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数英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优秀3篇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优秀3篇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既然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进行教学评价时候,就应该以此为中心。
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
例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来说,除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夏秋冬,从知识上来讲,我们要求学生: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雨、阝”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掌握“吹”“落”等动词和一对相反的词:“出”和“入”。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感受不同季节的景色,能主动积累有关景色的词语,从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在组织教学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们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两个小朋友想去对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就引导孩子们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爷爷告诉我,沿着,就会走出郑州。
我对爷爷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再写一写。
以“我多想。
”写下自己的愿望。
再与同学交流。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也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不仅考虑知识的掌握,比如现在的试题一些等开放性的题目,像我们期末考试听力部分,除了考察听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些内容是节选自一些课外读物,也起到了推荐阅读的作用,如果孩子阅读量大的话,或许不用听就知道怎么选择,还有我们教科书上的和大人一起读,起到推动亲子阅读的作用,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请你帮个忙,打电话等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交际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都是契合核心素养的精神的。
最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精品课件
欧盟“八大素养” 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 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rén jì)、跨文化 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
第五页,共43页。
一、核心素养(sùyǎng)提出的背景
1. 国际(guójì)情况
2002年美国制订(zhìdìng)了《“21世纪素养”框架》 2007年更新,提出三大技能领域和若干素养要求。 1)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能 力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2)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 和科技素养。 3)生活与职业技能: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 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 责任能力。
第十四页,共43页。
一、核心素养提出(自tí chū)的背
景
主
中国学生发展(发 展fāzhǎn)核心素养
社 会 参 与
文化基础
第十五页,共43页。
一、核心素养提出(tí chū)的 背景
中国(zhōnɡ ɡu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发布,开宗明 义(kāi zōng míng yì)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并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 本要点。
/n1/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
第十九页,共43页。
一、核心素养(sùyǎng)提出的背景
3. 英语课程改革(gǎigé)的新动向
• 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英语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教师 (jiàoshī)需要思考学科价值是什么,如何通过教授这门学科实 现育人的目标。
“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课题组各成员查阅与学生核心素养相关的研究资料,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以期通过丰富的理论来指导研究实践。研究当前我县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学习现状。
3.确定研究步骤,制定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申请表。
3.根据调查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整理、归纳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方法。录制相关课例,并形成有指导性的学科素养评价方法。课题组内的各位老师针对自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问题罗列和方法措施改进。以措施为行动方向,进行课堂教学的改善,分别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编制,课题组内成员老师们进行研讨,再次改进并且进行课堂教学的呈现。课题组所有成员老师进行听课,评课。再次进行课堂的改善与听评课,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指导方向,对老师的授课,学生的听课以及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评价。
2.创设情境教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在有一定场景设置的课堂中,将课堂知识系统融会贯通。学生通过语篇理解整体感知中外文化的差异,并能获得认同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改变以往以词汇、语法、句法、练习为主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英语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1. 根据研究的结果,整理教学论文、案例、随笔、课学设计等过程性资料,与小组成员讨论结题。
2. 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 反思课题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实践改进,进一步指导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年时间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把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初中英语学科素养的材料,按要求编写成优秀的教学设计,制作出教学课件。同时我们坚持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撰写成教学叙事。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将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编写成集。在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一年共同努力中,我们将研究过程中各种实践资料以及研究过程的阶段性成果,编写成系列论文,并积极参加教学论文评比,将教师获奖论文和发表论文编印论文集。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一、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二、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三、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首先看第一个方面: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举一个例子,假如学生会计算“48÷4”,说明学生具有除法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解“有48个苹果,平均每人分4个苹果,可以分给多少人”,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都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意识.而在体育课上,48位学生在跳长绳,教师共准备了4根长绳,由此学生能想到“48÷4”这个算式,这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 一理解数的意义与数的联系,培养数感.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有一块展板:“1983年初在东北地区进行的航行调查表明,在7000平方米的山林中仅发现两只老虎,因此东北虎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对外经贸大学的小杨认为:一个标准的操场都比7000平方米大.如果在7000平方米的范围里就有两只老虎,那么老虎的数量应该很多,怎么还会因此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呢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参观者对此说明都熟视无睹,而小杨却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呢一方面我认为小杨善于观察、思考,另一方面说明小杨有很好的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者“大与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有关“数感”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动物的感知,比如说—条狗,它可能敢与一匹狼争斗,但如果有两匹狼它就会害怕,如果面对一群狼它就会逃跑.这说明动物也知道“多与少”.在数:科学的语言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只乌鸦在一家庄园的望楼顶上建了个鸟巢,庄园主对此很生气,决心杀死这只乌鸦.可是,每当庄园主走进望楼,乌鸦就离巢而去,直到庄园主走出望楼才回巢.庄园主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个朋友,两人一起进去,然后走出一人,希望留下一个人去杀乌鸦,但是乌鸦并没有上当回巢.后来又三人进去两人出来,四人进去三人出来,依然如故.直到五人进去四人出来,乌鸦才分辨不清,回巢了.这说明乌鸦数的悟性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如果人不会数数的话,能辨别到几呢实验表明,人也只能辨别到4或5.由此可以推断,在数学方面,发明了计数之后,人类才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差异.有了“多少”这一概念,人类才能理解“有序”、“后继数”等概念.从l开始,借助“后继数”,便形成了自然数系;通过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形成了有理数系;通过有理数的代数运算,最终形成了实数系.所以,“多少”的概念,以及由其自然产生而不是通过运算产生的自然数,才是数学最本质的概念,也是小学数学的根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低学段教学的重点. 其实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但那只是他们凭生活经验认识的数,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富有“数的内涵”.