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氮芥乳糖衍生物对结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
(3)其他: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血管炎、天疱疮、 类天等。
新型免疫克制剂(二)
西洛莫司:(sirolimus,rapamycin,雷帕霉素):是第三 代子囊霉素,克制T细胞增殖和S6激酶旳活性。
其霜剂在封包下可用于治疗异位皮炎、银屑病等。有人内 服西洛莫司3mg/M2.d加小剂量环孢素1.25mg/kg.d治 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与5mg/kg.d CsA相同,但副作 用减轻,不引起肾毒性和高血压。
其他药物如苯丁酸氮芥、卡莫司汀临床不太常用,主要和其他药物联合应 用治疗恶黑和淋巴瘤。
代谢拮抗药物(硫唑嘌呤)
体内 硫唑嘌呤 巯嘌呤
磷酸核 苷
硫代次黄嘌呤 核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合成降低
DNA、RNA合成降低 淋巴细胞增殖受克制,阻止致敏淋巴细胞向免疫母细胞转化
代谢拮抗药(硫唑嘌呤)
对T细胞作用强于环磷酰胺, 毒副作用轻,安全系数大,应用范围广。
影响复制、转录和翻译
放射线
DNA发生交联, 影响复制。
作用机制
影响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 影响复制、转录和翻译 影响纺锤丝旳形成 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影响纺锤丝旳形成
纺锤 丝
生物碱类药物能够影响微管
系统,形成复合物和结晶,使纺 锤丝中断或消失,细胞分裂停留 在有丝分裂中期。
作用机制
新型免疫克制剂(三)
适应症:Nousari应用20mg/d加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大疱性类 天,三月后停用泼尼松未再复发。
Gross 对 11 例 Wegener 肉 芽 肿 给 以 20mg/d , 其 后 渐 增 至 3040mg/d,6个月后全部患者均明显好转,抗中性粒细胞胞浆 抗体明显下降,未见严重副作用。
PIK3CA、AKT及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PIK3CA、AKT及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生率逐年上升。
腺瘤-癌序列假说认为结直肠癌是由不同程度的肠腺瘤逐渐演变而来,其中包括类癌、高级别结构紊乱型和原发型肠腺癌。
PIK3CA基因突变、AKT基因过度表达和PTEN基因缺失等分子变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PIK3CA、AKT及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PIK3CA、AKT及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二、研究内容1. PIK3C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PIK3CA基因编码的酶可以将磷脂酰肌醇转化为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从而激活AKT通路。
PIK3CA基因突变是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5%-20%。
近期的研究表明,PIK3CA突变在结直肠癌中可能与其预后相关,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因此,本研究将就PIK3C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突变和预后相关性进行探究。
2. AK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AKT是PIK3CA通路的下游靶点,其过度表达能够促进癌细胞增殖、凋亡抑制、侵袭和转移。
已有研究表明AKT在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且与疾病的恶性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AK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3. 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PTEN是肿瘤抑制基因之一,其缺失会使AKT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
已有研究表明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缺失率较高,但PTEN基因缺失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
因此,本研究将对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探究。
三、研究意义通过探讨PIK3CA、AKT及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能够更好地了解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为其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实验肿瘤药理学—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评价
3
3. 样品抗肿瘤活性的确证(二) ——体外筛选实验
3.1原理与基本操作要点 3.1.1实验原理 3.1.2基本操作要点 3.2常用的肿瘤细胞株介 绍 3.3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 的实验设计
3.4常用的评价方法 3.4.1细胞拒染法 3.4.2生长曲线法 3.4.3克隆计数法 3.4.4MTT法 3.4.5SRB法 3.5其它评价方法
17
2.1概述
实验动物肿瘤模型根据获取肿瘤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自发性肿瘤、 诱发性肿瘤以及移植性肿瘤。
小鼠常见高自发性肿瘤举例
动物品系 C3H DBA/1 A AKR PBA C57BL … 肿瘤组织类型 乳腺癌 乳腺癌 肺瘤(癌)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瘤 网织细胞肉瘤 … 发生率 99% 75% 90% 91% 100% 74.5% … 月龄 7.2 >12 >18 10 8.7 14 …
5532常用肿瘤细胞株概要细胞株名称生物学特点研究应用mel红白血病细胞hl60白血病细胞k562白血病细胞wehi3b白血病细胞b16黑色素瘤细胞a2780卵巢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kb口腔癌细胞a549肺癌细胞ht1080纤维肉瘤细胞3t3l1成纤维细胞nb4白血病细胞dba2小鼠白血病人白血病人balbc小鼠c57bl6小鼠卵巢癌病人乳腺癌病人口腔癌病人肺癌病人纤维肉瘤病人3t3小鼠白血病人悬浮培养小细胞球状基本为二倍体有染色体异常细胞较大酸性磷酸酶阳性基本为三倍体ph染色体阳性培养条件不适可影响分化诱导的敏感性密度高过会自分化高低密度时细胞形态有变化可移植到动物体内对阿霉素及苯丙氨酸氮芥敏感上皮样生长单层上皮样生长上皮样生长上皮样生长倍增时间较长26小时非典型的肿瘤细胞达到饱和浓度时有接触性抑制具有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所特有的典型的染色体异常分化诱导实验分化诱导实验分化诱导实验耐药分化诱导实验分化诱导或细胞杀伤实验细胞杀伤及耐药实验细胞杀伤实验细胞杀伤实验细胞杀伤实验细胞杀伤及抗侵袭实验分化诱导或细胞杀伤实验分化诱导实验5633样品初筛时应该注意三点
药用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外, 还含有肽 链 和 ( 或) 脂类 成 分 。研 究表 明 , 具 有酸
性基团 的多糖 , 有提高免疫 、 抗肿瘤 和抗 病毒等生理活 性, 如六 味地 黄 酸 性 多糖 、 亚 麻 籽胶 酸 性 多 糖 【 2 J 等。
有些研究者通过分子修饰的方法 , 如通过硫酸酯化 、 乙 酰化 、 烷基化 、 磷酸酯 化等来 改变 多糖 取代基 的种类 、
和临床上已有应 用。本文对药用植物多糖 的结 构及生
G a l 元件 和大 量பைடு நூலகம்高 碘酸 钠 氧化 的 3一G a l 侧枝, 这 些结构为活性所需 。对 多糖 的构效关 系的研 究是 当前
一
多糖生物学研 究领域 的热点 。测定 多糖 的结 构 , 可 以
为人们筛选 活性 多糖 , 提 高多糖活 性提供 必要 的理论
多糖 的生 物学 活性 与其 结 构 密 切相 关。研 究 显
示, 多数具有 突出生物 学活性 的葡聚多糖 都 以( 1 - - -  ̄ 3 )
糖 苷键 连接 。具 有 抗 肿 瘤 活 性 的 甘 露 多 糖 为 ( 1 ) 键
能 以及改变细胞膜的生化特性 、 提高抗 自由基作用 、 可
糖 苷键组 成 的化 合物 , 普遍 存在 于植物 中。有些植
物 多糖如淀粉、 纤维 素、 果胶, 早 已成 为 日常食 物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目前研究的热点多是具有生物学 活性的
多糖 , 其 中从 中草 药 中提 取 的水溶 性 多糖 尤 为热 门。 药 用植物多糖具有抗肿瘤 、 降血糖 、 降血脂 、 调节 免疫 、 抗病 毒 、 抗炎、 抗 疲劳 和抗 衰 老等活性 , 在功 能性食 品
作用 , 而对体外生 长的 肿瘤 细胞 H L 一6 0有抑制 作 用, 提示极 大螺旋 藻胞 内多糖对 人 的血 癌细 胞 的生长 有明显 的影响 J 。吴波等将茯苓 多糖 (P P S)与小 鼠 肉瘤 ¥ 1 8 0细胞 , 人 白血病 K 5 6 2细胞体外培养 2 4 h , 发现 P P S 对两种细胞 的增殖都有 强烈 的抑制作用 [ 6 3 。 吕晓英等研究了红毛五加 多糖 (A G P )的体 外抗肿瘤 的机制 , 发现 A G P有诱导 肿瘤细胞 S G C一 7 9 0 1凋亡 的作用 。徐 中平等 给小 鼠皮下接种 R I F一1 肿瘤细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一、常见抗癌药物总作用机理二、常见抗癌药物作用机理1. 氮芥氮芥是最早用于临床并取得突出疗效的抗肿瘤药物。
为双氯乙胺类烷化剂的代表,它是一高度活泼的化合物。
【药理作用】本品进入体内后,通过分子内成环作用,形成高度活泼的乙烯亚胺离子,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如蛋白质的羧基、氨基、巯基、核酸的氨基和羟基、磷酸根)结合,进行烷基化作用。
氮芥最重要的反应是与鸟嘌呤第7位氮共价结合,产生DNA 的双链内的交叉联结或DNA 的同链内不同碱基的交叉联结。
G1期及M 期细胞对氮芥的细胞毒作用最为敏感,由G1期进入S 期延迟。
【适应症】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
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对急性白血病无效。
与长春新碱(VCR)、甲基卡肼(PCZ)及泼尼松(PDN)合用治疗霍奇金病有较高的疗效,对卵巢癌、乳腺癌、绒癌、前列腺癌、精原细胞瘤、鼻咽癌(半身化疗法)等也有一定疗效;腔内注射用以控制癌性胸腹水有较好疗效;对由于恶性淋巴瘤等压迫呼吸道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引起的严重症状,可使之迅速缓解。
2.环磷酰胺环磷酰胺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临床常用的烷化剂类免疫剂。
【药理作用】该品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中经微粒体功能氧化酶转化成醛磷酰胺,而醛酰胺不稳定,在肿瘤细胞内分解成酰胺氮芥及丙烯醛,酰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环磷酰胺是双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干扰 DNA 及 RNA 功能,尤以对前者的影响更大,它与DNA 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 合成,对S 期作用最明显。
【适应症】该品为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进入体内后,在肝微粒体酶催化下分解释出烷化作用很强的氯乙基磷酰胺(或称磷酰胺氮芥),而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此外本品还具有显著免疫作用。
