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0课声音的产生青岛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3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3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尺子、皮筋、气球以及各种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音叉、小鼓、锣、水槽、三角铁、微视频及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描述:一、播放微视频,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认真倾听,你都听到了外界的哪些声音?(学生汇报)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能不能给我们大家来学一学。

(学生汇报,模仿各种声音)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板书:声音)同学们最想探究有关声音的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完成课题板书:7 声音的产生)二、制造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1.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你的知识经验,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简单板书)你能不能利用身边现有材料,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来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我们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制造声音)各小组汇报。

2.提出自己的猜想。

根据刚才的实验你现在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应该怎么办?三、合作探究,验证猜想1.设计实验。

同学们的猜测必须要用实验来验证,能不能利用我们现有的材料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介绍材料超市中准备的材料)(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2)交流实验方案,完善方案设计。

在动手实验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一讲在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课件展示注意事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

2.认识声音的特点。

3.掌握声音的传播。

4.掌握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

难点:声音的传播。

三、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声源。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考。

教师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声源?如:闹钟、河流的流水、风图的呼啸声等等。

2、讲解“声音的产生”。

教师从声音的定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三个方面来讲解声音的产生,示意图入手,将声音波的图片投影到屏幕上,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

小结:声音通过物体振动传递,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压缩膨胀,从而形成声波。

声音需要有声源才能产生。

3、讲解“声音的传播”。

教师让学生们看一看两张图片:一张是在密闭的空间里听到的声音;另一张是在开阔的空间里听到的声音。

解释声音在密闭的空间里传播时需要空气的压力传导;而在开阔的空间里,声音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导。

通过这个例子,让同学们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等等。

4、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生活中常用的声音取材,如:电话、扩音器、警笛等等,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t声音声音的特点:\t声源\t传播\t应用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们了解声音的产生,掌握了声音的传播,通过一些实例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了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材说明】《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本课活动内容是按照“制造声音,获得感性认识,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编写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设计理念】《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试验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音叉、小镲、锣、小鼓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喜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与声音有关的魔术。

瞧,这是什么?这是一种音乐器材——小镲,听,它的声音很悠长,可是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让它消失,相信吗?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操作眨眼之间声音就消失了,魔术就是这样神奇。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想明白这其中的门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关于声音的秘密吧。

那你想探究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呢?生: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已具备了当科学家的潜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直尺、音叉、皮筋、塑料瓶、泡沫小球、烧杯、水槽、鼓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声音,谈感受:
师:同学们,从你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口答。
师: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还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并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3、引入新课: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利用材料,制造声音:
1、利用身体不借助任何外物发出声音。
学生在小组内利用身体发出声音,然后全班交流。
2、利用实验台上的物品制造声音。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好多材料,下面,请同学们先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但在实施探究之前老师四点建议:
(电脑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蚊子声音、掌声、鸟叫声、知了叫声、电话声等)
学生闭目倾听,迅速说出声音的名称。
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师:的确,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看来,声音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太重要了。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小提示:
(1)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2)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意观察:在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物体本身有什么变化?
(3)小组分好工,填好实验记录。
(4)实验结束的时候,老师也会发出一个声音(击掌三次),当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就停止你们的实验好吗?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10.《声音的产生》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音叉、小鼓、豆子、铜锣、钢尺、水槽、水杯、水学生准备:皮筋、气球二、教与学的目标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猜想。

2、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3、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声音。

老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同学:小鸟叫声,同学们的歌声,公共汽车的喇叭声,瀑布的流水声,大鹅的叫声。

老师: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吗?同学: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允许有各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到声音的产生上来)老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有很多,说明同学们善于思考、对学习新知识有极大的热情。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产生(出示课件)(二)科学探究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1.分组活动:出示音叉、鼓、钢尺、水,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下面请同学们想办法制造声音,制造声音的时候需要注意:(课件出示注意事项)2.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3.观察发声物体并做好记录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或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水花花纹,水花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将豆子放到鼓面上,观察敲打鼓面时鼓面上的豆子发生了什么情况,鼓面怎样?观察:发声的小鼓和不发声的小鼓的鼓面的不同?交流反馈:小鼓发出声音时,豆子跳起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4.小组交流: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将水杯中的水从高处倒入水槽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5.将交流记录的情况全班交流汇报。

