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独立学院法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以劳动法学为视角
法等, 这些 方法 在本文后半部 分 有详 细介 绍 , 在此 不 做过 多 学 习 能 力 加 强 和 掌 握 知 识 的 能 力 加 强 。 阐述 。 在 教 学 方 式 上 , 当改 变 传 统 的 老 师 只 教 , 生 只 听 应 学 ( ) 校 对 教 学 工 作 的 重 视 程 度 有 待 提 升 。 目前 , 校 4学 学 对 教 学 工 作 的 重 视 程 度 不 是 很 高 , 校 将 过 多 的 经 费 用 于 学 只背 不 应 用 的 传 统 方 式 , 促 进 教 学 相 长 , 学 互 动 , 学 要 教 教 对 相 结 合 的 教 学 方 式 , 导 学 生 , 励 学 生 , 励 学 生 , 挥 学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或 者 是 后 勤 保 障 方 面 , 教 学 方 面 的 投 入 非 引 鼓 激 发 常 少 。学 校 应 该 以 教 学 为 中 心 , 教 师 为 中 心 , 以 以科 研 为 中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 学 生 能 够 自主 、 使 自发 、 自动 、 积 心 , 教 学 和 科 研 相 结 合 , 勤 和 基 础 设 施 等 方 面 只 是 教 学 将 后 极 的去学习法律 知识 。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本科教学改革的探讨
( 四川 大 学法学 院)
摘
要 : 育部将“ 教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新增为法学本科核 心课程之一 。应适 当增加该
课程 的课 时量 , 在教 学 内容 方 面夯 实理论基 础 、 强 实用性 、 加 体现 时代 感和 前瞻 性 , 在教 学方 法 方 面综合 运 用互动 模 式、 案例教 学、 拟 法庭和诊 所教 育等 多种 方式 , 模 以提 高教 学质 量 , 学生 使
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 我国劳动法 和社会保障法
的立 法也受 到高 度重 视 和得 以大力发 展 。教 育部
究 中来 ,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 教育 部新增 的核 心课 程 中 ,劳 动法与 社会 “
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于 20 年 3 1 07 月 1 日举行全体委员会议 。会上通过 的法学学科核心
21 00年 6 月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Ree rh i ih rE u ainDe eo me t sa c H g e d ct v lp n n o
J r 2 1 uL 0 0
V0 . 7 No 2 12 .
第2卷 7
第2 期
劳 动 法 与社 会保 障法 ’ 科 教 学改 革 的 探讨 ’ 本
课程共 1 门, 中包括原来的 1 6 其 4门核心课程 , 又 新增了两门, 即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环境法与资 源保护法 。这样的调整提高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
法 的地位 , 决 了原 来 课 程设 置 中面 临 的尴 尬 问 解
保障法” 被视为一门法学课程 , 许多高校也将二者
合并在一起开设 。就社会保险法 而言, 它既是社 会保障法的核心内容 , 又是劳动法不可缺少 的一 部分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劳动法 》 如《 第九章 的内容
劳动教育课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劳动教育课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劳动教育通过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桥梁,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在现实世界认识自我,实现理性自我的觉醒,实现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职业院校应继续开发完善课程软件和教学管理平台,进一步增加劳动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继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添新动能。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劳动教育课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引言纵观劳动教育发展现状,虽然仍存在诸多问题,本着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劳动教育是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产物。
学高校既要明确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育人目标,引导当代职校大学生热爱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创新劳动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优化考评体系,为培育创新型劳动者奠基。
1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第一,劳动教育的价值观偏失劳动教育主要是在于通过劳动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
正确的劳动观是帮助大学生职校生正确就业择业的前提,但在实践中,劳动教育存在“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
另外,“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信息传送更多样,形式也更复杂,在享受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
第二,漠视劳动的重要性教师将劳动异化为惩罚学生的手段,漠视劳动的重要性,导致劳动难以发挥其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学高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之中,没有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也较为空洞,以至于学生敷衍了事,导致有劳无教、无用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三,劳动教育片面化严重近年来,劳动教育的地位虽得以提升,但依旧存在教育理念滞后、管理机制缺乏等诸多现实限度,对学生很难做到精细化教育,导致劳动教育被软化、被弱化、被淡化。
另外,部分学高校劳动教育经费不足、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尚未完善、劳动教育考核简单,使得劳动教育流于表面且成效不明显[1]。
《劳动法学》(LaborLaw)
《劳动法学》(LaborLaw)第一篇:《劳动法学》(LaborLaw)课程名称:《劳动法学》(LaborLaw)课程代码:EN031120B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选课对象:法学专业学生修读要求:学生需先修《民法学》、《经济法学》内容提要: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较为深入的了解劳动法学的全部内容,熟悉劳动法的体系结构及重要的劳动法律规范,能够运用劳动法的专业知识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及各项劳动制度,能够正确分析相关疑难案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法概述;劳动法的历史;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就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的处理。
考核方式:该课程采用考察方式考核。
考核形式多样,可用写课程论文、分析劳动法案例等形式进行,结合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综合评分。