临床用于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支气管癌、肺癌等,有一定疗效。
药物化学抗肿瘤药专家讲座
药物化学抗肿瘤药
第28页
二.乙烯亚胺类:
NH
乙烯亚胺离子是脂肪族氮芥类药品活性中间 体
基于上述机理, 合成了一些含乙撑亚胺结构 化合物
药物化学抗肿瘤药
第29页
塞替哌(Thiotepa) S
P
N N
N
1,1`,1``-硫次膦基三氮丙啶
药物化学抗肿瘤药
第30页
结构特点
硫 代 磷 酰 基( 酯 溶 性 大 , 对 酸 不 稳 定 ) S
水溶液(2%)在pH4.0~6.0时, 磷酰胺基不稳 定, 加热时更易分解, 而失去生物烷化作用
O O
P N
NH
药物化学抗肿瘤药
Cl Cl
H3N+
O
O -O
P
N
Cl H N+
H
Cl
+
O
O N
P
O-
H
Cl Cl
H N+ H
H3N+
Cl
Cl
+ O
O -O
P
O-
第24页
合成
OH
H N
OH
O
O
Cl
P
N
Cl
第6页
生物烷化剂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为: 氮芥类 盐酸氮芥 环磷酰胺 苯丁酸氮芥 美法
仑、氮甲 乙撑亚胺类 塞替哌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白消安 亚硝基脲类 卡莫司汀 金属铂类配合物 : 顺铂 卡铂 三嗪和肼类:
药物化学抗肿瘤药
第7页
一、氮芥
烷基化部分
R N
载体部分
Cl Cl
烷基化部分: 双(β-氯乙基)氨基 抗肿瘤活性功效基
内磷酰胺基
肿瘤化疗总论
肿瘤化疗总论第某章肿瘤化疗肿瘤的治疗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药物治疗,如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等,另一类是非药物治疗,如手术、放疗、射频治疗等。
化疗是药物治疗最主要的手段。
化疗(chemotherapy),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化学药物治疗的意思,广义而言,所有采用化学药物进行的治疗,均可称为化疗。
但肿瘤化疗与普通内科的化疗有不同的内涵,一般而言,普通内科使用的化学药物毒副作用一般较轻,无需特别关注,而肿瘤化疗通常使用一些毒副作用较大且对机体正常细胞损伤明显的化学药物,这类化学药物被称为“细胞毒药物(cytoto某icagent)”。
肿瘤化疗通常特指采用细胞毒药物进行的肿瘤治疗,因此,称其为细胞毒治疗更为确切,但基于传统习惯,目前仍延用这种说法。
肿瘤的化疗起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最早使用氮芥治疗淋巴瘤获得了成功,随着药物研究的发展,目前化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与手术、放疗并称为肿瘤的三大治疗方法。
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越来越多的肿瘤通过化疗获益,已有一些肿瘤通过化疗达到了临床治愈或长期生存的效果。
第一节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与肿瘤化疗一.细胞周期动力学细胞增殖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见图1),可分为四个时相: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有丝分裂期(M期)。
细胞在不同的时相中完成不同的事件:G1期为细胞分裂终止到开始合成DNA的准备阶段;S期主要合成DNA,使DNA含量增加1倍,也合成RNA和蛋白质;G2期DNA合成完毕,细胞把双倍的DNA分配给子细胞,为有丝分裂作准备;M期染色体一分为二,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
分裂结束后,细胞退回到G1期,细胞周期完成。
有时细胞G1期明显延长,细胞长期处于静止的非增殖状态,称为G0期。
处于G0期的细胞可以作为储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新增殖。
肿瘤增殖比率指增殖细胞群在肿瘤群中的百分率,增殖比率=增殖细胞数/肿瘤细胞总数某100%。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 词 : 氮芥 ; 抗肿瘤; 生理活性 ; 研究进展
Re e r h o r s n An ia c rDr s a c Pr g e s o tc n e ug —n t o e u t r — ir g n M sa ds
2 1 3 卷第 2 00年 8 期
广州化工
・3 l・
氮 芥 类 抗肿 瘤 药 物 的研 究进 展
李元元 , 赵永 梅
( 南省 医药学校 ,河南 河 开封 4 50 ) 7 0 1
摘 要 : 氮芥类药物是应用于临床的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 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是 近几年, 国内外有大量的文献
Ke r s i o e sa d;a t a c r i a t i ;r ve y wo d :n t g n mu tr r ni n e ;b o c i t e iw c v y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 康 的疾 病。 自从上 世纪 四 十年代氮芥第一次用 于治 疗肿 瘤 , 创 了肿瘤化 学治 疗 的新纪 开 元, 由此发展 出了氮芥 类抗 肿瘤 药物… 。 目前 氮芥仍 是临 床应
氮原 子上 的孤对 电子 和苯环 产生共 轭作 用 , 减弱 了氮原 子 的碱
1 以糖为修饰基团的氦芥类化合物
肿瘤化学疗法 的缺点是细胞毒性 试剂对肿瘤 细胞缺乏 选择 性。抗体 导向酶前药疗 法( D P ) A E T 的提 出为解决在肿瘤 细胞表 面药物 的选 择 释 放 提 供 一 个 重 要 的 方 法 。合 适 的 利 用 A ET D P 法设计 化合物可提高对肿瘤细 胞的选择 性 。而且糖 类具 有一 定的生理和药理活性 , 在氮芥 中引入糖环 , 许能降低 氮芥 也 的毒性 或增强其生理活性 。0 7年 , 铁梅 等将 葡萄糖 和乳糖 接 刘
常见化疗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 奥沙利铂:用于大肠癌,禁与碱性溶液配伍 输注,在配置和输入时避免接触铝制品,需 72h禁冷,交代患者禁吃生冷的食物及沾凉 水
➢ DTIC: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和软组织肉瘤。需 避光,轻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静滴 30 ~60min。
神经毒性:末梢神经炎和脑功能障碍。主要 药物:MTX,VCR,阿糖胞苷,DDP,CTX
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瘙痒,主要药物:紫 杉醇,BLM
第一类 烷化剂
➢ CTX,IFO:需水化,每天大于2000ml,于IFO 静滴的0-4-8h后用美安静推,减轻肾脏毒性, 预防膀胱炎,静滴3~4h
➢ 氮芥:勿与皮肤接触,避免引起皮炎及色素 沉着。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遇热极不稳定, 室温下稳定8h。西米替丁可增加此药的骨髓 抑制,静滴30min
真实案例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粘膜 炎 ,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溃疡
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血小 板减少,贫血 WBC<2.0×109/L ,PT <50×109/L通知医 生停止化疗 WBC<1.0×109/L 时,应行保护性隔离
重要器官损害: ❖ 心脏毒性: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心律
✓ 泵入:常用于5-FU治疗胃肠道肿瘤,5%GS200+5FU2.0将药物持续缓慢泵入44~48h
✓ 口服:希罗达,替吉奥
✓ 腔内注射:包括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内化疗。注入 药物后协助病人更换体位,使药物充分扩散。如 ADM,DDP尤适宜腹腔内注射
✓ 肌肉注射:必须深部肌肉注射以利于吸收
注意事项
现配现用,前后 冲管,不与其他药 物配伍
❖ 门冬酰胺酶: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 性淋巴瘤。本品需做皮试,取100-500u/ml, 观察1h,使用间隔超过1w需重做。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高尿酸血症,轻度中枢抑制。给 药途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注:药物溶 解后,忌常时间放置,避免丧失活力
血液科常规化疗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副作用:
骨髓抑制 肝毒性:明显 粘膜损害:口腔炎、胃粘膜病变 其它:心脏毒性、脱发等
4 烷化剂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
作用机理:在体内经肝脏转化生成醛磷酰胺,后 者不稳定可分解生成磷酰胺氮芥和丙烯醛。前者 具细胞毒性作用,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 DNA合成。而后者与其出血性膀胱炎的副作用有 关。
临床应用:可口服、静脉推注或静脉输注,主要 用于NHL(如CHOP方案)和MM(VBCMP)的 治疗,国内还用于ALL的诱导缓解(VDCP方 案)。常常用于骨髓移植的预处理方案中。 CHOP方案:750mg/m2,d1 VDCP方案:600mg/m2,d1,d15 M2(VBCMP)方案:10mg/kg,d1
柔红霉素( Daunorubicin ,DNR)
临床应用:溶于NS中静脉推注,主要用于和 ALL的治疗
AML:常用方案DA(40mg/m2/d), d1-3 ALL:常用方案VDCP或VDLP中,用法同上
注:总累积极量应在450-500mg/m2以内
去甲氧柔红霉素:作用强于DNR,心脏毒性较之小, 常用剂量为8-12mg/m2/d(静脉推注时)或4050mg/m2/d口服
用剂量为25-30mg/m2,每周1次。溶于NS或GS中,静脉推注或短时 间内输完(15-20分钟)
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 HHRT)
作用机理:使多聚核糖体解聚,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也可抑制 DNA的合成,对G1、G2期细胞杀伤作用最强
临床应用:溶于5%GS中静脉输注,滴注时间应大于3小时。可用于 AML和CML治疗 AML:如HE方案1-4mg/m2/d(4-6mg/d),连用5-7天
化疗药物作用机制
1、化疗药物的分类各类化疗药物以其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可以分类四大类:(1)烷化剂:是最早问世的细胞毒药物,抗瘤谱广,在体内半衰期短,毒 性较大,常用于大剂量短程疗法或间歇用药。
进一步又可分为5 类:①氮芥类:即氮芥(HN2及其衍生物,包括环磷酰胺(CTX 、消瘤芥(AT-1258 )、 苯丙酸氮芥(MEL 、苯丁酸氮芥(CLB )、甲氧芳芥、抗瘤新芥、甲氮咪胺等。
乙烯亚胺类:常用的药物为塞替哌(亚硝脲类:有卡莫司汀(BCNU 、尼莫司汀(ACNU 、司莫司汀(Me-CCNU 、环氧化合物类:是一类能干扰细胞代谢过程的药物,其化学结构常与核酸代谢 的必需物质叶酸、嘌呤、嘧啶等相似,通过特异性对抗干扰核酸代谢,产生抗肿瘤效应。
叶酸抗代谢物, 嘌呤抗代谢物, 嘧啶抗代谢物,环胞苷( CCY )等。
( 2)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及其抗代谢药: 如羟基脲主要抑制核苷酸还株酶 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苷酸从而抑制 DNA 合成;其他药物还有氨基酸拮抗剂、维生素拮抗剂、 DNA 多聚酶抑制剂等。
( 3)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来源于微生物的抗肿瘤药,多数由放线菌产生, 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基本上可分醌类、亚硝脲类、糖肽类、色肽类和糖苷类等。
近年 研究中的新抗肿瘤抗生素有放线菌素 D 博莱霉素(BLM 、丝裂霉素(MMC 等。
(4)抗肿瘤植物药: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主要为生物碱类,包 括长春新碱(VCR 、秋水仙碱(COL 、三尖杉酯碱(HH 、紫素(TAX 等。
