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到16世纪中外绘画比较
14、15世纪中西绘画特点分析
画等 民间艺术形 式 , 这无疑使 艺术领 域更加繁荣 , 是在 以前 的 这
任何 时代都不 曾有过 的情况 。 明代 时期的文人 更加热衷于绘 画的收藏 、 赏活动, 鉴 这对 当
( 作者单位 :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 学院)
以吴 门四家继承元 画的文人 画传 统 , 到明朝 中期 , 随着 新 一直 才
6 0
编辑
王
旭
趋势。
关 键 词 : 艺复 兴 明朝 绘 画 文
随着 经济 的发 展 , 4 1 世纪 的世界 美 术 出现 了新面貌 。 1、 5 在西方 , 欧洲 出现 了文 艺复 兴, 是绘 画对象 由“ 转为“ 的 这 神” 人”
时代 。在 文艺 复兴之前 的 中世纪 , 圣母在绘 画 中只是 一个僵 死 的符 号, 面、 冷 呆板 、 拘束 、 正襟危 坐、 高高在上 。到 了文 艺复 兴 时期 , 艺术家最早把女性 生命 融入到 了圣母 的形像 中。在 中国,
如文艺复 兴初 期 的乔托 和马萨乔 , 中期的波提切 利和 鼎盛时期 的达 ・ 芬奇、 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在 思想上 , 这个 时期 的作 品多以表 现个性 解放来反 对 中世
这 些庞大 丰富的绘 画艺术理论遗 产 , 对于我们研 究 当时的绘 画
也是很有帮助 的。
纪 对人性 的禁锢和束 缚。在绘 画的造型特 点上 , 个 时期的艺 这
宫廷 美术 已经 出现 了颓废 的现象 , 出现 了一大批善 于表达个 性
的艺术家 , 画题 材方 面也趋 向多元化 。总体来 说 , 绘 在这 个 时 期, 中西美术在一定程度上 出现 了惊人的相似, 显示 出中西美术 在这 一发展过 程 中都特别 重视个性 情感 的表达 , 由于不 同的 但 文化背景 , 也体现 了各 自发展 的特点。 1 4世纪 欧洲社 会进 入 了一个 全 新 的 时代 , 即文 艺复兴 时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完整版)中外美术史年表对比
建筑和雕塑
三位杰出的雕塑家:波里克利托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留西坡斯
米隆《掷铁饼者》、。《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德》、《刮汉污垢的运动员》等雕塑作品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
雕塑
雕塑作品的代表:《垂死的高卢人》《杀妻后自杀的高卢人》、《拉奥孔群像》
希腊本土雕塑:米洛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记忆的永恒》
二战后
美国
绘画(抽象表现主义)、雕塑、现代活动雕塑
波洛克、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亨利〃摩尔、考尔德、戴维〃史密斯
青铜雕塑《战车》、榆木雕塑《斜倚的人物》、《国王和皇后》、钢片雕塑《白色瀑布》、《立方体》
1960年以后
印度
美术、石窟
桑奇大塔、树神药叉女;犍陀罗美术:阿旃陀石窟
日本
浮世绘
开创者菱川师宣、最有影响的是葛饰北斋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夏
奴隶社会
青铜工艺
食器、酒器、水器、兵器、祭祀的礼器司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莲鹤方壶、鸟兽尊等
文学艺术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绘画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以及战国时期的《御龙图》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商
陶瓷工艺
白陶、釉陶、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建筑用陶、暗纹陶、彩绘陶
19世纪
西班牙
油画
戈雅
突破古典题材和构图限制,创造了新的艺术。自由的表现时代的生活和斗争。把平凡的东西加以赞美。油画《查理四世及其家人》、《1808年5月3日的枪杀》等是代表作。
19世纪60——70年代
法国
印象主义美术、雕塑后印象主义
马奈、莫奈、雷诺阿、罗丹等梵高、高更
《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睡莲》;《红屋顶》;雕塑《思想者》《向日葵》
14-16世纪东西方艺术发展之比较
14-16世纪东西方艺术发展之比较作者:张翰斌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14-16世纪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时的东西方都处在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的艺术盛事,同时中国的文学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是推动东西方艺术文化发展的确是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这两股力量也最终将东西方两种艺术文化带向了不同的方向。
关键词:艺术发展;文艺复兴;成因;影响中图分类号:K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139-01一、14-16世纪中西方艺术文化大发展的成因1.14世纪的欧洲,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达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当时的封建制度,对封建割据下的中世纪文化产生了冲击,认为那是一种文化的倒退,因此产生了对希腊、罗马文化的向往,要求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追求精神和艺术文化的自由,这是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内因。
在这种大背景下,14世纪爆发了波及整个欧洲的黑死病,黑死病的爆发极大的冲击了神学的权威,人民对教廷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同时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人口的大量死亡,劳动力的缺失使得欧洲社会结构和经济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黑色病的爆发成为了文艺复兴产生的导火索。
2.如果说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生产力发展后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艺术自由的必然结果,那么在同时期的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就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文化平民化运动。
