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砖瓦和陶器、瓷器》说课稿
教科版小科学三年级上册3.6《砖瓦和陶器、瓷器》 课件
沉否
是 一般 否
沉否 沉否 沉否
吸水性强
坚硬 砖、瓦
比较重
不易折断
在水中容 易下沉
容易破碎
坚硬
陶器、瓷器
比较重
不易折弯
在水中容 易下沉
陶器吸水性比瓷器吸水性强。
砖瓦——我可以这样描述它:
砖瓦是用黏土烧制成的,砖四四方方, 砖瓦表面比较粗糙,有颗粒,颜色不均 匀,比较坚硬,韧性不好,吸水性较好, 放在水里会沉。
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哪 些常见的材料,它们都有什 么特点。
陶 黏土.砂土 600摄氏度 低.有吸水性
瓷 瓷土,高岭 1000摄氏度 高,密实不透
土
以上
水
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材料 和工具,研究砖瓦和陶器、瓷 器的硬度、韧性、是否容易吸 水和在水中沉浮。
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砖 瓦 陶瓷 瓷器
硬度 软 软
较硬 硬
是否容易 在水中的 是否容易
吸水
沉浮
弯折
是
原料不同,烧制的温度不同。
通过学习了解、调 查实践,你们有哪些收 获?
小结:
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 不同,烧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 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陶瓷有了许多 不同的特性。
砖和陶瓷是人类了不起的 发明,但是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 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 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很硬 不容易吸水
在水中会沉
不易折弯柔 韧不好。
黏土在烧制成砖、瓦、陶器、
瓷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阅 读课本p60)
想一想
• 黏土在烧制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变化? 逐渐变硬。
砖瓦和陶瓷在生产过程中,会对环 境产生影响吗?
拓展提升
(小学教育)2019年(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3.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 (新版)教科版
2019年(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3.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新版)教科版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教学难点: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不同种类的砖瓦和陶器、瓷器各一小块、铁钉、一杯水、滴管。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砖瓦和陶器、瓷器1.导入师: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之精神的文化底蕴,给你印象深刻的中国古文化是什么呢?其中有一个文化就是介绍中国的陶器和瓷器。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
师:(教师播放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图片。
)你们在播放的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它们的用途吗?生一一回答教师总结:砖瓦的用途主要是造一些建筑物,陶器、瓷器的用途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用来装饰和盛放东西。
2.描述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外观特点。
师:砖瓦和陶器、瓷器看起来怎么样啊?外观上看起来,你觉得怎么样?用词语来描述它。
并填写在书本59页。
(学生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进行观察)生先描述。
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砖瓦、陶器、瓷器的特点。
总结:砖瓦的描述:砖都是四四方方的,手捏有点硬,有点重,表面粗糙,砖的颜色不一样。
陶器和瓷器的描述:各种不同的形状,圆形比较多,看起来很漂亮,瓷器表面很比较光滑,陶器表面不太光滑,像碗一样的形状,手拿有点重。
二、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1.复习前4节课的内容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在前四节课中,我们学了比较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一定的方法来判别这些特点。
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可以判别哪些材料的特点呢?生一一讲述。
2.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师:能运用前几节课学到的方法来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吗?利用桌子上的材料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第6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砖瓦和陶器、瓷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六课。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打开了一扇窗口,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
通过感官观察和借助工具观察两种方法来对材料进行研究。
第二,了解黏土制作成砖瓦陶瓷的过程,通过对黏土的观察知道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改变。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却缺乏知识扩展和迁移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砖瓦和陶瓷制作的物品,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吸水性等特性,本节课将提供砖瓦、陶器、瓷器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材料的性质,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教学难点】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物体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等特性)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两种新的材料(出示砖、陶瓷实物),请大家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这两种材料。
小学科学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含反思
小学科学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养成坚持探究物质世界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
《砖瓦和陶器、瓷器》课件
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比较
材质的区别
砖瓦主要由土壤、粘土制成, 而陶器和瓷器则使用高岭土、 瓷石等。
工艺的区别
砖瓦是通过成型和烧制得到, 而陶器和瓷器需要经过捏拉、 施釉、烧制等多个工艺。
应用的区别
砖瓦主要用于建筑,陶器常用 于陶艺制品和食器,而瓷器常 被用作高档餐具。
结语
