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金沙江智取,泸定桥恶战,这一暖一寒是当时红军心情的真实写照,你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
(练读,指名读)
(3)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我们的红军队伍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此时又在翻越岷山,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岷山海拔4000多米,连鸟都飞不过去,风雪交加,气候恶劣,不知有多少战士长眠在这茫茫的大雪山中。
“磅礴”:气势雄伟,高大险峻。诗中指乌蒙山气势雄伟,高大险峻。
联系诗句和自己的了解说一说,五岭是五座怎样的岭(看注释)
这五岭即五座山岭,跨越千里,纵横四省。那乌蒙山又是一座怎样的山?(高大险峻)
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多有深谷。谚语中有“地无三里平”之说。
指导朗读。读出连绵、险峻。(找生读)
(2)第二步:读通顺后随机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等几方面读出诗的韵律。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第三步:学生反复朗读诗歌——要求快慢有致,抑扬顿挫。
课题
25七律•长征
课时
1
授课
日期
教学目标
(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铺垫情感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爸也许还没有出生。
这个词是用血和火写成的。
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
这个词就是长征。
(板书: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走进历史,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少字、不误字,字字响亮。
2、指名读,相机正音。
(逶迤、磅礴、岷山)3、齐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三、理解诗意,积蓄情感过渡:相信大家理解了诗的意思后,感受会更具体、更深刻。
1、轻声读,在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做记号。
2、与同桌交流,把你的理解讲给他听,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
远征:长途行军等闲:找近义词平常、普通(叠词: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五岭:地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的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板书:~~~~~)乌蒙: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的乌蒙山。
磅礴:气势雄伟、高大险峻。
(板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两句比喻句,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句子中分别加上比喻词像,你会怎样加?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连绵起伏的五座山岭像翻腾的细小浪花,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横跨两岸的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犹如引入课题1、我们已经学习第七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这单元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毛泽东。
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
情怀吧!二、出示课题七律·长征1、了解时代背景: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集体交流。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指导朗读:1、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作业作业本1~4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 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最新3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最新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 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生自由朗读诗歌)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
(课件出示诗歌《长征》)请注意加线的字的读音,谁来试试。
(生读诗歌,评价)师: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评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专题的一篇精读课文。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歌被誉为“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
诗歌是本组课文中唯一的毛泽东原作,又是单元开篇之作,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教会学生理解作品,感受毛泽东的诗作风格;二是要让学生借助此诗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
人文价值: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长征精神,即革命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精神;二是在诵读中领略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语文要素:初步领会诗歌的表达,特别是体会“反转”(画面的反差、情感的转折)手法的运用凸显出的艺术气息和伟人情怀,达到“诗言志”的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区分“山”在“崖”和“岷”字中不同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3.理解诗意,感受长征精神。
4.体悟表达,领略诗人毛泽东的风采,有进一步了解探究毛泽东的愿望。
(说明:目标1要求会写的字中“崖”和“岷”都有一个“山”部,但在上部和左边作为偏旁的写法有区别,在上部略扁,在左部略窄,可以作为重点加以指导,力求把字写得美观。
目标2为诗歌学习的常规目标。
目标3指向于人文价值的体现。
目标4意在学习表达,诗歌的表达方法丰富,“诗言志”,同样,什么样的胸怀也就有什么样的文字表达,因此,领悟表达与领略伟人风采结合,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感受长征精神;2.体悟表达,领略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风格。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了解长征相关知识,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搜集毛泽东诗词。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视频《悲怆的长征》,边看边想:视频播放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你对长征知道多少?(大体说出时间长、路途远、牺牲大) (学生对长征大多陌生,通过课前预习时资料的收集,形成对长征的大致了解,课前视频资料的补充,意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课中感受诗歌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4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七律。
长征》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和革命乐观精神。
设计意图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的确非常困难。
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深度感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读,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欣赏、读中升华,从而达到语文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启发理解诗意。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暖、寒、只等闲、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预设一、激情导入: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
长征》(教师板书课题:11七律。
长征)二、话说长征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材料,教师梳理后(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讨论。
1、《金色的鱼钩》插图(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结局如何?你怎么看待他?)(学生: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2、《丰碑》插图(问题:故事中的什么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这座丰碑是用什么铸就的?)(学生: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3、《飞夺泸定桥》插图(问题:在二十二勇士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学生: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精神)4、《倔强的小红军》插图(问题:你喜欢小战士的倔强么?在小战士的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师:是啊!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七律长征》。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七律长征》全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学习欣赏古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七律长征》,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培养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革命题材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3.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理解诗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欣赏古诗词: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欣赏古诗词的心得,培养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生字词:略3. 诗句解析:略4. 诗歌背景: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答案:略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长征的历程,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讲故事、演讲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内容上: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上: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
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势磅礴。
