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 原载于外国文学研究20
外国文学(19世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9世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2010-07-18 08:52:01)转载标签: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卡夫卡美国杂谈分类:文件.笔记十九世纪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一.文学特征概述19世纪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的文学。
主要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文学等。
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条件1、社会原因: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和丑陋使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了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反映在文学上就出现了现实主义新倾向。
2、思潮原因: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促使文学转向真实、客观的创作方法。
3、文学自身原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
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在客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
18世纪末,席勒首先提出“现实主义“概念;19世纪20年代,司汤达率先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以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写实,主张文学要象镜子那样如实反映现实,力避主观性。
注重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时代的或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2、批判性、暴露性和改良性:现实主义作家都是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
杨宪益戴乃迭资料
杨宪益、戴乃迭中文资料一:杨宪益资料介绍杨宪益(1915年1月12日-2009年11月23日),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
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产生了广泛影响。
出生杨宪益(1915年1月12日 - 2009年11月23日),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
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生于天津。
据自传体《漏船载酒忆当年》,他出生于“甲寅年冬月二十七”,即公历1915年1月12;阴历仍为甲寅年(1914年)冬季,未到乙卯年(1915年)春节学习经历1934 年在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墨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抗日战争时与吕叔湘、向达等友人在伦敦华侨中作救亡工作,出版中文报纸。
《译余偶拾》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英文教授,1943年4月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1947年把在重庆北碚时所写的文史考证文章编辑成一个集子,由卢前(冀野)起名为《零墨新笺》,是为“新中华丛书”的一种。
后来在解放期间又写了一些,于1949年解放后把后写的这部分编成一集,自费印了100册,名为《零墨续笺》。
在1983年6月三联出版社将《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合起来出了一本书,名为《译余偶拾》印刷9500册(《译余偶拾》于2006年5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再版印刷6000册)。
翻译《红楼梦》1953年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中国文化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均先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
儒林外史的外国文献资料
儒林外史的外国文献资料《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儒林(儒家学者的世界)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时间早于现代的外国文献,但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儒林外史》在国际上的影响与评价。
在英国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我们找到了一篇名为《儒林外史对西方学者的影响》的文章。
该篇文章通过调查西方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与评价,分析了这部作品在西方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
据文章介绍,自从《儒林外史》被翻译成英文后,它迅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
西方学者们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深入了解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法国的《中国文学评论》杂志上,我们找到了一篇名为《儒林外史的文化价值》的文章。
该篇文章探讨了《儒林外史》所蕴含的深刻文化价值。
据文章介绍,这部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文章还指出,《儒林外史》通过对儒家学者的形象塑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为后来的文化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美国的《亚洲文化研究》期刊上,我们找到了一篇名为《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研究》的文章。
该篇文章通过对小说中各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了儒林文化的特点和儒家学者的人性。
据文章介绍,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形象丰满、生动,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儒家学者的品质和精神。
文章还指出,《儒林外史》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儒家学者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轨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
《儒林外史》在外国文献中有着广泛的研究和评价。
