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合集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1、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

即:就。

嗜:特别爱好。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无从:没有办法。

致:得到,这里是买的意思。

以:来。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每:常常。

假借:借,同义复词,假:借。

于:向。

3、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笔: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以:而,不译。

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注释余:我。

嗜:喜欢、特别爱好。

无从:没有办法。

致书:得到书。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送东阳⻢⽣序原⽂及翻译注释 学习是学⽣所必须要履⾏的义务,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毅⼒和恒⼼去克服困难其中的困难,这⼀点我们就要向宋濂学习。

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送东阳⻢⽣序原⽂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送东阳⻢⽣序原⽂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笔录,计⽇以还。

天⼤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患⽆硕师名⼈与游,尝趋百⾥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侍左右,援疑质理,俯⾝倾⽿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不敢出⼀⾔以复;俟其欣悦,则⼜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深⼭巨⾕中。

穷冬烈⻛,⼤雪深数尺,⾜肤皲裂⽽不知。

⾄舍,四⽀僵劲不能动,媵⼈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乃和。

寓逆旅,主⼈⽇再⻝,⽆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之环,左佩⼑,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余则缊袍敝⾐处其间,略⽆慕艳意,以中有⾜乐者,不知⼝体之奉不若⼈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未有所成,犹幸预君⼦之列,⽽承天⼦之宠光,缀公卿之后,⽇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学于太学,县官⽇有廪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冻馁之患矣;坐⼤厦之下⽽诵诗书,⽆奔⾛之劳矣;有司业、博⼠为之师,未有问⽽不告、求⽽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录,假诸⼈⽽后⻅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天质之卑,则⼼不若余之专⽿,岂他⼈之过哉? 东阳⻢⽣君则,在太学已⼆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以乡⼈⼦谒余,撰⻓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和⽽⾊夷。

⾃谓少时⽤⼼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骄乡⼈者,岂知予者哉? 送东阳⻢⽣序翻译 我年幼时就⾮常爱好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词解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词解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词解及译文1、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余:我。

即:就。

嗜:特别爱好。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无从:没有办法。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以①:连词,相当于“来”。

以②:相当于“而”,不译。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每:常常。

于:向。

笔:名作状,用笔。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

之:指“笔录”,抄写。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走:跑。

之:指所借之书。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大都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以是:因此。

以:把。

“假余”即“假于余”,借给我。

因:于是,就。

得:能够。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已经成年,(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既:已经。

加冠:表示男子进入成年。

益:更。

7、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叩问:同义复词。

叩,询问。

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色:脸色,表情。

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波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假设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1、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

即:就。

嗜:特别爱好。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家里穷,没有方法买书来读,无从:没有方法。

致:得到,这里是买的意思。

以:来。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每:常常。

假借:借,同义复词,假:借。

于:向。

3、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笔: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以:而,不译。

送东阳马生序古诗文网

送东阳马生序古诗文网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代〕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注:预习○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赠序,即临别赠言。

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引言《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文化人爱国诗人文天祥(1253年–1321年)创作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写作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当时文天祥因为反抗元朝政权而被囚禁于东阳,痛心中国国破家亡,对于他而言,这是一首表达自己的忠诚与哀怨之作。

文天祥以铁骨铮铮的精神,深受后人的崇敬和赞美。

他的《送东阳马生序》被后世广泛传播并广为赞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呈现《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以及对其中部分内容的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回看射天狼,遥哭缧绁声。

长路漫悠悠,此别何时还?诗歌解析第一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几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

青山横在北城外,白水环绕东城,形成了离别之处。

作者以自己为孤蓬,表示他离开了家乡,长时间漂泊在外。

第二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浮云飘忽不定,象征着诗人游子的心态。

落日落下之际,让诗人想起了故人的情感。

诗人挥手告别,自此离去,班马的马蹄声响起,彷佛在诗人耳畔响起。

第三联回看射天狼,遥哭缧绁声。

长路漫悠悠,此别何时还?这几句写诗人回望离别之处。

射天狼是指天上的一颗星,天狼星。

诗人遥望星空时,回忆起被囚禁的自己,心中不禁流出悲切之情。

长路漫漫,离别之后漫长的道路何时才能回归呢?总结《送东阳马生序》是文天祥的一首感人之作,表达了他对国家破败的忠诚和对亲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等景物的描绘,诗人以自己为孤蓬,表达了漂泊他乡的心境。

在诗的最后,诗人回望着离别之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盼。

该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坚定的信仰,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感染力。