14-16世纪,中国处于元朝政权的控制之下,在经历过隋朝的科举开创,唐朝的政治开明和宋朝文化的大发展之后,东方的艺术文化在元朝出现了大繁荣,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东方文化因为科举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市井文化的大规模发展。
明朝政权与中国传统封建政权相同,重人文轻科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重人文政策带来了明朝内部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这个时期政府极大的推广科举,读书考取功名成了一股风尚,文化开始在市井间普及。
中西绘画区别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 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 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 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 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 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在中西绘画的关系上,潘天寿先生曾有过一段精 辟的论述:“东西两大绘画体系,各有自己的最高 成就。扰如两座高峰,对峙于亚欧两大陆之间, 使全世界仰之弥高.这二者之间,尽可互取所长, 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这是十分必要的。然 而决不能随随便便的吸取,不问所吸取的成分, 是否适合彼此的需要,是否与各自的民族历史所 形成的民族风格相协调。在吸收之时,必须加以 研究和实验,否则,不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和 阔度,反而会减去自己的高阔,将两峰拉平,失 去了各自的独特风格,这样的吸收,自然应该予 以拒绝。”
五代顾阂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真实地描绘了政治上不得志 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此图在用笔赋色方面用笔柔劲 ,设色绚丽而清雅,鲜丽的淡色与浓重的黑、白、红相比衬 穿插。
5
情景相生 气韵生动------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 富的景象。画家凭借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 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 ,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 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 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 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 ,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 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波提切利的蛋彩画《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重要的
代表作。它通过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表现了春天的美和 典雅。美的追求和爱的觉醒是这一作品的主题。它是一首 讴歌维纳斯爱的胜利的赞歌,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希 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肯定和赞美。
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
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邓继荣【摘要】本文用比较学的方法就东方与西方绘画的形成、种类与内容的区别、主要艺术特征以及创作理念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文中阐述了传统西画尊从“客观观察”,力求“再现现实”,中国画崇尚“天人合一”追求“画中意境”的不同。
又指出东、西绘画相互间的影响,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写意画几乎如出一辙,均强调心意与情感表现的事实。
文中最后提出东、西两大绘画体系犹如两座高峰,应在互相学习中共同发展。
【关键词】东方绘画西方绘画天人合一再现意境人类从事绘画创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当原始人还居住在洞穴里茹毛饮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人类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在距今两万年前的洞窟里和数千年前的彩陶上,都留下了人类早期绘画的例证。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由于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等不同,绘画的种类、材料、形式也产生了相异的特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不同的流派和体系。
东、西方绘画,尤其是作为东方绘画代表的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先是从希腊克里特岛壁画,到意大利架上绘画的油画),均走过了辉煌的二千多年历程。
它们在表现形式与创作思维上究竟存在那些异同,如何使现代绘画的各画种在兼收并蓄中健康发展,本文用比较学的观点作如下剖析。
一.东、西绘画的种类至今,绘画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着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如根据绘画所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区分,可以分为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人物画)、风景画(山水画)、静物画、花鸟画等。
按照绘画工具和材料区分,有素描、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以及版画、雕塑、壁画等。
