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资料

合集下载

圆明园的简介资料

圆明园的简介资料

圆明园的简介资料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位
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建于清雍正二年
(1720年),是众多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建筑最为豪华、文物最为
丰富的一个。

圆明园是由康熙帝赐名,它的设计理念是融合中西,兼取精华。

园内有山水、建筑、古迹、花卉、树木、草坪和湖泊等各种景观,是
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名胜古迹众多,包括圆明三大殿、清漪园、长春园、宝
成殿、丽春园、御曲园、玉泉山房、曲园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十
二生肖头”的铜像,它们原本是放在圆明园的老母鸡山上的。

这些铜
像作为圆明园的代表性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和工艺水平的高超。

值得一提的是,在圆明园中还有一个被誉为天下奇观的“众鸟朝凤”石雕。

这个“众鸟朝凤”的石雕是一块长约22米、宽约5米的石壁,上面雕刻了270只鸟,它们排成不同的层次,形成了一幅壮观的
画面。

这个石雕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是圆明园的一大亮点。

自圆明园建成以来,历经沧桑。

在1850年左右的英法联军侵华战
争中,圆明园被毁。

如今,圆明园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每年
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

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资料介绍

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资料介绍

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资料介绍圆明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

它建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然而,圆明园在1860年代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为一片废墟。

目前,圆明园的遗址成为了一个公园和纪念地,仅存的建筑和文物展示了以前的辉煌和宏伟。

以下是圆明园的一些著名建筑和文物资料的介绍:
1. 大致布局:圆明园总面积约350公顷,内有蓬莱、园林、西山三部分。

主要建筑包括轩辕坛、群芳园、圜丘坛、智慧海、外八庙、东洞庭湖等。

2. 万寿山大殿:位于西山脚下,是圆明园的主要建筑之一。

大殿高约30米,是仿照中国古代帝王的宝座建造的。

大殿的正面是金碧辉煌的宝殿,内有雕刻精美的屏风和壁画。

大殿的后方是一个广场,上面有一座巍峨的山岳石景,象征着万寿山。

3. 美声堂:位于蓬莱区域,原来是供皇帝赏花听音乐的场所。

这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内有精细的壁画和雕刻艺术。

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4. 石拱桥:位于圆明园内的东洞庭湖上,是一座由石头建造的拱桥。

这座桥是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杰作,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巧。

5. 巨型平原铜牛:圆明园原来有一群巨大的青铜牛,长约6米,高约4米。

这些铜牛被放置在河道、湖泊和草地上,为园林增添了壮丽和生动的氛围。

此外,铜牛还象征着繁荣和富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圆明园在战争中遭到了破坏,大部分建筑和文物已经无法修复。

目前,圆明园重建工作主要集中在保护、修复遗址和展示遗迹等方面,以向人们展示过去的辉煌和历史文化价值。

圆明园的介绍资料

圆明园的介绍资料

圆明园的介绍资料
x
一、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又称“大清明堂”,是清朝一个规模宏大、集艺术、建筑、景观、文物等于一体的著名园林,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建于1709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属世界文化遗产。

圆明园是清朝圆明园烈帝乾隆在御厨温实和御厨择佐两家之间,由清朝园林大师歌钧赵祯一系列艺术家所建造的一座园林,历时12年,占地面积2.4万亩,是中国宫廷园林的巅峰之作。

二、圆明园的历史
1709年,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外,把温实和择佐的宅院并起,建立“大清明堂”,即今日的圆明园。

这里营造出宛如仙境的景观,全部由宫殿、园林、表演场所、游乐场所等组成,宫殿和园林部分在宫壁上刻字,称为“墨封”,其中有“游乐之乐,超凡于天”,“景物以变,日新于景”,“温实择佐,形成应一”,“陈列百家,各自显道”等,语句动人。

三、圆明园今天
今日的圆明园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保存完好的清朝宫殿及其古迹,二是公园部分。

其中,圆明园宫殿及其古迹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不少重要古迹,如乾隆帝的宠幸园,乾隆皇帝的九龙壁,乾隆皇帝圆明园千叶大殿等。

圆明园公园也很有名,有多种植物,还有不少游客来此游览,欣赏大自然的风光。

圆明园的资料五年级

圆明园的资料五年级

圆明园的资料五年级
摘要:
一、圆明园的背景与历史
二、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三、圆明园的毁灭与现状
四、圆明园的保护与传承
正文: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的扩建与修缮,最终形成了占地约350 公顷的大型皇家园林。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万境之境”,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它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既有中国传统的园林布局,又有欧洲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