其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这也是为何《送东阳马生序》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的原因之一。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赏析《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诗人宋濂所作,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送东陽马生序宋濂整体感知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

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作者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也称宋学士。

浙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著名文学家。

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一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

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

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

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

洪武二年(136一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

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一党一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翻译:1、余幼时即嗜..学;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即:就;嗜:特别爱好;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这里是买的意思;以:来;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每:常常;假借:借,同义复词,假:借;于:向;3、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笔:名词用作状语,用笔;以:而,不译;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弗:不;之:指“笔录”,抄写;怠:放松,懈怠;6、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走:跑;之:指所借之书;逾:超过,越过;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以是:因此;以:把;因:于是,就;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进入成年;益:更;道:学说;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游:交游;10、尝趋..;...经叩问..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尝:曾经;趋:奔向;从:向;乡:当地;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握;叩问:求教;叩:问;11、先达德隆望尊.....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门人弟子填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学生;填:塞,拥挤;色:脸色;1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尊敬而专心地请教;援:引,提出;质:询问;以:而,地;1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受到他的训斥,人斥责人,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复:辩解;1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俟:等待;焉:语气词,不译;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卒:终于;16、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之:助词,无实义,不译;负:背;箧:书箱;曳:拉,拖;屣:鞋;17、穷冬...不知;..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严冬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穷冬:严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而:却;1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了学舍,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舍:学舍,学校;支:同“肢”; 僵劲:僵硬;19、媵人..和;..持汤沃灌...覆,久而乃...,以衾拥服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媵人:陪嫁的女子,女仆,这里指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同义连用,浇;以:用;衾:被子;拥:围着;而:表修饰,不译;乃:才;20、寓逆旅..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主人,日再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寓:寄居,居住;逆旅:旅店;逆:迎;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再:两次;21、同舍生皆被绮绣...饰之帽,...,戴朱缨宝和我在一个学舍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被:同“披”;绮绣:指绣花的丝绸衣服;朱缨:名词作状语,用朱缨;宝:名词作状语,用宝;22、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若神人;..,烨然腰间挂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耀眼就像神仙一样;腰:动词,挂在腰间;容臭:香袋;臭:气味;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23、余则缊袍敝衣....意,.....处其间,略无慕艳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则:却;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略无:毫无;慕、艳:羡慕;2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以:因为;中:内心;有……者:有……的事;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意思是吃的穿的;25、盖余之勤且艰苦此;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盖:大概;26、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诸:各,众;县官:朝廷;廪稍:管家给的粮食;裘:皮衣;葛:葛布;遗:给予,赠送;馁:饥饿;27、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坐在大厦里面读书,在没有奔走的劳累了;厦:大房子;诗书:指各种书籍;28、有司业..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博士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司业、博士:官名,国子监的老师;之:指太学生们;29、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象我那样动手抄写,向别人借来书才能看得到;宜:应该;于:在;假诸人:假之于人,向人借书;诸:之于;3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其:他们的;非……则……:不是……就是……;天质:天资,人的智力;之:助词,无实义;卑:低下;岂:哪里;31、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东阳县的马君则在太学了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流辈:同辈的人;32、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谒:拜见;33、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撰:写;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34、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平和;论辨:辩论;辨:同“辩”;夷:平和;35、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他自己说少年时在学习上用心很劳苦;36、是可谓善学者矣;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是:这;37、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讲讲求学的困难来告诉他;亲:父母;之:的;以:来;之:他;送东阳马生序余幼家贫,无从致....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书以.观,每假借于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古诗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赏析

古诗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赏析

古诗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赏析《送东阳马生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余幼时即嗜①学。

家贫,无从②致③书以观,每④假⑤借于⑥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⑦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⑧。

录毕,走⑨送之,不敢稍逾约⑩。

以是(11)人多以(12)书假余,余因(13)得(14)遍观群书。

既(15)加冠(16),益(17)慕圣贤之道(18)。

又患无硕师(19)名人与(20)游(21),尝趋(22百)里外从(23)乡(24)之先达(25)执经(26)叩(27)问。

先达德隆望尊(28),门人弟子(29)填(30)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1)。

余立侍左右(32),援疑质理(33),俯身倾耳(34)以(35)请;或(36)遇其叱咄(37),色愈(38)恭,礼愈至(39),不敢出一言(40)以复(41);俟(42)其欣悦,则又请焉(43)。

