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100个例句精讲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100个例句精讲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100个例句精讲高考语文文言实词100个例句精讲“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常见考点,从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得分率较低。

这里我们根据今年高考真题整理出了高考中频率最高和同学们容易出错的100个文言实词,附有正误分析,例句讲解。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高中阶段重点文言实词例释

高中阶段重点文言实词例释

高中阶段重点文言实词例释高中阶段重点文言实词例释爱故以其爱不若燕后(亲爱,疼爱)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心爱的)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爱护)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爱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怜惜,爱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舍不得,吝啬)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喜爱,爱好)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安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奉养)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抚慰,安抚)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沛公安在(哪里,什么地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木的根)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木的干)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根本,基本)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农业)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推原,考察)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本来,原来)鄙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泛指疾病)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生病,有病)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疲劳,困苦)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弊病,毛病)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担忧,忧虑)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羞辱,伤害)子疾病,子路请祷(重病,病重)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观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明察)向察众人之言,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考察,详审)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了解,明白)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选拔)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洁白的样子)诚帝感其诚(真诚,诚实)子以我言为不真诚,试入诊太子(真实性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确实)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话)皆好辞以赋见称(文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词,借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告别,离开)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审讯,审问)听其狱讼,察其辞(讼词,口供)殆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危险,危困)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大概,恐怕)道任重而道远(道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道经)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行路)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规律)闻道有先后,术业人专攻,如是而矣(道理,事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学说,主张)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度义而后动(考虑)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春风不度玉门关(过)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复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大纲》规定,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1、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①间:间缝。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②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

”③缝隙,空隙。

《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④介入其间,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⑥断断续续,间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⑦隔阂。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

⑧挑拨离间。

《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⑩抄近路,抄小路。

《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又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该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

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拜”,动词。

课文中“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课文中“于是入朝见威王”即是此义。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通用字,指两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15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5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5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爱ài①喜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②爱惜,顾惜。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③可爱。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④同情,怜惜。

仁而爱人。

(《高祖本纪》)⑤羡慕。

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

(《滕王阁序并诗》)⑥爱戴。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将军列传》)⑦吝啬,吝惜,舍不得。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六国论》)2.安ān①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奉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④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⑤安适。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⑥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表疑问,哪里,哪儿。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3.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

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

(《长亭送别》)②遭受,遇到。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报任安书》)③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读音二:pī①同“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同“披”,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①倍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②加倍。

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③同“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④同“背”,背向。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淮阴侯列传》)5.备bèi①完备。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世家》)②准备,预备。

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

(《教战守策》)③防备,戒备。

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指南录后序》)④设备,装备。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1. 爱:喜爱;热爱;爱护;爱惜;吝惜;通“薆”,隐蔽;吝啬;亲爱的。

2. 安:抚慰;安置;使……安定;安稳;安定;哪里,怎么;哪里,哪儿。

3. 被:被子;覆盖;施加;遭受;表示被动;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披散。

4. 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加倍;通“背”,违背,背叛。

5. 本:草木的根;草木的干、茎;根本;本业;庸俗,浅陋。

6. 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

7. 病:重病;弊病;生病;使……成病态;担心;责备;困苦;疲劳。

8. 察:细看;看清楚;详审;明察;考察和推举;精明。

9. 朝:朝见;拜访;朝廷;朝代;对,向;早晨。

10. 曾:曾经;竟,竟然;通“增”,增加。

11. 乘:驾,坐。

12. 从:跟随;依顺;从事;依傍;使……跟从;随从的人;指堂房亲属;通“纵”,合纵的盟约。

13. 当:遮挡;对等;占据;应当;掌管;判决;表处所;表时间;表必然;表未来的时间;通“倘”,表假设。

14. 道:道路;途径;道义。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学生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学生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学生用)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要求: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断词义。

☆一、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译文: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译文: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二、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 1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文:这样之后才能睡一夜安稳觉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文: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三、被1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2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中学生需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中学生需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中学生需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例释一、《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二、举例说明1、【爱】①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②动词:爱、加惠于人,爱护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高祖本纪》)喜爱、爱惜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爱戴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珍惜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留侯论》)吝惜、吝啬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怜惜、同情爱其二毛(二毛:指老人)(《左传》)③形容词:吝啬、舍不得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2、【安】①形容词:舒适、安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丰乐亭记》)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安全、安宁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河渠书》)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②动词:习惯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超然台记》)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养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③代词:哪里、怎么沛公安在(《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什么地方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3、【被】①名词:被子﹡翡翠珠被(《楚辞》)②动词:覆盖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夏本纪》)背负﹡被羽先登(《后汉书》)遭受、蒙受被火之后,无处安身(被火:遭受火灾。