除以上 4 种抗肿瘤药外,还有一些抗肿瘤药物,其生化结构和作用机理有别于上述药物,这类药物有抗癌锑、门冬酰胺酶(ASP 、乙亚胺、甲基苄肼(PCB 、斑蝥素 等。
2、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抗肿瘤药物种类繁多,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根据药物的作用点不同可以 将其作用机理归纳如下。
(1)干扰核酸的合成代谢:大多数化疗药物主要是通过阻碍核酸特别是DNA 成分的形成和利用,而起到杀伤细胞的作用。
双特异性抗体与抗体融合蛋白
2021/10/10
Immunology
14
➢ 只有L1H1-H2L2才是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
2021/10/10
Immunology
15
➢ 杂化杂交瘤方法的不足
产量低,仅占10% 产物需筛选,费时费力 瘤株不稳定
2021/10/10
Immunology
16
构建策略
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方法
化学交联法
将药物先与大分子载体相连,然后大分子载 体再偶联到单抗。 脂质体
脂质体与药物融合,再与抗体连接成免疫脂质体 如,阿霉素
2021/10/10
Immunology
39
小分子药物与抗体偶联物
偶联要点与存在问题
小分子药物与单抗偶联应有一定空间距离 需提高偶联产率 偶联基团应避开药物活性基团 保留单抗靶向性 多个药物分子偶联 简单,易重复 不形成抗体、药物或偶联物聚合物
同型双功能偶联剂
具有两个相同反应功能基团。 二马来酰亚胺衍生物
巯基偶联剂
2021/10/10
Immunology
43
毒素及大分子多肽药物与抗体偶联物
毒素和多肽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量较大,具有 较强的肿瘤杀伤活性,但选择性差。
同型双功能偶联剂
具有两个相同反应功能基团。 特点与不足
步骤简单,流程短。 副反应产物多,均一性差,产率低。
毒素及大分子多肽药物与抗体偶联物
毒素和多肽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量较大,具有 较强的肿瘤杀伤活性,但选择性差。
同型双功能偶联剂
具有两个相同反应功能基团。 脂肪二醛
通过其醛基与药物/单抗的氨基偶联
2021/10/10
Immunology
42
毒素及大分子多肽药物与抗体偶联物
LINC00657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行为影响及机制
第59卷 第6期2023年12月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J O U R N A LO F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V o l .59,N o .6D e c e m b e r 2023[收稿日期]2023-01-04; [修订日期]2023-04-12[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S F -310)[第一作者]张生军(1973-),男,硕士,主任医师㊂[通信作者]刘敏丽(1973-),女,硕士,教授㊂E -m a i l :l m l @-ya u .e d u .c n ㊂L I N C 00657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行为影响及机制张生军1,赵阿静2,张安瑞3,李雅微1,李小宝1,刘敏丽4(延安大学,陕西延安 716000 1 附属医院普外科; 2 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 3 医学院检验系; 4 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 N A (l n c R N A )L I N C 00657通过调控m i R -26b 及其靶基因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 A L T 1)对结直肠癌(C R C )细胞增殖㊁侵袭和迁移的影响㊂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T -P C R )检测正常肠上皮细胞(N C M 460)㊁C R C 细胞系(H T 29㊁H C T 116和S W 620)中L I N C 00657的表达水平㊂对H T 29细胞转染s h R N A -L I N C 00657或s h R N A -C O N ,分析沉默L I N C 00657对癌细胞增殖㊁侵袭和迁移的影响㊂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L I N C 00657㊁m i R -26b 和M A L T 1的靶向作用关系㊂对H T 29细胞分别仅转染s h R N A -L I N C 00657㊁同时转染s h R N A -L I N C 00657+m i R -26b i n h i b i t o r ㊁同时转染s h R N A -L I N C 00657+p c D N A -M A L T 1,分析L I N C 00657通过m i R -26b /MA L T 1轴对细胞增殖㊁侵袭和迁移的影响㊂采用C C K -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T r a n s w e l 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㊂应用R T -P C R 检测M A L T 1m R N A 表达水平,W e s t e r nb l o t 检测MA L T 1蛋白的表达水平㊂结果 C R C 细胞系(H T 29㊁H C T 116和S W 620)的L I N C 00657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N C M 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0.267,P <0.05)㊂沉默L I N C 00657可以抑制H T 29细胞的增殖㊁侵袭和迁移(t =9.123~18.456,P <0.05)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L I N C 00657靶向作用于m i R -26b 并下调其表达,m i R -26b 可负调控M A L T 1的表达㊂沉默L I N C 00657表达可抑制H T 29细胞中M A L T 1m R N 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F =15.893㊁17.231,P <0.05)㊂转染s h R N A -L I N C 00657+m i R -26b -i n h i b i t o r 或s h R N A -L I N C 00657+M A L T 1过表达载体以后,M A L T 1m R N 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仅转染s h R N A -L I N C 00657明显上调(F =15.893㊁17.231,P <0.05),细胞增殖㊁侵袭和迁移能力也升高(F =4.783~8.893,P <0.05)㊂结论 L I N C 00657在C R C 细胞中高表达,可通过调控m i R -26b /MA L T 1轴促进癌细胞增殖㊁侵袭以及迁移㊂[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R N A ,长链非编码;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易位1蛋白;细胞增殖;肿瘤浸润[中图分类号] R 735.34;R 34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3)06-0860-07d o i :10.11712/jm s .2096-5532.2023.59.2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网络出版] 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37.1517.R.20240104.1606.004;2024-01-05 20:10:18E F F E C T SO FL I N C 00657O N M A L I G N A N TB E H A V I O RO F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C E L L SA N DU N D E R L Y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S Z HA N GS h e n g j u n ,Z HA OA j i n g ,Z HA N GA n r u i ,L IY a w e i ,L IX i a o b a o ,L I U M i n l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u r y ,T h e 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Y a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Y a n 'a n716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ef f e c t so f l o ng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L I N C 00657)o nth e p r o li f e r a t i o n ,i n v a s i o n ,a n dm i g r a t i o no f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C R C )c e l l s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m i R -26ba n d i t s t a r g e t g e n em u c o s a -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 p h o i d t i s s u e l y m -p h o m a t r a n s l o c a t i o n g e n e 1(MA L T 1). M e t h o d s R e 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p o l y m 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R T -P C R )w a s u s e d t om e a -s u r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L I N C 00657i nn o r m a l i n t e s t i n a le pi t h e l i a lc e l l s (N C M 460)a n d C R Cc e l l l i n e s (H T 29,H C T 116,a n d S W 620).H T 29c e l l sw e r e t r a n s f e c t e dw i t h s h R N A -L I C 00657o r s h R N A -C O N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s i l e n c i n g LI N C 00657o n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i n v a s i o n ,a n dm i g r a t i o no f c a n c e r c e l l s .T h e t a r g e t e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L I N C 00657,m i R -26b ,a n d MA L T 1w a s v e r if i e db y d u a l -l u c i f e r a s er e p o r t e ra s s a y .H T 29c e l l s w e r es e p a r a t e l y t r a n s f e c t e d w i t h s h R N A -L I N C 00657a l o n e ,s h R N A -L I N C 00657+m i R -26b i n h i b i t o r ,a n d s h R N A -L I N C 00657+p c D N A -MA L T 1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L I N C 00657o n c e l l pr o l i f e r a -t i o n ,i n v a s i o n ,a n dm i g r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t h em i R -26b /MA L T 1a x i s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u s i n g C e l l C o u n t i n g K i t -8.C e l l i n v a s i o na n dm i g r a t i o n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u s i n g T r a n s w e l l a s s a y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o f MA L T 1m R N A w a sm e a s u r e db y R T -P C R.