园内共有145 处景观,包括宫殿、园林、湖泊、山丘、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景观有“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

然而,圆明园在清朝末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了圆明园,并放火焚烧了园内的建筑。

此次事件使得圆明园的绝大部分建筑被毁,园林景观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如今的圆明园已成为一片废墟,只剩下断壁残垣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圆明园的保护与传承给予了高度重视。

不仅对圆明园进行了修复和保护,还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宣传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呼吁
全社会共同参与圆明园的保护与传承。

2019 年,圆明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我国对圆明园保护工作的又一次重要进展。

总之,圆明园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资料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郊,原为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圆明园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致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您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传承。

一、历史背景圆明园的建设始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期继续扩建,直到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

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500余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以华丽的建筑、精心设计的园林和丰富的艺术收藏而闻名。

二、建筑特色1. 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独特,将中式和西式建筑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园内的宫殿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2. 精致的园林景观:圆明园借鉴了中国南方园林的优秀传统,融合了北方园林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园内有湖泊、山川、亭台楼阁等各种景观,构成了一幅宛如画卷的景色。

3. 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圆明园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包括陶瓷、书画、雕塑等各种形式。

这些文物艺术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文化传承1. 清代皇家文化的传承: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清朝皇家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园内的建筑、景观和文物艺术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风采,对后世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圆明园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其中西式建筑和艺术品的引入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圆明园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见证,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3. 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19世纪的战火中,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珍贵文物艺术品被洗劫一空。

但是,圆明园的文化价值依然深远,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对圆明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以保护这段珍贵的文化遗产,并通过举办展览和研究活动,传承圆明园的文化。

综上所述,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致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有盛誉。

圆明园毁灭前的资料

圆明园毁灭前的资料

圆明园毁灭前的资料一、圆明园概述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路19号,是清朝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09年,占地面积350公顷,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包括了三个主要部分:皇家园林、宫殿建筑群以及海洋文化场景。

二、圆明园的建设与发展1. 建设背景圆明园的建设是康熙皇帝下江南之后,受到园林文化的影响所启发的。

康熙皇帝曾经下江南多次游览园林,对园林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建设圆明园的契机。

2. 主要建筑与景点圆明园由一千多座建筑组成,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庭院等。

其中,海洋文化场景是圆明园的一大特色,包括了人工湖泊、假山、海洋生物雕塑等。

3. 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圆明园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清王朝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探索了中西合璧的艺术创作方式。

三、圆明园毁灭前的历史事件1. 第一次被掠事件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占领北京。

他们洗劫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文物和财宝。

这次事件使得圆明园损失惨重,许多珍贵文物被掠走。

2. 第二次被掠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侵略中国,焚毁圆明园和颐和园。

他们以“惩罚”为借口,肆意破坏和掠夺了圆明园。

这次事件使得圆明园陷入了火海,毁灭得更加彻底。

3. 圆明园的重建在被毁灭后,圆明园一度被荒废。

直到1995年,中国政府决定对圆明园进行重建,恢复其原貌。

虽然无法完全还原,但重建的圆明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传世之珍。

四、圆明园的意义与影响1. 文化遗产保护圆明园的毁灭事件使得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更加强烈。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历史建筑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2. 历史教育与文化交流圆明园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者,对于历史教育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可以通过圆明园了解中国的近代历史和文化发展。

五、结语尽管圆明园在历经战火后遭受毁灭,但通过重建,它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得以传承。

圆明园的毁灭事件使人们深切反思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资料
标题:圆明园的历史与现状
一、简介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是一处大型皇家园林。

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709年),历经了康、雍、乾三朝,耗时约150年建成,占地350公顷,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二、历史背景
圆明园最初由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作为私人园林。

雍正即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命名为“圆明园”。

乾隆时期,圆明园达到了全盛时期,被誉为“万园之园”。

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期间,圆明园被洗劫一空,其后又遭到了大火焚烧,大部分建筑和珍宝被毁,只留下一些残垣断壁。

此后,圆明园便成了一片废墟。

三、现状与保护
尽管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其遗址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圆明园的保护力度,通过考古发掘、科学研究等方式,尽可能地恢复其原貌。

同时,圆明园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历史文化,感受皇家园林的魅力。

四、展望
未来,圆明园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努力使这座曾经的“万园之园”再次焕发出它的光彩。

总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虽然遭受过巨大的破坏,但它依然屹立不倒,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坚韧。

