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相关论文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通用3篇)
摘要:“史论结合”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选择多彩的史实,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避免史论的唯一性,加强对学生史料解析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近年来,各地历史中考对“史论结合”的考查比重不断加大。
“史”指“史实”或“史料”,“论”指“结论”或“理论”。
史实是史论产生的基础,史论则是后人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发表的看法。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史实和史论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还历史教学以本色。
一、选择多彩的史实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是建立在对基本史实理解的基础上的。
因此,教师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的史实越丰富、越全面,学生掌握起来就越容易。
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图画和图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等方式,为学生展现多彩的史实。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也能对此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三、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四、避免史论的唯一性有时,即使是面对相同的史料或史实,不同素养、不同立场、不同史观、不同时代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尖锐对立的。
历史评论既是历史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处和着眼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论,而不是随意加以限制、强制,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当鼓励,尽量避免答案唯一、例如,关于“辛亥革命”,既有人说它胜利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其实,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4张图片,《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袁世凯率领百官祭孔大典》《签订“二十一条”》,学生就会形成较为辩证的认识。
辛亥革命之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
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
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
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
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先生这样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
现在,只要听到笛子的声音,她就知道该踏出右脚或左脚了。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汇报人: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现如今,在对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很明显地存在两个很大的误区。
首先,有相关人士做过类似的调查实验,随机询问一百名学生对于历史这一科目重要性的认识,最后统计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有92%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语数外三门“大科”就好,历史这门“副科”不必太在意,同时为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感到深深的担忧,当然这个问题出自学生。
另一个问题则出自于老师,目前大多数老师很少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而是一味地强调如何学习摄取足够的知识应付今后学生要面临的一系列考试,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学霸”令人担忧。
我们要为学生创作良好的学习心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逐步解决目前历史教学中出现的窘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爱上学习历史,我国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发展才会真正获得快速的发展。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热情传统的历史课堂通常都是枯燥无味的,以致课堂效率不高,浪费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课堂氛围方面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进一步达到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提高其成绩的目的,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措施。
1.1故事导入法这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之一。
许多老师为了赶进度而一味地、快速地讲课件,或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而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重复的讲解。
殊不知这种方法最后只会事倍功半,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厌恶程度。
所以老师要从这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之中尽量穿插进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更加有效地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才会真正懂得如何有效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
1.2诗词导入法我们在进行诗词歌赋的赏析之时,通常做的第一步是先了解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同样的,在这里也同样适用,反过来想,要在课题内容正式开始之前以更好的方式一步步导入,那么诗词是最好的选择。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一、对差生进行实际研究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差生进行转化,教师需要对差生出现的原因进行实际分析。
掌握了差生产生的原因,教师就可以找到差生转化的切入点。
差生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
一些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足,造成初中历史学习断层,无法理解初中历史知道的现象。
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问题,无心投入到初中历史学习中来。
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科学习中。
面对这样的现状,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差生的实际研究工作,找到每一位差生的特点以及出现的原因。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学生可以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对差生进行兴趣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差生之所以历史学习质量不足,是因为其缺少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
对差生进行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差生的成功转化有促进作用。
差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
教师要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利用不同的手段来提高初中历史的趣味性。
三、给差生学习表现机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表现就是课堂参与度不高。
差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不予配合,也不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
这样的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的冷落,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历史新知识的讲解时,不会提问差生。
这就使得差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活动中颇显多余。
差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就无法找到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
要加强差生的转化,教师必须要给予差生平等的关注,使差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历史课堂的进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教师要给予差生历史学习的表现机会,在课堂中可以有意利用难度较低的问题对差生进行提问,使差也在课堂中找到学习成就感。
同样在讲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的时候,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有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的原因分两点进行提问,让差生来回答鸦片战争产生的直接原因,让其它学生来回答根本原因。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了解历史上的伟大发明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三个重要的历史发明,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容易和廉价,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火药:火药的发明对战争和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中,火药被广泛使用,改变了战斗的方式和战略。
火药的发明也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3. 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印刷术的出现也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篇:《古代中国的长城》古代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防御工事之一。
本文将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古代中国的重要作用。
1. 历史背景:长城的建造始于公元前7世纪,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卫中国北方免受外族侵略。
历经数个朝代,长城逐渐扩大和加强,成为中国古代防线的象征之一。
2. 重要作用:长城不仅是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还承载了经济、文化和交流的功能。
它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 文化遗产: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壮丽风格,还让人们能够领略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篇:《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城市化和阶级结构的影响。
1. 社会经济: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制造和大规模生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贸易的扩大,推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和商业化。
2. 城市化:工业革命使得工厂和矿山的需求增加,吸引了大量农民来到城市工作。
这导致了城市的迅速扩张和人口的集中,形成了现代城市的雏形。
3. 阶级结构: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本6篇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本6篇【篇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校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重视,缺少兴趣,甚至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