使用教材:李景森、贾俊玲主编《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1、关怀主编《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全兴著《劳动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郭婕编著《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篇:劳动法学花腾011104041104《劳动法学》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一种基于我国现行法的考察一、劳动者休息权的概念界定(一)休息的概念休息,“休”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来讲,人紧靠树木,从人从木,意为人劳动累了依靠树小憩。
“息”喘也,从心自由,意为劳动者获得精神释放。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劳动。
所以休息在语义上讲就是指人在工作、活动后,进行的体力和脑力上的修整。
(二)劳动者休息权的概念我国《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权利。
”《劳动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②也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从工作时间与休假时间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可见,休息权不仅是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也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法定权利。
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劳动法》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劳动法》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经济法。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框架,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劳动法的基本的劳动标准和劳动制度,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法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46学时四)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劳动法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办法,讲清劳动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标准,适当介绍最新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研究融入对劳动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讲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点、启发研究者自学。
5、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研究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五)面向专业:人力资本管理类各专业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具体方式为:平时成绩占30%,凄迷成绩占70%。
三、教材选用:《劳动法》关怀,XXX出书社,2010年4月。
四、教学内容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的维护。
本教材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实际出发,正确的阐述了我国的劳动政策和法律,坚持党中央所确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准绳,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对我国的劳动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吸收一些本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经验。
本教学包孕三编,第一编劳动法总论,第二编劳动制度和劳动标准,第三编劳动争议的处理与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2
《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1.1 劳动法的定义解释劳动法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强调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之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1.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阐述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及社会关系的内容分析劳动法调整的对象的范围和性质第二章:劳动法的宗旨与原则2.1 劳动法的宗旨解释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目的强调劳动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阐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如劳动平等、劳动保障、劳动保护等分析劳动法原则在实际劳动关系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三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3.1 劳动者的权益列举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劳动就业权、工资权、休息休假权等解释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措施3.2 劳动者的义务阐述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如履行劳动合同、遵守劳动纪律等分析劳动者义务的履行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第四章: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与解除4.1 劳动关系的建立解释劳动合同的签订、生效和终止的条件强调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建立中的重要作用4.2 劳动关系的变更阐述劳动关系变更的情形和程序分析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变更的规定及其意义4.3 劳动关系的解除列举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解释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解除的程序和补偿要求第五章:劳动争议的处理5.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类型解释劳动争议的含义和特点列举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如工资争议、加班费争议等5.