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源头活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推进物理教育生活化初探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技术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物理课堂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改变因循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知识本位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物理概念、原理抽象深奥,空洞乏味。
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造成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推出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已经明确地指出“要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的思想,教育方式生活化,就像源头活水一样,为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教育方式生活化是教学的大势所趋在教育方式生活化的道路上,陶行知先生是个伟大的先行者,他提出“生活及教育”的主张,并且实践之。
化学课创造了流行的化学之舞,时事课用贴近生活的话剧形式表演。
强调的教育要融于生活,离开生活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
没有生活乐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
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个人对世界的经验、观点,来源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做事也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在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无穷趣味,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物理教学的落脚点不是知识的牢记和套用,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概念、物理思想来创造我们的生活,因此物理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将实例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进入高中了,开始逐渐接受抽象的内容。
一些物理概念、原理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产物。
在知识的学习方面,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生活中的实例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如:汽车作为消费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汽车和物理更是密不可分,就拿汽车的设计来说,汽车的车身通常为流线型,是因为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减小阻力。
注入源头活水,提高课堂实效论文
注入源头活水,提高课堂实效[摘要] 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话题,通过笔者的实践感受,结合学校申报的省级课题,论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与亮点。
主要从“精设预习,自学自悟”“研讨学习,全员参与”“当堂训练,反馈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方法。
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方面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课堂教学重点我们总是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老师就得要有一桶水。
而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那个伴奏者!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学活动展开,变“学会”为“会学”,让新型的教学关系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创造思维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初中部自上学年开始申报了省级课题《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学习他校先进经验,大力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探索,本人初步尝试构建了这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此教学模式的重点与亮点:一、精设预习,自学自悟“让学生学会自己先学”,这是我校提出的目标之一。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
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
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
在解决预习的问题上,我们通过下发“讲学案”的形式,在讲学案上设计好“预习导学”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于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都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特别是赵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感受颇深。
他的课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学习的,生活中的负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很陌生,同时也很抽象,教师用足球的进球数导入,进两个球用2表示,输两个球怎样表示?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接着教师又带领学生探究温度计上的温度,感受温度的升降,对0这个数也进行了精确的指导。
指导到位。
第二,这节课教师注重了让学生探究发现,让学生自己再卡片上表示输球的数量。
学生的表示方法有很多,这样教师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发现,使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
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也向赵老师学习,重点研究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经过几年的实践,已见成效,现在总结如下。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
尤其是组织小组进行活动时,先责任到人,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主人翁作用,都要讲解或表达个人见解。
在检查落实时,每个成员都有责任监督、发现及指出他人的不足,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我在讲《乘法的口算》这节课时,我提出问题:从主题图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大胆发言,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
然后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口算方法。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讨论,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
教师在学生活动时要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帮助,充当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
为数学教学寻找源头活水
为数学教学寻找源头活水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练习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很多并非”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经验。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由此我想到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找到数学与生活衔接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大同六中语文组[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
