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如何促进自主学习的开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主要是对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进行探讨,针对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历程,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了改进数学自主学习的基本策略等。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数学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35-01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新课标提出“即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以往的课程目标过于强调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一项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重视”双基”是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传统。
但是,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这种教育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学生知识与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同样重要。
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学科。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及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同时高中阶段的青少年逻辑思维和自我认知能力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关键阶段,较之初中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情绪更加稳定协调,求知能力也强,他们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任之一。
二、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分析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快速发展、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个性更加完善。
他们开始自觉的观察与思考,在记忆方未能自觉性主动性也在不断的增强,他们开始积极主动的尝试新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能力,其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渐更多的关注抽象内容的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对概念、公式、原理等抽象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记忆。
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我发展水平的明显提高,使他们的学习有了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动机从受外部影响大转变为内部动机不断增强,并逐渐占据了主导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不依靠老师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并独立完成学习的一种学习能力。
从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上理解,学生需要掌握两项基本技能,一个是主动学习的内驱性,一个是独立完成的学习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
一方面,一个人如果拥有了知识学习的热情就等于掌握了知识的一半。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枯燥难以理解的,而这种认知会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期待和热情。
只有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营造出积极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拥有了独立完成知识学习的能力就等于掌握了知识的本质内涵。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计算和数学思维是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学生才能更加自如地解决数学问题,继而提高数学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学科发展的根本目标。
一、趣味教学,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动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关注力和注意力都并不持久,他们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的世界。
例如:学习“认识时间”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钟表教具,要求小组进行挑战赛,一组给出时间,另一组把时间拨到准确位置,几个小组依次进行挑战赛,获胜的小组颁发“时间小博士”的奖励。
小学生本来好胜心极强,思维又非常活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自由交流自主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为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想把自主学习的策略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教师在课堂中总是处于领导者的位置,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摘要: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情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乐趣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
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地学习去获取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鉴于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地学习去获取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板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设计了师生计算比赛:(1)123×37+63×123(2)72×199+72。
当然学生算得很慢,我很快就把答案写出来了,并且说明自己事前并没算过,而是运用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学生们都很惊讶,一个个都非常想知道这是怎样算的,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那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鼓励交流合作,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课堂上应让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
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
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关注问题,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力求创造出开放型的师生关系,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真实的体现。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如果把圆形的纸四角剪成弧形定能变成一个正方形。
”随即又有学生说:“在一个长方形里还能剪出一个圆呢,在三角形里也能”。
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
只有让学生暴露出不同的思维,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富有个性。
二、科学设置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导入是数学课程中的关键性环节,可以为新知识教学找寻出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在开始新的章节或者涉及新知识体系时,很多小学生往往难以尽快地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阻滞因素。
在知识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融入轻松、有趣的因素将学生们引入到新知识的视野中,触发他们的好奇心。
导入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利用故事情节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们的待续关注;又或者教师可以先回顾一些学过的知识,然后用这些知识来引出即将要讲解的新内容,让学生们消除对新知识的抵触心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理解线路。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摘要: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教学学生教育就是要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
一、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自身经验,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在思考中寻疑,对周围环境与实物产生直接的感知、发现,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使数学概念、意识、规律在自主探索中生成和发展。
案例:“苏教版七(上)2.4.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创设情境问题:下午放学时,李明的车子坏了,他去修车,不能按时回家,怕妈妈担心,打电话告诉妈妈,可妈妈坚持要去接他,问他在什么地方修车,他说:“在我们学校门前东西方向的路上,你先走12米,再走18米,就能看到我了”。
于是妈妈来到校门口。
讨论,妈妈能找到他吗?讨论交流,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a若两次都向东,很显然,一共向东走了30米。
b若两次都向西,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30米处。
c若第一次向东12米,第二次向西走18米。
则利用数轴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西方6米处。
d若第一次向西走12米,第二次向东走18米。
利用数轴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什么地方?如何用算式表示?e第一次向西走12米,第二次向东走12米,那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什么地方?f如果第一次向西走12米,第二次没有走,那如何呢?(从而发现有理数加法法则,略)以上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1. 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教材、引入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例,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2. 设立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并与学生共同制定一些可以衡量目标完成的具体标准。
学生可以根据目标进行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提供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习题集等。
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 引导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寻找解决方法。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5. 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6. 提供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能力。
7. 培养解决困难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面对困难,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并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点做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循序渐进搞自主学习;分层设计练习,使全体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之重要,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注重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就需要我们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乐于探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特别的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只要说出一个整数,不管它有多大,老师马上能告诉你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就来试一试。
”学生可以考老师,他们别提多高兴了,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在本上写数并在本上试除一下,确定答案后把手高高举起,想难住我。
当我分别给予准确回答时,学生个个由怀疑变得信服。
“这么多人都没考倒老师,老师可真神了!”惊叹之余,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提起来了。
2.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除了以上问题情境教法外,教师还要注意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
要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必须明确对象,创设氛围,做足准备,并严格按一定的流程开展,最终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多次培养,达到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我反馈学习结果的目标。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15(2011)1-007-00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如何及时地做好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除了自身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改变外,如何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
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
这种状态学习效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
2.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
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
”在教学学习中,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形成,还是方法思路的明晰,都离不开学生“做学”活动。
这里的“做”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精神,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现把我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三习”“一用”的习惯。