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阐述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分析劳动法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规定及其作用《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6.1 劳动保护的含义与内容解释劳动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列举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如劳动条件、劳动环境、职业健康等6.2 劳动安全的原则与措施阐述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等分析劳动法对劳动安全的措施规定及其实施第七章: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7.1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解释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含义和目的列举劳动法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规定,如哺乳时间、产假等7.2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阐述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分析劳动法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措施,如就业岗位限制、工种限制等第八章:劳动时间与休息休假8.1 劳动时间的规定解释劳动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规定阐述劳动法对劳动时间的规定及其意义8.2 休息休假的权利与规定列举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分析劳动法对休息休假的规定及其保障第九章:工资制度与工资权益保护9.1 工资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工资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工资制度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9.2 工资权益的保护阐述劳动法对工资权益的保护措施分析工资权益保护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第十章: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10.1 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社会保险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10.2 福利制度的内容与规定列举劳动者的福利制度内容分析劳动法对福利制度的规定及其意义《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11.1 劳动法律责任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劳动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劳动法律责任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11.2 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阐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分析劳动争议处理的实际程序和方式第十二章:劳动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12.1 劳动监督检查的含义与职责解释劳动监督检查的基本概念和职责强调劳动监督检查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12.2 劳动监督检查的法律责任阐述劳动法对劳动监督检查的法律责任规定分析劳动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第十三章:集体合同与劳动争议预防13.1 集体合同的含义与类型解释集体合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集体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13.2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阐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的规定分析劳动争议预防的实际措施和处理方式第十四章:劳动派遣制度14.1 劳动派遣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劳动派遣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劳动派遣在现代劳动关系中的角色14.2 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定与争议处理阐述劳动法对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定分析劳动派遣中出现的争议处理方式和实际应用第十五章:劳动法的国际视野15.1 劳动法的国际标准与实践解释劳动法的国际标准,如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等分析劳动法的国际实践和影响15.2 我国劳动法与国际劳动法的衔接与差异阐述我国劳动法与国际劳动法的衔接和差异讨论我国劳动法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劳动法的定义与特征、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工资制度与工资权益保护、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集体合同与劳动争议预防、劳动派遣制度、劳动法的国际视野。
《劳动法》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果显示 ,案例研究在对分析 能力 的培养上居第一位 ; 识 ,更重 视人 的能力 ,是 “ 识传授 、学员对知识 的接受程度 、知识保 留的
( 三)案 例教 学 有利 于促使 学生 学会 沟通与合 作
持久性这三方 面 占第二位 ;在态度转 变和人际关系 案例 教学 的过 程 ,通 常 要 经 过 小 组 讨 论 ,在 讨 能力 培 养 上 占第 四位 。实 践 证 明 ,在 法 律 教 学 中, 论 和合作 中互 相 沟通 ,教会 学 生相 互 沟 通 、尊 重 他
( )组 织模 拟 法庭 二
到 良好 的教 学 效 果 ,也 能更 深 刻 地 体会 到学 好 法 律 知识 的重要 性 ,由此 学生 们 产 生 浓厚 的 研究 兴 趣 与
知 模拟法庭作为一种独特的行 之有效 的教学方法 , 动 力 ,进入 到 “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好 之 者 不 如 乐 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 学活动 中的主体作用 ,调 之者”的求学境界。 ( 四)案例教 学法的新发展 ,即诊所式教 学法 动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参 与 性 。 由于 学 生 亲 自扮 演 某 一 角色 ,全 面 介 入 模 拟 诉 讼 活 动 中 ,为学 生 运 用 的环 境 。采 用这 种教 学 方法 应 注意 以下 几个 问题 :
在 20 年劳 动法 的课堂 教学 工作 中,笔 者从 07
关 注 的热 点 问题 ,从 而能 促 进 学生 积极 思 考 ,认 真 自己 的观 点 。这 不 仅 可 以使 理 “ 员 门” 事件让 学 生辩 论 ,以便学 生 正 确 理解 与运 裁
案 例 教学 方法 的运 用是 极 富成 效 的 。
一
人 、关心 他人 ,同时 也 增 加 了他 们 说 服 别 人 以及 聆 听他人 意 见 的能力 。 二 、案例 教学 的 组织 ( )组 织 学生对 典 型案例 进行 讨论 或辩 论 一
对《劳动法》课程教学的思考
日前《 劳动 法 》 课程教 学被 安 排在 《 思 想 道德 修
不重视 , 老师也备感 失落 。 在这样 的意识氛 围下 , 要 老
师教好 . 学生学好 , 的确是一件 困难 的事情
2 解 决 教 学 难 题 的 方 法
养 与 法律 基 础 》 课程 中的 第 六 章 中进 行 讲 授 , 该 章 的教 学设 汁通 常 为 6学 时 . 教 学 内容 既要 宣讲 职 业
第2 2卷
人手 。
重 庆 电子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学报
l 5 3
法. 既 能丰 富课 堂又能 提 升教学 效果 。
2 . 3 . 1 案 例 教 学 法
2 . 1 . 1 以深化 法 治观 念与 解决 简单 纠纷 为 目标
首先 . 从 思 想 层 面入 手 . 以深 化 法 治 观 念 为 教 学 目标 。在 建设 法 制 社会 的背 景下 , 在《 劳 动法 》 课 程教 学 中深 化 法 治观 念 . 使 学 生在 遭 遇 劳动 纠纷 时 不再 忍 气 吞 声 . 不再 以暴 力 还击 . 而 是 立 即想 到 依 托劳 动法 知识 解决 问题 。其 次 , 从 实 践操 作人 手 , 以 掌握 简单 案件 的处 理技 巧 为 目标 。通 过《 劳动 法》 教 学. 为 学 生 讲 解 最 常 见 的 劳 动 纠纷 . 要 求 学 生 具 备