西方学者们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深入了解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儒林文化和儒家学者的形象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对《儒林外史》的理解,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1.《儒林外史对西方学者的影响》(《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年第2期)2.《儒林外史的文化价值》(《中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3.《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研究》(《亚洲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刊名:外国文学研究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周期:双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中文;开本: 16开ISSN:1003-7519CN:42-1060/I邮发代号:38-11复合影响因子:0.548综合影响因子:0.21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外国文学研究创刊时间:1978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外国文学研究》杂志期刊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国内统一刊号:CN42-1060/I,国际刊号:ISSN1003-7519。
本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反映外国文学理论、思潮和创作的新动向为办刊宗旨,主要刊载我国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开拓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扩展我国文艺界的视野并提供借鉴。
本刊为保证杂志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和用稿公正性,全面实施匿名专家审稿制度,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并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现不仅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等国内权威检索机构所收录,而且是中国大陆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被A & HCI ( 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全文收录的国际权威期刊。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外国文学史20世纪
简答题:简述母亲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1、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肖洛霍夫(苏联)主要作品: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1926—1940完成:《静静的顿河》(代表作)1932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56年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简答题:简述《一个人的遭遇》的主要思想内容。
1、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描写了主人公安得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通过主人公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
黑塞(德国当代著名的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荒原狼》;雷马克:著名小说《西线无故事》布莱希特: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
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一声不吭》。
五、美国文学
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呈多元局面: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代表性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早期:一种是浪漫主义:取材于民间传说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一种是现实主义:《切尔卡什》,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标志着高尔基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1905年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底层》1905年革命以后到十月革命期间: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
《外国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外国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个人情感、自然美、想象力和民族特色,反对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
2.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张真实描绘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揭示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反对理想化和虚构。
3. 启蒙文学:启蒙文学是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理性、自由、平等和人权,批判封建专制和社会不公,倡导科学知识和人道主义。
4.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象征和暗示的艺术手法,追求神秘和超验的精神体验,反对现实主义的直接性和客观性。
5.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叶至后期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统一性和确定性,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挑战传统的叙事和意义结构。
二、填空题1. ______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唐璜》被誉为“讽刺史诗”。
答案:拜伦2. ______是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悲惨世界》描绘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苦难和矛盾。
答案:雨果3. ______是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反映了年轻人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答案:歌德4. ______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他的《金色的尘埃》展现了人类灵魂的痛苦和超越。
答案:勃洛克5. ______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在路上》描绘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的反叛和迷茫。
