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合集下载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为基础,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深入理解和运用联系观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强调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

联系观指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个别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

1.对立统一的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事物内部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对立统一中,事物才能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

以生命现象为例,生与死、生产和消费、进步和退步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才能促使生命不断发展、进化。

2.物质与意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联系观指出,物质世界和人类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物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并对人类意识产生影响。

而人类意识则反过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这种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联系,使人们能够通过认识物质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联系观的作用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指导认识世界的方法联系观指导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客观法则。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只有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真实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指导社会实践联系观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的方向和方法。

3.支撑科学研究联系观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联系观的运用,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七课小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分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七课小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分析本课通过观察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工作。

本课设计了两个框,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讲第一框时应当明确,我们谈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都是基于世界的辩证本性来说的,也就是说联系的上述特性都是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世界是怎么样,我们就应该用怎么样的眼光看待它。

因此,我们所讲的联系只不过现实世界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虽然教材在这一框下,只讲了两个目,但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无疑也应包括从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出发认识和观察事物。

当我们在生活和实践中追问世界是怎么样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客观世界的联系本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和方法。

因此,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课通过观察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工作。

本课包括两个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最后得出结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24: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思辨:凡是辩证法都是正确和科学的。

【分析】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正确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它的辩证法是正确的,但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考点25: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观:(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思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是正确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是错误的。

②、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在这一点上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26张PPT)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 的多 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
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
志为转移。
是无能为力的,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原理+方法论+材料
25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 立片面的看问题。人口问题与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党 和国家根据国家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观(第七课) 发展观(第八课)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对立统一规律)
(根本观点)
(第九课)
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 (第十课)
联系观的主要知识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或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方法论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 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实践上)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高三政治《第0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

高三政治《第0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联系的特征 ②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 系都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 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不等于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 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 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方法论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式来认识事物。
(江苏政治—30题)2009年京沪高铁投 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 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 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 分的功能甚至决定整体的功能。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极其变 化会影响到部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的含义及特征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 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政治必修4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治必修4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治必修4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错误。

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但不能说一事物与其他一切事物都有联系,或者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存在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错误。

因为:联系具有可变性和条件性,并非永恒不变;联系是不可随意改变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错误。

因为: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4.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

因为: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说明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5.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就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错误。

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握联系的客观性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但不必然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知识点总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知识点总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知识点总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⑴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

【原理内容】区别: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高考政治 必修4 一轮复习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政治 必修4 一轮复习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台湾和牧区是国 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有重要作用。
3.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 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牧区和台湾将获得更 快发展;牧区和台湾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1.6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的若干意见。这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实现小 康社会目标,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民 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 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 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 节的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 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 单位。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 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 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 节的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 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 单位。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 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否定事 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联系是客 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人的 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陷入机械论。

政治必修4提纲.doc

政治必修4提纲.doc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哲学基本理论(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3课)1、哲学的概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2、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3、哲学的基本派别一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一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5课)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K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K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K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30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30张PPT)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树立全局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
理想效果;
24
(2)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 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 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事物之间的联系
蝙蝠体内的免疫系统与 病毒之间存在联系。
人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存在联系
二、联系的特点 二 联系的普遍性、客性、多样性
事物内部
联 系 的 事物之间 普 遍 性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唯物论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五课)
(世界是什么)
物质、规律、意识
马 克 思
辩证 唯物 主义
认识论
(第二单元:第六课)
(如何认识改造世界) 实践、认识、真理

辩证法
(第三单元:第七、八、九、十课)
义 哲 学
(认识改造世界 的思想方法)
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创新)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2)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3)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24: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思辨:凡是辩证法都是正确和科学的。

【分析】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正确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它的辩证法是正确的,但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考点25: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观:(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思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是正确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是错误的。

②、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在这一点上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3、联系的客观性:(1)世界观: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思辨: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分析】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由人们按照一定目的、计划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联系,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这些“人为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

4、联系的多样性:(1)世界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思辨: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因而是固定不变的【分析】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变的,会因条件和改变而改变。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区别: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条件性:(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多样性是指矛盾的种类很多)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物质都存在于联系之中,没有无联系的物质。

无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类思维中,任何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现象和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由此构成内在统一的整体。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并存联系和先后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区分,又有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的不同。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世界本质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观念来自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事物或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或者条件不充分,就构不成联系,离开条件谈联系,就容易陷入诡辩论或烦琐哲学。

考点26: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世界观)(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①、二者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二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表现在: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江苏.单科. 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联系的普遍性)【解读】京沪高铁投资带动建材需求和提供就业岗位以及日用品的消费等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应选C项;②③选项表述错误。

2、【2007年.宁夏.文综.23】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答案】A(联系的客观性)【解读】“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是因为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主观想象的联系作为事物固有的联系,选A项。

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也能产生客观的联系,B项错误;个人命运与生肖的联系不是非本质与本质的关系;D项错误。

3、【2008年.海南.单科.22】“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

”这句话意在说明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B.人与周围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C.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D.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答案】C(联系的多样性)【解读】“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强调自己是造成阴影的主要原因,说明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所以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选C。

A、D说法错误,B非名句所要表达的意思。

此题考查对名言的哲学理解。

难度中等。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此题可用排除法。

4、【2007年.广东.单科.2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 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答案】A(联系的多样性)【解读】材料中的“不同角色”,体现了一个男人在社会上的不同联系,体现的是多样性,考生较易选择D项,没有把握住材料的重点。

5、【2009年.浙江.文综.29】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

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

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回答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A.①② B.①④ C. ③④ D. ②③【答案】C【解读】本题是“一拖二”的组合选择题,邻国不战而衰,是只看到局部,而没有看到整体,④符合题意。

由先前的获利到后来不战而衰体现了齐国与邻国的对立统一,③符合题意。

由盈利到打乱是矛盾的转化,不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6、【2009年.上海.单科. 13】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海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A.从整体到部分 B.从部分到整体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一般到个别【答案】B【解读】本题的知识立意是区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综合的方法是从整体着眼,从部分到整体。

综合是与分析相对立的方法。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则是把事物的部分或不同的事物结合为整体。

7、【2008年.广东.单科.25】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

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部分依赖整体B.部分影响整体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答案】B【解读】居民举止属于部分,社区文明属于整体,是部分影响整体,故选B。

8、不考了【2007年.海南.单科. 21】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

欧几里德实现原有几何知识的系统化,说明①事物本身的联系具有系统性②联系的系统性根源于主观创造③事物之间的系统联系是自我呈现的④科学理论是对事物联系系统性的创造性反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解读】几何知识的系统化,体现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