故余虽愚,卒(44)获有所闻(45)。

当余之从师(46)也,负箧(47)曳屣(48),行深山巨谷中,穷冬(49)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50)而不知(51);至舍(52),四支(53)僵劲(54)不能动,媵人(55)持汤沃灌(56),以衾拥覆(57),久而(58)乃和。

寓逆旅主人(59),日再食(60),无鲜肥(61)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62)绮绣,戴朱缨(63)宝饰之帽,腰(64)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65),烨然(66)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67)处其间,略无(68)慕艳(69)意。

以中(70)有足(71)乐者,不知口体之奉(72)不若人也。

盖(73)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74)学于太学(75),县官(76)日有廪稍(77)之供,父母岁有裘(78)葛(79)之遗(80),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81),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82)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83)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84)人而后见也。

其(85)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86),非天质之卑(87),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88)在太学已二年,流辈(89)甚称其贤(90)。

送东阳马生序注解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注解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1余幼时即嗜学2。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

录毕,走送之6,不敢稍逾约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8,益慕圣贤之道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0,尝趋百里外1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2。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3。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4,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15,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16,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18,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19,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20。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21,媵人持汤沃灌22,以衾拥覆23,久而乃和。

寓逆旅24,主人日再食25,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26,戴朱缨宝饰之帽27,腰白玉之环28,左佩刀,右备容臭29,烨然若神人3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1,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32,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33,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34,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35,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36,县官日有廪稍之供37,父母岁有裘葛之遗38,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39,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40,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41。

余朝京师42,生以乡人子谒余43,撰长书以为贽44,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45。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46,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47;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48,岂知余者哉![2]送东阳马生序注释译文送东阳马生序词句注释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是唐朝文学家张籍所作的一篇序文,是一篇介绍隋唐之际东阳马氏家族史谱和马援等人的文章。

这篇序文充分描绘了唐朝初年时期的风俗、礼仪、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现在,我们将为您带来《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时光荏苒,转眼春秋,忽有南浦之橘,可使人忆及当年矣。

嗟乎!胜地流连,非复往事,人事如故,历历在目。

览昔人之智,能自适者也;恃其器而不能自用者也。

志士仁人,不可不弘毅,不可不学习,盛乐浮生,薄于交臂之微。

所以,当昔者圣贤文武,普及天下,成乎上下,治乎国家,燮乎万物。

今则异闻,异文,异域之谈笑,而乐者以为天足,哀者以为词穷。

游目骋怀,所见略同,而新事复见。

人未尝不旧也,然后物有未拜者。

人亦旧之将以言,物亦旧之将以事。

今世所共见者,其旧乎!世称李杜,至诚先生,其虚与劣假者甚矣。

尝与人言,纷纷如雪,又何常稳者?今善学者则少,是以自有古人之博闻强志者为貌,当时之英俊豪俊者为躯,日不忘为者,功益修远,对物增睿,有以益彼,有以资己,所学者微,所益者大,此盖追几古之人,而未见其能过也。

观贤人之贵乎通,独立不群,各以其志为之宗旨,虽涉猎亿万事物,而所求为一也。

狡兔三窟,良以哲人为桎梏者也。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为之,不妨不误,寡见而识多,衡短论长之实义也。

以古观今,则为念落落;因人论事,则为念汶渊。

事既无成,言亦无味。

悲夫!既明自愧,今又笑之。

礼之用,和为贵,日习之而不知,致躁急乎其所不能容。

神人者易通,志人者易惧。

在下,步殿下之后尘而不容趋步者,以俟尘也。

古人,天下之达士也;荣其祖宗,美其邦家,言不足信,行不足践。

夫行言,所以易事者也;事易则功生,事生则名成。

名既成,福之所系,福足以庇黜,祸足以覆身。

故以世言为期,则心不由己,言不由人,祸害亦由人生。

岁策已竭,历久弗更新。

当是之时,黑者不肯披衣,白者不肯缟。

久矣!久矣!形神俱殓,而后反形,旧物不知,新人其奚落也!如此而已,则人之祸福、浮名从来往之,助者为之,侔者何습之有!古人云:肺非五藏之常贵,而可以长短命数焉。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诗人宋濂所作,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加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加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加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如下: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③,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

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⑦,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⑧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⑨。

先达德隆望尊⑩,门人弟子填(11)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3),俯身倾耳以请(14);或遇其叱咄(15),色愈恭,礼愈至(16),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17)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18)而不知。

