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第12册 天窗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天窗》教案教学设计

《天窗》教案教学设计

《天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天窗》。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天窗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培养感恩之心。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天窗》。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天窗的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天窗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天窗》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4. 教学卡片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天窗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天窗的作用和特点。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列表,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

(2)通过例句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运用生词和短语。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天窗的特点和作用,并结合课文中的描述。

(2)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抄写并背诵生词和短语。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天窗的小作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画出自己心中的天窗,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作业完成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天窗》的教案

《天窗》的教案

《天窗》的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激发学生对《天窗》这篇文章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天窗》这篇文章。

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章背景和作者图片。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文章内容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讲解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据。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结果。

第三章:语言特点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语言表达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运用。

讲解文章中的精彩表达和句式结构。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

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练习成果。

第四章:思维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结果。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收获。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5.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作业完成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作业成果。

《天窗》教学设计教案

《天窗》教学设计教案

《天窗》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天窗》。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玻璃窗”、“夜色”、“星星”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如“看星星”、“关窗户”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关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课文中句型和语法结构的学习。

4.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

5. 小组讨论、分享等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句型和语法结构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句型和语法结构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

(2)互动平台: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音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谈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落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讲解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3. 课堂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天窗》教案(精选11篇)

《天窗》教案(精选11篇)

《天窗》教案(精选11篇)《天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

2、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通过质疑、解答,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3、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根据“说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

背诵课文第7节。

4、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老师课件学生1、读课文,自学下列词语:“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2、依据“阅读新体验”要求预习课文3、查找资料:认识作家——茅盾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演示:天窗(1)启发学生思考:“天窗”的特别之处(2)出示: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齐声读2、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窗户随处可见。

给在那里的活泼好想孩子带去了不一般的生活。

一位作家也对它留下深刻印象,写下了__《天窗》。

板书课题说明通过图片引入加深学生对天窗的感性认识,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题,为感知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过渡:天窗为什么要开在屋顶上呢?这样一扇简陋的天窗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写下这篇__呢?(一)自读课文思考天窗是什么样的?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了孩子们的慰藉?1、交流问题一,出示课文1-3节(1)师引读:乡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于是——(2)出示句子,再读:乡下人为了采光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天窗》教案

《天窗》教案

《天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天窗形象,以及它所带来的美好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天窗的形状和特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体会天窗所带来的美好事物。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美、感受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天窗所带来的美好感受。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天窗的美好寓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美好世界。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天窗。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天窗的认识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指气、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说明用法。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完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天窗形象,以及它所带来的美好感受。

5. 情境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天窗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并进行表达。

《天窗》优秀教案

《天窗》优秀教案

《天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天窗》的作者、内容和背景;2.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3. 学习分析小说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形象刻画;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天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理解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形象刻画;3. 学会用文学语言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并能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天窗》这本小说的作者和内容;2. 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小说叫做《天窗》吗?(学生回答)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朗读《天窗》中的精彩片段;2. 分组讨论,解读片段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形象;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形象,并进行深入解读;4. 学生独立阅读小说《天窗》,并做读后感。

三、活动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就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形象展开讨论,互相分享意见和观点;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3.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小说《天窗》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3. 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小说《天窗》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写读后感;2. 告知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天窗》优质课教案

《天窗》优质课教案

《天窗》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天窗》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天窗》2.课件、图片3.生字词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美丽的窗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学生汇报生字词学习情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技巧。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3.学生自选课文中的美好片段进行复述,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

2.学生根据图片,展开想象,创作自己的童年故事。

3.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3.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活动、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天窗》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整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关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理解课文《天窗》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感受到作者对童年记忆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西师版语文第十二册《天窗》word教案1

西师版语文第十二册《天窗》word教案1

《天窗》阅读一、关于初读感受,与作者的同感初读《天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疯玩的我们,正是热闹,偏偏爹妈给叫回家,那种不舍与遗憾之情油然而生。

“牵肠挂肚”是最大的感受。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撰写的。

这篇文章不仅与孩子们产生了共鸣,同时也让长大成人的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童年时代的种种乐趣,并与同事热闹的交谈起我们小时候的种种快乐以及长大后的我们是多么怀念那时候。

