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D卷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13 植树的牧羊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13 植树的牧羊人
引发读者对毁灭与创造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旨。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中心句
老人坚持植树带来了哪些变化?
荒原
绿洲
环境改变
荒凉
活力
氛围改变
痛苦
幸福
心情改变
灰色
绿色
色调改变
逃离
归来
方向改变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
最终,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荒漠变成了绿洲。是什么
精神在支撑着他?
是内心无私的大爱支撑着他,让他能专注忘我、不求回
报地种树,最终将荒漠变成了绿洲。
议论
抒情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
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
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辛,展现了其顽强的毅力和行为的伟大。
如何理解第13段中“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一句
的含义?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
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
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
这句话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给人类带来毁灭、灾
害的战争的批判;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牧羊人通过植树,给人
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使文章更能打动人心。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初遇牧
羊人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
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统编)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

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参考答案:他是一个十分无私、执着的人。

虽然“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而当“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从“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几年以后,“这些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可以看出,植树老人为了改变高原的荒漠局面而无私奉献、勤恳执着。

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

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参考答案:本文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参考答案: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例如老师、清洁工、公益事业爱心人士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植树的牧⽺⼈》,⼜名《种树的男⼈》,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篇⼩说,讲的是⼀个离群索居的牧⽺⼈,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丘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才不过⼋年的时光,整个⾼地便焕然⼀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

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出众的⼈,恐怕得花好⼏年观察:看看他的⾏为是否⽆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

我很幸运地认识⼀位“种树的男⼈”,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约四⼗年前,我长途跋涉来到阿尔卑斯⼭下的普洛旺斯⾼原。

当时这个⾼原⼀⽚黄⼟,光秃秃的,⼀棵树也没有。

我⾛了三天,来到⼀个破落村庄的废墟附近。

这个村庄的房⼦早已在风吹⾬淋之下,失去了它们的屋顶。

⼀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这⾥曾经有⼈居住,但是现在却毫⽆⽣命的迹象。

由于我的⽔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

我原本以为村⼦⾥应该有⽔井,找到它时才发现,它早已⼲涸。

其实,我对这⼀带相当熟悉。

⾼地上稀疏地错落着四五个村庄,其中⼤部分居民因为忍受不了⼲旱的⽓候搬⾛了,剩下⼏家烧炭⼯⼈,⽣活⼗分艰⾟。

我继续向前⾛,⼼想:要找到⽔,恐怕是没指望了。

就在我爬上⼀个⼭坡时,忽然看见远处⼭⾕似乎有⼈影,我朝那⼈⼤声叫道:“给我⼀点⼉⽔好吗?” 那是⼀个牧⽺⼈,在⽯屋前还有⼀群绵⽺。

牧⽺⼈默默地从井⾥汲⽔给我,⽔质清洌可⼝。

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个充满⾃信、意志果断的⼈,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地砌起⼀栋⽯头房⼦。

这栋房⼦到处都有他建造的痕迹,也有他抵达⾼地后修复废墟的⾎汗。

屋顶很牢,风吹过屋顶的⽡⽚,发出仿佛海啸冲到岸边的声⾳。

尽管⽣活并不富裕,但牧⽺⼈的外表却很整洁。

他的胡⼦刮得⼲⼲净净,⾐服也⼀针⼀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牧⽺⼈带着我进房间,倒了⼀碗汤给我。

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

不⼀会⼉,他拿出⼀个⼩袋⼦,倒出⼀堆橡实,然后⼀颗⼀颗仔细地拣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三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重点:1、植树人的精神品质;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

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二、新课教学:(一)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牧羊人的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植树体验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会到植树的乐趣和意义。
最后,我觉得在本次教学中,我还需要加强课堂总结和反馈环节。在课程结束时,应该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巩固记忆。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他们的困惑,确保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植树体验活动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自然环境的描绘,培养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创造热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
让学生了解植树牧羊人的感人事迹,传承中华民族勤劳、坚韧、奉献的精神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3、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知识链接: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⑤感染读者。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教学过程:【检查预习】一、音形识记。