每一届都有为数不少的历史学困生,转化历史学困生成为历史教研组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历史学困生的成绩是暂时落后,但并不能代表这群学生没有学好历史的希望。
那么,如何引起本校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学习历史的动机,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是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
现拟从影响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一)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动机在做本小课题之前,我们抽样对某些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出现较强的历史学习动机首先是因为学业水平考或是高考要考历史。
学业水平考试所有学科全部及格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这就要求历史必有考试及格。
高考中,文科生必须考历史,要想上理想的大学,历史他必须考出好的成绩,尤其是农村的学生。
由于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一部分学生才产生了较强的历史学习成绩动机。
在之前调查中发现,有85%的同学表示“如果不考历史,将不会花时间学习”,而“我努力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业水平考试或高考有好成绩,将来有好前途”,得分高居各个理由之首。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考试制度这一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学校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也强。
而一所农村薄弱高中学校,不论是文化底蕴还是学校各类硬件建设都远远落后于示范类学校。
再加上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都较差,这些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历史学科更低。
进入到我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低,甚至于不想读高中,或是家长逼迫过来读的,或是不读书不知道能干点什么。
这样的学生在初中已经被科任老师视之后进生,而他们在初中时也是破罐子破摔。
到高中后,学业任务更重了,困难使得这些学生更不想读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1.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历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的作用;
2. “文明交流与融合”:初中历史课程中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3. “历史文化与地方教育”:初中历史课程与地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4. “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比较”: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5. “历史教学中的文化创新”: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文化的创新
方法;
6. “历史文化与公民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与历史
文化的关系;
7. “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技能的综合
性应用方法;
8. “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网络时代初中历史教学
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9. “资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资讯
技术的应用方法;
10. “学生情感管理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学生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以上10篇论文旨在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5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五。
题目: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早已进入了校园,而且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中,教师若能正确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有效地生成教学情境,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助于教师拓宽知识层面,更有深度地施教予学生。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方面的功用,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教学;潜能;认知水平;场景;感官。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潜能。
一位文学家说过: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这恰好说明了每个人潜能存在的客观性。
多媒体技术则能更好地驱动学生的潜能,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事物及场景直观、形象地演示在屏幕上,使古板的文字、生硬的图像变得形象和逼真,且具有亲切感。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学生内在的潜能得以激活,对于教师来说课堂便有更多的自主权。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唤醒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广泛搜集全国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多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到突破口并对症下药,激发起学生的潜能,从而寻求出解决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而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可以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当教师和学生都在关注屏幕显示内容时,学生觉着课堂上似乎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这样,教师就由知识的传授者过渡到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没有压抑感,心理上自然放松,学习起来也就变得更为积极、主动。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教师的认知水平。
在多媒体下,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互助学习、交流、拓展认知水平,增长自身才干。
对于初中生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外,又要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教师要更多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实力一定要加强,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教师强学博览,构筑起自己坚强的知识体系,然后对学生施教,才能得心应手。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初中历史的小论文怎么写篇一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
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
自从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
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2)改变传统的“师为贵,学为贱”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己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引导者;(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
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
”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
关于初中历史论文
关于初中历史论文初中历史教育面临着很多窘境,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走历史老师专业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历史老师专业发展水平,尽力构建一支具有历史教育智慧的老师队伍。
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初中历史论文范文一: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必须通太多种途径对本人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老师本人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本人的课、浏览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老师以本人的教学实践经过的考虑对象,对本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它是立足于自己之外的批判地考察本人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老师成长的规律:经历+反思=成长。
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老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怎样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施行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而老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
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
如今新课程施行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请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一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补充。
在这个经过中教师与学生共享相互的考虑、经历和知识,沟通情感,体验观念。
进而到达共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浏览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络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讨论、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
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知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如今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而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初中历史论文篇一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备课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备课就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引导索,只有把初步的教学方案完善,在课堂中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改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教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地总结自身备课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地加以改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的初中历史课堂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再好的教案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因此,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更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离开课堂教学实践,空谈备课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切实地落实教案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下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建有意思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乐趣,缩小学生所生活的时代和历史课本中的时代的差距。
