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98.doc
精品-苏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山水游记,是一种模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
它以描写山川胜景、自然风物为题材,但它的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只是必须是作者亲身游历的记录,抒写的是自己对山川风物的切身感受;正是这一点,它区别于那些只凭耳闻或专凭虚构而写的山水苑林辞赋,也区别于代作的某些台阁名胜记。
山水游记与以台阁名胜为记的主要区别是:台阁名胜记事性较强,而且是刻石的;而一般山水游记则以专心描绘山川自然景物为内容,主要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而且山水游记是不刻石的。
唐代游记重在借山水寄托自己的情怀和独特的心理感受,像柳宗元的《钴潭西小丘记》;而宋人在游山玩水之余,常会运用学问思考辨析,充满理性色彩,在这方面,王安石和苏轼的作品最为突出。
值得说明的是,《后赤壁赋》是采用赋的体裁来写的游记。
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
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
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
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就是宋代文赋的优秀代表作品。
稍不注意,就会以为它是普通的散文,其实它是押韵的,也有排比、对仗的句子,而主客对话的方式,又是来自汉代的大赋。
不过,它没有大赋的板重、堆砌的毛病,也没有骈赋、律赋的形式束缚,正体现了苏轼散文的“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其中造语而多有变化,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抒情而兼用夸饰,又可以看出苏轼文学创作的革新、解放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色调。
第12课钴潭西小丘记(自读课)走近作者柳宗元(见《桐叶封弟辩》)相关背景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出任礼部员外郎,成为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的骨干,积极协助王叔文推行新政。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钴姆潭西小丘记》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钴姆潭西小丘记》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文学地位:柳宗元、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大家.二.柳宗元的生平:1.家庭生活美好:父以文知名於世,仕宦;母亲系出名门,知书达理,能相夫教子。
2.少年得意:二十一岁登进士第。
3.少贵显,参与政治改革:结识王叔文、韦执谊。
王叔文受顺宗赏识,荐韦为宰辅,引用柳宗元、刘禹锡等。
顺宗病重,王叔文掌实权,从事政治革新:从宦官手中夺回禁卫军的统帅权,取消宫市,使太监无法再从中图利,撤除为皇帝饲养鹰犬的五坊小儿,严惩贪官,追回正直臣子陆贽。
宦官俱文珍联合反对的朝臣进攻,顺宗退位,八个月的政治革新宣告失败。
顺宗驾崩,王被贬后处死,宗元被贬永州,与他同时被贬的,尚有韦执谊、刘禹锡等八人,时称「八司马」。
当时宗元三十三岁。
4.永州(湖南)十年:生活困顿,郁郁不乐,游山水而写永州八记。
用心於阅读创作,提倡古文。
5.调回京城:以为从此否极泰来,岂知三个月后再贬柳州(广西)。
6.贬死柳州:柳州蛮荒,多未开化,教民耕种织布,建造庐舍、舟船,解放奴隶,兴办教育。
改善人民生活,深受爱戴。
期待返回京城,心情郁闷,水土不服,患毒疮霍乱,客死柳州,四十七岁。
人称柳柳州、柳河东(故乡)。
三.文学成就政坛失意,宗元转向著述,「贤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贵於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宗元近欲务此。
」(寄许京兆孟容书)1.韩柳思想同异同:倡古文运动异:韩排斥佛老,独宗儒家柳接受各家思想:「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源也。
参之谷梁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倡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文也。
」韩不顾流俗,抗颜为师柳深自隐晦,不欲为人师2.文:*游记:在山水中,寄托个人的生活遭遇与抑郁之情,使山水人格化感情化;观察细微敏锐,能以清丽精鍊的笔锋,刻画山水的真实面貌。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04游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04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钴潭①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④,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柳宗元集》) 【注】①钴:古时称熨斗为钴,潭的形状像熨斗。
②突怒偃蹇:形容山石奇崛之状。
③嵚(qīn)然:山石高峻的样子。
④沣、镐、鄠、杜:四处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寻:循着B.可以笼.而有之笼:笼罩C.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货:卖D.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瞧不起【解析】笼:包罗。
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作者喜爱钴潭西小丘的一组是( )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②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③余怜而售之④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⑤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⑥贾四百,连岁不能售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④⑥ D.②③⑤【解析】①是对西小丘景物的客观描绘,竹树中有秽草、恶木,不是可爱之物。
⑥说的是西小丘被人们瞧不起。
【答案】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小丘是继西山之后柳宗元发现的又一胜地,形状像熨斗,位于山口西北二百多步之处。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2课钴潭西小丘记学案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2课钻潭西小丘记学案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专题导航游记是杂记散文的一个类型,因和其他杂记相比有其鲜明特点,故教材专门列一个专题。
唐以前摹山绘水的散文并不缺少佳作,可它们分散在不同的文类之中。
游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类,是到唐代才开始的。
对此,柳宗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贬谪生涯里撰写的山水游记,尤其是著名的“永州八记”,标志着这一文类的独立成型。