戳( ) tān( )塌山毛榉( ) 废xū( )Chóu( )劳水qú( ) 缝隙( )干涸( ) Kāngkǎi( )二、词语解释。

1、坍塌:2、废墟:3、干涸:4、刨根问底:5、不毛之地:三、作者作品。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初读课文】1、标段序,画词句。

2、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研读课文】一、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二、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1、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2、对比的写法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并体会对比的好处。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3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3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并积累本课“干涸”、‘坍塌’、“不毛之地”、“溜达”等词语。

2 了解本文写作顺序和行文线索,理清作者思路,明确牧羊人的故事内容。

3 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默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和句子。

2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体会牧羊人的精神闪光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体会作者对牧羊人认真做事,持之以恒和造福他人优秀品质的高度赞美。

2 学习牧羊人认真坚持的做事态度和造福他人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抓住重点语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以及景物的不同变化。

2 学习牧羊人的优秀品质,品味作者蕴藏于字里行间的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视频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杨善洲的先进事迹。

文字导入,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

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

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他去世前,还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一个人能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今天让我们走进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去领略一种精神。

二检查预习1 分享作者资料。

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补充小结。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法国著名作家和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兵,经历惨烈战争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荧屏,他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牧羊人植树的意义,探讨环保意识与责任感。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文章分析方面,教师要讲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文章中牧羊人植树前后的环境对比,使学生理解这种手法的作用。
-在思想教育方面,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2.教学难点
-词汇运用:学生能够熟练地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语境中,如写作、口语表达等。
-文章结构分析:理解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把握文章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多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植树的意义和环保意识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程中,对于植树的实际操作和技巧讲解不够详细,这是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进行补充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植树的基本概念。植树是指种植树木,它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举措。植树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的牧羊人通过植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周围村庄的命运。这个案例展示了植树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改善生态环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三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人生之舟”选编了四篇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人生之舟”,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复述课文。

2、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情感目标: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文文本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

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二)说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

”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

根据以上依据,我采用的学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统编)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

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参考答案:他是一个十分无私、执着的人。

虽然“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而当“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从“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几年以后,“这些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可以看出,植树老人为了改变高原的荒漠局面而无私奉献、勤恳执着。

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

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参考答案:本文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参考答案: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例如老师、清洁工、公益事业爱心人士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举例:文章通过描述牧羊人坚持不懈地植树,改变生态环境的感人事迹,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学习重点词汇与句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方式。
举例:重点词汇如“坚持不懈”、“绿化”等,句式如“一边……一边……”。
(3)培养阅读策略: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细读、品味阅读等,提高阅读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情感,培养独立思考与感悟能力。
2.增强文学鉴赏素养:分析课文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3.丰富文化底蕴: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展示成果时也能做到条理清晰。这说明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量多组织此类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不够积极主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举例: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细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
(1)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举例:如何理解文章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需要通过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点。
(2)课文表达手法的理解: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难以理解。

统编版2020学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统编版2020学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 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 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 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 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 得结构更严谨。
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 请进行赏析。
•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 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 出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年事已高
建起干净的农 舍、泉水源源 不断、一万多 口人幸福生活
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 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 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 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 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 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 到的事”……
本文在叙事方面采用第一人称手 法,有什么好处?
• 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我” 在文中仅仅只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 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地目睹了一个寸 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沃土。“我” 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 强的纪实性,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拓展延伸
•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 的牧羊人学些什么?
我们应该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 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家乡 的环境保护贡献一分力量。我们应 该提高环保意识,每年种下一棵树, 美化校园,美化家乡。
二访牧羊人(时 隔6年)

部编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新目标版

部编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新目标版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精读叙事,了解人物形象。