答案:杰克·凯鲁亚克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位作家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拜伦B. 雪莱C. 巴尔扎克D. 海涅答案:C2.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战争与和平》B. 《红与黑》C. 《巴黎圣母院》D. 《安娜·卡列尼娜》答案:C3. 下列哪一位作家不属于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A. 笛福B. 卢梭C. 歌德D. 莎士比亚答案:D4.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属于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恶之花》B. 《荒原》C. 《百年孤独》D. 《夜莺》答案:C5. 下列哪一位作家不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约瑟夫·海勒B.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C. 伊塔洛·卡尔维诺D. 威廉·莎士比亚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唐璜》B. 《哈姆雷特》C. 《人间喜剧》D. 《基督山伯爵》答案:AD2.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红楼梦》C. 《罪与罚》D. 《傲慢与偏见》答案:AC3.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启蒙文学的代表作?()A. 《格列佛游记》B. 《浮士德》C. 《雾都孤儿》D. 《神曲》答案:AB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B. 《尤利西斯》C. 《黄金时代》D. 《恶之花》答案:AD5.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百年孤独》B. 《尤利西斯》C. 《追忆似水年华》D. 《在路上》答案:ABD五、判断题1.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理性和客观性,反对主观情感和想象力的表现。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最新版本
古罗马文学承袭古希腊的古典文化,两者一脉相承, 使得拉丁文化不断传承。精品课件
维吉尔(前70年-前19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 其史诗《埃涅阿斯纪》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 史诗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 故事第一次提出了爱情与责任的冲突,在这一点上 显示了罗马人与希腊人很大的不同——他们很重视 自己对民族所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远比他们个人 的情感和爱情重要得多。
精品课件
什么是文艺复兴?
经典定义: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 高举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 对封建,反对基督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 运动中,产生了数以百计的科学巨人和文化巨人。 (该定义是源于较早的苏联教科书)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特别强调文艺复兴中 人们对于美和自由的追求。
2、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后来资 产阶级启蒙的理性不同。它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 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即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 顾及政权的需要。
3、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 “三一律”
三一律:一部戏剧的故事要发生在一个地点,长度不能超过 一昼夜,并且线索只能有一个。
因此,莎士比亚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悲剧,被 视为欧洲文学的第三座里程碑。
精品课件
文艺复兴之后——巴洛克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峰的标志,也是走向衰
落的前兆。其死后,垂暮的梦境创造了被称为 “巴洛克”的艺术时代。华丽、诡谲、颓唐和破 碎的风格令人想到夜幕降临之前的黄昏和晚霞。
精品课件
四:新古典主义与启蒙思想的闪电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 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 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表现主义文学
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
卡夫卡独到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如下 几个方面:
✓ 悖谬与怪诞:人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全部 真理,因为作为一个认识的主体,他必 须在真理之外,而真理也就因此而不完 全了。于是悖谬和荒诞就产生了。
✓ 寓意性与多义性:由于作品本身的复杂 和作者意识的隐晦而使得人们几乎不可 能破译它,这就必然导致作品的多义性。
2024/10/6
弗内斯:表现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尼采的活力论、马里内蒂的未来 主义、惠特曼的泛神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分析以及柏格森 的直觉主义。
理查德·谢帕德:与其说表现主义者是预言家,不如说他们是幻 想家——炸掉因袭而来的真实,打破在人心周围形成的硬壳,以 便给囚禁在里面的活力以不受约束的表现。
2024/10/6
表现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expressus”,具有“抛掷出去”、 “挤压出去”的意思。
作为一个现代术语,它最早出现于 1901年法语界,当时被用来指称业余 画 家 朱 利 安 ·奥 古 斯 特 ·埃 尔 维 在 巴 黎 “独立沙龙”展出的八幅作品,其总题 目就叫《表现主义》。
✓ 《美国》的主人公卡尔·罗斯曼面对的还算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 《审判》中的约瑟夫·K的活动场所就缩小到大街上、走廊上和工地上了
✓ 《城堡》中的K进而被限定在客栈与村庄里
✓ 老光棍勃鲁姆费尔德便只能龟缩在自己的房间里
✓ 绝食大师更进一步,被关在铁笼里
“耗子王国”的歌手——
✓ 杂耍艺人的世界就是一根秋千
表现主义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卡夫卡 第三节 尤金▪奥尼尔
2
第一节 概述
表现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盛于 20年代和30年代的德国、美国等国。表现主义最初萌 生于艺术领域,随后扩展并演变为文学运动。表现主 义艺术着重描述并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而不是自 然界的客观事实,或基于这些事实的抽象观念。表现 主义强调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表现主义文学在戏 剧和小说方面成就最大。
《外国文学史(下)》 第九章 20世纪文学(上)
巴雷斯是法国一战前后影响最大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东方壁垒》(1905—1921) 等三部曲。
罗曼•罗兰(1866—1944)是法国现代伟大 的人道主义者和作家,他的长河小说《约翰• 克利斯多夫》以贝多芬等音乐家为原型,塑造 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个人反抗社会的民主 主义知识分子形象。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 乐,每卷分别有着不同乐思和节奏的乐章,形 成了独特的“音乐小说”风格。