二、关于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互通玩儿,孩子的向往。

然而不能整天快乐,也有被家长管教的时候。

小时候每家的孩子多,尤其是我们农村的父母,管教的方法单一,但绝对的善良和朴实。

下雨了,天黑了,孩子就不能在外面野跑了。

而孩子的快乐此时仿佛也被禁锢了起来,没有了伙伴,没有了“探秘”,但那种牵肠挂肚的情绪如何消解呢,天窗变成了他们的慰藉。

透过那一顶小小的天窗,只有四角的天空,孩子的想象、自由便从这里飞了出去,走到了那无尽广阔的世界,去探寻大自然的神奇与广袤。

禁锢住身体,却禁锢不了灵魂,这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对大自然的神奇向往也从这小小的天窗中流露了出来。

文章的第一部分(1——3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乡下房子的特别之处,有着一扇扇木板窗,扇扇开直有着充足的阳光和空气。

可是碰到阴天下雨或是寒冷的天气呢,木板窗只好关起来。

这时,天窗便自然的发挥了它奇妙的作用。

——木板窗会被关闭的,而天窗总是敞开的,人的灵魂可以借助天窗“看”到外面喜欢的世界。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写出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

这一部分,有两个重点的段落。

一是5自然段,写出了下雨时,孩子们被关在了屋里,不能去外面看雨的降落。

小小的天窗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仅仅而已,然而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到了那雨的世界,“这雷,这电,怎样猛历地扫荡了这个世界”,“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要大十倍百倍。

”奇异的自然给了孩子们无尽的想象。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0 天窗》教案_10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0 天窗》教案_10

《天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选自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时间虽已较远,但内容通俗,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

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

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

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全文分三个部分。

1—2段,写天窗的来历。

3—6段,写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7—8段写从天窗的神奇,悟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设计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本文,要注意通过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

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抓住文章的难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在解决难点时,我先让学生充分质疑,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孩子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的句子,再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帮助解疑。

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天窗”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使难点化难为易。

特别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课件的展示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为学课文做好铺垫,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品质。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交流,为孩子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为每一位同学展示自我创造平等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让他们通过看图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词语意思。

创作展示,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佳段佳句。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天窗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天窗西师大版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在讨论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2.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强调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3.归纳文章中的描写手法,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大自然”的作文。
2.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手法,描绘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色,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时要注重激励和鼓舞,让学生树立自信,不断进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描绘景物,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会如何围绕主题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板书课题“天窗”,提示学生关注文章标题,激发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窗》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窗》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窗》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天窗的情感和天窗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写作灵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天窗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天窗的情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阅读材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篇关于天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家里的窗户是什么样的?”(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对天窗的哪些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如“镶嵌、飘逸、悠远”等。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天窗的课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天窗是小小的,却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课文中的哪句话,并说明原因。

(三)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

3.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四)观察与写作1.教师出示一篇关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请用一段话描述一下。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教师点评。

3.教师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美好事物”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六、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天窗》教案范本

《天窗》教案范本

《天窗》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天窗》。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天窗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能力。

(3)培养学生对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天窗》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3. 讨论课文所描述的天窗的特点和作用。

4. 小组合作探究天窗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5. 写作练习:以天窗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天窗》的阅读与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2. 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天窗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以及天窗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的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天窗,引发对天窗的思考和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天窗》,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与短语: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辅导和解答疑问。

4. 讨论与探究:小组内讨论天窗的特点和作用,分享不同观点和见解。

5. 写作与展示:学生以天窗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

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的评价。

3. 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天窗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程度的评价。

4.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

5.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意程度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天窗》的文本材料。

2. 天窗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PPT。

4. 写作练习的纸张和文具。

5. 小组讨论的桌椅和白板或黑板。

《天窗》教学设计

《天窗》教学设计

《天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认识“慰、藉”等 3 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1 个字,理解“慰藉、卜落卜落”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慰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文中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景象和产生的联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慰藉。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文中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景象和产生的联想。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情感,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带有天窗的乡村房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窗的样子和作用。

(2)引出课题《天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认读生字词,理解“慰藉、卜落卜落”等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

3. 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部分(1-3 自然段)①指名朗读第一部分,思考: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在雨里跑跳,而大人们却不许?②引导学生理解“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含义,体会孩子们被关在屋里时的无奈和天窗给他们带来的安慰。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读出孩子们的无奈和天窗给他们带来的慰藉。

(2)学习第二部分(4-7 自然段)①默读第二部分,找出描写孩子们在雨天和夜晚通过天窗看到的景象和产生的联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天窗》教案教学设计

《天窗》教案教学设计

《天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窗”的话题。

(2)引导学生思考窗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谈论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

(2)学生动手实践,绘制一幅关于“窗”的画作。

5. 总结反思:(1)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窗户的图片或实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2)欣赏窗外的风景,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口语表达、实践环节的表现等。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能力。

