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五课5 1 1 国 民 收 入 的 分 配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国家收入的分配

2019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国家收入的分配

2019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分配。

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财政分配的两个环节和两个方面:环节: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和决算。

方面: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3)财政收入取得的形式:税、利、债、费(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4)财政及其作用(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②分配政策(重要因素)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少,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多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所以,国家理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6)财政支出的途径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教、文、卫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债务支出。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1)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宏观调控。

(2)加快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①健全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着力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增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4)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升经济效率的保证。

(5)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别。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增强对垄断行业改革,切实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

高一政治说课稿之国民收入分配

高一政治说课稿之国民收入分配

高一政治说课稿之国民收入分配高一政治说课稿之国民收入分配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一政治说课稿之国民收入的分配,祝大家阅读愉快。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框内容是在阐明了我国经济结构以后,就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进行论述,说明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深化,也为后文理解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金融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途径奠定基础,是开启《财政和金融》一章的钥匙。

2、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明确国民收入经分配后,最终形成了积累和消费两部分,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积累和消费的辨证关系以及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2)能力方面:通过对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只抓一点而不顾其它,提高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

通过对从实际出发来分配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因为在有些人认为,如何处理积累资金与消费的关系,属于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问题,是国家决策部门的事,与学生自身关系不大。

如果认识不清,许多学生容易对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高的期望值,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所谓的高消费。

(2)教学难点: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

因为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往往认为国民收入怎么分配是由国家领导人个人主观决定的。

认识不到这种分配并不能凭主观愿望而任意确定,必须受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的制约。

二、教学构思及教材处理根据以上的分析,采用了60年代的票据、今年国庆图片、三大产业数据、《孙子兵法》中的蓄势等资料,通过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落实各项教学目标。

高三政治专题复习 经济常识第五课 共六个考点 人教版

高三政治专题复习 经济常识第五课 共六个考点 人教版

高三政治专题复习 经济常识第五课 共六个考点 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1. 国民收入的分配2. 财政收入和支出3. 财政的巨大作用4.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5.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6.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 本周知识归纳和讲解:第五课 财政税收与纳税人(一)国民收入的分配:分 配 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 补偿消耗掉的 生产资料的价值 员工工资 剩余价值个人 企业 国家 税收 财政国民收入积累基金 消费基金价值表现 C : V : M : 经分配 形成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国民收入的分配1.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指生产成果的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也就是货币形态,叫做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关系是统一的,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从实物形态的角度讲叫做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的角度讲叫社会总产值。

在现实生活中,计算经济总量时,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产值这两个指标都是必要的。

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量,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肉类有多少等等。

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

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

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

但是,仅用产品量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是不全面的,也不是很准确的。

因为有些产品是可比的,如小麦产量、煤炭产量等。

有些产品则是不可比的,如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相同,电视机产量相同,但技术含量、规格、性能不同,那么如果仅仅从数量来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就是不准确的了。

另外,即使技术、规格、性能等是基本相同的,但总产品的构成不一样,如日本的汽车产量比我国多几倍,我国的纺织品产量、粮食产量比日本多几倍,那么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也是困难的。

政治大纲版高一:《经济常识》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课件

政治大纲版高一:《经济常识》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课件

作用 影响因素
1、 规范的审题思路: (1)原则:细心、耐心、认真、审慎。 (2)过程: 一看。看哪里?设问,怎么样看?一次性将所有的问 题看完。 二抓。抓什么?怎样抓?有哪四个常用方法是什么? 抓关键词;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号法。 三领。领什么?领悟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原理。 四想。想什么? 想政治术语即:书本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样想?准确、完整地想 五扣。扣什么?扣题目的材料想。 怎样扣?引用材料后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一原理。
①鉴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财政的功能,中央财政 应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②鉴于目前 农资价格上涨等现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③ 必须加强对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安排和监管, (如有其它建议,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分)。
• 2005年,我国的投资率超过了44%,专家指出, 这是一个很难继续提高的比率。请问:在投资率 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提高我国的社 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4分) • 在积累率不可能再提高的情形下,要提高我国的 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就必 须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大力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4分)
(06政治广东卷13)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 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 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 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 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 反映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 B.资源配置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经济发展作用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 分 配
国 家 参 与 分



结构体系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 分 配
(实物形态)

高一思想政治经济常识第五课背诵清单

高一思想政治经济常识第五课背诵清单

高一思想政治经济常识第五课背诵清单高一思想政治经济常识第五课背诵清单1.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

2.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3.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有:①增加劳动者数量②延长劳动时间③提高劳动强度④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最根本的途径。

(采用新技术,节约能源消耗,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化)4.国民收入按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

