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2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1.理解平均数背后的数学原理。
2.解决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2. 学习
1.利用教材提供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3. 操练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平均数的题目。
2.分组讨论,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的重要性。
四、课堂反馈
通过个别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
错误。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2.搜集自己生活中的数据,计算平均数,并写下解题过程。
六、教学评价
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2)》课时教学设计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
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
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
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
4.再探新知
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
5.发散思维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
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
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平均分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每份几个?分一分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二 年级下 册数学 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人教课
把18个苹果平均 分,可以怎样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总数分成相等的份数,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3.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分一分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3.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小棒等,用于分一分和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物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课件:制作一些情景图片和动画,用于展示和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景图片或者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分水果的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棒。
2. 学具:学生自备剪刀、彩纸、胶水、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配给同学们。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平均分配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共同特点。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组内成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配的方法,并进行讲解和演示。
6.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8.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的概念2. 板书内容:- 平均分的含义- 平均分配的方法- 实践操作案例- 课堂练习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2. 提升作业: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价值观。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导语】《平均分》是⼈教版⼩学数学⼆年级下第⼆单元第⼀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轻重的作⽤,是学习除法的基础。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培养学⽣⼩组学习的能⼒。
2、学会运⽤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 “平均分” 6、引导学⽣感受“平均分”与实际⽣活的联系 7、培养学⽣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物若⼲。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师给你们带来了⼀些⼩礼物。
⽼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把糖果分给⼩组⾥的每⼀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组动⼿操作 (3)、各⼩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观察问题 (1)、请⼩朋友观察各⼩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取名。
(三)、出⽰课题 (1)、⼩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在分糖果的情境中⾃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的学习⾃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0个卡⽚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案。
(2)、各⼩组动⼿分⼀分。
(3)、学⽣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分:把8根⼩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动⼿分⼀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做,把12瓶矿泉⽔平均分成3份。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平均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2. 学会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3. 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尤其是“平均”的意义。
2. 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尤其是如何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3. 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的意义,并通过教具模型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并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
4. 应用练习:通过教学视频展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的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些平均分的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应用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201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复习
一、数与代数部分
单元
知识模块
具体内容
要点提示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l)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1千克=1000克
在单位转化时,“千”相当于增减三个“0”。
数学广角——推理
三个事物的简单推理
对三个事物进行推理判断时,要找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后再进行判断。
三个事物之间的推理可以借助连线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内应填的数,以此类推填下去,就能把方格里的数填完整。
2.周期问题:解决周期问题时,可以根据题中循环出现的规律,列出除法算式求出余数,再根据余数得出所求问题的答案。
3.钉扣子问题:解决用扣子钉衣服的问题时,如果计算后有余数,要把余数舍去,把商作为最后的答案。
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余数。
混合运算
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质量(重量)单位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分别表示为“g”和“kg”。
认秤时,要注意0刻度与最大称量,区别大格与小格具体表示的重量。
质量单位的选择
称较轻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选择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只考虑数的大小。同时,要和常见的物品质量比较不,如2分硬币,矿泉水,自己的体重等作比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1《平均分》教学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在教学时,选取学生熟悉的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并不回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平均分,以及对平均分的一些感性认识,而是力求从学生的这一起点出发,让学生先说、先讲,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激发了自己内在的储存,形成新的信息,新的感悟,他们真切地感到生活中的数学。
2、“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我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
在分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分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
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2(1)平均分(一)【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 1.平均分 (共10张PPT)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8日星期五2022/4/82022/4/82022/4/8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82022/4/82022/4/84/8/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82022/4/8April 8,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把8瓶矿泉水平均分成4份,每份2瓶
说一说,是平均分吗?
把12个桔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说一说,是平均分吗?
小组合作分一分 !
把9个五角星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
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先2个2个的分,还可以3个3个的分……
请你动手圈一圈 !
1、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
2、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小猴哥哥和小猴弟
弟
小猴哥哥
不公平!
小猴弟弟
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小猴哥哥和小猴弟
弟
这也不公平
小猴哥哥
!
小猴弟弟
猴妈妈把6个桃子分给小猴哥哥和小猴弟
弟
小猴哥哥
这才公平哦!
小猴弟弟把6个桃子平均分源自2份,每份3个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
说一说,是平均分吗?
《平均分(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平均分(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平均分”的概念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2.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尤其是“平均”二字的理解。
2. 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什么是平均分?”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计算器计算平均分,并互相检查。
4. 小结: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调“平均”二字的理解。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平均分(二)》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实例,与同学分享并讨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使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平均”二字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掌握程度也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辅导。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平均分》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平均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他们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水果的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
3.交流:学生汇报各自的分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平均分的方法,并讲解平均分的原理。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食物给朋友、分物品给同学等。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16-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16-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2.1.1平均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配物品或食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品或食物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平均分的概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的相关图片、实物、除法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物品或食物,如糖果、水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分水果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水果,告诉学生要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水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均分的情景,如分糖果、分饼干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每份的数量,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或食物,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平均分,并提示学生注意平均分的方法。
2014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平均分)
平均放进3个盘里,每盘放(
6 )个。
?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有( 3)个。
?