)(《红楼梦》)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施及、加于……之上,影响况仁人志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通“披”,读pī。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350个,必记!建议收藏!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350个,必记!建议收藏!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350个,必记!建议收藏!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

例:晚有儿息5.黑衣:贫民百姓,布衣。

6.古代衣服颜色有等级:黄,宫里,龙为皇帝、太子。

紫,图案为龙是诸侯,图案为蟒是非血缘王。

红,地方行政长官,太守。

绿,县令。

白,读书人,白衣秀士。

蓝灰黑,老百姓。

赭,级别最低,褐色,泥土色。

赭衣,囚犯。

7.厄、卮,斗:古代酒杯。

8.箪:食具,笊篱。

9.唱喏(rě):打招呼。

10.抚礼:鞠躬。

11.敛衽:把衣服收拾好,表示严肃庄重的样子。

12.磬折:鞠躬弯腰。

13.却行:后退几步,倒退而行。

迎聘礼貌。

14.侧行:侧身而行,表示恭敬。

15.避席:站起来迎接客人。

16.拂席:请客人入座。

17.稽(首):磕头。

18.上寿:敬酒祝寿。

19.谒:拜见。

20.赍:赠送。

21.赉:奖赏。

22.便避:低眉顺眼的样子。

23.聘:皇帝派人拜见诸侯,反义词是朝、觐。

24.贽:见面礼。

25.贷:借入出(钱粮);推卸,例责无旁贷;饶恕,宽恕,例严惩不贷。

26.访:寻问。

27.引:拉;延请;邀请。

28.次:驻扎;顺序。

29.易:交换;改变;看不起。

30.诟、詈、骂、谩:骂。

31.辄:往往,就;总是。

32.每:常常;每当。

33.遣:派遣;打发。

34.适:到;刚才;适逢。

35.第:只、仅仅;住宅。

36.微:如果没有;地位低下。

37.格:打斗。

38.冀:希望。

39.幸:皇帝到某地。

40.被:遭受,例如被冰雪。

41.吊:慰问,例形影相吊。

42.知:掌管;治理;担任;了解;懂的;明白。

43.谨:小心谨慎。

44.厄:穷困不得志;处境艰难。

45.穷:不得志。

46.猎:打猎。

有时候是打仗的委婉说法。

与“畋”一样。

47.白:告诉。

48.进退:做官,隐居。

49.弭:消除。

50.寻:不久;长度单位。

51.科索:科敛,收税。

52.市:买、卖。

53.悉:全,都。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的翻译(《五年三年》)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的翻译(《五年三年》)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爱护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假如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也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没有去刺杀。

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美丽的身影躲起来不见了,急得我抓耳挠腮,四顾彷徨。

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用羊代牛祭祀)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出于吝啬。

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见大王心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时常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王平在距离山有十里的地方扎营。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完整版)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完整版)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01-10」高考文言120个常考实词:爱、安、倍、被、本、鄙、兵、病、察、朝(持续更新中)

「01-10」高考文言120个常考实词:爱、安、倍、被、本、鄙、兵、病、察、朝(持续更新中)
练】(题源:2021届山东济南高三下周测) 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 战,身被九矢,不退。(《明史·陈德传》)
【参考答案】 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自己身受九箭,毫不退却。 (得分点:胶浅:搁浅;被:受;矢:箭;退:退却)
3.被
(1)名词用法 被子。 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招魂》) 译∶翡翠珠宝镶嵌被子,灿烂生辉艳丽动人。 (2)动词用法 ①★ 覆盖 如∶泽被后世(常见表达) 译∶恩泽覆盖到后世的人们(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②★★ 蒙受、遭受 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译∶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受了八处剑伤。
「小窗系列」高考语文120个 文言实词常见用法梳理
「01-10」 爱、安、被、倍、本 鄙、兵、病、察、朝
1.爱
(1)动词用法 ①喜好、喜爱。 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译∶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又如∶ 爱不释手 解释∶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喜爱和他有关的人和物。 ②爱护。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译∶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
小窗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系列
4.倍
【文言翻译训练】(题源: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高考4月模拟) 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明年,突厥默啜为九姓所杀,置之河曲之内。睃上疏,疏奏未报,救睃帅并州兵西济河以讨之。 睃乃间行倍道,以夜继昼,卷甲舍幕而趋之。(《旧唐书 • 列传第四十三》)
小窗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系列
1.爱
⑤通“薆”,隐蔽、躲藏。 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 译∶躲藏起来不见我,急得我搔头徘徊。 (2)名词用法:仁爱。 如∶爱多者则法不立。(《韩非子》) 译∶主上太过仁爱,法令就无法立足。