我国圆明园文化遗产的资料

我国圆明园文化遗产的资料

我国圆明园文化遗产的资料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但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圆明园也曾经历过磨难,于1860年被外国联军所烧毁,并成为世界上惨遭破坏的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历史留下的资料依旧可供研究,下面是我国圆明园文化遗产的资料:1. 圆明园的历史圆明园初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是清代一座宫苑式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奢华有余。

圆明园曾先后进行过十多次扩建和维护,在整个清代历史中,一直是皇家园林的中心地带。

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利用圆明园进行掠夺和破坏,园中楼阁树木被一扫而空,带走了大量珍贵文物,园林也被烧成废墟。

2. 现存的文化遗产虽然圆明园在历经破坏之后,变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现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成为了圆明园不亡的珍贵瑰宝。

例如,两只八卦石狮;青花瓷瓶、青铜器、石雕等许多文物,都是历史上留存下来的珍宝。

而其中的颐和园、圆明园处,都已成功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3. 圆明园的文化影响虽然圆明园已经被毁掉,但是其历史和沧桑却始终伴随在我们的身边。

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清代皇家文化的代表。

设计精巧、布局严谨、寓意深远,不仅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们在重新探寻圆明园历史故事的同时,勾起了对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浓厚兴趣,也让圆明园在国内外影响力日益上扬。

4. 圆明园的保存和修复为了保持圆明园文化遗产的价值,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许多重大政策、计划和制度,以确保圆明园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目前,圆明园的修复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维护圆明园遗址,保护了圆明园文化遗产。

园明园的简介资料

园明园的简介资料

园明园的简介资料园明园,又称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园明园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艺术最高超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园明园的建造始于清朝康熙年间,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七代清帝的不断扩建和改造,成为一座宫廷式园林,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

园内有众多精美的建筑、雕塑、壁画和湖泊,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园明园的建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前部是“圆明三殿”,包括乾清宫、坤宁宫和坤宁殿,是清代皇帝行宫和居住的地方;中部是“万寿山”,是一座人工山,有仿照中国名山的景点,如黄山、庐山等,还有众多小湖泊和花园;后部是“长春园”,是一座仿照江南水乡风景的园林,有众多的廊桥、亭台和花草树木。

园明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婉约秀丽,又有西方建筑的庄严肃穆。

园内的建筑多采用黄色琉璃瓦顶和彩绘木构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园明园的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大水法”、“十七孔桥”、“翠微亭”、“万春园”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有的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有的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园明园的命运并不幸运。

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园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毁灭性破坏,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被洗劫一空,园林建筑也被火焚烧。

这次事件给中国留下了深深的伤痛,也成为中外关系史上的一段痛苦记忆。

如今,园明园已经成为了一处纪念性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但仍然能够看到当年的辉煌和壮丽。

每年,无数游客慕名前来,感受这个历史遗址的独特魅力。

园明园的简介资料介绍了这座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展示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景点。

园明园的命运虽然曲折,但其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地位不可动摇。

期待着园明园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段历史。

圆明园资料

圆明园资料

位置与规模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绕福海而修。

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1860年10月6日—18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

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名称由来“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

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

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

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

园林建筑特色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

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原名“圆明花园”,是清朝皇帝乾隆在北京西郊所建的一个皇家园林。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造园艺术最精湛的皇家宫廷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下面是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包括三个主要区域:前苑、后苑和万春园。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设计原则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具有浓郁的汉风和西洋建筑元素。

圆明园共有大大小小的建筑物数千座,其中包括宫殿、殿堂、楼阁、亭台、桥梁、塔墙等。

园内有数百个湖泊、池塘、渠道、瀑布和喷泉,其水系是园林中的重要特色。

园内植物品种繁多,有3000多种树木和花卉。

其中以一片占地40公顷的“蓝色琉璃瓦”海棠林最为著名。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焚毁了圆明园。

至今,园内仅存少量的建筑遗址和残壁,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

圆明园曾经是清朝皇家的游乐场和狩猎场,同时也是政治、文化和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圆明园动态保护规划”,规划了圆明园未来15年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圆明园的资料五年级

圆明园的资料五年级

圆明园的资料五年级
摘要:
一、圆明园的简介
二、圆明园的建造历史
三、圆明园的景观特点
四、圆明园的毁灭
正文:
一、圆明园的简介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 多年。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外围周长约10 公里。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 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

二、圆明园的建造历史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

1709 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 多年的修建,圆明园成为一座规模宏大、景色秀美的皇家园林。

三、圆明园的景观特点
圆明园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以水为主题,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 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
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

圆明园不仅景色优美,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四、圆明园的毁灭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他们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使得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一、背景
圆明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

