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4.3角的度量与表示教案 北师大版【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4.3《角的度量与表示》word教案2篇
4.3角的度量与表示教学目标:⒈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
⒉认识角的表示及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学会角的表示.教学难点:在度、分、秒之间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初步认识了“角”.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二、讲授新课:1.想一想:角是由什么组成的?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
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这个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1)用三个字母及符号“∠”来表示。
中间的字母表示顶点,其它两个字母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
(2)用一个数字或字母表示一个角3.试一试:用适当方法分别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BA C∠BAC或∠A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角的顶点来表示这个角.4.做一做中国地图简图⑴请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⑵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⑶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1°的601为1分, 记作“1′”,即1°=60′. 1′的 601为1秒, 记作“1″”,即1′=60″ 5.讲解例题例1计算:⑴1.4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⑵18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解: ⑴ 60′×1.45 =87′60″×87=5220″,即 1.45°=87′=5220″.⑵(601 ) ′×1800=30′, ( 601 ) ° × 30 =( 21 ) ° 即 1800″=30′=0.5°.0.2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解:60′× 0.25 = 15′60″× 15 = 900″即0.25°= 15′= 900″.27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解:(601 ) ′×2700=45′ ( 601 ) °× 45 =0.75° 即2700″=45′=0.75°.60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6.开动脑筋确定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7归纳小结(1).角的组成及角的表示方法(2.)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3.)度、分、秒单位间的换算8作业4.3角的度量与表示一、课题§4.3角的度量与表示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认识,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并能掌握角的两个定义方法.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3.通过角的第二定义的教学,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中的运动、变化的情况,初步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使学生掌握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角的概念及两个定义和角的表示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实际生活中建立角的概念1.问题的提出:回忆前面的学习内容,都是单纯讨论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关系.以后将要学习由它们构成的图形,同学们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由直线与直线或射线与射线,线段与线段组成的图形?(让学生思考几分钟后,举手发言,由于学生的几何知识还不多,因此可能举出的例子很少,或者有不妥之处,教师应加以鼓励并引导.) 2.教师总结: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两条直线组成的坐标系、两条射线组成的角.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要学到,今天我们先学习角的有关概念.3.让学生自己观察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角.(如:桌子的角、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两条道路相交时所组成的角、红领巾的边所成的角等.)4.教师提问:通过同学们的例子,我们应该怎样给角下定义呢?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角的共同特点:角的两边都有一个公共的端点,组成角的两边的是射线.由此引导学生得到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注意正确理解角的定义,首先组成角有两个条件(1)有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边.(2)两条射线有一个公共的端点.这个公共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3)还应指出的是:我们平时画角的时候,只能将边画成两条线段,这是由于只能用角的一部分来研究角,而角的定义中边是两条射线,也就是说这两条边可以无限延伸.5.教师提问钟表的指针是怎样形成角的?学生能够回答:一个指针在转.教师这时指出角的第二个定义:一条射线OA由原来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所成的图形.(教师拿圆规演示出来射线的旋转情况,并在黑板上给出图形.)注意对这一定义的理解:(1)此定义与以前学过的定义有所不同,它是用运动的方法来定义角的.也就是从角的产生过程下定义,它对一条射线的原始位置开始描述,直到运动到最后位置.(2)在此定义中,对运动的方向并没有要求.也就是说,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但要明确:初中阶段是指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这一点要对学生讲清楚,以便为将来学习任意角埋下伏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加以演示)(3)要告诉学生OA 叫做角的始边,OB叫做角的终边.而且始边可以与终边重合,还可以在重合以后继续旋转,从而得到几种特殊的角.(二)、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教师设计以下提问:1.从角的第二定义出发,对射线OA的旋转可以到哪些特殊位置?2.这些特殊的角之间有哪些关系?