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o fMA L T 1p r o t e i nw a sm e a s u r e db y W e s t e r nb l o t . R e s u l t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so fL I N C 00657i nC R C c e l l l i n e s (H T 29,H C T 116,a n dS W 620)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n o r m a l i n t e s t i n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N C M 460)(F =30.267,P <0.05).S i l e n c i n g L I N C 00657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h i b i t e d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i n v a s i o n ,a n dm i gr a t i o n o fH T 29c e l l s (t =9.123-18.456,P <0.05).T h ed u a l -l u c i f e r a s er e p o r t e ra s s a y s h o w e dt h a tL I N C 00657t a r g e t e d m i R -26bt od o w n r e g u l a t e i t s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m i R -26b n e g a t i v e l y r e g u l a t e d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MA L T 1.S i l e n c i n g L I N C 00657e x p r e s s i o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n h i b i t e d t h e e x pr e s s i o no f MA L T 1m R N A a n d p r o t e i ni n H T 29c e l l s (F =15.893,17.231,P <0.05).C o m pa r e d w i t ht h o s et r a n s f e c t e d w i t h s h R N A -L I N C 00657a l o n e ,t h e c e l l s t r a n s f e c t e d w i t h s h R N A -6期张生军,等.L I N C00657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行为影响及机制861 L I N C00657+m i R-26b i n h i b i t o ro r s h R N A-L I N C00657+MA L T1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v e c t o rh a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u p-r e g u l a t e de x p r e s s i o no f MA L T1m R N Aa n d p r o t e i n(F=15.893,17.231,P<0.05)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da b i l i t i e so f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i n v a s i o n,a n dm i g r a t i o n(F=4.783-8.893,P<0.05).C o n c l u s i o n L I N C00657i s h i g h l y e x p r e s s e d i nC R Cc e l l s,w h i c hc a n p r o m o t e t h e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i n v a s i o n,a n dm i g r a t i o no f c a n c e r c e l l s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m i R-26b/MA L T1a x i s.[K E Y WO R D S]c o l o r e c t a l n e o p l a s m s;R N A,l o n g n o n c o d i n g;m u c o s a-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 p h o i d t i s s u e l y m p h o m a t r a n s l o c a t i o n1 p r o t e i n;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n e o p l a s mi n v a s i v e n e s s结直肠癌(C R C)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之势[1]㊂我国C R C 新发人数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9.9%[2]㊂C R 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进一步探索C R C的发病机制,对寻找其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㊂长链非编码R N A(l n c R N A)是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 N A,在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人体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3]㊂研究发现,l n c R N A与细胞增殖㊁分化㊁细胞周期㊁凋亡和自噬等密切相关,参与肿瘤发生发展[3]㊂l n c R N A有望成为C R C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标志物㊂L I N C0065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l n c R N A,在C R C细胞系和组织中高表达,过表达L I N C00657可促进C R C细胞增殖和侵袭[4]㊂血清L I N C00657高表达与C R C病人不良生存预后有关[5]㊂l n c R N A可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性R N A与微小R N A(m i c r o R N A,简称m i R N A)相互作用,进而调控信使R N A(m R N A)的表达㊂微小R N A-26b(m i R-26b)在多种癌症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6-7],过表达m i R-26b可以抑制C R 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8]㊂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 (MA L T1)是m i R-26b下游基因,m i R-26b可负调控MA L T1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进展[9]㊂本文分析L I N C00657靶向调控m i R-26b/MA L T1对C R C 细胞增殖㊁侵袭以及迁移的影响,为L I N C00657在C R C中的应用提供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正常肠上皮细胞(N C M460)以及C R C细胞系(H T29㊁H C T116和S W620)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㊂将细胞培养于含胎牛血清的改良E a g l e培养液(D M E M)中,并加入10g/L青霉素-链霉素,培养条件为37ħ㊁体积分数0.05的C O2㊂细胞融合度达80%~90%时进行传代㊂s h R N A-L I N C00657㊁m i R-26bi n h i b i t o r㊁m i R-26b m i m i c s㊁携带有MA L T1基因的过表达重组载体p c D N A-MA L T1均购于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㊂胎牛血清㊁D M E M培养基㊁C C K-8试剂盒㊁T r a n s w e l l小室均购于上海炎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㊂L i p o f e c tAM I N E T M2000试剂盒㊁反转录试剂盒和P C R试剂盒㊁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均购于日本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㊂兔抗人MA L T1多克隆抗体㊁G A P D H抗体均购于美国S i g m a公司㊂1.2实验方法1.2.1不同细胞L I N C00657相对表达量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T-P C R)检测正常肠上皮细胞(N C M460,a组)㊁C R C细胞系(H T29,b组;H C T116,c组;S W620,d组)的L I N C00657表达水平㊂用T R I z o l法提取细胞R N A,随后反转录得到c D N A,反应条件为37ħ㊁15m i n,85ħ㊁15s㊂以c D N A为模板,P C R反应条件为:95ħ㊁10m i n, 95ħ㊁30s,60ħ㊁15s,72ħ,20s㊂L I N C00657引物及其序列见表1㊂用2-әәC t法计算L I N C00657相对表达量㊂表1不同细胞L I N C00657相对表达量检测的引物及其序列引物位置序列(5'ң3')L I N C00657上游G T G A C T T C G C C T G T G A T G G A下游G G C C T C T A T C T G T A C C T T T A T T C CU6上游A C C C A G A A G A C T G T G G A T G G下游T T C T A G A C G G C A G G T C A G G T1.2.2沉默L I N C00657对H T29细胞增殖㊁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将细胞分为s h R N A-C O N组(转染s h R N A-C O N,a组)和s h R N A-L I N C00657组(转染s h R N A-L I N C00657,b组),并严格按照L i p o f e c t AM I N E T M2000试剂盒步骤进行细胞转染㊂采用1.2.1的R T-P C R方法检测两组细胞的L I N C00657表达水平㊂采用C C K-8检测细胞增殖:严格按照C C K-8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每孔1ˑ104个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待细胞贴壁后,分别于培养24㊁48㊁72㊁96h时加入10μL 的C C K-8溶液;用酶标仪检测光密度(O D)值,反映细胞增殖能力;实验重复4次㊂采用T r a n s w e l 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严格按照T r a n s w e l l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㊂迁移实验:将细胞密度调整862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59卷为1.5ˑ108/L,取200μL细胞悬液加入T r a n s w e l l 上室;向下室中加入600μL培养液,培养2h后弃去培养液,用棉签擦去上室中未迁移细胞,加入甲醇固定10m i n;随后用1g/L结晶紫染色15m i n,显微镜下(放大40倍)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细胞㊂侵袭实验:用细胞培养液将基质胶(M a t r i g e l)稀释15倍,随后加入T r a n s w e l l上室,37ħ培养4h;后续步骤同迁移实验㊂1.2.