积累:扩大再生产(工厂、铁路、土地、水利)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须的。

社会物资储备(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物资储备)防止社会生产过程中断的重要保证。

消费:个人消费(是国民收入消费的主要部分)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费用属于公共消费。

公共消费(国家行政管理、国防开支、科教文卫事业、社会保障)5、"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反映的是要正确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6、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让积累和消费两部分都有所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积累基金的增长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资料的增长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7.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它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具有强制性。

8.国家财政通过预算实现,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9.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主要有税利债费四种形式,其中税占90%以上。

10.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政治学科中有不少相似的概念,我们咋准备高考的时,要不断总结知识点。

理清知识概念之前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政治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简述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原因?(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A.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哪些分配方式?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人教版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人教版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财政和税收的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国民收入及其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相互关系,运用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组织财政收,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使社会全体成员都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并做到自觉纳税,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措施。

课时安排共6课时,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教案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一、课程标准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两个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积累与消费相互关系及处理原则的学习,学会运用理论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3)培养辩证、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能力,根据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概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两个基本概念(2)在分析积累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时,采用了讨论法交流,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从兼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两个方面,说明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积累与消费相互关系及处理原则的学习,能够正确看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社会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与个人利益及目前利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2)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抵制不切实际的高消费和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

二、教学重点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三、教学难点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有及怎样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的录像,思考问题:“神州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的开支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开支是什么开支?新课学习: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 国民收入的分配二、本节课学习要解决以下问题:(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学生阅读课本:多媒体显示:(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值)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总和的实物形态2、3、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总和的价值形态4、3、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含义学生发言(略)教师归纳总结:(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含义这个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为认识“国民收入的分配” 储备知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企业及其作用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劳动合同制度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高一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国民收入的分配2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第一节: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第二节:公民的储蓄1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债券和商业保险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2市场交易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家庭消费的内容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高二上册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2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1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1量变与质变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二下册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认识的根本任务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同群众实践相结合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高三全册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3我国的国家职能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是单一制国家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我国的国家机构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政党执掌国家政权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概况2我国的宗教政策3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1当代国际社会概况2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3联合国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3当代的国际竞争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2我国外交政策。

高中政治必修2第五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2第五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2第五课知识点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国民收入的分配1、国民收入的含义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国民收入是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2、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国民收入的实际用途积累:扩大再生产(主要部分)、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消费:个人消费(主要部分)和公共消费4、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一方面,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

另一方面,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相一致。

(3)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1、财政的含义含义: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特点和本质: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2、预算和预算体系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国家预算——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计划称作。

计划在批准前称为预算草案;计划执行的结果称决算。

国家预算的总体结构状况称为预算体系。

在我国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3、财政收入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形式:税、利、债、费。

税与费的关系共同点:第一,都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二,从性质上看,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性资金,因为二者都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第三,从特征上看,二者的征收都以行政权力为依据,并且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征;第四,从征收的依据看,二者都是以国家行使了社会管理职能为前提。

不同点:第一,征收的具体主体不同。

税收是由国家税务机关(包括海关农税部门)代表国家征收的;费是由其它行政和事业单位征收的。

第二,用途不同。

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国家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国家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国家收入的分配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国家收入的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国家收入的分配是指国家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总收入如何分配给不同的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和个人。

这篇文章将为您概述关于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国家财政收入通常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财产收入、外贸收入和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

直接税是指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直接针对纳税人收取的税种;间接税是指消费税、关税等直接由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收取的税种。

此外,非税收入包括国有土地利用收益、国有企业利润、政府投资收益、国有资源利用收益等。

财产收入则是指国家以各种方式从国民财产中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房地产、土地出让、股票、债券等。

外贸收入指的是出口商品、服务和技术转让所得到的收入。

最后,其他收入包括罚款、遗产继承税和其他收益。

二、国家收入的分配原则国家在收入的分配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实现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

这些原则包括:1.效率原则:即在分配中尽可能地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2.公平原则:即在分配中尽可能地保证每个人根据其工作、能力、需求等因素获得公平待遇。

3.补偿原则:即在分配中给予那些具备某些特定制约因素的人以适当的补偿,以减少收入的差距。

4.保障原则:即在分配中给予那些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5.可持续性原则:即在分配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避免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等不利因素,从而有更多的资源可分配给社会。

三、国家收入的分配趋势总体来说,国家收入的分配趋势是向着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的调控,以及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够达到收入再分配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总的来说,国家收入的分配不仅涉及经济相关的问题,还关乎社会公正、合理的问题。

2021年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旧人教版

2021年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课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旧人教版

2021年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五课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旧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财政和税收的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国民收入及其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相互关系,运用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组织财政收,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使社会全体成员都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并做到自觉纳税,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措施。