教师要积极迎接新课改的挑战,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成为“活水之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活;兴趣;自主合作;生活化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有云,“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 还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字就叫做‘活’”①。
我们的语文课堂这“半亩方塘”想要“清如许”,就需要有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
进入六中以来,我随老师们勇做课改大潮中的弄潮儿,在校领导的引领下,从单元教研入手,研究“三单”(校本教研学习单、课堂学习目标验收单、单元学习目标检测单),探索“五步”(课堂教学之“温”“引”“探”“检”“评”五环节),积极打磨活力课堂,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为学生创设利于其张扬学习个性的“舞台”,让学生的心灵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示生命的活力。
面对大环境下的语文教育,我们该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一、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成为“活水之源”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
”先师孔子亦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卢梭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经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可见兴趣是推动人主动探究的一种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①《课程·教材·教法》1991 年第10 期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动下,能够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
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
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才是优化数学教学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呢?一、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
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他们将受用终身。
1.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2.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生活化元素之探究
— —
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生活化元素之探究
口 张 昊
时常有教师抱怨高中音乐鉴赏课课堂沉闷,教学 内容难以引起学生 的兴趣。面对实际教学中的困境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音乐教学如何能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 陛,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音乐呢?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观念提出 :教育要 回归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我国音乐新课标 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 “ 教学 内容应重视与学生 的生活 经验相结合 ,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 的联系” 。音乐来源于生活 ,作 曲 家的灵感都是来 自对生活的观察 和体会 ,音乐 中或明显或隐性地包含 着生活 的元素 ,教师应抓住音乐与生活 的契合点 ,将 音乐教 学与学生 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为学生打开兴趣 的闸门 ,点燃体验 的激情 , 分享心灵的感 动 ,使音乐课成为充满活力 、心灵交融的课堂。以下是 笔者对音乐鉴赏教学生活化元素的探究。 从音乐要素角度 ,结合生活体验 音乐旋律 的起 伏 、速度 的快慢 、节奏的疏密 、力度 的强 弱、音色 的浓淡与人 的生活状态在逻辑上惊人地类似 ,有着诉诸人 内心体验的 价值 。教学 中通过对音乐要素 的深度解读 ,将学生 的生活经验运用到 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与想象 中 ,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并能解决教学
2 / 乐 教 育 与 作 / o 2 o音 2 l 2
乐强烈 的热爱 。当讲述到大师身患耳疾 时 ,教师提问 :对一个 画家来 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 说什么最重要 呢?同学们的 内心不 由地涌动出对大师的崇敬之情 ,他 们 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深入 了解这一 伟大作 品了 !有了 良好 的开端 ,
为有 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的发展变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部对普通高中《政治课课程计划》及《政治学科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又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对高中政治课内容都作了局部调整。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要从实际出发,教好每一节政治课,使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成为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灌溉芬芳桃李、春华秋实。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
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根据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
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疑,有所进取。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爱因斯坦曾精辟的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的有效尝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的有效尝试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使我今天能有这么一个向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接到要在全市“轻负高质”教学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的电话时,当时我有些喜忧参半、诚惶诚恐,喜的是自己的教学成绩能得到各级领导、同行的认可,忧的是作为南康三中的行办主任、初三年级主任,学校、年级日常事务纷繁复杂,在座各位同行中又有许多为我市语文届精英,恐连主任托付不效,有负众望,诚惶诚恐中昨晚将自己教学中的点滴拮取,与各位同行交流,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海涵并批评指正。
一、课堂低效甚至无效原因语文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地位举足轻重。
语文课改的呼声虽已喊了许多年,然而当前普遍的语文课堂仍不尽如人意。
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固定死板的教学模式,仍在课堂上流行,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极不相符。
主要表现在:1、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很陈旧。
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满堂灌,一言堂,剥夺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机会。
2、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仍很死板,过于强调学生接受性学习,强调死记硬背,强调大规模的机械训练。
3、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重知识轻能力。
教师死抠课本,指导学生死啃课本。
一篇优秀的范文常被讲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听课觉得乏味无趣,更不可能知道如何把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外。