按照国别或民族文化传统区分,则有中国画、日本画等。
在这众多的画种中,中国画和油画,则是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典型代表画种。
油画,是以油为调合剂调和颜料、用短毛硬质棕笔和油画刮刀、画在经加工制作过的不吸油的亚麻布或其它材料上的一种画种。
它发明并流行于西方,主要是欧洲。
由于油画是来源于西方的画种,我国传统上便将素描、油画、水粉、水彩等称为“西画”。
从文艺复兴到具象表现绘画---西方美术史图解
从文艺复兴到具象表现绘画---西方美术史图解一.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意大利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乔托安杰利科乌切洛马萨乔弗朗切斯卡戈佐利曼泰尼亚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尼德兰(罗伯特·康宾凡·艾克韦登勃鲁盖尔)德国(丢勒荷尔拜因)法国(让·富凯夏隆东)西班牙(格列柯)二.17-18世纪(上)(意大利荷兰弗兰德斯)意大利(卡拉奇圭多·雷尼卡拉瓦乔)荷兰(伦勃朗哈尔斯维米尔雷斯达尔霍贝玛威廉·考尔夫克莱兹·海达)弗兰德斯(鲁本斯凡·戴克约尔丹斯)三.17-18世纪(下)(西班牙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里韦拉苏尔瓦兰委拉斯贵支牟利罗戈雅)法国(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洛可可艺术市民艺术)古典主义(普桑洛兰)现实主义(勒南兄弟拉图尔)洛可可艺术(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市民艺术(夏尔丹)英国(荷加斯雷诺兹庚斯博罗)意大利(提埃波罗)四.19-20世纪(上)(法国英国)法国(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原始派纳比派)新古典主义(达维特普吕东安格尔)浪漫主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现实主义(柯罗米勒库尔贝杜米埃)象征主义(莫罗夏凡纳雷东)印象派(马奈毕沙罗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德加方丹·拉图尔卡萨特莫里索巴齐耶)新印象派(修拉西涅克)后印象派(塞尚高更梵高劳特累克)原始派(卢梭弗里达·卡洛)纳比派(勃纳尔维亚尔德尼瓦拉东)英国(透纳康斯泰勃尔惠斯勒)五.19-20世纪(下)(西方现代主义)野兽派(马蒂斯德朗弗拉芒克杜菲卢奥凡·东更)立体主义(毕加索勃拉克格里斯莱热德劳内)未来主义(巴拉塞韦里尼卡洛·卡拉博乔尼)表现主义(蒙克康定斯基弗朗兹·马尔克克利科柯施卡贝克曼恩索尔奥古斯特·麦克)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席勒)至上主义(马列维奇)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巴黎画派(莫迪里阿尼尤特里罗洛朗森夏加尔苏丁帕斯金藤田嗣治基斯林常玉赵无极)达达主义(杜尚)超现实主义(恩斯特阿尔普唐·居伊马格里特达利米罗基里柯德尔沃)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汉斯·霍夫曼马克·托比德·库宁马克·罗斯科罗伯特·马瑟韦尔波洛克弗朗兹·克兰)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利希腾斯坦奥登伯格韦塞尔曼西格尔)后现代主义(杜布菲培根波伊斯塔皮埃斯克莱因)六.20世纪具象表现绘画(莫兰迪贾克梅蒂巴尔蒂斯弗洛伊德奥尔巴赫乌格罗洛佩斯阿里卡森·山方)图解一.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意大利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乔托安杰利科乌切洛马萨乔弗朗切斯卡戈佐利曼泰尼亚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乔托(约1267-1337)欧洲绘画之父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错觉的艺术安杰利科(1387-1455)用画面的全部美丽和简朴呈现宗教故事乌切洛(1397—1475)“透视法多么美妙啊!” 十分迷恋透视法马萨乔 (1401—1428)改革了绘画,使用透视法弗朗切斯卡(约1416-1492)戏剧化的画面,透视法和光线、明暗恰当的结合戈佐利(约1421-1497)喜欢描绘贵族的美丽服饰和豪华的装束曼泰尼亚(1431— 1506)使用透视法创造一个舞台,让人物立体的在上面活动波提切利(1445—1510 )为了达到轮廓线的优美而更改了自然形象,增强绘画的美丽与和谐达·芬奇(1452—1519 )发现了“渐隐法”,给艺术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米开朗基罗(1475-1564)按照模特作画,直到在他看来人体形象已经不再有任何奥秘为止。
(完整版)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揭示出事物发展普遍性和必然性规律)
春秋战国哲学家老子: “ 天人合一”、“大象无形神本质。)
中、西绘画相同之处
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 创造,必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绘 画的发展上最初都为人物画,题材多为宗教服 务。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的风景画、静 物画发展过程开始都作背景、陪衬,而后逐渐 发展成独立的画科。中西画在内容与形式的关 系上都有由注重内容到注重形式的趋向。中国 绘画早期也重视对自然和实景的描绘。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踏歌图》马远(南宋)
《花卉图卷》徐渭 (明)
《孟蜀宫伎》唐寅(明)
《有舞者的风景》1648年 克洛德·洛兰(法国)
《有鱼肉和柠檬的静物》1772年
《筛麦妇》1854年 库贝尔(法国)
我们在欣赏这些绘画作品时,会发现这 些中、西绘画作品画面上有一个明显的不 同,这个不同是什么?
人文绘画
西风潇潇下木叶,江山青山愁万叠。 常年悠悠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
《竹石图》郑板桥(清)
《 渔父图》吴镇 (元)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且中国古代画家都有自己的哲学归宿,历来强调“画者,文之极也”,题 跋能表达或深化了绘画的意境,表现画家的哲学美学观念,隐现出对自然,对人类的哲人之思。
科学绘画
中国画画面上经常出现诗文题跋,而西画没有题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花卉图卷》徐渭 (明)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
《有鱼肉和柠檬的静物》1772年
中国画上的这些题跋还有什么内涵 和作用?