让学生从被动的位置转变到主动、积极的位置。
教师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诗词歌赋、歌曲、历史故事、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这样导课,能够在课堂开始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历史人物,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历史文化,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的范文分享共篇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范文分享(共5篇)第1篇:“中学历史教学法”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在大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不受重视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我们只有从中学历史教师自身开始,通过教学改革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爱学、学有所获的学科,为此,作为高校的“中学历史教学法”课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法”课主要是向未来的教师们传授教学理论,对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有所忽视。
笔者进行了下面一些教学改革试验:一、让学生参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调查经过三年试点,笔者所教的三届学生都进行了对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参与调查本身就是对未来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培训。
调查需要与他人沟通,这就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要写成调查报告,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如果在调查中碰壁,也提高了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未来教师们的调查结果有时也会使他们对从事历史教学有些失落,特别是如果今后到农村和偏远地区这类所谓“差”学校或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校从教,情况不容乐观。
对此,我们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法”的老师要从正面加以引导,比如告诉他们正因为现状不容乐观,才更需要我们在大学里严格要求自己,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特别是在校期间就尽量把历史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一到中学就能给人以不同凡响的效果,让所要任教的中学的领导、老师、学生不敢小看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
通过参与调查,有的学生也会感到责任重大,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教法课,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学好新课标,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以后所要去的中学,改变那里历史教师地位低、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现状。
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中这样说道:“看来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制度还需要完善,我们肩上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我还是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因为我相信实践的力量。
”另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结尾写道:“通过这次实践课程调查,我了解、认识到历史课程的发展及变化。
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以后的历史教学,引领历史教学之先风。
初中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相关推荐情的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本文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应用引言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其并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
为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历史授课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候受到一定限制,降低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为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初中历史教师就得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设计原则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该种教学方法可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效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设计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语言设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促使学生体验到人物与事件中包含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度。
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历史事件的记忆。
在情境教学中,需要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其对历史研究的感悟,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该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以人的活动和环境作为基础,以此才可创设出符合历史情境的教学要求。
可见,情境教学就应达到情感丰富与主题明确的要求。
唯有满足这两项要求,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情境在发现问题。
当然,情境教学方法,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以此才能升华其历史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在此期间,情境创设需遵循相应的原则。
首先,实用性。
遵循实用性是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关键。
唯有在此基础上,才符合情境教学模式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对策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所占的比重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重要,这让教师和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和热情降低不少,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有所下降。
为了解决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就对其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见。
1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抛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变幻教学的花样,多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加以诠释,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和小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知识存在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纪念馆或者是革命圣地进行学习,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进行课外拓展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3利用课本插图,加强学生记忆现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图,这里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和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不是单单就这样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把历史事件内容与插图上的内容结合在一块,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图与历史事件的意义。
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事件的讲解上了,而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浪费了插图的价值,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味,有些抽象的内容还有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
如果教师能够把插图加以利用的话,有图像进行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相互连贯的学习还能保证学习效果。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史料,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历史教学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引擎和成果体现。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的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
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
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
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
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这样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篇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
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
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2024年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历史小论文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
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
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
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
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
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唐朝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
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
它的陶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领风骚。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
唐玄宗也无例外。
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同一本长篇的乏味__,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
当然他选择了“小说”。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__的末尾插曲。
