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四大热点_3

合集下载

2006年中考语文备考

2006年中考语文备考

2006年中考语文备考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有两套:一套是实验区语文试卷,用于使用课标教材的县区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另一套是非实验区语文试卷,用于使用大纲教材的县区市,体现《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我们县使用的是苏教版语文教材,苏教版语文教材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定的,所以我们今年中考就用实验区语文试卷.从2004和2005两年中考试卷看,两套试卷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试卷都分三个部分:积累和运用,阅读,写作.试卷的考查点,考查形式也都一样.如果说有不同,也就是这套试卷默写这个句子,那套试卷默写那个句子;这套试卷用这个阅读材料,那套试卷用那个阅读材料.2006年将有所不同,后面要讲到.关于2006年中考语文备考,我准备按照试卷的考查大项讲八个方面的内容.一.古诗文名句警句积累和运用的考查1.考查篇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文50篇.其中文言文16篇: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出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诸葛亮的《出师表》,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出自《论语》的《孔子语录》,郦道元的《三峡》,韩愈的《杂诗(四)》,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古诗词曲34首:出自《诗经》的《关雎》《蒹葭》,曹操的《观沧海》,陶潜的《饮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杜甫的《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的《观刈麦》《钱塘湖春行》,李贺的《雁门太首行》,杜牧的《赤壁》《泊秦淮》,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无题》,李煜的《相见欢》,范仲淹的《渔家傲》,晏殊的《浣溪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苏轼的《江城子》《水调歌头》,陆游的《游山西村》,辛弃疾的《破阵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的《己亥杂诗》.2.考查形式.①记忆性默写.即根据上下文填写句子.最高时是6分,2005年减少到4分.一般在试卷的第一题和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题.第一题的默写一般形式是把一首诗,一首词或一首曲补写完整,如给出杜牧《赤壁》中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要求填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和非实验区有所不同,非实验区一般是填写两首或两首以上古诗文中的句子,如2005年卷: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填下句"谁家新燕啄春泥",又给出"西北望,射天狼",填上句"会挽雕弓如满月".文言文的默写一般形式是空出连贯的两句,要求在题后面的横线上填写出来.如2005年卷:空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让学生在后面写出来.这个题值得注意的是评分时有错即不得分,所以要求必须百分之百正确,不能出现一个错别字.②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默写.不仅考查背诵默写能力,还考查理解能力,比记忆性默写难度大了一些.一般在试卷的第二题的第一小题.如2005年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如2004年卷:《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③开放性默写.给出一定的要求,按照要求写句子,答案不唯一.如2005年卷:在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在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完整诗句.在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长江"有关的完整诗句.一般在试卷第二题中的第二小题.这个题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可以写课内的,也可以写课外的;二是要注意所写句子一定要切题,写与"大海"有关的,如果写"翰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就不切题了.三是在课内肯定有支撑,范围不会超过课内.④运用名言警句写话.写几句话,用上名言警句.如2005年卷:"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这个题值得注意的是所写文字要符合题干要求.如上面的这个题,如果写议论性的文字就不行了,这个题还要注意如果是叙事,事例尽可能典型.这里没有说到情境中运用名句和化用名句写话,原因是情境中默写名句与运用名言警句写话相似,不可能两者都考,运用名句写话是必考的,这样情境中运用名句考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化用名言警句写话《考试说明》中没有出现,说明2006年肯定就不会考了,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一定不要再训练了.3.复习策略.①剔除次要,抓住主要.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主要的我们老师必须要弄清楚.《考试说明》指出: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中的句子.依据这个规定,古诗文中没有要求背诵的就是次要的,要求背诵的就是主要的.尽管2005年和2006年在表述上有"名言警句"和"句子"的差别,但古诗文中不是名言警句仍然是次要的,是名言警句的仍然是主要的.依据这个原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能性就非常大.中考有一个不成文的避让原则,近三年考过的不考.依据这个原则,近三年考过的就是次要的,从来没考过或考过已经超过三年了就是主要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实验区肯定不考,而"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很可能考.剔出这些次要,抓住这些主要,进行重点复习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策略.②归类整理,形成系列.哪些句子可以出记忆性默写,哪些句子可以出理解性默写,哪些句子可以运用写话,依据课文可以出哪些开放性默写,我们老师要花费一些精力进行归类整理,使之形成系列,让学生训练.③化整为零,分散复习.不要集中复习,尤其是不要占用课上时间复习,而是分散到课余时间完成.对我们实验区来说,16篇文言文,8天完全能够准确默写.方法是在文言文的阅读时运用"填充文章重点句子法"默写.印16张篇子,每张篇子一篇文言文,把文言文中的所有重点句子空缺出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默写,不要往篇子上写,写在别的纸上,一遍一遍地写,直至准确默写为止.34首古诗词曲17天全部准确默写.一天两首.绝句,律诗,词,曲所有句子默写,方法是老师给出题目和作者,学生默写诗句,词句,曲句.古诗也采用"填充重点句子法",如《关雎》《蒹葭》《观沧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④切忌飘浮,务求砸实.默写题评分标准是"有错该空即不得分",所以复习中一定要抓住学生记忆,书写上的缺漏反复训练,一直到百分之百准确为止,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背.运用名言警句写话要注意如果是记叙性的,力求让学生写典型的事例,不能满足于张老师,李老师或你,我,他.⑤学生互查,以生督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天都一一检查所有的学生,怎么办发挥学生的作用.五六个学生选一个组长,让组长一一地检查和督促,并向老师汇报默写的具体情况.我们老师就查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和最差的学生.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1.考查篇目.文言文阅读考哪些篇目我们实验区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文言文.这16篇文言文按照我个人的想法可以分几层来对待.第一层,考试的首选层:《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共4篇.这4篇文言文是人教社老教材中没有的,没考过,容易让命题人上眼.第二层,考试的次选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出师表》,一共是6篇.这6篇新老教材都有,但近五年没有考过了,考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只不过它们是人教社老教材中有的篇目,所以放在次选层.第三层,考试的三选层:《陋室铭》《爱莲说》,一共两篇.考过,但年头比较近,所以放在再次的位置上.