与唐人不同,宋人在游山玩水之余,常会运用学问思考辨析,创作的游记充满了理性的色彩。
在这一点上,王安石和苏轼的成就最引人瞩目,使山水游记在柳宗元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钻潭西小丘记》运用比喻形象化地描写无生命的石头,联想奇妙,下笔传神;明写的是小丘的遭际,实际上暗含自身的际遇,于自然景物中融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游褒禅山记》叙述了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半途而止”的经过,借此生发议论,通过记游言志;文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文笔简洁,语言凝练,体现了宋人山水游记善于议理的特点。
苏轼的《后赤壁赋》按传统文章分类属于赋类,但根据作品的游览内容,也列入本专题。
文章以记游为主,侧重叙事写景,虽取景仍不外山、水、风、月,而以客作为陪衬,借自然景物创造了一种寂寥幽深的境界,衬托出作者悲伤的情怀,表现作者被贬之后的精神苦闷和对解脱的寻求。
三篇散文,既显现出了不同风格,也能体现唐宋两代山水游记的主要特点。
1. 了解古代论文文体一一游记,了解游记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白该文体的特征。
2 •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感受体会游记中寄情山水和运用学问思考辨析的理性色彩。
第12课钴潭西小丘记永州八记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山水游记,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高中语文专题四游记第1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浚.(jùn) 熊罴.(pí) 清泠.(línɡ)
3.一词多义 (1)寻①②寻太.守山即口遣西人北随道其二往百步,寻._向_动_所_词_志_,__沿____着动____词__,__寻__找__
③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_副__词___,__不__久__
(2)殆①②殆知.不己可知数彼,_百副__战词__不,__殆.几__乎_______形___容__词__,__危__险___ 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_副__词__,__大__概__,__恐__怕___
②若熊罴之登于山(状语“于山”后置) (3) ___省__略__句____ ①致之(于)沣、镐、鄠、杜
②今弃(于)是州也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桐叶封弟辩》” 2.写作背景 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是一个地广人稀、甚为荒僻的地方。 但这个地方有很多不知名却非常优美的山水,于是,他便寄情 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既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 又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抗议。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____名__词__,__货__物__,__商__品______ (7)与①②悠我然与.而深虚源者、克与.己神独谋喜得__介之__词__,____和____连____词__,__和____
③蹇叔之子与.师 ___动__词__,__参__加_____
4.词类活用
①其冲然角.列而上者 _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像__兽__角__一__样________ ②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_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每__天______ ③烈.火.而焚之 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燃__起__猛__火________ 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_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陋_____ ⑤可以笼.而有之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用__笼__装__,__包__罗_______
《钴鉧潭西小丘记》设计方案
(3)本文中的五个部分的文字分别侧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四、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五、再次诵读诗、文,体会作者在本文中表现孤绝的心境,结束本课。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家,学生对于他有较多的了解,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材料,如百家讲坛的《唐宋八大家》的节目,让学生对柳宗元有更多的了解。另外,关于本文背景,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文人的思想情怀,了解柳宗元当时的特殊的心境。
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达成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结构,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问题设计难易适中,学生没有因问题难而无所适从、因问题过于简单而不经思考。
课堂延伸过程评价
通过学习和比较阅读,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文章,能够深入理解柳宗元表达的思想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本文的基本写法与作者同时期的绝句《江雪》类似,《江雪》以渔翁自比,本文以小丘
自喻,都表现了悲愤、孤傲之情。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同时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通过比较,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组织学生预习文章,并质疑。
二、组织学生分组就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文本细读,并进行比较阅读。
三、
1、导入课文。
2、朗读、概括、讨论本文。
(分小组朗读、概括、讨论)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游记钴潭西小丘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钴潭西小丘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钴潭①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④,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柳宗元集》)【注】①钴:古时称熨斗为钴,潭的形状像熨斗。
②突怒偃蹇:形容山石奇崛之状。
③嵚(qīn)然:山石高峻的样子。
④沣、镐、鄠、杜:四处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寻:循着B.可以笼.而有之笼:笼罩C.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货:卖D.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瞧不起【解析】笼:包罗。
