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第二章商品、货币和市场一、单项选择1、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A 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B 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D 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2、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 )A 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一般等价物B 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C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D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3、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是( )A 金属货币B 纸币C 价格标准D 价格4、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同方向同比例变化D 始终一致5、一个商品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为( )A 简苹的价值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的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6、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就必须是()A 用于自己消费的产品B 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产品C 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D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劳动二重性理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商品二因素理论D 价值规律理论8、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 )A 可以是观念上的B 必须是现实的C 必须是金属货币D 只能是纸币9、通货膨胀是指( )A 商品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B 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个别商品物价上涨现象C 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D 由于纸币发行量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而使物价稳定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 A 价值量相等 B 效用相同 C 都具有自然属性 D 都具有社会属性 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 社会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C 必要劳动时间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价格标准的作用是( )A 衡量和计量商品的价值量B 衡量和计量金属货币的数量C 衡量和计量价格的数量D 衡量和计量纸币的数量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货币有使用价值B 货币有价值,是商品C 货币是金银D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14、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即()A 市场经济B 市场机制C 市场调节D 市场竞争机制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 城乡之间的矛盾C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矛盾D 工农之间的矛盾16、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A 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B 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C 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D 可以起蓄水池作用17、商品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特点是( )A 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B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C 是生产者为自己生产的产品D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他人生产的产品18、相等体积的黄金和木块,黄金的价值大于木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黄金的使用价值大B 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大C 黄金的重量大D 黄金可以充当货币19、货币的本质是()A 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B 一般等价物C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 特殊等价物20、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是在()A 社会主义条件下B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C 纸币流通条件下D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二、多项选择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A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 二者的内涵不同C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D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E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2、货币()A 是专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B 是价值的体现和化身C 的出现,使商品内部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D 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E 的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3、下列几种情况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A 商品的赊购赊销B 上缴租金、税收C 购买商品D 领取工资E 支取利息4、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受下列因素影响( )A 它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B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 它和劳动生产率高低成反比D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E 它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成反比5、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A 供求机制B 竞争机制C 价格机制D 价值机制E 货币运行机制上升,表明这个时期社会总需求减少.6、在商品经济下,价格( )A 形成的基础是价值B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C 受纸币发行量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D 直接受银行利息率变动的影响E 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7、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 社会分工的存在B 伴随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 随生产力发展和个体劳动有了可能性D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E 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 8、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 偶然的价值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的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E 相对价值形式 9、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 )A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B 是劳动产品C 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的需要D 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E 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他人的需要10、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B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 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作为商品生产者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才能获取价值E 二者之间的矛盾通过商品交换得到解决三、判断题 1、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简析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简析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兼评对劳动价值论的两种否定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宁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极其严密的科学体系和理论结构。
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按其内在的逻辑,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逐步深入理解并运用。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这是因为,劳动二重性不仅是理解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同时也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更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根基。
因此,要想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就首先需要清楚这个枢纽,以下就对此问题展开粗浅的论述。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品入手的。
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的基本单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商品都具有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方面,商品具有能够凭借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性质,也就是物的有用性。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比如,食物可以充饥,衣服用来御寒等。
另一方面,它还具有价值。
比如,20 斤大米=10 尺布,之所以两种不同属性、不同数量的商品能够按照这一比例相交换,这是因为任何商品不论其使用价值如何的不同,究其本质,它都是一定的人类的劳动消耗。
也就是说,如果撇开大米和布的自然属性,即把二者的自然属性抽掉,那么就会看到,它们都不过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是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这一点,不仅大米和布有,一切商品都有。
因此,一切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它们虽然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作为价值,它们在本质上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方面的性质,是因为一切商品都是为了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所以商品的二重性也就需要去生产商品的劳动中去探求。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商品答案
(1)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跌落部分可以相互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第二章
⒈解释下列概念: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叫做个别劳动时间。
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个别价值不同,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出售商品,必然会产生经济利益上的差别,这关系到他们在竞争中的胜败、存亡和命运。那些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少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而那些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其较多的个别价值只能转化为较少的社会价值,从而只能获得较少收益,甚至赔本。劳动生产率高,其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即使在竞争中把价格降到社会价值以下,但只要在个别价值以上出售商品,仍可获得较多利益,因而在竞争中便处于有利地位;而那些劳动生产率低,其商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即使在竞争中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也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亏本,如果被迫把商品价格降到社会价值以下,就会陷于破产境地。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元性理论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阐明了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两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劳动二元性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用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确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马克思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原因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在于:①劳动二重性理论建立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整的科学。
