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合集下载

2024年张海迪英雄事迹

2024年张海迪英雄事迹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让我们每一个人以张海迪为榜样,面对大风大浪的考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乐观,以顽强的精神迎难而上,奋斗不息,从而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张海迪英雄事迹范文3
寻找生命故事,我找到这样一个特别的人。她被人们称为“中国的保尔”,她曾经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 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 你就是英雄, 就是生活的强者”。她,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身体,做出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的张海迪阿姨。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持着她?我想:这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充满信心。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这不得不让我感到惭愧。想起这段时间来,我经常会为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而苦恼,不断埋怨背诵段这么长,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多,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一位身体残疾的人,面对病痛,还能继续保持着一颗顽强学习的心。而我,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对于这么容易能完成的背诵作业怨天怨地,还以发脾气和哭闹,解决不了问题,实在是不应该。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进取,挑战自我。通过学习张海迪阿姨的事迹,我决心要向张海迪阿姨学习。我是一名学生,有优越的学习环境中,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应该更要勇敢去面对,去战胜它们。因为,我相信,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我才能做学习的强者,生命的强者。
我想,在灰暗的夜空里,最亮最亮的星就是她们吧!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嫩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没错,她们借助苦难,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苦难对她们来说,不再是痛苦,不再是绊脚石,而是她们展现惊人毅力、磨炼自我的舞台,是奋飞的垫脚石!她们之所以能克服如此巨大的苦难,是因为她们面对世界带给她们的枷锁——苦难,她们不怨天尤人,她们坚强不屈!奋斗不息!拼搏不在最近,我看课外书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叫张海迪的人,她的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打动了。

读张海迪有感(优质5篇)

读张海迪有感(优质5篇)

读张海迪有感(优质5篇)1.读张海迪有感第1篇星期天,我读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故事主要讲述了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仍认真读书,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

张海迪在五岁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最后高位截瘫。

看着小伙伴们都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海迪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爸爸给海迪买来书,本子和铅笔,开始教她读书认字;妈妈给她讲保尔的故事。

在父母的鼓励下,海迪决心站起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9 年,张海迪的父母被下放到山东农村,她和妹妹也跟着去了。

在下放的农村,张海迪买来医书,并自修医学,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名著。

同时还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地治疗。

虽然张海迪的身体有残疾,但她却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我们要向张海迪学习,当学习上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克服,并且认真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长大建设祖国。

2.读张海迪有感第2篇假期里,我读了《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一个身残志不残的人,她虽然是一个残疾人,坐轮椅的人,竟然考上大学,并能够获得了硕士学位,日本的电视台还把他誉为十大女青年之一,多么光荣的称号!她还常常去福利院看望孩子们,给他们送礼物。

张海迪5岁时身体瘫痪,而且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她的妈妈用家里所有的钱,为张海迪请了医生,但还是没能完全治好海迪的病。

面对疾病,张海迪选择了坚强,勇敢去面对,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克服病痛的身体,学习各种知识。

她苦心钻研医学,数学、文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海迪写的长篇小说有声有色,把很多文章写得很精彩,所以获得了许多的奖。

我们一定要学习张海迪那顽强不屈的精神。

还记得《飞蛾扑火》的故事吗,飞蛾虽然弱小,但它有求生的欲望和精神,它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保护自己。

张海迪也一样,她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要让自己的生命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短暂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散发出无限的价值。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的故事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张海迪年幼时因身患重病,最后高位截瘫。

看着小伙伴们高兴的上学,玩耍,张海迪幼小的心灵很难过,在爸爸妈妈的鼓舞下,张海迪决心振作起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学习非常刻苦,病痛折磨她时,张海迪忍着没有流泪;疼的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一种疼痛。

1970年,张海迪的父母被下放到山东农村,她和妹妹因没人照顾,只好跟着一起去了。

在农村,张海迪给孩子们当起了老师。

在教书期间,她认识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经常陪张海迪聊天。

可是,一次小女孩突发疾病,来不及送医院就去世了。

这件事对张海迪的触动很大,于是她开始自修医学,先后自学了几十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的手法,为群众无偿治疗。

张海迪就是这样一个身残志坚,时刻想着为他人服务的人。

现代名人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现代名人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三一文库()〔现代名人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张海迪,5岁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终身截瘫。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现代名人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现代名人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

