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音韵六-词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古音,古人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各自时期的各自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由此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与发展。
2、古音韵的历史分期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为代表)2.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切韵》音系为代表),现仅存陆发言的残本和北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3.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4.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3、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1.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2.不同点:a.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b.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c.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4、音韵学功能1.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2.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3.利用音韵知识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4.可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如《广韵》、《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助字弁略》、《说文通训定声》、《经传释词》等工具书多用音韵编排5.为解读古代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如通假字的问题、破读的问题、探讨同源词、古汉语虚词中的通用假借等。
5、可供查阅的音韵书籍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2.王力《汉语音韵学》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6、关于声母方面的术语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
古代汉语词律精讲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一)词韵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
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
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
从前遵用的人颇多。
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诗韵大致合并,和上章所述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
现在把这十九部开列在后面,以供参考(戈载《词林正韵》的韵目依照《集韵》,现在改为“平水韵”(即第二章第二、六两节所讲的诗韵),以归一律。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1)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2)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3)平声支微齐,又灰半(具体的字见于附录《诗韵举要》。
下同。
)上声纸尾荠,又贿半;去声寘未霁,又泰半、队半。
(4)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5)平声佳半,灰半;上声蟹,又贿半;去声泰半、卦半、队半。
(6)平声真文,又元半,上声轸吻,又阮半;去声震问,又愿半。
(7)平声寒删先,又元半;上声旱潸铣,又阮半;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8)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9)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10)平声麻,又佳半;上声马,去声禡,又卦半。
(11)平声庾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12)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13)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14)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乙)入声五部。
(1)屋沃。
(2)觉药。
(3)质物锡职缉。
(4)物月曷黠屑叶(5)合洽。
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
其实在某些词人的笔下,第六部早已与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早已与第十四部相通。
其中有语音发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响。
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
某些词在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等。
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
某调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就不能用平韵。
除非有另一体。
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
这种通押的情况在唐代古体诗中已经开始了。
(二)词的平仄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词律的名词解释
词律的名词解释什么是词律词律是指诗歌中的音韵规律和节奏感。
它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字音、字数和句子结构的有意安排和运用,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词律的分类音节与字数根据音节与字数的组合方式,词律可以分为平仄、押韵、对仗等几种形式。
•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形成一定的节奏感。
在古代汉语中,平仄通常由四个声调表示。
•押韵:押韵是指在一定位置上出现相同或相近的音韵。
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对仗:对仗是指在句子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对称关系,通过相似或相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或情感。
