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1)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第一章名词解释1,文艺学:(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这个学科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俄文中翻译过来,实际上应为文学学,但文学学不符合汉语构词习惯,人们普遍接受文艺学这个概念;(3)国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近年来,童庆丙等以为以上三个分支学科尚不能构成关于文艺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文艺学有五个分支学科的观点,加入了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两个分支学科。

他们对文艺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作了一个图解:一般↑共时←—————————————→历时↓特殊2,文学活动文学是文学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

而“文学”是多维的,多维的文学并不是仅仅指文学作品,而是一种文学活动。

美国著名的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实际上,就是研究这四个要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刘若愚后来发展了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理论。

但当代学者将四要素发展为六要素,即文学活动还应包括传播媒介和批评家两种要素。

文学活动反映了一种文学研究的发展观念,即文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单个元素逐渐向整体深化,也就是从对世界、作家、作品和欣赏者的单个研究到研究由这四要素构成的创作活动系统。

这是一种发展的文学观念。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一词,顾名思义,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对于文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各种阐释。

从学科归属上来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侧重于通过横向审视,探讨研究文学的普遍或一般规律,对文艺学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但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必须以文艺学其它学科的研究为基础;从研究对象上看,文学理论主要研究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4,文学史文学史以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为研究对象,它要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之间的沿革和更替,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等等,达到总结历史经验,掌握一般规律,进而为现实的文学发展提供借鉴的目的。

文学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文学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别林斯基:《关于文艺批评的讲话》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是以 唯物史观为基础。
➢ 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 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 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
——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 的德国社会主义》
2 .马克思恩格斯“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具体内涵
美学观点:遵循艺术掌握世界的规律,并重视作家的 审美心理和创造精神。
作为自由的精神生产的艺术,具有反抗资 本,顽强地保持自身的独立品格。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之间互相依存
➢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 提供文学作品;创造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规定消费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方式。
➢艺术消费为艺术生产: 提供“想象的对象”,即读者,艺术作品 也只有在艺术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作品。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
3.文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文学把人作为一个生命整体来把握。 ➢ 文学以特有的方式表现人的性格、命运、思想、
感情乃至无意识的复杂多样性。 ➢ 文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性
的人”。
五、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 原则和批评标准
法国作家。 主要著作:《羊脂球》、《项
链》、《一生》、《漂亮朋友》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
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 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 批评家。
主要著作:《艺术对现实的审 美关系》、《怎么办?》
文化工业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阿多诺 与霍克海默提出的概念,用以批 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 品化及标准化。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导言1、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期划分的标准: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时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心理分析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存在主义、英美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4)当代文论时期(后现代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读者接受文论、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1、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2、古希腊文论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2)赫拉克利特、(3)德谟克利特(“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4)苏格拉底(时代的分界点。

将模仿论具体化。

“艺术需要再现肉体和精神都美的人”“艺术家不仅应该模仿对象的外形,还要模仿对象的心灵。

”)3、柏拉图代表作《伊安篇》《会饮篇》《理想国》。

4、理念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论)(1)、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模仿论。

(3)、在柏拉图看来,艺术作为模范的模仿,无法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5、文艺的社会作用(1)、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哲学家,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

(2)、鉴于模仿文艺的巨大危害,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

6、诗的迷狂7、柏拉图认为,不同于画家和雕刻家,也不同于工匠型诗人,真正的诗人在神灵感发的迷狂状态中,不靠模仿的技艺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8、柏拉图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对灵感与迷狂现象做出生动描绘和系统研究的人。

9、著作《诗学》《修辞学》10、模仿论(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2)文艺模仿对象是现实人生。

华中师大《文学理论1》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文学理论1》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理论1》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对象化:2、主题:3、心态型人物:4、意识流小说:5、意象:6、小说:7、文学文本:8、模仿说:9、文学史:10、典型人物:11、艺术真实:12、感物说:13、审美关系:14、主题的多义性:15、意象叠加:16、散文:17、象征:18、文学体裁:19、描写(作为小说叙述方式):20、起兴:二、辨析题1、解释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其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

歌德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

2、解释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其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

恩格斯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有人认为,文学作品只要如实地描摹了生活现实,就具有了艺术真实。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什么是文学作品?什么是文学文本?文本与作品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5、闻一多说,“诗是被强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