20世纪20—40年代,无产阶级文学在战 斗中迅速发展。安娜•西格斯(1900— 1983)的小说《第七个十字架》(1942) 通过法西斯统治时期一个集中营内七个囚 徒越狱逃跑的故事,勾画了一幅法西斯专 政初年的德国现实图景。
著名理论家、剧作家布莱希特 (1898—1956)创立“叙事剧 理论”,强调在角色、演员和观 众之间制造“间离效果”,使观 众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观看剧情, 激发他们改变现实的愿望。
象征主义主要受法国影响,主张运用物象 来暗示内心和精神中的微妙状态,主要作 家有豪普特曼、格奥尔格、里尔克等人, 代表作品有豪普特曼的戏剧《沉钟》 (1896)和《碧芭在跳舞》(1906)。
表现主义于1914年由法国传入德国。表现 主义关注现实,反叛病态的时代。最重要的 表现主义小说家是卡夫卡。表现主义诗歌主 要有德国诗人奥尔格•海姆的《新的日子》、 奥地利诗人弗朗茨•韦尔弗的《世界之友》 (1911),以及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 《孤独者13年从象征派内部分离出来的 一个较小的派别,致力于从诗歌理论和创作 两个方面反对象征主义浓重的神秘主义和宗 教主义气息,但阿克梅派也继承了象征主义 对艺术本体美和诗歌音乐美感的追求,其主 要成员有古米廖夫、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 托娃等。
劳伦斯(1885—1930) 他的成名作《儿子与情人》 于1913年出版,奠定了 他作为英国现代杰出小说 家的地位。
20世纪西方文学概述
• 4、实验小说家群体 • 安德烈· 纪德《伪币制造者》——描写一个作家在创 作《伪币制造者》 ,反小说(元小说), • 玛格丽特· 杜拉斯:《情人》,自传性。
经典段落: 我认识你,永远认识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 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 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是你是个年轻的女人,与你那时的容 貌相比,我更爱你倍受摧残的容颜。
外国文学史(二)
20世纪西方文学 东方文学
20世纪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of 20th
导 论
一、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 二、20世纪西方文学概述
一
课程说明 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
• 1、外国文学的分类
• 西方文学 欧美文学 • 东方文学 亚非文学 • “西方”、“东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概念,它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不 同层面的含义。
帕斯捷尔纳克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日瓦戈医生劳伦斯人人卡夫卡的系列小说卡夫卡的系列小说劳伦斯恋爱中的女恋爱中的女生存本身的无价值生存本身的无价值生存本身的无价值危机意识生存本身的无价值危机意识他们的作品中没有理想国没有具体济世方他们的作品中没有理想国没有具体济世方案的提出只是关注个人的社会归属和自我价值的案的提出只是关注个人的社会归属和自我价值的存亡
2、从4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相对 峙的世界新格局; 3、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哲学思 潮并存。
二、特点
1、继承和发展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但批判 性有所减弱; 2、作家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创作手法和 风格具有模糊性; 3、出现了新的社会制度,很多作家作品与这一 新的社会思潮进行结合。
维· 奈保尔:印度 苏· 裔英国作家
(二)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史》教案(绪论、一-六章)2010年9月
廊坊师范学院
课程教案2010 —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
授课专业汉语言文学
授课班级2008级汉本、2010级专接本主讲教师尹振球
所属系别中文系
教研室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教研室
教材名称外国文学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2006年5月第一版
2010年9月1日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系别:文学院中文系教研室:外国文学与文艺理论教研室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俄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一俄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拉普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3.萨姆金精神4.解冻文学5.阿克梅派6.白银时代7.俄国形式主义1拉普是〃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简称,成立于1923年,领导人物是阿维尔巴赫、法捷耶夫等人。
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多建树,对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但是后来推行〃左〃的宗派主义文艺路线才非斥非党派作家,严重阻碍了苏联文学的健康发展。
1932年,苏共中央解散了它,成立了代替性的苏联作家协会。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主要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将其与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1989年,苏联作家协会在新《章程》中删除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法,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一创作和批评方法也随之消失。
高尔基的《母亲》是这一创作类型的早期范本。
3.萨姆金精神萨姆金是高尔基史诗性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的主人公。
他自私自利、自命不凡,灵魂空虚,卑鄙虚伪,海派和仇视革命,是个极端主义者的典型。
〃萨姆金精神〃即市份习气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代名词。
4.解冻文学这一概念来源于爱伦堡发表于1954年的小说《解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文学出现了一股不同于左倾思潮的文学倾向,强调真实地反映生活,迎来了文学的活跃时期,这十年来的文学被称为〃解冻文学〃。
它不同于斯大林时代文坛上的歌颂文学,注意发扬民主精神,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尊重文艺创作的自由,反对文艺追随政治,反对个人崇拜,表达了〃关心人〃、〃爱护人〃的文学主题。
〃解冻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西蒙诺夫的《生者与死者》和阿克肖诺夫的《带星星的火车票》。
5小可克梅派是具有代表性的俄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之一,起源于20世纪初,它是从象征派内部分离出来的纯诗歌流派,以《阿波罗》杂志为理论阵地。
史传文学的发展历程
史传文学的发展历程史传文学是指通过具体人物的生平事迹来讲述历史,以展示和传达历史真相、启示人们的文学体裁。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最早的史传文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记和纪实文学。