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平角: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 B与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周角: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与起始位置OA第一次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直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三)、角的表示法这部分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并指出这些表示法是一些规定,必须遵守.1.角的内部和外部角的内部: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角的外部:平面内除去角的内部和角的顶点、角的边以外的部分是角的外部.教师通过以下图形对角的内部、角、角的外部进行讲解,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如图1-16.注:角将平面分为三部分.即角的外部、角的内部、和角的两边及顶点.2.大写字母表示角:规定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这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写在顶点、两条边上的任意的点;三个字母的顺序也有规定,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图1-17.以上四个角依次表示为:∠ABC,∠BOE,∠CAN,∠BDC.注意顶点的字母不一定用O,角的终边与始边的字母也可以随意.在下面的图形中,我们将看一看平角和周角的表示方法,如图1-18.左边的图为平角,记为∠AOB,右边的图为周角,记为∠AOB.注意周角由于终边与始边重合,所以OA与OB为同一条射线.标法如图.3.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如图1-17中的四个角也可以记为∠B,∠O,∠A,∠D.但要注意的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如图1-19.左边的图中以O为顶点的角有三个∠AOC,∠COB和∠AOB,如果写∠O就不知道表示哪一个角,右边的图形中以A为顶点的角有六个,写成∠A后就会分不清表示的是哪一个角.因此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时候,一定要在不会发生混淆的情况下使用.4.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等,记作∠α,读作角α.如图1-20.5.用一个数字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如1,2,3等,记作∠1,读作角1.如图1-20,在一个顶点的角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这样表示,如图1-21.6.练习:(1)如图1-22,将下面图形中的角分别用两种方法表示.(2)写出图中大于直角且小于平角的角.(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1-23.(四)、总结教师提问:1.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概念?2.通过这节课你都认识了哪些角?它们都怎样定义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它是用两种方法定义的,一个是用静止的观点,另一个是用运动的观点.对第二定义的形式要加以重视.在此基础上,有了特殊角:平角、周角、直角的概念.(2)角的表示方法有四种: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七、练习设计1.每人在实际生活中找出三到五个角的实例,其中包括直角、平角和周角.2.如图1-24,指出每个图形中的所有直角.(直观判断)3.如图1-25(a),指出下列每个图形中的所有小于180°的角.4.(1)任意画一个角∠AOB,在它的内部取一点E,作射线OE,用大写字母写出图中所有的角;( 2)任意画一个角∠EOF,在它的内部取两个点A,B,作射线OA,OB.用希腊字母表示图中所有的角八、板书设计练习九、教学后记1.本教案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教学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是:(1)让学生了解第一章的总体知识结构,具体讲,就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新的几何图形,从而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2)借讲角的第二定义之机,用运动的观点研究几何图形,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养成学生联系实际的好习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法,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的好处,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下基础.3.本教案对课本的顺序进行了一定的更改,将直角的定义与平角、周角的一起给出,这样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4.在作业中,将有些以后常用的几何图形,如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两个三角形的特殊位置关系等,都让学生见一见,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5.角的各种表示法的教学一定要重视,要反复练习,尤其是从一个顶点出发的角有两个以上时,一定让学生写对,并告诉学生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最好用数字表示角,这样既简便又清晰.6.以下思考题供参考:(基础较好的学校选用)(1)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吗?(由平角的定义知,平角的两边,即两条射线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在顶点的两侧,而直线没有顶点,也不是两条射线,所以直线不能看成是一个平角(2)如图1-25(b),∠AOB内部画99条射线,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角?从特殊性想起:角内没画射线——1个角角内画1条射线——(1+2)个角角内画2条射线——(1+2+3)个角……角内画99条射线——1+2+3+4+…+100=5050个角。
七年级数学上册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一、角的定义与表示
1.什么叫做角? 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也可看成是由一条射
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
的图形。开始位置的射线
叫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
O
顶点
射线叫角的终边。
终边
A
B 始边
2.角的记法: (四种)
∠AOC+ ∠COD= ∠AOD; ∠BOC= ∠AOC - ∠AOB ; O
B C
D
∠AOC+ ∠BOD= ∠AOD+∠BOC ;
∠AOD- ∠AOB- ∠COD=∠BOC 。
小结: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 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 4 种 3、角的度量及换算。
1°= 60′,1′= 60″
DE C B
O
A
AB
2.写出图中所有的角 E
F
D
C
注:不 特别说明,
本
做一做
(1)请用字母表示图中 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分别表 示图中以北京为中心 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 夹角。
N
北京 .