篇二:历史小论文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激发兴趣,加深理解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如在讲唐朝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一课时,教师可使用“唐朝边疆各族分布图”,每讲一个民族,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帖在图上对应民族的位置,并注上该民族首领及其演化后的民族名称,同时用红笔标出唐都长安,这样,唐朝与周边各族的位置关系便一目了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学科相关论文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历史教学改革有制约影响。
下面是 ___为大家的初中科相关,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尤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智能素质的教育,这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为了在教学中加强重点问题的讲授与研讨,加强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因材施教,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即"实践"课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课;培养:G633.51 :B :1672-1578(xx)12-0274-01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因此,在历史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应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昵?1.讲究开头,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的一半。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
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人胜,把学生吸引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人,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历史课是否生动有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
对于一节课来讲,要取得最好的效果,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一节新课开始,要有过渡性的话导入,要有前后的联系。
一般的是上一节讲的内容,提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入要讲的这一节。
好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对将要讲的内容充满兴趣,并知道要讲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反过来则事倍功半。
2.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到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就必须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
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以往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附属,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或存储知识的口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主动性,更无创造性。
能否创设一个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挥创造潜能的重要前提。
因为捕捉创造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去尝试;培养学生敢疑、善疑、多思的学习习惯。
也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才能得以体现。
3."实践"课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所谓"实践"课,即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己资料,和其它同学共同交流的历史课。
每月两次由学生自己设计一堂历史课,选择与历史教学进度相关的历史主题,由学生自由组合,课前自己寻找史料、归纳总结;课上登台阐述观点、组织讨论、质疑解困;课后小结心得、撰写论文。
此种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地主动学习,达到拓宽知识面、深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本着立足现实、了解过去、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生"自助式"教学,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以史为鉴,探求历史发展的轨迹,考察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寻找历史与现实的撞击点,争做学习的主人、时代的主人。
"实践"课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如对历史材料的搜集能力,对历史现象的再认再现能力,对历史事实的理解阐述能力,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历史客体,揭示历史本质,把握历史发展进程,预见未来。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践"课并非是四人一台戏,而是台上台下师生呼应的一台大戏。
只有让学生发挥强烈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敢想、敢讲、敢挑错,调动全体学生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体现"实践"课的价值。
"实践"课虽由学生唱主角,但教师应在整堂课中发挥核心的作用。
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课题的同时,要给学生推荐与课题相关的参考资料。
在课堂上则把握方向,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指出学生评价的不足,及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力,激发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它落实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探究历史,在各种尝试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 ___莫大乐趣。
如让学生知道并初步学会现代史学研究方法,如运用现代高技术的计量史学,及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等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 ___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
5.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科的整合,学科的渗透一名好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涉猎丰富的非专业知识,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在这次评优课中,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涉猎了大量的非专业知识,象、、、等学科知识都融入到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兼容并蓄,对知识起了进一步的深化作用。
6."多媒体课件"简单、朴实,实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课件,会束缚自己的思维,不利于老师和学生创造性地发挥。
在以往的"评优课"中,多媒体课件制作都非常精美,字体五颜六色,版面眩目,并且不时地闪动着一些有趣的动画,有喧宾夺主之嫌。
而今年的省评优课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非常简单,非常朴实,非常注重实效。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刨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俗话说:"与其给学生一桶鱼,不如给学生一根竿。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授知识,授之以法;既要管教,更要管学。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1、历史意识的培养首先应明确目的、培养兴趣。
教师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抽一定时间进行不同层次的历史学习目的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平时的教育中进行历史学习目的强化教育,以此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是一门科学——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科学。
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人类认识自我的钥匙,历史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你做人的道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 ___兴趣。
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起点。
二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尤其是基本史实一无所知,或者知之不确,就不可能有历史意识。
因此,通过历史教学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这是形成和发展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三是强化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不是单纯地传递历史知识而已。
历史是一门思想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主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建设有 ___的的理想和志向;培养学生运用辨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来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产生所谓‘历史意识”’。
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的核心内容。
四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
历史不能复制,但它留下了许多痕迹,如古代遗址、遗迹、文物等等。
教师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利用和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意识。
2、历史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由于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
教师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
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
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
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会、知识抢答、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
重历史作业的创新。
历史作业是巩固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许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前设计、双边活动、启发提问、导语结语等环节的创新,而忽视了作业这一重要环节。
其实,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体,也是掉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实践证明,在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或同一个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布置方法,比如,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或学生布置的作业多为主观性、开放性习题,而成绩较差的大多以客观性习题为主,这样做收到的教学效果很好,它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而且能做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抄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