艺术欣赏:了解欧洲绘画艺术史的10个重要时期
艺术欣赏:了解欧洲绘画艺术史的10个重要时期1.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热衷于重新发掘并模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并将其与基督教题材相结合。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注重逼真的人物形象、透视和色彩运用。
2. 巴洛克时期(17世纪)巴洛克风格强调感性、戏剧性和虚构性,在宗教和宫廷绘画中得到广泛应用。
巴洛克绘画以浓郁的色彩、动态的构图和明暗对比为特点。
3.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影响,古典主义追求平衡、对称和理性。
这一时期强调清晰而有序的构图、稳定的色彩,常以历史和神话题材呈现。
4.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早期至中叶)浪漫主义艺术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超自然的元素。
绘画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婚姻和宗教题材为主,追求表达内心感受和情绪。
5. 印象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派艺术家试图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和视觉印象,注重快速、轻巧的笔法和鲜艳的色彩运用。
他们常常在户外直接作画,并追求真实而生动的描绘。
6. 表现主义(20世纪初)表现主义正面反对传统的艺术形式,强调个体经验和情感的表达。
表现主义绘画以扭曲变形的形象、夸张的色彩和明暗对比为特点,以此凸显内心体验和社会问题。
7. 立体派(20世纪初)立体派挑战传统绘画的透视规律,将物体从多个角度呈现在同一个画面上。
立体派作品常常由几何形状拼贴而成,给人一种立体感。
8. 超现实主义(20世纪中期)超现实主义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想象和潜意识,作品中常出现超乎常理、梦幻般的形象。
超现实主义绘画以精确的细节和变形的表达方式为特点。
9. 抽象表现主义(1940年代至19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情感和冲动来创作作品,注重用线条、色彩和形状表达内在的情感状态。
这一时期的绘画充满了活力和动态性。
10. 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包括各种风格和流派,其特点是多样性、前卫性和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
由于当代艺术发展迅速且涉及广泛,无法给出具体描述,但它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是世界两大文明的绘画,它们在表现手法、题材、情感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作为古代艺术的精髓之一,在绘画领域中,中西方在创作思想、技法表现和审美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从中西绘画的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及技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绘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承载了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最早的绘画作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壁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绘画体系。
而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壁画和壁画。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文艺复兴时期,则是西方绘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的不同,为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和题材提供了不同的基础。
中国的绘画更加注重神秘、诗意和意境的营造,而西方的绘画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的描绘和对形式的创新。
二、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被认为是一种超脱现实的表现形式,它追求的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对意境的营造。
中国绘画常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而在西方,绘画被认为是一种现实的再现,它注重对色彩、形态、光影等视觉现象的再现。
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追求,追求的是对现实的精确再现和对观念的传达。
三、题材:中西方绘画在题材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中国绘画在题材选择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情感的表达,画家一般需要通过对题材的再现和对画面的构图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情感。
而西方绘画的题材选择相对更加广泛,除了表现自然的题材外,西方绘画还会表现历史、宗教、神话等各种题材,这些题材的再现通常需要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处理。
浅论14、15世纪中西方绘画线条运用的比较——以画家波提切利与唐寅为例
条 具有界形 的功 能, 以构成 明暗, 体现 客体 的结构 , 在 表达上注
重 写实 , 用 线条 准确地表现 出三维体块 的客观存在 。 因此 , 线条
是 依附 于客 体存在 、 为客体服务 的。而唐 寅的《 牡丹仕女 图》 完 全 是 以线作 画 , 用不 同的线 区别皮肤 、 衣服 、 头发 、 树 叶, 用不 同 的墨色表现 物体 的深浅 , 画面体 现 出客体 是依 附于线条表现 出 来 的, 虽然在 画面 中没有西 画体块概念 , 但我们也可 以看 出人 物 的姿 态, 欣 赏到女性 的美丽。