第四层,考试的不选层:《孔子语录》《三峡》《杂诗(四)》《曹刿论战》,一共4篇.《孔子语录》不好考阅读,《三峡》2005年考的,《杂诗(四)》2004年考的,《曹刿论战》2003年考的,所以放在不选层里.《记如果把实验区和非实验区的文言文综合到一起看,这8篇文言文很重要:《鱼我所欲也》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如果实验区和非实验区考同一篇文言文,那就百分之百从这8篇里选一篇.如果两区各考一篇,那就还得加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小石潭记》.这里有两点值得声明:一是这是我个人的分析,不代表命题人的意见;二是我们确定重点篇目和非重点篇目,意思是复习可以有重点和非重点,对重点篇目要条分缕析,力求详尽,对非重点不能不稍有了解,尤其是其中的名言警句必须复习到位.2.考查要点文言文阅读一般来说有这样10个考点:①填充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三个点:题目,作者,作者生活的朝代.我们可以称为文学常识考查的三要素.考查的形式一般是填空.如2005年卷第4题: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让学生填写出郦道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复习的点不要贪多,限制在题目,作者,朝代即可,没有必要让学生记什么家,生卒年月,籍贯,生平大事,官职等等.但对《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邹忌讽齐王纳谏》要增加出处,《邹忌讽齐王纳谏》还要增加"讽","谏"的含义,《出师表》要增加"表"的含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题目中"记"的含义.②默写名句警句.刚才已经说到,这里不再细说.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查的形式上除了填空缺的句子外,还可以不空缺句子,就理解性质的考.如《记承天寺夜游》写月的句子是:主旨句是:《鱼我所欲也》主旨句是:《岳阳楼记》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醉翁亭记》描写春夏优美景色的句子是:③划分朗读节奏.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这很有可能是2006年中考的一个新考点,大家务必给予高度的重视.如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④解释实词含义.在平时教学时我们要适当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复习时我们就要把范围缩小到实词,因为解词的考查在初中阶段就限于实词.一般解释两个实词,每词1分.如2005年卷第6题:解释"重岩叠嶂"中的"嶂","沿溯阻绝"中的"溯","不以疾也"中的"疾".抓考试重点解释的实词的方法.哪些实词最可能考古今异义词.古今意义差别太大,容易上眼."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 ,"曾不吝情去留"中的"去","小大之狱"中的"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绝境"等等.一词多义.例如容易的"易"字,有时当交换讲.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有时当容易讲.为之,难者亦易矣.有时当交易讲.易以百金.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中的"支","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等等.特殊用法的字.如:"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斗折蛇行"中的"斗","蛇"等等.现代汉语使用频率仍然很高的但含义较深的词语."性嗜酒"中的"嗜","或置酒而招之"中的"置","沿溯阻绝"中的"溯","不以疾也"中的"疾"等等.⑤翻译句子意思.一般两个句子,每句2分.如2005年卷第7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个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个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哪些句子最可能翻译含有通假字的句子,含有古今异义词的句子,含有一词多义的句子,实词多的句子,句式特殊的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如阅读《岳阳楼记》中写悲喜之情的两段后,可以有这样一个题:这两段文字具体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你概括地写在下面(迁客骚人见到阴晦恐怖之景就会触发自己失意之情而内心忧伤,见到明丽秀美之景就会忘记自己的荣辱而心情欢愉).阅读《出师表》后,可以有这样一个题:选文中诸葛亮例数了先帝刘备对自己的殊遇,请分别写在下面(①刘备三顾茅庐,使自己为他出山效命;②蜀汉倾覆之际,刘备使自己出任丞相;③刘备临崩之时,托付自己辅佐后主).阅读《醉翁亭记》之后,可以有这样一个题:从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快乐,那么都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快乐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列举在下面(滁州景美,物产丰富,百姓安乐,政通人和).这是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中心是什么(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偏听偏信,就会美丑不分,是非颠倒,把事情搞坏;只有广泛听闻,辨明是非,才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这是概括文章的中心.⑦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幸福美满的大同世界) 《鱼我所欲也》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生死观("生"和"义"不能两全,舍生取义)⑧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如2004年卷第7题:请概括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得其乐,淡薄名利)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魁梧,英俊,明智,精细,聪明的谋臣)⑨理解,概括文章的具体内容.如2005卷8题: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水:水大流疾).《考试说明》示例部分《记承天寺夜游》后有一个题,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才华横逸,不被重用) .⑩开放性试题.如语言表达类:2004年课改实验区《马说》后的一个题:对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如内容评价类:2003年卷第7题: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2005年湖北黄冈卷: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如拓展迁移类:阅读《鱼我所欲也》后,可以有这样一个题: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实践了作者表达的人生信念,请你概括举出一例.如感悟思考类: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忠言不一定逆耳)3.复习策略.①依标据本,心不旁骛."标"就是课标,"本"就是文本."依标据本,心不旁骛"就是文言文的复习范围要严格限制在大纲和课标推荐的文言文范围内,不要再去涉及其他文言文,尤其不要再涉及课外文言文.考课外文言文的可能是没有的,这从今年的《考试说明》没有一个课外文言文的示例就可知道.②紧扣考点,归纳整理.在中考语文中,文言文的阅读考什么,怎么考是最清楚的,所以复习文言文的一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扣住考点,整理课文,让学生清楚一篇具体的文言文到底该掌握哪些内容.举一个例子来说,《记承天寺夜游》,从文学常识这个考点,掌握什么题目: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朝代:宋.从名言警句这个考点,掌握什么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从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这个考点,掌握什么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及后面的所有句子.从解词这个考点,掌握什么至少有这么9个词:解,户,欣然,念,寝,步,空明,交横,闲.从翻译句子这个考点,掌握那些句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从其他考点,掌握什么 1)哪些句子表现了苏轼和张怀民的友情 2)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作者笔下的月具有怎样的特点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符合客观实际吗两句应如何理解等等.③教给方法,形成能力.什么是方法见到一个题之后知道从哪里下手,有思路,这就是方法.复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很重要,但方法更重要.