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国君王为一把吴越名剑, 不惜连年征战,《越绝书》: 湛卢之剑去之如水,行秦 过楚,楚王卧而寤,得吴王湛 卢之剑,将首魁漂而存焉。秦 王闻而求,不得,兴师击楚, 曰:‘与我湛卢之剑,还师去 汝。’楚王不与。⋯⋯欧冶子、 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 作为铁剑三枚:一日龙渊,二 日泰阿,三日工布。毕成,风 胡子奏之楚王。 ⋯⋯晋郑王闻而 求之,不得,兴师围楚之城, 三年不解。仓谷粟索,库无兵 革。左右群臣贤士,莫能禁止。 於是楚王闻之,引泰阿之剑, 登城而麾之。三军破败,士卒 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 江水折扬,晋郑之头毕白。
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 剑,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江 苏邳县大墩子发现的一把环 形短剑,是用岫岩玉制作的。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青铜戈
从公元前 21世纪起,中国进 入青铜时代。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出土的青铜戈,是目前出土年代最 早的青铜兵器。但二里头文化和早 商遗址中都没有出土过青铜剑。 直到商代晚期,青铜剑才问 世。由于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我国南北各地的青铜剑风格各异, 精彩纷呈,逐渐形成了中原式、巴 蜀式、滇式、吴越式等几大谱系。
铸剑的条件
刑(型)范正,金锡美,工冶 巧,火齐得,剖刑(型)而莫邪己。
子〃强国》 ——《 荀
吴、粤(越)之金锡,此材 之美者也。 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 不能为良,地气然也。
——《考工记〃叙》
吴越铸剑工艺代表东周时期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平
《越绝书》外传《宝剑》: 昔者,越王句践有宝剑五,闻於 天下。 ⋯⋯ 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 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日 湛卢,二日纯钩,三日胜邪,四日 鱼肠,五日巨阙。吴王阖庐之时, 得其胜邪、鱼肠、湛卢。
春秋时期的官员都有佩 剑,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地处 西陲的秦国:《史记〃秦本 纪》记载,秦简公六年(公 元前409年)‚令吏初带 剑‛。张守节《正义》解释 说:‚春秋,官吏各得带剑‛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 王派申舟聘于齐国。途经宋 国时,申舟被杀害,‚楚子 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 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 金银错狩猎纹镜上的武士纹样 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 围宋。‛
于省吾教授藏有稀世名剑两把, 故以‚双剑誃‛作为室名。其中 一把是吴王夫差剑,相传1935年 出土于安徽寿县西门内。此剑通 长58.9厘米,宽5.3厘米,圆首, 圆柱状茎上有两道圆箍,剑格嵌 有绿松石,饰简化兽面纹,刀锋 锐利。器身有‚攻王夫差自作其 元用‛十字铭文。现藏中国历史 博物馆。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件 剑首与剑锋残均已残缺的吴王夫 差剑,但腊部的铭文‚攻王夫差 自作其元用‛2行10字尚在。剑的 形制与上面提到的两件相似。
《台湾古越阁》30.吴王夫差剑
地不爱宝 越王剑频频面世
越王勾践剑面世
1965年,纪南城附近发现一批楚墓, 出土大批铜器、陶器、漆器、竹器、 丝绸、玉器和竹简等。在望山1号墓棺 内人骨架左侧的墨漆的木鞘中发现一 把青铜剑,剑通长 55.6 厘米,剑身长 47.2 厘米,剑茎长 8.4 厘米,剑身宽 4.6 厘米,剑格宽 5厘米,前锋内敛,成两 度弧曲状。两侧有血槽。剑身遍饰菱 形暗纹。剑格两面分别用绿松石与蓝 色琉璃镶嵌出花纹。茎有双箍,剑首 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 11 道间距极 小的同心圆圈为饰。剑柄为圆柱体, ‚缑‛(缠绕于柄的丝绳),保存完 好,柄上刻有三道戒箍。剑出鞘时, 寒光袭人,毫无锈蚀,锋刃如新,犹 能断发。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书 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
揭开吴越之剑的千古之迷