学 习 中, 这 已形 成 恶 性 循 环 1 . 4 教 学 形 式 单 一
仍 然依 附 于《 思想 道德修 养 与法律 基础 》 课程 。在这 种背景下 , 《 劳动法》 课 程 教 学存 在 诸 多 问题 , 亟待
解 决
1 . 1 教 学 目标 不 合 理 教 学 曰标 是 指 教 学 活 动 实 施 的 方 向 和 预 期 达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2. 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 理解劳动法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合法有序的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法的基本理解和看法。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劳动法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掌握劳动者的义务。
3. 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 劳动者的义务3. 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知识的掌握。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程序。
2. 掌握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
3. 理解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法律规定。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2. 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3. 劳动合同的解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主要条款和解除法律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法律规定。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知识的掌握。
第四章:劳动争议的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劳动法学Labor Law二、课程编号:三、学时与学分:34学时2学分四、考核方式:考试五、适用专业:法学本科专业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理论知识;2、使学生掌握劳动法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范;3、增强学生劳动法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法律职业技能。
七、相关说明:《劳动法学》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程,着重于阐述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劳动法的基本理念,了解、掌握和运用劳动法律规范。
本大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力图合理安排劳动法学的结构体系,较准确、全面地概括劳动法学的基本内容,以实现以下几个特点:(1)反映劳动法最基本、最必需和最重要的知识;(2)结构科学,内容新颖,尽可能反映劳动法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和立法动态;(3)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用技巧相结合。
八、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外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劳动立法产生的前提、过程和原因,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劳动法的产生的基本知识,并初步了解劳动立法的概貌。
第一节劳动法的产生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具备劳动法产生的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大量出现劳动关系,具备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二、劳动法产生的过程1、“劳工法规”调整阶段(原始积累时期);2、民法与“工厂立法”综合调整阶段(自由竞争时期开始)。
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1、劳动法的产生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2、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一、自由竞争阶段的劳动立法1、工厂法不断发展;2、工会法逐步演变;3、劳动争议处理法出现;4、社会保险立法开端。
二、垄断阶段的劳动立法1、劳动法遍及绝大多数国家;2、劳动法体系逐步趋向完善。
三、国家垄断阶段的劳动立法1、劳动法体系进一步完整;2、劳动权的宪法化;3、劳动标准、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等立法发展突出。
法学视角下的劳动法问题研究
法学视角下的劳动法问题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劳动法作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体系,一直是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法学的角度出发,对劳动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劳动合同与用工关系在劳动法问题研究中,劳动合同与用工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劳动合同的签订对于雇主和雇员的权益保障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中往往出现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违法性资费等问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和保护。
同时,用工关系的性质也是劳动法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尤其是随着新兴行业和新型用工方式的出现,如何界定“劳务派遣”、“劳务合同”等概念成为研究的重点。
二、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享有合理的工资、劳动条件、休假假期等权益。
法学视角下的劳动法问题研究,需要关注如何完善劳动保障制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同时,社会保险也是劳动法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保障,但也需要解决相关的法律和制度问题。
三、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劳动法问题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劳动争议的解决既关系到劳动者个体的权益,也关系到整个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法学视角下的劳动法研究需要关注如何建立完善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提供一种快速、公正、有效的解决途径。
尤其是在劳动争议中,往往涉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运用法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四、劳动法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劳动法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在法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科技进步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对劳动合同、用工关系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也需要根据科技进步的特点和趋势,审视和更新现有的劳动法体系,以适应新的劳动关系。