4、时代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学生手中有了大量的语文参考资料,教师上课所讲的东西参考书上都有,有些教师更不知道该如何上课才能吸引住学生了。
5、以前常用的题海战术对于日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应试已起不了什么显著作用。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受学生欢迎?如何教语文才能让学生心情愉悦地既得到知识又能学会求知的方法?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爱上语文,轻松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所有语文教师急需反思并期待解决的问题。
二、科学理解高效课堂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课堂叫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含义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优化,单位时间里教学效率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绝大多数学生充分参与组合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高效性高效课堂的要求洞悉:洞悉教材、洞悉学生、洞悉课堂内外兼顾:兼顾优生、兼顾差生、面向全体参与:集体参与、共同参与、覆盖面大多样:多样化教学情境、奖励与惩罚兼用高效课堂面临的博弈教学内容最大化 Vs 掌握人数最大化教学内容最大化=教学过程的高速度和高效能=甩掉那些“学习缓慢者”=掌握人数少掌握人数最大化=所谓的“面向全体学生”(包括“举三也未必能反一”者)=教学过程细化和慢化=较少教学内容高效课堂的特征教学任务:适切性教学模式:科学性教学组织:有序性教学过程:主体性教学方法:恰当性教学结果:高效性教学氛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Vs 民主合作、和谐进取三、专业过硬——高效课堂的前提我认为一名教师不应该是一支圆规,年年在原地画圆,而应该是火把,不仅照亮前方路上的黑暗,勇于前行,还要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让他们和老师一起燃烧,发光。
让源头活水滚滚来
让源
兴 趣 是 学 习 的动 力之 源 .这 已 经 是 无 数 教 学 实
践 所 证 明 了 的 。毫 无 疑 问 .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激 可 使 学 生 注意 力集 中 , 动 参 与 到教 学过 程 中 . 然 会 主 必 使 课 堂效 率 提高 。所 以 ,激 发 学 生 对 语 文 科 目的 兴 趣 . 学 生 在 轻 松 愉 快 的 环 境 中学 到 知 识 . 我 们 每 使 是 位 小 学 语 文 教 师所 思 考 的 问 题 .但 这 并 非 一 日之
一
提 高 学 生 兴 趣 除 了课 堂 教 学 . 种 各 样 的 课 外 活 动 也 是 学 生 学 习知 识 、 各 巩 固知 识 、 养 能 力 、 高 能 力 的必 不 可 少 的 一 环 。 通 过 有 趣 培 提 有 益 的 课 外 活 动 可 以 提 高 学 生 兴 趣 . 养 学 生 能 力 . 使 学 培 并 生 把 所 学 的 知识 应 用 到 生 活 中 去 比 如 , 学 生 找 生 活 中 的 错 别 字 . 让 学 生 扮 演 “ 字 小 让 并 文 卫 士 ” 去发 现 、 正 这 类 用 错 字 现 象 . 仅 使 学 生 掌 握 了一 定 , 纠 不 的 语 言 文 字 的 知 识 , 成 写 规 范 字 、 规 范 话 的 良好 习 惯 , 养 说 而 且 也 训 练 了 学 生 的社 交 能 力 、 维 能 力 。 冉 如 , 习 了 一 些 写 思 学 景 课 文 后 . 以 让 学 生 扮 演 小 导 游 , 向 家 长 、 友 介 绍 这 些 可 去 朋 课 文 中 的美 丽 景 色 除 此 之 外 , 师 还 可 以组 织 学 生 进 行 演 讲 教 比赛 、 事 表 演 、 观 旅 游 等 等 故 参
引来源头活水,焕发语文生机
引来源头活水,焕发语文生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驱力。
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语文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把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情理相融,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情理相融,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创设生活情境能有效地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并巧妙将其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结合起来,只有让声、形、象、境诉诸学生的眼、耳、脑,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动。
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熏陶,并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潜在意义,使语文因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1.从生活中来。
语文源于丰富有趣的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概括。
启发学生把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语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黄河的主人》一文中,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来说乘客乘皮筏时的样子:“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公共汽车几乎每个同学都坐过,但是羊皮筏子却没人坐过,为了感悟乘客们坐羊皮筏子时候的轻松、从容,我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乘公共汽车的感受。
有的说:“汽车开得平稳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的说:“公共汽车驶在颠簸的路上一晃一晃的,很舒服。
”有的说“乘公共汽车时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还有的说“当然高兴,因为一般去市区才坐公共汽车呢!”“是呀,在我们看来羊皮筏子这么小,又在激流中勇进,十分危险,可是乘客们却从容不迫,这又为什么呢?”我找准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起点,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获得体验,步步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
意 问 题
情感 作 比喻 , 如 同一 把 钥 匙 , 可 以打开联想之 门 , 通 向 体 验 通 向理 解 。
律 动 参 与 法 注
好 的开端 , 就 意 味 着 成 功 了一 半 。 因此 , 在 音 乐 课 堂 教 学 中必须重视“ 导入新课” 这 一 环 节 。 良好 , 形 成 一 种 积 极 参 与的精 神 状 态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性 。 教 师 该 如 何 在 音 乐 教 学 中 进 行 新 澡 的 导 入呢? 新授课前五分钟 , 是学生兴致高昂 、 注 意 力 最 佳 时期 , 音 乐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 , 精心设计好 “ 开 场 白” . 为上 好 整 节 课 奠 定 基 础 利用 多媒 体 音 像 画 面 导 入 运 用 多 媒 体 技 术 进 行 音 乐 教 学 , 已成 为 当 今 音 乐 教 师 的标 志 。 的确 , 多媒 体画 面色彩艳 丽 , 形象逼 真 , 与 音 响 浑 然 体 , 能 充分 刺激 学生 的视 听感 官 , 使 学 生 耳 目一 新 , 获 得 准确 生动 的艺术形 象 。 形 象 化 导 入 法 的 目的 在 于 , 首 先 培 养
■
问 渠 哪 得 清 如 许 ,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浅谈 初 中音 乐课 堂教 学 的导 入
夏 薇 薇
( 扬 州市 江都 区第 i 中学 体 艺组 , 江 苏 扬 州 2 2 5 2 0 0 )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的精彩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数学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数学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练习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一、生活之中找数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数学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数学课若能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如教学《认识元、角、分》这一课时,我设计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用50元去菜市场买菜准备今天的晚餐,你准备怎么去买?这时学生要根据家人的喜好先开出菜单,再通过各种蔬菜和荤菜的价格,估计买菜的总价不能超过50元,在买卖时注意要讨价还价,还要懂得货比三家。