1 文明历史的重要地位
砖瓦和陶器、瓷器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了人类的进步。
2 现代应用和发展趋势
砖瓦、陶器和瓷器仍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和创新。
陶器种类丰富多பைடு நூலகம்,包括陶罐、 陶瓶、陶碗等。
陶器的制作工艺
陶器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捏拉、 刻花、施釉等工艺。
陶器的用途
陶器可用于存放食物、饮料,也 可以作为装饰品展示。
瓷器
瓷器的种类
瓷器种类繁多,包括青花瓷、景德镇瓷等。
瓷器的制作工艺
瓷器制作涉及原料选择、成型、烧制等环节。
瓷器的用途
瓷器经常作为高级器物被用于餐饮、礼仪场合。
《砖瓦和陶器、瓷器》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砖瓦、陶器和瓷器的种类、制作工艺以及用途,并比较它们在 材质、工艺和应用方面的区别。
砖瓦
砖的种类
常见的砖种类包括红砖、黄 砖、窑变砖等。
砖的制作工艺
砖的制作通常包括原料准备、 成型、烧制等工艺。
砖的用途
砖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比 如墙体、地板等。
陶器
陶器的种类
三年级科学上册《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 教科版
⒍砖和陶瓷教材简析:第一部分:砖和陶瓷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砖和陶瓷是利用较广泛的材料。
通过观察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激发学生们对探究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兴趣。
教科书第59页的记录单,要求学生对砖和陶瓷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定性描述能力的再次训练,也是了解学生有关这两种材料已有经验的一种手段。
第二部分: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在这部分中,组织引导学生运用前面4课观察材料的技能来观察砖和陶瓷的硬度、吸水性、柔韧性以及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使学生们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能够描述出砖和陶瓷的特点。
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这是评价前面教学效果的好时机。
第三部分:黏土的变化在前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学生可能会提出“砖和陶瓷又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这一部分的学习是要让学生了解制作砖和陶瓷的过程发生的变化。
在这部分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
学生们会发现制作砖的黏土在颜色、颗粒、硬度等方面,与制作陶瓷的黏土有比较大的区别,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制作砖的黏土颗粒很粗糙,而制作陶瓷的黏土比较细腻。
但最主要的是烧制后的砖和陶瓷性质与黏土有了很大的差别,这说明黏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教学背景:在这课中,学生将探索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
在生活中,用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是比较广泛的。
砖主要用于各种建筑,是高楼大厦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碗,各种各样的花瓶、茶壶、储物罐等都是用陶瓷制作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和吸水性。
本节课,学生要运用学到的探究技能,观察砖与陶瓷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吸水性等特性。
可以说这课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科书还介绍了在制造砖和陶瓷的过程中黏土发生的变化,这是希望学生知道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第6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砖瓦和陶器、瓷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六课。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打开了一扇窗口,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
通过感官观察和借助工具观察两种方法来对材料进行研究。
第二,了解黏土制作成砖瓦陶瓷的过程,通过对黏土的观察知道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改变。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却缺乏知识扩展和迁移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砖瓦和陶瓷制作的物品,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吸水性等特性,本节课将提供砖瓦、陶器、瓷器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材料的性质,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教学难点】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周围的材料 砖瓦和陶器、瓷器》精品教案_2
一.教学课题:3.6砖瓦和陶器、瓷器二.教学目标: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2.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教学难点: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四.主要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准备:不同种类的砖瓦和陶器、瓷器各一小块、铁钉、一杯水、滴管。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3.6砖瓦和陶器、瓷器看铁钉——硬度摸——折弯水、滴管——吸水性听——敲水——沉浮闻九.教学后记:附:瓷与陶的区别一、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
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
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
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
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教科版科学三上3.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3.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砖瓦和陶器、瓷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制作过程、材料以及用途。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我国传统的制陶技术和瓷器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已经对砖瓦和陶器、瓷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制作过程和材料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制作过程、材料以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制作过程、材料以及用途。
