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二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促进耕作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形成。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旱地(耕耙耱)、水田(耕耙)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西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宋朝)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耕作方式也由个体劳作代替了原来的集体劳作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评价:A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B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C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③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我国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①有利: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小农为求生存而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推动精耕细作。
②不利:自然灾害;生产规模小,很难扩大经营;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性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农业技术:铁犁牛耕、精耕细作;3、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4、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必修2重要知识复习提纲
(1)合理的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
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
(2)为迁入地提供了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不利:
(1)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 巨大压力,出现城市交通问题、住宅问题、 社会问题。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 因素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 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改变也造成 大量人口迁移。
利用能源
——工业集聚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
第三节 地域联系
地 域 联 系 的 主 要 方 式 交通 主要方式及优缺点 运输
邮电 通信 商业 贸易
邮政通信
电信通信
商业(基本环节、商业 中心的形成条件)
贸易
每吨货物的 运输费用
公路
铁路 水路
管道
F4
F3 F2 F1
A 0 B
农业区位因 素的变化
世界主要农 业地域类型
地域分布
农产品 主要特点 区位条件
农业生产活 动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对自然景观 的影响
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
区位因素 气候 水源 地形 土壤 市场需求 交通运输 国家政策
对农业的影响 热量、光照、降水对分布与发展影响极大 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 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南水田、北旱地) 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 同类型的农业。 不同的土壤种类、肥力,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 和规模。 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交 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冷藏保鲜技术使市场范围扩大
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兴旺的古代农业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商周石器锄耕 ,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含义: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的各种手段 ,表现在:改进生产工具: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
唐朝:曲辕犁。
〔耕犁定型〕水利设施: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工程:春秋战国都江堰、西汉坎儿井生产技术:育种、施肥、适时耕种、因地制宜、农书总结等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一带——魏晋南北朝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唐朝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完成南移 ,江浙地区是全国经济重心。
促进南方经济文化的开展。
3.经营方式:〔1〕商周:生产工具落后 ,集体劳作。
〔2〕春秋战国:小农经济形成。
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特点:①个体〔家庭〕经营为主。
②男耕女织。
〔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
④精耕细作。
评价:①在封建社会长期占主导 ,农民有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
②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根底 ,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③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 ,到明清不利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开展。
④脆弱性:在天灾、战乱、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下容易破产。
※:近代逐渐解体原因:1840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导致家庭手工业破产和农产品商品化。
1956最终瓦解原因:1956完成三大改造 ,个体小农经济被改造为集体经济。
4、古代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2〕夏商周〔奴隶社会〕:实行井田制。
性质:土地国有制 ,不得买卖。
春秋瓦解: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税制改革使公田向私田转化。
〔2〕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整个封建社会沿用。
三种形式:①土地国有②土地地主私有③土地自耕农私有局限性: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兼并严重 ,汉出现大地主田庄→贫富分化 ,自耕农减少 ,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甚至出现流民问题 ,社会矛盾激化。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提纲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圆柱的表面积 3、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 4、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球的表面积24R S π=(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4R V π=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γβα、、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 BCD 等。
3、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ααα⊂⇒⎪⎪⎭⎪⎪⎬⎫∈∈∈∈L L B L A B A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22r rl S ππ+= D CBAαC · B· A·αLA· α符号表示为:A、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ααα∈∈∈C B A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必修二期末复习提纲china2020
第1讲人口与地理环境*1.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从人类出现至产业革命——缓慢增长;产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炸性增长(迅猛增长);20世纪70年代以后----增长有所减缓。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原始低速增长阶段),传统型(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和现代型(低速增长阶段)。
①生活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原始型);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传统型);③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普遍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现代型)。