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动的,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

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

没有人催问。

没有人检查督促。

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己。

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学完了。

但是很难哪,得走不少弯路,多耗费很多时间。

一道算术题,她做12遍,得出的竟是12个答案!她本来就不喜欢算术,得啦,丢开不学算了!可是不行,硬着头皮也得学会它。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张海迪篇3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张海迪篇3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张海迪篇第一篇:张海迪的坚定追梦路张海迪,是中国著名的残疾人运动员、残奥会金牌得主。

他在生命中遭受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个无比成功的人。

张海迪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幼便过着艰难的生活。

4岁时,他在家门前的水泥地上玩耍时,不慎失足跌进了锅炉里,造成了身体的严重烧伤。

他的父母十分绝望,甚至没有给他治疗的希望,但是,张海迪没有放弃,他坚强地挺过了一切,治愈了伤口,虽然他的左脚因为烧伤留下了后遗症,但是他并不因此沮丧。

13岁时,张海迪加入了残疾人田径队,并开始了自己的残疾人运动员生涯。

他用自己的坚强和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在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上夺得了一枚金牌。

这一成就不仅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残奥会金牌的运动员,也让他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

张海迪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经经历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可以走向成功的道路。

第二篇:张海迪的事业成就张海迪并不只是一个获奖的运动员,他的事业成就同样引人注目。

他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创始人和执行主席,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基金会成立十多年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帮助残疾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改善他们的生活。

张海迪为此付出了很多,他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了残疾人面临的种种问题,时刻关注着这一群体的需求和生活状况。

此外,张海迪还积极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他参加了世界各地的残疾人研讨会、讲座和论坛,与国际残疾人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

通过这些努力,张海迪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只有个人的荣耀和成就,更需要在事业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三篇:张海迪的人生态度张海迪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是他从不气馁,总是积极、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中国身残志坚的名人,张海迪_1

中国身残志坚的名人,张海迪_1

中国身残志坚的名人,张海迪
1982年11月14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

山东大学数以千计的大学生们来到济南郊区的一个体育馆,静候着一个人来为他们作报告。

大约9点多种,一位坐轮椅的姑娘被推向讲台,会场鸦雀无声。

大学生们能这样全神贯注地听报告,何况又是他们准备“轻松”一下的星期天,令老师们震惊。

张海迪感动和激励一个年代的人
这位瘫痪姑娘的报告,强烈地震撼着几千名大学生的心。

这位姑娘名叫张海迪,是山东省莘县广播局无线电修理工,共青团员。

这一年她28岁。

几千人的会场,静静地聚集着激情,张海迪向同龄人讲述她的经历:张海迪从小患脊髓血管瘤,脊椎动过四次大手术,脊椎板被先后切除6块,现在,第二胸椎以下已失去知觉,脊椎严重弯曲变形,根本不能支撑身体,全靠胳膊支在轮椅的扶手上。

她一抬手,身体便瘫软在
轮椅里。

胳膊由于长期支撑着,衣服袖子磨出了一个大窟窿,轮椅扶手上的油漆也剥落了。

就是这样一个残疾姑娘,20多年来她在病塌上靠自学走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历程,自修了大学的英语、日语教材,还学习了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
“一个健全的人能有多大潜力,何况这是个瘫痪姑娘?”1。

身残志坚5个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5个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 5 个名人故事张海迪 5 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劳学习,热情助人,被誉为"今世保尔"。

在残忍的命运挑战眼前,张海迪没有丧气和沦落,她以坚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重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固然没有时机走进校门,却奋发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所有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 年 3 月 7 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与被誉为 "80 年月新雷锋 "的张海迪同志 " 优异共青团员 " 称呼。

1983 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游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 年张海迪经过考试和论文辩论,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 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 年当选日本 NHK"世界五大优异残疾人 " 。

1998 年起担当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 年获取全国劳动典范称呼。

霍金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信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致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一筹莫展,开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此后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清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英勇地面对此次的不幸,持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月,他和彭罗斯证了然着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 年共同获取沃尔夫物理奖。

他还证了然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

1973 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后会发生爆炸而消逝。

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

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

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精选5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

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1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

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

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

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够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

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够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