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形式是不同的,但可以在数量上进行比较,这从根本上说明了商品价值的性质。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产生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的原始价值,而抽象劳动创造了新的价值。
正是在这种新的价值中,资本家免费拥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真正的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受雇工人的剩余劳动力,从而确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③劳动二重性理论也提供了一个科学依据的一系列重要理论。
从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等,因此建立一个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理论体系。
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作者:刘雨来源:《世纪桥》2017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过长期研究、批判地吸收古典经济学成果的结晶,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更是分析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但自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以来,就不断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的质疑和否定。
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将具体劳动形式的变化归结为抽象劳动的变化;二、把使用价值的生产混同于价值的生产。
清楚并学习马克思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劳动二重性;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图分类号】D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33-02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宁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1](P.428)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极其严密的科学体系和理论结构。
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按其内在的逻辑,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逐步深入理解并运用。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P.55)。
这是因为,劳动二重性不仅是理解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同时也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更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根基。
因此,要想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就首先需要清楚这个枢纽,以下就对此问题展开粗浅的论述。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品入手的。
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的基本单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商品都具有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方面,商品具有能够凭借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性质,也就是物的有用性。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政治经济学综合测试题
《政治经济学》综合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理论B.商品经济理论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D.阶级斗争理论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3.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
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C.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4.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新价值是()。
A.V部分B.C+V+M部分C.V+M 部分D.M部分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属于()A.流动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货币资本6.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7.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为得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化的剩余价值8.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是指()A.无产阶级生活状况不断恶化B.工人实际工资下降C.无产阶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D.在国民收入中工人所得的份额减少9.加快资本周转之所以能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根本的是因为()。
A.预付资本数量增加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10.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要求()A.第 I 部类有资本积累,第 II 部类可以没有B.两大部类都要有资本积累C.第 II 部类有资本积累,第 I 部类可以没有D.两大部类都不必有资本积累11.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内容看()。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B.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1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理解马克思主义2113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526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4102确立了劳动二元论,1653年揭示了价值的来源,揭示了商品价值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的揭示,都离不开马克思所阐述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正确地解释了价值和价值量、价值本质和价值形态、以及商品货币关系,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说明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后,就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区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价值增殖过程,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
根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可以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就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的资本;可变资本就是转化为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抽象劳动能使价值增殖的资本。
这就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型及参考答案【老师划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本科)考试题型及参考答案(老师划重点)[高教社2010版页码]第1页共4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本科)考试题型及参考答案(老师划重点)[高教社2010版页码]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2=20)二、名词解释(4×4=16)三、辨析题[先判对错(2),再说理由(4)](3×6=18)四、简答题(4×8=32)五、论述题[原理(8),联系实际(6)](1×14=14)--------------------------------------------------------------------------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0%)一、名词解释①马克思主义(P2-3)提示:以下三点任选其一即可!(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问答:1、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P4-8)(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第二章————————————————————————————————作者:————————————————————————————————日期:第二章商品、货币和市场一、单项选择1、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A 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B 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D 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2、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A 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一般等价物B 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C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D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3、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是()A 金属货币B 纸币C 价格标准D 价格4、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A 成正比B 成反比C 同方向同比例变化D 始终一致5、一个商品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为()A 简苹的价值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的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6、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就必须是()A 用于自己消费的产品B 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产品C 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D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 劳动二重性理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商品二因素理论D 价值规律理论8、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A 可以是观念上的B 必须是现实的C 必须是金属货币D 只能是纸币9、通货膨胀是指()A 商品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B 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个别商品物价上涨现象C 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D 由于纸币发行量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而使物价稳定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A 价值量相等B 效用相同C 都具有自然属性D 都具有社会属性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 社会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C 必要劳动时间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价格标准的作用是()A 衡量和计量商品的价值量B 衡量和计量金属货币的数量C 衡量和计量价格的数量D 衡量和计量纸币的数量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 货币有使用价值B 货币有价值,是商品C 货币是金银D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14、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即()A 市场经济B 市场机制C 市场调节D 市场竞争机制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 城乡之间的矛盾C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矛盾D 工农之间的矛盾16、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A 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B 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C 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D 可以起蓄水池作用17、商品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特点是()A 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B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C 是生产者为自己生产的产品D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他人生产的产品18、相等体积的黄金和木块,黄金的价值大于木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 黄金的使用价值大B 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大C 黄金的重量大D 黄金可以充当货币19、货币的本质是()A 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B 一般等价物C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 