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十位” 和计数单位“一”、“十”;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一上课我通过猜数游戏引出“11”这个数,然后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这时告诉大家,和同学们一样,数也有自己的位置,并出示数位筒,认识个位和十位.1根小棒表示1个一应放在个位筒里,1捆小棒表示1个十应放在十位筒里.另外,学生通过1个十和10个一的相互转化过程,体会“数位”“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同时,“数位筒”的教学又在不知不觉中对后面“份”的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从份的概念来分析,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学完后我问学生当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么刘钰杰说:“我穿20号的鞋子.”刘翔宇说;“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杜雨萌说:“我有20支新铅笔.”丁中岚说:“20比11大多了.”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说的自由,大概就没机会知道孩子心中的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了. 二经历符号化过程,培养符号意识. 英国着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像停车标志、奥运五环标志等用符号表示的情境,所以有一定的符号经验.上学期学习“统计我们的鞋码”时,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有的学生写数,有的画“√”,还有的用“○、△”等图形表示.记得王老师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教室里的座位这一具体场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通过交流,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需求.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圆圈图、网络图这种平面图,并让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这样学生就经历了“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化表示”的学习过程,体会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以及数学符号的简洁与实用,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和使用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结合数的认识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数字诞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数字符号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
2014 年 12 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 2004 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 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为指针,深入总结 21 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 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成既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 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四大核心素养相互渗透, 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 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英语课程的育人指引,也是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
᪴ࡃ৮ᵩ
ᕊ 㐡 ৮
䉕
႓ 䄚㼭㘪߈ 㘪
߈
图 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图
3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 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 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就 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 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核心素养教案(表格版)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四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选择了四篇课文《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
内容意在诵读儿歌、儿童诗;展示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初步感受汉字的美。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二、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44个生字和9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
2.会写14个字和5个笔画。
3.展示从生活中或其他学科中认识的生字,鼓励自主识字。
阅读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积累和拓展带叠词“的"字短语。
3.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4.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懂得要珍惜时间。
5.和大人一起读短文《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表达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
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交际礼仪。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认同感。
②语言运用:认识4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6个生字,认识“一、刀、L、J、匚”5种笔画和“大口〃等偏旁。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③思维能力: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④审美创造: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多读几遍。
(1)认读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准难读的字,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含声母n、1的字音。
(2)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9)教师强调重点词语读音:“黄了"中的“了"是轻声。
(3)学习偏旁。
教师讲解:红色小字就是这三个字的偏旁,“树”的偏旁叫木字旁,“叶”的偏旁叫口字旁,“会''的偏旁叫人字头。
小学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国语境下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着重阐释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建议。
引言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 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意见》发布以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但是,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核心素养的测评方法等问题,学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认识。
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
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所以,在核心素养这个大概念下,衍生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如语文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等。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层面上,还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都有必要开展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
本文在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国语境下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着重阐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虽然国内从政策层面上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是近期的事情,但国内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不完全陌生。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提出了适用于本国或相关地区(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并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
我国已有不少学者介绍了这些方面的情况,也探讨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描述和界定学生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反复摸索与实践的产物。
虽然现有文献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的阐述各有不同,但是这一概念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回归教育“育人” 本质的思想是被广泛认同的。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时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时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如何提高:1、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
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2、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
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
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
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
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
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
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
数感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Ⅰ空间观念Ⅱ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Ⅰ几何直观Ⅱ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Ⅰ数据分析观念Ⅱ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运算能力Ⅰ运算能力Ⅱ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推理能力Ⅰ推理能力Ⅱ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者功能不同,相辅相成。