中国属于现代型。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4.能够根据一些数据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自然增长率高于1%的多为传统型,低于1%的多为现代型)*5.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有:①发展中国家纷纷政治独立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③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同期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主要是因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家庭观念、生育观念的变革。
*6.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青少年儿童比重过大等。
带来的不利影响有①加大了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②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问题的解决。
所以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7.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政策是鼓励生育、推迟退休,并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人口:2018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3.95亿,自然增长率为3.81‰,老龄化为11.9%。
必修二高考复习提纲共68页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必修二高考复习提纲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1课古代农业一、主要耕作技术的演变1、原始社会: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2、商周: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
3、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主要耕作方式5、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二、小农经济——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春秋战国形成)1、形成原因: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封建剥削的沉重。
③社会的动荡。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耕作方式上: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3、土地制度上: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4、经营方式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5、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重工业1、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军需品和奢侈品。
2、民间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
语文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二1.而 1)拔剑切而啖之(连词,表顺承)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连词,表转折,却) 3)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连词,顺承) 4)而记游者甚众(连词,顺承) 5)有怠而欲出者(连词,表顺承)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表并列) 7)项王按剑而跽曰(连词,表修饰关系) 8)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因果)2.之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主谓间,取独) 3)此亡秦之续耳(结构助词,的)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代词,这种事) 5)天下皆叛之(代词,指代秦王)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主谓之间,取独) 7)臣请入,与之同命(代词,代刘邦)3.于 1)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2)孰与君少长/虽才高于世(介词,比) 3)游于三辅(介词,在) 4)贪于财货(介词,对) 5)余于仆碑(介词,对于) 6)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在)4.为 1)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 2)皆为龙虎(动词,成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给,替;动词,制定,设计) 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动词,祝愿;动词,结为)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个“为”,是;第三个“为”,句末语气词) 7)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8)为之奈何(动词,对付.对待) 9)客何为者(动词,是) 10)出为河间相(动词,做,担任)5.以 1) 具告以事(介词,把) 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来) 3)常以身翼蔽沛公/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用)4)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表顺承)5)籍何以至此(介词,凭借)6)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为)7)夫夷以近/险以远(连词,表并列,相当于“而”)6.其1)吾令人望其气(代词,他的,代沛公)2)其意常在沛公也(代词,他的,代项庄)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代词,那)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5)其孰能讥之乎(岂,难道)7.乃1)乃令张良留谢/衡乃拟班固《两都》(连词,于是,就)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副词,才)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表判断,“为”“是”之意)8.且1)臣死且不避(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3)且夫天地之间(况且)4)火且尽(将要)9.因1)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连词,于是,就)3)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介词,趁机) 4)伺者因此觉知(介词,凭借,根据)5)因击沛公于坐(介词,趁机)10.乎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句末语气词,表疑问)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句末语气词,表反问)3)壮士能复饮乎(句末语气词,表疑问)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句末语气词,表反问)11.与1)则与斗卮酒(动词,给予,授予)2)欲与亚父(动词,给予)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连词,和) 4)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连词,和,跟) 5)君安与项伯有故(介词,和,跟) 12.何 1)大王来何操(代词,什么) 2)何可胜道也哉(代词,怎么) 3)籍何以至此(代词,什么) 13.者 1)有怠而欲出者/而记游者甚众(代词,……的人)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代词,表判断)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的事情) 14.也 1)此天子气也(表判断)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表判断) 3)毋从俱死也(句末语气词,表祈使) 4)秦地可尽王也(表肯定) 5)固不如也(句末,表陈述语气) 6)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句末,表陈述语气) 15.焉 1)而人之所罕至焉(代词,那里) 2)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兼词,到哪里) 5)蛟龙生焉《劝学》(兼词,在那里) 16.若 1)若入前为寿(代词,你)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好像) 17.则 1)则与一生彘肩/沛公则置车骑(连词,就)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肯定,是) 18.所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 重要实词 1.举酒属.客(劝请,邀。