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够是轮椅上的梦。

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是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够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张海迪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张海迪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张海迪篇
张海迪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名人,他的故事引人深思,值
得我们学习。

张海迪是一位脊髓灰质炎症患者,这种疾病会导致全身
瘫痪。

他的父母非常自责,认为是自己没能把孩子好好养活才导致了他的病。

但是,这个年轻的男孩却并没有因此而沮丧。

相反,他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张海迪非常聪明,他在医院里通过看书自学,学会了计
算机技术。

他还喜欢音乐,经常弹奏钢琴和竖琴。

这些爱好为他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海迪在家里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电脑
中心。

通过这个中心,他为家庭和朋友的企业提供计算机服务。

他还利用互联网在电子商务领域创建自己的事业,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电子商务专家。

张海迪不仅在自己的事业上很成功,还非常关心社会福
利问题。

他成立了福建省脊髓灰质炎协会,并为那些像他一样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还参与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并担任了该组织的常务理事。

张海迪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不仅成为了一个成功的
企业家和公民,更成为了激励和鼓舞他人的典范。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只要有志向、勇气和毅力,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张海迪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表明,无
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不能放弃自己,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用自己的真诚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篇11.张海迪张海迪这个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

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

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只能在家里坐着轮椅,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

这次手术之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

她请妈妈在桌子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

就这样,张海迪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

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因此她的英语进步得非常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

有一次,她翻译了一部长篇小说——《海边诊所》。

当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亲自为她书写了序,题目是: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2.桑兰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获得全国跳马冠军,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运动生涯1991年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1995年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身残[cán]志坚的张海迪童年的张海迪,天真活泼,好奇心强。

不想,5岁那年一场大病使[shǐ]张海迪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从此身体便[biàn]瘫软在轮椅里。

该上学了,同龄[líng]的小朋友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海迪也哭着,拉着妈妈的手央[yāng]求道:“妈妈,我也要上学去!我也要上学去!”妈妈指了指张海迪的双腿,告诉她说:“海迪,你还不能下地,怎么去上学?”“不,我要去!我不要一个人在家里。

”张海迪哭着嚷[rǎng]道。

妈妈没有作声,眼泪直在眼圈里转,只是一个劲[jìng]地用手抚[fǔ]摸[mō]着海迪的头,任[rèn]凭[píng]小海迪脸上的泪水成对成双地滚下来。

哭了一阵,张海迪又开始央求妈妈:“妈妈,你送我去吧,早晨你把我送去,中午再把我接回来。

我一定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

”海迪的话深深刺痛着妈妈的心,可是,不能坐着怎么上课呀?妈妈自语道。

妈妈的泪水使[shǐ]海迪清醒了:上学的热望,将永远成为泡[pào]影[yǐng]。

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啊!海迪幼小的心灵真的难以承[chéng]受[shòu]。

海迪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她暗[àn]暗[àn]下决心,不能上学,就在家里自学,别人会的,我也要会。

有一天,小海迪忽[hū]然[rán]对妈妈说:“妈妈,请您给我找两面镜子来。

”妈妈以为女儿要照镜子打扮一下,赶紧去找了两面镜子。

可妈妈没想到,海迪根本不是想打扮。

她让妈妈放一面在枕头边,在桌子上支一面与眼睛平行的镜子,她要从镜子里学习了。

妈妈好奇怪,笑着问女儿:“海迪,这是要干什么?”海迪对妈妈说:“我小的时候,躺在床上,常常能从小镜子的反射中看到楼下的小朋友上学、放学,现在,我想让镜子来帮助我读书。

”就这样,张海迪又开始了她的自学。

但读这种“镜子书”是很不容易的。

镜子里的字是反的,顺序也是反的,把反书正过来,一页书要看好半天。

关于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张海迪的故事

关于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张海迪的故事

关于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张海迪的故事1955 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XX6;个一工程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邓小平亲笔题词: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及感悟

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及感悟

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及感悟一、人物故事1. 张海迪:张海迪是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她在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她并没有放弃生活。

她通过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程,并成为了一名作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她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身残志坚的代表人物之一。

2. 尼克·胡哲:尼克·胡哲是一位澳大利亚的演说家和励志作家,他天生没有四肢,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学会了游泳、冲浪、潜水等各种运动,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