园林占地面积约 350 多公顷,由三个园林构成:即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

圆明园始建于 1709 年,最初是康熙帝给胤禛的赐园。

1722 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

二、毁灭过程
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0 月 11 日英军派出 1200 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 月 18 日,3500 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 300 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三、重点知识
1. 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圆明园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 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英法联军的侵略和掠夺,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3. 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四、总结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次悲剧。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努力保护和传承好中国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简介

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简介

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简介圆明园,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

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简介“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

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

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

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圆明园的前世今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

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10月6日,占领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公使额尔金、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

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年间(1862-1874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

圆明园介绍的资料

圆明园介绍的资料

圆明园介绍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西侧,是清代一座具有
极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占地面积约350公顷,有诸如乾清宫、御花园、大海翁庄、长春园等诸多建筑和园林。

圆明园是清朝皇帝乾隆和同治两位皇帝所兴建的皇家园林,因为
把“地圆人明”作为园林的规划原则,被称为“圆明园”。

圆明园是
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中外历史上很多人都曾经到圆明园参观,包括陈寅恪、鲁迅、叶
剑英、邓小平等人,他们对圆明园给出了许多美好的评价和赞誉。


明园曾经是中国现代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得
到了人们的肯定。

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
法联军烧毁,以至于现在整个皇家园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尽管圆明园历经沧桑,但它仍然是一座具有较高价值和深刻历史
含义的文化遗产。

人们对它的保护和修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的重点之一。

中国文化遗产摘抄资料圆明园的内容

中国文化遗产摘抄资料圆明园的内容

中国文化遗产摘抄资料圆明园的内容圆明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宫苑之一。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之一。

圆明园建于清雍正年间,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的扩建,成为一座庞大而壮丽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采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传统风格,将山水、建筑和植物融为一体,以自然景观为基调,凸显了中国文化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思想。

圆明园的建筑群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前园、后园和水部。

前园包括南湖、砚池和大观园等景点,后园则是以宴会为主题,有颐和园、九龙湖等景点,水部是以湖泊和运河为主要特色,构成了园林的重要景观。

圆明园的建筑精美独特,充满了浓郁的古代皇家气息。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三大殿:万寿山房、文华殿和崇英殿。

这三座殿堂依山而建,巍然屹立,彰显了尊贵和庄重。

万寿山房是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建筑宏伟壮丽,内部装修精美,是圆明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文华殿是皇太后和妃嫔居住的地方,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嘉庆时代风格。

崇英殿是皇帝陪读书的地方,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内部设有珍贵的文物和书籍。

除了建筑,圆明园的园林景观也非常壮丽。

园内有湖泊、山峦、庭院等自然景观,还有各种亭台、观景台、廊桥等人工景观。

南湖是圆明园最大的湖泊之一,湖水清澈见底,在湖上还有众多的小岛和亭台。

九龙湖是一个人工的湖泊,湖中有九条石龙,寓意着皇帝的神圣和权力。

此外,园内还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如三塔、佛堂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圆明园在19世纪末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遭到了洗劫,无数珍贵的文物、艺术品被掠走或毁坏。

这场灾难使得圆明园从一个繁荣繁华的皇家园林变成了废墟。

然而,尽管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圆明园仍然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建筑和遗迹,成为了世人瞩目的文化遗产。

如今,圆明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研究中心。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多万件,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1860年10月6日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

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

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

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

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

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

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

圆明园内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现仅举几例。

文源阁是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藏书楼,为著名的皇家北四阁之一,建成于乾隆四十年。

阁中收藏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收书3400余种,有近8万卷,36000余册。

子鼠北京时间2009年2月26日凌晨3时许,佳士得拍卖行在法国巴黎拍卖鼠首起价900万欧元,最终以1400万欧元拍出。

被神秘电话买家买走。

丑牛 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

2000年4月30日,中国保利集团以774.5万港元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寅虎 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

2000年5月2日,中国保利集团以1544.475万港元在苏富比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卯兔北京时间2009年2月26日凌晨3时许,佳士得拍卖行在法国巴黎拍卖兔首起价900万欧元,最终以1400万欧元拍出。

被神秘电话买家买走。

辰龙下落不明
巳蛇下落不明
午马铜铸,高约50公分。

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

200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港澳知名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斥资6910万港币(注:按当日发布时中行报价,约合6673.678万人民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献给国家。

未羊下落不明
申猴 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

2000年4月30日,中国保利集团以818.5万港元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酉鸡下落不明
戌狗下落不明
亥猪“铜铸猪首”1987年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走。

2003年香港企业家何鸿燊出资收购,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至于付出的资金数目,保利方面没有透露,据说不低于700万港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