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商,使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生活之中学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在教学中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如在教学“折扣”一课时,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说:“肯德基套餐打折了,你说买哪种最合算?”师出示模拟广告:套餐1(原价18.60元,现价12.00元)套餐2(原价14.60元,现价9.20元)套餐3(原价17.40元,现价11.50元)接着抛出问题:买哪一种最合算?于是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部分学生认为,套餐1价格下调了6.60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所以选择套餐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摘要】导入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新课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因此,导入设计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增添课堂活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从教学实践体会出发,结合实际阐述了课堂导入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课堂导入兴趣信息技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成功的导入。
有人说: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安排得当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也有人说:良好的导入,就像巨大的磁石,具有强大的作用力,让学生备受吸引,就像投石于激浪之中,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课堂导入。
应遵循的原则(1)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直觉形象思维占主导,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
用图像、声音、质感等呈现信息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参与。
教师的课堂导语要针对中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
这个导语设计用动画、声音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和期待,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迎合了学生渴望新知、追求美的事物的心理特点。
(2)灵活多样,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带来疲劳”。
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强化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如果使用单一的导入方式,学生不久就会觉得枯燥无味,逐渐对老师的提问缺乏注意,失去兴趣!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活动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
活动——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黄韦韦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旨在通过对钻研教材、创设情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三个方面活动因素挖掘的探讨,立足于在语文课堂使学生回归文本,拥抱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进行生命的碰撞、交流、沟通,在碰撞、交流、沟通中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获取知识,提高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活动挖掘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在学生的认识发展中起着中介和催化的作用,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知识、能力和智慧。
“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有效活动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语文活动教学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操作、体验等各项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走向宽广的认知天地,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在听、说、读、写、书、演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文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活动教学”中的“活动”不单只是教学手段,更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教师在钻研教材,创设情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中,要从实效性、可操作性、激励性等多方面多作思考,充分挖掘活动教学因素,以实现教学目标。
一、在钻研教材中挖掘活动教学的因素。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例子”和“凭借”。
我们现有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资源,也是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的“桥梁”。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是训练语文能力,传授语文知识的载体,其中蕴涵着许多实践因素。
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拓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论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榆中县高家湾小学马翠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
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学习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我做到的和准备要做的有以下几点: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风娃娃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风娃娃朋友,然后出示风娃娃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源头活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作者:卢凤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1期
由于小学科学课的特殊性质,更是有赖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从以往科学课的教学过程看,本应处于学习主体地位的学生,却往往处于客体地位,甚至是依赖教师的传授、督促进行学习。
这种被动的知识接受,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呢?其实很简单,如果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永远是活水,他们自然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了。
套用朱熹先生说的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也就是让活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源头活水之一——师生关系变和谐
教师自知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不免经常板起面孔,唯恐自己的形象不够威严,实际上,学生本就觉得教师高高在上,是知识的权威,在学校里更是权利的拥有者,再加上每天看着讲台上无比严肃的教师,回答问题胆战心惊,答对的如释重负,答错的,或许还要承受老师的责备,同学的嘲笑。
如此压力如果一旦对学生造成自已低能、一无是处的心理暗示,从而产生自卑感,继续学习尚且困难,更别提自觉学习了。
且问,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活泼起来?在课堂上又怎能成为主人?