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 I N C00657㊁m i R-26b和MA L T1的作用关系用S t a r B a s e工具预测L I N C00657和m i R-26b的结合位点,预测m i R-26b和MA L T1的结合位点㊂根据预测结果,设计并且合成结合位点的野生型(WT)和突变型(MT)序列㊂①分别将结合位点的野生型序列(MT-L I N C00657)及突变型序列(WT-L I N C00657)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g l3-b a s i c),分别与过表达靶基因质粒(m i R-26b m i m i c s)或阴性对照共转染H E K239细胞,分别检测阴性对照组(a组)与L I N C00657沉默组(s h R N A-L I N C00657组,b组) m i R-26b表达水平㊂②分别将结合位点的野生型序列(MT-m i R-26b)及突变型序列(WT-m i R-26b)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g l3-b a s i c),分别与过表达靶基因质粒(p c D N A-MA L T1)或阴性对照共转染H E K239细胞,分别检测阴性对照组与m i R-26b 抑制组(m i R-26b i n h i b i t o r组,c组)MA L T1表达水平㊂最后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㊂1.2.4上调m i R-26b/MA L T1对H T29细胞增殖㊁侵袭和迁移的影响①转染和分组:细胞转染步骤严格按照L i p o f e c tAM I N E T M2000试剂盒进行,将细胞随机分为C O N组(不转染,a组)㊁s h R N A-L I N C00657组(仅转染s h R N A-L I N C00657,b组)㊁s h R N A-L I N C00657+m i R-26bi n h i b i t o r组(转染s h R N A-L I N C00657和m i R-26bi n h i b i t o r,c组)㊁s h R N A-L I N C00657+MA L T1组(细胞同时转染s h R N A-L I N C00657和过表达载体p c D N A-M A L T1, d组)㊂②R T-P C R检测M A L T1m R N A表达水平:引物及其序列见表2㊂③W e s t e r nb l o t检测M A L T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中加入细胞裂解液和蛋白酶抑制剂,在冰上裂解30m i n后离心10m i n,应用B C A 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㊂随后加入上样缓冲液,并煮沸5m i n,应用S D S-P A G E分离蛋白并将其转移至P V D F膜上,应用50g/L的脱脂牛奶封闭1h㊂加入MA L T1抗体(1ʒ500)以及G A P D H抗体(1ʒ1000),孵育过夜㊂洗膜3次后,加入羊抗兔I g G抗体(1ʒ5000,美国S i g m a公司),孵育1h后洗膜3次,最后进行E C L显色㊂④采用C C K-8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 r a n s w e l 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㊂表2R T-P C R检测M A L T1m R N A表达水平的引物及其序列引物位置序列(5'ң3')L I N C00657上游T C G A A A G C A T G A A G G A C A A C G下游A G C A C T C A G T C A A C G T C T C A CG A P DH上游C A T C A C T G C C A C C C A G A A G A C T G下游A T G C C A G T G A G C T T C C C G T T C A G1.3统计学分析应用S P S 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㊂计量资料以 xʃs形式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 S D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 S D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 C R C细胞系L I N C00657表达水平C R C细胞系(包括H T29㊁H C T116和S W620) L I N C00657表达水平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67,P<0.001)㊂L S D两两比较结果显示,H T29㊁H C T116和S W620的L I N C00657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N C M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㊂见图1㊂a:N C M460,b:H T29,c:H C T116,d:S W620㊂与N C M460比较,*P<0.05㊂图1正常肠上皮细胞和C R C细胞系的L I N C00657表达水平比较2.2沉默L I N C00657对H T2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s h R N A-C O N组L I N C00657表达水平㊁细胞侵袭和迁移力均高于s h R N A-L I N C00657组,差异有6期张生军,等.L I N C00657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行为影响及机制863统计学意义(t=9.123~18.456,P<0.05)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随着时间延长两组细胞增殖活力均升高(F时间=10.002,P<0.05),组间总体差异有显著性(F组间=6.897,P<0.05),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同样显著(F时间ˑ组间=4.001,P<0.05),L S D两两比较发现细胞培养48㊁72㊁96h时s h R N A-C O N 组细胞增殖活力均高于s h R N A-L I N C0065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图2㊂2.3 L I N C00657靶向调控m i R-26b介导MA L T1的表达用S t a r B a s e工具预测L I N C00657和m i R-26b 的结合位点㊂见图3A㊂将WT-L I N C00657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过表达m i R-26b后荧光素酶的活性下降(t=5.674,P<0.05)㊂见图3B㊂沉默L I N C00657后,m i R-26b表达水平升高(t=8.123,P<0.05)㊂见图3C㊂以上结果提示,m i R-26b是L I N C00657的靶基因㊂用S t a r B a s e工具预测m i R-26b和MA L T1的结合位点见图3D㊂将WT-m i R-26b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过表达m i R-26b 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t=7.009,P<0.05)㊂见图3E㊂抑制m i R-26b后,MA L T1表达水平升高(t= 11.120,P<0.05)㊂见图3F㊂提示M A L T1是m i R-26b的靶基因㊂2.4上调m i R-26b/MA L T1对H T29细胞增殖㊁侵袭㊁迁移的影响s h R N A-L I N C00657组㊁s h R N A-L I N C00657+ m i R-26b-i n h i b i t o r组㊁s h R N A-L I N C00657+M A L T1组及C O N组的MA L T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㊁细胞侵袭㊁细胞迁移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30~17.231,P<0.05)㊂两两比较显示,与A:R T-P C R检测L I N C00657表达水平;B:C C 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C和D:T r a n s w e l 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㊂a:s h R N A-C O N组, b:s h R N A-L I N C00657组㊂与s h R N A-C O N组比较,*P<0.05㊂图2沉默L I N C00657对H T2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864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59卷A:L I N C00657和m i R-26b的结合位点;B: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 I N C00657对m i R-26b的调控;C:下调L I N C00657对m i R-26b 表达的影响;D:m i R-26b和MA L T1的结合位点;E: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 i R-26b对MA L T1的调控;F:抑制m i R-26b对MA L T1表达的影响㊂a:N C组,b:s h R N A-L I N C00657组,c:m i R-26b i n h i b i t o r组㊂与N C组比较,*P<0.05㊂图3L I N C00657靶向调控m i R-26b介导M A L T1的表达C O N组相比,沉默L I N C00657表达可以抑制H T29细胞中M A L T1m R N 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㊂转染s h R N A-L I N C00657+m i R-26b-i n h i b i t o r或者s h R N A-L I N C00657+MA L T1过表达载体后,MA L T1m R N 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s h R N A-L I N C00657组明显上调(P<0.05)㊂见图4A㊁B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随着时间延长4组细胞增殖活力均升高(F时间=29.897,P<0.05),组间总体比差异有显著性(F组别=4.783,P<0.05),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同样有显著性(F时间ˑ组别= 3.897,P<0.05)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C O N组相比较,细胞培养48㊁72㊁96h时沉默L I N C00657可明显抑制H T29细胞的增殖(P<0.05)㊂转染s h R N A-L I N C00657+m i R-26b-i n h i b i t o r或s h R N A-L I N C00657+MA L