中国传 统绘 画一直 用线来 造型 , 并形 成 了一整套用 线笔 法 , 如
染, 似 富贵人 家少妇 。 画脸 、 手 等处流 畅圆润 , 而在衣 裙 、 披肩、
腰 带处则 以飘举 方折 之笔 出之 , 这 种方 圆兼施 富有对 比的笔 法,
将 不 同物体 的质感相 区别 , 增 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 的动态美 。 通 过对 比, 我们不难发现 中西绘 画用线造 型功 能的差异 , 波
的样 式可供 借鉴 。笔者 以“ 绘 画线条” 作 为切入 点 , 探 究这 一时
期 中西绘 画艺术在 线条运用 方面的异同。
一
不 同的是 , 中 国画的线条偏 重于主观感 受, 表达 上着重 于写意 , 能运用游 离感极 强的线条表现 出实 实在在 的形 式。 中国绘画里
的传 统观念 是“ 气 韵生 动” , 即把 生命 的律 动作 为刻 画 的对 象。 谢 赫提 出的“ 骨法用 笔” 作为绘 画的指导 思想 , 是 通过笔 法的运 用去把 握物象的骨气, 以此来表现生命 的动态。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差异比较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艺术风格差异比较绘画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意识形态,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绘画艺术风格在形成和表现上的相异。
所以我认为想要了解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首先我们要知道中西方不同时期是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找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内涵,并且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切的理解、欣赏和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
一、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差异对于中方文化背景而言,我觉得就我们所了解的在古代文化背景是一种乱世下的文化背景,是一种封建制度下的大统一的文化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艺术的本质是在一种在高度集中统治下形成,其形成的艺术性是畸形的,当然也是一种不完整的艺术意识形态。
而我们静观西方绘画艺术文化时,我们会发现西方绘画艺术是在一种在非常自由的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除此之外在绘画时中西方不同民族对艺术形态和审美观念也是不一样的。
就从艺术形式的本源来说,中西方对于世界的本源说法不一。
中方认为世界事物的本源是一种“气”,因为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就是这么认为的,在道家中“气”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人类从生下来就需要空气,而我们身体之中都存在一种气,所以中方在绘画时会将自身的气汇聚在其中,将山水田园之间的气宇轩昂描绘的栩栩如生。
而在西方的发展历史时期则多注重的是西方人自由平等的意识观念,所以绘画风格与中国迥然不同,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的创作领域。
二、文艺复兴之前绘画对于古希腊艺术风格我自我认为是一种近乎自然的创作风格。
在古希腊时期模仿被认为是一种求知的手段,是一种人的本能。
表现在绘画中是凭借自然科学的手段再现自然,并加以理想化。
这种精神被文艺复兴继承和发扬,所以在艺术中产生了《命运三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蒙娜丽莎》等高不可及的理想美的范本。
古埃及在绘画中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空间的四维性,他们所创造的空间形象具有观念、图式特征。
艺术家们凭知觉认为,要在平面中表现完整的人体,必须把多方面观察到的印象结合起来组成一副画面。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4世纪到16世纪)整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4世纪到16世纪)整理●13-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开端(13-14世纪)●皮萨诺●杜乔锡耶纳画派创始人●《庄严圣母》●契马布埃乔托的老师●乔托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庄严圣母》●《哀悼基督》●《逃亡埃及》●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15世纪)●布鲁内莱斯基建筑师●佛罗伦萨大教堂●多纳太罗雕塑家●《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大卫》●佛罗伦萨画派●马萨乔●《出乐园》●《纳税钱》●波提切利●早年●《维纳斯的诞生》●《春》●晚年●《诽谤》●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15世纪尼德兰美术●康宾●凡·埃克兄弟●胡伯特·埃克●《根特祭坛画》●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罗吉尔·凡·德尔·维登●14世纪至15世纪西班牙美术●费尔列尔·巴索●哈·乌格尔●15-16世纪●15末-16世纪中意大利美术文艺复兴盛期●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像●《西斯庭教堂天顶画》●《摩西》朱诺二世陵墓●《晨》《暮》《昼》《夜》美第奇小礼拜堂●《最后的审判》西斯廷天主堂祭坛画●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15、16世纪之交尼德兰美术●博斯●昆丁·马苏斯●阿希姆·帕提尼尔●15世纪德国美术●阿尔布雷特·丢勒●版画●绘画●《四使徒》●康拉德·维茨●15世纪法国美术法国文艺复兴早期美术●夏隆东●《哀悼基督》●16世纪末●15-16世纪意大利美术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贝利尼●《神的欢宴》《湖的圣母》●乔尔乔纳●《三个哲学家》●《田园合奏》●提香●《天上人间的爱》●《丹伊娜》●委罗内塞●《利末的家宴》●《加纳的婚礼》●丁托列托●《银河的起源》●《圣马可的奇迹》●样式主义美术●帕米尔贾尼诺●《长颈圣母》●詹波洛尼亚●《抢夺萨宾妇女》●16世纪尼德兰绘画●团体肖像画●罗马派●老彼得·勃鲁盖尔●《农民舞蹈》●《死神的胜利》●16世纪德国美术●多瑙河画派●荷尔拜因●16世纪的西班牙美术●埃尔·格列柯·样式主义绘画●《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16世纪的法国美术●枫丹白露画派(16世纪)●第一代(弗朗索瓦一世)●罗索●普里马蒂乔●卡隆●古赞父子●让·克卢埃●第二代(亨利四世)●杜布勒依●枫丹白露画派的历史地位。