一共有( )个萝卜,平均放在 ( )个盘子中,每盘( )个。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我有6颗草莓,要 分给我的3个小伙 伴,你有几种分 法?如何分?
第一种分法:
第二种分法:
每人分2颗,分得同样多。
妈妈,你分的 不公平!
妈妈,还是不公 平,弟弟 的还是 比我多!
妈妈这次就 公平了!
平均分
(1)
√
(2)
(3)
×
√ (4)
×
×
(5)
(6)
√(7)× Nhomakorabea 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
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
平均分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份数平均分时,
可以先一个一个分,
也可以几个几个分,
直到把所有物品都分完。
小猴分桃
把12个桃平均分给4个小猴,每个小猴 有( 3 )个桃。
一共有(
18)个西红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或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同学。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平均分的例子,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份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然后把准备好的物品交给组长,让组长把物品平均分给组员。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平均分(第7~12页)编写意图本单元的主题图展现了学生在一起分东西的情境,突出了本单元的教学是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基础的。
(1)情境具有普适性。
教材提供了学生将要去参观科技园的情境。
这样的情境可以不受季节限制,避免因情境给教师带来教学时间方面的困扰,满足了教师实际教学的需求。
(2)展现了平均分的过程。
为突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与乘法学习时的主题图相区别,主题图中增加了对学生平均分东西过程的展现。
画面呈现的所要分的物品包括几种不同的情况,其中两幅图(糖、橘子)分别展现了平均分好后的情况和还没有分的情况,突出了平均分的含义;另外两幅图则分别展现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操作过程,有平均分成6份的,有1份1份分的,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分物的需求。
在创设参观科技园的情境后可用课件或挂图呈现同学们一起购买来的食品,有糖果、橘子、果冻、火腿肠等,将这些食品堆放在一起。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买来的这些食品怎么处理?”“你遇到过分东西的情况吗?”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
(2)从整体到局部,指导学生有序观察。
出示主题图后可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看一看、说一说“同学们买来了哪些食品?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接着让学生分别观察分东西的四组同学,围绕“他们分完了吗?”“他们分东西时有什么特点?”进行讨论,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3)动手尝试,积累经验。
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没有分,并用学具试着分一分。
对学生的分法教师不予评价,学生可以自由分物,主要是积累分东西的经验。
编写意图(1)在对比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教材设计了让学生分少量物品的活动,并用直观图将分一分的各种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对比清楚地体现平均分的含义。
并通过“做一做”第1题对平均分的含义进行巩固。
(2)注重平均分结果的表达。
对平均分结果的表达就是后面要学习的除法算式的含义,教材通过“做一做”第2题的填空练习,完整呈现了表达平均分结果的文字,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对平均分的结果进行表达,为后面除法含义的教学作好铺垫。
《2平均分》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平均分》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平均分”。
这是小学数学中关于数与代数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平均分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一组数平均分配成几份。
2. 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价任务1. 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完成平均分的计算题目,评价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课堂操作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糖果、分苹果等)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2. 新课学习(1)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将一组数平均分配成几份,每份的数量是相等的。
(2)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平均分计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将一组数平均分配?需要注意什么?3. 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物品(如糖果、水果等),让学生尝试进行平均分。
(2)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合理、更简便。
(3)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再次感知平均分的意义和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作业本上的题目,检测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反思:学生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理解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
书P7主题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学校组织春游活动。
二(1)班的同学们想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呢?师:是的,那大家来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师:我也赞同你的观点!看来咱们班以后出去玩不用担心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他们把糖果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平均分(1)】预设1:糖果、纯净水、果冻、预设2糖果和果冻每堆摆放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活动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
同时在仔细观察中,学生会发现许多物品堆放在一起,但桌面上有些物品的堆放却是有规律的。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份分得一样多是经常使用的,从而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环节二:动手实践,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自主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师:下面,我们先来分糖果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8例1请大家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颗糖果,分成3份,自己动手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
预设1:一份6个,其他两份没有。
预设2:一份1个,一份2个,一份3个;一份1个,一份1个,一份4个;每份2个预设3:我第一次给每人一颗糖,结果发现糖有多的,就每个人再发一颗糖,结果发现刚好分完,所以每个人2颗糖。
预设4:我先想到3个2是6,所以我想给每个人2颗糖,三个人就正好是6颗。
2.初步感知平均分,抓住重点。
师:观察三种分法,如果让你选择合适的方法把这些糖果分给三位小朋友,你会选哪一种?预设1:我选第三种,因为这样就不会有的人多,有的人少了。
预设2:第三种更公平。
每个人分得同样多,就不会有人不开心了。
每一份糖果的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是2颗。
师:像这样分的方法,大家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均分、平分、平均分。
师:说一说这种“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教师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师活动:1.自主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乘法算式
2×4=8,4个2 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三)提炼不同分法的共通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也就是问8里面 有几个2。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摆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乘法意义
2个2个地数,8里 面有4个2。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返回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你想怎样分?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画
摆
乘法意义
乘法算式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画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返回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2)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 )
( √ )
( √ )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
)
( √ )
(
)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一)解读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画 摆 乘习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 4 )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 6 )组。
12里面有6个2。
三、巩固练习
(二)提升练习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4 )只小熊。
四、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