在中国,最早的史传作品可以追溯到《左传》和《国语》等历史记载。
这些作品是通过记载各国国君、官员的言行来反映时局和揭示历史真相的。
在古希腊和罗马,也有类似的传记文学,如普拉托等人所写的伟大人物的传记。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史传文学逐渐脱离了纪实记载的框架,开始跨越了历史和文学的界限。
在中世纪的欧洲,鲁特拉利乌斯·撒克维利乌斯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传记》和贝代的《查理曼大帝》等作品,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记载,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悬疑处理来吸引读者。
到了近代,史传文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随着启蒙思想的兴起,人们开始对历史的真实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裁也对史传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可以被视为一部巨大的史传作品,通过对贵族家族的衰败和人物命运的刻画,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
同时,在现代,史传文学也开始多样化发展。
不仅有传记体、小说体的文学作品,还有描写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的戏剧、影视剧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历史事件的演绎,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思考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史传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
它不仅通过对具体人物生平的描写传递历史真相,还通过对历史时代的再现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1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接受了前辈们的批判精神、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典型人物等最基本的创作方法,也接受新时期涌现的文学流派的新手法,以丰富传统的现实主义。
他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坛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趋势。
揭露性和批判性的消退,造成了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暂时衰落。
(3)大约从70年代开始,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又出现复兴的端倪,即回归现象。
及至80年代,有的现代派作家甚至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来写作。
这种现象对现实主义本身无疑是一种激励。
(4)综观20世纪的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可以发现,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力是强大的。
可是,如果抛弃了它的优良传统,即批判性、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广阔性、塑造典型人物的艺术手法等等,而过多地吸取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那就会造成自身的衰微,乃至不成其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2.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相互影响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相互影响更为直接和频繁,现实主义文学也不例外。
(1)十月革命后出现的苏联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对欧美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2)苏联等国家陆续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世界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声誉,对于具有正义感和不满于现实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家来说,它们起到了示范作用。
由此在欧美出现了“红色的30年代”。
除了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还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和平主义、费边主义等各种各样社会思潮,但是他们的总体倾向是进步的。
与此相应,他们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起到了壮大现实主义潮流的作用。
3.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特点(1)从阶级观念或社会主义思想角度观察社会问题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看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外国文学史阅读书目
外国文学史阅读书目第一篇:外国文学史阅读书目外国文学史阅读书目1、斯威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或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3、荷马:《奥德赛》,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或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4、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和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三卷:欧里庇得斯悲剧六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四卷:阿里斯托芬喜剧6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戏剧集》,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9、维吉尔:《埃涅阿斯记》,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
10、奥维德:《变形记》,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罗兰之歌》,杨宪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
12、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年版。
13、但丁:《神曲》,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4、但丁:《神曲》,田德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拉伯雷:《巨人传》,成钰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版。
16、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7、乔叟:《坎特伯雷故事》,方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18、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9、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0、高乃伊:《高乃伊戏剧选》,张秋红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21、拉辛:《拉辛戏剧选》,齐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超现实主义文学