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模型思想Ⅰ模型思想Ⅱ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问题抽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意义。
最新小学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小学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解读什么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为什么要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怎样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三个问题。
一、是什么?《课标》中提出了小学数学的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数学素养与核心素养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10 个核心素养,反映了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二)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直接相关,它基于基本知识和技能,又高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
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强调学生的反省思考,行动学习。
(三)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十个核心素养中,有的只与一个或几个课程内容密切相关。
比如空间观念,就与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直接相关,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又有利于这些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而有的核心素养与多个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不是直接的指向某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
比如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
二、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这样做的价值何在?(一)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的标志和体现《课标》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换言之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
而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个核心素养又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核心素养的提高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切实做好数学教学,才能为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新课标下培养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
教学·策略新课标下培养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文|陈美容新课标视域下,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促进他们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以语言技能、语用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能积极投入英语学习中。
一、设计分层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根据学生情况,实施精准分层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也涉及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生活化元素,将其当作作业设计的素材。
同时,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设计针对性强的开放式作业。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及学科特点,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次学生学习能力较强、问题意识强;B层次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且在具体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C层次学生缺乏缜密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习惯,对抽象事物难以理解并容易混淆概念。
为此,教师利用分层作业设计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旨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以“Saving the Earth”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让A层次学生以“Talk about pollution in a place you are familiar with”为主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社会调查,搜集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之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B层次学生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相应阅读,并在课后制作手抄报。
在词汇学习中,教师可根据主题,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并利用重点句型进行造句。
对于C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让其通过主题对相关词汇进行分类,实现“词以类记”。
同时,教师还可以整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设计书面作业,共分为两大模块:“看图片选词语”和“读句子并进行判断”,以此加深C层次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
紧扣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紧扣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者:沃丽萍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22年第09期语文课程始终强调要以核心素养为根本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作为教师,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引领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获得阅读、表达、思维、审美创造等关键能力的提升,是迫切之需。
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课例谈谈如何在落实要素中提升核心素养。
《忆读书》是统编五上第八单元中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关于梳理信息,在该册第五单元《松鼠》一课中就有分条目写信息的练习,而在《忆读书》中要求对信息进行查找、梳理、发现,从而把握内容要点,显然要求更高。
因此,本课教学我力争改变教和学的方式,紧扣文本内容和课后习题,打造真实有趣的语言活动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既习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又提升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还获得审美情趣与文化自信,最终实现学有生长。
语文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语文知识的感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等环节容易让课堂沉闷,导致学生的思维不愿高速“转动”。
如果在教学中能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或者加入一点游戏元素,学生的兴趣就能被激发,热情就能被点燃,思维就能快速流淌,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有效思考和有效积累。
师:同学们,课文预习了吗?生(大声地):预习了!师:那老师来考考你们!咱们玩个“看信息猜书名”的游戏,请看投影!(出示信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师:什么书?怎么猜?生:是《三国演义》!因为刘关张三豪杰曾在桃园结义。
生:我是从第一句——《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发现的。
师:恭喜两位,都答对了!第一句是开篇词,第二句是回目。
《三国演义》有很多这样的回目,让我们读一读。
(出示: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师:谁能说说这些回目的特点?生:前后两句对仗,并且都是以主要人物和事件做题目的。
“核心素养”的概念如何界定?
“核心素养”的概念如何界定?“核心素养”的概念如何界定?学习感悟:最近颁布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我也进行了认真学习,也看了许多,包括课堂上的转型等等。
但也看到了不同的声音,也进行了吐槽,特别是福建教育学院黄家骅院长《核心素养不核心,倒像综合素养》的,另外,还有刘教授的观点认为,“核心素养的表述不够精准,作者的语素养大概只有小学语水平,这样的本也好意思发布”。
学习后发现,概念的界定很重要,怪不得上次在研修学习时,教授们重点讲述了标题中概念的界定。
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看法并不相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滥用、泛用该词的现象比比皆是,随意性很强,乱象迭出。
对此概念进行梳理,正本清,拨乱反正,很有必要。
下面是摘录褚宏启的《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褚宏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于西方,英词是“key petenies”。
“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
“petenies”也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
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
“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经合组织(E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
经合组织1997 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n and Seletin f petenies:Theretial and neptual Fundatins,即DeSe)研究项目,此时并未在项目名称中直接使用“核心素养”一词,但2003 年出版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petenies fr a Suessful Life and a ell-Funtining Siety)时,则使用了该词。
为推进核心素养走进教育实践,2005年经合组织又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TheDefinitin and Seletin f key petenies:Exeutive Suary),以增强核心素养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可操作性。
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英语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
学生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语言能力英语的听说课堂就是以听、说、读、写、译为主。
