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__专题辅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__专题辅导

1、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概念:它被称作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认识史上的里程碑。
知识扩展: 六届全会详解,毛泽东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 阶段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1928年:六届一中全会 莫斯科召开,米夫(中山大学校长) 王明后台。 1930年9月,六届三中全会,周恩来批李立三路线,左倾路线。 1931.1 ,六届四中全会,米夫到中国,王明(真名 陈绍禹)上台。 1934.1. 六届五中全会,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达到了顶点。 1938.10 ,六届六中全会,抗战时期,为克服“王明”左倾错误,首次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 1937年时王明回莫斯科, 1938年回国后是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1944.5-1945.4 六届七中全会, 1941召开延安开展整风运动 ,学习,最终 通过了 《党成立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关于建设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 议》
胡锦涛在安徽省农村考察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
(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9.5 —1945
毛泽东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 和奠基人。 1: 首先高举反对本本主义旗帜:是第一次 历史性飞跃的孕育和奠基。 《反对本本主义》是 1930年5月毛泽东发 表文章中的内容。著名论调:“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出处。 20世纪 20年代后期, 30年代前期,在党内 存在一种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把共产国 际决议神圣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几乎把中 国共产党陷入绝境。共产党历史上三次 “左”倾错误:瞿秋白,李立三,王明。 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王明的老师)
1941—1943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反对教条主义,从思想路线上清除了教条主义, 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与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在毛泽东领导我们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正式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丰硕成果。

本土化和当代化的统一,从基本原理的应用深入到理论本质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显著特征和基本经验。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张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德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一起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贯穿于上述各部分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在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下,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

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的群众性动乱问题
1953年6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 森事件”。
1953年民主德国“六·一七”事件 1956年6月28日,波兰的“波兹南事件” 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 1968年3月,波兰“《先人祭》事件”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1970年,波兰“十二月事件” 1971年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事件” 1976年波兰“六月事件” 1980年-1982年的波兰全国动乱
第一个敏感点是物价和工资问题
第二个敏感点是民主化问题。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 从根本上改变了认识社会主义问题的 思路。
2、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中,
邓小平突破了历来在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两个层面来界定社会主 义的传统做法,深入到更基础的 层面——生产力的层面上来界定 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动乱是社 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
第一,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水 平相对下降,这是引起社会动乱 的首要原因。
第二,法制不健全,社会主义 民主被践踏,是引起社会动乱 的重要原因。
▪ 第三,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和 腐败行为是引起群众不满并导 致动乱的催化剂。
第四,民族关系上的一些复杂 因素也是引起社会动乱的一个 原因。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大理论成 果):改革开放时期,找到了中国 自己的建设道路。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 性地回答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那时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到遵义会议前,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和遭受重大挫折、面临生存危机的曲折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毛泽东等人还总结创立了一整套机动灵活的红军作战原则。

运用这些原则,红军以弱胜强,连续打破国民党军多次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教条主义者轻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迷信本本和外国经验,把毛泽东等人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斥为“狭隘经验论”,排斥毛泽东对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全盘否定毛泽东等总结的行之有效的红军作战原则,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使马克思主义不咧 导 到丰富和发展.
8
开发了台 湾岛 "

新中国 历史上的
口 阿
第一个 信忽 产业 基地
/第一 0
新 中 国历 史 上 的
口 阿 华
/第 19 2年 9 月 3 9

199 年 1 月 , 我 国第 一个 1 0
第一 支 大陆 记者 采访 团赴 台 采访
信 息产业 基 地 在 北 京 西 郊 上地 村建 成 , 该 基地 容纳
马克 思主义 中国 的两次飞跃
口 河北 周振 国
中华民 族是怎祥融 合与发展的
口 北京 郭 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集 中体现为第 一次飞跃形成 了毛泽东思想和第二 次飞跃形成了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落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 匕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主题是 / 中国革命气 主要回答和 解决什么是中国的 民主革命 ! 怎样进行民主革 命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伺 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 怎样进
行社会主义革 命的问题 " 毛泽东在创造性地解决 中 国革命的道路 问题 后 , 又对 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进行
了探 索 , 集 中精 力探 索 中 国 式工 业 化道 路 和社 会 主 义 建设道 路 "
在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的历史进程 中. 形成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 " 这一理论体系
成立 了全国第一所股份制学校)
东方 民族实验学
一条自 行设计 ! 自行制造 ! 全部 采用 国产材料的大 屏幕彩电生产线在上海电视机一厂投产 , 中国第一
台7 厘 米彩 电随 之 问世 " 1
校 " 学 校股份 由 外资 ! 个 人 投资 和 国 家 投 资三 部 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经验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可以分为不同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刺的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铭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1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1]。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2],而且影响很小,仅仅是介绍到中国的众多西方社会思潮中的一种思潮。