综上所述,法学视角下的劳动法问题研究涉及众多方面,包括劳动合同与用工关系、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以及劳动法与科技进步等。
劳动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劳动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劳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应有的效果。
一、劳动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不足尽管劳动法律法规已经出台多年,但仍有不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其具体内容和规定缺乏了解。
这导致劳动者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依法维权;而用人单位也可能因为不了解法律规定而无意中违法。
2、劳动监察力度不够劳动监察部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有限,难以对所有用人单位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督检查。
一些地区的劳动监察工作存在形式主义,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不够严格,处罚力度不足,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3、劳动关系的认定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例如,兼职、劳务派遣、互联网平台用工等新型劳动关系不断涌现,使得劳动关系的认定变得困难。
在实践中,对于一些模糊地带的劳动关系认定,容易引发争议。
4、劳动者维权成本高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包括收集证据、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等。
而且,维权过程可能会影响到劳动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
此外,一些劳动者由于经济困难,无法承担高昂的律师费用,导致维权难度加大。
5、用人单位违法成本低部分用人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故意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例如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超时加班等。
但由于违法成本相对较低,使得一些用人单位敢于铤而走险。
6、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些新的劳动问题和用工形式在现行法律法规中找不到明确的规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困难。
二、改进劳动法律法规实施的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媒体宣传、举办培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收稿日期]2011-12-28[作者简介]徐娟娟(1979—),女,安徽宿州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
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课教学中的运用徐娟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劳动法学理论和劳动法律规范。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即课前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课中讨论案例,课后运用案例。
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关键词】劳动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2-0105-03一、讲授《劳动法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案例教学,用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的观点来说,就是让学习的人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种知识、能力、态度,再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一些结构图相同的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
从学习的过程来说,就是要求学习者把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把学习的作用发挥成要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周围的现象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首先被运用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法学领域是在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对话式,讨论式和启发式。
[1]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一种提高教学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劳动法学》这门课教学中,通过对来自社会真实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和复杂的问题简明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内容,领会法律精神。
为了阐释运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劳动法的必要性问题。
笔者设定以下问题进行分析论及:劳动法中的劳动涵义是什么?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又指什么?类似的抽象的法学概念颇多。
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进 行 分析 和反 思 的方式 。
【 关键词】 劳动法
案例教 学法
启发式教 学 教 学模式
【 中图分类号】 62 【 G 4 . 文献标识码 】 【 4 A 文章编号]09 S3 (02 0— 15 0 10 一 542 1 )2 00— 3
知识 和能力去解 决一些 结构 图相 同的或类似 的单 学上说 , 劳动是人 的脑力和体力的支 出和消耗 , 从哲 个现象和 问题 。从学习 的过程来说 , 就是要求学习 学 的意 义 上 说 ,劳 动是 人 们 为 了创 造社 会 财 富所 进
者 把 知 识 从 感 性 认 识 上 升 到 理 性 认 识 , 正 把 学 习 行 的有 意 识 有 目的的 活动 :从 政 治 经济 学 的意 义上 真 的作 用 发 挥 成 要 用 学 到 的 知 识 解 释 周 围 的现 象 和 说 , 动是 人 以 自身 的活 动来 引 起 、 劳 调整 和 控 制人 和
自社会真实生活 的案例分析 , 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 规 定 的劳 动 义务 的活 动 。基 于夫 妻 亲子 关 系 的 家庭
感 。 抽 象 的概 念 形 象 化 、 奥 的 理 论 通 俗 化 和 复 劳动 , 把 深 家庭雇佣劳动 , 基于 民事合 同关系的劳动 , 依
各 公 杂的问题简 明化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 内容 , 照 法 律 服 兵 役 . 种 形 式 的义 务 劳 动 , 益 性 劳 动 , 以及各 种 非 法 的职 业 性 活动应 同劳 动法 所 说 的劳 动 领会法律精神。 教师 进而解 释 劳动法 为 了 阐释运 用 案 例教 学 法讲 授 劳 动 法 的必要 性 区别开来 。在 论述 以上 问题 后 , 问题 。笔 者设 定 以下 问题进 行分 析论 及 : 动法 中 的 的概念 。即 劳动 法是 调 整 劳动 关 系 以及 与 劳 动关 系 劳
实践教学在《劳动法学》中的运用与体会_专题讨论