T1过表达载体后,H T29细胞的增殖力较s h R N A-L I N C00657组高(P<0.05)㊂见图4C㊂与C O N组相比较,沉默L I N C00657可以显著抑制H T2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均<0.05)㊂转染s h R N A-L I N C00657+m i R-26b-i n h i b i t o r或者s h R N A-L I N C00657+MA L T1过表达载体后,H T2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力较s h R N A-L I N C00657组高(P均<0.05)㊂见图5㊂3讨论l n c R N A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 N A与m i R N A 相互作用,进而调控m R N A表达,在C R 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0]㊂有研究发现,L I N C00657高表达与乳癌[11]和胰腺癌[12]等发生发展有关㊂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 R C细胞系中L I N C00657表达水平升高,与既往报道一致[4,13]㊂另外,沉默L I N C00657可以抑制H T29细胞的增殖㊁侵袭以及迁移,这提示L I N C00657参与C R C发生㊂L I N C00657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㊂已有研究显示,L I N C00657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㊁侵袭和迁移,并抑制凋亡[11,14]㊂在C R C中,L I N C00657高表达可通过促进肝素酶(HP S E)基因转录,促进C R C细胞侵袭和迁移[4]㊂另外,L I N C00657高表达也能通过激活P I3K/A K T 通路促进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13]㊂L I N C00657可通过m i R N A/m R N A轴促进肿瘤进展,例如,L I N C00657高表达通过m i R-26b-5p/ C OMM D8轴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进展[14];通过m i R-424/P D-L1轴促进肝细胞癌进展[15]㊂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 I N C00657和m i R-26b有结合位点,m i R-26b和MA L T1有结合位点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了m i R-26b是L I N C00657的靶基因,MA L T1是m i R-26b的靶基因㊂已有研究表明,m i R-26b参与C R C进展[16],并且MA L T1也是C R C的治疗靶点[17]㊂为了进一步证实沉默L I N C00657通过上调m i R-26b/MA L T1对H T296期张生军,等.L I N C 00657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行为影响及机制865A :W e s t e r nb l o t 检测MA L T 1蛋白表达水平;B :R T -PC R 检测MA L T 1m R N A 表达水平;C :C C K -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㊂a :C O N 组,b:s h R N A -L I N C 00657组,c :s h R N A -L I N C 00657+m i R -26b i n h i b i t o r 组,d :s h R N A -L I N C 00657+MA L T 1组㊂与C O N 组相比较,*P <0.05;与s h R N A -L I N C 00657组比较,#P <0.05㊂图4 上调m i R -26b /M A L T 1对H T 29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增殖㊁侵袭㊁迁移的影响,本文研究对H T 29细胞进行转染,结果显示,转染s h R N A -L I N C 00657+m i R -26b -i n h i b i t o r 或者转染s h R N A -L I N C 00657+MA L T 1过表达载体后,细胞增殖㊁侵袭和迁移能力较仅转染s h R N A -L I N C 00657的细胞高㊂以上结果提示,L I N C 00657通过上调m i R -26b /MA L T 1调控C R C 细胞行为㊂综上所述,L I N C 00657在C R C 细胞中高表达,可通过调控m i R -26b /MA L T 1轴促进癌细胞增殖㊁侵袭和迁移㊂L I N C 00657可能成为C R C 治疗靶点㊂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未检测C R C 组织L I N C 0065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人生存预后的关系㊂未来需要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进一步探寻L I N C 00657在C R C 中的作用机制㊂[参考文献][1]S U N G H ,F E R L A YJ ,S I E G E LRL ,e t a l .G l o b a l c a n c e r s t a -t i s t i c s 2020:G L O B O C A Ne s t i m a t e s o f i n c i d e n c e a n dm o r t a l i t y w o r l d w i d e f o r36c a n c e r s i n185c o u n t r i e s [J ].C A :aC a n c e rJ o u r n a l f o rC l i n i c i a n s ,2021,71(3):209-249.[2]C A O W ,C H E N H D ,Y U Y W ,e t a l .C h a n g i n gpr o f i l e so f c a n c e r b u r d e nw o r l d w i d e a n d i nC h i n a :a s e c o n d a r y a n a l ys i s o f t h e g l o b a l c a n c e r s t a t i s t i c s 2020[J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21,134(7):783-791.[3]Y A OZT ,Y A N G Y M ,S U N M M ,e t a l .N e wi n s i gh t s i n t o t h e i n t e r p l a y b e t w e e n l o n g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s a n dR N A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s i n c a n c e r [J ].C a n c e r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L o n d o n ,E n g-l a n d ),2022,42(2):117-140.[4]G O N GSX ,Y A N GFS ,S O N GYL ,e t a l .L I N C 00657r e gu -l a t e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r c i n o m a i n v a s i o na n d m i g r a t i o nb y e n h a n c i n g h e p a r a n a s e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r o u g hr e c r u i t i n g S MA Df a m i l y me m -b e r 2[J ].A n t i -C a n c e rD r u gs ,2022,33(9):803-814.[5]S H A K E R O G ,A L IM A ,A HM E D TI ,e t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 L I N C 00657a n d m i R -106as e r u m e x pr e s s i o nl e v e l s a n d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o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a d e n o m a t o u s p o l y p o s i s ,a n d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i nE g y p t i a n p o p u l a t i o n [J ].I U B M BL i f e ,2019,71(9):1322-1335.[6]G A OZB ,Y EXF ,B O R D E A U XA ,e t a l .m i R -26b r e gu l a t e s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a n da p o p t o s i so fC D 117+C D 44+o v a r i a n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b y t a r g e t i n g P T E N [J ].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o f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2021,65(1):3186.[7]D U Q W ,Y U A NZG ,HU A N GXL ,e t a l .m i R -26b -5p s u p-p r e s s e s c h e m o r e s i s t a n c e i nb r e a s t c a n c e r b y t a r g e t i n g s e r g l y c i n [J ].A n t i -C a n c e rD r u gs ,2022,33(3):308-319.[8]Z H A N G CP ,T O N GJL ,HU A N G G.N i c o t i n a m i d e p h o s -p h o r i b o s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 (N a m p t )i sa t a r ge to fm i c r o R N A -26b i n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c e l l s [J ].P L o SO n e ,2013,8(7):e 69963.[9]C H E NCY ,C H A N GJT ,H OYF ,e t a l .m i R -26d o w n -r e gu -l a t e sT N F -α/N F -κB s i g n a l l i n g a n d I L -6e x p r e s s i o nb y s i l e n c i n g HMG A 1a n d MA L T 1[J ].N u c l e i c A c i d sR e s e a r c h ,2016,44866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59卷A:T r a n s w e l 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B:T r a n s w e l 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㊂a:C O N组,b:s h R N A-L I N C00657组,c:s h R N A-L I N C00657+m i R-26b i n h i b i t o r组,d:s h R N A-L I N C00657+MA L T1组㊂与C O N组比较,*P<0.05;与s h R N A-L I N C00657组比较,#P<0.05㊂图5上调m i R-26b/M A L T1对H T29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8):3772-3787.