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迅速传播起来,并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2.1 早期救国之路的探索[3]1840年的鸦片战争,击碎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大国”的迷梦,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自此开始,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屡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同时,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中国开始面向世界,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新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从而缓慢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双重的历史任务,一是使中国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使中国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实现社会现代化,达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肩负着双重历史使命,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和实践,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救国方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第一次飞跃: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第二次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锐意进取地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华东理工毛概简答

华东理工毛概简答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7第三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以及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P6—P7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P43—P47一: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P45)二: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三: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四: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五: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P51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毛概论述题

毛概论述题

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就是指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第一,二者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第二,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点。

两大理论成果不仅一脉相承,而且是与时俱进的:第一,二者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但从二者历史联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时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进行了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答:(1)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2)这一理论体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3)这一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当代中国,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能够解决中国当代实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

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怎样?答:邓小平辩证地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相互关系,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论“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异同

论“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异同

论“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异同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笔者认为,研究两次飞跃的异同对于我们更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以及更好的指导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的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可见,两次飞跃带来的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为此,对两次飞跃的深入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两次飞跃成果的内容及异同点展开论述。

一两次飞跃的内容概述(一)第一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

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党的七大是第一次飞跃实现的标志。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指导思想。

那么,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呢?《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等。

第①《“十三大”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第58页.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涵盖面广,在各方面都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从一大到十六大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通过第一次飞跃,克服了死守马列本本的教条主义错误,较系统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及其精髓——“实事求是”;通过第二次飞跃,我党再次克服教条主义倾向,创立了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创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与时俱进”。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指的是我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回顾我党历史,我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如果说七大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顺利完成的里程碑,那么,十六大则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基本完成的标志。

十六大报告是我党崭新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集中体现。

一、第一次飞跃:从背诵马恩列斯书本知识、照搬共产国际指示和苏共经验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掌握。

深入把握其精髓——实事求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指出:“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了、丰富得多了。

”这是毛泽东对我党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深刻反思。

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遵义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之前,一直是肤浅的、贫乏的。

首先,局限于从马恩列斯的著作中、从书本上去把握马列主义学说的具体结论,因而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教条主义倾向。

建党时期和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我党的纲领、方针、政策,大都是从马恩列斯的本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共的经验出发制定的,严重脱离中国实际。

那时中国共产党人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只要从书本上学来就可直接照搬照抄的绝对真理,很少有人从方法论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还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实事求是。

也就是说,这时我党还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灵魂和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从历年真题来看每年的分值在2分左右。

该部分内容与时事政治联系较为紧密,特别是党的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考点以识记为主。

【考点精讲】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党的十三大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 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毛概复习题

毛概复习题

复习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以及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2、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的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群众无限,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民主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2018版毛概复习资料

2018版毛概复习资料

2018毛概最新复习资料前言部分马克思主义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简答题)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象)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多选)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前途)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多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三章1949-1956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党的过度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第四章《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 专题辅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  专题辅导

胡锦涛在安徽省农村考察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
(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9.5—1945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9.5—
毛泽东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 和奠基人。 1:首先高举反对本本主义旗帜:是第一次 历史性飞跃的孕育和奠基。 《反对本本主义》是1930年5月毛泽东发 表文章中的内容。著名论调:“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出处。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在党内 存在一种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把共产国 际决议神圣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几乎把中 国共产党陷入绝境。共产党历史上三次 “左”倾错误:瞿秋白,李立三,王明。 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王明的老师)
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1937年7、8月间,抗战爆发 前后,毛泽东在“抗战军政大学”发表的两篇讲演稿。 《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性。思想上讲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与特殊性(中国国情)的统一角度强调了 理论与实践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了马克思 主义方法,同中国国情出发,总结中国革命独特经验, 找出中国革命特殊的规律。
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 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发展 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过程当中, 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过程当中,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必然产 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941—1943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反对教条主义,从思想路线上清除了教条主义, 1941 1943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反对教条主义,从思想路线上清除了教条主义, 1943 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自然而然 水到渠成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年中共七大的召开自然而然, 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