必修二高考复习提纲共68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必修二高考复习提纲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必修二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复习提纲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了解)、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7、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8、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理解记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从出生率的下降完成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社会福利、宗教信仰9、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其中中国、韩国、古巴、新加坡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①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②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③改变是否持续了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理解记忆)★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8、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理解记忆)★★东北部迁出原因:美国东北老工业区,经济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气候相对冷,为“冷冻地带”(纬度高、北冰洋南下冷空气、拉布拉多寒流)西部南部迁入原因:新兴工业区,经济发展快,环境好,有新资源;纬度低,气候温暖东北部吸引人回流的措施: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必修2》1至4单元复习提纲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短暂春天: (1912至1919年)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②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四)迅速萎缩: (1920至1926年)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五)重获发展: (1927至1936年)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活动” (六)遭受重创: (1937至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七)最终萎缩: (1946至1949年) 美国的商品倾销;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垄断。 (八)重获新生,改造为公: (1949至1956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工业资产阶级崛起并逐 渐参与国家统治 垄断资产阶级控制 国家政权
政治影响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产品用于自家生活和缴税,极少流入市场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西方列强“商品倾销”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并非“男耕女织” 西方列强“原料掠夺” 农副产品大量出口 并非“自给自足” 男耕女织 自给自 足
二、手工业
(一)主要部门: 1、冶金业: ①商周时期,冶炼青铜进入繁荣期; ②汉代掌握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南北朝掌握灌钢法。 2、纺织业: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西汉,丝织技 术已相当成熟,通过丝绸之路,丝织品开始出口; 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织技术,棉织业迅速发展, 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3、制瓷业: 瓷器是中国特有的手工艺品;商代,烧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青瓷;北朝,烧出白瓷;唐代,形成南青 北白两大系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开始出口; 明清时期,著名的瓷器有青花瓷、粉彩瓷、珐琅彩。 (二)经营方式: 1、官营: 夏商西周,官府完全垄断;春秋战国,官府垄断被打破; 明中叶以前,官营一直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民营: 春秋战国开始出现;明中叶以后,民营开始超过官营, 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家庭: 伴随着小农经济的确立而逐渐形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各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三节化学键一.离子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O、K2S等(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4)铵盐:如NH4Cl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
(一般规律)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电子式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练习】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Ⅰ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D.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28.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Y为()A.Ca和Cl B.K和S C.Ca和F D.Mg和F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键项型目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3.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4.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课发达农业和土地制度1、起源:采集—种植(黄河、长江出现;南稻北粟(最早之一))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3、生产力进步:①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工具(木骨石器,耒耜,铁农具,牛耕,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不用人力);水利设施:春秋战国(芍陂、郑国渠、都江堰),西汉(漕渠、白渠、地方特色坎儿井),东汉(王景)生产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4、小农经济(春秋,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①特点有三: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②优点: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③局限:脆弱;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的特点,不利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近代,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5、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原因:生产力,税制改革(齐、鲁)承认土地私有;表现:公田抛荒、私田私有】)——废除【(战国)商鞅变法,全面肯定】土地所有制形式: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现象贯穿始终。
(3)土地兼并:①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②方式:土地买卖在汉代以后成为主要途径;③危害: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和社会的稳定;④缓解:政府采取均田制(国有,北魏、隋-唐初)等抑制兼并的措施(4)租佃经营:产生(战国)——汉代(普遍)——宋代(重要)——明清(普及)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金属冶炼、纺织业、陶瓷业上课表格二、生产组织形式1、官营手工业:①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②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管理严格、技艺高超,工匠从征役制逐步到雇募制;③局限:不计成本、缺乏竞争、强制劳动.2、私营手工业:①春秋战国兴起;②明代中叶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必修二专题一前三节复习提纲
必修二专题一前三节复习提纲1、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2、古代中国农耕技术(方式)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铁犁牛耕是怎样演变的?3、列举古代典型的水利工程及灌溉工具。
4、中国古代有哪些土地制度?古代中国普遍出现土地兼并问题,其原因是什么?5、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的两大主要标志是什么?6、小农经济产生于何时?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弱点?7、精耕细作如何理解?8、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有哪些?(形成时间?地位?产品用途?)(看表格)9、阅读教材P12:第一段——能说明纺织技术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萌芽的史实?第二段——说明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的史实?第三段——说明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的史实?第四段——说明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的史实?第五段——说明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的史实?私营纺织作坊兴起的原因及史实?第六段——宋、元、明纺织业发展的史实?10、阅读教P13-14:第一段——新石器时代早期铜器的用途?第二段——商代青铜生产有何特点?西周青铜器的用途?第三段——人工冶铁技术最早出现于何时?表明战国时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的史实?第四段——汉武帝对冶铁业推行什么政策?汉代开始用什么做燃料?供风形式有何变化?水排是灌溉工具吗?他是何时发明?由谁发明的?(学会:辨别P14水排图)第五段——南北朝出现的冶炼技术是什么?(即把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冶炼)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哪一时期对以煤作为燃料冶铁有了明确记载?11、阅读教材P15:第一段——说明中国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史实?