2.难点:对砖瓦和陶器、瓷器制作过程的理解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比较不同材质的特点。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砖瓦、陶器、瓷器等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
2.准备相关制作工具,如陶土、泥板等。
3.准备PPT,内容包括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制作过程、材料以及用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砖瓦、陶器、瓷器等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制作过程、材料以及用途,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制作简单的砖瓦和陶器、瓷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互相交流制作心得。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砖瓦和陶器、瓷器,还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砖瓦和陶瓷、瓷器》教学设计2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砖瓦和淘器、器》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六课。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物体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就变的容易切入,本课主要安排了两部分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
通过借助工具和自身的感觉器官工具来对砖瓦和陶瓷进行研究。
第二部分,了解黏土制作成砖阝瓷的过程,通过对黏土的观察知道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改变,知道陶瓷对于黏土的要求,更了解陶瓷对于技术的要求。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却缺乏知识扩展和迁移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砖瓦和陶瓷制品,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韧性、吸水性等性质,本节课将提供砖瓦、陶器、瓷器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材料的性质,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又是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整体设计思路:这是一节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自主探究学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历探究,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以“鉴宝活动”导入本课,出示砖瓦和陶器、瓷器制作的一些物品的碎片,切入对这些材料的用途展开讨论,多方面的联系到学生生活中这些物品的用途。
由用途回想起前面学习中研究过常见材料的哪些性质,引出学生探究性质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探究内容,同时在讨论完成所有的探究过程。
在研究材料性质之后学生会有疑惑这些材料到底是如何制作而来的,从而引出黏土,观看砖瓦和陶瓷的烧制过程,带着问题观看,从而讨论出它们制作的不同之处:一、黏土需要不同,二、烧制的技术不同。
首先出示不同黏土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化较,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考黏士为什么会变成人工材料,需要通过烧制而来,从而过度到烧制的过程,特别是烧制陶器和瓷器的要求,引出中国特有的文化—瓷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科版
课题
砖瓦和陶器、瓷器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认识砖瓦、陶器、瓷器的用途和性质。
2、了解砖瓦、陶器、瓷器的制作过程。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
砖瓦、陶瓷和瓷器的性质。
难点
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陶瓷和瓷器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黏土的变化
你知道砖瓦是怎么制作而成?砖瓦的材料是黏土。
(伴随讲解,出示动画)
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用黏土制成的砖坯很容易碎裂,砖坯经过加热,黏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了坚固的砖。
各和瓷器是用特殊的黏土制造的,也必须经过烧制。
砖瓦、陶瓷具有那些性质?
通过前面的探究与学习,你能总结砖瓦,陶器和瓷器的相同与不同吗?
砖四四方方,砖瓦表面比较粗 糙,有颗粒
,颜色不均匀,比较坚硬,韧性不好,吸水性
较好放在水里会沉。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出示动画)
你身边还有哪些物品是陶器或者瓷器呢?
陶瓷罐子,陶瓷碗,陶瓷壶,陶瓷茶具等都是陶瓷的。请大家欣赏下面的陶瓷用品。
唐三彩骆驼,东汉的绿釉陶人俑。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陶盆,龙山文化蛋壳黑陶瓷。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 。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 到了哪些知识?
1、了解了砖瓦、陶器和瓷器的用途和性质。
2、了解了砖瓦、陶器和瓷器的制作过程。
自由回答
通过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
砖瓦和陶器、瓷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砖瓦和陶瓷、瓷器》我们周围的材料说课教学课件
三 拓展练习 把你制作的月球卡送给你的 亲人。 随着中国神舟飞船成功实现 载人航天飞行,许多国家纷 纷提出探索月球的计划,请 你搜集、调查各国提出的月 球开发计划。
地球
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星球是什么?
月球
探讨、研究月球
1、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 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肉眼观察
天文望远镜
探测飞行器
登月考察
嫦娥一号
制作我的“月球卡”送给 你的父母。
准备工作:根据刚刚的学习和课前收集有关 月球的信息,进行交流、分类整理并记录。
我们把有关月球的资料归纳成四个主题:月 球运动-月球的基本资料相关数据-月球 的地形-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其他等方面
请小组长抽签选择主题,然后利用课前 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小组相互交流。 归纳整理并汇报。(当发言中信息有冲 突该怎么办?到底我们该相信谁?遇到 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注意组内分工: 组长组织,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 息的来源;资料有冲突的地方,这节课 不解决,但要记录下来。速度不要过快, 方便记录。当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注 意倾听,可以评价,可以补充。)
2、在这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 变化的?