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深埋于地下200余年,不仅毫无 锈蚀,而且锋刃如新,犹能断发,可谓旷世奇迹,在海内外引 起极大轰动,证明古籍中关于吴越之剑的描述,绝对不是言过 其实的文学夸张,而是真实的写照。 冶金史专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越王勾践剑进行检测,发 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其中大家最关心的有四个问题: 第一,剑身的合金成分比较复杂,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又 是怎样将如此不同的合金铸一体的? 第二,埋藏千年之后,剑身为什么了无锈蚀? 第三,剑的表面的菱形纹饰,无论如何擦拭都不会磨灭, 附着力极强,但又不是用机械方法嵌入剑身的。似乎与当代的 ‚电镀‛工艺相仿佛。而春秋时代连电都没有,这花纹又是如 何‚镀‛上去的? 第四,剑首12个同心圆铸在一片很薄的铜片上,圆与圆的 间距相当之近,这即使在今天,也是极其困难的工艺,当时是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薄壁结构工艺
吴越之剑的显著特点是,剑首大多以铸 在铜片上的密集的同心圆作为装饰。如勾 践剑的剑首有11道同心圆薄壁,最小壁厚 仅0.2毫米,最宽不足1毫米,壁高约0.2毫 米~2毫米,槽宽约0.3毫米~1毫米。古越 阁所藏夫差剑的剑首有7道同心圆,最薄的 只有0.2毫米。均铸制完好,极少暇疵。
干将作剑,来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 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 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干将 不知其由。莫耶曰:"子以善为剑闻于王 ,使子作剑,三月不成,其有意乎?"干 将曰: "吾不知其理也。" 莫耶曰:"夫神 物之化,须人而成,今夫子作剑,得无 得其人而后成乎? " 干将曰: " 昔吾师作 冶,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中, 然后成物。至今后世,即山作冶,麻绖 葌服,然后敢铸金于山。今吾作剑不变 化者,其若斯耶? " 莫耶曰: " 师知烁身 以成物,吾何难哉!"于是干将妻乃断发 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 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 将,阴曰莫耶,阳作龟文,阴作漫理。
青铜复合剑
1978年,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 验室对越王勾践剑进行无损质子X荧 光非真空分析,发现剑脊含铜较高 ,刃部含锡较高,剑格含铅较高。 两侧剑锷用含锡量19%左右的铜合 金,目的在于提高剑刃的硬度,使 之变得特别锋利,以保证其杀伤力 。中脊使用低锡或含铅较多的合金 ,提高剑脊部分的含铜量,以提高 剑的韧性,使之在格杀时不易折断 。剑格使用含铅量比较高的合金, 并经过人工氧化处理。这样,刚柔 相济,原本矛盾对立的两种特性被 巧妙地组合在一个统一体中。吴越 之剑的讲究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夫有干(吴)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庄子·刻意》
剑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考工记•桃氏》: 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 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 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 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剑是身份的标志,再潦倒的士, 也不愿意抛弃他的剑。《史记〃韩信 列传》说,韩信流落市井,乞讨为生, 但‚好带刀剑‛。《史记〃孟尝君列 传》说,孟尝君的食客冯驩,寄人篱 下,‚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 对于侠士来说,剑又是风流倜傥 的象征,《史记〃刺客列传》说荆轲 ‚好读书击剑‛。
越王勾践剑 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
清华大学历史系 彭林
文献所见的吴越之剑
视频
在中国古史的 传说体系中,蚩尤被奉 为兵神,是兵器的创造 者。《山海经〃大荒北 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 《世本〃作篇》也有蚩 尤作五兵的记载。有人 认为蚩尤所作的五兵, 包括剑在内。 剑是典型的贴身兵器, 故汉画像石上的蚩尤就 是手持利剑的形象。
吴王光(阖闾)剑
以蒐寻吴越之剑为终身梦想
清人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最早著录吴王夫差剑,剑身拓本长约 44 厘 米,圆筒状茎,窄格,剑身中部突起圆弧 形脊。腊部(剑身与剑柄相交处)铸有铭 文‚攻吴王元差自作其夫用‛ 2 行 10 字; ‚夫‛字与‚元‛字误倒。
此剑最初为钱塘黄小松所藏,后为日 照许印林所有,最后归潍县著名收藏家陈 介祺。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对此剑铭 文有考证。《小校经阁金文拓本》和罗振 玉《三代吉金文存》著录同一件吴王夫差 剑,腊部铸铭: ‚攻吴王元差自作其夫 用‛2行10字。形制及铭文特点与《积古斋 钟鼎彝器款识》所收夫差剑相同。
青铜残剑剖面
实验铸成的青铜复合剑
表面细晶技术