14-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美术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
一、从美术教育机构的角度分析(一)中国的美术教育机构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间接导致了美术教育机构被分成宫廷与民间两大类。
宫廷美术主要为君王以及封建贵族服务,美术风格也趋向迎合这一群体的审美情趣。
王公贵族对美术绘画方面的偏好,致使宫廷美术发展兴盛,也增长了皇宫内外画家们学习绘画艺术的热情。
但是明朝一直都没有成立类似于画院的专门的美术机构。
那些有志成为宫廷画师的画家们,应诏通过特定的宫廷考试,通过考核之后授予职衔。
但是这些画家被授予的职位或者官衔并没有固定编制,授予的职位基本上采用锦衣卫等武职官衔,例如指挥、镇抚等。
宫廷内也没有专门用来安置画工的机构,这些画工通常被安置在仁智殿、文华殿等处。
由此可以窥见,明代的宫廷美术组织相对零散,教育机制缺乏统筹规划。
这一阶段的民间美术人才济济,各地美术流派林立,比如苏州地区的“吴派”,浙江地区的“浙派”,湖北地区的“江夏派”等。
这些民间美术派别与宫廷美术机构共同构成了明代美术教育的基础,促进了明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在明代美术教育的传承和发扬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意大利的美术教育机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从关注宗教神学转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提出了艺术要为人服务这一思想观点。
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意大利著名画家瓦萨利将目光投向青少年的艺术教育问题。
1563年,通过拥有强大势力的美第奇家族的支持,瓦萨利在佛罗伦萨建立了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迪赛诺美术院(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
瓦萨利的美术教育理念是将素描作为画家、建筑师和雕塑家的共同基础,他的这种美术教育观念的产生,标志着中世纪行会教育制度下作坊式的美术教学形式和指导方式被淘汰。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明朝时期,我国美术教育机构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机构。
宫廷和民间美术因等级限制,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
而意大利在这一阶段已经一马当先地创办了教学理念、教学制度都相对完备的美术学院。
从社会文化浅析中西方艺术异同:以14-16 世纪为例
2021-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史海文艺”。
”。
从社会文化浅析中西方艺术异同:以14-16世纪为例洪思涵(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艺术从根本上以目之所及,心之所向为基础,构建、创造、表达人类对美的向往与终极追求,中国自古以来较为稳定的社会文化结构,使得多数文人墨客更为内化地追求内在精神的表述,画面显得更为自由奔放;而西方多变的局势加之频繁的人口流动,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得艺术家们在创作表现的同时更多追寻稳定的真实与“至高理性”的表达,从而延伸出重客观再现的写实风尚。
本文旨在以同时期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分析讨论此间艺术内涵与形式的异同,在此试图通过阐释二者思想文化与社会环境的种种差别,从形式到内涵重新审视中西方艺术差异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脉络趋势。
关键词:中国;稳定;自由;西方;多元;理性中图分类号:J5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8-005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8.027一、中西方社会的环境差异简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农耕文明得以长期发展,维系民族生存,“平原广袤”、“傍水而居”等一系列的特征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是平缓且少有动荡的,是交融汇聚、难以区分的。
以农耕文明对于自然的依赖所产生的哲学为基础,决定了我国哲学发展道路的方向从一开始便是内化的,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意味着在无数次起义与翻覆的迭代更新中,唯有易于新任统治者巩固其地位的思想文化才得以发展弘扬。
就欧罗巴大陆而言,其本身大陆松散,海洋环聚的自然环境便决定了其文化的流动性,在学习与规整的过程中区分出了体系间的学术差异,趋于理性,又因为政治体系的松动多变以至于在兼收并蓄的过程中文化意识形态极少为统治政权服务,相对的人口流动性却对于宗教与精神信仰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日后的学术分支和多元的知识储备条件奠定了基础。
东西方绘画的历时性对比分析
中西方绘画的历时性对比分析研究一、简介人类文明自猿进化以来,只几个石头磨过,到如今的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记录人类文明的载体千千万万,绘画艺术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