2024/10/6
二、超现实主义理论的“立法者”
• 1942年布勒东发表《第三次超现实主义宣言》。 ❖ 第三次与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旨在
坚持超现实主义独立自主的行动方针,一方面反对脱离社会政治 斗争,另一方面又坚持拒绝接受马克思主义和法共的制约。
• 《论活生生的作品之中的超现实主义》 ❖ 布勒东除了重申“自动写作法”“与美学标准毫不相干”以外,
✓“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 实”,“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 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 的种种变幻"。
✓布勒东不仅推崇梦境,同时把梦境、 幻觉、无意识视作创作的源泉。
✓与上述主张相应,在创作上他倡导 采用“自动写作法”进行写作。
✓同时,在宣言中他还以深恶痛绝的 口吻,对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彻底批判 和否定。
✓布勒东还进一步阐发超现实主义对旧的文 学传统特别是现实主义的彻底否定和拒斥的 态度,主张打破一切传统的文学形式和创作 规范,大胆进行各种新的文学实验。
“我们反对任何一种沉溺 于诗意之中的麻木不仁;反 对以艺术为消遣;反对旁征 博引式的探讨;反对纯粹的 推理;同那些养精蓄锐、不 肯动脑筋的人(不管他们表 现得气量狭小还是气度恢 宏),我们不愿有任何共同 之点。任何背弃、任何逃跑、 任何叛卖都不能阻止我们去 结束这一套混账制度。”
• 查拉在苏黎世发起达达运动时,他与阿拉贡、 艾吕雅、苏波等人也组织起法国的达达团体, 并在1919年创办《文学》杂志,予以响应。
• 1924年发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与 达达主义分道扬镳,同时出版实践超现实主 义理论主张的诗集《可溶解的鱼》;1928年 出版超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娜佳》。
• 1966年9月28日,布勒东为超现实主义奔走 呼号、奋战几十年之后与世长辞,法国的超 现实主义运动也寿终正寝,落下帷幕。
《外国文学史》-莫里哀:《达尔杜夫》
莫里哀:《达尔杜夫》内容梗概《达尔杜夫》是一部五幕诗体喜剧。
主人公达尔杜夫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骗子,伪装虔诚骗得巴黎富商奥尔贡及其母亲的信任,混入奥尔贡的家成为“精神导师”。
奥尔贡的继妻欧米尔、儿子达米斯、女儿玛丽亚娜、女儿的情人法赖尔以及女仆桃丽娜都激烈反对达尔杜夫,奥尔贡却对骗子崇拜得五体投地,还要将女儿许配给他。
达尔杜夫无耻地追逐恩人奥尔贡的妻子欧米尔,他的丑行被达米斯撞见。
达米斯痛斥了伪君子达尔杜夫,并报告父亲。
可是,奥尔贡在达尔杜夫的迷惑下,反而痛骂儿子诋毁圣贤,剥夺了儿子的财产继承权,将财产转赠给达尔杜夫,还要将儿子逐出家门。
面对严峻的事态,欧米尔巧设计谋,让丈夫藏在桌下,让他耳闻目睹伪君子的丑态。
这时,奥尔贡才如梦方醒,而达尔杜夫不仅毫无收敛,反而露出狰狞的凶相。
因为他这时已夺得了奥尔贡的家产,还掌握了奥尔贡为一个参与谋反的朋友藏匿信件的秘密。
气势嚣张的达尔杜夫竟然要将奥尔贡一家赶出家门,他还向国王告密。
英明的国王洞察一切,逮捕了宗教骗子达尔杜夫,并原谅了奥尔贡的过错。
作品节选李健吾译《达尔杜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研究综述《达尔杜夫》是莫里哀讽刺喜剧的代表作,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为法国戏剧舞台增添了无穷魅力,并赢得了世界性荣誉。
这部剧作在中国文艺界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五四”之后,它即已被介绍过来。
解放后,《达尔杜夫》还由中央戏剧学院公开演出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1958年李健吾翻译了这部作品,收录在《莫里哀喜剧六种》中,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赵少侯的《莫里哀的喜剧选》,中册收了《伪君子》(《达尔杜夫》)。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孟庆奎译注的《莫里哀生平和著作》。
与此同时,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在展开。
李健吾、罗大冈、陈惇、朱延生、江秋生、郑克鲁等一批学者纷纷著文就《达尔杜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
60年代,中国最负盛名的莫里哀喜剧的研究者李健吾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研究成果。
历史的来源名词解释
历史的来源名词解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研究。
它源于希腊语中的"histōría"(ἱστορία),意味着"调查"或"研究"。
历史被视为一个领域,旨在探究人类社会的过去,以了解其发展轨迹、变革和决策过程,从而对当代及未来产生影响。
历史的来源日益引起我们的兴趣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来源文献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来源。
它可以分为口头传承和书面记录两类。
口头传承是早期社会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通过口述和传统歌谣等方式把历史事件传递给后代。
书面记录的历史则是随着文字的发展而出现的。
早期的纪实并非正式的历史记录,而是以碑文、铭文和文化遗产等方式呈现。
之后,人们开始使用文字来记录重要事件、国家命令和法律法规等。
古代文献如《史记》和《论语》等成为重要的历史来源,并促进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2. 考古学来源考古学是另一个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和研究古代遗迹、文物和保存较好的人类遗址,重建人类社会的历史。
考古学源自对古代实物的研究和破译。
通过探索古代文明的物质遗存,考古学家揭示了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进步、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来源。
3. 口述历史来源口述历史是一种主要依赖目击者和后辈记述的历史来源。
许多文明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都通过口述将历史、传统、文化、宗教等信息由一代传给另一代。
例如,非洲和南美洲的原住民通过口头传统将其历史和文化传承至今。
口述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对过去的了解,并呈现了不同传统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
4. 地名和地理相关性地名和地理位置也是理解历史的重要来源。
地名通常可以提供许多关于过去人类活动的线索,并揭示当时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
通过研究古代定居点和地标,人们可以探索不同文明和社会在不同地理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发展。
5. 传统和庆典许多国家和文化都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和庆典活动。
外国文学史推荐阅读书目
