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一、教学目标:1、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2、说出血压和脉搏的概念和正常值。

二、教学重、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三、教法与学法:识图法和阅读法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注意掌握知识点。

1、什么是血液循环?2、读课本56页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中箭头所示血液流动方向,描述血液循环的路线,分析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组织细胞()()左心室→→→全身毛细血管→→左心室左心房←←肺部的毛细血管←←右心室()()肺泡2、在人体内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是先后进行的?。

3、两条循环途径在何处连通在一起?。

4、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约需秒。

5、什么是血压?血压是怎样产生的?6、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循环的血压,可用血压计在处测得。

7、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正常变动范围是,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正常变动范围是。

8、高血压指血压经常超过,低血压指血压经常低于9、什么是脉搏?一般在处测得。

10、脉搏是怎样形成的?脉搏的次数与的次数是一致的。

11、为什么中医切脉就能诊断疾病?个性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多边互动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若要被足部的组织细胞利用,其运输途径是怎样的?个性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检测反馈:检测反馈1、下面是四个同学讨论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话题,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哪位同学说的对()A、动脉血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初中生物_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1)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节物运输质的途径(1)授课时间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概述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的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介绍人体血液循环的的视频、图片和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血液循环的资料,预习并尝试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温故知新教师用课件出示心脏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问题:说出心脏的四个腔,心脏各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通?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回答问题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1-主动脉2-肺动脉3-肺静脉4-上腔静脉5-下腔静脉6-通过复习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上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小结:师生共同做个总结疑难点突破:教师出示疑问,学生小组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问题:1、动脉血、静脉血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血变成了动脉血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动脑,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最终讨论出共同的答案。

派小组代表表达本组的答案。

1、血液含氧量不同。

动脉血:含氧丰2、有人说:“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都是静脉血。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2、不正确;因为肺静脉中流的血液是动脉血;肺动脉中流的血液是静脉血。

师生互学多媒体课件出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flash动画,师生共同进一步巩固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学生认真观察,相互交流,积极表达。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的掌握。

师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注意:上腔静脉收集头部、上肢和胸部的静脉血下腔静脉收集腹部和下肢的静脉血★学以致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及血液循环的flash动画。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二)教学难点
1.物质运输途径的细节和具体过程,如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的途径及其特点。
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原理,以及物质如何通过细胞膜进行主动和被动运输。
3.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教学设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动画演示、图表等,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结合图表,阐述心脏、血管和血液在物质运输中的相互关系和功能。
a.展示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相互关系图,解释心脏如何泵血,血管如何输送血液。
b.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介绍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过程。
a.展示细胞膜的模型,解释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原理。
5.阅读拓展资料,了解现代医学在改善物质运输方面取得的进展,如人工心脏、血管支架等,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清晰,表述准确。
2.信息图表和短文需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3.家庭实验要确保操作安全,观察细致,记录完整。
4.阅读拓展资料时,要关注物质运输相关的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包括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细胞间物质交换。
2.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能够描述其相互关系和功能。
3.学习并掌握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物质如何通过细胞膜进行运输。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新部编本3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新部编本3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门路》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概括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门路及其关系。

2、能划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能解说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课要点:1、概括血液循环的门路。

2、辩证的剖析血液循环门路。

教课难点:理解人体的血液循环门路。

教课过程:一、教师导课老师扁桃体发炎,进行了手部静脉注射,药物是沿着如何的门路抵达扁桃体发挥作用的呢?二、进行新课教师投影展现血液循环模式图,指引学生开始巧妙的研究之旅。

研究之旅一:(一)问题研究: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2、你能描绘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门路吗?(二)成就展现:循环列车游戏——游戏规则:参加角色饰演的同学,依据血液循环的路线,喊出自己所代表的角色。

研究之旅二:(一)问题研究:血液流经体循环和肺循环后血液成分分别有什么变化?变化的部位分别在哪处?发生变化的原由是什么?(二)形象推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互换、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物质互换。

(三)视频演示:心脏构造与血液循环的门路。

(四)成就展现:循环列车游戏——游戏规则:参加角色饰演的同学,在喊出自己所代表的角色的同时,说出相应部位流动血液的成分。

三、讲堂小结分享收获之乐:一份耕作,人份收获,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许感悟?说出来和同学们一块来共同分享。

四、迁徙训练活学活用:老师扁桃体发炎,进行了手部静脉注射,药物是沿着如何的门路抵达扁桃体发挥作用的呢?。

济南出版社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济南出版社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有位同学不小心扁桃体发炎了(图片展示扁桃体的位置)||,同学们如何帮帮他呢?生:吃药、输液||。