特殊等价物20、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是在()A 社会主义条件下B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C 纸币流通条件下D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二、多项选择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A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 二者的内涵不同C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D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E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2、货币()A 是专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B 是价值的体现和化身C 的出现,使商品内部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D 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E 的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3、下列几种情况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A 商品的赊购赊销B 上缴租金、税收C 购买商品D 领取工资E 支取利息4、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受下列因素影响()A 它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B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 它和劳动生产率高低成反比D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E 它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成反比5、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 供求机制B 竞争机制C 价格机制D 价值机制E 货币运行机制6、在商品经济下,价格()A 形成的基础是价值B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C 受纸币发行量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D 直接受银行利息率变动的影响E 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7、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A 社会分工的存在B 伴随私有制的产生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 随生产力发展和个体劳动有了可能性D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E 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8、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A 偶然的价值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的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E 相对价值形式9、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A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B 是劳动产品C 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的需要D 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E 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他人的需要上升,表明这个时期社会总需求减少。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几种解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几种解读以下是几种不同解读的观点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它又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说:“一切劳动,一方面都是人类劳动力生理学意义上的支出。
并且,当作第一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一切劳动,另一方面又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支出。
并且,当作具体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①即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马克思对此的论述主要有三点:一、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中都包含具体劳动,这是各种使用价值作为商品互相对立的前提。
而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是抽象劳动。
二、商品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二重性。
现实生活中,随着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量的增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可能同时减少。
“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
”因此,劳动二重性的对立运动,必然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对立运动。
三、马克思总结性地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抽象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是“特定的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一般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加图等人,虽然已经知道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创造的,并且初步确立了劳动价值论。
但是,他们并没有发现抽象劳动。
因此,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有严重缺陷的。
譬如,如果说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可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劳动又是怎样互相比较呢?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必看考点《政治经济学》(2023年版)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必看考点《政治经济学》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_____。
A : 社会生产关系B : 物质资料生产C : 商品D : 社会总产品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A 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 项是研究商品经济的起点;D 项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2、单选题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_____。
A : 劳动资料B : 生产工具C : 劳动对象D : 生产资料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答案解释:答案解释:【答案】B。
解析:生产力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组成;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生产资料里面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3、单选题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_____。
A : 生产力B : 生产方式C : 生产关系D : 物质资料生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人类有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文学、艺术、宗教、教育、体育等等。
其中最基本的是物质资料生产。
因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才能提供人类以及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资料,并且物质资料生产对其他的实践活动也具有决定作用。
4、单选题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_____。
A : 剩余价值学说B : 生产价格理论C : 劳动二重性学说D : 劳动力商品理论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劳动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是马克思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5、单选题价值是商品的_____。
A : 自然属性B : 社会属性C : 物质属性D : 一般属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 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 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 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 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 进一步扩大;使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 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 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 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 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发 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 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 球化。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ຫໍສະໝຸດ 是理解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 论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 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这是因为: (1)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1)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 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是什 么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等问题,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 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 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论述题
1.谈谈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曲折性。 1.谈谈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曲折性。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3.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第Ⅰ卷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正确答案:C解析:劳动二重性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
A.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正确答案:C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兼有二者。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劳动生产率是指( )。
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率D.具体劳动或抽象劳动的生产率正确答案:A解析: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的数量( )。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变正确答案:C解析: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的数量不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下降。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
A.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波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正确答案:C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
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运用此学说,论证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区分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
再次,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劳动价值论确立了坚固的基础。
在马克思从前,财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也提出过劳动创建价值的理论,但他们没有提出劳动二重性问题,混杂了创建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因此没法解说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同样为何却能够相互比较、商品的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了为何商品的价值量反而降落了等一系列问题。
马克思批评地继承了财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创建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为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论证了详细劳动创建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建商品的价值,进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责问题,把劳动价值论成立在完好科学的基础上。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节余价值论确立了理论基础。