文言文复习之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复习之实词一词多义

今复十年,存亡不可知。 《苏武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者 疑邻》
现在又过了十年,是活着还是死 死亡 了都不了解。
这真是决定危急存亡的时刻。 灭亡
晚上,果然大量地丧失了财物。 丧失、 丢失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的,如果无 通 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限度的滥用,那么物质财力就必 “无”, 然短缺。 没有
2、语境推断法
• 例如:
• 1、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2、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叙述) ②而渔工水师虽之而不能言 (用文字记载) (随着、和着) (应答)
3、课文迁移 法
高考“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 “胜”,禁得起,能承受。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词义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 信义著于四海
• 分析:
• “信”在“知”前,作状语 “确实”
• “犹”是副词 ,“信”处在谓语位置,是动词“相信” • “信义”处在主语位置上,“著”是谓语,“信”为“信誉”
作业:核按钮P95
6、 语法分析推断 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
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
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如: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 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 “用眼睛示意”。 《 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 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高考语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高考语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高考语文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上)红树主人编随堂检测周期安排周期检测内容01001. 爱002.安003. 被004.倍005.本006.鄙007.兵008. 病009. 察010. 朝02011. 曾012.乘013. 诚014.除015.辞016.从017.殆018. 当019. 道020. 得03021. 度022.非023. 复024.负025.盖026.故027.固028. 顾029. 归030. 国04031. 过032.何033. 恨034.胡035.患036.或037.疾038. 及039. 即040. 既05041. 假042.间043. 见044.解045.就046.举047.绝048. 堪049. 克050. 类06051. 怜052.弥053. 莫054.乃055.内056.期057.奇058. 迁059. 请060. 穷07061. 去062.劝063. 却064.如065.若066.善067,少068. 涉069. 胜070. 识08071. 使072.是073. 适074.书075.孰076.属077.数078. 率079. 说080. 私09081. 素082.汤083. 涕084.徒085.亡086.王087.望088. 恶089. .悉10091. 相092.谢093. 信094.兴095.行096.幸097.修098. 徐099. 许100. 阳11101. 要102.宜103. 遗104.贻105.易106.阴107.右108. 再109. 造110. 知12111. 致112.质113. 治114.诸115.贼116.族117.卒118. 走119. 左120. 坐1 爱,a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文言文中“通用”和“假借”的文字。

所谓通假,就是原本的字词在文中无法表达出其含义,而借助另一个字词来替代,这种替代的字体就叫做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语含义上的差异。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或者有所差异。

这种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辨析。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其词性或含义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语法、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具有多个含义。

这些含义可能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也可能在相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

因此,在理解文言文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和整体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五、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是指文言文中一些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不同的句子结构。

这些句式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但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识别和理解。

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六、虚词与实词虚词与实词,是文言文中的两个重要类别。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仅起语法或连接作用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的比例大致相当,且虚词的使用对于表达语句的语气、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成语与典故成语与典故,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成语是指那些固定短语或短语组合,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而典故则是指那些出自历史故事或传说的人物、事件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文言文中使用成语和典故,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八、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和方法。

