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合集下载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标要求】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自主梳理】一、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特点:天皇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而幕府首脑将军掌握实权;形成幕藩体制。

)在幕府的统治下,日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并且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进步(2)对外关系上,长期的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落后。

19世纪中叶,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使日本沦为,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3)经济上,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冲击幕府统治。

同时,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4)思想上,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5)统治集团内部,广大人民包括生活日益贫困,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开始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二、倒幕运动成功和明治政府建立(一)“尊王攘夷”到倒幕运动:由和平改革(依靠幕府关键人物?)到武装倒幕(领导?)1、1867年将军形式上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称之为2、战争决定性战役倒幕运动彻底胜利【合作探究1】领导明治维新的为什么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中下级武士?(二)明治维新的内容(特点”破旧”和”立新”)(三)“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从过程来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1、你知道英国、德国、美国是怎样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吗?2、俄国是如何走上近代化道路的?3、日本近代化的特点①有现代化意识的明治政府在改革中起了领导作用;②经济资本主义由上而下,政治民主化由下而上;③和魂洋才,现代与传统并存;④现代化和民族独立并行发展;⑤善于引进和消化外国的先进技术。

第14课_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第14课_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阅读下面材料并思考: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 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 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 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 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 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内部条件
日本资本主义有初步发展 1)背景: 2)准备过程: 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 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3)内容: 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外部条件
日本有相对宽松的 国际环境
如何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方式:①资产阶级革命②民族独立战争③自上 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④民族统一运动 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 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 途径。(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归类: ①英国和法国: ②美国: ③俄国和日本: ④德意志和意大利:
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
天 皇 (傀 儡)
将 军
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实际统治者,全国最大的 封建主 藩主,封建据势力 封建统治的军事支柱

统治阶级
大 名
武 士
被统治阶级
农 工 商
迁都
1868年
京都
明治天皇睦仁
(1852—1912)
东京
(江户)
倒幕运动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政治: 1)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 国内矛盾尖锐; 2)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民族危机; 3)国内出现改革呼声 4)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条件
2、经济: 幕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和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外交: 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 展的大趋势 洋学的传播 4、思想: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 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改革目的和性质
目的:
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 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 代化独立国家(即富强、独立)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大 政 奉 还 图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 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 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 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 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三、明治维新
1868年开始
1、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富 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 项目 内容 目的 政治 经济 文化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1)改革土地制度 2、经济: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1)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2)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发展新 3、文化: 闻出版事业,传播启蒙思想 3)生活习俗西化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 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 地位

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
在日本历史上,17—19 世纪中期称为江户时代,因 最高统治者德川将军的统治 机构幕府设置在江户(今东 京)而得名。江户时代的统 治机构有两级——幕府(掌 管国政)和藩国。将军把领 地分封给藩主,藩主效忠将 军,二者形成主仆关系。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美国签约代表团在日本上岸(1854年)
这幅1860年的雕版画描绘了法国和日本贸易条约的签字仪式。
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 血性者岂能忍视乎? ——吉田松阴
吉田松阴早年学过儒学、兵学 和洋学,培理来航后,立志救国, 曾计划偷渡去外国了解西方。后来 他在长州开设松下村塾,宣传民族 意识和变革思想,久坂玄瑞、高杉 晋作、伊藤博文等许多明治维新的 领导者均出自他的门下。1858年, 30岁的吉田松阴被幕府处死。 吉田松阴
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
生产洋伞
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明知时期的枢密院会议
1881年,在自由民权运 动的冲击推动下,政府 被迫宣布制定宪法,10 年内召开国会。
1872的《立国宪议》
《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仪式(1889年2月11日)
1889年,日本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大日本帝国宪法》内容 规定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治权; 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只有审议国家预 算案的权力; 内阁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 承认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利,但被 称为天皇统治下的“臣民”,拥有的权利随时 可能被剥夺和限制; 天皇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
日本江户末期激进的尊王攘夷派志士, 长州藩士出身,就学于吉田松阴门下。 1862年久坂玄瑞反对长井雅乐的“航海 远略策”,从主张公武合体论转为尊王 攘夷论,参加火烧英国公使馆。翌年他 参加炮击下关的外国船舰事件。18645年 久坂玄瑞进兵京都,参与发动禁门之变, 在御所附近激战中负伤,自杀于鹰司邸 内。 久坂玄瑞(1840-1864)
在松下村塾外竖立的碑石
在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中,洋学的传播和中 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起了很大作用。 日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近来清朝鸦片烟之乱,乃前车之覆辙。” “清朝虽然学问考证精密,但毕竟是纸上谈 兵,没多大实用。” “中国拘泥于古法,日本应在未败前学习到 西洋之法。”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板书】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条件成熟明治维新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内容: 政治经济文教评价:特点性质结果影响成功的原因局限【教学过程】:一、背景:1、幕府统治危机①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及森严的等级制度。

