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师生语素养提升研究计划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
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
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经典诵读活动研究计划
学校经典朗诵行动研究计划单位名称: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湘乐XX小学一、行动研究主题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诵读能力的行动研究二、行动研究对象全校1-6年级学生三、经典诵读提出的背景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
在校园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经典诗文诵读氛围,充分开发孩子生命本有的潜能,迅速吸收最有价值的知识,把孩子们的精神引向经典诗文的美丽田野,让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古人云“三岁定终生”,少儿教育最重要是培育孩子纯正善良人格的养成,而培养孩子人格道德和根本智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孩子诵读经典,让孩子每天诵读30至40分钟,坚持6年就能背诵10万字左右经典。
超过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背诵量。
小时能背,终身难忘。
更重的是,文化熏陶,道德修养自然渗透在古诗文经典中,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自然也是种极好的素质教育。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不仅是孩子们与学校的事,他也是我们老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与使命。
四、经典诵读的意义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淳淳教诲所承载的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
1.诵读经典,记忆力明显增强,经典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从而改善身心气质,达到和谐身心、开智益慧的目的。
而且据科学研究表明,具有开发右脑的作用,具有开智的意义。
2.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记忆及写作积累的最好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素材,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达到熟读后能悟,悟后能用,随用随取。
鲁迅、矛盾等老一辈文学大师青少年学习的是文言文。
3.诵读有助于审美教育与人文教育,拓展思想深度。
让学生诵读经典,感悟人生,实现自我,经典核心是以德育人,它与我们现在语文教学相辅相成,互相辉映。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一、活动背景。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活动。
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人生哲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感。
4. 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文学修养。
三、活动内容。
1. 选择经典诵读材料。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或者故事作为诵读材料。
这些材料既要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
2. 组织诵读活动。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或者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举办诵读展示。
通过诵读比赛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3. 开展诵读分享活动。
鼓励学生在诵读后进行感悟分享,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诵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4. 创设诵读氛围。
学校可以在校园中设置诵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选择诵读自己喜爱的经典材料,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四、活动安排。
1. 每周安排一次诵读活动,持续进行一个学期。
2. 每次活动时间不超过40分钟,包括诵读、分享和交流环节。
3. 每次活动安排不同的诵读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4. 活动结束后,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诵读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和表彰。
五、活动评估。
1. 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和感悟分享,评选出优秀的诵读作品和诵读者。
2.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诵读水平的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诵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意义。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经典诵读与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典诵读与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课题研究的方法1本课题属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学生及家长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
通过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
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语文、人文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分析“让经典诗文走进校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的有关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和启示。
2.实地调查法深入学校,接触学生和老师,掌握一手材料;从中分析,切实认识存在的问题。
3.访谈调查法与学生,教师座谈,深入了解情况,听取多方意见,开拓研究思路,采纳合理建议。
4.行动研究法教学,教研,科研,管理四方人员共同合作进行研究与实践;在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收集,研究反馈信息,调整研究实施的方法与进程。
5.案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案例。
3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主要采取定性的方法,对实验班级对比班级的语文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现状,找到切入方法。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计划(精选4篇)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计划(精选4篇)小学经典诵读篇1一、指导思想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时间安排早操后开始五分钟的诵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在时间上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四、具体措施(一)制定实施,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1、组织学校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分析学生目前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现状,要使广大老师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要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2、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经典诵读活动指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指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把活动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
3、完善考评机制。
认真做好经典诵读活动的检查与评比工作,把诵读活动与“优秀班集体评比”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
(二)积极营造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氛围每天利用晨读前5分钟、课间以及校本课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学生全员参与。
有效利用经典诵读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实践研究
有效利用经典诵读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实践研究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知识启蒙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将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经典诵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目的。
本文将针对有效利用经典诵读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实践研究进行深度分析,旨在通过诵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语文素养,在实践中加强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生;语文素养引言:开展经典诵读是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明确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并熟练掌握其落实办法,通过构建高效诵读课堂和学习模式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诵读素材,带领学生深刻解读诵读素材中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内涵,通过组织诵读活动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选择诵读素材,锻炼朗读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储备情况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朗读能力的学生,诵读内容的难度、内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在启蒙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三字经》或者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作为主要素材,引导其在较强的节奏感中掌握声韵格律,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1]。