[10]L I UZQ,L I U L,W E N GSY,e t a l.M a c h i n e l e a r n i n g-b a s e di n t e g r a t i o nd e v e l o p s a n i mm u n e-d e r i v e d l n c R N As i g n a t u r e f o ri m p r o v i n g o u t c o m e s i n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N a t u r eC o mm u n i-c a t i o n s,2022,13(1):816.[11]S H A N QL,Q U F,Y A N G W P,e t a l.E f f e c t o fL I N C00657o na p o p t o s i s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c e l l sb y r e g u l a t i n g m i R-590-3p [J].C a n c e r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R e s e a r c h,2020,12:4561-4571.[12]L I P,WA N G H S,T A N G Y,e t a l.K n o c k d o w n o fL I N C00657i n h i b i t st h ev i a b i l i t y,m i g r a t i o na n di n v a s i o n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c e l l s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m i R-520h/C K S1B a x i s [J].E x p e r i m e n t a l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M e d i c i n e,2021,22(4): 1142.[13]L E IY,WA N G Y H,WA N G X F,e ta l.L I N C00657p r o-m o t e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l o nc a n c e rb y a c t i v a t i n g P I3K/A K T p a t h w a y[J].E u r o p e a nR e v i e wf o rM e d i c a l a n dP h a r m a-c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21,25(6):2460.[14]Z H A N G R,N I UZQ,P E IH H,e t a l.L o n g n o n c o d i n g R N AL I N C00657i n d u c e db y S P1c o n t r i b u t e st ot h en o n-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p r o g r e s s i o n t h r o u g h t a r g e t i n g m i R-26b-5p/C OMM D8a x i s[J].J o u r n a l o fC e l l u l a rP h y s i o l o g y,2020,235(4):3340-3349.[15]C A O XL,Z H A N GGP,L IT,e t a l.L I N C00657k n o c k d o w ns u p p r e s s e s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p r o g r e s s i o nb y s p o n g i n g m i R-424t or e g u l a t eP D-L1e x p r e s s i o n[J].G e n e s&G e n o-m i c s,2020,42(11):1361-1368.[16]F A N DJ,L I N X T,Z HA N G F,e t a l.m i c r o R N A26b p r o-m o t e s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m e t a s t a s i s b y d o w n r e g u l a t i n g p h o s p h a-t a s e a n d t e n s i nh o m o l o g a n dw i n g l e s s-t y p eMMT Vi n t e g r a t i o n s i t e f a m i l y m e m b e r5A[J].C a n c e r S c i e n c e,2018,109(2):354-362.[17]Q I A N R,N I U X L,WA N G Y H,e t a l.T a r g e t i n g MA L T1s u p p r e s s e s t h e m a l i g n a n t p r o g r e s s i o no f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v i a m i R-375/m i R-365a-3p/N F-κBa x i s[J].F r o n t i e r si n C e l l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B i o l o g y,2022,10:845048.(本文编辑牛兆山)。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氮芥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肿瘤治疗领域的明星药物。
本文将介绍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历程、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人们从芥子气中发现了氮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此后,大量的氮芥类抗肿瘤药物被开发出来,包括美法仑、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干扰细胞分裂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然而,传统的氮芥类抗肿瘤药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毒副作用大、耐药性等。
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氮芥类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目前,一些新型氮芥类抗肿瘤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这些药物不仅提高了抗肿瘤效果,还降低了毒副作用。
例如,针对某些特定肿瘤类型的选择性氮芥类药物,可以通过靶向作用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
一些新的作用机制和联合治疗方案也在研究中,如抑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等。
然而,新型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尽管新型药物的疗效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耐药性问题。
新药的毒副作用仍需进一步降低。
由于肿瘤的异质性,针对特定肿瘤类型的药物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肿瘤。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相信未来我们将有更多的突破性成果,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福音。
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肿瘤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对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药效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抗肿瘤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细胞毒药物细胞毒药物是一类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抑制或干扰细胞功能,导致细胞死亡。
氮芥 (Nitrogen mustard)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氮芥 (Nitrogen mustard)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氮芥(Nitrogen Mustard)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氮芥是一种化学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同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就氮芥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进行探讨,以便读者对该药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氮芥的治疗疾病氮芥是一种烷基化克朗克利曼合成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
1. 白血病氮芥对慢性和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抑制白细胞的增殖,阻断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氮芥可以通过干扰淋巴瘤细胞的DNA复制过程,抑制其增殖,达到治疗淋巴瘤的目的。
二、氮芥的副作用虽然氮芥是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药物,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氮芥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骨髓抑制氮芥具有明显的骨髓毒性,会导致骨髓功能受损,造成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这可能引发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
2. 消化道反应使用氮芥治疗时,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反应。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处理。
3. 皮肤反应氮芥治疗也可能引起皮肤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这类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生殖系统问题氮芥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可能对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
在治疗期间,应该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以避免对生育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5. 其他副作用使用氮芥还可能出现其他副作用,如肺损伤、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
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虽然较低,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氮芥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能够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