3.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在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略毛泽东的风采。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展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诗人风采。
二、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七律·长征》)师:请你来读读课题。
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
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
谁再来读?生:七律、长征。
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看。
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整理了小学五班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理解三个新单词,能写出三个新单词。
能正确读写《长征》等单词;(2)动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读懂诗歌,感受毛泽东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
2. 课文讲解: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二万五千英里长征的艰辛历程,赞扬了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韵诗。
这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幕一个句子和四句,由头对、颏对、颈对和尾对组成。
第一联以总指挥的豪爽话语、豪言壮语、高楼大厦、诗词,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不畏艰险的英雄精神。
下巴关节承接"千山'。
首先用"战栗'和"壮阔'的夸张手法来表达山的危险,然后用"小浪'和"泥丸'的比方来描述山的渺小,用"克制'的手法来表现红军的伟大。
它的颈部连接着一万个水。
"暖'和"冷'不仅可以描述天气状况,还可以写出心理感受。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一程。
"千万里雪'翻越岷山,其实比"千姿百态'的武陵山、乌蒙山更难。
但此时,胜利在望,心情愉悦,"喜悦'发自内心,暴风雪过境的眼神变得更加美丽。
最后,以《开放的面孔》作为结语,写出了红军翻越雪山后的欢乐状态,同时也预示着长征的圆满胜利。
整首诗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格调高雅、笔法雄浑。
它不仅总体上雄浑有力,节奏强劲,而且在小调、抑扬顿挫上细腻细腻。
这首诗的对仗很工整,词也很准确。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预习探究1、回首历史,70多年前,有一个词,它记录了无数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这个词,成就了一代伟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他就是——长征(板书),在长征即将结束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将长征中的风云历史浓缩成了一首诗,就是这首著名的——七律(板书)。
生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看这首诗,数数一共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字?这样的诗就叫七律,七律是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诗是八行,每行是七个字。
“长征”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主要内容,所以中间有个间隔号,读的时候注意停顿。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生齐读)3、自由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用诗中的哪个词来形容(板书:万水千山)4、红军在前有国民党反动派堵截,后有敌兵追击的情况下,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先后突破四道封锁线,翻越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翻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水草地,翻过岷山,到达陕北。
红军长征一路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真是——(板书:远征难)。
可是,这远征难,红军——(板书:不怕),这万水千山,红军——(板书:只等闲)这是怎样的气魄呀!读这句诗。
二、合作交流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和激烈壮阔的战斗,激发了毛泽东的创作灵感。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气魄宏伟的七律诗。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诗句,做到:读准、读通。
(生自由读书。
)2、出示第一组词语“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万水千山”你是否已经读准了?请你读。
(生开火车读)读了这组词你发现了什么?(这是长征中的地名)3、出示第二组词语(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请你读这组词语。
4、理解逶迤、磅礴,学习解词方法再读红色的字,这是两个不常见的词语,诗句下面也没有注释,让我们结合上下文,自己读一读诗句,大胆推想一下。
逶迤,看注释,了解“五岭”是怎样的群山。
推想“逶迤”的意思。
验证猜想,出示字典中的意思: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七律长征》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诗词鉴赏。
具体章节内容:第二章《壮志凌云》中的第二节《七律长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征的艰辛,感受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子解析、诗词韵律。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长征精神、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图片,让学生了解长征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韵律。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 诗词鉴赏:分析《七律长征》的韵律、意境,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生字词、词义。
2. 黑板中部:课文、作者、课文内容概括。
3. 黑板右侧: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七律长征》。
(2)抄写生字词,并解释词义。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课堂笔记。
(3)见学生个人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长征历史,观看相关纪录片。
(2)收集其他长征题材的诗词,进行鉴赏。
(3)开展“长征精神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3. 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5.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质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正确发音:教师应准确示范生字词的读音,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10篇律长征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
《长征》朗诵录音。
长征行军图片。
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
电视剧《长征》片段。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国民党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毛泽东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幻灯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指名读诗歌,纠正字音。
师:但是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读的更好2、齐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
生齐读3、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理解?(1)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教师质疑:“三军”。
(3)学生试说诗歌大意。
4、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生:查字词典生:先查字词典,再参考相关的资料。
师: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七律长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7页的《七律长征》诗歌及课后练习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感悟长征精神;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长征精神;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学习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长征精神;学会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表现出的长征精神,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引入本课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画生字、新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讲解生字、新词。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朗读、背诵比赛,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生字、新词:略3. 诗歌韵律、节奏:略4. 长征精神: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答案:略2. 拓展作业:了解长征途中的其他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长征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
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7篇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句,了解中国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
2.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能力目标:1、能借助有关图书资料寻找有关长征的史实资料。
2、能借助校园网络上有关长征的网络资源了解长征时发生在红军中的感人的故事。
能借助参考资料理解七律诗《长征》,并且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毛泽东写的另外的诗词,语言积累。
3、能理解诗中所要颂扬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精神,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谈谈从诗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4、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险,红军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课前的谈话及调查而做出的。
·学生是丽苑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
·学生的渴求之知识,不满足于课文已有的内容。
