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生态农业
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布日期2000-8-22 15:15:00 )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世纪即将过去,在20世纪的后5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古老的农业又将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世纪,也将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全面走向繁荣的世纪。
展望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因此应认真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
农业发展是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选取以下七个方面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实践表明,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对农业发展会产生正、负双向作用和影响。
当经济体制的安排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相协调,经济政策适当时,可以调动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并促进农业的发展;反之,经济体制的构造超越或滞后于农业生产力的实际状态,经济政策失误时,则难以激发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潜能和发展冲动,从而可能使农业垦迟滞运转状况。
新中国农业的发展,以1978年党的十一周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后20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历史。
这两个20年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特点鲜明的历史阶段。
后者的成功与前者的失误正是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对农业发展双向效应的真实写照。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光辉历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包括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生产;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口决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林牧渔并举;实施科教兴农,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保护、加强农业的宏观调控等等。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科技落后 , 已有成果推广不力是农村经济落后 的重要症
结之一 合理资源 利用 , 国家或区域经济发 展水 平的决定性因素 。 是 农村具有明显的传统生产要素优势, 如廉 价的劳动 力、 较低 的土 地 资本及其他 生产 资料 。 由于生态气候等 因素 的差异 , 同地 区 不 产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 品在农村经济发展 占中
有 支 配 地 位 , 由于 科 技 水 平 的 限 制 , 品加 工 不 深 , 业 链 不 但 产 产
二、 摄兴科技 , 曩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是发晨 农村 经济、 加 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必由之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世界经济、 科技发展表现 出一系列新的趋 势 , 以信 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 革命 的推动下 , 在 知识经济初显 端倪, 引发 了全球经济结构和 竞争格局 的大 调整 , 资源型经济逐 渐减少 , 资源优势 的经济意义逐渐减 弱, 农业 、 农村经济发展 面
挥其 应有 作 用 , 就 没 形成 生产 力 。 因此 , 也 我们 必须 用创 新 的 思
其应有经济作用 。更重要 的是 , 农业科技体制 改革严重滞后 , 农 业科技人员尚未树立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的观 念,现有的一些机 制和体制也不利 于促进农业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在农业科研资 助方面 , 只看到专家 、 教授 、 名人 , 不注重年轻科 技人员 的培养 ,
临 巨大 挑 战 。 论 对 于 发 达 地 区还 是落 后 地 区来 说 , 有 加 大 农 无 只 产 品 的 科 技 含 量 , 长 产 业 链 , 加 其 经 济效 益 , 脱 传 统 的 资 拉 增 摆
长, 经济效益低 , 这种优势逐渐被削弱。所 以不仅要注重特色农
产 品 , 要 强 调 和 生 产 要 素 综 合 集 成 效 果 ; 仅 要 强调 集 约 化 、 更 不
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人民论坛: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作为农业大市,上饶如何认识科技进步在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陈晓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上饶市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书记董仚生、市长潘东军反复强调,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重视农业科技。
尤其上饶作为农业大市,要为上饶经济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现代农业。
我认为,作为市、县和乡镇抓农业科技创新,就是要做到“立地”,立足基本市情、县情和乡情,面向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面向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围绕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6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以上总目标,加强技术推广应用研究,促进技术集成,从产业需求和农民需要出发,走产学研一条龙、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
江西省上饶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上饶作为农业大市所承担的责任。
人民论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推进农业现代化,上饶呈现出怎样的特点?陈晓平:农业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城镇,它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
上饶市按照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工业的理念、市场的规律、统筹的方式、协调的办法科学发展现代农业,把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平台。
一是构建基地带动平台。
把基地作为科技应用的重要平台,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使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科学发展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农业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民族繁衍生息的重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业科学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农业科学发展的必要性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学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农业科学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融合。
3. 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科学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农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农业科学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农作物育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
2. 挑战(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3)农村人才匮乏。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人才支持,而目前我国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农业科学发展。
三、农业科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格局。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五 是农 村 社 会 矛 盾 正处 于 进 一 步 凸 显 的关 键 时期 。 随着 改 革 和 发展 的 深 入 推 进 .农 村 长 期 积 累 的矛 盾 如 果 处 理 不 好, 在某些地 区、 某 些 时 段 将 会 集 中爆 发 。 一些体制 、 机 制 方 面 的潜 在 问题 日益 显性 化 。 如 土 地 承包 纠纷 、 征地 拆 迁 补偿 等, 引 发 大量 矛 盾 和 问 题 , 给农 业 工 作 提 出 了新 的挑 战 。