对仗可以增强语言之间的呼应和协调。
句式与结构根据句式与结构的特点,词律可以分为平行句、排比句、重复句等几种形式。
•平行句:平行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通过平行的结构形式来表达相似或相反的意义。
平行句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表达力。
•排比句:排比句是指通过对一系列相似或相反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排列,以强调并增强修辞效果。
排比句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重复句:重复句是指在诗歌中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印象。
重复句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词律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不同文化中的诗歌有着不同的词律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文化中对词律应用的示例: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的诗歌注重平仄和押韵,尤其是在古代汉语中更为突出。
中国传统诗歌通常采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两种形式,每个字音都需要符合平仄的要求,并且每句之间需要押韵。
这种词律的应用使得中国古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英语文化英语文化中的诗歌注重押韵和节奏感。
英语诗歌通常采用不同的韵脚和韵律形式,如押头韵、押尾韵、押中间韵等。
英语诗歌还注重句子长度和节奏感,通过对音节和重音的安排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性。
日本文化日本文化中的诗歌注重音节和节奏感。
日本传统诗歌形式包括俳句、短歌和长歌等,它们都有着固定的音节和节奏规律。
音韵声律—古代诗律(古代汉语课件)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宴》)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杜甫《移居东屯茅屋》 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内涵丰富意境生动
2)错位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 小树花传香——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典雅别致
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断肠片片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仄·平平仄仄——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
特有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仄(四、六字仄,第五字必平)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3)格律诗怎样讲究平仄 四种基本句式:
甲:平平﹣ 乙:仄仄﹣ 丙:仄仄﹣ 丁: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粘”、“对”规则:
仄仄﹣平平﹣仄→出句
联
对
平平﹣仄仄﹣平→对句
粘
平平﹣平﹣仄仄→出句
联
对
仄仄﹣仄﹣平平→对句
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反(双数字与句尾严格)。否则叫“失对”。 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叫“失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去通押)
都用入声韵:念奴娇、兰陵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壁,锡韵定的要求 ➢ 如遇到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对仗。一般如上下
词牌韵律-按律填词(转载)
词牌韵律-按律填词(转载)词牌简介: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
又称词调。
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
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
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
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
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100多个。
词牌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无可考,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
一、安公子按律填词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韵)。
宋-柳永梦觉清宵半。
悄然屈指听银箭。
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
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从卧来、展转千馀遍。
恁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
堪恨还堪叹。
当初不合轻分散。
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
虽後约、的有于飞愿。
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安公子:双调,仄韵二.暗香按律填词⊙平⊙仄(韵)仄⊙平⊙仄(句)⊙平平仄(韵)仄仄⊙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豆)⊙平平仄(韵)仄⊙⊙(豆)⊙仄平平(句)平仄仄平仄(韵)平仄(韵)仄⊙仄(韵)仄仄⊙仄平(句)仄⊙平仄(韵)仄平仄仄(韵)平仄⊙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豆)平平平仄(韵)仄仄仄(豆)平仄仄(句)仄平仄仄(韵)宋-姜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上古音韵表稿
上古音韵表稿
上古音韵表稿是一份关于汉语上古音的研究成果,主要记录了汉语上古时期的音系、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信息。
这份表格对于研究汉语的历史演变和方言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上古音韵表稿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声母:列出了上古汉语中的声母种类及其对应的发音。
例如,帮母(b)、滂母(p)、並母(m)等。
这些声母在上古汉语中具有重要的语音功能,如区分词义、表示语法关系等。
2. 韵母:列出了上古汉语中的韵母种类及其对应的发音。
例如,东韵(ong)、冬韵(ueng)等。
这些韵母在上古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音变化,如元音的长短、前后、高低等。
3. 声调:描述了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