哈尔滨
(3)请用量角测量
上述夹角的度数 西安
上海
福州 ※不特殊说明,只讨论0°~180°的角
三、角的度量
1.度量角的单位是:度、分、秒
2.角的单位换算:
3.
1平角=180°
1周角=360 °
1直角=90 °
例1 计算 (1)1.45 °= ( 87) ′=( 522)0″
(2) 1800″= ( 30 ) ′=( 练习:P128 1 、2 读一读:P129
七年级数学上册 4.3 角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4.3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角的有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②会进行角的度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
③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
2、数学思考:在学习角的表示和测量中形成角度的正确概念。
3、问题解决:通过问题情境,认识角、表示角、度量角、进行角的互化,解决生活中有关角的实际问题。
4、情感和态度:①认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角度的实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②经历角的静态定义到动态定义的形成过程,体会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学会角度的测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
难点在不同环境中恰当的表示角和角度的测量。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环节:预习新课——阅读书本P114-115页,完成学案预习导学第二环节:情景引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互动一: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感受角),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学习的内容——角。
问:在上这节课前,我们先看一组图片,你从以上画面中发现了什么我们熟悉的图形?(角)提示:剪刀张口,屋顶的尖角,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夹角。
师: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角,除了刚才我们在画面中看到的这些角外,在生活中你还能说出一些角吗?例如在我们教室周围?生:桌子的角,黑板上相邻的两条边构成角,学习工具尺子上的角和圆规两脚张开后构成角。
师: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含有角。
第三环节:新课探究互动二:明确角的概念——角的静态定义(自主学习)师:小学,我们说从一个顶点起画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
师:换个说法来说,角其实就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其中两条射线不能乱摆,一定要有公共端点。
师生:认识角的顶点和边,(1)公共的端点其实就是角的顶点;(2)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边。
师:这是构成角的两个要素,初中阶段,没有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小于或等于180°的角。
互动三:用运动的观点描述角,认识平角、周角——动态定义(自主学习)师:前面在静止的情况下,通过观察角,我们给角下定义,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 下面,我们从运动的观点观察一下角的形成(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角的定义和分类为主线,通过对角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角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我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
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能还不够成熟,我需要通过引导和示范,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
2.难点:对角的概念的深入理解,对角的分类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讨论法、实例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直观地展示角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角优秀教案
4.3角1.理解角的观点,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理解平角、周角的观点,掌握角的常用胸怀单位:度、分、秒,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一、情境导入钟表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物件,同学们,你能说出图中每个钟表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吗?学完了下边的内容,就会知道答案.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角的观点及其表示方法【种类一】对角的观点的考察以下对于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角是由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③在角一边的延伸线上取一点;.④角能够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A.1 个B.2 个C.3 个D.4 个分析:① 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错误;② 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相关,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错误;③角的边是射线,不可以延伸,错误;④角能够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因此只有④正确 .应选 A.方法总结:此题主假如对角的定义的考察,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是解题的重点.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叫做角,需要娴熟掌握.【种类二】角的表示方法以下四个图形中,能用∠ 1、∠ AOB、∠ 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分析:在角的极点处有多个角时,不B.能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因此A、 C、D 错误,应选研究点二:角度的换算(1)用度、分、秒表示 48.26 ;°(2)用度表示 37°24′36″.分析:( 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胸怀单位 .依据 1°= 60′,1′= 60″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 60 即可;( 2)依据度分秒之间 60 进制的关系计算 .解:(1) 48.26 °=48°+ 0.26× 60′= 48°15+′0.6× 60″= 48°15′36;″( 2)依据 1°= 60′,1′=60″得, 36×11= 0.41 °,因此 37°24′36用″60′= 0.6 ,′24.6×60度来表示为37.41 °.方法总结: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互相转变的过程正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为研究点三:钟表上的角小红清晨8 : 30 出发,正午,到家不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12: 30到家,则小红出发不时针和分针的夹角W .分析:与 12点整对比, 8:30 时,时针转过了( 8+ 30)× 30°=255°,分针转过了30× 6°60= 180°,因此夹角为255°- 180°= 75°.同理12: 30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165°.方法总结:分针每60 分钟转360°,因此每分钟转360°×1 = 6°,时针每12 小时60转 360°,因此每小时转 360°×121=30°. 三、板书设计教课过程中,重申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沟通,经历察看、操作、领会、概括等思想过程,从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术,体验教课活动的方法,培育发散性思想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
七年级数学上册 4.3 角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3.角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三节,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几何元素进行再认知、再探索,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加深拓展。
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回顾和理解角的概念(包括角的静态描述和动态描述),知道角的多种表示方法。
具体讲,角就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新的几何图形,从而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