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B.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C.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D.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解析】“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句中“也”为虚词,表停顿,其后应断开,排除BC项;“之”意思是“它”,做宾语,应断开。
高中语文 专题四 游记 第1课 钴潭西小丘记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四游记第1课钴潭西小丘记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钴潭西小丘记学[专题概说]本专题的三篇文章都是游记,其作者都是借美好景物抒写自己的遭遇或怨愤。
因此,要把理解作者在写景中寄寓的感情作为学习的重点。
1.加强对文章的诵读,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探讨各篇文章的表达手法,了解唐宋游记散文的特点,注意情与景的融合。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根底知识,掌握其规律,以获得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钴潭西小丘记》记叙了柳宗元买小丘、修小丘的经过,描绘了小丘环境景物的优美,对小丘长期被弃置的命运表示同情,借此抒发自己怀才受谤、久贬不迁的感慨。
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感情及以丘写人、以得意写失意的手法。
《游褒禅山记》通过作者游历褒禅山的经过,总结了自己的所得:无论治学还是处世,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并且要有深思慎取的态度。
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关于实现人生追求和治学的有关观点,把握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后赤壁赋》一文在对自然和山水的品味中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身世的忧伤,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观和乐观的精神态度。
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奇思遐想的浪漫主义特色。
第1课*钴潭西小丘记1.其嵚然相累而下者,假设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假设熊罴之登于山。
——《钴潭西小丘记》2.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钴潭西小丘记》3.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4.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5.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别舍弟宗一》一、字词积累1.字音钴.(ɡǔ)·(mǔ)湍.(tuān)浚.(jùn)偃.(yǎn)蹇.(jiǎn) 嵚.(qīn)然熊罴.(pí)铲刈.(yì) 冲.(chònɡ)然清泠.(línɡ)2.通假字贾.四百贾,同“价〞,价格3.一词多义(1)寻⎩⎪⎨⎪⎧①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动词,沿着②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③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副词,不久 (2)殆⎩⎪⎨⎪⎧①殆.不可数 副词,几乎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形容词,危险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副词,大概,恐怕 (3)更⎩⎪⎨⎪⎧①即更.取器用 副词,轮番,一次又一次②更.假设役,复假设赋,那么何如 动词,改变,更换③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名词,古代夜间计时 单位(4)效⎩⎪⎨⎪⎧①以效.兹丘之下 动词,尽力奉献②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名词,效果,成效③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动词,效力,效劳 (5)过⎩⎪⎨⎪⎧①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动词,经过,走过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副词,过于③不过.三十日 动词,超过④且尔言过.矣 形容词,错误的 (6)货⎩⎪⎨⎪⎧①货.而不售 动词,卖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名词,财物③昂其直,居为奇货.名词,货物,商品 (7)与⎩⎪⎨⎪⎧①悠然而虚者与.神谋 介词,和②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 连词,和③蹇叔之子与.师 动词,参加 4.词类活用①其冲然角.列而上者 名词作状语,像兽角一样 ②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烈火..而焚之 名词作动词,燃起猛火 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陋 ⑤可以笼.而有之 名词作动词,用笼装,包罗 5.古今异义①烈火..而焚之 古义:燃起猛火。
唐宋八大家散文《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选修)《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学目标:1. 把握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2.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3. 理解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设计与安排1. 一课时2. 赏析课教学过程:一.导语柳宗元作为“永贞革新”的领军人物,因“永贞革新”的失败,这位杰出的文学家被贬到了永州,一个在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朝廷流放罪臣的地方。
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自然相悟,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上便拥有了《永州八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便是其中的第三篇《钴鉧潭西小丘记》。