二、 发展 现 代 农 业 的 基 本 思 路 和 措施
化 的 小 规模 生 产 与 农 业 产 业 升 级 所 要求 的 规模 化 、 专 业 化 形 成 矛盾 。 规 体 系健 全 农 村 环 境 保 护 制 度 , 确 保有 法 可 依 , 有法能依 。 3 . 尽 快 完 成农 村 乡 镇 一 级 环 保 机 构 建 设 , 切 实 提 高农 村
环 境 监 管 能力
发 展 现代 农业 是农 业 工 作 的 主题 , 是 在 更 高 起 点 上 的 全
金投 入和政策支持 的同时 , 应 当建 立 多 元 化 、 多 渠 道 的 环 保 投资机制 , 重 点 探 索 利 用 社 会 资 金 投 入 环 保 事业 。 走 环 保 基 础设 施 筹 资 多 元 化 , 运 营企 业 化 的 良性 循环 道 路 。 6 . 加强面源 污染防治 , 加 大科技支 撑力度 。 大 力 发 展 生
一
是 农 村 经 济结 构 正处 于 重 大调 整 的 关 键 时 期 。 忻 州 市
质 下 降与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的 要 求 发 生 矛盾 。 四是 农 村 公 共 服 务 水 平 正 处 于 加速 提 升 的关 键 时 期 。 新 农 村 建设 促 进 了农 村 基 础 设 施 、 社 保 网络 、 人居环境、 社 会 事 业 的 发展 , 城 市 文 明 正 向农 村 延 伸普 及 , 缩小城乡差别、 实 现 城 乡 经济 一 体 化 已 成 为 基 本 趋 势 。 但 城 乡一 体 化 推进 过 程 中 的 一 些 深 层 次 矛 盾 并 没 有 得 到 解 决 。农 村 生 产 要 素 严 重 弱
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单一产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农业结构调整要尽快完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进程,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二、加快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整合各类资源,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法规,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扶持、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政策,保障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五、推动农业企业化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鼓励农户组织成各类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企业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六、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人才,要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掌握农业前沿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
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
九、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体系,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思考
1 )科技创 新 为保 障我 国粮 食安 全 .促进 农 业发 展进 入新 阶段 作 出 了巨大 贡献 。建 国以来 ,我 国培 育并 推广 的农 作 物新 品 种 、新组 合 有 600 个 ,粮 、棉 等主 要 作物 品种 在 全 国范 围 内更 换 了5 6 ,每 次更 换 0 多 ~次
重点关 ■
文 章 编 号 :6 4 94 (0 0 0 — 0 1 0 17 — 16 2 1 )5 0 0 — 6
国家科 学技 术部 农村科技 司司长 贾敬敦
科技创 新是促 进现 代农业发展 的原动 力
我 国人 口多 ,人均资源少 ,尤其是人均耕地和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人民物质文 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食物的需求逐步多样化 、高质化 ,对粮食安全、农产 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 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农产品的多元化 、标准化 ,保障食物安全 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持 续增加农 民收入 的任务艰巨而严峻 ,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延伸农业产业链 ,拓展农 民就业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都增产 1%以上。全 国主要农作物 良种覆盖率达到9%,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约4 %,比起 0 5 8 “ 九五”期末提高1个百分点。超级稻、杂交玉米 、转基因抗虫棉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与药物等一大批 1 突破性科技成果的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 ,使 主要农作物 良种覆盖率达9 %,有效地提高了粮 、棉等大宗农 5 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 了畜牧业和渔业 的健康发展 。 “ 十五”期 间,通过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 , 良种培育与耕作栽培结合 ,在农作物 良种培育 、高效栽培与农 作制 ,地力培育与清洁生产和农业重大病虫 害防控等方面取得 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粮食、畜产 品、水产 品等综合生产能力 ,为粮食 稳定增产、农 民持续增收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提供 了强有力 的科技支撑。 2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 较好 的物质基础 。 目前 ,我 国人均G P D 达到200 0 美元 ,从经济规模上具备 了 “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 。2世纪9 年代 中期以来 ,我国财政收入 以年均2%的 0 O 0 速度递增 ,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 ,可以更好地支持现代农业。 3 )农业科技创新是引领和支撑我 国农业从单功能 、低效益 、高资源依存型的传统农业 向多功能 、高效 益 、高科 技依存型 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 《 国家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0 6-0 0 20 -2 2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科技正是其原动力。
科学技术是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精神内核。
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应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正确地引导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用“绿色科技”推动生态化生产。
中国论文网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促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高速发展的科技为人类追求高度舒适的物质生活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也无限延伸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向自然索取的能力。
生态,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的状态,她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但生态危机并不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正是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①”,科技正是其原动力。
人类跨越工业文明向更高的生态文明迈进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人类走出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创建社会和谐,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生态文明包含着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②。
因此,构建生态文明,是科技进步的伦理要求;发展“绿色”科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与农村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与农村发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乡村振兴战略也开始向科技创新方向靠拢。
科技创新在农村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还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农村产业链发展中的作用、科技创新带来的农村经济增长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科技创新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使得农民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