外国文学史推荐阅读书目阅读书目杨周翰等编《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郑克鲁编《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编《外国文学作品选》(上、下)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斯威布:《希腊神话与传说》,人民文学出版社荷马:《伊利亚特》、《奥德修记》《圣经的故事》但丁:《神曲》卜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莎士比亚作品集(最少读《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罗米欧与朱丽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莫里哀喜剧六种》,李健吾译《新爱洛伊丝》《伏尔泰小说集》,傅雷译歌德:《浮士德》《拜伦诗选》《叶甫盖尼.奥涅金》雨果:《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全集》(重点阅读《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四行诗》)?狄更斯《双城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夏绿蒂勃朗特: 《简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司汤答:《红与黑.》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红字》《白鲸》<草叶集>《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玩偶之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母亲》《静静的顿河》《老人与海》《蝇王》《盘结在一起的毒蛇》《洪堡的礼物》《荒原》《变形记》《毛猿》《尤利西斯》《厌恶》《等待戈多》《窥视者》《第二十二条军规》《百年孤独》《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原始英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印度两大史诗)《本生经》(佛教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婆罗门教寓言故事集)《沙恭达罗》(迦梨陀娑)《旧约》(古希伯来文学经典,西方书面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古兰经》(伊斯兰教圣经,阿拉伯散文的里程碑)《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纪念碑”)?《万叶集》(日本古典诗歌总集)《源氏物语》(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蔷薇园》(“设拉子的黄莺”——波斯诗哲萨迪)《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纪念碑“)《春香传》(朝鲜古典小说名著,说唱脚本体小说,是朝鲜三大古典名著中成就最高的一部)《金云翘传》(阮攸,中古越南文学中最负盛名的长篇叙事诗)《吉檀迦利》(诗集),“印度诗圣”泰戈尔,东方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大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载于《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小历史”中的“大历史”——《疾病解说者》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化霸权薛玉凤(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1)内容提要:2000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疾病解说者》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其中“柏哲达先生来搭伙”运用第一人称女童叙事的独特手法,打破传统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二元对立,将作为文学稳定“背景”的历史置于文学的“前景”突显出来。
通过人物“小历史”的描述,小说把印度被殖民、被“分而治之”的“大历史”前景化,巧妙地谴责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戕害,批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少数族裔文化的压制与埋没,从而达到重新书写少数族裔历史,颠覆殖民话语及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的目的。
关键词:《疾病解说者》女童叙事历史文化霸权作者简介:薛玉凤,文学博士,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研究方向:美国文学与文化。
“History” beyond “histories” in Interpreter of MaladiesXue Yufeng(Institute of Foreign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Abstract: “When Mr. Pirzada Came to Dine” is a short story among the nine in Jhumpa Lahi ri‟s Interpreter of Maladies(1999), the 2000 Pulitzer Prize winner for fiction. By using the first-person point of view of a little Asian Indian American girl, the story breaks the traditional demarcation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 foregrounding the history of India which was later divided into three countries--India, Pakistan, Bangladesh—and one district Kashmir by the English colonial policy. By depicting the storie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history of their country and their people behind them, the story severely criticizes the colonial history and the cultural hegemony. Key words: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point of view history cultural hegemonyAuthor: Xue Yufeng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Her majar research area is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Email:xueyufe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批评解构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Montrose 20)的全新概念。
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历史不再是唯一、客观、本质性地存在于文学文本之外的“宏大叙事”,而是与文学文本一样也是一种叙事,一种文本,同样具有主观性和虚构性。
而“文本的历史性指所有的书写形式,包括批评家所研究的文本和我们处身其中探究其实的文本所具有的特定历史含义和社会的、物质性的内容;因此,我也指所有阅读模式中包含的历史、社会和物质内容。
”(Greenblatt & Gunn 410)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被理解为“共建的互文性”(Felperin 77)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真正的历史只能从各种各样的文本中甄别寻觅。
在后现代小说中,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界限更是模糊难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小说中虚构的事件和人物混杂在一起。