二. 粗读课文,熟悉课文1. 范读,正音gǔmǔtuān yn jin qīn lěi píyì钴鉧湍偃蹇嵚然相累熊罴铲刈èzāfēng hào hù恶木不匝旬沣镐雩阝2. 齐读三. 研习课文1)研习第一段1. 个读第一节2. 提问:整个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a. 地理位置b. 丘上奇石c. 字词:西北,道,得,西,当,其,若(让学生自己疏通,互相质疑解决疑惑,关键字词通过提问教师辅助学习)3. 齐读第一节,思考作者怎么把静止不动的景物写得如此传神的?拟人: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比喻: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作者抓住丘上石头的特征,通过拟人与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石头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石的动作,以动写静,可谓传神之至。
2)研习第二节1. 齐读第二节2. 对照注释疏通课文,把不清楚的字词勾画出来3. 质疑笼,货,止,怜,更,烈火,其,举,效,虽,焉4. 概括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小丘的变化5. 小丘在作者购买前后有什么变化?a.同学找出相对应的语句购买前: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购买后: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鉴赏文章以丘写人,以得意写失意的表现方法。
3、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寄托的作者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简介: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写了一组共八篇的山水游记散文,即著名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八记”中的第三篇。
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二、自读、理解文句提示重点字词句:1、字音辨析:钴鉧潭偃蹇嶔然熊罴铲刈秽草清泠2、重点字:(1)古今异义:好事:古义-爱好山水今义-好的事情或好管闲事、喜欢多事。
不能:古义-不足,不满今义-不可以(2)词类活用:货:名词活用为动词烈火:名词活用为动词角:名词作状语(3)通假字:贾:同“价”(4)特殊句式:a) 省略句: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b) 定语后置: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
三、理解内容:1、概括各段大意(一)写小丘的基本情况。
(二)写小丘的遭遇和小丘给自己带来的享受。
(三)作者直抒胸臆。
2、作者描写小丘的石头时用了一个“争”字,如何理解这个字?明确:“争”字突出了山石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仿佛在顽强地同逆境抗争着。
这也可看作正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写照。
3、作者是怎样开辟、整理小丘的?明确:柳宗元和朋友们一起铲掉小丘上面的杂草,砍伐掉不成材的树木,燃起大火,把它们烧掉之后,小丘呈现出它的本来面目。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明确: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着重描写石的“奇”。
作者以工巧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钴鉧潭上小丘的美景,通过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身怀奇才异能却因横遭贬逐而不得施展的郁抑心情。
文中着重刻画奇峰怪石,正是作者性格才能的自我写照。
钴鉧潭西小丘记优课教案
《钴钅母潭西小丘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词句。
2.研读文本,分析小丘的遭际。
3.品味内涵,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小丘的遭际。
2.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讨论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课前预习1.运用四遍阅读法,读通文章。
2.通过阅读,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风光照片,配《大鱼》音乐。
今人记山水,用相机,比如,刚才的照片就是我出游时的记录。
古人记山水,用文字。
他们引山水为知己,借歌颂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思。
比如贬谪永州的柳宗元,为排解迁谪之苦,跋山涉水,于荒芜之中寻幽探胜,聊以慰藉,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其中,我们学过《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八记”中的第三篇《钴钅母潭西小丘记》。
板书:钴钅母潭西小丘记(二)展示学生的预习问题对于文本的学习,大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我把大家的问题做了一定的梳理,共整合出这样四个讨论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把课文齐读一篇。
1.“余怜而售之”的“怜”该如何理解?明确:“怜”有小丘遭主人遗弃而众人不售的怜惜之意,也有小丘虽小但山石奇特的怜爱之意。
关于小丘山石的奇特?作者具体是如何具体描写的?我们一起来品读品读。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明确:作者从整体描摹到特写刻画,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一方面表现出山石争奇斗艳、千姿百态的奇特,另一方面展现出它们勃勃的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流露出作者遇见时的欣喜与惊奇。
板书:奇绝。
2.“是其果有遭乎”和“所以贺兹丘之遭也”的“遭”意思是否相同?明确:关于“遭”的意思,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逢、遇到;际遇;遭受”几个意项。
文本中的小丘有着怎样的“遭”呢?大家能否梳理一下。
“杂记”专题:《钴鉧潭西小丘记》学案(苏教版高三选修).doc
“杂记,,专题:《钻錯潭西小丘记》学案(苏教版高三选修)“杂记”专题:《钻躅潭西小丘记》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相关的字词及句式。
2、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文章以丘写人,以得意写失意的表现方法。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钻錯湍而浚殆不可数偃蹇冲然角列熊黑铲刈秽草清泠软然噫2、解释加点的字词:(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3)、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4)、余怜而售之(5)、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6)、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7)、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8)、农夫渔父过而陋之.(9)、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10)、殆不可数3、翻译句子:(1)、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译:小丘上拔地而立,屈曲起伏,破土而出,奇形怪状的石头,几乎不可以计数。
(2)、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译: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