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法,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以及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对于角的概念的认知,通过生活中角的实例的例举和展示,让学生比较、讨论角的特征,认识到角就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新的几何图形。
再帮助学生归纳出角的定义,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的比较,在学生充分对比、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最后在巩固练习和评价小结的基础上结束。
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充分比较讨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归纳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具体环境恰当的表示一个角。
认识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知识与技能)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过程与方法)3.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在不同环境中恰当地表示角。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景引入;②感知定义;③自学归纳,思辨求真;④动手操作、解决问题;⑤师生交流,归纳小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 角 教学设计
角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角的有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会进行角的度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3.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学会角度的测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教学难点度、分、秒的互化.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阅读和观察教材第114页最上方的彩图及相关内容.说明:学生很容易从生活中的图形中找到角.初步感受角的形象,体会角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导学新知(一)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问题1: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角有哪些表示方法?说明:学生在小学对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加以规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归纳结论: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边.角的表示方法常见的有三种:(1)用三个或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2)用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3)用数字标注.注意: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能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问题2:教材第114页下方“做一做”.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进一步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二)用旋转的观点描述角及认识平角、周角问题3:教材第115页“议一议”.说明:学生通过观察,从旋转的角度体会角的形成.归纳结论: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三)角的度量及度、分、秒的换算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下面几个问题的学习.问题4: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已知道:1平角=180°,1周角=360°.度量角的单位除了度之外,还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归纳结论: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们规定:1°的160为1分,记作1′,即1°=60′.1′的160为1秒,记作1″,即1′=60″.问题5:计算:(1)1.45°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2)1800″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与同伴进行交流,熟练掌握度、分、秒的换算.问题6:教材第116页“做一做”.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角的表示方法和角的度量,会用角度来表示方位.三、学组交流1.小组共同探讨,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四、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4.3 角 优秀教案
4.3角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一、情境导入钟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同学们,你能说出图中每个钟表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吗?学完了下面的内容,就会知道答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类型一】对角的概念的考查下列关于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③在角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①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错误;②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错误;③角的边是射线,不能延长,错误;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所以只有④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本题主要是对角的定义的考查,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需要熟练掌握.【类型二】角的表示方法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解析: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不能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所以A、C、D错误,故选B.探究点二:角度的换算(1)用度、分、秒表示48.26°;(2)用度表示37°24′36″.解析:(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根据1°=60′,1′=60″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60即可;(2)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解:(1)48.26°=48°+0.26×60′=48°15′+0.6×60″=48°15′36″;(2)根据1°=60′,1′=60″得,36×⎝⎛⎭⎫160′=0.6′,24.6×⎝⎛⎭⎫160=0.41°,所以37°24′36″用度来表示为37.41°.方法总结: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探究点三:钟表上的角小红早晨8:30出发,中午12:30到家,则小红出发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 ,到家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 W.解析:与12点整相比,8:30时,时针转过了(8+3060)×30°=255°,分针转过了30×6°=180°,所以夹角为255°-180°=75°.同理12:30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165°.方法总结:分针每60分钟转360°,因而每分钟转360°×160=6°,时针每12小时转360°,因而每小时转360°×112=30°. 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操作、体会、归纳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教学教案
《角》教学教案课题 4.3 角单元第四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角的有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会进行角的度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3.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4. 通过问题情境,认识角、表示角、度量角、进行角的互化,经历角的静态定义到动态定义的形成过程,体会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难点掌握角的表示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教师以古诗《小池》为情境引入:思考:生活中的角?通过解决问题,引入本课:角。
学生观看图、古诗,思考有关生活中的角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引入角的概念。