这些声调在上古汉语中具有区分词义、表示语气等功能。
4. 音节结构:介绍了上古汉语中音节的结构规律,如声母+韵母的组合方式等。
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上古汉语的词汇构成和语法特点。
5. 音变规律:总结了上古汉语中音素的变化规律,如声母的演变、韵母的合并等。
这些规律对于我们研究汉语的历史演变和方言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6. 语音对应关系:分析了上古汉语与其他语言或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如与藏语、壮语等的关系。
这些对应关系有助于我们了
解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亲缘关系和历史渊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古汉语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因此这份上古音韵表稿并非绝对准确,仅供参考。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上古汉语的认识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摘要:
一、音韵学简介
二、三十六字母的概念与历史
三、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内容
四、三十六字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与应用
五、总结
正文: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音韵的一门学科,它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语言的演变以及汉字的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在音韵学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三十六字母,它对于汉语音韵的研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十六字母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的音韵学家们总结出了三十六字母,作为描述古代汉语发音的基本单位。
这三十六字母包括了五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和无声,每个声调又包括六个母音和十个辅音。
这三十六字母是古代汉语音韵的最小单位,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古代汉语的所有音节。
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内容如下:
平声:帮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影晓匣
上声:滂透定泥影晓匣
去声: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
入声:帮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
无声:安公谷各顾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三十六字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与应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汉语的音节构造已经不再依赖三十六字母,而是通过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来构成。
然而,三十六字母仍然在音韵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总的来说,三十六字母是音韵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发音、语言的演变以及汉字的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绝、五律、六绝、六律、七绝、七律平、仄韵格律整理
五绝、五律、六绝、六律、七绝、七律平、仄韵格律整理【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
四句二韵或三韵。
(一)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二)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三)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六)首句平起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七)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八)首句仄起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一)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二)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三)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五)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对仗)。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六)首句平起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词牌格律韵律大全
词牌格律韵律大全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2:古代的词牌的种类以及平仄: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
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
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
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
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
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林正韵表(完整版)
词林正韵表 (完整版)1. 引言词林正韵表是一份全面而详尽的汉字韵书,收录了汉字的读音和韵母信息。
它因其广泛的应用和准确性而被广大汉字学习者、文化研究者、语言爱好者所接受和喜爱。
本文档将介绍词林正韵表的起源、结构、特点以及如何使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工具。
2. 起源和发展词林正韵表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切韵》一书中,那是一本旨在研究中国古代音韵的重要著作。
经过朝代不同的发展演变,到了元代,程大位将《切韵》中的词林部分重新整理出版,成为独立的《词林正韵表》。
自此以后,词林正韵表逐渐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并在清代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展。
3. 结构和组织形式词林正韵表按照韵部音系划分,每个音系下再以韵母进行分类。
具体的结构为:•正韵–分韵•字根•音序正韵是指同音符合韵表的字,分韵指的是同一音韵部分的字按照具体音序进行排列。