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利用高科技设备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
科技创新使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带动农村的其他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科技创新在农村产业链发展中的作用农村产业链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科技创新在农村产业链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科技创新可以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科技创新还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加工技术,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四、科技创新带来的农村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推动农村产业链发展,还可以带来农村经济的增长。
通过科技创新,农村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带动农村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五、农村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科技创新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科技创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推广仍面临一些困难,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有限。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强重点 实验室 、工程技 术研究 中心等 测 保 障 技 术 、 区 域 综 合 治 理 技 术 以及 色产业 、新兴产 业 ,加强园 区基础设
各类农 业科技创新载体 建设 ,以充分 节 地 、节 能 、节 约 人 工 的 低 碳 技 术 , 施 建 设 ,积 极 引进 、 集 成 和 推 广 国 内
展。二是加 强智能化农业信 息技术的 的质量标 准体 系 ,大 力培育名牌农产 持和持 续支持 ,着 力培 养和提高农业
研 究开发 。大力发展精确高效 智能化 品 ,延伸 加粗 农业产 业链 ,提高农业 科技 型企 业的 自主创新能 力和产学研
农 业 ;研 究 开 发 基 于 “ 传 感 网 ” 的 设 产业经济效 益。三是加 强新型农机装 合作水 平 ,使涉农科技 型企 业真正逐
力争 ̄ J 2 0 1 5 年 ,使 全 省 农 业 科 技 进 步 对科技 的需求 ,围绕 引领 支撑农业特 代 农 业科 技 园 建 设 规 划 的调 整 和优 化
二 、 江 苏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的 重点任务
种植业 、养殖业 、农产 品精 深加工技 化 , 围绕 种 子 产 业 、种 苗 产 业 、食 用 术 等 方面 的技 术 集 成 创 新 ,突 出产 菌产业 、生物疫苗 、生物肥料 、生物
_ 步完善省现代 农业产业 园区的布 技 术 和 智 能化 农 业 信 息 技 术研 发 力 率 的肥药高效利 用与施药技术 、设施 进_
度 ,集 成 各 类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资 源 ,加 农 业 关 键 技 术 、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综 合 检 局 紧 紧 围绕 当地 农 业 主 导 产 业 、特
农 村 科 技 信 息 服 务 网 络 ,及 时提 供 政 粮油种植机械 ,设施农业微 滴灌 、低 推 广 工 作 的 落 脚 点 落 实 到 村 一级 ,落 策 法 规 、农 业 科 技 、 农 产 品 供 求 、 市 成本 高效能棚架 设施 、智能温 控 、高 实到专业合作社 、企业及种养大 户 ,
科教兴农战略
科教兴农战略与“三农”发展科教兴农,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农村的科技实力及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上来,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变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根本战略。
三者互动发展有利于优化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条件,同时,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也有利于提高三者互动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一、科教兴农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传统农业主要由劳动者凭习惯和经验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
随着我国工农业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再加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农产品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
发展已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靠增加“大路货”农产品和提价来增收的空间有限。
再加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劳务收入的增长减慢,农民收入的增加更显困难。
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收入,要实现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还必须将农业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
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则必须实行科教兴农,推进科技进步,并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
科教兴农战略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把科教兴农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来对待,其基本思路是:以农业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及加强农业教育为手段,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影响和优化农业生产中的其它诸要素,从而形成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我国的科教兴农战略经历了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
科教兴农战略由科技兴农战略演变而来。
1989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开始把科技兴农作为振兴农业的重大战略措施,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农业问题,科技兴农尤为重要。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
用品种选育技术,以及主要粮油作物绿色高效智能
未有之大变局”,在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农业产
生产技术、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
业竞争力尤为重要。如何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
的持续攻关力度,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较大突
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既是要求,也是挑战。一
破,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展现新作为,为
第 40 卷 第 2 期
2021 年
4 月
vol.40,No.2
Apr, 2021
农业科技管理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2021)02-0015-03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路
燕
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赵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compe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Suggestions for guiding and support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y scientific innovation
were put forward, that is, strengthening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摘
博
田云峰
郑州
450002)
要: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
技创新的新要求,即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等,并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农业产业