文言文阅读可以教给学生哪些方法呢当然有很多,这里举三个例子.1)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方法一:划分句子成分.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宾语部分就是三个节奏,之间就是节奏停顿处.如: 予 / 尝求 /古仁人之心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方法二:发语词后面必停顿.如: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方法三:句首表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如:然则 / 何时而乐耶至若/春和景明.若夫/霪雨霏霏.方法四: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后面必停顿.如: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方法五: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也"后面一般要停顿.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余闻之也/久矣.方法六:据意划分.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删去某段行不行为什么分析时要有"三看":一看段落删去之后文章内容,情节是不是完整;二看段落删去之后作者的思想是不是全面,严密;三看这个段落在文章中是否起结构上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三看"确定可删还是不可删.当然现在有一些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阅读《桃花源记》后,可以有这样一个题:有的同学认为文章第⑤段删去也可以,你怎么看可以说能删(不影响情节的完整,不影响作者思想的表达),也可以说不能删(使故事显得真实,让人信服).④科学复习,提高效率.复习就是巩固,就是梳理,就是归纳,所以不能再重新讲一遍,白白地浪费时间.应该扣住考点就一篇文章条分缕析,让学生清楚应该记住哪些文学常识,应该能够默写那些句子,应该能够划分哪些句子的节奏,应该能够解释哪些词语,应该能够翻译哪些句子,应该能够回答哪些问题.这样一篇文章复习完了,学生对这篇文章在头脑中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有了一个具体的把握.这样的复习效率也才能高效.⑤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一般程序:1)翻译句子,突出重点实词;2)归纳人物思想性格,概括文章中心;3)按考点做题整理.三.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情况的考查考查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河北省从2004年开始.2004年2分,写《水浒》中印象深的人物及有关情节.2005年写一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名称,并写出阅读了解到的内容,3分.难度都不是很大.这个考点2006年应该还会出现.关于这个考点,大家应该掌握这样四个内容:1.考查篇目.《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14部文学名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宾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考查内容.一是基本内容:作者的名字,作者的国籍,作品的名称.二是具体内容:人物(主要是主人公或有特色的人物),情节(整个作品的主要情节或精彩情节)和思想(作品主题思想).从2006年《考试说明》中的四个示例看,更加注重阅读个人体会,阅读个人见解,综合性强,难度加大.3.考查形式.从近几年的试卷和《考试说明》可以总结出这样几种题型:①填空题型:如:长篇小说《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 .他(她) 的故事家喻户晓.用填空的形式考查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这个题型在2006年《考试说明》中没有出现.②简答题型:如:初中三年来,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收获不小.请你把感受最深的一部文学名著推荐给你的同学,并简要谈谈推荐的理由.再如:《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请从下列书目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一点,写出你的阅读体会.书目:《繁星》《春水》《童年》《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很开放,但考查的不外乎名著的名称和人物,情节或思想.③仿写题型:如: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 ,我们可以 .考查作品,作品的思想以及仿写能力.4.复习策略.一是老师印制文学名著基本内容,具体内容篇子以及训练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老师制定的《文学名著复习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复习;二是课上不检查,检查放在各种考试和综合模拟中.四.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考查这个考点是针对实验区来说的,非实验区不会考.实验区试卷在以前没有单独考过,2006年中考很有可能增加这一考点,所以实验区的老师必须高度地重视它.关于这个考点,实验区的老师应该掌握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1.综合性学习考什么.1)拟刊物名称,设计刊物封面,设计刊物栏目,推荐刊物登载内容;2)为演出设计宣传标语,广告语,台词,过渡穿插语;3)为讨论拟发言提纲,为某一观点寻找论据;4)设计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5)设计展板,选择图片,为图片写说明文字等等.2.综合实践活动题题型示例.第一个例子: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1)请你给这次活动命一个名,以体现活动主题.(2)活动组委会请你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哪一个请说出理由.第二个例子:学校计划开展一次"我爱河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完成分配给你的三项任务.①已经拟定三项宣传内容,请你再补充一项.1)英雄的人物 2)丰饶的物产 3)发达的交通 4)②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③从籍贯,职业,事迹,贡献等方面介绍一河北英雄人物.3.复习策略.一是让学生了解综合性学习是怎么回事;二是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题怎么考.三是老师围绕以下十内容到中考题,中考模拟题,中考专项训练题中去搜集具体试题,让学生训练:2008奥运环境保护推广普通话家乡风俗祖国统一可爱家乡 "神州"六号文明礼貌书香校园亲近文学四是一周练一个,每次考试考一个.五.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说明文阅读是一个重要考查内容.关于说明文的阅读,大家应该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材料来源.必出自课外.一般分值是10――14分.2.内容领域.十分广泛,难以穷尽.但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高新科技,环境保护和自然科学三大方面.3.考查要点.主要是9个:①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近几年没有考.②说明方法极其作用.如2005年非实验区13题: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二是吸湿法.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考说明方法及作用(分类别,条理清晰),2004年非实验区11题: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列举数字说明有什么作用直接考说明方法的作用(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这个考点还可以比较隐晦地考,比如就是《走进森林》中的这句话,可以这样出: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是怎样说明的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完全一样.③说明内容的概括.这同样是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考点.如2005年非实验区10题: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怎样形成的.2004年非实验区13题: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④说明内容的理解.阅读一篇文章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对文本能够理解.所以考任何文体都避免不了的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2006年《考试说明》,《语言随想》后有这么一。