肉眼观察
天文望眼镜
探测飞行器
登月考察
当望远镜从荷兰传入
意大利时,引起了伽 月亮, 发现月亮表面是那样的凹凸不平, 还分布有很多环形山,伽利略据此
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虽
然从科学的角度看,伽利略手绘的 月面图还不够精确,但月面的平原 、环形山清晰可见。后来,随着大 型天文望远镜的相继使用,人们见 到了从未见过的天象。
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嫦娥一号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
砖瓦和陶器瓷器
教学内容:讲述砖瓦和陶瓷器的特点及区别,并了解砖瓦和陶瓷器的制作过程,学会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砖瓦和陶瓷器的烧制。
教学难点:砖瓦和陶瓷器的区别。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砖瓦和陶器、瓷器》
2、讲述砖瓦和陶瓷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砖瓦是我们常用的建筑材料,陶器、瓷器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如碗、杯子、水缸茶壶等。
3、讲砖瓦的制作过程。
砖瓦的制作过程是:先制砖坯,在把砖坯晾干,然后把晾干的砖坯放进窑洞烧制,最后把烧制好的砖瓦运出来。
砖瓦是用表层一米一下的一般粘土烧制的。
4、讲陶瓷器的制作过程。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也差不多,只是干净一些,烧制是用专门的烤炉。
陶器、瓷器是用特殊的粘土高岭土制造的,所不同的是,陶器烧制的温度只要800、900、1000度,而瓷器烧制的温度要高一些,要1200、1300、1400度才能烧制好。
同样是高岭土制造,温度低的烧成陶器,温度高的烧成瓷器。
5、砖瓦和陶瓷器的相同之处是,都很硬,都是烧制而成的,比较重,沉于水,都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砖瓦和陶瓷器的不同之处在于:
砖瓦吸水,陶瓷器不吸水。
砖瓦粗糙,陶瓷器光滑。
砖瓦用普通粘土制造,陶瓷器用高岭土制造。
砖瓦用于建筑,陶瓷器用于生活。
6、最后,砖瓦和陶瓷器的生产都要大量的粘土,都要
很多的燃料,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要节约使用。
教科版《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完美版1
砖瓦和陶器、瓷器一、背景说明本微课所选取的题材是《砖瓦和陶器、瓷器》一课中的内容——陶瓷器的制作和文化。
在生活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
在这课以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征。
本节课,学生要运用学到的技能,观察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性。
这虽然是重点,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可以做好实验,完成探究活动。
但是对于在制造砖瓦和陶器、瓷器的过程中黏土发生的变化,这是希望学生知道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个教学目标没有体验,需要有配套的视频。
我校陶艺教育开展于2003年,区实践基地迁入我校,学生立即喜欢上了陶艺这项活动,我们的学生陆续在宁波市、浙江省、乃至全国获得一系列陶艺比赛奖项;学校开展特色班系列教学活动,开始规范化、普及化、系列化教学,陶艺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品牌。
具有丰富陶艺教学资源可以提供支持。
本微课,将以陶器瓷器的制作和历史文化为纵贯线,从陶器瓷器的历史文化说起,从宁波到中国走向世界,以视频展示陶器瓷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从黏土发生变化到陶器瓷器的神奇过程,感受中国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二、策划设计(1)内容分析本微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陶器瓷器历史文明,了解从黏土发生变化到陶器瓷器的历史文化。
了解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先前材料的性能。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
增强环保的意识。
本微课重点是陶器瓷器的制作过程和文化感受,难点是理解黏土的变化。
(2)适用对象本微课适用对象是: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教育宣传(3)类型选择选择表现形式:微影式采用的技术手段:DV式、软件生成式(4)组织构思流程图:生活中的各种陶器瓷器→陶器瓷器的制作工序→中国瓷器的国度→宁波陶瓷的故乡→走向世界的中国陶文化→认识黏土的变化(5)技术实现1、将需要实物拍摄的内容用DV拍摄,一共有几个短小视频2、视频插入至ppt中,做成精美内容3、利用软件Camtasia Studio将ppt转换成视频4、用录音笔给视频配音5、利用合成软件,将视频与配音结合起来,制成完整有声有色的视频。
科学《砖瓦和陶器、瓷器》说课稿
科学《砖瓦和陶器、瓷器》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砖瓦和陶器、瓷器》。
一、说教材《砖瓦和陶器、瓷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六课。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性,基于此,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知识扩展与迁移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说学情在这课中,学生将探索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
在生活中,用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是比较广泛的。
砖主要用于各种建筑,是高楼大厦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碗,各种各样的花瓶、茶壶、储物罐等都是用陶瓷制作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和吸水性。
本节课,学生要运用学到的探究技能,观察砖与陶瓷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吸水性等特性。
可以说这课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科书还介绍了在制造砖和陶瓷的过程中黏土发生的变化,这是希望学生知道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三、说教学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砖瓦和陶器、瓷器》课件公开课(4)