”(3)、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O译:不满十天就得到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学习过程:一、导入: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
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
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
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余秋雨《柳侯祠》二、知识链接:柳宗元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大散文家、诗人、哲学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解县,后世称其“柳河东”,本文节选自《柳河东集》,书名便源于此。
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柳州”。
又因他和韩愈一起领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与韩愈齐名,故世称“韩柳”。
什么是游记游记,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钴鉧潭西小丘记》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相关的字词及句式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及情景的交融,并能灵活运用3分析文中作者用小丘自比的手法及所寓的情感一、导入当我们在学习《赤壁赋》时曾用余秋雨的话来评价苏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让他走向了成熟”,那么今天,我们也用余秋雨的话来评价另一位文人大家柳宗元: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
中国文化中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余秋雨《文化苦旅柳候祠》)1、山水游记的介绍: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
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体验的结晶。
由意在渲泄悲情到艺术的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其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2、“永州八记”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分别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篇游记。
二、预习检查一、词类活用判别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可以笼而有之。
3、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4、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5、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6、枕席而卧7、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8、农夫渔父过而陋之,9、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二、句式掌握1、当湍而浚者为鱼梁2、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 石之铿然有声者,3、若牛马之饮于溪;……若熊罴之登于山。
4、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5、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6、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7、今弃是州也,三、古今异义词1、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2、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三、内容讲解1、集体朗读全文,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对小丘相关的描写语段及相关的作者的感慨文字。
明确:1、2节文字重在对小丘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景描绘,而最后一节文字则重在写作者的感慨。
《钴鉧潭西小丘记》导学案
《钴鉧潭西小丘记》导学案【自学目标】1.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能凭借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大致翻译课文,落实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能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感情。
【自学参考】《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
由于前八记都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自学过程】一、了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写有著名的“永州八记”。
文学上主张“文者以明道”,强调文章针砭时弊的作用。
有《柳河东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梳理内容层次。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
前一篇写潭,这一篇写丘。
在柳宗元笔下,二者都是景色奇异的所在,相距仅有二十五步,可谓相得益彰。
第一段写小丘的基本情况。
文章首先介绍发现小丘的时间及小丘的方位,接着写小丘的景物。
第二段写小丘的遭遇和小丘带给自己的享受。
第三段,作者直抒胸臆并说明写作的目的——“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三、再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落实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
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
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
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
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
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
”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
”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
《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学案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让学生分组讨论)
(从每组找出一位代表回答)
师:联想上下文,看看哪位讲得有道理?