(通用)2006中考语文答卷要点

(通用)2006中考语文答卷要点

2006中考语文答卷要点一、重视阅卷,用好阅卷时间:中考各科均有15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这段时间同学们要好好利用。

可利用这十几分钟浏览全卷,粗步了解试卷所考查到的知识点,确定试题的难易情况,自我估计一下所需答题时间,这段时间内对于一些简易题目可先做思考,酝酿答案。

二、认真审题,谨慎作答:这个过程是考试的关键环节。

同学们首先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即:逐字逐句审题,先易后难,绝不漏题、空题。

具体各部分知识点解题方法如下:(一)语基:⑴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解答方法如下: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⑵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查字典、抄写汉字等题型。

解题方法如下: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④熟记两各常用检字法。

⑶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

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⑷积累题:包括文化知识、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文名句等积累,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①平时认真积累,做好归纳分类。

②正确理解、运用。

(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1、简明;即表达简洁、明白。

重庆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重庆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重庆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今年重庆的中考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已进行三年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按市教科院的《重庆市2006年初中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形式和结构命题。

试题既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又考虑了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地域特点,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既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又给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体现了我市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发展方向。

一、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1、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定性。

试题既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三维目标。

试题对学生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应进行全面的考查。

其中字词的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语法、修辞等相关语文知识的运用,阅读方法及能力,写作方法及能力应是考查的重点。

试题的题目设置及答题内容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应有内在联系和具体的要求。

2、以人为本,亲近学生。

(1)贴近学生生活。

如概括重庆的水,重庆的人的特点,重庆晚报火辣歌词祝贺母亲节日的新闻,世界杯,CCTV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等都成为题目的题材。

作文“科技改变了我的生活”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有强烈的时代感,生活气息扑面而来(2)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

如阅读的选文《岩石下的小花》及设置的题目。

作文“好的东西要慢慢长”涉及的都是当代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和人生体验。

3、试卷注重语文味。

(1)选文文质兼美。

如:开头的字词题,阅读的两段选文。

(2)题干的叙述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3)改病句的小故事活泼有趣。

作文阅读的材料寓意深刻。

二、试卷的结构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共四个大题,28个小题,阅读量为5900字左右,书写量为1000字左右。

2006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

2006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

2006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篇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具体的学习(复习)方法如下:文学常识的学习(复习)方法主要有:一、分类法。

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二、网络法。

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到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三、表格法。

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

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各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二、命题思路导航近几年的中考题,考查范围较广泛,要求按时代了解我国古代、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按国籍了解外国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基本篇目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作品出处及评价,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一般体裁常识的阅读要求,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以及常见常用的文化知识。

而此部分内容主要靠识记,题型以选择、判断为主。

随着现在中考对文体常识的知识内容的淡化,越来越注重文学常识的考查。

那么结合中考实际,谈一谈文学常识作为考点最常见的题型有:①填空题,如闻一多______,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题,如: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这是我国第—部编年体通史。

B.韩非,是战国时代的重要作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选择题,如选出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

A.《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④综合题。

2006年中考热点-4

2006年中考热点-4

1、资源节约型社会(1)为什么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存在哪些资源问题)因为:①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资源、科学利用不够,浪费损失严重;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2)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应该怎么做?(也可用于发展循环经济)政府: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②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③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节约资源的自觉性,帮助人们树立忧患意识,节约意识,人均意识等。

企业: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依靠科学技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节能意识。

个人:①积极参与节约各种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②自觉履行节约资源的义务,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③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节约能源?①分类处理垃圾,便于废弃物回收;②随手关闭水龙头;③一水多用;④循环使用课本。

(4)设计一条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①节约资源,人人有责;②节约资源,从我做起;③节约资源,利国利民。

(5)我国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哪些国策及战略?国策:节约资源。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6)同学们平时存在着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①人走灯开;②刷牙时着水龙头等。

(7)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小窍门。

①淘米、洗菜、冲马桶一水多用;②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泡;③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又环保;④食品冷却到室温后再进电冰箱;⑤夏季空调设定在26—28摄氏度。

(8)所给的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例如:水资源短缺;资源分布不平衡;电力资源短缺;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9)我国资源现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10)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①从“开源”看,要汪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大资源的开发范围;②从“节流”看,努力发掘资源,研制新材料,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006武汉中考语文复习全攻略:把握动向 提高效率

2006武汉中考语文复习全攻略:把握动向 提高效率

2006武汉中考语文复习全攻略:把握动向提高效率今年的语文中考有四个第一:课改全面铺开的第一年,使用鄂教版教材的第一届,取消A、B卷型的第一次,实行等级评分、分数不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回。

这四个第一使得我们对今年的语文备考不能光凭以往的经验,而应准确地把握课改方向,高效备考。

今年的一月调考卷是一份由今年中考语文命题权威命制,体现了今年中考语文命题的主要精神,带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估计中考试卷无论是结构还是题型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认真分析研究一月调考试卷,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课改方向、高效备考是很有帮助的。