字根是指分韵中的字按照其字形和声调进行排列,音序则是指按照韵部和韵母的顺序排列。
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词林正韵表具备了分类清晰、查找方便的特点。
4. 特点和用途词林正韵表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4.1 广泛收录词林正韵表收录了汉字的读音和韵母信息,包含了大量常用汉字和生僻字。
无论是对于汉字学习者还是文化研究者来说,它都是一份极其重要和实用的工具。
4.2 完善准确词林正韵表在建立时充分借鉴了历代韵书的经验和教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达到了相当的准确度和完善程度。
使用者能够通过它找到特定汉字的正确读音和韵母,辅助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汉字。
4.3 多领域应用词林正韵表既可以作为汉字学习和教育工具,也可以作为文化研究和语言分析的参考。
无论是制作字典、教材,还是进行文献研究、语言统计,词林正韵表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5. 使用方法使用词林正韵表进行汉字读音和韵母查询非常简单。
只需要根据需要找到对应的音系、韵母和字根,即可找到目标字的读音。
例如,如果需要查找汉字“世”的读音,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找到“世”字对应的音系及韵母(在“正韵”章节下找到相应的音系)。
词律
第二节词律【教学目的】本章讲授的是词律,内容主要有词的分类、押韵、平仄、对仗等。
学习本章,要使学生了解词的基本格律,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词律的能力,如会分析词的用韵情况等。
为词的研究与词律的研究打好基础。
【基本概念】曲子词长短句词调词牌词谱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阙通押互押一字豆扇面对【基本理论】词是如何分类的?词的用韵情况怎样?词的平仄有何特点?词的对仗与近体诗的对仗有何不同?【重点难点】词调词牌词谱一字豆扇面对【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结合【所用课时】 2学时【教学内容】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词是配合音乐曲调而产生的新型文体,有着音乐与文学的双重属性。
它的产生和兴起,离不开音乐。
由于对词配乐方式理解的不同,词究竟产生在什么时代,词学界的意见也不尽相同。
唐五代至宋初,词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后来又有乐府、长短句、诗余等名称。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学是先有歌词——诗,然后由音乐家根据作品内容配上相应的乐曲;这就是“以乐从词”,它是以歌词为准度的。
唐代新体音乐文学——词,则是音乐家创作了乐曲,然后由文人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制作歌词;这就是“以词从乐”,它是以音乐为准度的,故称“倚声填词”。
中唐词人刘禹锡(刘禹锡不应算词人,应为诗人)根据当时流行的乐曲《忆江南》作了一首词: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作者注明,此是“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于是形成了这样的长短句。
依曲拍为句即是倚声填词。
只有精通音乐的词人如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李煜、韦庄、柳永、秦观、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张炎等才能作到倚声填词。
他们之中的一些词人还可对流行的乐曲加以改制,或自己作曲——自度曲,而所配的歌词力求声韵与音乐的和谐,所以歌妓演唱起来特别谐婉。
自从词体在宋代盛行之后,一些不谙音乐的文人也喜好歌词创作。
他们不能倚声填词,于是便以著名词人的作品为范本,模拟其声韵格律。
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是范本,后来文人填词,便可不再根据此调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去审音配词,只须根据范本每字的平声或仄声和用韵规则去填写即可。
古诗词的音韵规律解密
古诗词的音韵规律解密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喜爱。
然而,很多人对于古诗词中的音韵规律感到困惑,不知其来历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的音韵规律,解密其秘密。
一、古代音韵学的基础古代音韵学是研究语言声音特点和音变规律的学科,对于古诗词的音韵规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音韵学的基础主要有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等要素。
声母指的是一个字开头的辅音音素,如“b”、“p”等。
韵母指的是一个字的中、尾部的元音音素,如“i”、“u”等。
声调指的是一个字的音高变化,如“平声”、“仄声”等。
音节则是由一个声母与一个韵母组成的,如“bi”、“mu”等。
二、古诗词的韵律体系古诗词的韵律体系是指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考察古代诗词的平仄、押韵等规律。
首先,古代诗词的音节是有一定规律的。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指的是每个音节的声调所处的位置。
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指的是声调在古诗词中的第一和第二音节,仄声则指的是声调在后续音节的情况。
其次,古诗词的押韵规律也常常被人们所称道。
押韵是指诗词的末尾韵母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给诗词增添了美感和韵味。
三、古诗词中的声韵变化古诗词中的声韵变化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古代音韵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古代音韵学认为,音韵的变化有规律可循,而古诗词中正是运用了这些变化规律来创作,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首先,古代音韵学将韵母分为几个等级,如开口音和合口音等。
开口音包括a、o、e三个韵母,合口音则包括i、u等韵母。
这些韵母之间的变化规律既能增加诗词的韵味,也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其次,古代音韵学还研究了声母的变化。
声母变化指的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一个字的声母发生改变。
例如,古代诗词中经常使用“幽”、“耀”等字,它们原本的声母是“y”、“yao”,但在特定情况下,发音变为“yu”、“you”,这种变化的运用增加了诗词的音韵效果。
四、古诗词的表达手法除了音韵规律的运用,古诗词还有许多独特的表达手法,使其更加生动和丰富多样。
词牌韵律大全
词牌韵律大全平仄有声词牌韵律大全(上)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忆王孙,词牌名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韵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如梦令,词牌名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乌夜啼,词牌名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词牌名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明月人倚楼。