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p92.p93)②经济上:实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充分发展。

③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④国际因素:民族危机出现。

1853年起(相当于中国的1840年),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2、条件成熟: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二、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三、内容:1. 政治上: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藩置县: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郡、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

②“四民平等”: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③制定宪法: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p.98)2. 经济上: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③派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经验,推进殖产兴业。

④突出国企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出售国营工厂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进民间企业的兴起。

⑤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3.文教上: “文明开化”: 进行教育改革,发展近代教育;广泛介绍西方文明(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各种媒介)生活习俗西化。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分析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分析
❖ 2、经济:殖产兴业
❖ 3、文化教育:文明开化
❖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 5、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也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殖产兴业
❖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 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 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 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 法
资产阶级革命


俄 、 自上而下的改革 日
德 、 完成国家统一 意
课堂小结

内忧





外患

改革
进步性


派治斗维源自争武装斗争 新 局限性
根本原因:落后的幕府统治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 因素的发展
领导阶层--------下级武士
明确武装倒幕,建立明治政府的过程
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危机 幕府镇压
下级武士中的一部分形成独立的改革派,公开反对幕府。 遭到幕府镇压
改革派确定了武装倒幕的方针
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明治维新开始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 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 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
(1)“改革”说: 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且自上而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⑵“革命”说: 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 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⑶“中兴”说: 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 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 了民族独立.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 幕末志士吉田松阴本人虽称不上是兰学
家……对兰学和西洋研究十分热情,积极 主张学习和采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 他的门下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倒幕派领袖 如高杉晋作,而高杉晋作的一些亲信,也 在他的影响下,成为维新运动的积极推动 者,如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
• 长州藩倒幕派领袖高杉晋作在1861年前来中国看 到了上海的情况后,感触很深。他指出。上海虽 属中国,实际上可以说是英法的属地。我们必须 小心在意,以免陷入中国的境地。如果长此因循, 我国也会陷其覆辙,深盼全力防止。这些为日本 未来的命运担忧的武士等级中的先驱者,提出了 “富国强兵” 和“殖产兴业” 的口号,主张学 习西方,使日本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 史地位。
• 1868年10月23日,日本天皇睦仁宣布从今 日起,时间进入了明治元年。“明治”这 个年号,出自中国的儒家经典《易经》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但后 世回望这个时代的人,更喜欢将其解释为 “开明的统治”。从明治元年开启的维新 改革,深刻地改变了日本。从全球史的角 度看,明治维新的影响更波及整个东亚地 区。
幕末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 当然就质的方面来说幕末时代的工业的 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例如,17世纪 中期,在英国已经出现了许多拥有几百 名至几千名工人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或 分散的) 在棉织业部门,大多数还是拥 有10台左右织机的小规模的手工工场, 其它生产部门的情况也是如此。19世纪 50-60年代,虽然在日本也创办了一些 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但均系幕府 和各藩经营的官办企业。
尊王攘夷和倒幕运动
效法西方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德 川 家 康
内忧:
将军掌握实权,政府 设在江户(东京)
天皇为名义上 国家元首,朝 廷设京都
内忧:
内忧: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经济 萌芽的产生,冲击了封建自 然经济,动摇了幕府统治基 础。 幕府统治 洋学出现 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 外交 出现危机 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 政治 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 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五条誓文》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 心不倦; •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誓词既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同时说明 明治政府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1872年通车的日本第一条铁路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1871年,日本岩仓使节团由横滨出发赴欧考察
政治 经济 文化 富冈缫丝厂(彩色印刷
军事
风俗画的木版画 ) 于明治 5 年 (1872 年 ) 由明 治政府为实现日本的近 代化而第一次成立的制 纱厂。
富冈 制纱 厂女 工学 习场 面画
合作探究
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俄国都进行了对本国 有重大影响的改革。你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者 的异同吗?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 背景 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方式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性质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结果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2005江苏卷)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 是不尽相同的,回答: 1、指出16C以来英国和19C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 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作用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工业积 累资本;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地税改革、 政府投资扶植、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工业发展 积累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 投资;日本工业起步时主要靠政府的扶植和保护 2、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 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 原因,仅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经济——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明治维新的背景
材料一:将军家齐及世子家庆 的奢侈生活已达极点,……制 作糕点时,每日耗费砂糖千斤。 家齐父子拥有900名侍俾 材料二:据统计,从1804年到 1843年的40多年中,共发生了 320多次农民起义。
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 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前提条件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根本目的: 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巩固 明治政府的统治 直接目的: 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2、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明治新政府 建立后,颁布了 《五条誓文》作 为施政纲领,表 示改革的决心。
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天皇
协 助 天 皇
服 务 于 天 皇
神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圣 掌握军队统帅权
议会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不 可 侵 犯
内阁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9世纪中)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9世纪中)