实践教学在《劳动法学》中的运用与体会_专题讨论论文导读::介绍了笔者在劳动法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专题讨论、模拟劳动仲裁庭三种实践教学方法的一点体会。
论文关键词:劳动法,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讨论,模拟劳动仲裁庭一、案例教学在劳动法学中的具体运用与体会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提高教学实效行之有效的手段。
通过对来自社会真实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内容,领会法律的精神,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自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
是不是说随随便便列举几个例子就行了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案例素材的选取。
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不在于有多么复杂,有多大的轰动效果,关键在于所选用的案例应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或常见的,应与该课所讲授的法律内容紧密相联。
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所具有的法律素养,针对性选择适合该课内容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在讲授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节时,针对这节是劳动法的重点也是劳动法的难点,首先找出其重点何在,难点何在。
通过认真地研究教学内容,认为调整对象的特征是重点专题讨论,难点在于不易区分劳动关系、劳务关系。
笔者在授课时,本着先易后难、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的原则。
开始列举了典型的劳动关系案例:李某系某化工厂一临时工作人员,未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主要工作任务是为企业看大门打扫卫生,其在该企业干了将近二十年,每月在企业拿工资。
2007年企业看李某已年老体衰,将李某赶走,一分钱未给。
李某气愤之急,欲告企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李某应依据什么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借助该案例,进行层层分析,学生很快建立起了对劳动关系三大特征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此时也达到了学生初步认识劳动关系特征的教学目的。
鉴于开放教育面授课较少的特点,笔者有意识的增加了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就所举案例进一步延伸,讲述了劳动争议程序与一般民事争议程序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了教学案例最大利用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劳动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教学大纲关怀【期刊名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年(卷),期】1987(000)002【摘要】<正> 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在我国的法律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劳动法学》,目的在于了解劳动法的基本理论,认识劳动法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劳动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掌握劳动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劳动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学习《劳动法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具体地说,应当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明确劳动法的发展方向,在对改革的探讨中加深对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理解,以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总页数】18页(P94-111)【作者】关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41【相关文献】1.实践教学在《劳动法学》中的运用与体会--兼论网络在《劳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J], 贾志农2.实践教学在《劳动法学》中的运用与体会——兼论网络在《劳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J], 贾志农3.《物权法》实施与海关行政执法劳动者权利保护现状--以K企业为例考察劳动法的实施情况指导性案例的效力现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合意诉讼与ADR机制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比较研究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程序的完善及其适用我省检察理论研究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广州举行中国法学会召开区域法治论坛工作座谈会深圳大学法学院获2008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我省八项法学研究课题获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物权法》实施与海关行政执法 [J], 邱成瑜4.四川省法学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会、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四川省法律援助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J],5.探索法学创新保障劳动权益四川省法学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理论发展与制度创新”论坛召开[J], 张玉芳;甘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劳动法学;课程体 系;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D 2 . 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2 9 (0 1 7 0 3 — 2 6 3 2 1 2 1 )0 — 1 70
随着劳动关系的 日益普及和劳动 纠纷 的 日益增 多, 劳
动法 正在逐步成为民众最为关注的法律之一 , 劳动法律规
低, 法科学生掌握 和运 用劳 动法 学知识 的水平和能力 也相 当 有限。因此 ,审视劳动法学 的教 学现 状 ,分析 其成 因 ,研究
其改革措施无疑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三是学 生重视不够 ,教学效果不佳。按照 常理 , 大学生 即将走上工作 岗位成为劳动者 , 学好劳动法学对其今后的就 业实 际意义极强 , 对本 门课程应该更为重视才对 , 但课时量
劳动关系概 述出发 ,再按劳动合 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
除终止及劳 动争议的解决 的顺序安排授课内容 , 在劳动合同
的履行部分 ,可以插入工作时 间、工资制度、劳 动保护以及 社会保 险,当然也可以将社会保 险单独列为一个章节。如此
一
掌握新法背景下的无 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制度 , 大大的提高了
第 3 卷 第 7期 2
2 1 年 7月 01
湖 南 科 技学 院 学 报
J u na fH u n i r iy o in ea d o r l na Un ve st fSce c n Engne rn o i eig
v l 2No7 o_ 3 .