生查子,词牌名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六年级语文复习了解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
六年级语文复习了解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诗歌是古代文学中的瑰宝,无论是韵律还是格律都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了解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韵律1. 什么是韵律在古代诗词中,韵律是指诗句中韵脚的音韵规律。
每个字有声调、平仄之别,不同的声调和平仄组合形成不同的韵律。
2. 韵脚的种类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脚有平声、仄声、阳平、上声、去声等。
平声和去声为平韵,仄声、阳平和上声为仄韵。
根据韵脚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韵律。
3. 韵律的作用韵律是古代诗词的灵魂之一,它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使诗词更加优美动听。
同时,韵律也可以帮助人们记忆诗句,提高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二、格律1. 什么是格律古代诗词的格律是指诗句中字数、字形、字义、字音、句法等方面的规则。
格律在诗歌创作中起到一种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2. 古诗格律的种类古代诗词的格律非常丰富多样,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等。
不同的格律要求诗句的字数、句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3. 格律的重要性格律是古代诗词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诗词的形式和结构。
遵循格律可以让诗句更加工整漂亮,同时也是衡量诗歌水平的标准之一。
三、如何学习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1. 多读经典诗词通过阅读经典的古代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的韵律与格律之美。
平时可以选择一些简短、优美的古代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逐渐培养对韵律与格律的感觉。
2. 学习韵脚和格律的规则了解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脚和格律规则,掌握不同声调、平仄的判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写作古代诗词。
3. 创作练习通过模仿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进行创作练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增进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总结:学习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既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诗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于诗词的韵律表
诗词的韵律表关于诗词的韵律表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词的韵律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平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上平二冬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上平三江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上平四支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上平四支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上平五微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衣、依、沂、巍、归、诽、痱、欷、葳、颀、圻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上平七虞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上平八齐齐、蛴、脐、黎、犁、梨、黧、妻、萋、凄、堤、低、氐、诋、题、提、荑、缔、折、篦、鸡、稽、兮、奚、嵇、蹊、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批、挤、迷、泥、溪、圭、闺、睽、奎、携、畦、骊、鹂、儿上平九佳佳、街、鞋、牌、柴、钗、差、涯、阶、偕、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娲、蜗、娃、哇、皆、喈、揩、蛙、楷、槐、俳上平十灰灰、恢、魁、隈、回、徊、枚、梅、媒、煤、瑰、雷、催、摧、堆、陪、杯、醅、嵬、推、开、哀、埃、台、苔、该、才、材、财、裁、来、莱、栽、哉、灾、猜、胎、孩、虺、崔、裴、培、咳上平十一真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伸、绅、身、宾、滨、邻、鳞、麟、珍、尘、陈、春、津、秦、频、苹、颦、银、垠、筠、巾、民、珉、缗上平十二文文、闻、纹、云、氛、分、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熏、荤、耘、芸、汾、氲、员、欣、芹、殷、昕、贲、郧、雯、蕲元、原、源、园、猿、辕、坦、烦、繁、蕃、樊、翻、萱、喧、冤、言、轩、藩、魂、浑、温、孙、门、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坤、昏婚、上平十四寒寒、韩、翰、丹、殚、单、安、难、餐、滩、坛、檀、弹、残、干、肝、竿、乾、阑、栏、澜、兰、看、刊、丸、桓、纨、端、湍、酸、团、抟、攒、官、观、冠、鸾、銮、栾、峦、欢、宽上平十五删删、潸、关、弯、湾、还、环、鹌、鬟、寰、班、斑、颁、般、蛮、颜、菅、攀、顽、山、鳏、艰、闲、娴、悭、孱、潺、殷、扳、讪、患下平一先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燕、莲、怜、田、填、钿、年、颠、巅、牵、妍、研、眠、渊、涓、蠲、编、玄、县、泉、迁、仙、鲜、钱下平二萧萧、箫、挑、貂、刁、凋、雕、迢、条、跳、苕、调、枭、浇、聊、辽、寥、撩、僚、寮、尧、幺、宵、消、霄、绡、销、超、朝、潮、嚣、樵、谯、骄、娇、焦、蕉、椒下平三肴肴、巢、交、郊、茅、嘲、钞、包、胶、爻、苞、梢、蛟、庖、匏、坳、敲、胞、抛、鲛、崤、铙、炮、哮、捎、茭、淆、泡、跑、咬、啁、教、咆、鞘、剿、刨、佼、抓、姣、唠下平四豪豪、毫、操、髦、刀、萄、猱、桃、糟、漕、旄、袍、挠、蒿、涛、皋、号、陶、翱、敖、遭、篙、羔、高、嘈、搔、毛、艘、滔、骚、韬、缫、膏、牢、醪、逃、槽、劳、洮、叨下平五歌歌、多、罗、河、戈、阿、和、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过、磨、螺、禾、哥、娑、驼、佗、沱、峨、那、苛、诃、珂、轲、莎、蓑、梭、婆、摩、魔下平六麻麻、花、霞、家、茶、华、沙、车、牙、蛇、瓜、斜、邪、芽、嘉、瑕、纱、鸦、遮、叉、葩、奢、楂、琶、衙、赊、涯、夸、巴、加、耶、嗟、遐、笳、差、蟆、蛙、虾下平七阳阳、杨、扬、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妆、常、凉、霜、藏、场、央、泱、鸯、秧、嫱、床、方、浆、觞、梁、娘、庄、黄、仓、皇、装、殇、襄、骧、相、湘、箱、缃下平七阳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裆、沧、纲、亢、吭、潢、钢、丧、盲、簧、忙、茫、傍、汪、臧、琅、当、庠、裳、昂、障、糖、疡、锵、杭、邙下平八庚庚、更、羹、盲、横、觥、彭、棚、亨、英、瑛、烹、平、评、京、惊、荆、明、盟、鸣、荣、莹、兵、卿、生、甥、笙、牲、檠、擎、鲸、迎、行、衡、耕、萌、氓下平九青青、经、泾、形、刑、邢、型、陉、亭、庭、廷、霆、蜓、停、丁、宁、钉、仃、馨、星、腥、醒、惺、娉、灵、棂、龄、铃、苓、伶、零、玲、翎、瓴、囹、聆、听、厅、汀、冥、溟、螟、铭、瓶、屏、萍、荧、萤、荥、扃、町、瞑、暝下平十蒸蒸、承、丞、惩、陵、凌、绫、冰、膺、鹰、应、蝇、绳、渑、乘、升、胜、兴、缯、凭、仍、兢、矜、征、凝、称、登、灯、僧、增、曾、憎、层、能、棱、朋、鹏、弘、肱、腾、滕、藤、恒、冯、瞢、扔、誊。