课时安排共6课时,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教案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一、课程标准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两个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积累与消费相互关系及处理原则的学习,学会运用理论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3)培养辩证、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能力,根据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概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两个基本概念(2)在分析积累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时,采用了讨论法交流,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从兼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两个方面,说明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积累与消费相互关系及处理原则的学习,能够正确看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社会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与个人利益及目前利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2)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抵制不切实际的高消费和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

二、教学重点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三、教学难点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有及怎样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的录像,思考问题:“神州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的开支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开支是什么开支?新课学习: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一、国民收入的分配本节课学习要解决以下问题:(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学生阅读课本:多媒体显示:(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总和的实物形态3、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总和的价值形态3、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含义学生发言(略)教师归纳总结:(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含义这个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为认识“国民收入的分配”储备知识。

高三一轮全国版政治经济常识第5单元PPT课件解析(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等6个) 人教课标版

高三一轮全国版政治经济常识第5单元PPT课件解析(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等6个) 人教课标版

物质生产部 门和非物质
生产部门

财 政 税收 和
计算 方法
物质生产部 门的生产总

物质生产部 门的净产值
所有部门的 最终产品和 劳务价值总


税人
价值 表现
C+V+M
V+M
社会所有部 门的增加值
大小 比较
>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GDP
>国民收入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GDP
无重复计算,但
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
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
五 单
相一致。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
政 税收
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税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列表比较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消费品分配
五 单
建设、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倾斜。

我国政府重点投入的财政资金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 税收
①是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 ②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
和 纳

③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④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税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答案】 C

【解题思路】 政府财政重点支持某些产业、发展,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企业及其作用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劳动合同制度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高一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国民收入的分配2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第一节: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第二节:公民的储蓄1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债券和商业保险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2市场交易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家庭消费的内容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高二上册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2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1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1量变与质变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二下册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认识的根本任务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同群众实践相结合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高三全册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3我国的国家职能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是单一制国家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我国的国家机构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政党执掌国家政权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概况2我国的宗教政策3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1当代国际社会概况2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3联合国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3当代的国际竞争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2我国外交政策。

最新2020年高一政治必修一国家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doc

最新2020年高一政治必修一国家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doc

高一政治必修一国家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国家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收入与支出2、财政收入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6、①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7、财政的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2)人民生活有保障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推荐: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3、市场经济: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秩序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3、市场交易原则:(1)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加强国家宏观调控1、必要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4、(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1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出口不仅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可以利用谈判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上的摩擦,维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动向.2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2)中国”入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表教案 旧人教版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表教案 旧人教版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表教案 旧人教版
社会总产品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年(通常为一年),由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值是用来表示的。
含义:在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用货币表示就是。
积累
按最终用途来分
公共消费:、、
消费、
个人消费
两者具有的一面,也存在的一面。
积累和消在,增加的基础上,部分度有所增长
费的关系正确处理和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二者关系 必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财政是
含义:国家的基本,是国家财政的。
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集中起来的资金。
形式:、、、
含义:国家的财政资金。
分:
财政收支平衡:当年国家财政或者。
财政赤字:当年,出现差额的现象。
财政的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五课5.1.1 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难点:积累和的关系有及怎样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⑴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两个概念;⑵从兼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两个方面,把握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理解:⑴国民收入的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⑵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2、能力方面⑴通过两个基本概念的学习,培养学习抽象概括能力;⑵通过积累与消费相互关系及处理原则的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运用理论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3、思想觉悟方面⑴通过积累与消费相互关系及处理原则的学习,能够正确看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社会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与个人利益及目前利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⑵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抵制不切实际的高消费和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

复习提问什么是经济?概述上学期所学的《经济常识》上册的主要内容。

简述本学期所要学的,《经济常识》下册的主要内容。

(设以上三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复习“经济”这一要领时,要重点强调经济是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种经济活动,以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第二,概述《经济常识》上册所学的主要内容时,要重点强调第一、二课讲的是有关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第三、四课着重讲的是生产领域中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第三,简述《经济常识》下册所学的主要内容时,要重点强调第五、六课着重于讲人们在分配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第七课讲人们在消费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第入课讲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复习,帮助学生学会用“经济”这一概念来统帅经济常识上、上册内容的学习,梳理出一条贯串于全书的介绍市场经济具体知识的线索: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导入新课在我国,规模宏大的三峡水库正在建设之中,横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已全线通车,闻名中外提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已经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请问,国家在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是从哪儿来的?毫无疑问,是我国三大产业的劳动者共同创造出来的。

第一年内三大产业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全部财富,有相当一部分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集中性分配,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其他公共消费。

