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指导(3篇)

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指导(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的指导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操作指导原则1. 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实践操作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操作应基于数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实践操作分为不同层次和阶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强调合作与交流:实践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践操作指导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例: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2)设计趣味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2. 基于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实践操作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操作目的和步骤。

(2)示范操作过程:教师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操作方法,为自主操作奠定基础。

(3)讲解注意事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讲解操作注意事项,确保操作安全、准确。

3. 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实践操作(1)基础层次: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

(2)提高层次:结合数学知识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拓展层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强调合作与交流(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践操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心得交流:实践操作结束后,让学生分享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实践操作案例1. 案例一:小学数学“测量长度”实践操作(1)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3篇)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1. 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实践活动应具有实践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活动应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实践活动应注重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同时,活动应具有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主体性与互动性相结合:实践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活动应具有互动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实践活动应注重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活动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数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1)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评价与反思,不断改进(1)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四、数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案例1. 案例一: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测量身高和体重”(1)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要注意的十个原则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要注意的十个原则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要注意的十个原则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要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为中心,以探究性和综合性的学习为主要形式。

通过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要提高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就内容和形式而言,应遵循以下十个教学原则:1、综合性。

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与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例如探究: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先组织学生到环卫设计部门和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最后评选最佳设计方案。

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绘图、计算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科性。

尽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等内容,但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要以数学问题解决与探究组织活动。

例如“买票中的学问”,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整理有关旅游的一些常识,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运用数学的优化思想,设计并选择最佳购票策略,培养学生计算、理解、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生活性。

观察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

例如:《珍惜水球》,让学生观察和调查自己家庭中一个月的用水情况,通过展示交流信息,算出一个班学生所有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及一年的用水量,继而预测全国所有家庭一年的用水量。

又通过计算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的流失量,一个月乃至一年的流失量,让学生体验人们司空见惯滴哒滴哒的水龙头,一年的流水量可供1名学生饮用10年。

浅谈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浅谈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浅谈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原则数学组李云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活动模式,是初中数学课程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它是依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数学素材及活动场所,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以问题的实践、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这对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要真正体现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这种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三原则:1.主体实践性原则——是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首先强调的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着眼点,必须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课程参与的主体是学生。

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能够对个人价值和信仰问题做出独立的决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激活课堂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成为该实践活动课的主体。

否则,不以学生为主体,就失去了这类课的实际意义,也就难以达到其目的。

既然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着眼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它的落脚点则是学生的实践——即学生的任务是实践。

因此,它强调的是实践,是“活动”。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必须让他们在这类课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述等。

要以第一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创造性、教育性的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目标,以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实践活动的过程,即是重视“体验的过程”,故此还必须重视数学实践走进生活,贴近现实。

常用的主体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①制作与操作类活动。

浅谈布置数学作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谈布置数学作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活动 ,也是师生 信息交流 的窗 口。精心 设计和选择 数学 课 内 外作业 , 对于学 生掌握和巩 固系统数 学基础 知识 , 并使知 识转
论 一 化为技 能技 巧, 成独立 的能力和 习惯 , 展智力和 创造 性思 养 发

) “ 维能力具有 重要 的意义 。因此 , 师在布 置数学作 业时应遵 教
准和 教材 内容 , 一味布 置偏 、 、 难 怪题 目, 不仅 不利于考察 学生 掌握 所学知识 的状况 ,而且还 会影 响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简 而言 之,就是 布置作业 教师心 中要有数 。对学 习难度较 大的 内容 , 教师应合理 分解难 点 , 科学 安排 练 习, 置的作业 应侧 布 重放在把 握重点 、 突破难 点上 ; 有代表 性、 典型性 、 关键性 的作
业应有 目的 、 有计划地 安排一定程度 的反 复性练 习, 保证 学生 获得牢 固的知识和 熟练 的技 能 ; 学生易接 受 、 对 知识连续 性强 的 内容 , 应布 置有关 开发智力 , 高思维力 的题 目。这样 既能 提
面 的技能 。因此教师 在作业 形式上 要注意变化 , 实现 作业形
所谓 学生心理 主要是指 学生 的作业心理 ,是学 生对待作 业 的态度 、 情感 、 兴趣 、 动机 等, 它在学生 作业 过程 中形 成并表 现 出来 。作业 心理 的好坏 影响 学生作业 的质量和 效果 。不 良
图形 , 的 同学 剪了一个 蝴蝶并涂 了漂亮 的颜 色 , 的剪 了一 有 有 个 等腰三 角形 , 有的剪 了一架小 飞机 , 的剪 了一 条鱼… …这 有