陶瓷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用在日常生活装饰及盛放东西。
陶瓷——我可以这样描述它:
形状不一,陶器表面不如瓷器光滑, 比较坚硬。
实验记录
硬度 是否容易吸水 在水中的沉浮 是否容易折弯
砖
较硬
√
×
瓦
较硬
√
×
陶器 较硬
√
×
瓷器 很硬
×
×
陶瓷的制作过程 选泥 和泥
拉坯
施釉
喷釉
装窑
祭神
出窑
碗.mp4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 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 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 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 瓷工艺的影响。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 大特产而名扬中外。
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 由陶器脱胎而来。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
东汉绿釉陶人俑
唐三彩骆驼
秦兵马俑队列
陶瓷小知识
中国陶器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河北省徐水 县的南庄头遗址发现了10000多年前生产的陶器;江 苏省溧水县回峰山的神仙洞遗址出土了距今11000年 左右的陶片。我国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 出现大量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
陶瓷的区别:
原料不同
烧制温度不同 硬度、吸水性
陶 黏土、砂土 600摄氏度
低、有吸水性
瓷 瓷土、高岭土 1000摄氏度以上 高、密实不透水
青花瓷.mp4
作业:在网上查找黏土的种类有哪些, 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科
三年级 上册
砖瓦和陶器、瓷器
主讲人:孟州市河雍办事处河雍小学 刘秋芬
孟州市教育局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_10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水平。
2.砖瓦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二)科学探究:经历对砖瓦和陶瓷的特点研究,学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工具间接观察的探究方法。
(三)科学态度: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了解砖瓦和陶瓷的制作工艺,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自主探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学生:砖瓦和陶瓷的碎片,铁钉、滴管、水槽、水,记录单,抹布。
教师:课件,砖瓦和陶瓷的碎片。
四、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1.在我们身边有一种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它是土壤。
一些又细又软且富有黏性的土壤,在科学上被称为黏土。
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将它们变成了这样(PPT出示砖和瓦);而一些特殊黏土,在能工巧匠手下,又能变成这样(PPT出示陶器和瓷器)。
2.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分别叫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课题(砖瓦和陶器、瓷器)。
【设计意图:从材料的来源――“土”引入,从松软的黏土到坚硬且精美的陶瓷,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探究欲望,渗透劳动教育,一举多得。
】(二)、了解用途,回归生活1.举例说说这四种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2.小结:砖瓦和陶器、瓷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砖瓦主要用在建筑方面,陶器、瓷器主要用来盛放东西和美化生活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畅所欲言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材料。
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补充,逐步完善,对砖瓦和陶器、瓷器有个“面”的了解,为本节课探究作好铺垫。
】(三)、使用不同方法探究砖瓦和陶瓷1.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四种材料的什么特点?2.小结:(1)、直接观察:看摸、折弯听闻(2)借助工具钉子硬度水吸水性水沉浮3.明确实验的顺序。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我们周围的材料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0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课方案科学观点: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绘资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水平。
2、不一样的资料拥有不一样的特征,不一样的特征拥有不一样的用途。
3、人工资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资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1、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新的情境感情、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兴趣。
2、认可物理性质是可以被察看和丈量的观点。
3、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课要点: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教课难点: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一小块、铁钉、一杯水、滴管。