3.结合体验,感受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1.精读叙事,了解人物形象。

2.结合体验,感受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体验,感受人物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导入人可以破坏环境,也可以改造自然,今天要介绍一个故事,名字叫《植树的牧羊人》。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作者介绍让·乔诺,1995-1970年,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节选自《植树的男人》21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方法指导】:1.先标出段落层次,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呵成,将注意力集中在语句的层面,而不是单个字、词。

【自学时间】6分钟明确: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去做,人类可以改变恶劣的环境,大自然也会给予我们回报。

【自主感知2】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填写课本P74页第一题。

【方法指导】:1. 再次默读,填完整表格2. 把握文中的时间发展顺序,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自学时间】:5分钟明确: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结构,分析牧羊人植树的意义。
2. 学习生字词:倔强、废弃、顽强、灌溉、防线等。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领悟文章中所传递的环保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
5.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后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句子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关于修辞手法的讲解,我注意到学生在区分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还是有些吃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设计更多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修辞手法。
此外,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达不够清晰,沟通协作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点,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表达和协作训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植树的牧羊人》为载体,尝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题,掌握重点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一些收获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上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体会到牧羊人植树的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更生动、具体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主题。
- 文章主题:通过学习《植树的牧羊人》,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认识到植树对改善环境、造福人类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A.慷慨.(kài)帐篷.(péng)废墟.(xū)薰.衣草(xun)B.溜.达(liū)呼啸.(xiào)应.征(yìng)白桦.树(huà)C.微薄.(báo)急燥.(zào)戳.穿(chuō)山毛榉.(jǔ)D.酬.劳(chóu)坍.塌(dān)滚烫.(tàng)热腾.腾(téng)2.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春天到了,普罗旺斯地区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B.林伟光这个“沙漠地上的创业青年”在庙庙湖这片沙漠地上一待就是四年,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

C.贵州一个4岁的男孩被父母丢在幼儿园6天,他的冷血父母竟然刨根问底....,相互推脱责任。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政和县,身为县委书记的廖俊波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带头扑下身子,工作在一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二、综合性学习4.选词填空。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______(干渴干旱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

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______(源源不断络绎不绝不绝如缕)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______(鲜艳鲜亮鲜嫩)薄荷。

那些______(废弃抛弃作废)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

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______(探索憧憬探讨)新生活的勇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一直在种二、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

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

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示例:他是一个十分无私、执着的人。

虽然“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而当“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从“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几年以后,“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可以看出,植树老人为了改变高原的荒漠局面而无私奉献、勤恳执着的劳动情景。

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

阅读这两段,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本文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

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和一颗温暖的心。

在绵延数百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讲解+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讲解+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讲解+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其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二、故事背景本文原名《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

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三、理解词义1.慷慨:大方;不吝惜。

2.琢磨:思索;考虑。

3.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 造就:①培养使有成就;②造诣;成就(多指青年人的)。

5.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6.沉默寡言: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7.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8.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9.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形容钻研的精神。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运用议论,对牧羊人这一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提挈全篇。

第二部分(第②一⑳段):记叙和描写了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绿洲的伟大壮举。

第三部分(第㉑段):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五、问题归纳1.课文第一段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议论。

在文章开头做精要的议论,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对下文出现的“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

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比喻。

把“狂风呼啸”比作“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阿尔卑斯山地狂风肆虐、荒凉的特点。

3.作者为何对所观察到的阿尔卑斯山地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里细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突出地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最初的特征——荒凉,为下文故事的展开铺设大的背景环境。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3 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有一篇文章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荒原上,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你想知道这篇文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的牧羊人》,学后看看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导入二(情境导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

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不随波逐流之船,不惧困难之鹰——植树的牧羊人。

1.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2.交流背景《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用23年时间为我们写的震撼心灵的环保主题的故事,当这本书送到出版商手里时,仅仅有7页是打字机打出来的,其余全部是作家一笔一笔手写的。