至舍(19),四支(20)僵劲不能动,媵人(21)持汤(22)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23),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24)宝饰之帽,腰(25)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26),烨(27)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28)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9)。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0)。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32),父母岁有裘葛(33)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4)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35)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36)在太学已二年,流辈(37)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38),生以乡人子谒余(39)。

撰长书以为贽(40),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41)。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注释】①选自《宋学士集》。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

浙江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一带)人。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市镇第一初级中学导学案班组号姓名________教学时间:年月日科目语文年级9 课型新授课编号课题送东阳马生序课时 1 主备人曾艳萍审核人明确目标自学生疑学习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学习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重点1.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难点1.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课前预习预习指导1.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掌握课文中的文言词汇。

2.如何翻译文言文?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三点:一是确定句式结构,调整语序;二是把握重点文言虚、实词的译法;三是翻译句子时注意添加省略的内容,使句意顺畅。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嗜(shì)叱咄(chìduō)箧(qiè)缊(yùn )媵人(yǐng )容臭(xiù)烨然(yè)衾(qīn)2.《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字,号。

(赠序明宋濂景濂潜溪)我的疑问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的。

(板书课标题)创设学境激情导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老板姓心目当中的“好官”、“清官”的标准古已有之。

个性修改合作交流展示质疑1、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第一段注释,自己翻译课文.3、再读第一段并口头翻译本段。

4、结合课文第二段注释,自己翻译课文。

5、再读第二段并口头翻译本段。

点拔释疑拓展延伸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无书之困②叩问之难③旅途之苦④生活之艰——勤且艰2.文中为何写“同舍生”求学的情景?作者为什么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这是对比写法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坚定的意志终于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

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作者是怎样劝勉马生勤奋学习的?这种劝说方法有什么好处?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追忆读书之艰,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挚诚恳,循循善诱。

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总结归纳达标测评一.一词多义:1.①以衾拥覆(用,介词)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③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跟“而”的作用相同,相当于“地”)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拿,把,介词)⑤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2.①久而乃和(缓解、暖和)②言和而色夷(谦和)3.①勇冠三军(天下第一)②既加冠(男子20岁成年)4.①战则请从(请让我)②俯身倾耳以请(请教)5.①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②日再食(两次)患: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②无冻馁之患(忧患)之: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②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不译)④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⑤当余之从师也(之:助词,无实义,不译)其:①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②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而:①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②久而乃和(顺承连词)二.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2.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三.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3.日再食食:通“饲”,给饭吃四.古今异义:1.媵人持汤沃灌汤:古:热水今:菜汤2.走送之走:古:跑今:行走3.尝趋百里趋:古:快步走今:趋势4.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时今:或者5.卒获有所闻卒:古:最终今:士兵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今:假期教后或学后反思两市镇第一初级中学导学案班组号姓名________教学时间:年月日科目语文年级9 课型新授课编号课题古文二则课时 2 主备人审核人明确目标自学生疑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把握文章的主旨。

2.理解文中对比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学习作者记叙以、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重点1.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难点1.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课前预习预习指导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能找出文中形成对比的内容,将文章中对比的内容进行比较,体会用对比揭示人物特点或揭示道理的作用。

预习自测翻译下列句子:1、俯身倾耳以请译文: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_译文: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我的疑问创设学境激情导入个性修改合作交流展示质疑一.整体感知。

用横线“_____”画出文章的文眼?文眼: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二.课文内容理解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明确: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明确: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3、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明确:路途:遥远艰难。

衣着:破旧不能御寒。

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明确: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明确: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

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例如,作者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值得我学习;在学习中,不要抱怨条件的好坏,只要主观努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我想说,我很幸福,有关心我的老师,宽敞的教室,同学的帮助,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明确: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8、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明确:(1)、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勉励(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2)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9、像作者这样勤奋刻苦的故事,在古代还有很多,你能说几例吗?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读书;凿壁偷光:西汉时的匡衡“凿壁偷光”读书程门立雪:宋代的扬时“程门立雪”虚心求学(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点拔释疑拓展延伸1、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明确: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能够刻苦求学,可以启示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只有不畏艰难才能有所成就。

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学习不慕富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同时,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专心学习勤奋学习,勇于战胜各方面的困难,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2、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示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3、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明确: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明确:我的看法:(1)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

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

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

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总结归纳达标测评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极度渲染环境之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送礼大行动,把你所收集的励志名言送给最要帮助的同学,以此鼓励他好好学习。

老师赠送名言给同学。

(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后或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