青岛版科学五上《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上《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7《声音的产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一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以“让我们来制造声音”这个活动展开对声音的研究。

通过“制造声音”使各种各样的材料发出声音,目的是在活动中发现:有声音发出时,物体在动!人也可以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发出各种声音:说话、唱歌、跑、跳……甚至人体内部也会有声音:心跳声、呼吸声、肠蠕动声……建立“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动起来有关”的感性认识,为有关声音产生原因的假设提供依据。

在制造声音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出假设,有了前面的事实根据,相信学生会作出与结果差不多的假设,对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

为证明学生的假设,教科书设计了各种方法来证明,还安排了能“看见”声音的活动,完成从假设到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研究方案;采用多种方法验证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⑵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设计思路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能辨别各种常见的声音。

但声音的产生具有不可见性,学生只能从生活体验中得到一些模糊的认识,对声音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不了解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弄清学生已有的有关声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以探究为中心,通过运用多种探究手段,让学生经历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探究过程,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验、观察、取证—汇报、交流”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一起讨论,一起分析,并描述、记录、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处于一种探究、研讨的氛围中,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找规律;懂得尊重证据,用科学事实说话。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声音的产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模式选择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它分为四个部分: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验证猜测,总结评价。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运用看、摸、画、说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并对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先“扶”后“放”,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媒体的使用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教学准备队鼓、黄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铜锣、水槽、乒乓球、口琴、竖笛、录音机、实验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修改精编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修改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修改精编版10.声音的产生一、教材分析声音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小小音乐会”、“制造声音”、“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等逐步递进的探究活动。

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上课前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在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3、让学生养成在实验的全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五、教学准备直尺、皮筋、音叉、梳子、笔帽、小瓶、气球、水、笛子、锣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游戏:猜猜我是谁?(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蒙住眼睛,余下学生任意调换座位,然后再指5名学生每人说一句话。

)你是怎样知道的?(他们的声音不同。

)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你想知道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并简单板书)师:学贵有疑,你们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孩子,对于这些疑问,只要大家积极地去探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那么,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和条件,课堂上探究哪个问题比较合适?生: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及修改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及修改反思

7 声音的产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找声音,谈感受:课前播放一段音乐。

谈话:刚才一曲优美的音乐,把大家带进了课堂。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正是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

(电脑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什么物体发出了这些声音?(学生回答)(以上环节,通过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师:那么,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学生回答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师: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疑问?(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你们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孩子,对于这些疑问,只要大家积极地去探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过程一: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同学们已经听过了很多种不同的声音,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你大胆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师:你们都是敢于大胆猜想的好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回答利用实验活动过程二:实验验证师: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你们都准备了什么材料?(学生汇报自己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音叉,看老师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用小锤敲击音叉顶端的侧面。

(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师:你们觉得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师:实验的时候要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探讨、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注意听一听每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这种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现象?思考一下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活动过程三:汇报总结师:你们想不想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学生答:想)请你告诉同学们你利用了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物体在发出声音时,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演示各种物体振动发声实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流程设计:我将为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为: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分组实验完成学习任务单→推测验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看微课视频(声音的产生)→拓展(声音对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会做声音产生的实验;能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震动都能产生声音。

了解那些声音是有益的,那些声音是有害的。

【重点】: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震动都能产生声音。

了解那些声音是有益的,那些声音是有害的。

【难点】:指导学生了解那些声音是有益的,那些声音是有害的。

并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筋、直尺、音叉、小锤、摇铃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喇叭、摇铃是怎样产生声音的?想不想知道?师演示:1、(摇铃)2、(往水槽里倒水)3、(给气球放气)生观察现象大家猜测一下刚才的现象吧?二、猜想假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讨论。

三、探究活动:声音的产生。

【微课导学】观看微课程视频,观看《声音的产生》实验、了解实验操作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1.制定实验方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橡皮筋、直尺、音叉、小锤、摇铃)生熟悉材料。

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探究的效果,学生要想证明他们的猜想,就有必要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方法进行设想。

)强调橡皮筋不要拉的过长以免坏了。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生回答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表述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意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和科学表述能力。