“三习”是指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学习。
“一用”指课外运用。
课前预习是先知阶段,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在学生已有印象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形象。
课中学习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讨论探索以获取知识。
如初二几何《三角形》一章中关于三角形的分类一节。
上课后我先不讲新课,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白纸剪一个三角形,几分钟后,同学们剪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三角形的形状,既而总结出三角形可以按角、边分为两大类。
这样,学生就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后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自主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又如:初中代数中“同底数幂乘法与同底数幂除法,平方根与立方根”,可进行对比理解记忆。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率,增强自信心。
课外运用是知识的学以致用阶段。
学生用课上获取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自主学习。
二、确立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一节,课上先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并讨论这些图形都有哪些共同特点,进而引出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性质。
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些国家的国旗,指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这也是符合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教是为了不教。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它与被动接受学习是相对的。
其要求是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学习,学习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并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首先,正确理解初中生自主学习。
初中生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封闭学习,更不能放任自流。
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自主学习是相对的,绝对自主的学习是较少的。
在校学生有很多方面不可能完全由自己决定,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教师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引路人,即在自主学习开始时,教师提出学习的目标和方法。
(2)教师是解惑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不能理解,在这时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
(3)给予学生肯定,也就是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也能从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中知道自己的对与错,给自己以后的学习增添信心。
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选择适当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很抽象,逻辑性很强,有的很难以理解,教师要对知识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哪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不可以,切不可把所有内容都让学生自己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的放矢。
二、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如观察的习惯、数学阅读的习惯、数学思考的习惯、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习惯等都是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
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如每次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都带领学生认真阅读题目,仔细分析题目的信息,认真思考,直到学生明白该题讲的是什么,要求我们求什么,量与量之间有何关系等。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篇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
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
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学生以前所接触的平面图形都能用直尺准确量出它的周长,而对测量闭合曲线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安排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具有抽象性。
因此,很多学生惧怕数学,不喜欢上数学课。
数学教学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本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培养“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学生才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巧编故事,多玩游戏,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奇,教师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插入有趣的故事,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把数学学习趣味化、游戏化,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巧设悬念,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
例如,我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几个数:44、33、100、55、99、46、21,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哪个数能被2、3或5整除。
学生一一回答后,我大声说:“老师给大家表演魔术,同学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数,我马上就能判断出它能否被2、3或5整除。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争着说数,我准确地做出判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都急切地问老师是如何判断?学生在这个“神奇”的表演中产生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愤悱的境地。
3.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彰显课堂的多样化。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它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小学生对立体空间难以理解,我在指导学生理解立体空间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的立体概念,用直观的三维动画演示出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
新课程标准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同时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利用课堂45分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一个人学习的主要动力。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抓住导入环节。
比如设下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老师说太阳光的照射一年四季都在变化,甚至每天都在变化,你能计算出某时刻你身影的高度吗?此时,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又是多少呢?带着疑问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欲望和兴趣。
又如,新课前先展示教具,在学生们的猜测中进入主题。
如拿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推动一边与另一边垂直时,矩形的特征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归纳。
2.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愉快的教学氛围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为了使课堂生动一些,可以在教学中掺入些数学小故事、小游戏、数学课件、实验教具等。
如在学习《三视图》时,之前让学生在家用纸做好几个正方体和圆柱体,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在桌子上看自己的物体,说出正方体的三视图,然后再进一步探究其他物体的三视图,学生参与面广,自主学习得到了提高;又如,在学习《概率》这一节,老师可根据学生喜欢玩扑克牌这一特点,进行玩扑克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
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
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
试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会自主学习、能终身发展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现结合本人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作为老师就要设法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能把学习数学培养成一种兴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
因此,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很有必要。
中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境下学习收获才会最大。
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快乐、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多给学生提供合作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教师充分信任、理解、尊重与支持的心理背景下愉快地释放自己,激发其求知欲。
3创造学生善于质疑的机会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矛盾,让学生善于质疑,即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
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出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比教师平白直叙地讲这道题该怎么做的效果要好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更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人类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要获得直接经验才能开拓数学知识的领域。
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48-01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
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思考的行为。
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
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一、探求方法,适时指导,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要想学生学得好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互相学习。
教师以平等民主之态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鼓励师生合作学习;要求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数学课本中的材料,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
三、强化意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已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了提出问题的意义:“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将是一项值得我们去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第一步,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第二步,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二个问题;第三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
其次,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
要提出问题必须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景,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有时我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此外,我还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进行提出问题的考查。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1、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从认识自我开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爱好、学习优势与劣势,表现真实的自我,静心反思在向目
标冲击过程中的得失,并不断修正计划,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修正价值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2、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确立争先意识。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总有自己的特长,自主学习的本质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争先意识、成功的欲望,就会陷入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惰性之中。
学习目标与争先意识是相辅相成的,适当的目标本身就是争先意识的体现,争先意识必定要外化为一定的目标。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竞争心理。
竞争是一种比较,与自己比是不断超越自我,与他人比就是不断超越他人,竞争推动学习目标的不断提高,它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3、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探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选择能力,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