1、字词。

依照拼音写汉字。

句子类型可能是名言。

取材可能是课文中的,也不一定是课文中的,但肯定是常见的,不会超出初中生应该了解的范围。

要求写的字也不一定是课下有注释的,但一定是常见字,不会考生僻的难字、死字。

一般来说,多音字、同音字、形似字等容易混淆的字几率较大。

这一题虽然考的是字词,但实际上也关涉到对名言名句的熟识程度。

建议同学们找一本类似《名言大观》之类的书,从中选一些有针对性的字词加以训练。

2、古诗词的积累。

考查的范围可能以九年级上下册的诗词诵读为主,题型一般有这三种:①认知性记忆,即直接根据上句写下句。

②理解性记忆,即提供名句的意义,写出原句。

③应用性记忆,即另设语境,运用名句填充。

这三种题型难度当然是逐步增大的。

建议同学们不仅要记住,而且要理解,并能创设语境加以训练。

3、文学常识积累。

包括作家作品的名称、文章主旨、人物形象、作家对人物的情感评价,以及文章较为突出的写作特色等。

题型为判断选择题。

这项内容比较繁杂,没有一定的范围规定是很难应对的。

从试卷的内容来看,范围估计不会超出九年级上下册的课文。

建议考生认真复习课本中选自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篇目,以及每单元文学色彩较浓的课文,尤其是每单元排在重要位置的篇目。

4、语言的实际运用。

包括:①仿写:这是一项传统的题型。

②修改:涉及到错别字、用词不当和病句。

这也是一项传统题型,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基本能得到解决。

名师谈2006年中考总复习(语文)(下)

名师谈2006年中考总复习(语文)(下)

名师谈2006年中考总复习(语文)(下)层级之二:重点关注对“关键能力”的训练如,现代文阅读的关键能力有:文章把握能力即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以及文中人物的特点,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能概括文章所叙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等。

要点概括能力即对文章、文段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要点、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

如对文章、文段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对文章表达规律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等。

语言理解能力即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

包括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意,品味和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内容。

内容探究能力即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探讨疑难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也是“课标”中要求的重点考查内容。

作品感受能力该能力包括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探究文章难点,就文中内容进行想象等。

手法欣赏能力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

如语言赏析、技法赏析、自由赏析,体味文章内涵,欣赏文章美点等。

层级之三: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表达能力”也就是训练考生答题时的阐释、解说能力,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说明、解释、下定义、画表格、作图形等活动。

具体说来,就是对文章、文段、文句的含意进行说明,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说明。

如解答阅读题时要注意答题语言的三“性”,即简洁性、全面性和层次性。

如应对“概括题”————用准确的、高度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达;应对“解释题”————用准确的、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应对“简答题”————用简洁的、层次分明的语言进行表达;应对“赏析题”————用生动的、简练周密的语言进行表达;应对“感受题”————用总分式的、要点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以上“三个层级阅读基本能力”的训练,将现代文阅读应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都提炼出来了。

doc文档:2006年中考语文四大热点

doc文档:2006年中考语文四大热点

2006年中考语文四大热点纵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稳中有变,涌现出一大批极具创造性的开放性试题,新课程的理念、新课标的精神已基本得到体现和落实。

预测2006年中考热点将呈现出以下变化:一、综合性学习题“笑傲江湖”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题是2005年中考语文最大的亮点,这类题型方兴未艾,预计2006年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在考试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表达自我的答题空间。

2. 在试题的设计方式上将以全面性综合或专题性综合板块的形式出现,解题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考查比较充分。

如2005年黄冈市语文中考以“到民间采风去”为主题,分三个小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2)介绍家乡特产;(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

像这类全面性的综合考查将逐步升温,而且涉及到的地域景观、民俗风情、历史变化往往会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考查整体。

专题性的综合大都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公众关注的焦点。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文化内涵:“神舟六号”升空;认识谚语;走近对联;话说黄河、长江;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读书活动;××文化周等等。

这里仅以“神六”升空为例,设计一组综合性学习题,希望能为大家复习备考指明方向。

[参考题型]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神舟”再度飞天,中华续写辉煌,载人航天实践又一次证明。

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依靠自己的智慧,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你们班为此要举办一次庆祝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准备。

(l)请你为这次庆祝活动确立一个主题。

(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

(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3)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4)请你就费俊龙、聂海胜的壮举,写一段简短的贺词。

(5)请你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给两位宇航员写一段颁奖调。

2006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2006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2006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也是极有竞争性的考试。

为了给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语文这一门交际工具,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我们积极备战中考,研究大纲精神,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

我们准备按以下计划进行复习:一、指导思想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能有较大的突破。

三、复习原则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高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6年语文试卷分析总体情况: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卷在试卷结构与格式上主要沿袭2005年的风格。

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理解能力,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性的题型比较多,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较集中地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

具体来说,在板块设置、考察形式与传统考试相比,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在稳定中做到考察的内容与题型的设计稳中有变。

在试卷的结构分布上依然分为4个部分“语文积累”(20分)“阅读”(55分)“语文综合运用”(15分)“写作”(55分)。

同样在2006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中,并没有出现怪题、偏题与错题的现象,整体上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第一部分:作为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语文积累”板块中,2006年中考相对于2005年中考在板块考察要点与方向上并没有很大的变动,只是在题目的设置与安排上有一些小的改动。

由2005年的4小题改为2006年的3小题,同时对题目的顺序也进行了调整,将古诗文默写摆在了第一题的位置。

这也符合“加强对古诗文积累的检测”,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指导理念的体现。

1.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背诵与默写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积累方面的最基础要求,对这一方面的考察每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2006年语文试卷中古诗词的默写被摆在了第一位,可见重视的程度之大。