它包含了四大因素:经济的供应,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统,以及知识与艺术的追求。
”绘画通常是一种文明展现对世界的认识、理解的途径之一,因此绘画艺术包含了文明的印迹。
放眼中、西方艺术史,一个民族的艺术风格和面貌的形成,是艺术思想和观念等数种因素与艺术材料因素之间的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根于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审美意识决定了该民族的绘画风貌,审美意识与艺术创造互相滋养,因此艺术风格的形成、绘画材料的选取、技巧和技法体系的确立,都能从中演绎出与之相表里的精神取向。
人类在最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中,无论中西方都是相通的。
在文明中体现的对美与艺术的追求以及感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似的。
随着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融合,中西方有着各自的文化积累,这个文化土壤导致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中国的思维方式是感悟的、模糊混沌的、体验道德的文化,这引发了中国艺术乃至文明的发展方向;西方注重分析、明晰科学的方式形成了其艺术发展脉络。
所以说,绘画与文化乃至文明的发展演变密不可分。
本文,将以将以时间年表为形式,从线条和材料以及代表人物及作品、风格和主题思想等方面体现的中、西方绘画的异同点,进而对比总结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总体上的异同点与特色与中西文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同时期对比与分析1、原始绘画西方原始绘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西方原始绘画以描绘动物为主,形式单纯、天真且充满了生命活力,无情节描写和构图意识,伴随着石器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随其发展而发展。
西方原始绘画都与石器密切相关,主要特征是所绘形象皆为动物(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手法写实,形象生动。
在为数不多的人体雕刻中,多为裸体女性雕像,体现原始人类思想对母性的尊重,甚至达到一种崇拜的境界,到了后期以巨石建筑为主。
14世纪到16世纪中外绘画比较
14世纪到16世纪中外绘画比较摘要:14世纪到16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美术领域起伏消长、传承变异与社会变化密切互动,新的思想文化与审美情趣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使得当时中国美术风格上推陈出新。
此时的西方,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也确立了个人的价值,因此在当时西方绘画中,“人文主义”的精神日益显现。
正文:14到16世纪,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世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和西方却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中国正处于封建王权达到高峰的明清时期,然而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乎没对中国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封建王权的强大,却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
而西方却开始了影响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场全面的艺术革命,持续了数世纪之久,他的影响一直影响到全世界。
与此同时也影响了绘画的发展。
明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明代以后开始走入没路,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犹若的资本主义萌芽缺乏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难以获得正常生长。
自古对知识分子的防范,莫若明清两代。
官禄极薄,又要承担风险,使得文人出仕为官的热情远不如唐宋。
八股取士使文人注意力都集中到咬文嚼字上去,安全脱离了实际。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明朝在绘画方面的发展。
①至于明代的美术,总的倾向是走向多元化的。
宫廷绘画活动唯皇帝命是从,不敢有丝毫的越轨行为。
文人作画慎之又慎。
但是由于城市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工艺发展较快,明初的浙派江夏派,中期的吴门派,晚期的松江派,这些都对明清绘画产生影响。
绘画中的写意花鸟也进步明显,成绩突出。
肖像画因部分的受西方油画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山水画除了个别大家有所创意外,大多都是临摹古代的绘画,其成就远远不如宋元时期。
美术领域的起伏消长。
传承变异与社会的变化密切互动,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尚以及以及日趋频繁的中西方交流更成为形式风格的推陈出新、题材内容的变迁扩展之推动力。
中外美术发展史对比表
哥特式艺术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公元14~16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清时期
14世纪~15世纪
15世纪~16世纪
清
1644-1911
公元17~18世纪
17世纪
中华民国
1912-1949
金字塔出现;这一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
公元前2000年左右
夏商周时期
中国社会步入青铜时代..青铜器艺术..