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后,可以选择具有深刻情感内涵的经典文章。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中的课文是首选的诵读内容,教师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寻找与之密切相关的文章,将其中符合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文本内容作为诵读内容。
教师在挑选诵读文本时不必拘泥于文学作品中,可以在天文、地理、历史、花木等多个领域内寻找能够科普知识的文本作为诵读内容,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够在帮助其拓展知识面。
比如,在学习现代游记的写法时,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提供朱自清《欧游杂记》和徐志摩《云游·海韵》这两部书籍的选段,用经典作品中的经典文字激发小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而且,这两篇游记中有很多内容讲述的都是外国自然地理和西方人文历史,如“湖上固然可以看山,山上还可看山,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嶂,怎么看也不会穷。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经典诵读宛如晶莹嘅露珠,经典诵读轻盈地点缀喺小学语文嘅浩瀚之海,折射住中华文化嘅璀璨光呀。
本研究计划,将以经典诵读为核心,探索其喺小学语文教学中嘅作用,为培养学生嘅人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研究背景经典诵读系中华文化传承嘅瑰宝,蕴含住丰富嘅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同审美情趣。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冲击明显,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小学语文系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嘅起始阶段,经典诵读喺此时期开展尤为必要。
二、研究标嘅本研究旨喺:探究经典诵读喺小学语文教学中嘅影响。
构建经典诵读教学理论框架同实践体系。
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嘅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1. 经典诵读内容嘅拣根据唔同年级学生嘅认知水平同语文可以力,精选涵盖诗歌、散文、寓言等各类经典名篇。
2. 经典诵读教学方法嘅研究多样化嘅诵读方式:朗诵、吟唱、配乐诵读等。
创设多元化嘅诵读场景:主题性诵读、表演性诵读等。
借助现代化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诵读。
3. 经典诵读教学评价体系嘅构建评价学生嘅诵读技巧,包括吐字清晰、抑扬顿挫等。
评价学生嘅理解可以力,包括情感体验、内容理解等。
注重对学生诵读态度嘅评价,包括积极主动、兴趣浓厚等。
4. 经典诵读教学资源嘅开发编纂经典诵读教材。
建立经典诵读音视频资料库。
开发经典诵读配套活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有以下意义:促进经典诵读喺小学语文教学中嘅广泛开展。
提升学生嘅人文素养,培养其文化自信。
为经典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增强民族凝聚力。
经典诵读,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嘅心田,播撒中华文化嘅种子。
本研究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嘅活力,助力培养新一代爱国爱乡、富有文化素养嘅接班人。
凤凰小学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泰安高新区凤凰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特征都有着深刻又广泛的影响。
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目前正在积极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和谐发展。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并且我校承担省级语文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已顺利结题,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了知识面,文化底蕴更加深厚,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有所提高,学校处处彰显墨香校园的特色。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各种学科功能室齐全,为此,我们特进行《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养》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1、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
因为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
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就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2、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
《实施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详解
《实施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整合》研究实施方案——仪陇县立山镇小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江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
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无论经受怎样的风浪,都能昂首挺胸地走出来。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
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
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兴趣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
利用经典诵读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实践研究
教学篇誗教学研究利用经典诵读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实践研究文|雷亚丽国学经典作品情节有趣、人物鲜活,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国学经典作品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经典诵读的主要意义(一)锻炼学生的基本功诵读经典作品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显示,很多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诵读,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当学生每天都在记忆和诵读古诗词时,记忆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二)诵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经典文学作品中包含很多文学素养和人生道理。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很多经典作品都朗朗上口,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
二、经典诵读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关系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一些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对于这种现状,我国实施了很多应对策略,如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许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相关的节目,如《汉语桥》等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学生除了要掌握课本内容,还需要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作品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诵读的过程中首先学生要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文章的人物关系。
经典诵读中包含的礼义廉耻、仁孝忠义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利用经典诵读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策略(一)开展个体化的多元评价在语文学科各项活动中,多元化评价方式发挥着监督与导向的作用。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构建科学、平等的评价模式。
小学课题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
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
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
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
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
自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小学生必背古诗文”的要求以来,古诗诵读就一直受到学校、家长的重视。
但由于教授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诗文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
专家指出,诵读古诗时“语音错误百出,语感模糊一片”,成了新时期古诗学习的“瓶颈”。
除了读音不准这类“表面错误”,家长和教师一味强调学习数量也是当前国学教育的一大弊端。