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答: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即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全书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同时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全书文风朴实,不讲空话,在简明扼要的论述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其言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做作之态,确实是一本震撼我心灵,改变自我审视世界和自我目光,使我由衷地体会到,这本书引导我树立科学正确的信仰。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的历史条件中形成的,是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的确立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三中全会以后,他多次强调了这一点。

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

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

他根据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原理以及我国的历史经验,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和特点出发,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中,始终贯穿着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反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的思想。

他认为,丢了老祖宗,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同时又强调不能唯书、唯上,扬教条主义,要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

通过这本书,我变得善于理论思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物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

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

南宁学院毛概复习题

南宁学院毛概复习题

南宁学院毛概复习题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哪两次历史性飞跃。

3、我们应该始终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有哪些?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哪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我们应该始终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有哪些?答:“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

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刘少奇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B. 新三民主义C. 邓小平理论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条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B.1840年以后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C.1919年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4.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A.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D.20世纪前中期中国政局的变动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A.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B.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C. 提出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6.毛泽东思想完备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B.哲学体系的建构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7.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瓦窑堡会议B.六届七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8.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央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央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央性飞跃
娜芹
【期刊名称】《实践:思想理论版》
【年(卷),期】2001(000)007
【摘要】富有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建党8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和推动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在中国传播的,经历了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只有两年多时间。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但是,毕竟处于幼年阶段的党还没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也缺乏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在马克思主义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娜芹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列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1
【相关文献】
1.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J], 芮文新;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及成功原则 [J], 潘竞春;郑长浩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J], 张晓峰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J], 彭佩文
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的两次飞跃 [J], 王长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异同

论“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异同

论“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异同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笔者认为,研究两次飞跃的异同对于我们更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以及更好的指导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的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可见,两次飞跃带来的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为此,对两次飞跃的深入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两次飞跃成果的内容及异同点展开论述。

一两次飞跃的内容概述(一)第一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

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党的七大是第一次飞跃实现的标志。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指导思想。

那么,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呢?《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等。

第①《“十三大”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第58页.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涵盖面广,在各方面都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与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在毛泽东领导我们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正式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丰硕成果。

本土化和当代化的统一,从基本原理的应用深入到理论本质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显著特征和基本经验。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张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德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一起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贯穿于上述各部分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在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下,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同时也极大地证明了毛泽东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正确性。

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党领导和主持了关于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清除了“左”倾思想的影响。

再次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路线。

在此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正式建立。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潮、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复杂局势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顶住压力,砥柱中流、岿然不动,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阵脚,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的,是以邓小平的科学理论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

在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邓小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包括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论;这个理论,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邓小平曾多次提出“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样根本性的问题,引导全党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容。

他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①后来他又说,“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什么?就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

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邓小平的论述,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就在对马克思主义本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的充分体现。

本土化和当代化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显著特征和一个重要的基本经验。

这里所说的本土化也就是民族化,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壤上的应用与发展,着重说的是地域性;当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与发展,着重说的是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功地解决了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将本土化与当代化很好地统一起来,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②。

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以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和平与发展新时代的产物。

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时代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

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他的时代理论,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③邓小平的时代理论,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一个核心的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鼓舞和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信念;进一步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赋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以新内涵,深刻改变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振兴。

在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完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密切联系群众、完全彻底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是能够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力量源泉和牢固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的党。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成果,开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建了富有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提出了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国际关系原则和理念。

坚持站在时代高度,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事物,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实践,保证了党在风云变幻中从容应对复杂形势,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历史性飞跃下,我国的建设将是光明的,有无限希望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国的社会主义健身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

现阶段,我国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④中国共产党若想在前两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飞跃,需要通过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把党建设成为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用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具有严明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起者、领导者、先行者。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的活力和保证党的领导基础不动摇。

这样,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飞跃。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③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④《中国共产党章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