(图片展示吃药、输液图片)||。

师:药物是如何从手背部静脉到达病灶的呢?生:血液循环师:上节课我们学过心脏由发达的肌肉组织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脏图片)而血液沿着血管流动(血管图片)那么流动方向是怎样的呢?生:思考师: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究的物质循环的途径(图)欢迎进入今天的生物课堂(图)希望大家学完以后||,能够解决这个疑问||。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打点滴”作为情境线索||,启发学生思考: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既有利于引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这一课题||,又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师:(课件展示)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日夜不停的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管道里沿一定的方向流动||,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我们体内的物质是由血液运输的||,血液循环的途径也就是物质运输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收缩与舒张||。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

【设计意图】血液的流动携带物质进行运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物质运输的途径||,使课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与教学内容中血液循环的途径在学生心中形成统一的认知||。

环节二出示目标||,目标引领师:出声速读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图)生:(出声齐读)【过渡语】:为了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体循环视频)环节三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一||,板前展讲||,习题巩固师:借助视频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一完成学习任务(读清自主学习五明确:内容、自学方法、检查方式、自学时间、自学纪律要求)【设计意图】血液循环本身就是十分抽象的生物知识||,所以借助视频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视频直观地体现了入体内血液是按一定的方循环流动的||,从而提出血液循环的概念||。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 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  教学设计
肺循环:起点_________终点__________
2、两处交换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1)体循环中,发生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之间,由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__血;
(2)肺循环中,发生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之间,由___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__血。
②请学生说出体循环中血液的变化?
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③请学生说出体循环发生变化的部位?
全身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3)肺循环:
1.请学生通过肺循环的动画,说出肺循环的大致路线?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通过观察分析肺部毛细血管中血液与肺泡进行物质交换的动画。
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1、根据图说出心脏的四个腔,心脏各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通?
2、 左心室主动脉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2.自主学习
预习书上P54-P55,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血液循环的概念,意义以及途径?
2.(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
联系
1.同时进行2.心脏处汇合
学生:实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师:3.血液循环的途径?
学生:体循环和肺循环
(二)体循环:
1.请学生通过体循环的动画,说出体循环的大致路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通过观察分析全身毛细血管中血液与组织细环的功能与作用?
将养料和氧送到全身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教案:物质运输的途径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了解物质运输的主要途径和特点;3.掌握不同途径的物质运输的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1.物质运输的概念和意义;2.陆路运输;3.水路运输;4.空运;5.管道运输;6.不同途径的物质运输的优缺点。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物质运输的重要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不同的运输方式。

Step 2:概念和意义介绍(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见过物质运输的场景?物质运输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2.介绍物质运输的概念和意义:物质运输是指将物体从一地运送到另一地的过程,它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之一Step 3:陆路运输(15分钟)1.介绍陆路运输的概念和特点:陆路运输是指通过陆地上的道路、铁路和桥梁等运输设施进行的物质运输方式,它具有网络覆盖广、运输速度快等特点。

2.列举陆路运输的几种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

3.让学生们讨论陆路运输的优缺点。

Step 4:水路运输(15分钟)1.介绍水路运输的概念和特点:水路运输是指通过水面上的船舶进行的物质运输方式,它具有运输能力大、成本低等特点。

2.列举水路运输的几种方式,如河运、海运等。

3.让学生们讨论水路运输的优缺点。

Step 5:空运(15分钟)1.介绍空运的概念和特点:空运是指通过空中的飞机进行的物质运输方式,它具有运输速度快、适用于紧急物资等特点。

2.让学生们讨论空运的优缺点。

Step 6:管道运输(15分钟)1.介绍管道运输的概念和特点:管道运输是指通过管道进行的物质运输方式,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能源消耗低等特点。

2.让学生们讨论管道运输的优缺点。

Step 7:总结与延伸(10分钟)1.让学生总结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并讨论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物质运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物质运输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2.学生对不同途径的物质运输的特点和优缺点的理解;3.学生对未来物质运输的发展趋势的思考。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学习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辩证地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记住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3、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学习重点、难点:血液循环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心脏由哪个腔构成?心脏四腔分别与和那些血管项连?总之,心室与相连,心房与相连?二、导入新课: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人体内物质的交换了解到有机物和氧气最终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供细胞利用的。

那么有机物及氧气在循环系统是怎样运输的呢?三、自学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认真观察56页图,想一想血液流动有什么特点?什么是血液循环?2、默读课本57页第二段对照课本56页血液循环图描述体循环路线,血液循环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条途径。