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一位世界知名的励志偶像。

3. 阿炳:阿炳是一位中国著名的盲人音乐家,他从小失明,但通过自学成为了中国的“二泉映月”传人。

他的音乐才华横溢,创作的《二泉映月》等作品成为了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他的故事也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身残志坚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感悟1. 坚持与毅力: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持与毅力。

他们面对身体的缺陷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 自我超越:这些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们,自我超越是实现梦想的关键。

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更大的成就。

3. 乐观与积极:这些人物都是乐观和积极的代表,他们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总是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这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就能够克服困难,迎接生活的挑战。

4. 社会责任与担当: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帮助了更多的人。

这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还要有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乐观、积极、有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精选6篇)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精选6篇)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张海迪的励志故事(精选6篇)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它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张海迪的励志故事(精选6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个瘫痪姑娘谱写的高昂生命之歌,震撼了亿万青年的心灵,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

她是谁?她就是八十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

命运向张海迪挑战。

五岁时,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

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的命运是很不幸的,可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

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十六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

她满腔热情地帮助周围的青年学习、工作和进步,使他们奋起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做出贡献。

她在高考预选中得四百三十六分而不能跨进校门,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进了大学,她自己不能进工厂劳动,到边疆保卫祖国,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战斗英雄。

这是一个奇迹吗?确实是一个奇迹。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不会走路的姑娘生活得如此坚强呢?是她对人民、对共产主义的道德信念的驱使。

她说过:“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

名人人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名人人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名人人残志坚的励志故事身残志坚不服输闯出人生一片天!不管是身体的残缺,还是生活的困苦,都不应成为打败我们的借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参阅。

【张海迪】身残志坚张海迪,当代著名作家。

她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从此以顽强的毅力自学。

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到农村,但她仍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983年,张海迪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至今已出版的长篇小说有《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生命的追问》等。

她是山东省创作协会级作家、中国作协委员,山东作协副主席,现任中国残联主席。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

她原本有着幸福快乐的童年。

5岁那年,她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十分严重,以至五年中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了6块,最后高位截瘫。

病魔使得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躺卧在病床之上。

尽管以前的小伙伴经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但她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间久了,仍然觉得心烦意乱。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命运对自己如此不公平。

她越想越气,就把那些放在周围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但是,当小海迪听到开门声的时候,就赶紧把那些东西捡起来放在身边,因为她不想让妈妈伤心,她更不想把这份痛苦留给妈妈。

一天,小海迪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上学!”听了她的话,妈妈哭了。

她知道小海迪渴望知识,就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妈妈开始想请家庭老师来教她,但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妈妈便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教她。

小海迪渴望知识,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经常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

一次剧痛之后,她感到异常疲倦。

妈妈说:“这些作业你明天再完成吧。

”小海迪却郑重地说:“今日事,今日毕!”妈妈感动地流下泪水。

小海迪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

但病魔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难忍时,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以期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张海迪,汉族,山东省文登人,中国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

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

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

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如果用一句最直接最简洁的话概括海迪给作者的印象,那就是———海迪是一个爱美爱笑爱生命的至情至性的女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

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张海迪演讲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

但张海迪说,她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非常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

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也是非常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

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能够解脱了。

张海迪说:我的快乐是死亡。

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

主持人朱军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我已经这样坐了40年了。

作为政协委员,她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无障碍设施。

"我很痛苦,但我一样能够让别人快乐",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

"2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面对媒体我始终非常平静,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我的心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还有一个脆弱的海迪。

身残志坚的名人的故事30字

身残志坚的名人的故事30字

身残志坚的名人的故事30字摘要:1.身残志坚的名人简介2.身残志坚的名人成就3.身残志坚的名人启示正文: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一直激励着无数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身体的残疾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成就。

以下是三位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1.张海迪: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翻译家。

自幼因病导致高位截瘫,但她以超人的毅力学习,掌握了多国语言,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她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奋斗精神,为中国残疾人文学创作树立了榜样。

2.史蒂夫·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

他身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依靠轮椅行动。

尽管身体残疾,但他从未放弃对宇宙的探索。

他的研究成果为黑洞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凭借《时间简史》等科普作品,让大众更加了解科学。