这些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九、文化背景与常识阅读文言文时,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常识。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黄金版80例讲解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黄金版80例讲解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 词黄金版80例讲解
1.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2.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 3.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4.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5.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1.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谴:责备;竟:最终;坐:获罪
邀:半路拦截
2.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
6.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治:太平;乱:战乱
7.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虞:忧患,灾祸;尔虞我诈
8.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厌:满足
9.往年春,汉族淮阴
1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
阅:经历,经过; 乃:才
1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12.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13.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14.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15.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5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寇:侵犯,进犯,侵略
55.后吐蕃寇边,翰持半段枪当其锋击之,无不披靡
56.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载廉帛以送之,谦却
不受
饷遗:礼物;却:拒绝,推辞
57.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 58.力主不可,命鼓行而进,诸将韪其言,益高其义 59.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60.乾道七年,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 出粟以济 61.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
28.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29.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30.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31.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2.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3.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28.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语文大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李应征整理★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贱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商君书外内》)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五)贫贱有此女(孔)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③谦词:贱妾留空房(孔)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触)2圣①最崇高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师)②封建时代美化皇帝的说法: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滕)3愚①愚昧、愚蠢:愚益愚(师)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②谦词(自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4足①脚:非利足也(劝)②足够,充足: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③值得,够得上:竖子不足与谋(鸿)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5攻①进攻:转而攻秦(过)②学习:研究:术业有专攻(师)6经①经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②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③经过: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归)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登)7劝①勉励、鼓励:劝学(劝)果行,国人皆劝(勾)②劝说: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8学学习:学不可以已(劝)9中①内、里:座中泣下谁最多。