在使用氮芥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及时向医生报告症状,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整。
药品生产技术《生物烷化剂 数字化教材》
生物烷化剂数字化教材院〔部〕食品药品学院教研室药品技术教师潍坊职业学院第一局部烷化剂概述烷化剂,又称生物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物。
其生物效应与放射线照射作用相似,故又称为“拟放射线药物〞。
生物烷化剂为抗肿瘤药物的一种,抗肿瘤活性强。
烷化剂包括盐酸氮芥、环磷酰胺、卡莫司丁、白消安、顺铂、苯丁酸氮芥、亚胺醌、马利兰、噻替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卡氮芥、环己亚硝脲及二溴甘露醇等。
一、结构特点烷化剂主要的共同特点是分子结构中的细胞毒性成分,即分子中含有烷基,通常含有一个或多个高度活泼的烷化基团,因此分别称为单功能或双功能烷化剂。
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在体内能和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相结合,使蛋白质和核酸失去正常的生理活性,从而伤害细胞,抑制癌细胞分裂。
二、分类烷化剂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氮芥类、乙撑亚胺类、磺酸酯及卤代多元醇类、亚硝基脲类、三氮烯咪唑类〔三嗪类〕和肼类。
三、药理作用机制烷化剂的烷基通常可转变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产物——碳正离子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这些产物与细胞的生物大分子〔DNA、RNA及酶〕中含有的电子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酸基、磷酸基〕进行亲电反响,发生共价结合即烷化反响,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使其在细胞代谢中失去作用,从而使细胞的组成发生变异,影响细胞分裂,致使细胞死亡。
四、作用特点烷化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一般对M期和G1期细胞杀伤作用较强。
小剂量时可抑制细胞由S期进入M期。
G2期细胞较不敏感,增大剂量时可杀伤各期的增殖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具有广谱抗癌作用。
分裂旺盛的肿瘤细胞对烷化剂特别敏感,其缺点是选择性差。
在抑制增生活泼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增生较快的正常细胞例如骨髓细胞,肠上皮细胞和生殖系统等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有较大的毒性,也同样产生抑制,对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也较明显,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等,在临床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多采用合并用药。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氮芥类药物发源于芥子气,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一种毒气,发现其对淋巴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由于毒性太大而不能药用。
后来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得到。
氮芥类药物是β-氯乙胺类化合物的总称,其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烷基化部分和载体部分。
烷基化部分即通式中的双β-氯乙胺基,也称氮芥基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团;载体部分主要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药代动力学性质,通过选择不同的载体,可以达到提高药物选择性和疗效、降低毒性的目的。
氮芥类药物是一类结构与芥子气相似的细胞毒化疗药物,属于非选择性烷化剂的一种。
是β-氯乙胺类化合物的总称,其有效官能团“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主要的代表药物有:1、环磷酰胺 2、异环磷酰胺 3、美法仑 4、苯丁酸氮芥 5、苯达莫司汀 6、雌莫司汀氮芥类药物由于毒性太大而不能药用。
后来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得到。
氮芥类药物是β-氯乙胺类化合物的总称,其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烷基化部分和载体部分。
烷基化部分即通式中的双β-氯乙胺基,也称氮芥基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团;载体部分主要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药代动力学性质,通过选择不同的载体,可以达到提高药物选择性和疗效、降低毒性的目的。
根据载体结构的不同,可将氮芥类药物分为脂肪氮芥、芳香氮芥、氨基酸氮芥、甾体氮芥以及杂环氮芥等。
氮芥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一类抗肿瘤药物,已有多种用于临床。
纵观其结构,氮芥类抗肿瘤化合物一般分为两部分:烷基化部分和载体部分。
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载体部分可以用以改善该类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药动学性质,从而影响药物的毒性、选择性和抗肿瘤活性。
因此选用不同载体的氮芥类药物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前景氮芥类药物研究开发活跃,临床氮芥类药物众多,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运用。
但氮芥类化合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选择性低等问题。
随着对氮芥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对脂肪氮芥、芳基氮芥、大环类氮芥、磷酰胺氮芥和金属配合物氮芥等各类氮芥抗癌作用机制不断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结构改造与修饰和分子设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效、低毒的用于临床,造福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who H T8cl n l o gi at i r c o prdwt cnr r p P<O 0 )T e n boyatnw s i 一 r t f C - esad}dm r s T cn d ee ecm ae i t l o ( o l a e il i f f n ho o gu .5 . l ir co a s h if t i i
新型氮芥衍生物能抑制结肠癌 H T8细胞增殖 , C- 与对照组相 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抑制作 用与剂量呈显著性 .5 ,
苯氮芥乳糖衍生物对结肠癌 H F8 C - 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 且作用明显优于氮芥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关 键词 : 氮芥 ; 苯氮芥乳糖衍生物 ; 结肠癌 ; 抗肿 瘤药
维普资讯
---—
—
1 3 -— 2 2 - - —
ChnJL b I an,e tmb r2 0 , d 1 No 9 i a ) g Spe e, 0 7 V 1 , . i
文 章 编 号 :07 272 0 )9 22 2 10 —48 (070 —13 —0
Ci ) ha. n
A s atObet e T vsgt t etf e ezn ioe utdl t e ei t o C - o ncri m l . bt c: j i oi e i e h e c ot nee t gnm s r a o r a n T 8 l a n ael r cv n ta e f b h nr a c sd ve H co co c s
中 图分 类 号 : 75 3 R 3 . 5
Th t d 1 Leh l f c ft e b n e e nt o e sa d lc o e d rv t 1 c ln c r mo e l 1 - a g. e su y O1 t a e to e z n i g n mu tr a ts ei a e 01 oo a c ma c l J Mi n PU e h r s y
1 材 料 与方 法
分混匀 , 用全 自动定 量酶 标仪 ( X S0 测 量各孔在 40n E L0 ) 9 『 n 下的 O D值 。根据相对抑制率判断药物对肿蠕细胞 的抑制作 用, 相对抑制率 =( 照孔 平均 O 对 D值 一加药孔平均 O D值 ) / 对照孔 平均 O D值 ×10 每个实验重复 3次。 0 %, 1 3 流式细胞术分析 . 用不同浓度 的苯 氮芥乳糖衍生 物分 别作用于人结肠癌H T8 C - 细胞 6h 1 , ,8h 收集 细胞 ,2h2 h4 , 4 ( 贴壁和未贴 壁的) 并于 4 ℃下 7 %的乙醇 固定至少 1 。将 0 2h
c n o i v o rlt n w t oe C n u in T en w sn h s n e e nt g nmut r le s ed r a a h bt e D a tp st ec r ai i d s . o c so h e y t e i b z n r e s d gu o i e v t c l i i i t w山 i e o h l se i o a d i e ln h o T 8 c ln c r io el a d t e e e t sb t rta e nt g n mu t d fHC - oo acn mac l f t n t r e s a . sn h c ie e h h i o r Ke r s nt g n mu tr ; n e e nt g n mutr a ts e v t ;c ln c rio ; fu u r g y wo d : r e s a d b z n r e s a d lco e d r ae o o acn ma a i mo rd u s i o e i o i n t
( h b脚 Ci JL n a
,0 7 1:22 20 ,113 )
结肠癌是最 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 在西方 国家它是癌症 引发死亡的“ 三大 杀手 ”在我 国发病 率也呈逐年增 长的趋 第 , 势…。为 了提高氮芥类化合物对结肠癌细胞 的靶 向性 , 降低 氮芥类化合物 的毒副 作用 , 本课 题研 究 的是 通过 M f比色 T 法、 流式细胞仪分析 法等 指标 , 探讨合 成的 苯氮芥乳 糖衍 生 物减轻氮芥 的毒 性和 副作用 , 提高其 抗肿 瘤的 作用 , 现将结 果报告如 下。
m i G O Se ,t 1( e r etfl o tyd g oi TeCia aa n nH sil Ji Ui rt. hncu 303 e, A hn ea. Dp t n a ro i ns . h hn —Jp nUi o t ,i n e i C aghn 10 3 . am o b a r a s o pa l n vsy
苯氮芥 乳糖衍生物对结肠癌细胞 杀伤作用 的研究
李密阳 , 丽梅2高 申 , 卜 , 许婷婷 王秀梅 刘铁梅 , ,
(. 1吉林大学 中日联谊医院 , 吉林 长春 10 3 ; . 30 摘要 i 目的 研究苯氮芥衍生物对结肠癌 H r8 c -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正相关 。结论 Mr r比色法 、 流式 细胞仪分析法。结果
M e o s T e e p r nsw r e y h t d h x ei t ee u d b me s , o y mer . s l T eb n e e nt g n mu tr a tm eiaeih btd te l f w e t t Re ut o y s h z n r e s ad leo d r t n ii e i o v 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