2. 对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在阅读、写作中的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如口语表达、实践环节的表现,鼓励积极发言和主动参与。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天窗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天窗西师大版
3.分析课文中的描写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方法,如对比、比喻、拟人等,并进行示例讲解。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讨论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天窗对小主人公的成长有哪些积极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3.深入挖掘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a.导入新课:通过谜语、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b.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标注重点词汇和不懂的问题。
c.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写作指导:
a.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等,并进行仿写练习。
b.课后,布置一篇以“我的天窗”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写作方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4.拓展延伸:
a.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b.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拓宽知识视野。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节课《天窗》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茅盾散文选》或其他与自然、成长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描绘,拓宽知识视野。

西师大版十二册《天窗》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十二册《天窗》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十二册《天窗》教课设计设计教课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别感情,天窗对孩子来说是奇特的,是独一的安慰,并能够此引起无穷的遐思。

2.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3.持续学习比喻句,领会比喻的利处。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5.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课要点难点:学习比喻句,领会比喻句的利处;让学生领会作者对天窗的特别感情,激发学生看世界的情味。

课前准备:课件教课时间:二课时教课过程:一、揭露课题。

1.这是茅盾,我国现代有名的作家,他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长篇小说。

他写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很闻名。

今日我们要学习他写的另一篇优美的散文《天窗》。

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内容。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来读一下课文。

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思虑:课文环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2.沟通:(1)天窗的来历 ;(2) 天窗是孩子们独一的安慰;(3) 天窗是奇特的。

三、讲读第一段。

1.自读课文1--3 节,达成填空。

为了 ( ),所以人们要装天窗。

天窗就是( )。

2.沟通3.齐读过渡:大人们在屋面开了天窗,在木板窗关上时,是天窗给乌黑的房屋带来了独一的一点亮光。

这方小窗竟成了孩子们的安慰,安慰什么意思 ?(板书:安慰 )四、默读4----7 节。

1.思虑: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安慰 ?天窗又是怎么给孩子们带来安慰的呢 ?(示方才的两个问题 )2.沟通: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安慰?(第四节 )3.出示比喻句:孩子们随着木板窗的封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4.读一读,议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 ?(用比喻的手法,把房屋比作地洞,写出了封闭木板窗后,房屋一片乌黑,周围严严实实的情形。

)5.读一读,领会当时的情形。

小结:房屋周围严严实实的,只有经过天窗看世界,所以天窗成了孩子们独一的安慰。

6.沟通: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如何的安慰?示:透过小小的玻璃闪电一瞥。

引读,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到( ),你会看见 ( )。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天窗》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天窗》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天窗》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了解《天窗》的主要情节、情感和主题。

2.学生能够理解、领会课文的意义,强化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4.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简单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简单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文学作品。

2.教学难点:–民间故事的特点与语言风格。

–如何把握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文《天窗》的大致情节和主题,引发学生对本课文的兴趣。

2.学生观看介绍山西地貌自然风光的PPT,了解山西的地理位置、气候、特色文化等相关知识。

3.学生自行研读《天窗》,对文中生词和难句进行标记和解析。

3.2 阅读与理解1.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天窗》。

2.学生可以互相交流理解和分析的结果,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分享给小组的其他成员。

3.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文的认知和理解。

3.3 分析与讨论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分析,了解《天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讨论故事的主题、情感和读后感等方面。

2.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欣赏别人的观点和见解,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概括出《天窗》的主题和情感,并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指导和点评。

3.4 提高应用1.教师要求学生学习一些描写自然景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自然景观描写作品。

2.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讨论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3.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品中挑选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天窗》的主题和情感,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写出一些和自然景观相关的读后感和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天窗》教学设计
(西师版语文第12册)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略读文章。

通过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天窗”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质疑,在课文中找出“孩子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的句子,再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帮助解疑。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 抄写佳段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本文,通过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天窗”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使难点化难为易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天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信大家学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 通读课文。

2. 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 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

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 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四、学习重点段,解疑
1. 看看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段)
3. 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 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习想象的方法
1. 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
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齐读)
男女声对读。

3.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4. 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六、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创造力的人。

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井一()星一()云
一()画一()人家一()玻璃
2.将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改在后面的括号内
慰籍()维一()
锐丽()活拨()
3.读句子,并从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到“有”,从“虚”
中看出“实”。

()——()()——()
4.发挥想象,孩子们还可能从天窗中看到和想到些什么?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20* 天窗
唯一的慰藉(雨天、晚上)
神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