J 1201 u. l
学 习的积极性 不高就成为 必然的结果 。另外 , 现行的司法考 试 中劳 动法 学所 占的比例也相 当有 限,一般 只有 5分左右 , 也造成 了大 部分 学生对劳 动法 学的忽视 。 针对 以上状况 , 方面 , 一 从长远的角度 看要继续加强对
是课时量偏少 。 绝大多数法学院系只给劳动法学 安排
劳 动法 学学科 的重视 ,注重 培养 劳动法学专业人才 , 早形 尽
成 合 理 的师 资队 伍 和 研 究 梯 队 ,增 加 劳 动 法 学 的周 课 时至 4 课 时 ; 一 方 面 ,当务 之 急 就 是在 现有 条 件 下大 力 开 展 劳 动 另
内容与教学方法 改革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包 红光 (9 1 ,男 ,湖北荆州人 ,法学 18 一) 硕 士 , 南 科 技 学 院 法 律 系讲 师 , 究 方 向 为 知 识 产权 法 与 湖 研
法学的教 学过程 非常匆忙 , 很多知识未能涉及 , 如社会 保障
法一般 只提 到社会保 险问题 ,很多知识点 未能深入 ,很多实
践环节被 迫省略 ,直接 影响了该门课程 的教学效果 。 二是很少有专任教 师任课 。 由于劳 动法在现有 的法学教 育体 系中 占有的份额 很小 , 因而人力 资源分 配的后果就是一 般都是兼任教师 ,很少有专任教师 的职位。据了解 ,目前 国
范 的每 一次革新都会 在社会 上引起广泛 的争论和探 讨 ,以
20 0 8年 劳动合 同法 为例 ,该法 出台前后 所引起的讨论
就规模 空前 。可以预见 ,在今后 一段时期 内 ,社会各界包 括劳动行政 部门、司法界 、律师界 和用人 单位等对 劳动法律
人才 的需求量必将 迅猛 增长 ,劳 动法学 的发展前景相 当光
论 知 识 的深 浅 和 时 间 的把 握 等 方面 , 全 受 控于 教 师 ,学 生 完
考核方式来 保证 自学的效果 。
在处于非 常被动的地 位, 教学效果不甚明显。但如果课堂完
三
案例 教学在 《 劳动法学 》教学 中的实施
全由学生主导 , 难免会 占用过多 的课堂时间。因此无论是教
个好 的案例 不仅 是教师和学 生对之进 行分析和 学习
的工具 , 同时也可以把部分 的真实生活带入课堂 , 令人感悟 ,
发人 深省 。因此 , 师在选择案例 时必须慎重 ,案例的选择 教
一
定要有典型性和可辩性 , 能有让各个角色充分发挥 自己才
能、施展才华的空间,避免结论过于简单明确 , 使模拟程式 化而失去辩析性。在 2 0 0 9年劳动法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从 20 0 7年全国十大劳动争议案件 中 ,选取 了社会广泛关注的 “ 华为员工集体辞职事件” ,组织课堂讨论 ,以便学生正确
了一些积极效果 ,但总体情况仍不理想 ,问题很多 , 主要表
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案例质量较差 。当前高校教师所选 1
参考 文献 :
【】 1刘瑛. 劳动法》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J 北京劳动保障 】
职 业 学 院 学 报,0 8() 20 , . 3 ‘
取案例的来 源非常复杂 ,很多来 自子报纸、杂志、各种教学 辅导参考书,也有 以自己代理的案件现身说法 , 有的干脆闭
了每周 2课时的课时量。对于一 门主干课程而言 , 这是不够 的。 尤其是我们现在的劳动法学实 际上是 由劳动法和社会保 障法两门课程合 二为一的 ,内容 多,体系庞杂 ,每周 2课 时
的课时量难以保证正常的教 学需求。 这一状况直接导致劳动
收 稿 日期 :2 1 一1 —2 OO 2 9 基金项 目:湖 南科技 学院教 改课题 “ 劳动法学 >教 学 < < )
好 的教学内容, 合理 的课程体系是吸引学 生注意力 , 提
高其 学 习积 极 性 的 一 个重 要 方 面 。 当前 劳 动法 学 课 程 内 容 很 多 ,体 系庞 杂 ,在 课 时 安排 有 限 ,还 要 注 重实 践教 学 的情 况
很少参与到案例的讨论 ,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难
劳动法。
法学 的教学改革 , 提高劳动法学 的教学效果 , 培养学 生的学 习积极性 ,为研究和实务部 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7 3
二
劳动法 学课程 体 系的梳理