詈 ;


浅谈布置数学作 遵循的基本原则 业应
何欢欢 何家 国 钟祥 4 10 39 0 钟祥市胡集四 中,湖北

数学实践课教学原则(3篇)

数学实践课教学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实践课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原则,以期为数学实践课教学提供参考。

二、数学实践课教学原则1.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数学实践课教学的核心原则。

该原则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1)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2)设计实践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开展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强调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证明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合作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强调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营造合作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互助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成长。

(2)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知识、交流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感和协作能力。

4. 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强调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实践教学设计的原则(3篇)

数学实践教学设计的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实践教学设计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数学实践教学设计的原则,以期为我国数学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学实践教学设计的原则1.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数学实践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

数学实践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注重实验、实习和实训环节。

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是指数学实践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应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2)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数学实践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将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基础性、提高性和拓展性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具有连贯性。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的教学法则分析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的教学法则分析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的教学法则分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提出以下教学法则。

1. 综合性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调数学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通过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将所学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地教授数学知识。

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确保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3. 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识记到思考,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4. 互动性原则: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体验性原则: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6. 创新性原则: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7. 贴近性原则: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教学。

通过教材和习题的选择,将抽象的概念贴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8. 引导性原则:教师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度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活动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实践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实践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设计实践活动的原则设计实践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活动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注重实用性。

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活动,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其次,活动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难度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至于过于困难。

最后,活动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典型实践活动案例1. 数学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拼图游戏,通过拼图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和排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 数学实地调研: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外进行数学实地调研。

例如,在校园内测量不同树木的高度,学生需要用三角函数等知识来计算。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数学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利用手工制作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用纸板和尺子制作一个简易的角度计算器,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理解角度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1. 目标明确:确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确保活动与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

2. 活动设计:根据目标和意义,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和步骤。

要注意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也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 材料准备:根据活动的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案例展示三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设计。

一、设计原则动手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目标明确:确立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2. 内容贴切:将动手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3. 环境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际物体、图表、计算工具等;4. 过程规划:设计合理的活动流程,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5. 激发思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探索的能力;6. 合作学习: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互动、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步骤1. 选择活动类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类型,如制作模型、探究实验、设计调查等;2. 确定任务: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给出清晰的指导说明和要求;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4. 实施活动: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实践活动的结果,归纳规律和结论;6. 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案例展示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示如何设计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活动。

案例:加法进位的探究实验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进位的概念和应用。

步骤: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4人;2. 准备材料:每个小组准备20个相同的乒乓球,标记为1-9个球,其中每个标记至少两个球;3. 实施活动:a. 学生每次从准备的乒乓球中随机摸取2个球,记录球上的标记;b. 学生根据2个球的标记进行加法运算,记录个位数和进位数;c.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观察个位数和进位数的变化规律;4. 结果总结:a. 学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柱状图,表示个位数和进位数的频数;b.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柱状图,总结进位的条件和规律;5. 反思评价:a. 鼓励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思考实验中的困惑和收获;b.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参与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设计进行探讨。

一、实践活动设计的重要性数学实践活动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数学实践活动更加生动、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机会。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1.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运算时,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购物、分组等实际场景来应用加减法运算。

2.注重思维发展:实践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注重情感因素: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实践活动设计的具体方法1.数学实验: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概念时,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分数实验,让学生通过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不同的人,来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数学探究:设计一些数学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几何形状时,可以设计一个寻找不同几何形状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环境中的不同几何形状,来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和异同之处。

3.数学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一、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在设计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实践活动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习兴趣。

2.循序渐进:将实践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难度逐步增加,以便幼儿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

3.启发性设计:通过设计能够激发幼儿思维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践活动设计的范例1.形状分类游戏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并能够进行基本的分类。

活动过程: 在幼儿园的教室或操场上准备一些几何形状的卡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将卡片混合放在一个篮子里,让幼儿轮流从篮子中取出卡片,并根据形状逐个分类,如将所有圆形放在一起、将所有方形放在一起。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直观地认识不同的几何形状,并学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2.数数游戏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学会数数并建立数量概念。

活动过程: 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准备一些小球或其他小玩具,并让幼儿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里有一位领导,领导将小球分发给组员,然后领导询问组员手中有多少个小球,组员要数出来并告诉领导。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自主地进行数数,并建立起数量概念。