教师以生活中的角为载体,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然引入新课.讲授新课2、出示课件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定义: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这个角的两条边.2.如何表示角:记作:∠AOB或∠BOA.记作:∠α.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计算,探索、分析、交流、辩证、归纳,然后老师讲解,师生交流,总结出角的概念.1.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和讨论,发现角的共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角的定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自己发现记作:∠O.记作:∠1.师生总结:角的表示方法做一做:(1)用适当的方式分别表示中的每个角.(2)在图中,∠ B AC,∠ C AD 和∠ B AD 能用∠A来表示吗?解:(1)∠BAC,∠CAD 和∠BAD(2)∠BAC,∠CAD 和∠BAD不能用∠A来表示。
因为顶点A不是一个角的顶点。
1平角=180°,1周角=360°试一试:下列关于平角、周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C)A.平角是一条直线 B.周角是一条射线C.反向延长射线OA,就形成一个平角D.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小于平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总结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基本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
2.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真实图片和模型,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角的真实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存在和重要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角是什么样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概念和分类。
首先,给出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然后,介绍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同时,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区分各种角。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分类。
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是角,以及属于哪种类型的角。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对角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些角的度数,或者找出图形中的特定角。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角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2.能够识别各种角,并正确表示。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和分类。
2.角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直观演示、实例分析、操作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和分类,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黑板报。
2.准备一些角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练习。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角,引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黑板报,呈现角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模型或图片,尝试识别和表示各种角。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学生反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角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角的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角优秀教学案例
3.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提炼出角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角。
2.能够运用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大小、角度等。
3.学会使用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
4.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角的性质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如“探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
2.引导学生运用角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实证分析和推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明确角的概念、分类、大小比较和度量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组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通过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角的性质和特点,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2.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环节,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角的度量
1.角的概念及其分类
-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与特点
-举例说明各类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角的度量单位
-度(°)的概念及运用
-分(')和秒('')的概念及运用
3.角度制与度分秒的转换
- 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不同角度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及计算
4.量角器的使用
-量角器的结构及功能
-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5.角的度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运用角度知识进行图形绘制和计算
6.练习与拓展
-针对本节内容进行相关习题练习
-探索角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地理、物理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概念,识别不同类型的角,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难点解析: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角度的空间概念。
-举例:使用三维模型或动态软件展示角度的形成和变化,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角度的空间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的度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角度的情况?”比如,在画图、制作模型或者观察物体的形状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度度量的奥秘。
关于小组讨论,我发现学生在讨论“角度度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时,思维比较局限,不能充分展开。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入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配套教学教案:4.3角
教学设计
(教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老师的必备资料 家长的帮教助手 学生的课堂再现
北师大版
1/6
3 角
课题
4.3 角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月 日
知识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
教
与
表示方法.
?学会角的
学 技能
过程
目
与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标 方法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 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学方法与 动手操作,观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集体下结论。
手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
学
一、引入新课
1 .观察时钟、四棱锥.