1、2两小题都是围绕古诗词默写而设计的。

第一题是默写古诗文上下句,将古诗词名句补充完整,考察的是学生背诵与默写的基本情况。

在题目的设计上也沿袭了2005的方式由8选6的方式进行考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自由性,具有一定的人性化。

其中在内容选材方面,考查的内容皆取自课文,其中默写唐诗4句,宋词3句,《诗经》1句。

由此可以看出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唐宋时期的诗词默写需要加大力度作为重点的学习方向。

第二题则是根据一定的材料与条件进行古诗词名句的默写。

这种考察方式2005年同样出现,是一种理性思考的默写。

不仅仅考察学生的古诗词基本积累情况,同样考察学生对于诗词含义的理解以及现实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006年河南中招语文试题分析

2006年河南中招语文试题分析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这几年的字音、字形题多是选出“有误” 这几年的字音、字形题多是选出“有误” 的一项,这样,做题时最好采用排除法, 的一项,这样,做题时最好采用排除法, 即先把自己能确定是正确的选项排除掉, 即先把自己能确定是正确的选项排除掉, 然后集中推敲不能确定的选项。 然后集中推敲不能确定的选项。同时要结 合字义、词义来分析。比如, 走投无路” 合字义、词义来分析。比如,“走投无路” 的本意可以简单理解为“ 的本意可以简单理解为“逃跑和投降都不 这样就能明白“ 行”,这样就能明白“投”不能写为 可以确定“走头无路”是错误的。 “头”,可以确定“走头无路”是错误的。 所以选B。 所以选 。
[对策 对策] 对策
这类型的题近年来一直有,今后还会有。 这类型的题近年来一直有,今后还会有。要重点训练 语言得体,即有礼貌、语气委婉,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语言得体,即有礼貌、语气委婉,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比如有合适的称呼,不直接批评对方,等等。 比如有合适的称呼,不直接批评对方,等等。
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 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 六个馒头(文略) 六个馒头(文略)
9.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 第9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考生 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 答题情况较好,但语言表述不准确, 答题情况较好,但语言表述不准确,意思不完 很多考生答“六个馒头” 整,很多考生答“六个馒头”改变了小女孩的 一生(命运)或使女孩命运(性格)发生变化。 一生(命运)或使女孩命运(性格)发生变化。
第一大题知识积累与运用。
1.仿照下面句子,在田字格中续写一句话。 .仿照下面句子,在田字格中续写一句话。 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3分 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分)

2006年中考语文标准复习辅导资料复习指导

2006年中考语文标准复习辅导资料复习指导

中考专题复习目录复习方法 (2)答阅读题的技巧 (3)答题方法训练 (5)诗歌分析 (9)修改病句 (13)记忆性综合题训练 (18)课外名著阅读 (19)中考文学常识复习 (28)语言综合运用训练题汇编 (33)成语训练题 (45)文言虚词 (47)修辞手法及运用 (50)公益广告词的编拟技巧 (53)2006年中考开放性试题 (55)作文六要 (69)中考作文应试策略 (74)如何写好考场作文 (77)解析2006年长沙和益阳中考满分作文 (79)复习方法(一)整体把握、抓住重点、攻克难点。

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胡子眉毛一齐抓,哪儿都想抓几下,结果什么也复习不好,反而会觉得越复习越乱。

翻开笔记,将所学过的知识的重点、难点都整理一下,可以将各章节的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各册书前面的简介提示找出重点、难点。

对照自己笔记,看看自己记得是否全面,查漏补齐。

看看哪些地方还是最薄弱的地方、自己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就要找老师彻底弄清,绝不能放过去了。

因为课本的编排知识点是系统化的,它不是孤立零散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

因此,只要理清重点、难点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注意书后例题的复习,理清解题思路。

不管是哪一科,书后的例题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代表性。

换句话说,就是知识点的外在考核形式。

所以每一个例题都不能放过。

搞清了这些题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知识基本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引申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三)注意总结自己以往考试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可以将以往的试卷找出来,将所有的错题分一下类,找出错的原因,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自己还不能准确总结症结的所在,可以请教一下老师,看看自己今后应该多注意什么。

要知道“聪明的人不在原地摔跟头”。

(四)注意向课堂要效果。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上课时注意记好复习笔记,多动手解题,既可以提高自己答题的速度,又可以将老师所复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提高。

2006年中考专题复习

2006年中考专题复习

2006年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指导和训练一、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复课建议

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复课建议

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复课建议一、答卷情况分析第一大题积累和运用(16分)考生得分最高:16 最低:2 平均分:10优点:试题难易程度适中,题型灵活,题目设计指向性比较明确。

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要求。

综合语段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和病句修改能力。

同时也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试题问题:默写选做题小题的标志和小题内的标识不是很清楚。

答卷分析学生普遍能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准确。

有少数学生在抄写过程中仍存在错别字,少数学生标点不合格。

普遍性问题1、默写题:①审题失误普遍存在。

②错别字较多,此试题失分严重。

许多考生会背不会写,甚至背了并不真正理解意思。

常见的错别字如渐、涟、濯、涯、酥、淤、染。

③无选择的作答,有把握没把握全都做,随意性太大。

以至于使阅卷老师无从选择并赋分。

正确方法:一是选择可以答对的作,二是按顺序作答。

2、名著阅读:反映出学生阅读面较窄,尤其是国外的名著阅读。

部分学生把《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混为一谈。

《名人传》中对贝多芬的记忆不准确,而且在答题中出现了错别字。

3、病句修改:对原句的意思随意删除或添加太多。

关键问题还是没有真正找出病因。

4、概括表述题:①不注意审题,忽视题目要求。

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读完题目写成了“追悼词”之类,严重偏离了题目要求。

②概括能力较差,不能紧扣材料进行提炼,归纳,失分较多。

第二大题综合性学习(9分)考生得分最高:9 最低:0 平均分:6该题设置较好,渗透了新课程理念,而且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题目难度设置适中。