”请分析这段话揭示了诗歌的哪些特征并举例加以说明。

6、下列人物形象哪些属于圆形人物、哪些属于扁平人物、哪些属于心态型人物?请做出判断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尔丢夫(《伪君子》)、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格里高利《变形记》三、问答题1、诗歌结构的跳跃性是指什么?诗歌的结构为什么具有跳跃性的特点?2、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3、什么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文学形象为什么会有间接性?4、在诗歌中,“情”与“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5、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感物说”是怎样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的?6、什么是典型?典型形象与一般人物形象有什么区别?7、舞台演出对剧本写作有些什么限制?8、什么是“形象大于思想”?形象大于思想说明了什么?9、文学文本具有什么样的结构?10、简述情节和故事的区别。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韦勒克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区分----两种说法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

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什么是文学研究: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

根据美学价值和一般学术名声。

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

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

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

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1

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重点掌握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五个分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它四个分支是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

关于"文艺学"的概念与分支,有的教材与本教材不同,一般认为是三个,即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我倾向于文艺学有三个分支学科。

二、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是系统地研究各种文学现象,阐述其中共性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关于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等的阐释和研究。

从历史上看,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文学艺术现象的说明和解释早在人类社会的远古时代就已萌生。

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是在数千年研究经验和成果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文学理论的任务有四个方面:第一,文学本质论,主要揭示文学的本质。

第二,文学创作论,主要揭示文学创作的过程、创作方法与规律,文学创作技巧等。

第三,作品构成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构成方式。

第四,文学接受论,主要研究文学接受的过程和规律。

包括文学与读者的关系,文学的鉴赏与批评等。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是具有实践性。

实践性指文学理论从文学活动实践中来,又要指导文学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是有具体的价值取向。

文学虽然主要是个体活动,但背后隐含普遍的社会价值,具有意识形态性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七种。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作品的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知识点大一

文学理论知识点大一

文学理论知识点大一文学理论是指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学的起源、发展、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作为文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几个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人类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再现生活经验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语言性、审美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小说、诗歌、剧本等,它们通过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情节发展和传达主题思想。

二、文学风格和流派文学风格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包括写作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

常见的文学风格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流派则是指一类与风格、题材或者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的分类,如恐怖小说、历史剧、农村题材文学等。

三、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批评性解读、历史文化解读、心理分析解读等。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四、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体系,常见的有意象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从而提升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五、文学史了解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特点和风格变化。

在学习文学史时,可以侧重于某个时期或某个国家的文学发展,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分析,加深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六、文学理论的应用文学理论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它能够与实际作品相结合,用来引导和解读具体的文学创作。

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欣赏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以上是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文学理论知识点的简单介绍。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文学理论领域还有很多深入的内容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学习,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兴趣和探索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1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散见于子书中的文论 诗话,词话 书信畴的特征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国人看事物从 整体性,混一性着眼,对外界事物采取 静观,强调感受,即一种直观的感知方 式.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庄子天下》)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不离器. 目击道存,不可容声.
四,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特征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实际上 强调的是以人为出发点,人对自然的和 谐,人对始终保持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嵇康: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 太玄. "诗言志"成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开山纲 领.
民族精华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现代转化
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分期
草创期:第一章 发展期:第二章 成熟期:第三章 总结期: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转变期:第七章 先秦两汉文论 魏晋南北朝文论 唐宋金元文论 明清诗文论 明清戏曲理论 明清小说理论 近代文论
绪论:
孟子: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 高于岑楼.
——《孟子告子章句下》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一,中国文论民族特点与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 关系 长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古代封建 社会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中国人特别强调继 承性,求通而不求变.
中西观念之比较
西方: 人不能两次涉进 同一河流(赫拉 克利特); 太阳每一天都是 新的 . 中国: 飞鸟之景未尝动 也(施惠). 万变不离其宗.
从表面上看,它们往往是随感而发的, 缺乏系统性,没有什么体系,但历史地, 综合地看,它们又是世代相承,彼此连 贯,共成体系的.
二,中国古代文论与农业性,宗法性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长期的农业生产, 使中国古人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 天地自然养成万物. 因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于是在文论中有所谓假天地自然以立喻.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强调的是人的血缘关系. 于是在文论在强调其伦理性,强调其社会内 容和教化功能.