首先新授课堂中通过听老师说,带读的方式来解决生词,先感知在模仿。
读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个人读,齐读,跟读,小组竞赛,大小声等活动来展开;写的过程主要与听相结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都设计又不同的听力活动,简单的只需要标序号,难度大的就结合了书写单词或句子,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后对于课本内容的处理,大多数都会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并且要求语句通顺,符合逻辑。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就无法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它是语言能力的载体,是形成语言理解(听、读、译)和语言表达(说、写、译)的途径。
语言各技能相互依托、共同促进。
语言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一种内化,而语言表达则是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基础上的'最终输出。
2.思维品质英语课堂中存在许多的中西文化对比,在人教版八年级英语课本中,会学到许多传统节日的表达,如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相应的西方节日有Christmas day, Halloween等。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对于节日庆祝的不同以及相应的风俗,学会尊重他人的习惯并且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代表的含义,尤其是在学习礼貌打招呼的时候,各个国家都是不同的。
学生“核心素养”有哪些
学⽣“核⼼素养”有哪些核⼼素养是个⼈终⾝发展、融⼊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素养的集合,这些素养是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为⼉童和成⼈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活所需要,也为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技术变⾰和全球化挑战所需要。
关于素养的研究由来已久,⼼理学中能⼒模型可以看做是素养研究的前⾝。
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学⽣核⼼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标的贯彻与落实,改⾰教育评价⽅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
国外的诸多核⼼素养框架并不相同,有的⾛的是“全⾯路线”,⼏乎把学⽣的所有素养都包括在国外的诸多核⼼素养框架并不相同,内;有的⾛的是“简约路线”,只涉及⼀些关键的、⾼层级的素养。
核⼼素养框架的确定必须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
从全球范围来看,核⼼素养的选取都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与创造⼒、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献、⾃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
⾃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组织(UNESCO)、)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素养的研究。
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素养的研究。
国、芬兰、⽇本、新加坡等也积极开发核⼼素养框架。
此处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美国(西⽅国家代表)、新加坡(亚洲国家代表,与我国具有同样的儒家⽂化背景)所开发的核⼼素养框架。
三个国际组织的学⽣核⼼素养框架1997年12⽉,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
(1)能互动地使⽤⼯具,包括三项素养:互动地使⽤语⾔、符号和⽂本;互动地使⽤知识和信息;互动地使⽤(新)技术。
(2)能在异质群体中进⾏互动,包括三项素养:了解所处的外部环境,预料⾃⼰的⾏动后果,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确定⾃⼰的具体⾏动;形成并执⾏个⼈计划或⽣活规划;知道⾃⼰的权利和义务,能保护及维护权利、利益,也知道⾃⼰的局限与不⾜。
中学课程语数英1.33
中学课程语数英1.33
中学课程语数英1.33指的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在中学阶段的重要程度占比为1.33。
这意味着这三门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和掌握。
语文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为了达到中学课程语数英1.33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这三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习时间:2017年3月20日学习内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习要求:集体和个人学习相结合,每人记写不少于500字的学习笔记。
1.素养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和整合的概念,是指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因应生活情境的需求而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或技术能力、态度。
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
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
2.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
包括: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
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
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
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
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
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做。
(1)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多种形式将教材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这方面表现出来,让学生从思想上感受到学习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文本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教材背后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
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2)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
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
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
我们可以看到部编语文课本就让学生充分利用诗歌,韵语诵读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
我们教师只要牢牢把握教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就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发展思维,提高综合能力充分调动生活积累,经过丰富的想象,引导思考课本中所要体现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去发现学习的快乐。
①激发情感,增强感知能力。
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课文中体现的文本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利用视频,动画,游戏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②加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同学的合作意识。
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口头语描绘文本的内容,学会与身边的同学进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与同桌进行沟通,能够对同学的表现加以评价,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都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方式。
培养学生自信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此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教学,以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
4、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企业家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数字地球”,现代人生活工作的“现代化”,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数学化的时代已经展现在眼前,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
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
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
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数学使人精细”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外在表现。
高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受过系统的数学教育,数学知识丰富,在生活和上作上常表现出对数的敏感和适应,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例中分离出数学因素,建立模型,通过数学进行观察分析,善于用数学的观点说明问题。
其个性品质往往给人以精明、精细、富有逻辑的感觉。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客观性。
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追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
数学思维相对于其它思维,其精度更高、信度更强、效度更可靠,原因就在于数学思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用数学思维的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世界,更能体现真实再现的特点。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用数学方法进行思维,不仅可以了解事物的表面,而且可以通过对问题进行根本地了解和透彻地分析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
如果没有数学方法的参与,有时我们很难对某些问题进行定性认识,甚至会使问题的解决半途而废。
而一旦通过数学方法对事物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则不难找到事物的本质联系或根本症结,做出合乎现实的正确决断。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
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5、英语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
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
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