《六书音韵表》
《六书音韵表》《六书音韵表》(2014-01-15 08:30:46)《六书音韵表》《六书音韵表》,研究上古音著作。
五卷。
清段玉裁撰。
成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次年刊刻。
作者事迹参见《读书志第一千七百八十三部·<说文解字注>》。
全书卷首有吴省钦序,论述著此书的旨趣。
此序实际是段氏本人所作,假托吴氏之名。
全书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是全书的总纲;《古十七部谐声表》,分列十七部字的谐声偏旁;《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辨别所分古韵各部的远近关系;《诗经韵分十七部表》,是《诗经》韵谱;《群经韵分十七部表》,是《群经》、《国语》、《楚辞》韵谱。
段氏将六书文字按音分部,所以书名为《六书音韵表》。
此书提出许多有关音韵、文字方面的理论,除利用《诗经》及其它韵文押韵的材料外,还充分利用了汉字谐声系统,并提出“古本音”、“古合韵”之说。
所谓“古本音”,是指某字字音古就如此,不同于中古《广韵》;所谓“古合韵”,是指古音不同部,而由于音近而相互通押。
段氏古韵分部与顾、江分部相比,把顾、江支部分为第一部(之)、第十五部(脂)和第十六部(支),这是段玉裁对古韵学研究的一大贡献。
此外把江永的第四部(真)分为第十二部(真)和第十三部(文),把江永的第十一部(侯)分为第三部(尤)和第四部(侯)。
在入声划分上,从江永第二部(质),分“质”、“栉”、“屑”作为一部,又把其余的“术”、“物”、“迄”、“没”并入江永第三部(月),依旧为八部。
段氏十七部与《广韵》相对照,情况是:第一类第一部——之、咍、职、德第二类第二部——萧、宵、肴、豪第三部——尤、幽、屋、沃、烛、觉第四部——侯第五部——鱼、虞、模、药、铎第三类第六部——蒸、登第七部——侵、盐、添、缉、叶、帖第八部——覃、谈、咸、衔、严、凡、合、盍、洽、狎、业、乏第四类第九部——东、冬、钟、江第十部一一阳、唐第十一部一一庚、耕、清、青第五类第十二部——真、臻、先、质、栉、屑第十三部一一谆、文、殷、魂、痕第十四部一元、寒、桓、删、山、仙第六类第十五部——脂、微、齐、皆、灰、祭、泰、夬、废、术、物、迄、月、没、曷、末、黠、鎋、薛第十六部——支、佳、陌、麦、昔、锡第十七部——歌、戈、麻段氏在韵部排列上,打破《广韵》次第,依据古韵相近的关系安排顺序。
音韵学背诵材料
音韵学背诵内容一、中古音1、36字母2、《广韵》38声母3、《广韵》反切上字表(473字)硕士生4、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见戴震《声韵考》卷二)206韵5、切韵序(398字)硕士生6、等与中古声母(36字母及《广韵》声母)关系表7、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8、16摄名称及所属《广韵》韵部表9、16摄开合口情况表10、中古内外转及所属16摄情况表11、中古轻唇十韵系表12、《广韵》重纽八韵系表硕士生常用入声字及入声字记忆法二、上古音13、《说文解字》540部首表(各卷上下用||号分开)硕士生14、王力上古33声母表15、王力上古30韵部表三、近代音16、平水韵106韵韵部表17、元周德清《中原音韵》19韵部表18、《中原音韵》25声母表19、中古浊上变去常用字表(134字)硕士生20、13辙韵目表21、中华新韵18韵韵目表22、早梅诗四、现代音声母表韵母表太平歌五、名词解释六、常用表格七、诗词格律八、常用人名九、常用书名高级背诵:说文、广韵中古为主上古为次近古为辅参考书:王力《汉语史稿》(上册,中华书局,1980)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冯蒸--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_冯蒸《汉字文化》2001年第2期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续一冯蒸《汉字文化》2004年第4期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续二冯蒸???《汉字文化》200 年第期???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续完)《汉字文化》2005年第3期。
诗词韵律表
诗词韵律表《诗词韵律表》是汉语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专著,是中国古代韵律理论的集大成者之一,也是古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典范之一。
该书以“古今吟咏之法,诗所以成之奥妙,兴情之源泉,以致厚重之中滋养启发”为宗旨,将汉语古代的韵律体系及其相关知识系统化、阐述、总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词韵律表》分为前、中、后三篇,前篇主要讲述文字、音韵的演变和声韵的理论基础,中篇着重介绍了汉字和词语的韵律体系,以及各类诗句的韵律和格律,后篇就汉字的造字规律和字义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词韵律表》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一、音韵学基础1.初、中、韵:初即声母,中即韵尾,韵即韵母。
如“j、i、ǔn”,其中“j”是初,”ǔn”是韵,“i”是中。
2.整体音节:即在音节中同时有声母、韵母的音节。
如“shēng”、“zhūn”。
3.独体音节:即只能单独存在,不能合并到其他音节当中的音节。
如“yù”、“ĕr”。
4.单纯音节:即只由一个元音或辅音构成的音节。
如“mēi”、“ēn”。
5.复合音节:即由两个或以上的音节合成的音节。
如“shuō”、“yīng”。
6.声模:指汉字的音符号,说明词语的音调。
如“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
7.调子:指中文语音的升降调。
二、诗歌的韵律体系1.平水韵:是指字的音节除开声母以外,其余与前后两字同音的韵母。
2.去声韵:指平水韵中去声部分的韵母,是形成北方诗歌以及唐诗的基础。
3.仄平:是指对仄声音节作平仄读取的一种方法。
4.平起去:指平声和仄声之间的关系,平声和平声相等,平声和仄声相等,仄声和仄声相等。
5.押韵:指在一定音律条件下,字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排列在一起所形成的韵调效果。
6.诗体:古代汉语诗歌的种类和体式。
如古诗、七绝、五言等。
三、汉字的构成规律汉字是汉语的表音符号,汉字的构造是有规律的。
《诗词韵律表》后篇主要从汉字的构形、相似部分,以及学问、官场、动物等领域的用字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现代汉语音韵十五部韵部表--1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音韵学资料(一)《现代汉语音韵十五部韵部表》桑榆秋韵2006.4.音韵学作为研究汉语音韵系统的专业理论,必须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社会语音现状。