再论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88GM 理论研讨再论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征再论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征摘要: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业的基础,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农业的内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内涵,同时总结出生态农业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生态农业的模式和对策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文/刘秀艳王丽静一、生态农业的提出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为了摆脱困境,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美国等)、“生物农业”(西欧各国)、“精久农业”(美英及第三世界国家)、狭义“生态农业”(欧美及亚洲国家)等“替代农业”(A l ternati ve A gricult ur e),以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经过世界各国的有益实践,多种“替代农业”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缓解生态危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因减少或拒绝“石化能”的投入,降低了产出和效益,发展十分缓慢。
而“生态农业”汲取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精华,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保障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效、稳定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广义的生态农业可以追溯到相对于“石油农业”的原始农业,系统概念的产生已近百年。
最早在欧洲兴起于1924年,发起者是德国农学家鲁道夫斯蒂纳(R udol f S teiner),在他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中最先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生态农业在瑞士、英国和日本得到发展。
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
狭义的“生态农业”(Ecological A gricultur e)一词最初由美国土壤学家A l br ect he W .于1970年提出。
1981年英国农学家W or t hi ngt on M .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其中心思想是把农业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过去,农民们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和手工劳动进行耕种,生产效率低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对农田的精准监测和管理,能够准确地了解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从而进行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业科技创新还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
大型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可以实现无人操作,如温室大棚的自动控制、农产品加工生产线的自动化等,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编辑、杂交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出了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例如,超级稻的培育成功,使得我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科技创新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温饱,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和多样化。
科技创新使得农业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
比如,一些地区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要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村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保护体系
农村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保护体系在当今社会,农村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农业生态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农村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保护体系已经成为实现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农村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之一,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农村生态环境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二、农村绿色发展的意义农村绿色发展是指在保持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要加强农村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保护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并配套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四、加强技术支撑和科技创新农村绿色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实现。
应该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五、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村绿色发展的核心是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产业等新型产业。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推行精准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高产量和高效益。
六、加强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农村绿色发展还需加强农村环境卫生保护。
要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净化土地、水源和空气,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
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农村自然风貌,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
七、加强林木草原资源保护农村绿色发展需要加强对林木草原资源的保护。
要严格限制乱砍滥伐行为,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建设农村绿化带和生态绿地,提升农村的景观品质,增强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
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科技进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科技进步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推动。
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纷纷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传统产业得以融合创新,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例如,传统的制造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其次,科技进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产业由于受到技术更新和市场变化的冲击,常常陷入困境。
但科技进步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农业为例,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通过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生态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农业产量得以大幅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所提高。
与此同时,农业结构也发生了调整,由以粮食为主向农副产品多元化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第三,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部分传统岗位由于技术替代的原因逐渐减少,许多非技术岗位面临着转行或者淘汰的风险。
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迅速提高。
这种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促使人们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从而适应新的就业市场。
此外,科技进步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过去,一些传统产业以高耗能、高污染的方式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普及,绿色产业逐渐兴起。