3、体循环的途径是:(1)体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试描述体循环途径(2)物质交换位置: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内——————————组织细胞(3)血液变化:血变成血4、肺循环的途径是:(1)肺循环途径起点是,终点是,试描述肺循环的途径(2)气体交换位置:部毛细血管内————————肺泡(3)血液变化:血变成________血5、动脉血和静脉血有什么区别?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一定流静脉血吗?能不能根据血管来判定血液的名称呢?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血液循环中,体特循环和肺循环有先后顺序之分吗?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是在哪联系起来?五、请同学们阅读57页血压与脉搏,思考并小组交流。

(1)什么是血压及测量部位?(2)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范围分别是和(3)什么情况属于高血压,什么情况属于低血压?思考:谁能说一下测血压用什么仪器?如何测量?(讨论后回答,并让两个同学演示)六、探究活动:脉搏与运动有关吗?下面我们就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脉搏的快慢变化与运动有关吗?同学们的假设是什么?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制定的计划?根据各小组制定计划,利用下一节体育课分组进行测量。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概述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理解血液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

(三)情感目标
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的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难点:
1、心脏的舒张和收缩与心瓣膜活动和血流关系。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质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物质运输的途径和机制。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运输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运输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物质运输的途径和机制。

2. 教学难点: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细胞模型等)。

2. 教材准备:相关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物质运输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运输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物质是如何在生物体内外进行运输的?”2. 教学内容:介绍物质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物质运输的途径和机制。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2. 学生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物质运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延伸:1.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运输在其他生物体中的特点和机制,如植物、微生物等。

介绍物质运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如医学、生物技术等。

2. 课外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或实验,探究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或研究项目,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价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尝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物质运输的途径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肺静脉→左心房




七年级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血液非常熟悉,可是在人体内流
动经过怎样的路线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很抽象的,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
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思维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
这一契机,细心研究学生可得学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如何思考;
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已经知道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血液、血管和心脏的形态和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血液循环的资料;
2、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设计课件;视频;卡片;血液循环图;动态的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
学法指导
1、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部分动画,视频,配以卡片等直观教具,利用学生视觉、听觉等认知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想知道的: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路线怎样;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通过阅读课本图和文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路径;
4、学困生 :血液循环途径太复杂,学生不容易掌握;充分利用图片、动画演示、视频、板图、游戏等形式,寻找规律,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1.学生对细胞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已有初步了解,但对其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晰。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揭示物质运输的途径。
2.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物质运输的实例,如植物的根系吸水、动物的血液循环等。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将这些实例与细胞膜运输过程联系起来,提高知识的整合能力。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物质运输的途径及机制。
-知道细胞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了解其选择性透过性。
-学会运用模型、图解等方式,描述物质跨细胞膜的运输过程,如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等。
2.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运输方式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如水、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的运输。
-制作细胞膜模型,展示物质跨膜运输过程。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设定讨论话题,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结合物质运输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强调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尊重、协作。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他们对生物学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在理解抽象的细胞膜运输过程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教学目标】
1.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
2.说出什么是血压和脉搏。
【教学重点】
1.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2.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血压内容,提问:
1.什么是血压,其测定部位在何处?
2.什么是收缩压?什么是舒张压?正常人的血压值是多少?
3.血压如何表示?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低血压?
小结: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并可能使血管破裂。低血压往往表现为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坐起时感头晕,影响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一、血液循环的途径
1.血液循环的两个阶段:肺循环和体循环
2.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二、血压与脉搏
概念:
1.血压测量部位:收缩压:12-18.7千帕
正常值舒张压:8-12千帕
血压值高血压:常高于18.7/12千帕
异常值低血压:常低于12/6.7千帕
2.血液循环两路线:体循环、肺循环。
3.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并可能使血管破裂。低血压往往表现为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坐起时感头晕,影响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4.脉搏能反映身体机能状态,其频率一般与身体的生理负担呈正比。运动越剧烈,负担量越大,脉搏频率越快。
学生和老师一起复习,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2.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各自独立的,还是互相联系的?
3.“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新部编本3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新部编本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教学目标:1、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

2、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学重点: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辩证的分析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课老师扁桃体发炎,进行了手部静脉注射,药物是沿着怎样的途径到达扁桃体发挥作用的呢?二、进行新课教师投影展示血液循环模式图,引导学生开始奇妙的探究之旅。

探究之旅一:(一)问题探究: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2、你能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吗?(二)成果展示:循环列车游戏——游戏规则:参与角色扮演的同学,按照血液循环的路线,喊出自己所代表的角色。

探究之旅二:(一)问题探究:血液流经体循环和肺循环后血液成分分别有什么变化?变化的部位分别在何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形象推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物质交换。

(三)视频演示: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成果展示:循环列车游戏——游戏规则:参与角色扮演的同学,在喊出自己所代表的角色的同时,说出相应部位流动血液的成分。