【优质教案】青岛小学科学五上《10 声音的产生》word教案 (1)

【优质教案】青岛小学科学五上《10 声音的产生》word教案 (1)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产生课文名称声音的产生课时一课时使用意见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研究声音秘密的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科学知识目标:认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活动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老师这儿搜集了好多种声音,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有兴趣吗?2.播放声音,学生听声音猜物体。

3.谈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关于声音,你能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诸多问题,选择“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板书课题:13.声音的产生)二、观察现象,猜想原因1.根据你的知识经验,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动脑思考后发言)2.各小组用自己搜集的材料,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3.各小组介绍自己所用的办法。

4.猜想声音是怎样形成的?5.学生交流各小组的猜想。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预设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吗?2.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交流小组的实验方案。

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6.归纳总结:以上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

(四)应用所学,升华认知,感受快乐1.教师分别击打小鼓。

小鼓声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去做才能使它们的声音立即停止呢?(用手摸锣面或用其他物体的接触锣面。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欣赏各种优美的声音: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更好听的声音,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并想一想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受?(好听、心情很舒畅、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声音里……)(师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学习状态。

听声音,辨物体”的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唤醒”学生对声音的感性认识】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师: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3、引入新课: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老师边板书,边提问:同学们。

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二、利用材料,探究问题:1、指导实验:师小结:那么,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

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在实验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要求:实验项目要目目材料发声方法我的发现(听、看、摸……)实验结论尺子声音是产生的。

橡皮筋音叉队鼓(1)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物品,示范音叉的使用方法。

我的发现要重点指导学生说出应该观察物品发声时的状态,如:音叉发声时,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手上感觉到什么?鼓发声时,应该观察什么?鼓面有什么变化?)(2)记录时语言简洁一些,如发声方法可以写“敲”“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中的第1课。

编写者认识到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天天都有声音和他们相伴。

部分学生会主动对充满好奇的声音世界或想或问,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怎样发出声音?这声音为什么这么难听?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作为引路者,带着他们探究关于声音的疑惑。

因此,编写者根据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的水平把本单元作为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中安排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有关声音问题的答案。

编写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安排了《声音的产生》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有三个部分:1、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多种声源,知道声音的主要功能——传递信息,体会声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2、学生制造声音。

发声物体之一——保鲜袋,它是生活中的常见品,学生用它发声时,具有易操作,可视性强等特点;发声物体之二——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此项活动,人人容易参与,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

3、探究声音产生原因,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首先通过直接和间接观察物体发声的状态,再参与探究活动,从中感受物体发声和振动的了解,最后探究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三、学习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声音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大脑中已存储了许多丰富的声源,但对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模糊的,甚至毫不知情。

因此,要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必须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人人有任务,个个都参与,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即:做中学)。

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探究的快乐,构建科学知识。

四、学习环境分析多媒体影视系统展现PPT课件的八种声源:摩托车、雨水、哭啼、竖笛、炮竹、门铃、玻璃、鸟语,它们展现生活之声。

每个学生备好一只食品保鲜袋,用来感受制造声音。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020年最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020年最新】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教学内容:1.各种各样的声音2.同学制造声音3.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重点和难点: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大镲、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四、学情分析本课为单元起始课。

在本单元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各自具有不同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在声乐或器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对于声音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这些知识经验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有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

然而我却发现,虽然学生知道许多发声的方法,但对声音产生的原因未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且往往把发声的方法理解为声音产生的原因。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关注解释这些发声方法和发出声音之间具有的规律性的联系。

在学习能力方面,因为有了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的学习,学生对假设已不再陌生,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与表达,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媒体选择和设计媒体选择:各种声音课件、《声音的产生》课件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体验声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过程,突出重点。

六、教学过程简述教学活动简述探究活动1、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备课
课题10声音的产生课型新授主备人刘桂先使用人使用时间

习目标知识目标
提出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
实验材料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能力目标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声音的产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先学后教
先学
1、生自学,师巡视。

2、生反馈。

后教
1、学生利用周围的材料制造声音,
说一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发出了怎样的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交流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
发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
3、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我们的猜想——声音产生实验记录——我们的方法
小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们的发声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7、敲击锣鼓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去做才能
使锣声、鼓声立即停止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