3.贝多芬:德国著名作曲家。

他在中年时期失去听力,但依然坚持创作。

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表达,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了不朽的名作。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

这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他们让我们认识到,身体的残疾并不是限制一个人成功的因素。

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积极的心态和不懈的毅力,就能够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

面对命运的不公,我们不应抱怨,而应勇敢地面对,以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命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命运的主宰。

最后,这些名人故事强调了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一个人只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在困境中坚定前行。

无论身体条件如何,我们都应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拓展人生的可能性。

总之,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鼓舞着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坚定信念,勇攀人生的高峰。

身残志坚的中国名人的故事

身残志坚的中国名人的故事

身残志坚的中国名人的故事《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咱中国有不少身残志坚的名人,张海迪那可就是其中响当当的一位。

张海迪五岁的时候就高位截瘫了,这对一个小娃娃来说,就像老天爷给她开了一个超级大的玩笑。

她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跑啊跳啊,只能整天坐在轮椅上,那得多难受啊!可张海迪就不认输,她就像一颗顽强的小种子,在艰难的环境里努力生长。

我听说啊,张海迪特别爱学习。

那时候她家里有很多书,她就整天在书里找乐趣呢。

她看书的时候可认真啦,就像小松鼠找坚果一样专注。

因为身体不能动,她只能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看。

她把书放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上,用胳膊肘压着书页,一页一页地翻。

有时候胳膊肘都压得红红的,就像个熟透的大苹果,她也不停下。

有一回,她的朋友去看她,一进屋就看见她在那聚精会神地读书呢。

朋友就跟她打招呼:“海迪,你又在啃书啦?”张海迪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笑着说:“是啊,这书里可有好多好玩的事儿呢。

”朋友就凑过去看,发现那是一本厚厚的外语书。

朋友惊讶地说:“你还学外语啊?这得多难啊!”张海迪就说:“不难,我慢慢学,总能学会的。

”她不仅学外语,还自学了针灸呢。

为了学好针灸,她在自己身上做试验。

你想啊,那针往自己身上扎,得多疼啊!可张海迪不怕。

她拿着针,就像个勇敢的战士,小心翼翼地找准穴位,然后一咬牙,就把针插进去了。

每次扎针的时候,她额头都会冒出冷汗,嘴唇都咬得发白了,可她还是坚持。

她就想着,自己学好了,就能给周围的乡亲们治病啦。

后来啊,她真的用自己学到的针灸技术,帮助了好多好多人。

那些被她治好病的人,都特别感激她,把她当成天使一样。

张海迪还写了好多书呢,她用自己的经历鼓励着无数的人,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告诉大家,不管身体怎么样,只要有志向,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她就是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让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都特别佩服。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通用9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通用9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通用9篇)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篇1张海迪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篇2霍金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

典型事例500字

典型事例500字

典型事例500字典型事例500字范文一张海迪身残志坚张海迪是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虽然身体残疾,但她的意志非常坚定,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张海迪小时候因为患上了血管瘤,导致她胸部以下完全瘫痪,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康复之路。

在病床上,她开始自学小学和中学的课程,后来又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在病床上,张海迪还坚持写作,她的作品包括《轮椅上的梦》、《生命的追问》等。

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对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写作,张海迪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她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过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中国残奥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她还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全球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张海迪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身残志坚的例子,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身体残疾并不能阻挡一个人追求梦想和事业成功的道路。

她的坚韧不拔和毅力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功,也在社会事业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张海迪的故事给我们启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和支持残疾人的事业,为他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典型事例500字范文二马云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和执行主席,也是全球公认的商业领导者和创新者。

他的成功故事不仅激励着许多人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成为了各种媒体和自传中的热门话题。

马云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他曾经因为长相和口才而被拒绝了多次,但他并没有放弃。

相反,他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巴巴集团最初只是一个为小型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的想法。

马云相信这个想法可以改变中国甚至全球的商业环境,于是他和他的团队开始着手实现这个想法。

他们在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资金不足和技术问题等。

但是,马云始终相信自己的想法,并不断努力推动团队向前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向天空敞开的轮椅梦张海迪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

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

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张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

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

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

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

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张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

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向天空敞开的轮椅梦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

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

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

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

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

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

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

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

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

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

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

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

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

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

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乡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

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

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

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

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

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

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

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

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看,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