画家弗瑞德里克•拜克花费了5年时间以熏瞎一只眼睛为代价来完成这部作品的绘画。

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

《植树的牧羊人》是让•乔诺晚期的作品,是虚构的小说世界。

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3.知识链接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事例(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产生化学烟雾,这些烟雾使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D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0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拮据(jū)褴褛(lǚ)脊梁(jǐ)恪尽职守(gè)
B . 萌发(méng)伫立(zhù)陨落(yǔn)锲而不舍(qiè)
C . 抹杀(mǒ)汲取(xī)愕然(è)强聒不舍(guō)
D . 狡黠(jié)侥幸(jiǎo)给予(jǐ)一抔黄土(póu)
2. (4分)给下列各组形近字组词。

眩________ 炫________ 泫________ 蹭________ 憎________ 僧________
蓦________ 幕________ 瞅________ 揪________
3. (2分)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②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③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④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 . 比喻引用排比拟人
B . 拟人反语比喻比喻
C . 比喻反语比喻拟人
D . 拟人引用排比反语
4. (5分)从文中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5. (2分)“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请从《幽径悲剧》文中找出有关写夏和冬的语句来说明这点。

夏天:________冬天:________
6. (5分)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②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一一动吗!”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背影》节选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 “攀、缩、微倾”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4)文中多次写“我那时”的“聪明”,其用意是什么?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8.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疼痛银行
谢丰荣
“听人介绍,你们这儿有一家疼痛银行?”
“你看不见那块大大的招牌吗?”小姐居然很傲慢。

这也难怪,全世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他试探着问:“听说你们可以将疼痛转移?”“疼痛银行有两种主要业务:第一种,你可以将疼痛储蓄起来,像存款一样,然后在你认为最合适的时候取走,零存整取、整存零取都行,当然你会为此付出一大笔费用,而且你必须在生前全部取走,否则会强制你的亲人承担;第二种,你可以将你的疼痛像转账一样转移给另一个人,前提是他乐意接受。

”小姐像背台词一样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你想办理哪一种?”“我想办转账业务。

我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经过多年的打拼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可最近我查出患了绝症,我母亲也是多年积郁,精神一直不好,而且还有心脏病,经常胸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听说了你们这个银行,就想趁病还没到晚期,将我母亲的痛苦转移到我身上。

这样,我也能尽一份孝心,让母亲安度晚年。

”说完,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办好手续,他回家了,他不知道要怎么跟母亲开口。

母亲也一副神色不安的样子,好像有什么话要跟他说。

他终于先开口了:“妈,城西路新开了一家医院,治疗设备非常先进,要不明天我陪您去看看,我自己也顺便检查检查。

”他知道母亲不识字,他没有说实话,怕母亲不同意。

母亲什么也没问,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母子俩一起走进了那家疼痛银行。

小姐热情地招呼他们:“先生来了,老人家,您也来了,请往那边去。

”母子俩一起走进了“转账中心”。

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在暗红而模糊的光影中,几个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

转移马上就要开始了,他躺在工作台上,心里默默祈祷:“妈,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
突然,他一身轻松,像脱胎换骨一般。

他起身去看母亲,却见她躺在工作台上已不省人事。

他不解,他惊叫,他扑向母亲。

他愤怒地吼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生,我们答应了你母亲的,要替她保守秘密。

其实你母亲先于你来这儿办了转账手续,要我们将你的病痛全部转移到她的身上。

”工作人员轻轻地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说完,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他为什么“轻轻叹了一口气”?)
②母亲什么也没问,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请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并描写出来。


(3)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因为作者在前文作了充分的暗示,请找出两处。

(4)请联系选文内容,结合下面材料,评价两文中子女的做法。

【链接材料】早安!我们现在不在家,请在听到“嘀”声之后留言。

如果你需要我们去你家照顾孙儿,请按1;如果你需要我们为你洗熨衣服,请按2;如果你要把孙儿送过来过夜,请按3;如果你需要我们代你到学校接孙儿放学,请按4;如果你需要我们星期天为你烹煮晚餐并送上门去,请按5;如果你想邀请我们共进晚餐,或者请我们上剧院看演出,那么,请开口说话,我们正在聆听!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