由派遣公司管理的“东汽模式”;以挂职干部为主体,劳动力转移管理服务组织、搜集用工信息、管理服务工作的“挂职干部管理模式”。
该县的“劳务输出模式”被全国阳光工程称为“**经验”在全国推介,并被为“全国首批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县委书记***在、省劳务经济开发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元至9月份全市劳务基地安置就业人数18.96万人,占输出劳务总数的37.7%。
**8万人,** 6.74万人,** 4.15万人。
(三)强化创新,抓培训。
培训质量的好坏决定输出规模的大小,就业岗位的优劣、收入的高低。
为此,各县市区都在创新培训上狠下功夫。
整合培训资源,培训质量。
**、*县动作大,。
是**县,今年上半年,该县打破和学校界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以职业技术学校为中心,把技工学校、农机学校、农广校、卫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组合起来,成立**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一中心、四分校,“三分、四定、五”的管理办法;三分即:分校经营核算、分校组织教学、分类就业;四定即:锁定机构编制、培训任务、审定学校发展项目、稳定经费投入渠道;五即:机构名称、组织招生、课程标准和教学管理、学校收费标准的统分,涵盖中等职业教育(以新生劳力为主,即当年未考上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在职业高中、农民工培训(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蕾行动为支撑)城镇职工就业再就业培训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内的功能齐全、专业优化的办学模式,为新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民工培训了一条新路子。
创新培训转移模式。
全市57个培训机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实践中创新培训转移模式与机制。
全市在实践中已出8种培训转移模式:即就地培训、就近转移(主要是服务于东风汽车于汽车零部件、餐饮服务业、农家乐等);贷款培训,就业还贷(市扶贫以市集团学校为基地,实施“雨露计划”);整合资源,联合培训(张湾区与市金鼎纺织集团联合培训,定向就业);订单培训,定向转移(与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对接,农村劳动力南下或北上);垫资(免费)培训,实习还款(市计算机学校推行的模式);工学、以工代学、长短、以短带长(职业教育模式);企业出资,免费培训模式(企业对急需工种由企业与培训机构合作模式,如郧西与卓越建设集团);境内培训、境外转移(**县、商务局外派海员培训和劳务境外输出)。
创业培训。
**区在抓技能培训、性培训、学历培训的,创业培训。
该区将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组织起来,讲解创业必备的工商、税务、金融、劳动保障和经营管理等知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并为政策咨询、开业、项目开发、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小老板”,其能人效益,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益。
(四)强化环境、抓服务。
元至9月份,劳务经济开发了三大服务。
1、抓劳动就业服务。
在劳动力市场推行“用工登记、求职登记、就业培训、职业、劳动合同签定、社会保险关系接待等一条龙服务。
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各地以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劳动就业服务网络为依托和载体,村组网络建设,有条件的村组尽量电脑和信息服务人员一齐配,条件差的乡、村信息服务人员配,建成连通外地,联结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村、组四级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劳动力供求资源共享。
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库。
内乡镇、村、组的信息收集员,调查对农村劳动力资源“五清”:即家庭情况清、技能清、培训需求清、就业意愿清、安置去向清。
外,在劳务输出基地和输出能人地服务网点,聘请专(兼)职劳务信息员,对用工用工需求调查,作好用工需求登记,从而详细市场供求信息,了劳务就业服务质量。
丹江口市共聘请了36名劳务专职信息员、119名兼职信息员、27名特邀信息员和464名村组联络员,搜集劳动用工需求信息,把劳务输出工作延伸到全国各地,到企业社区和乡镇村组。
2、抓维权服务。
维权机构抓服务。
今年**县共了11个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中心,县级1个,乡镇级10个。
,已维权活动70余次,为农民工讨回赔偿和工资600余万元。
竹溪县有15个乡镇成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受理援助案件67件,为农民工追索工伤保险待遇65万元。
在劳务基地工作机构抓维权服务。
*县在有4万*县人打工的浙江宁海县成立了“*县服务打工经济宁海办事处和中共*县化龙堰镇务工人员宁海支部委员会”,发展劳务阵地,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让外出党员离乡不离党,农民流动不流失,转岗不转向。
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农民工合法权益。
***市今年立案11起,涉及人员143人,追回拖欠工资25万多元。
**区元至9月份劳动年检165家,接待信访举报34人次,结案33起,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42.05万元。
3、输出地留守家人帮扶服务。
各地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关爱打工留守家庭帮扶工作一件实事来抓,在子女就学、生产生活上关注和帮扶,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认在外安心就业,打工挣钱。
(五)以情感人,抓回归。
今年元至9月份,“输出劳力,引进生产力”的思路,务工人员牢固“劳工求生存,创业求发展”的理念,扶持务工人员“回归创业”。
贴心服务,热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归创业悄然成风,了“培训、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空间。
**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工作,县委、县成立了回归创业工程,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
,投资环境优化,回归创业工程发展较快,有20多名外出务工人士,投资7600多万元回归创业,催生了一批水电开发、商贸、养殖、房地产新产业,安排就业500多人,年利税460多万元。
2005年**县龙坝乡外出务工农民陈显力,回归创业,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了**鸣亨工贸有限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兴办了**寿康永乐公司**百货零售超市。
桃源乡农民工刘诗辉在瓦沧河流域搞水电梯级开发,已投资2650万元。
**区回归创业者莫本平,用打赚的钱开办了牧鑫畜牧发展有限公司。
2005年出栏肉猪5700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创利90多万元。
2005年10月该公司被**市授予“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委书记***、县长***赴北京、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和鼓励**在外创业有成人士回乡创业,建设**。
,**县共有110名外出务工创业人士,投资总额近3亿余元建设家乡,投资100万元有10人,投资在1000万元2人。
湖北卓越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4000万元,开发**县安家五龙河风景区。
**籍、江苏邓州海之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与县签订了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淀粉生产”项目协议书,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
(六)强化,抓宣传。
新闻媒体宣传。
**、**、**、***特区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办专栏和节目宣传劳务经济。
***市在***广播电视台创办了《劳务输出之友》和《职业介绍信息之窗》。
**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劳务经济视窗》,在《**周刊》开辟了《城乡就业》栏目,为城乡农民就业政策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