答卷分析优点: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洋”节日认识明确,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在第6题中第(1)小题中两极分化严重,“重阳节”“母亲节”。

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有答建军节、敬老节、教师节、思亲节、护士节、感恩节、情人节等;其次审题不仔细,把传统节日和“洋”节日混为一谈。

第(2)、(3)小题学生审题不准,将“保卫传统节日”的建议答成了意义。

2006年中考文言文考点新解及题型兴隅

2006年中考文言文考点新解及题型兴隅
参膏箐案:. 1 居有『 平套叉问邦黄羊田: 国兄肘. 司。 “ 箕谁可 而为之? 时日:年 ” “
可。 平公日t午非予皂干耶?对日:君魄可 . ” ” ” 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 2 解 “ ” .
Hale Waihona Puke 嘛不是你的仇人吗? 3诗蔫蠢 其它辩畚要求的答案也可 ) 4指祁黄羊两农路 . ( .
骨平公推荐人的事。意近即可) 5 卦羊幕潼仇 . ( 内举币避干。
※【 考前新体验】 蚓凄《 f 正 : 牡月》节选)然后答题。 ( . 正午 牡 丹 ( 节选)
沈 括
欧阳公尝d 一古画牡丹 . 犏 l 其下有一猫 . 求知其丰 粗 丞相正肃曼公 与欧公 膏 姻采. 一见. “ 正午牡丹也。 日l 此 何以明之? 其花挝够 色燥曲 此 日中时花也。 . 猫眼 熟腿如城 . 此正午猫眼也 有带露花 。 则房敛唧呵 色泽嘧猫 眼早蒜刚晴闺 . c 日渐中狭 长. 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替求 人笔意也。 ”

弗黄羊大公 无私( 选 节 )
I 肾 平公问于丰黄 0 “ 令. 畦町 之?祁黄 I 羊 南阳 5 日: 其 而为 羊对曰: 懈狐可 ” 矗 -公日: 非 T - “ 解狐 之仇耶 ” ?对日: 君问可. 非问臣 也。T 之仇 ”- “ 用之。 公H: 遴 替。 国 一 人 香|。 骷 监矗圊! 公翌蛔控盐芏旦国 玉慰旦 甚睦Ⅲ面 之龇 土豇里公旦 ,
往释: ①尝: 曾经; ②精粗: 指古画水平禹低 ; 睫 哆( T: 、 ④ 燥: e c )张开 下垂; h 干; ⑤庸盘: 花冠收拢; 色泽: ⑥ 花色鲜润; ⑦善求: 善于攥求
1史中的” 字. . 磐” 古义作“ 曾经” 令义作“ 讲. 品尝 、 尝试” 像选样古今意义有 讲 箍异的字还很多 I 耋 台你的谭内外积累. i l 再举一例 . 分别说出其古今义。

2006年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非课改区)

2006年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非课改区)

2006年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非课改区)一、指导思想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坚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开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努力遵循语文改革的三个“有利于”原则。

命题严格遵循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严格按照我市中考说明命题,不出偏题、怪题。

二、试题特点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从积累和运用到阅读,乃至于作文的写作,都非常重视对考生的思想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检测,与去年中考语文试卷相比,试卷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

试卷的“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据《考试说明》命题的原则不变;二是注重考查能力的命题思想不变;三是试卷的总体结构形式不变,仍是考查积累和运用、阅读、写作三大块的内容,今年语文仍实行一卷制,题量与去年相同。

试题结构简洁、清晰,试题内容开放灵活。

“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由120分钟,延长至150分钟;二是开放性试题比例有所增加,并新增加了质疑、探究类试题,突出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三是增设了10分左右的选择题,注重主客观题目的搭配。

1、题型设置。

今年中考填空题、简答题、表述题、选择题等有机编排,特别是选择题重新设计入中考题型。

试题突出考察能力、注重语文的综合运用。

2、分数设置。

全卷120分,语文实际运用20分,约占16.7%;现代文阅读34分,约占28.3%;古诗文阅读16分,约占13.3%;作文50分,约占41.7%。

分数设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贯彻了新课程标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3、难度设置。

试题易、难比例为6:4,严格控制在《十堰市2006年中考说明》范围之内,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4、题量适宜,书写量适当。

全卷阅读量约7000字,书写量约1300字,学生一般可在一小时五十分钟内完成,并有三十分钟左右时间检查订正,题量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中考语文四大热点
湖北黄冈周旺平
纵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稳中有变,涌现出一大批极具创造性的开放性试题,新课程的理念、新课标的精神已基本得到体现和落实。

预测2006年中考热点将呈现出以下变化:
一、综合性学习题“笑傲江湖”
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题是2005年中考语文最大的亮点,这类题型方兴未艾,预计2006年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在考试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表达自我的答题空间。

2. 在试题的设计方式上将以全面性综合或专题性综合板块的形式出现,解题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考查比较充分。

如2005年黄冈市语文中考以“到民间采风去”为主题,分三个小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
(2)介绍家乡特产;
(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

像这类全面性的综合考查将逐步升温,而且涉及到的地域景观、民俗风情、历史变化往往会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考查整体。

专题性的综合大都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公众关注的焦点。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文化内涵:“神舟六号”升空;认识谚语;走近对联;话说黄河、长江;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读书活动;××文化周等等。