不同,这一政策对日本造成了
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造成了近代日本落后。 19世纪中叶,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
列强接踵而至,签定不平等条约,加剧了日本 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内忧外患现危机之外患篇
(二)外患——黑船来航
欧美入侵 民族危机

惊 破
船 来 航
几 只






本 冲
汽 船

培理登陆图(1853年)
17—19世纪日本处于江户幕府 统治下,将军是“德川家
内忧外患现危机之内忧篇
德川幕府:(1603——1867年)
幕藩由体幕制府:和藩构1夷 (6成0大 今3的将 东年军 京,封)”德建建的川立称统家起号康治德,取制川在得幕江“度府户征。 统治机构有两级二—百—六十幕多府年(的统掌治管。国 政)和藩国。将军把领地分封给藩 主(大名),藩主效忠将军,二者 形成主仆关系。
倒幕运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领导阶层:中下级武士具备了军事和政治等方 面的素质,而且力量很大; (2)斗争目标:幕府统治危机重重,四面楚歌; (3)群众基础:得到一些藩主、商人、新兴地主和 下层民众支持; (4)经济基础:以长州、萨摩等强藩为根据地,并 进行了富国强兵; (5)政治优势:以天皇为号召,具有政治优势。 (6)正确方针:依靠自身力量武装倒幕,并学习西 方。
为挽救民族危机,主张改革幕政。 内部矛盾激“化尊;王改攘革夷幕”府之路行不通。 要挽救民族危机,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吉田松阴
(三)武装倒幕与明治新政府的建立
倒幕 运动
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 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 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幕府管辖区。 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 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 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 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1868年,倒幕派发动京都政变,成立 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新政府。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2024)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2024)
文明开化政策
日本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积极吸收西方文明,包括服饰、饮食 、建筑等方面,加速了日本社会的西方化进程。
21
教育体系建立及普及程度提高
学制改革
明治政府进行学制改革,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并推 广到全国范围。
高等教育发展
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日本高等教育逐渐兴起,培养了大量专业 人才。
社会问题丛生
近代化过程中,日本社会出现了 贫富差距扩大、教育不平等、妇 女地位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化的质量 。
2024/1/29
31
对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启示意义
01
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应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 本国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经济社会
的全面发展。
02
建立中央集权
明治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 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了地方割据 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官僚制度改革
明治政府建立了近代官僚制度,通 过选拔有才能的人才担任政府官职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管理水 平。
10
宪法制定过程及特点
1 2
宪法制定背景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需要 一部宪法来巩固改革成果,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19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转变
01
儒家思想影响减弱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儒家思想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人们开
始更加关注个人自由和平等。
02
武士道精神向平民化转变
武士道精神原本是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但在近代化过程中,这种精神
逐渐普及到平民阶层,成为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9
03
等级制度观念淡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梳理】
一、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1.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及森严的等级制度。

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2.经济上:实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充分发展。

3.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4.国际因素:民族危机出现。

1853年起,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冲击旧、传播新)
5.思想上:从锁国到开国思想的转变
6.条件成熟:改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前提、政权保障),改革条件的成熟.
二、内容:(初期破旧、后期立新)
1. 政治上: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①废藩臵县: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臵郡、道、府、县,把地方臵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

②“四民平等”: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意义见课本)
③制定宪法: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背景和影响)
2. 经济上: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奠定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③派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经验,推进臵产兴业。

④突出国企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出售国营工厂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进民间企业的兴起。

⑤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3.文教上: “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了解西方文明;改革教育;生活习俗西化(四幅图)。

4.军事上:义务兵役制;组建常备军;建立绝对效忠天皇的军队
三、目的及特点
1.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富国强兵,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2.特点:
①政治:所有的政治改革都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天皇集大权一身)
②经济: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发展经济。

③文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旧文化,但并未全盘西化。

3.性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推动下,由天皇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四、结果及影响
1.结果: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2.影响
积极: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

①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

②经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③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④思想: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⑤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步成为列强
3.局限: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和地主土地私有制);专制色彩浓厚,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推行愚民政策;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五、日本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形式上.
【走进高考】
1、(09山东文综,33)(10分)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2、(2010江苏四校联考)(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