生态农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等低碳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动力。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密不可分。
科技进步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进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人们提高自身技能;科技进步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动力。
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总结
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总结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历史的演进,农业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对农业发展的历程以及其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历史回顾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农耕生活,农业的发展也开始展开。
早期人类主要进行原始农耕,采用简单的耕作方式并依靠天候和自然生长来自给自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农业也开始走向规模化。
在古代,农业成为国家的根本,各国开始实行农业综合政策。
古代中国的农业以水稻和小麦为主要作物,通过灌溉和耕地管理等技术手段提高农业产量。
古埃及以尼罗河的洪水为基础,开展了高度灌溉农业,使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的到来对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机械化技术与化肥农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民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田的规模化经营。
农业开始向城市输送大量的粮食和原材料,农业也逐渐成为工业化进程的基础。
20世纪,农业生产再度迎来了革命性变革。
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农民得以跳出传统经验的限制,农业机械化和农药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产量。
同时,农业的组织形式也开始从个体经营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转变,科技创新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经验总结农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总结如下: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新型农药农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同时,农业科技的创新还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方面,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至关重要。
在农业发展中,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持土壤的肥力,进行耕作制度的科学安排,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民培训与组织。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能够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
新型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
新型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探讨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读者展示农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1、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农业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无人机、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农民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作物生长的环境。
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2、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人工劳动已经无法满足大面积农田的管理需求,因此农民需要借助农业机械来完成农作业。
除了传统的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外,现代农业还涌现出各种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如自动播种机、智能灌溉系统等,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劳动。
3、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农业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旨在通过有机种植、生物农药、循环农业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农业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还可以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4、现代水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现代水利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至关重要。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推广滴灌和渗灌技术等措施,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现代水利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农田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5、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精准农业技术是通过精确测量、监测和管理,实现对农田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农民可以实现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情况的精准监测,及时调整施肥、灌溉等措施。
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农业现代化如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现代化如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乎着农民的生活质量,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得依靠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过去,农民种地大多依靠传统经验,看天吃饭。
如今,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逐渐成为现实。
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农民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土壤墒情、作物生长状况,从而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还有各种新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不能仅仅局限于种植和养殖,还要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比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新鲜的农产品加工成罐头、饮料、果脯等,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结合乡村旅游,打造农业观光园、农家乐等,让城市居民走进乡村,体验农事活动,品尝农家美食,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促进城乡交流。
再者,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人才保障。
传统农民可能在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懂技术、会经营。
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让农民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业从业者。
农业现代化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支撑。
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
良好的道路条件能够保证农产品及时运输出去,水电设施的完善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高速的通信网络则为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提供了可能。
同时,政策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比如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农业贷款贴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等,为农业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