三、实践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1.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安全。

避免使用小件物品,以免幼儿误食或造成伤害。

2.关注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道具或游戏规则,吸引幼儿的参与。

3.积极引导幼儿思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背后的数学规律和原理。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导语: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的意义实践活动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设计实践活动时,需要明确活动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合理性和实用性:实践活动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既要符合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有实际的应用场景。

活动设计应具有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循序渐进: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

活动难度逐步增加,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4. 合作交流:实践活动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或班级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数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例如,让学生观察物体滚动的轨迹,通过观察得出物体滚动的规律和公式。

2. 模型构建:利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模型。

学生可以通过搭建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通过搭建三角形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实践活动形式。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数独游戏练习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4. 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和实验步骤,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并有效地实施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场景,增加数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而确保活动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2. 活动合理:实践活动需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合理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确保活动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3. 多样性: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应当注重多样性。

不同的实践活动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展开,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的种类与示例1. 实物模型设计:可以让学生设计和制作实物模型,以具体的形式展示数学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几何学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实物模型,通过操纵和观察物体,加深对图形属性的理解。

2. 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并验证数学原理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并进行物体受力实验,通过测量、记录和分析数据,了解物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3. 数学游戏与竞赛: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数学趣味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1. 环境准备:在进行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模型材料和游戏道具等,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浅谈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浅谈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浅谈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原则数学实践活动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

防止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

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

教师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不宜限制得过多,更不宜包办代替。

初中学生,由于一直处在相当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学习,见识面比较狭窄,动手能力差,又由于家庭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数学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要提高一定“层差”学生群体性活动的适应性,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来确定活动的多元性,设计有一定层次的数学行动,以适应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对活动课形式的研究。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有符合初中生特点的可操作性。

可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活动内容要比较适合学生的实践领域,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要设计过高过难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比方说给学生一张统计图表,他们可以简单的进行分析处理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大量的信息,以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

2.兴趣性:活动内容要尽量贴近当今中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主动参与。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引导的话要精彩,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佩服你,喜欢这一学科。

比方说学习二次函数最大最小值时,引导学生若去开店,如去开一家服装店,销售定的价格过高和过低都不行,那么怎么样去选择一个适当的价格,可以使得总利润最高。

引导学生走进商场作一些商品销售知识调查,把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发展为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研究方法,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由于初中学生程度的层次参差不齐,设计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层次,不要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通过活动都有所发展。

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一、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在数学学习中,实践教学设计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设计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首先,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在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教学过程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教学评价要多样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总之,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多样化评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作者:冯宇顺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2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合理设计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享受数学。

一、遵循童趣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

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具有童趣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动手欲、创造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二、遵循探索性原则,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为主的探索性实践活动。

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智力活动,使数学学习更加切实有效,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活动。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这样布置作业:请你仔细观察天上的风筝、花丛中的蝴蝶和图片上的飞机,你有什么发现?你对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有什么感觉?
2.测量活动。

在学习“美丽的校园”测量校园面积时,有这样的问题:你准备怎样量?如何测量计算更方便?
3.调查活动。

如学习“年、月、日”后,可以做一个调查:你家一天能节约多少水?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全班同学家里一年能节约用水多少呢?可以向全校同学提出一个什么样的倡议呢?……这些有趣而又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兴趣。

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探究活动。

如在学习简单统计后,教师组织学生统计全班同学身高和体重等,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从图里你知道些什么”“你还发现什
么”“你有什么提高全班同学身体素质的措施吗”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让学生写一份简单的探究报告。

三、遵循开放性原则,使学生成为應用的创新者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新颖,取材范围广。

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开放性实践活动。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数学问题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探讨解答充分表现其个性,并在活动中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实践内容来自生活,解决它就是体验生活,通过动手、动脑,有利于激发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数学实践活动应用的创新者。

四、遵循层次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内容,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践活动项目。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表现和发展他们各自的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特长都能有不同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学习完“组合图形面积”后,给自家新房提供装修建议,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设计的活动内容有:(1)每间房间的面积;(2)每个房间要粉刷的面积;(3)需要地板和地砖的块数;(4)根据材料单价,算出所需人民币金额……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难易不同的题,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五、遵循思想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品质的收获者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

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数学家的事迹,如华罗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他横溢才华的,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意志品质。

由此可见,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发展特长,全面提高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