·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课外诗词拓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影音朗读教学课件、长征主题歌、自制幻灯片、课前查找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a)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红军长征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你们能否具体说出这些课文描述的内容发生在长征的什么时候”?(《倔强的小红军》过草地、《丰碑》翻雪山、《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金色的鱼钩》过草地)b)师语激情导入:“是啊!茫茫的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皑皑白雪让多少战士化成了座座晶莹的丰碑,滔滔的江水淹没了多少热血儿女的身躯,然而我们的钢铁战士怀着那份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完成了惊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奇迹。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认识“磅”“礴”等3 个生字,会写“崖”“渡”等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方法,寻找长征需要克服的困难,学习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4.提升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诗歌内容,学习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难点: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现了一副中国地图,上面用一条红色的曲线标出了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那把这条曲线拉直,它的长度可绕地球半圈。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要早想走完这条曲线可不容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笔下的《七律长征》。
(二)新课教授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画出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讲解重点生字“涯”。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诗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赢取长征胜利后的喜悦【板书:困难】。
(三)深入研读1.以语文兴趣小组的形式探讨红军远征“难”在哪里?明确: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板书:行路之难】。
2.红军战士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明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板书:无所畏惧、尽开颜】。
3.可以看出红军战士有什么精神?明确:乐观精神【板书:乐观】。
(四)拓展延伸再次齐读课文,感受情感。
(五)小结作业教师小结。
作业:观看电影《长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七律·长征》事例学习目标1、学会 3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澎湃、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觉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敢豪放的气派。
学习要点和难点理解二、三诗句的意思并感觉红军的精神。
教课过程一、歌曲导入1.大家喜爱听歌吗?今日老师带来一首歌,大家认真听一听。
思虑这样一个问题:这首歌演唱的是有对于什么内容的?(播放课件歌曲《十送红军》)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红军长征2.对于长征你认识一点什么呢?(出示红军长征图适合解说)3.导入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对于长征的诗。
(板书题目)二、初读感知1.找生读诗2.读通古诗,怀疑问难3.集体沟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三、品读古诗1.首联(1)齐读感知从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长征中有很多困难)长征中有哪些详细困难?沟通(2)直观感觉(播放红军过草地的片断)(3)谈感觉二万五千里长征难不难?(板书远征难)读这样困难,在红军的眼里可是是平平经常的小事!你感觉红军战士怎么样?(勇敢豪放)再读齐读2.颔联(1)直观感觉五岭乌蒙图片(2)简介五岭乌蒙五岭山脉纵横四省、连绵千里,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气吞山河。
拖着病残之躯的红军战士,忍饥受饿翻越这样的大山,难不难?但是,连绵千里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只可是像翻滚着的小波涛。
气吞山河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可是像转动的小泥丸。
多么激烈的对照啊,谁能读出山的宏伟,细浪泥丸的轻盈?(3)练读小组读齐读3.颈联(1)金沙江a借助图片,简介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重难点]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
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解题导入,了解七律
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简介:毛泽东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4 、6、8句最后一个字要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以说。
(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
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让学生认识诗人毛泽东;介绍长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
)
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
1.细读三遍诗:
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
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
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
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出示,生字显红)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设计意图: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
)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
1、默读,静思大意。
读得好!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
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尝试解决。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
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
3、明确诗意: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10分钟)
1.体会“远征”。
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
(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
2、透过资料我们明白“远征难”,那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56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呢?你从哪里知道?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
)(播放长征途中的课件)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
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
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没有)
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
指导读:坚定地说——不怕
铿锵有力地说——不怕
3、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
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所畏惧、豪迈、乐观……)
4、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5、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远征难”。
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远征难”吗?(不是)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从哪知道?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不怕与只等闲(板书)师:什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什么?(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
)
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不怕,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
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什么而喜悦?
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透过远征难且不怕,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
)
五、探究重难点
1、自由读全诗,想想还有哪里不太明白?(交流)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
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咱们先来了解当时的两个故事?
3、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你会怎样?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
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
齐读。
4、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
(1)来看一看这段录象。
(师播放课件)
(2)写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如果说暖是喜悦的心情,那这个寒指的是什么?
是啊,每当毛泽东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5、男女生分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
6、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齐读全诗。
7、尝试背诵
8、小结: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
•恰如我们学习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
(设计意图:此环节多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创设直观情境,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
六、布置作业,延伸继续
1、课外阅读《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
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
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