教师、家长一味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国学课堂里的必修课,使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填鸭式的背诵,在另一方面还让学生们被迫接受囫囵吞枣式的翻译,使得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变成了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对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更加难以理解。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5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的创新,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3、本学期将加强教师经典诗文的学习与探讨,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诗文,提升教师国学素养。
三、诵读时间1、早晨课前____分钟诵读;2、中午时间自由进行诵读;3、每周一节的阅读课;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内容1、诵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2、《国学经典诵读本》(循环使用,注意保持完好)。
五、具体要求1、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诵背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学期初各班语文教师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六、资料积累在诵读过程中,要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实验研究。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1)每天利用“文学广角”,向学生介绍名言警句增广贤文或诗歌,让学生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并在晨会时简单地加以介绍,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种类。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小学生双文素养”小课题研究计划
“诵读经典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现状述评: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
关于经典诵读的实践与课题研究风起云涌,一些问题的解决还是不太令人满意:一是“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程度不够;二是“经典诵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作用还不够明确。
因此,我们镇提出了“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小学生的…双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本课题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小学生双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内容,进一步探索诵读传统经典与农村小学生双文素养的关系及其影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双文素养,并推进校园文化的形成。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著名学者吴宓认为诵读经典可以: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增长爱国心,促进真正文明;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
(2)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当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原因是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和文化积淀过浅。
学生只有博览群书,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中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的最优美、最经典的诗文传递给孩子,永远是母语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
学生诵读和积累经典诗文后,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正所谓“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经典文章或诗词,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3、本课题还研究如何把学习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情势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漠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开展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开展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摘要】本文介绍了开展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对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探讨了经典诵读和校本课程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
在分析了经典诵读的定义与意义,以及开展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益处,同时提出了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并探讨了如何结合经典诵读和校本课程。
在阐述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和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看出开展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推动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定义、意义、益处、策略、有效性、途径、结合、提升、重要性、实施。
1. 引言1.1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经典诵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历代文人留下的智慧结晶,通过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情操和审美情趣。
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经典诵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了解不同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下的文学作品,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感、语词、语法等方面的提升,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
通过经典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校本课程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量身定制,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定制化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经典诵读,提升素养”活动实施方案
“经典诵读,提升素养”活动实施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所作出的重大举措,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创新思维,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语文学习活动中,阅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必备条件之一。
目前,我校以创建“书香学校”、“书香校园”为主体的系列阅读研究实践活动,联系我校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题为《经典诵读,提升素养》的专题实践研究活动。
以谋求全面深入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扎实地展开语文课堂改革研究实践活动,其意义深远,是我校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活动中一次重大的里程碑。
力求借助这一经典阅读活动,将我校的“书香校园计划”开展得更有地域特色。
利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平台促进经典阅读活动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现制定我校的“经典诵读,提升素养” 活动实施方案如下:一、加强学习,更新认识。
1、积极组织广大语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提高广大语文教师对推进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认识,引领全体语文教师从本本中走出来,让老师明白,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语文课本的道理;使教师领悟课堂、课本是学生语文学习和提高的重要阵地和途径之一,但这并不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
使全体语文教师明白推进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明白在课外阅读中诵读经典是引导学生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有效途径。
2、认真组织教师率先诵读儿童经典工程及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教材《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等书籍。
组织语文教师在诵读中,了解教材的结构特点;熟悉教材内容体系;研究教材的人文精神;感悟教材的思想意境。
从而为有选择地指导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文化,做好充分准备。
二、提高效率,确保时间,有效运作全面展开课外诵读经典实践活动首先要解决的是时间问题,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已没有空余课堂可以单独为课外阅读辟出时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以落实“充分发挥实效性预习,挖掘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积极倡导一课两课时的课堂教学运作模式,挤出时间,每双周语文教师要单独辟出一节课作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并上报教导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师生语素养提升研究”实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积累,让全校师生受到人文的熏陶。