师生共同朗读、概括、讨论其它部分内容。
4、分小组朗读、概括、讨论。
三、再读《江雪》,并自读本文,思考:
(1)本文与《江雪》的写作手法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2)本文与《江雪》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情感?
师生共同朗读、概括、讨论其它部分内容。
朗读、概括、讨论
三、再读《江雪》,并自读本文,思考:
(1)本文与《江雪》的写作手法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江雪》以渔翁自喻,本文以小丘自喻。
(2)本文与《江雪》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情感?
(3)本文中的五个部分的文字分别侧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得小丘”:孤傲之情;(山石的桀骜不驯,傲岸不群)
2、朗读、概括、讨论第二节第一部分。
(1)朗读、概括。
师:这一部分写的小丘的什么?
师(提示):能不能也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师:很好,这里的“售”是(学生一起说)“买”的意思?
(教师板书)
师:在文中当中这个字还有一个意思,大家找出来。
师:在这一部分,还有一个词的意思很耐人寻味,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师(提示):“予怜而售之”中的哪个字?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全文,反复诵读文章,初步理解文意,并质疑。
(2)课上师生共同研讨问题,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文章、比较两篇诗文,能深刻体会作者柳宗元的深沉的孤寂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各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钴鉧潭西小丘记》与《江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
山水游记,是一种模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
它以描写山川胜景、自然风物为题材,但它的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只是必须是作者亲身游历的记录,抒写的是自己对山川风物的切身感受;正是这一点,它区别于那些只凭耳闻或专凭虚构而写的山水苑林辞赋,也区别于代作的某些台阁名胜记。
山水游记与以台阁名胜为记的主要区别是:台阁名胜记事性较强,而且是刻石的;而一般山水游记则以专心描绘山川自然景物为内容,主要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而且山水游记是不刻石的。
唐代游记重在借山水寄托自己的情怀和独特的心理感受,像柳宗元的《钴潭西小丘记》;而宋人在游山玩水之余,常会运用学问思考辨析,充满理性色彩,在这方面,王安石和苏轼的作品最为突出。
值得说明的是,《后赤壁赋》是采用赋的体裁来写的游记。
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
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
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
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就是宋代文赋的优秀代表作品。
稍不注意,就会以为它是普通的散文,其实它是押韵的,也有排比、对仗的句子,而主客对话的方式,又是来自汉代的大赋。
不过,它没有大赋的板重、堆砌的毛病,也没有骈赋、律赋的形式束缚,正体现了苏轼散文的“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其中造语而多有变化,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抒情而兼用夸饰,又可以看出苏轼文学创作的革新、解放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色调。
第12课钴潭西小丘记(自读课)
走近作者
柳宗元(见《桐叶封弟辩》)
相关背景
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出任礼部员外郎,成为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的骨干,积极协助王叔文推行新政。
但是,新政的实施,严重触犯了官僚藩镇和宦官的利益,革新仅仅进行了几个月,便以顺宗退位、王叔文被杀而告终。
随后,柳宗元被贬为远州司马,这是柳宗元政治生涯中所遭受的第一次最为沉重的打击。
柳宗元的贬所在永州零陵,位于湖南和广西交界处。
在唐代,那还是一个十分荒凉的所在。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寻幽访胜,徜徉于山水之间,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足迹所到,游历所见,汇诸笔端,写成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本文是第三篇。
文意感知
文章记叙了作者买小丘、修小丘的经过,游小丘时的喜悦心情,着力描写了小丘环境景物的优美,同情小丘长期被弃置的命运,借以抒发自己怀才受谤、久贬不迁的感慨。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贾四百同“价”,译为“价钱”
二、古今异义
1.丘之小不能一亩
古义:不足,不满今义:表示否定的助动词
2.虽古好事之士
古义:爱好山水今义:好管闲事;喜欢多事
三、一词多义
2.即
3.举
4.寻
5.过
6.货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其冲然角列而上者像角一样
②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天天
(2)名词作动词
枕席而卧铺枕席
2.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以兹丘之胜美好景色
(2)形容词作动词
烈火而焚之燃起猛火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认为……鄙陋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者……”表判断)
(2)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无标志判断句)
(3)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代词“是”直接表判断“这是”)
2.状语后置句
(1)若牛马之饮于溪。
(正常语序应为“于溪饮”)
(2)若熊罴之登于山。
(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登”)
3.定语后置句
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首段描写了美好奇特的小丘景观,有何用意?