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实验室,中科院上海原子核 研究所冶化分析组和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联 合,利用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开始对菱形纹饰剑 表面作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PLXE),并对望山楚 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同墓出土的另一件菱形纹饰 剑作无损检测,结果表明,铜剑基本锡含量为15.218.8%,与普通的东周剑没有区别;而凡是在有黑 色纹饰的地方,锡、铁的含量都高于基体,并且含 有硫。 硫化层非常之薄,只有百分之一毫米,大约是 一张报纸厚度的十分之一。正是这薄得不可思议的 保护层,使古剑在潮湿的土层中埋藏两千多年,不 锈不腐,这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大成就。到了 秦朝,剑的表面处理采用了防腐能力非常强的铬盐 氧化法,即用铬盐作氧化剂,在剑的表面形成一层 非常之密的氧化层,使它不再起别的化学作用。这 种方法在国外只是近数十年才开始应用。
越 王 盲 姑 剑
越王者旨於睗剑
剑格特写
1988年10月,在纪南城北垣外的楚 墓中,发现一把越王剑,全长65厘米, 宽5.3厘米,格宽1.2厘米。形制与越王勾 践剑相似,剑首7个同心圆,剑格镶嵌有 绿松石,并有鸟篆铭文:‚越王者旨於 旸‛。 ‚者旨於‛是越王勾践之子,又 名鹿郢,前454-459年在位,此剑是其佩 剑,故称‚越王鹿郢剑‛。这是继越王 勾践剑、越王州勾剑、越王盲姑剑之后 出土的第四把越王剑。 继流传在民间的吴王剑被台湾古越 阁主人购藏后,1995年,香港拍卖行拍 卖一把越王剑,剑鞘黑漆如新,剑长 52.4厘米,寒光灼灼,剑柄缠绕的丝带 完好无损。剑格镶嵌绿松石,正面铭文 为:‚戉王戉王‛;反面铭文为‚者旨 於赐‛,都是古代越族特有的鸟篆体。 ‚者旨於赐‛是越王勾践之子。浙江省 博物馆邀请国内著名冶金史和青铜器专 家进行鉴定,确定此剑的国宝地位此剑 现存浙江省博物馆。

春 秋 是以滇文化为中心的西南夷的地 域,青铜文化出现较迟,大约到 中原地区进入战国时代之时,这 里的青铜文化才开始兴盛。滇式 剑的形式很多,最典型的是三叉 格式剑,此外金鞘铁柄铜剑用金、 铁、铜三种金属,颇有特色。 吴越之剑的型制,主要有有格圆 茎空首式和有格圆茎带箍式两类, 是当时工艺最精的剑系,总体水 平远在周围各国之上,从而为各 国竞相仿效,战国时期流行的双 箍剑和空茎剑都源自吴越。顾颉 刚先生曾经指出,我国的青铜剑 起源于吴越地区 ,颇有道理。
越 王 州 句 剑
1993年,荆州博物馆在江陵藤店1号墓内 发现2把青铜剑,其中一把为越王州句剑。 剑通长56.2厘米,刃部极为锋利;茎有两 道箍,缠满丝绳,剑首为圆形;剑身近 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铭文:‚越王州句 自作用剑‛。州句即朱勾,是越国的第 四代王。 其后,在江陵张家山出土 了第四第七代越王剑,即越 王盲姑剑
季札挂剑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 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 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 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 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 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 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 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 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 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 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 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史记〃吴世家》
春秋时越国疆域
最初的青铜剑,器型比较简单,如今四川 地区出土的柳叶形剑,扁茎,无格,无首,剑 身与剑茎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春秋晚期起, 随着剑的普遍流行,剑制渐趋一致,一把剑必 须具备首、箍、格、脊、锷(刃)、末(锋) 等要素。剑外有鞘,鞘的某些部位有玉饰,如 口部的玉饰叫琫,对面的小方玉叫珌。
剑与先秦社会
吴王夫差剑 出土知多少
苏州“剑池”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 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秦始皇南巡到苏 州时,听说虎丘山之下就 是吴王阖闾之墓,于是下 令挖掘,希望能挖出深藏 于墓的利剑。不料直到坑 中冒出水来,也未见剑的 踪影。这就是当今苏州名 胜“剑池”的由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