教课过程:一、砖瓦和陶器、瓷器 1.导入——认识陶瓷的历史,砖瓦陶瓷的用途。
中国的英文怎么称号?CHINA还有一个意思是什么,你们知道吗?【板书】瓷器在瓷器发明从前,我们的老先人还发了然陶器。
陶器的发明最早可以追述到10000年前,经过这么多年,陶瓷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了。
【板书】陶器师:(教师播放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图片。
)跟着科技的进步,陶器的制造愈来愈精巧,好多还成了艺术珍品;距今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还发了然瓷器,经过这么多年,瓷器也越做越精巧。
你们在播放的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它们的用途吗?【ppt展现】瓷器生一一回答【ppt展现】陶器这些你们理解吗?【ppt展现】砖、瓦你知道他们的用途吗?教师总结:砖瓦的用途主假如造一些建筑物,陶器、瓷器的用途主假如平时生活顶用来装修和盛放东西。
老师课前也请大家去采集了一些,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这样介绍,我这是××?做什么用? 2.描绘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外观特色。
师:砖瓦和陶器、瓷器看起来怎么样啊?外观上看起来,你感觉怎么样?用词语来描绘它。
实验小组:察看结果砖瓦陶瓷生先描绘。
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砖瓦、陶器、瓷器的特色。
总结:砖瓦的描绘:手捏有点硬,有点重,表面粗拙,砖的颜色不一样。
陶器和瓷器的描绘:看起来很美丽,瓷器表面很比较圆滑,陶器表面不太圆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砖瓦和陶器、瓷器》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砖瓦和陶器、瓷器》。
一、说教材
《砖瓦和陶器、瓷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六课。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性,基于此,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知识扩展与迁移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说学情
在这课中,学生将探索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
在生活中,用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是比较广泛的。
砖主要用于各种建筑,是高楼大厦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碗,各种各样的花瓶、茶壶、储物罐等都是用陶瓷制作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和吸水性。
本节课,学生要运用学到的探究技能,观察砖与陶瓷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吸水性等特性。
可以说这课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科书还介绍了在制造砖和陶瓷的过程中黏土发生的变化,这是希望学生知道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三、说教学目标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砖瓦和陶器、瓷器
1.导入
师: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之精神的文化底蕴,给你印象深刻的中国古文化是什么呢?其中有一个文化就是介绍中国的陶器和瓷器。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
师:(教师播放砖瓦的图片。
)你们在播放的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生一一回答教师总结:砖瓦的用途主要是造一些建筑物,
教师总结:砖瓦的用途主要是造一些建筑物,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砖瓦:砖四四方方,砖瓦表面比较粗糙,比较坚硬。
(写在书上)
(教师播放陶器、瓷器的图片。
)你们在播放的图片中
看到了什么?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生一一回答
教师总结:陶器、瓷器的用途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用来装饰和盛放东西。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陶瓷:陶器表面不如瓷器光滑,比较坚硬,形状很多。
(写在书上)
师:砖瓦和陶器、瓷器看起来怎么样啊?外观上看起来,你觉得怎么样?用词语来描述它。
总结:砖瓦的描述:砖都是四四方方的,手捏有点硬,有点重,表面粗糙,砖的颜色不一样。
陶器和瓷器的描述:各种不同的形状,圆形比较多,看起来很漂亮,瓷器表面很比较光滑,陶器表面不太光滑,像碗一样的形状,手拿有点重。
(二)、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1.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师:能运用前几节课学到的方法来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吗?利用桌子上的材料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动作快的小组可以检验它们的多种性质。
(如果材料不全的话,就由老师进行实验演示。
)
学生开始实验(观看实验)。
并完成书本60页的表格。
硬度是否容易吸水在水中的沉浮是否容易折弯
砖
瓦
陶器
瓷器
3.汇报表格内容,并进行对表格的分析总结出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板书:较硬、砖瓦较容易吸水,陶器瓷器不易吸水、在水中沉、柔韧性不好。
)
4.总结砖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件出示)
(三)、黏土的变化
1.砖瓦的制作过程
师:书本第60页有制作砖的过程,请同学们看看。
说说砖是如何制作而成,它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师:那陶器和瓷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用课件演播和讲解的形式讲给学生听。
)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砖瓦和陶器、瓷器》这节课的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