这里仅以“神六”升空为例,设计一组综合性学习题,希望能为大家复习备考指明方向。

[参考题型]
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神舟”再度飞天,中华续写辉煌,载人航天实践又一次证明。

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依靠自己的智慧,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你们班为此要举办一次庆祝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准备。

(l)请你为这次庆祝活动确立一个主题。

(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

(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3)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4)请你就费俊龙、聂海胜的壮举,写一段简短的贺词。

(5)请你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给两位宇航员写一段颁奖调。

参考答案:
(1)能围绕航天精神、英雄的力量、飞天梦等拟题即可。

(2)示例:
①俊龙腾空壮神州国威,海胜飞天铸中华族魂。

②六年光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

(3)①主持人开场白;
②分小组介绍航天史、点击航天员;
③现场抽签决定致贺词的次序;
④即兴演讲;
⑤语文老师点评总结。

(4)贺词示例:费俊龙、聂海胜乘“神六”飞船安全准确着陆,圆满完成邀游太空的任务,特向两位航天英雄
表示热烈的祝贺!
(5)颁奖词示例:费俊龙、聂海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

为国出征,不辱使命,他们再次显示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胆识和气概!
二、材料探究题“东方不败”
2005年湖北等一些省市中考出现了一大批材料探究题,这类题一般有四种类型:一是在古今作品的阅读中随机设计探究题。

设计的思路是围绕文章的某几个段落或某几个句子
让考生思考探究。

二是结合阅读文本,再附几段(幅)与文本相关或相近的材料或漫画,让考生探究,写出结果。

三是围绕一个主题,结合文本给出两至三个材料或图片,让考生进行探究。

四是单纯地列出几个相关联的材料,围绕材料设计问题,让考生进行探究,然后写出结果。

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考查,都要求考生紧密联系研究性学习,在已有的语言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新的内涵。

这其实是把考生阅读材料的过程变成了研究学习的过程,变被动的考试为主动积极的探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材料探究题的闪亮登场无疑给2005年中考再次注入活力。

预计此类试题将“东方不败”,在2006年中考中仍然会被广泛采用。

因此,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并进行强化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在解题过程中一般需经历解读材料、提出假设。

多方探索、组织答案四个阶段。

首先,要仔细阅读给定的语言材料式图片,明确探究的问题。

第二,考生在情境阅读中,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材料对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第三,从所提供材料的多个方面去思考、分析,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多方面盘活探求解决问题的思维。

第四,用简明精炼的语言把自己探究的结果表达出来。

总之,考生在探究过程中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挑战权威,展示自己的个性。

如:
(2005年黄冈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母亲河的自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

《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

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

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见下图)
参考答案:
此题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

(1)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

(2)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

(3)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等等。

三、古诗词和现代诗歌阅读“风云争霸”
近几年中考古诗词考查的题目比比皆是,但阅读材料仍是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预计2006年中考古诗词考查将更趋向综合性阅读,以文字表述为主,主要考点有:诗词中关键字句含义的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名句中的画面(即意境);重点诗词语句的含义及蕴含的哲理;诗词句子的表达作用;语言揣摩赏析等。

在所有考点中诗配画、画配诗类的题型会是明年中考诗词阅读的一大亮点。

如:请你用简单的几何图画出“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王维)这句诗所表现的画面,并简析它所体现出的诗歌的“图画美”。

参考答案:
这句诗可以看作一幅简单的几何图,大漠和长河是横线,孤烟是竖线,这样就构成了纵横两个坐标轴,而落日则恰是与这纵横两条线相切的一个圆(如下图)。

“图画美”的赏析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即可。

自山东省淄博矿务局系统中考凸现现代诗阅读以来,此类阅读题在中考中似乎少有命题者问津。

但随着课改的深入,此类题将会取得和古诗词阅读平起平坐的资格。

2005年湖北黄石、江苏常州等11个省市就直接考查了现代诗歌阅读,考查设计一般从整体感知切入,要求考生识其“象外之象”,辨其“味外之味”,既考查诗歌的精神内涵,又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命题不肢解诗歌本身,更不会脱离具体语境,而且让考生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的脉搏共跳动。

2005年黄冈市中考把现代诗与古诗结合在一起考查,北京海淀区中考将现代诗和白话文混杂在一起比较阅读。

这些亦是明年中考命题的一个新方向。

四、课外名著考查“十面埋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每学年阅读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目录。

其中长篇文学名著有吴承恩的《西游记》、老舍的《骆驼祥子》、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因此,中外名著走进中考中已经成为许多省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色之一。

这类试题考查方式扑朔迷离,2006年的语文中考会更加灵活、开放,既有对名著常识的考查,又有对书中人物的评价;既有对名著的单项考查,又有对名著整合能力的检测。

总之,2006年中考名著考查是流动的雨,飘逸的风,考点众多,题型创新,可谓“十面埋伏”。

如2005年黄冈市中考用辩论的形式考查名著中的人物就大出考生所料。

笔者不才,斗胆预测一新题,仅供大家参考:
(1)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曾话说英雄,《三国演义》中也曾有两人“煮酒论‘英雄’”,《鲁滨孙漂流记》显示了鲁滨孙的英雄本色,请你对名著中的某一英雄作简要评论。

参考答案:
仁义里有道义,仁义里有情义,危难时刻,做出选择,关羽就是英雄。

(2)自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许多人都为保尔的那种默默奉献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所感动,并深深地感到:保尔精神正是我们每个年轻人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是任何一个追求者心灵深处用之不竭的能量。

然而,也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真正理解保尔精神的内涵,他们说:“我们不学习保尔,而要学习比尔,做一个世界级的出类拔萃的电脑软件大王。

”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说说理由。

(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