社会在前进,音韵学理论亦随之而发展而完善。
由《广韵》206部至“平水韵”106部,进而至《中原音韵》19,部,不仅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语音的变迁、沿革,同时也反映了音韵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但时至今日,传统音韵学理论毕竟与现代汉语音韵现状渐行渐远,不相吻合,难为所用。
新世纪初见之于音韵理论界的《中华新韵》是当代较为完善的一部音韵学著作,然而在韵部设置等方面仍未能彻底摆脱传统音韵学理论的束缚。
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当代语音现状,博采众长,在《中华新韵》的基础上,拟定了《现代汉语音韵十五部》。
现将韵部与《中原音韵》、戏曲“十三辙”、《中华新韵》相互对照,列表如下,以供理论界同仁切磋完善。
《汉语音韵十五部》与《中原音韵》、“戏曲十三辙”、《中华新韵》韵部对照表注:1、《汉语音韵十五部》韵部名称为暂定,有待讨论征求意见后确定。
2、韵部名称沿用传统习惯,双字叠韵,但均取阴平字(儿尔部例外)。
对《中华新韵》之我见由上表不难看出,《中华新韵》与“十三辙”较之《中原音韵》更科学、更完善。
尤其《中华新韵》,以普通话为韵部划分的依据,消除了因方言各异、韵部参差混杂的弊端。
确立“同身同韵”为韵部划分之标准,也是十分科学的,避免了因韵部过于宽泛或琐细而造成的理论与现状相冲突的弊病。
“十三辙”经过扬弃,以“言前辙”涵盖《中原音韵》“寒山、桓欢、先天、监咸、廉纤”五韵,摒弃了按“四呼”分别设韵的繁琐,实属一大进步。
但由于缺乏“同身同韵”的理论标准,将“i ü–i er ”诸韵囊括入“一七辙”,又出现了过分宽泛的毛病。
相比而言,《中华新韵》的确不失为一部当代较完善的音韵学著作。
古代汉语韵部口诀
古代汉语韵部口诀在古代汉语中,韵部是构成汉字发音的重要部分。
由于汉字数量众多,韵部数量也很多,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熟练掌握韵部口诀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韵部口诀。
1. 平声一二三,上声四五六,去声七八九,入声十一十二。
这个口诀是最基本的韵部口诀,也是最常用的。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分别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四种声调。
平声韵部的韵尾一般为a、o、e等,上声韵部的韵尾一般为i、u、ü等,去声韵部的韵尾一般为u、ü等,入声韵部的韵尾一般为p、t、k等。
2. 一三四十无声韵,二五去声加清音,六七八九入声后,音韵规律在其中。
这个口诀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每个声调对应的韵部韵尾。
一、三、四、十的韵尾都是无声(即不带声调),二、五的韵尾是清音(即带声调),六、七、八、九的韵尾是带声调的入声,其它规律都在其中。
3. 有口而无声,五音不全才子想,有声无形敲破铜,无声有形打破玻。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口诀,形象地描述了古代汉语中带声调和不带声调的韵尾的区别。
有声而无形的韵尾主要是平声和上声,无声而有形的韵尾主要是去声和入声。
4. 自高自低自平声,上下两开两平三,上下皆带二声在,去声无呼时带清,出入律动十三品。
这个口诀是比较全面的一个韵部口诀,除了描述声调和韵尾的关系之外,还包括韵部的声母、韵母、音调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想要深入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这个口诀非常有用。
总的来说,熟练掌握古代汉语中的韵部是学习汉字发音的重要基础。
以上口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专题
第六讲 词律常识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一、词的名称,常用说法
• 1.曲词(曲子词)
• 孙光宪《北梦琐言》“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
曲子词……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 公’‛。
• 西蜀欧阳炯为《花间集》作序:‚因集近来诗
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二卷。‛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2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2.乐府(乐章) 苏轼词集《东坡乐府》,杨万里
《诚斋乐府》,柳永《乐章集》,洪适《盘洲乐 章》。
3.长短句 秦观《淮南居士长短句》,刘克庄《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14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五、词体的分类
• 1.按字数分,明末清初三分法: • 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 以上。王力分为二类:62字以内为小令; 63字以上为大调。 • 2.是按阙分类: • 单调,一阙。如李清照《如梦令》。双调, 二阙。三叠,三阙。如《兰陵王》。四叠, 四阙。如吴文英《莺啼序》,全词240字, 是最长的一首词。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第20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那么,词押韵严格的地方,一般是最紧要处, 如转折处或结尾处。 万树《词律发凡》:“尾句尤为吃紧。如《永 遇乐》之‘尚能饭否’,《瑞鹤仙》之‘又成 瘦损’,‘尚、又’必仄,‘能、成’必平, ‘饭、瘦’必去,‘否、损’必上,如此然后 发调。末二字若用平上,或平去,或去去,上 上,上去,皆为不合。”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10页
个,最长见的只有30-50个,可参考《宋词选》, 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③用民歌、祀神曲和军歌名。 如《竹枝》、《渔歌子》、《二郎神》、《河 渎神》、《征郊乐》、《破阵子》等。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15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六、词的句式和声韵
•
• 第一、对诗的突破,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差综复 杂,所以称“长短句”。 •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四、五、六、七字句。 • 第二,词的领字 • “一字逗”。这句法与诗截然不同。 • 一字的有:‚任、看、正、待、乍、怕、总、问、 爱、索、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 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 莫、念、甚、且、纵、渐、怎、恁、又、尚、须、 也、恨、对、望、喜、忆、只、便、记‛等。
第6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词起源较复杂,敦煌出土160多首曲子词,多为民 间歌唱,少数几篇是文人写的,其形式有小令、 中调和慢词,具备长歌和短歌的各类形式。说明 词在民间艺人中广为流传。