三、课堂小结分享收获之乐:一份耕耘,人份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感悟?说出来和同学们一块来共同分享。

四、迁移训练活学活用:老师扁桃体发炎,进行了手部静脉注射,药物是沿着怎样的途径到达扁桃体发挥作用的呢?。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3单元第3章第3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教案2新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3单元第3章第3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教案2新版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辩证的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阐明血液循环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图形观察,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4)注重培养学生医学思维方式,学会根据病变部位分析药物治疗到达病灶的途径。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1)上网查阅科学家哈维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者。

(2)准备好水彩笔(红色、蓝色)选好中心发言人。

任务驱动里?位有瓣膜?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4)你能说出血液吗?(5)根据瓣膜的作用,推测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邻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阅读课文(P54~55)、理解概念:(一)观察图形、描述途径:●体循环起于左心室,止于右心房;肺循环起于右心室,止于左心房。

●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明确两条循环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1、体循环:(1)体循环过程中,血液发生了哪些变化?(2)发生变化的部位在何处?(3)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肺循环: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里右→静)课本(八)拓展延伸血液循环:过渡: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心肌的血液供应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供应,那么心脉循致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甚至引发危急生命通过对血液循环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循环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八)阅读链接、延展知识:理解:什么是冠脉循环?描述:冠脉循环的途径怎样?知道:冠脉循环的意义是什么?联系: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会引起一些什么病症?小结:冠脉循环是给心脏本身供应氧气和养料并运走代谢废物的。

判断:冠脉循环属于体循环。

“生活在线”(1)该循环途径为循环。

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作者:张华敏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9期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课本54页图、观看课件等,充分利用模型、挂图、动画演示等多种媒介,能够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

2.通过观看课件能够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通过阅读课本55页血液循环的过程能够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血液循环的途径。

2.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教材分析】
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让学生对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有了更深的理解,由于循环系统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及内分泌系统联系在了一起。

知识点太多,学生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学好血液循环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准备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对本课进行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血液在三种血管中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2.心脏分为哪几个腔?
3.每个腔连通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教师活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着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把营养物质运输给组织细胞并且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带走排出体外。

那么人体内血液循环的路线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运输的途径》。

学生活动:
回顾课本49页第二节的内容,重点读52页图心脏每个腔与血管相连的知识点。

思考老师所提血液循环路线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心脏示意图并标出各腔的名称,再画出相连的血管也标出它们的名称,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接着教师边讲边画出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

由于前面学过了心脏和血管学生容易接受。

学生阅读55页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阅读图3.3-12血液循环示意图,播放血液循环视频及课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血液循环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循环的路线有几条?两条循环路径分别是什么?
2.肺循环和体循环有什么联系?
3.“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
4.你能看图总结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吗?
5.肺循环和体循环分别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
1.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心脏示意图及相连的血管并标出名称。

2.阅读课本55页了解血液循环过程。

3.观看视频及课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
总结:
1.血液循环循环路线
2.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血液沿此路线循环一周大约需要20~30秒。

3.引导学生看54页图并带领学生分析,图中红色代表动脉血,蓝色代表静脉血,这样很容易看出左侧流的是动脉血,右侧流的是静脉血,引导学生找出左侧有哪些结构?有肺静脉、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及其他动脉,即它们流的都是动脉血。

那么右侧有肺动脉、各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即它们流的都是静脉血。

体循环是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心脏右侧,即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是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心脏左侧,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5.血液循环系统不但把养料和氧运输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而且带走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因此对保证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
1.记忆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同桌互相检查背诵,学生拿出练习本默写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2.学生看54页图,听老师分析,并记录在课本上。

3.在课本中划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血液循环的意义。

三、血压与脉搏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55页至57页,了解血压与脉搏的知识。

并提出问题:
1.通常血压指的是什么?
2.血压在什么部位量?
3.怎样记录血压?
4.脉搏是什么?脉搏在什么部位量?
5.完成56页探究活动,小组讨论并记录数据,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血压指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在上肢肱动脉处测得,用分子式记录血压,分子为收缩压,分母为舒张压。

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2000年前,著名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来诊断疾病。

直到现在,切脉仍然是我国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从课本中划出血压的概念及脉搏的概念。

3.用秒表记录脉搏,安静状态下、跑步时、跳绳时,得出运动时脉搏加快的结论。

四、巩固知识
学生完成下列练习题:
1.体循环的途径:→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 。

血液变化:脉血变成脉血。

2.肺循环的途径:→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 。

血液变化:脉血变成脉血。

3.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处汇合。

【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1.血液循环的途径。

2.肺循环和体循环。

3.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编辑李博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