(琵)②不高不下:中述汤武(屈)才能不及中人(过)③合乎:木直中绳(劝)隐中胸怀(促)④正对上,正着目标: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10疾①病: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五)②痛恨:君子疾夫舍曰……(论)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③急速:鸟起马惊,疾逸道左(柳)④加强:声非加疾也(劝)⑤痛: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孟)11致①达到:而致千里(劝)致万乘之势(过)②招致:以致天下之士(过)12假①借:人多以书假余(送)②借助,凭借:假舆马者(劝)③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荆)④给: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⑤假期: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13绝①断,断绝: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②极:佛印绝类弥勒(核)③横渡:而绝江河(劝)④绝对: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14兴①起来,兴起:风雨兴焉(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②发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大兴师伐秦(屈)③兴致: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滕)15功①成绩,功效:功在不舍(劝)②功劳:劳苦而功高如此(鸿)③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16强①有力:筋骨之强(劝)②强盛:强国请服(过)③勉强: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17用①运用、使用: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②资财: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③因为(介词):用心一也(劝)④作用、用处: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18行①行动:大行不顾细谨(鸿)②品德行为:辱人贱行(五)其行廉(屈)③实行,做:余嘉其能行古道(师)④行走:道芷阳间行(鸿)草行露宿(指)⑤将要:行将为人所并(赤)⑥行列:涕落百余行(孔)⑦军队编制:蹑足行伍之间(过)⑧经: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⑨行李:出使的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19广①大,扩大:明道德之广祟(屈)②宽阔:有鱼焉,其广数千里(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20识①知识:非问无以广识(问)②知道:识盈虚之有数(滕)③记住:汝识之乎(石)④通“智”:失其所与,不知(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⑤识别:独其为文犹可识(游)21达①通达: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滕)②到达: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促)数息可达矣(柳)22知①知道:何由知吾可也(齐)②了解:君何以知燕王(廉)句读之不知(师)③通“智”:孰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23失①失掉:失其所与,不知(烛)②过错:我岂有所失哉(信)24军①军队:乃号令于三军曰(勾)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②驻扎:沛公军霸上(鸿)25击①敲打: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柳)②攻打: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促)为击破沛公军(鸿)26内①里面,(与外相对):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内立法度(过)②接纳,放入:距关,毋内诸侯(鸿)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鸿)27如①到,去: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②如同,像:弟子不必不如师(师)劳苦而功高如此(鸿)③比得上: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鸿)28倍①加倍: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过)②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29谢①道歉:至鸿门,谢曰(鸿)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触)②辞别:乃令张良留谢(鸿)③拒绝:阿母谢媒人(孔)④告诉:多谢后世人(孔)⑤凋落:花之既谢(芙)⑥谢谢,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30意①心意,意图: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以此下心意(孔)②意料: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31坐①座位: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②犯罪或错误: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③动作,坐: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石)32举①举起,抬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②成功:莫令事不举(孔)③攻占:戍卒叫、函谷举(阿)④全:举家庆贺(促)杀人如不能举(鸿)⑤拿:举以予人(六)⑥发动:举事必循法以动(察)约以连兵大举(指)⑦推荐: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33胜①胜利:胜负之数(六)②能承受:沛公不胜桮杓(鸿)③尽:刑人如恐不胜(鸿)何可胜道也哉(游)④才华出众: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34斗①酒器:亚父受玉斗(鸿)②大:则与斗卮酒(鸿)③争斗:外连衡而斗诸侯(过)钩心斗角(阿)试与他虫斗(促)35置放在:置之坐上(鸿)置之河之干兮(《伐檀》)36声①声音:声如洪钟(石)忽闻水上琵琶声(琵)②伸张:为之声义(五)37发①发出:大声发于水上(石)②出发、派遣:主人忘归客不发(琵)③打开: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寡)④显露:雄姿英发(念)目笑之而未发也(毛)⑤头发:早生华发(念)无毫发爽(促)⑥拿出: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⑦抒发:发其志士之悲哉(五)38易①换取: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孟)②改变: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③容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④轻视:是以古之易财(五)39顾①看,回头看: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②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③但、不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④顾及:大行不顾细谨(鸿)40加①加上;放上:加彘肩上(鸿)②增加,益处:万钟于我何加焉(孟)③更加:则其至又加少矣(游)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41遇①待遇:斯固百世之遇也(五)②相遇:遇汝从嫂丧来葬(祭)③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42记①传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②记忆:不记语从何起(祭)③记载:余是以记之(石)临川王某记(游)43明①明亮:至莫夜月明(石)明月半墙(项)②照亮:火尚足以明也(游)③证明、阐明:明道德之广崇(屈)明死生之大(五)④清楚、明白:谗谄之蔽明也(屈)⑤视力: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44称①赞颂:上称帝喾(屈)②声称:使者妄称以应之耳(祭)③相称,符合:奏对称旨(谭)45号①称:时号为军机四卿(谭)②号召:乃号令于三军曰(勾)③号叫:令人长号不自禁(项)八月秋高风怒号(茅)46著①著作: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谭)②附着:皆著于本(论)③穿:内所著披袄中(记)著我旧时裳(《木兰辞》)47变①变故,突发事件:若变起(谭)亡何,国变(柳)②变化,改变:已为墙,凡再变矣(项)颜色不少变(五)48位官位、地位:位在廉颇之右(廉)位卑则足羞(师)49首①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俯首系颈(过)②告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谭)③元首:帝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谏)50任①责任,担子: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二章》)②信任:王甚任之(屈)③任凭,无拘束: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51别①离别:醉不成欢惨将别(琵)②另外:抑别有疾而至斯乎(祭)③区别: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柳)52草①花草: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②草稿:文方成草(左)③草率:然汝亦太草草(柳)53良①优良:②意似良(促)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施从良人之所之(齐人有一妻一妾)54有①与“无”相对:齐人有一妻一妾(齐)②通“又”:邹忌修八尺有余(邹)55归①返回: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②归还:完璧归赵③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项)④归向: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56实①与“虚”相对: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梦)②果实: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游)③实际: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④实在,确实: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57虚①与“实”相对:有苗时采,则虚而浮(梦)②空虚:成顾蟋蟀笼虚(促)③谦虚: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58长①与“短”相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令人长号不自禁(项)②长处,优点:一技之长(成语)③生长: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④长官:尔翁长铨(记)⑤年纪大的:孰与君少长(鸿)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59定①安定、平定:天下已定(过)②规定: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③决定、确定: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愚)60守①太守,郡一级长官: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②守卫、守护: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勾)61类①种类: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②像: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俨然类画(促)62理①道理:理固宜然(六)②治理:称为政理(张)63怪①奇异的:怪石乱卧(促)②奇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64上①上面,从上面:得双石于潭上(石)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②特称皇帝:上大嘉悦(促)③献上: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④向上: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鸿)⑤上等: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65法①法令、制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②方法:其法,用胶泥刻字……(《活板》)③效法:犹若不可得而法(察)66成①完成: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黄)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梅)②成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③形成: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登)④长大: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⑤达成协议:遂使之行成于吴(勾)67持①扶持: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季)②拿:持一象笏至(项)③掌握:悖乱不可以持国(察)68宜①应当,应该: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理固宜然(六)②适宜,合适: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69病①疾病,生病: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②弄成病: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病)70动①行动,进行: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促)②感动,打动:感天动地窦娥冤(窦)③动不动:动以朝廷为辞(赤)71反①与“正”相对:日影反照(项)②反叛、谋反: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③通“返”,回来: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72投①抛掷: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滕)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五)②投靠:而欲投吴巨(赤)73书①书信:女遂于襦间解书(柳)②写信:吾书与汝曰(祭)③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④字体: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⑤书籍:积书满架(项)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⑥《尚书》:《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