归纳起来,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词产生于民间,二是词与乐曲的发展有直 接关系。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24页
后村长短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4.“诗余” 范仲淹《范文正公诗余》。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3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5.歌曲 王安石《临川先生歌曲》,姜白石《
白石道人歌曲》,黄庭坚《山谷琴趣外篇》。
还有大曲、别调、遗音、笛谱、渔谱、渔笛 谱、渔唱、樵歌、痴语、语业、绮语绩、倚声 等。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7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三、词发展阶段---“以词制谱”到 “按谱填词”
• 1.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写词无限制,字数不定,没有曲调束缚。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三、四、八句是“6-7-7” 式,后来是“5-5-5”式。 • 第二阶段,按谱填词,要求很严格,不能随意增 减字数。 • 《词谱》,共计826调,2306体,最少的14字, 最多的240字。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18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第四,词句中用虚词 苏轼《哨编》“但人生要适情耳。‛辛弃疾《哨编》 “请三思而行可矣‛。 第五,句断意不断者 张先《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苏轼《减字木兰花》“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 湖。‛辛弃疾《水龙呤》:‚无人会,登临意‛。 晏几道《采桑子》“别后除非,梦里时时得见伊‛。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13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3.调名中加“慢”、“添字”、“减字” 、“偷声”、“促拍”、“转调”、“ 摊破”等是不同的词调。
《浪淘沙》54字,《浪淘沙慢》为133字。《 采桑子》两阙第四句七字,而《添字采桑子》 则第四句9字。 《木兰花》56字,《减字木兰花》44字,《偷 声木兰花》50字。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19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2、词的用韵
• 李清照《词论》中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 音(唇牙舌齿喉),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入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本押仄声韵, 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 可见词的押韵严的地方上、去、入也不能通押。但宽 的地方,既可一韵到底,又可平仄互押,还可平仄换 韵。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9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四、词调应注意的几点
• 1.词调数量虽然有800多个,但常用的不过一百 2.词调的来源相当复杂,大致有以下来源:
①沿用古曲调名,如《教坊记》中已有《南歌 子》、《浪淘沙》、《兰陵王》等。 ②截取法曲、大曲名。唐大曲有《水调》、《 霓裳舞衣曲》、《六么》;词调中有《水调歌 头》、《霓裳中序第一》、《六么令》。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12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⑦ 采地名为名 《六州歌头》、《八声甘州》、《梁州令》。 ⑧ 以季节命名 《春光好》、《夏初临》、《秋风清》等。 ⑨ 由乐调、音节而来 如《徵招》、《角招》、《声声慢》等。 ⑩ 截取本词中的几个字为名 《如梦令》、《大江东去》。 11以字数命名 《十六字令》、《百字令》等。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5页
2014-7-18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3.源于上古歌谣(清· 汪森为朱彝尊《词综》作序
时持此说)。
4.源于音乐。为音乐的需要而生(刘尧民《词与音
乐》持此说)。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8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2.词的体制特点
• 词调和词题:词调是写词所依据的乐谱乐调,标上某 调,表明用某一段音乐演唱,词调就是这段音乐的名 称。
• 如《渔歌子》、《江城子》、《摸鱼儿》、《浪淘 沙》、《西江月》、《水调歌头》等,每个词调的特 定名称叫词牌。这些词调本来都有乐曲,由于古代记 写音乐歌谱的水平低,大多失传,仅存词牌而已。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22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八、关于词的对仗
• 褚斌杰说:“一些词作虽然也有对仗,但它并不 属于词的格律要求,不必另外提出来说明和讨论 的。” • 律诗对仗位置固定,(颈、颔联);词的对仗不 固定,只要前后两句字数相同,都可对仗。但用 与不用完全自由,没有硬性规定。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17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第三,词句中有叠字叠句 • 叠字:陆游:‚错错错,莫莫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叠句:《如梦令》“归去,归去‛。 《东坡引》“雁行吹字断,雁行吹字断‛。‚罗衣 宽一半,罗衣宽一半‛。 • 重叠一部分。辛弃疾:‚爱上层楼,更上层楼‛。 冯延己:‚不道帏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 阴下。‛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4页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二、词的来源
•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 1.源于汉乐府
• 2.源于唐律诗
(宋〃胡寅和王国)。
• 配乐、加减字数演化而来(朱熹“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 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 遂称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2014-7-18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16页
1.句式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山东成人高教品牌建设专业特色课程
二字领:“恰似、又是、乍向、闻道、况值、谁 料、漫道、只今、那堪、无端、却喜、好是、可 奈、试问、那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