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合作关系、促进关系,教师应在不断完善对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用真诚的微笑将闪光点放大,放大到能够让学生也发现能力的程度,觉得自己是可以做得更好的,自己是优秀的,从而增强自信心。
有了信心,学生就会动手参与,这也绝不是教师可以放手的时候,还需要教师辅以言语鼓励和帮助,帮助学生成功。
只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他才会一次次地尝试,以期获得更多的成功。
有了这种动力,他就会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他也会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久之,会产生更自觉地主动参与。
源头活水之二——教学内容变有趣
认知心理学表明:学生对于所提供的认知材料,由于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认识和理解的速度也就不同。
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呈现的材料发生兴趣时,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1. 直观、新颖。
认知材料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语言、文字、事物和图形等。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呈现时应贯彻直观、新颖的原则。
在对各种科学现象进行描述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图片、幻灯和视频。
如:在学习“地球与四季变化”时,播放中央1台的天气预报,让学生先通过看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天气预报视频,从中获得直观感性认识。
课堂上就安排每人轮流模仿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看谁播报得清晰、流利,然后布置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做好
详细的记录,学生不仅课堂上跃跃欲试,下课后也一定能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做好这项新颖的作业。
2. 生活、热点。
如果教学内容是和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或者是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
比如:在学习“多样的生物”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采集树叶,以备课堂上展示,看谁的树叶种类多,形状样式多。
小学生本就喜欢室外活动,加上需要展示的竞争意识触动,学生大都会主动收集。
再比如: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让学生调查自己所住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主要调查有无电厂排放的废气,有无受到汽车尾气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造成的环境污染,调查后总结这种环境给我们身体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有了调查,课堂上学生谈起环保问题,再不是沉默无语,而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学生从自己生活环境入手,不仅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思考归纳能力,可以获取主动性带来的知识、能力的双丰收。
源头活水之三——教学方法变新巧
教者如果满堂灌,或照本宣科,听者必然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定降低。
因此,必须改变教法,变新变巧。
所谓“新”,就是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所谓“巧”,就是教师要巧妙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奥秘,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自觉地思索、揣测,增强学习效果。
1. 学生的角色扮演。
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节之后,由一名学生扮演某市市长,提出环保措施,并要就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现场作答。
想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需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想要扮演好市长,做精彩的答辩更需要主动思考,可以说课堂上无处不需要主动性的参与。
2. 教师的示范教学。
小学科学课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为它内容的广博,教师往往因难以把握而流于口头传授,忽视操作的重要性。
其实,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自觉激发的主动性远比教师调动起来的主动性还要强,还要持久。
如何让学生乐于操作呢?教师可以动手做操作性示范。
比如:教师养一条蚕,每周都展示给学生看蚕的成长历程,学生就会产生模仿的意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养金鱼、蝴蝶、蟋蟀等小动物,或是种植向日葵、花生等作物。
学生在养殖或种植中产生的疑问,自己就会主动解决,从中得到的不仅是比课堂要多得多的知识,更是主动参与的快乐。
源头活水之四——学习方式变自主
这里说的“自主”,不是学习上的自主,而是学习方法选取上的自主,如果学生这个学习内容或任务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喜欢一个人思考,那就选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认为这个学习内容或任务一个人不能够很好地完成,喜欢与他人合作,那就选取合作式学习方法。
1. 我探究。
如:学习“音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时,学生认为这类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探究,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教师做简单指导。
可以选取5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观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再选取一种音乐,以3种大小不同的音量播放,观察影响,做好记录,有问题记在纸上,指导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待探究过程结束做好记录后,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或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在全班交流后解决疑难。
2. 我合作。
如:在教“参观农场、林场”一节课时,教师将参观要点提出,学生将参观要点记录下来之后,便会自由地组成合作组,一同参观,合作记录。
参观结束后的交流也可以组为单位,选出一个人作参观报告。
因为是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的学习方式,自己的认同度高,学生普遍会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去参与。
半亩方塘尚且可以一鉴开,何况我们满载无限知识、充满人性之爱的课堂呢,教师们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如果能够更加注重源头活水的开发,相信这汩汩的源头活水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