2000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疾病解说者》(Interpreter of Maladies, 1999)就是这样一部蕴含丰富“历史、社会和物质内容”的短篇小说集,在这些篇幅不长的短篇故事中,印度裔美国女作家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 1967- )①有意混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界限,把历史事件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混杂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形式。
《疾病解说者》共包括九个短篇小说,集中刻划了一群游离于古老的印度与令人迷乱的美国新大陆之间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印度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宗教信仰、音乐艺术、服装饮食等文化符码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文化深度与厚度,给读者带来无穷的思索空间与艺术魅力。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以其中一个短篇“柏哲达先生来搭伙”(When Mr. Pirzada Came to Dine)为例,探讨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主题。
一在“柏哲达先生来搭伙”中,作者拉希莉运用第一人称女童叙事的独特手法,打破传统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二元对立,将作为文学稳定“背景”的历史置于文学的“前景”。
通过人物“小历史”的描述,小说把印度被殖民、被“分而治之”的“大历史”前景化,巧妙地谴责历史上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戕害。
小说开门见山,利用第一人称女童叙事者把读者直接带入历史:“1971年秋天,有位先生经常出入我家”(Lahiri 23),②当时的“我”,莉丽亚,只是一个十岁女孩。
由此开始,几乎通篇故事采用的都是莉丽亚的儿童叙事视角,倒叙那年发生在她家的故事:由于巴基斯坦内战,来自达卡的柏哲达先生与远在家乡的妻女失去了联系,到莉丽亚家“搭伙吃饭看新闻”(24)。
故事看似小人物的“小历史”,但透过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历史,折射的却是印度被殖民被分裂、巴基斯坦内战、孟加拉建国等国家民族的“大历史”。
印度独立史与巴基斯坦内战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文本中多处直接描述的“前景”,文学与历史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陈670),文史互证,彻底颠覆了传统历史叙事。
尽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只有四个,但要想读懂故事,理清人物之间既简单又复杂的关系,读者与十岁的莉丽亚一样,需要对印度的历史及故事的“背景”有所了解。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
约从公元前14世纪起,不断有外族入侵。
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
1757年,印度和英国之间爆发战争,印度战败并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国对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将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
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未能得到解决,从而种下了永久的祸根。
同年8月15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实现独立,但“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使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冲突加剧,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之间武装冲突不断,双方曾因克什米尔及东巴基斯坦问题分别于1947、1965、1971年爆发三次印巴战争。
第三次印巴战争直接导致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达卡成为孟加拉国的首都。
由此可见,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本来都属于印度,它们之所以四分五裂,相互残杀,完全是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印度独立史与印巴战争史是“柏哲达先生来搭伙”中故事发生的最重要的历史背景,但小说作者拉希莉匠心独运,把本来作为故事背景的这些历史事件置于故事的前景突显出来。
实际上,小说通过人物之口在多处地方清清楚楚地讲述了一些有关印度的历史。
在年幼的莉丽亚看来,柏哲达先生与她的父母一样,都是印度人,这也正是他们之所以聚到一起的根本原因,但听到女儿把柏哲达先生称作“印度先生”,莉丽亚的父亲郑重其事地纠正她说“柏哲达先生早就不算是印度人了”,“自打印度被分开,他就不算印度人啦!1947年,我们的国家被分割了。
”在莉丽亚及许多读者看来,1947年是印度从大不列颠统治下独立的时候,但莉丽亚的父亲告诉她,“印度先是独立,接下来就给瓜分啦。
”“好比一只馅饼,这块是印度人,那块是穆斯林人,达卡再也不属于我们了。
”(25)从莉丽亚父亲耐心的解释中,读者与年幼的莉丽亚一样逐渐明白印度独立史同时也就是印度被分裂的历史,而从父亲看似平静的语气中,似乎听得出小说作者对印度被“瓜分”的愤怒与谴责。
分裂以后的印度人与穆斯林人反目成仇,纵火焚烧对方的家园,对大多数人来说,和对头坐在同一张餐桌上吃饭是不可思议的。
故事中的柏哲达先生来自达卡,是穆斯林,而莉丽亚的父母来自加尔各答,是印度人,本该在印度厮杀的敌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却亲如一家,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是对殖民话语的“对抗记忆”(Foucault 160),也是对殖民者的无情谴责。
小说前景化的国家民族大历史还包括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其直接结果是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孟加拉国成立,达卡成为其首都。
故事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柏哲达先生从达卡来,“那时达卡还属于巴基斯坦,现在它已经是孟加拉国的首都了。
那一年,巴基斯坦内战,烽火四起。
在达卡所属的东线,人们为了摆脱西部统治,争取独立自主,纷纷揭竿而起。
三月份,达卡城门被巴加斯坦军队轰开。
”教师被枪击,妇女惨遭蹂躏,“越来越多的诗人被砍头,越来越多的村落被焚烧。
”“到了夏末,据说死了30万人。
”(Lahiri 23)万圣节前夜及以后的许多天,印巴局势恶化,战争一触即发,达卡坚持要独立。
十二月四日,双方正式宣战。
每天晚上焦急地等着十一点新闻的柏哲达先生与莉丽亚的父母“期待着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个新国家的诞生。
”(34)十二天后,西巴基斯坦军队在达卡溃败后投降,达卡独立。
次年一月,柏哲达先生回到他在达卡的家,很长一段时间杳无音讯。
这期间,达卡在新组阁的议会政府领导下慢慢复原,无数的难民从印度重返家园,但迎接他们的却是失业和饥荒的威胁。
巴基斯坦内战及印巴战争期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情景一目了然。
一个新国家——孟加拉国——诞生了,它是柏哲达先生的新祖国,也是他的第三个祖国。
他本来和莉丽亚的父母一样都是原印度人,但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他成了巴基斯坦人,而第三次印巴战争后他又成了孟加拉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