过
程
2/6
数学初一上北师大版4.3角的度量与表示教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它是用两种方法定义的, 一个是用静止的观点,另一个是用运动的观点、对第二定义的 形式要加以重视、在此基础上,有了特别角:平角、周角、直 角的概念、 (2)角的表示方法有三种: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大 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希腊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 布置作业:P146 知识技能第 1 题 P147 问题解决第 1 题
教学方法 测试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板书设计 1、角的定义〔2 种〕例 1〔做一做〕、 2、角的表示方法例 2〔想一想〕
3、角的度量
步骤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角的定义: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角的画法,边画边让学生观看,学生观看
后给出角的定义创。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师板书角的定义:角
角 的 表 示 方 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法:
教师演示木圆规得出角的运动定义:角也能够由一条射线绕
想一想: 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的外部、角的内部、和角
布置作业: 的两边及顶点、
角用符号:“∠”表示,读作“角”,通常的表示方法有:
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 7-21 的角表示为∠ABC〔或∠CBA〕,
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希腊字母,如α ,β ,γ 等,记作∠
α ,读作角α 、
用一个数字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
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如 1,2,3 等,记作∠1,读作角 1、
在一个顶点的角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如此表示。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能够用角的顶点字母表示。
要注意的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
北师大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北师大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引言:在数学教学中,角的度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技能。
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如何度量角的大小,并能够灵活运用在解题中。
为了提高学生对角度测量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北师大版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目标与要求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准确测量角的大小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熟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概念。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角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定义,明确角的起点、终点和边的概念。
(2)角的度量方法: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以及如何利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3)角的度量运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步骤:(1)引入:使用一些有趣的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角度测量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角的概念: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角的定义,并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角的起点、终点和边的特征。
(3)角的度量方法:向学生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4)角的度量运用: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将角的度量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让他们体验角度测量的实际意义。
(5)巩固与拓展:进行练习和讲解,巩固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的掌握,并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操作量角器,通过实践,加深对角度测量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合作法:引导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和合作,激发他们的思维碰撞,促进知识的共同构建。
2. 教学手段:(1)实物展示:使用实际的角或角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概念和特征。
(2)量角器:为每个学生准备量角器,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际测量角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及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角的表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木圆规。
教学过程(设计)
1、角的定义: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角的画法,边画边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给出角的定义。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师板书角的定义:角是由两
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观看多媒体图片:观赏有钟、剪刀、足球运动员射门的角度,教学楼顶端、体操运动员做动作等画面,使学生对角有进一步的理解。
提出问题:观赏画面,提出画面中的角,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四人一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互相交流,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
)
(2)教师演示木圆规得出角的运动定义:角也可以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
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并叫学生举例子)
注:角将平面分为三部分.即角的外部、角的内部、和角的两边及顶点.
2、角的表示方法:
角用符号:“∠”表示,读作“角”,通常的表示方法有: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7-21的角表示为∠ABC(或∠CBA),
中间字母B 表示端点,其他两个字母A 、C 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
注意: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O (2)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如图4-3-2中的角分别可表示为∠1、∠α、∠β等。
(注意读法)
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等,记作∠α,读作角α.
.用一个数字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如1,2,3等,记作∠1,读作角
1.在一个顶点的角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这样表示。
(2)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角的顶点字母表示。
要注意的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 如图4-3-1中的∠ABC 可用∠B 表示,图4-3-2中的∠AOC 能用∠O 表示吗?为什么?
3、做一做:
(1)如下图所示,填表:
2 1 (3) P144/图4-12中国地图简图(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量法和读法)
①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②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③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 想一想:(P144/)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图中的每个角: (1) (2)
4、从角的运动定义出发,得到平角、周角的定义。
B A C B A C D
α β 图4-3-1 图4-3-2 C B E
A D β α
B
C A B
C
O A
平角 图4-3-3 周角
(注:没有特别说明,本书只讨论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
5、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由学生来完成)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它是用两种方法定义的,一个是用静止的观点,另一个是用运动的观点.对第二定义的形式要加以重视.在此基础上,有了特殊角:平角、周角、直角的概念.
(2)角的表示方法有三种: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希腊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
6、布置作业:P146 知识技能 第1题
P147 问题解决 第1题
7、板书设计: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1、角的定义(2种) 例1(做一做)、
2、角的表示方法 例2(想一想)
3、角的度量
学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1)让学生了解第一章的总体知识结构,具体讲,角就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新的几何图形,从而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
(2)借讲角的第二定义之机,用运动的观点研究几何图形,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养成学生联系实际的好习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法,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的好处,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下基础.
(5)角的各种表示法的教学一定要重视,要反复练习,尤其是从一个顶点出发的角有两个以上时,一定让学生写对,并告诉学生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最好用数字表示角,这样既简便又清晰. O B O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