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理论教学模式。 3 案例教学效果不好 。 () 由于案例质量较差 ,案例教学 的过程完全 由教师主导 , 学生
一
为例 )一般由立法筒史篇、基础理论篇 、劳动关系协调篇、 劳动条件 基准篇、劳动保障 篇和 法律救济篇等六大部分组 成 ,共二十个章节,在一学期 只有 1 ,每周只有 2课时 6周 的情况下 ,内容就相 当之多了 , 很多学生望而 生畏 , 直接 影
响了学 习的积极性 。鉴于 此,可 以以劳动合 同法为蓝本 ,从
性 , 案例教 学 法提 升学 生操 作能 力 的功 能 并 未发 挥 出 来 。
下,必须对其课程体 系进行梳理 ,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 ,权威的劳动法 学教科书 ( 以王全兴教授的 劳动法》
针对 以上 阿题,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 ) 真做好案例收集工作 一 认
教学效果 。 不仅 如此, 师还必须对 自己的案例题库保持定 教 期更新 , 做到与时俱进 应 当根据教学需 要选择那些能体现
授课 内容重点 、难点 的最新案例展开分析讨论 , 增强学生对
来,整个思路 就非常清晰 , 课程 内容更为精 简,也符合学
生认识劳动关系的一般思 维过程 , 实践教学环节也能更好 的 安排和组织 ,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应 用型人才的培养 。 当然 ,以上安排并不是否认理论教学 的重要性 , 在授课
在我国现阶段 , 劳动纠纷每年呈上升势头 , 社会上出现 的各种 案例远 比书上内容要 生动得多 ,也复杂得多 ,因此 ,
在该课程的教学 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显 得尤为重要。
师完全主导还是学生完全主导都不是理想的案例教学模式 ,
而应该采取折中的方法 。具体 来说 , 在课程的前半段 ,案例
劳动法学教 学过程 中都不同程度的开展 了案例教学 , 也取得
思考 ,而且要善于思考 , 师必须发挥引导作 用,鼓励学 生 教
提 出不同的意见,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 的能力 , 树立论证
方法 比结论本身更重要的观念 。在劳 动法课程的后半段 , 教 师可以选择一些存在互相冲突、比较复杂 的真实案例 , 由 交 学生以法庭模拟 的方式 白行展开辩论 。 由学生扮演原被告双 方的代理律 师和法官 ,亲身体验法律 职业中不 同角色的要 求, 再结合 老师在辩论结束后的点评与总结 , 迅速提高他们 综合运 用各种法律资源 ,分析 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队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源与水的关系问题 。
明 。正是基于此 ,2 0 0 7年教育部将 劳动法与社会保 障法 》
新 增 为 法 学 专 业 主 干 课程 之 一 , 大大 提 高 了劳 动 法 学 的 学 科
地位。 然而 , 与此不相称的是 ,目前各 高校法 学院系对 劳动
法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仍然不够 , 劳动法学的教 学水 平普遍较
门造 车 ,导致教学案例质量 参差不齐 ,不少 案例过于 陈旧、 生硬,缺乏现实感 , 以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案例教 难 2 学过程 不合理 。 很多老师对案例教学 的认识存在偏差 , 以为 在课堂 上引入几个案例 就是 案例教学 , 授课过程 中往往是一 个 案例 说明一个问题 , 没有 学生对课堂的参与 ,因此本质 上
现实法律运行环境 的敏感度和适应性 。
( )改革现行的案 例教 学方法 二
的过程 中,必须 引入学术争鸣 ,以提高课 堂的学术品味,同 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课程 内容的理解 。对课程中的历史 内容、
概述部分 , 以让学生 自学,对学生的 自学,要通过一定 的 可
如前所述 ,现行 的劳动法案例教 学模 式主要由教师主 导, 从筛选 案例、提 出问题到最后分析得到结论 ,所涉及理
《 动 法 学 》 教 学 改 革 初 探 劳
包 红光
( 湖南科技学院 法律 系,湖 南 永州 4 5 0 )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