夏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世纪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
商
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司母戊方鼎
周
约公元前1066~
公元前256
公元前332年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征服埃及
埃及文化吸收希腊文化因素;以自己古老的传统哺育了希腊文化
爱琴文明
公元前1100年
希腊人征服迈锡尼人;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后建立了希腊文明
几何风格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陶器和小型雕刻底比隆陶瓶
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瓶画、建筑、雕刻黑绘、红绘风格陶瓶、三种柱式、
古典时期公元5世纪~公元4世纪
掷铁饼者、巴特农神庙、望楼上的阿波罗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前1世纪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距今1万~5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
巨石建筑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பைடு நூலகம்年左右
陶器的发明和装饰、玉石雕刻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彩陶装饰绘画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公元前5000多年
非洲尼罗河流域;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距今5000年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世纪到16世纪中外绘画比较
摘要:14世纪到16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美术领域起伏消长、传承变异与社会变化密切互动,新的思想文化与审美情趣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使得当时中国美术风格上推陈出新。
此时的西方,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也确立了个人的价值,因此在当时西方绘画中,“人文主义”的精神日益显现。
正文:
14到16世纪,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世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和西方却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中国正处于封建王权达到高峰的明清时期,然而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乎没对中国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封建王权的强大,却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
而西方却开始了影响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场全面的艺术革命,持续了数世纪之久,他的影响一直影响到全世界。
与此同时也影响了绘画的发展。
明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明代以后开始走入没路,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犹若的资本主义萌芽缺乏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难以获得正常生长。
自古对知识分子的防范,莫若明清两代。
官禄极薄,又要承担风险,使得文人出仕为官的热情远不如唐宋。
八股取士使文人注意力都集中到咬文嚼字上去,安全脱离了实际。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明朝在绘画方面的发展。
①
至于明代的美术,总的倾向是走向多元化的。
宫廷绘画活动唯皇帝命是从,不敢有丝毫的越轨行为。
文人作画慎之又慎。
但是由于城市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工艺发展较快,明初的浙派江夏派,中期的吴门派,晚期的松江派,这些都对明清绘画产生影响。
绘画中的写意花鸟也进步明显,成绩突出。
肖像画因部分的受西方油画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山水画除了个别大家有所创意外,大多都是临摹古代的绘画,其成就远远不如宋元时期。
美术领域的起伏消长。
传承变异与社会的变化密切互动,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尚以及以及日趋频繁的中西方交流更成为形式风格的推陈出新、题材内容的变迁扩展之推动力。
故而明清美术具有时代所赋予的独特风貌,有彰显出中国美术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趋势和特征。
②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开始了以意大利为起点的文艺复兴运动。
城市经济的繁荣,事业的成功使商人们更加坚信自己的能力力量,他们希望自己更加积极进取,从而有了冒险求胜的精神。
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出现,使得商品商业化运作,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
人文主义精神也由此而生。
教会的教义总是与科学相违背,任何事情都是由教会的教义交易决定的,从总而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迂腐的欧洲就是需要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分子来拯救。
从而文艺复兴的序幕逐渐拉开。
绘画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时刻刻充满着人文主义的关怀。
就拿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杰达·芬奇来说吧,他通过绘画,来表现出人世间的善恶,就拿我们所熟悉的《最后的晚餐》③来说吧,达·芬奇选择了“基督告诉门徒们说:我是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
门徒们互相观望,猜测着他们所说是谁,一个基督最钟爱的门徒就问他:主啊!这个人是谁?”这一瞬间来作为他的绘画的内容,并以独特的心理表现手法将每个人的不同反应描绘出来,有困惑、互相猜疑、不安、激动。
作者将三人一组,每组又一正中央的基督为中心展开,有他们的手势和扭转的身体相关联。
平静的基督成为这场惊乱的中心点:他金字塔班的身体聚集了精神的崇高感,身后窗外远处明亮的大自然替代了以往画家的光环,它象征着神圣。
将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到绘画中,无论是从绘画还是从绘画中所表达的说主题,都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的这种思想。
这种构图和戏剧性的情节的渲染,成为了这一主题的先例,让以后画家几乎无法超越。
也为后来的绘画理论,以至于我们现在所学的绘画理论,都是他的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同时期中国的绘画,都是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席萌芽的出现而诞生的。
中国的宫廷绘画展现的是宫廷的景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人们市井生活的丰富,使得民间绘画出现了多样化,民间工艺迅速发展。
画风迭变,画派繁兴。
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
在艺术流派方面,涌现出众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
在师承
方面,主要有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以及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门派和松江派、苏松派等两大派系。
在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
另外,民间绘画,尤其是版画,至明末呈现繁盛局面。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社会事实。
如拉斐尔的圣母作品,他把人文关怀运用到绘画中,他笔下的圣母不是那种神话中的女王形象,而是一位具有母爱的母亲形象,展现了人文主义的关怀。
他的《草地上的圣母》④中,两个可爱的小天使在圣母身边玩弄的长长的十字架,而圣母两手托着一位小天使,脸上表情安定慈祥,而与以往的圣母有很大的差别,这倒画的像是一位对孩子充满关爱的母亲。
而圣母的那种神秘、严肃却不会存在。
整个画面宁静、温馨,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14世纪到16世纪,中国大多数的时间出在明朝时期,这是个封建王权强化的王朝,虽然绘画艺术较前朝相比没有什么创新,但是绘画出现了繁荣的景象,绘画方法多样化,绘画种类增多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画派。
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然后慢慢扩大到欧洲,是欧洲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的主题越来越突出,并运用到当时的绘画作品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当时中西方的绘画作品,都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①李福顺:《中国美术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12,405页
②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48页
③吴小欧:《图说文艺复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5月,166页
④吴小欧:《图说文艺复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5月,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