明确:与下文写小丘的遭遇形成对比,制造反差效果。
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居然是主人的“弃地”。
弃到价值四百,而且“连岁不能售”。
2.作者是如何描写“石”的?
明确:石,是体现小丘特点的主要内容。
先总写,突出石的奇和多。
然后分写,通过对向下、向上两种不同形态的山石的描写,来具体表现它的“奇状”和“殆不可数”。
作者用比拟的手法,肖其貌、传其神,化静为动,使这些嶙峋的山石,成了栩栩如生、跃跃欲动的灵性之物,从而也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词出意表,情景妙合,下面写“怜”“喜”“贺”,就有了情感基础。
3.小丘在作者购买前后有什么变化和特点?
明确:
购买前购买后
变化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止四百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煕煕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特点小,贱,杂山清水秀,赏心悦目
4.作者在文中是如何以小丘的遭遇自比的?
明确:小丘的景色奇美却埋没于荒野秽草中,无人赏识,只因地处偏僻,廉价出售也无人问津。
这难道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吗?作者身怀高才美德,而被“弃是州”,一般人“过而陋之”,心中常怀痛苦愤懑,虽然敛起清高,投诗文以望重用,最终也是无人问津。
与作者命运不同的是:小丘被作者“怜而售之”,通过作者与朋友的“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得以“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这难道不是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殷切希冀吗?
写法鉴赏
1.化静为动、把山水景物人格化的手法
本无生命的山、石、云、溪,在作者笔下或则有如血肉之躯,或则似乎善解人意,给读者十分鲜明、深刻的印象。
如第一段中作者描写小丘之石“负土而出争为奇状”,“争为奇状”四字写丘石似乎有意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形状争巧斗奇,表现自己。
这就比一般地说丘石“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之类要生动得多。
2.描写、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
一、二两段以叙事、描写为主,而抒情、议论已在其中。
作者因遭受政治打击而贬谪永州,他把这些无人过问的偏僻地的奇山异水看作是和自己有着相同不幸的失意者,对它们寄予无限同情。
因此,他在看到这有奇石、美竹、嘉木、清溪却“货而不售”的小丘之后,立即“怜而售之”,并亲自动手加以整修。
对自己“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感到大喜过望,认为“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这些充满了感情色彩的叙述、描写文字,体现了作者以小丘自比,抒发其怀才不遇之愤的言外之意。
第三段则以议论进一步点明了这层含义。
这一段的议论正是建立在前两段描写的基础之上。
前两段的描写中愈是把小丘景物写得美,这里的议论也就愈是有力。
素材挖掘
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应用角度]
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但又何尝不是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
追求真理的高峰,追求道德的高峰,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善恶分明的良心,更需要矢志不移的勇气。
这则材料可以用在“追求真理”“追求道德”“坚定自己的目标”等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