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热情。
3、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师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师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达到师生语文素养共同提升的目的。
4、通过研究、探索、寻求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
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
二、研究内容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诵读兴趣,研究学生诵读策略。
2、各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和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内外的阅读时间,结合小学生古诗阅读卡及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阅读书目及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学生自己购买的好书,引导学生读“最有价值的书”。
3、各班自选若干篇目阅读、背诵,并结合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本进行教学,及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探讨,总结提升出有效策略。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和教师,把读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和教师,让学生和教师主动与作者进行思想的沟通,心灵的对话。
2、差异性原则: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老师把最有价值、最感动人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并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同时也让学生阅读最适宜自己精神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著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不搞一刀切。
最大限度挖掘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教师注重学生和进步和努力过程。
3、激励性原则:
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和积极行为。
让每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四、预期研究成果。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
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学生不仅会记住若干的名篇佳作,每学期至少读懂2本名著,写好一本读书笔记,还能理解与应用在日常中所学到的经典诵读内容。
同时在老师有效方法的引导下,还会把融会在经典诗文、名著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学习方法、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并演化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此方法使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测工作,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摸底。
并做好统计工作,并使用于研究的后期,对学生的古诗文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
2、搜集法:搜集一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并对国内的研究情况作动态了解。
3、归纳法:对研究的情况进行经常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六、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
很多专家都意识到,在6—13周岁期间诵读教育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人格形成,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诵读教育能够使儿童在内心中初步建立人文情怀,为其素养打上底色。
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的意义已获得国外学者和一致认同,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有着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郭齐家的《寻回民族智慧重植文化之根————重视对中华文化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初文杰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钱汛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两个问题》。
荣长海、蒋小妹《关于民族精神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等论著都探讨了经典诵读对教育及儿童成长的作用,在这一相关领域做了很深入的挖掘。
但经典诵读教育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其在学校的开展还处于探索开创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上也处于摸索阶段,与学校课程的结合还不是非常紧密,怎样解决经典诵读教学在小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成为目前我们必须关注和问题。
七、本课题预计的突破
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从小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并受益终生。
八、本课题的研究设想及策略
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扎扎实实的开展教学研究,定期进行交流、研讨、总结,切实遵循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反思的程序有效地推进本课题研究。
课题主要围绕以下六个确保展开课题研究,具体是这样策划的:
(一)确保诵读文本:优秀的古诗(新课标中规定的和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和经典名著,保证学生阅读的高起点—从开始就阅读规范的语言。
具体的阅读内容如下:低年级重点推荐读与课本配套的《中华经典诵读》、古诗卡中的诗、《三字经》及各类看图童话。
中年级重点推荐与课本配套的《中华经典诵读》、古诗卡中的诗、《弟子规》、《成语故事》、《海底两万里》、《西游记》等。
高年级中年级重点推荐与课本配套的《中华经典诵读》、古诗卡中的诗《弟子规》、《大学》、《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益智故事三百篇》《海的女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人》《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童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当然,对于经典读本的选择充许各班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自行增减书目,上面除了每个年级的古诗卡和《中华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大学》、是必读目录外,其余书目供参考。
(二)确保师资力量:培训以传统文化,人文为本为已任的课题实施者。
1、名家引领:把专家请进校园或请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及时进行二级培训,研究学习专业刊物中的经典诵读经验及网络中的精彩课例或案例、教学设计,引领教师思考如何上好经典诵读指导课,并把自己的思考付诸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2、自我提高:实验的过程中,也是老师们提高自身修养过程。
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背的诗,老师首先要背熟;要求学生读的名著,教师首先要读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诵读指导。
(三)确保家长支持:在学生家长中建立一个积极支持、共同参与和实验后盾。
1、共读经典: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将利用期中考试后召开家长会的机会,由班主任协同语文教师家长具体介绍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号召家长与孩子一同诵读经典,赢得家长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现支持。
2、参与活动:请家长参加每学期各班举行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向家长汇报活动取得的效果和今后和设想。
(四)确保学生关注: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1、利用学校“小喇叭广播站”向学生宣传阅读的好方法及爱好读书的学生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
2、经典诵读溶入校园文化。
教学楼的楼道中悬挂精心制作的名人读书方法和名人读书故事。
让楼道内的墙壁“开口说话”把好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告诉”同学们。
同时各班的语文教师分别带领学生参观“阅读长廊”并进行生动耐心的讲解。
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濡染熏陶中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
3、家校共读,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学校规定每天早晨8:00以前的时间是全体师生共同读书的时间。
学校和班级将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
(五)确保诵读时间:每天早晨7:30到8:00的时间、周三活动课时间及放学后的自主阅读时间。
(六)轻松阅读。
即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轻松背诗诵“经”读名著,受益颇多。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利用有趣的故事或文质优美的诗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大声诵读经典古诗和“三字经”。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三字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