这种集中性分配是怎样确定的?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的?在分配中怎样才能做到既兼顾生产的扩大,又要考虑提高人民生活?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第五课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税收与纳税人等知识的学习得到一定的认识和解决。

讲授新课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本课书的课标题、节标题和框标题,并构思出本课书的知识框架结构图。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中的第一个问题: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板书)一、国民收入的分配(板书)社会总产品(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本框题第2、第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2)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学生看书思考以上问题时,教师板书下图)(结合上图,教师归纳讲授)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指生产成果的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也就是货币形态,叫做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关系是统一的,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从实物形态的角度讲叫做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的角度讲叫社会总产值。

在现实生活中,计算经济总量时,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产值这两个指标都是必要的。

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量,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肉类有多少,等等。

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

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

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

但是,仅用产品量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是不全面的,也不是很准确的。

因为有些产品是可比的,如小麦产量、煤炭产量等。

有些产品则是不可比的,如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相同,电视机产量相同,但技术含量、规格、性能不同,那么如果仅仅从数量来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就是不准确的了。

另外,即使技术、规格、性能等是基本相同的,但总产品的构成不一样,如日本的汽车产量比我国多几倍,我国的纺织品产量、粮食产量比日本多几倍,那么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也是困难的。

所以,教室一国的经济实力,必须用社会总产值的指标。

从我国的现实一看,许多产品的产量都处一起世界第一位,这表明我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任何人都不可小看。

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不高,社会总产值不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国民收入(板书)(教师结合归纳讲授)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掌握国民收入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要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有两种存在形式,即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

要知道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即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标志。

因为,只有国收入部分,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

所以,努力增加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知道如何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事实上,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很多。

在生产资料有保证的前提下,增加劳动者人数,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都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它们都不是根本途径。

因为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要受生产资料数量的限制,如果劳动者数量增加了,但设备原材料不增加,劳动者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创造的新价值也不会增加,而人均国民收入可能还会减少。

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延长劳动时间可以创造更多国民收入,但劳动时间的延长不是无限的,它要受到自然条件和劳动者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延长劳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的会损害人的健康,同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提高劳动强度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国民收入,但劳动强度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并且劳劳动强度超一定限度,也会损害人的健康。

同生产活动的目的相违背。

为什么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呢?因为,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因而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发展生产,可以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还可以在生产资料不增加的条件下,增加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本框题的第5至第8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是什么?按实际用途它又分为哪两个部分?2)什么是积累?积累中最主要的部分又是什么?为什么国民收入中要有积累部分?3)什么是消费?在消费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国民收入中要有消费部分?(教师在学生看书思考以上问题时,板书下图。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指导学生填好下图。

)(结合上图,教师归纳讲授)国民收入从创造出来到最终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各种消费,要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

在此之后,按实际用途,国民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所谓积累就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的部分。

在这三部分中,扩大再生产是主要部分。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虽然不直接用于生产,但同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通过这些这些基本建设而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所以,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属于积累。

社会物资储备部分既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也没有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但它是为上述两项而储备的物质财富,所以,也属于积累。

积累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

因为,通过积累而不断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力,增加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的根本途径。

所谓消费就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公共消费亦称社会消费。

上述消费中的个人消费属于生活消费,它不同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费,即生产消费。

在生活消费中,个人消费,即个人维护自身及其家庭成中的生存、发展和繁衍后代而对生产资料的消耗,是主要部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是通过人的货币收入,自由选购商品和劳务,使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需要得到满足。

个人消费是分散地进行的,有很大的灵活性,有利于满足个人的特殊需要。

公共消费包括的内容很多,除了教材中列出的几项,其他如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等方面的物质消耗,都属于公共消费。

在公共消费领域中,非生产尾基本建设仍属于积累部分。

这些基本建设以外的物质消耗,才属于公共消费。

如,建一座学校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是积累的内容,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物质消耗,属于公共消费。

公共消费作为消费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公共消费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广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医院等设施,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内容。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本框题的最后几个自然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说积累和消费存在着一致性?2)为什么说积累和消费之间还存在着不一致性?3)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1)积累和消费之间具有一致性(板书)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个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积累和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落空。

同时,消费是生产的出发占和归宿。

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而且可以对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积累的扩大。

所以,在国收收入的分配中,积累和消费具有一致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从根本上说来,国收收入不认用于积累还是用于消费,都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因此二者的一致性体现更为明显。

(2)积累和消费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板书)在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

因为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消费代表经济活动参加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目前利益。

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总量是既定的。

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消费部分必然相应减少,这样就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降低生产发展速度,增加积累也会落空。

同时,消费萎缩,或者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也会受到阻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