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为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此后,便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划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工人的详细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价值增殖过程,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建了劳动力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建了节余价值。
依据劳动二重性理论,能够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就是由详细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的资本;可变资本就是转变为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抽象劳动能使价值增殖的资本。
这就划分了资本的不一样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一样作用,揭露了节余价值的真实根源,进而为理解节余价值论确立了科学的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其余一系列理论供给了理论基础。
因为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说了然劳动价值论和节余价值论,因此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节余价值论的基础上,便可以正确地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有机组成理论、资本累积理论、资本主义重生产理论等等,进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好的理论系统。
生产商品的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详细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同样的劳动。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论文摘要: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
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一、劳动二重性学说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从1蒲式耳谷物=1盎司白银公式中找到了商品价值是由等量劳动计量的规律,指出商品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他说:“如果发现了新的更丰富的银矿,因而获得2盎司白银和以前获得1盎司白银同样容易,那么,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现在的谷物1蒲式耳售价10先令,和以前1蒲式耳售价5先令,同样低廉。
但他又说“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尽管“配第已经意识到他的发现的重要性及其在具体应用上的困难。
因此,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他也试走另一条道路”,即“必须找出土地和劳动之间的自然的等同关系,以便价值可以随意‘在二者之一,或者更好是在这二者之中’表现出来”。
结果,配第认为,“一个成年人平均一天的食物,而不是一天的劳动,乃是衡量价值的共同尺度”,这样,配第在价值探讨中就走人了迷途。
其根本原因是配第混同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他把生产金银的劳动看做是直接生产交换价值的,把其他劳动看做是生产使用价值的。
亚当・斯密为了回答“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值的,究竟是什么?”他从劳动分工出发,认为“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或娱乐品。
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得须给予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四、辨析1.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2.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从价值形式的法杖历程中可以看出金银最初只是一般的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非天然是货币。
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自然属性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量大易分割体积小便于携带容易保存的特性,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就产生了货币。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是孤立的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于生产力,只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才能从理论上认识生产关系的变化原因以及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
4.个别资本家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睹是为了降低劳动力价值,以便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杜氏政治经济学的关键。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商品生产中具体的道劳动和抽象的劳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其他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正确理解资本的有机构成理论,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积累理论和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商品经济理论
D
劳动二重性理论
正确答案: D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答案】C
【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
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混淆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与剩余价值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B、D两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都不具有枢纽地位,都不符合题意。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严密的科学体系和理论结构㊂因此,学习和研究它必须按照其内在联系㊁抓住关键问题,步步深人地去理解㊂马克思指出,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㊂①所以,我们要想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就需要首先弄清这个枢纽点,弄清它本身的含义以及它为什么成为理解上的枢纽㊂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些粗浅论述㊂我们知道,‘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细胞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每个商品都具有两方面的性质:一方面,它具有使用价值,即具有一定的效用,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如食品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交换价值,即可以用来按照一定比例和别的商品相交换,如1件上衣=50斤粮食㊂那么,为什么这两种商品必须按照上述比例相交换呢?这是因为任何商品不管其使用价值如何不同,但都花费了人类的劳动,即都具有价值,因而可以互相比较㊂上述两种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证明它们都包含有同样多的人类劳动,即同样多的价值㊂所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㊂归结起来说,商品的二重性,就是从同一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这两方面的性质而言的㊂‘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㊂商品为什么必然具有这二重的性质呢?这是因为,一切商品都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所以商品的二重性质,就要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性质里去探索㊂马克思科学地论证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㊂商品的二重性就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㊂那么,劳动的二重性表现在哪里呢?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的㊁特殊的㊁各不相同的㊂例如,种庄稼的劳动不同于织布的,而织布的劳动又不同于打铁的,如此等等㊂生产商品的劳动从这方面看,就是具体劳动,或称有用劳动㊂具体劳动由于有着不同的目的㊁操作方式㊁对象和手段,因而就有着不同的结果㊂所以不同的具体劳动具有不同的性质㊂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㊂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也就是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那么,生产商品的劳动就只剩下一个共同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㊂尽管具体劳动千差万别,但它都是人的脑力㊁肌肉㊁神经㊁手等的劳动耗费㊂从这个意义上考察,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劳动,或称一般人类劳动㊂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等同的,它只有量的差别㊂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或者说,商品价值就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或者说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㊂马克思对于劳动二重性以及它同商品二重性的关系曾经作过如下精辟的概括: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㊂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㊂ ①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㊂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人和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一定的社会条件消失了,人们也就没有必要考察抽象劳动了㊂现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生产其他劳动产品的劳动为什么不具有二重性,而生产商品的劳动为什么具有二重性?要解决这个问题,1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也提出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但他们没有提出劳动二重性问题,混淆了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因而无法解释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却可以互相比较、商品的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反而下降了等一系列问题。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质问题,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后,就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区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价值增殖过程,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
根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可以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就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的资本;可变资本就是转化为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抽象劳动能使价值增殖的资本。
这就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由于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劳动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因而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就能够正确地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
劳动二重性理论正确地解释了价值和价值量、价值本质和价值形态、以及商品货币关系,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说明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在商品生产中,人们为了生产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就要进行一定形式的劳动。
使用价值的不同属性,决定了劳动的特殊形式。
如生产上衣需要裁缝的劳动,裁缝利用尺子、剪刀等缝纫工具,对布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上衣。
这种劳动是根据劳动的目的、加工对象、生产手段、操作方式、生产结果等来区分的。
这种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它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永久条件,是不以社会形态的变化为转移的。
但是,具体劳动的种类和操作方式,都随着生产力和生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和变化。
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其具体形式如何千差万别,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
这种撇开了具体劳动特殊性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是价值的实体,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中所特有的社会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性,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它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