早期瓷器实际上是什么?从陶到瓷过渡时期是什么时间?第二段——唐三彩是瓷器还是陶器?第三段——青瓷出现于何时?唐代诗人赞美越窑青瓷的诗句有?古人怎样讲邢窑的白瓷生产规模大、产量高?杜甫诗中是怎样描写四川大邑的白瓷的质地、声音、颜色的?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的制瓷技术为?唐代瓷器格局:南青北白(或邢白越青)第四段——唐宋五大名窑?清朝康熙年间发明的制瓷工艺是什么?到哪位皇帝时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第五段——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是在何?12、阅读教材P17-18:第一段——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两大表现?第二段——史书中描写汉代商运发达的记载?第三段——唐代水运发达的突出表现是?说明唐代陆路商运发达的表现是?第四段——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到达地区、重点地位?北宋、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商帮和会馆何时出现?什么是商帮、会馆?实力最强的商帮有哪些?(见知识链接)第五段——商人们经常面临和身财产安全威胁的诗句?13、阅读教材P8-19:“市”的发展第一段——秦代是如何对市进行严格管理的?第二段——汉代是如何管理市的?市的发展状况?第三段——草市产生于何时?何地?当时是如何管理的?第四段——唐代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显著的表现?描写唐代夜市出现的诗句?第五段——宋代市发展的表现?(时空限制?直接监管?草市饮食服务设施完备的诗句?)第六段——古文中是如何描述明清都市中商业区繁荣的?14、阅读教材P19-21:商业都会的崛起第一段——何时出现称为“市井”的商业区?汉代都市商业繁荣的描述?第二段——王莽时的商业都会都有哪些?如何管理?说明了什么?第三段——唐代商业都会都有哪些?第四段——宋代最重要的商业都会是?其发展的表现?第五段——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崛起的工商业市镇有哪些?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系吗?15、“市”的发展有何特点?(看小篇子)。
高 中 政 治 必 修 二 复 习 提 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公民政治生活一.我国国家性质1.我国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民主专政特点:对全国绝大多数人民民主,对极少数阶级敌人专政。
3.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为什么坚持民主专政:1)立国之本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5.人民民主特点: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二.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权利:1.监督权2.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三.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2.遵守宪法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四.参与与政治生活的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五.公民参与政治的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我国选举方式: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结合2.怎样行使选举权:1)以人民利益为重2)了解候选人品德能力表现,理性思考慎重投票3.参与决策方式有哪些社情民意反映制社会听证制专家咨询制重大事项公示制3.参与决策的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应民意体现决策民主性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科学性3)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4)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理解,推动决策实施。
4.基层民主自治制在农村:村委会在城市:居委会5.民主监督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赋予公民监督权的根本原因: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1)信访举报制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3)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4)舆论监督制5.怎样实行监督权勇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用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政府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二.政府的职能1.保证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公共服务三. 政府服务宗旨:为人民服务四.政府工作基本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的工作方法五. 政府依法行政1.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2.如何提高依法行政水品1.加强立法工作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政府需要接受监督1.原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若滥用权力,超过法律界限,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世界人口日”50亿(1987/7/1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记忆]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重现本章知识点逻辑联系:2.11、城市形态的概念:[记忆]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记忆]5、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理解记忆]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 (1)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2)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记忆]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6、中心地理论[理解]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分离的圆形服务范围 相切的服务范围 六边形的服务范围(1) 每一个高等级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次一级的城市在高一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六个顶点上) (2) 每一个高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低的城市服务范围 (3)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2.3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1)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2)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3)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4)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4、城市化的意义:[记忆](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重现本章知识点逻辑联系:3.1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概念:[记忆]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1)农业生产的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记忆]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7、农业地域的含义:[记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2)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5)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2)单产高,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作物:小麦、玉米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交通运输便利(3)市场广阔(4)地广人稀(5)机械化程度高(6)农业科技先进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产对象:牛、羊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记忆](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2)地广人稀,地价低(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记忆]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记忆](1)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2)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2)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经济效益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