文学理论第一章答案

文学理论第一章答案

基本概念第一章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三章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理论体系,它对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是指文学理论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首先,文学理论的性质之一是抽象性。

文学理论要从具体的文学现象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原则,以指导和规范文学创作和研究。

这就要求文学理论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文学作品和时期。

文学理论的抽象性也反映在其研究对象上,它关注的是文学的本质、规律和意义,而不是具体作品的细节。

其次,文学理论的性质之二是历史性。

文学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实践紧密相关。

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理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艺术追求和社会要求。

文学理论的历史性也意味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和转变。

因此,文学理论既要研究过去的理论成果,也要关注当代的创新思想和理论观点。

此外,文学理论的性质之三是理性。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诠释的知识体系,它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通常是理性的,以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为基础。

理性是文学理论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和有效论证的前提,它使文学理论能够超越主观经验和直觉判断,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同时,文学理论的形态多种多样。

文学理论可以以论述的形式呈现,通过阐释和批评文学作品来揭示其内涵和价值。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讽刺的方式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愚昧。

文学理论还可以以著作的形式呈现,如西方的“新批评”学派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它们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理论构建提供了新的文学批评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文学理论还可以以讲座、研讨会、学术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以提高学者和研究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学术互动。

总之,《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中所讲述的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准确把握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 学 理 论(学)

文 学 理 论(学)
学研究的焦点。 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
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不是彼此孤立地静止地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浑然 一体。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文学活动的发生历来争议较大。
其原因有二:
1. 文学的产生先于文字,而口头文学源 于何时不得而知,且收集到的最早的书面文学,其年代
也就是说文学概念的内涵并非是绝对的,而是相对发展和开放的。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4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就是文化。文化不是文学。 文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一切文章,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 孔子:“兴、观、群、怨”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西方,最初的文学概念都是广义的和文化的,没有被明确地赋予特殊的审美性质。
五、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
(1)准确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有关文学的 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基 本理论知识,逐步形成和树立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的、切合文学实际的科 学正确的文学理论观点。
(2)为学习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其他文 学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3)为文学接受和文学创作作好准备。
要求: (1)以文学理论的眼光来关照文学现象, 培养良好的、较为完善的文学思维习惯,提高理论 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 (2)准确地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 (3)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形态,具有特殊的审美形态。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主张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他已经意识到“文”的特殊意义了,隐含着审美的文学观 念。
曹丕:“诗赋欲丽”(将语言的形式美提到了首位) 陆机的“诗缘情” 司空图“意境”说, 李贽的“童心”说等等 都使文学的审美性质得到了张扬。 在西方,康德、席勒、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也使文学的审美论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童庆炳《文学理论》1--8章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1--8章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 学 理 论

文 学 理 论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科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2.文学的性质: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它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3.文学的倾向性: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

4.文学的真实性:文学要真实生动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并艺术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的特性。

5.文学的间接性:文学通过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6.文学的认识功能:文学具有帮助人类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7.文学的教育功能: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感情、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8.文学的审美功能: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是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

9.文学的娱乐功能: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心快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10.文学创作: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11.创作动因: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动,包括创作动机、冲动。

12.创作动机: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13.艺术构思: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14.艺术概括:创作主体对选定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是生活素材上升为艺术形象的必经之途。

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和艺术变形。

15.艺术变形: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于不同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变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

16.艺术直觉: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17.创作灵感: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活跃的特殊思维状态。

18.创作个性: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里特征,是文学风格内在依据。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1)隶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也被称为文学学,名称来源于前苏联。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名称来源源于西方。

2.文艺学的分支文艺学:a.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b.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c.文学史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属于研究一般的、共时性的研究范围。

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3.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关系文学理论: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规律,并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学科。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以及文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历史的和美学的评判,它与文学现状联系得更紧密些。

文学史:研究以往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自身继承、革新的内在联系。

对文学活动具有认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

三者关系:文学理论以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为基础,从中吸收养分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以文学理论为根基,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

4.文学理论在语言文学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艺术古代汉语语言文学系→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古、现、当)外国文学(欧美、俄苏、东方)↓文学创作写作:写作学——文学写作应用写作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和语言学有密切关系5.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常识

文学理论常识

文学理论常识(一)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一种理解诗的方法。

为孟子所提。

《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

后世对于“以意逆志”中的“意”究竟是说诗者之“意”还是作诗者之“意”,众说不一。

汉代经学家和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意”是“说诗者”之意。

如赵岐《孟子注疏》说:“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

”朱熹《孟子集注》说:“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

”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则认为“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汉儒说诗那样的牵强附会。

近人王国维则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玉溪生年谱会笺序》)他认为“意逆”虽在说诗者,但说诗者在对作品进行解释时,应贯彻“知人论世”的原则,以避免主观武断之弊。

这一解释比较合理。

知人论世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

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

文学创作有时需要借鉴古人。

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更需要了解古人。

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

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例如北宋梅尧臣在《和淮阳燕秀才》中说:“惭予廷荫人,安得结子□,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

”他认为自己由恩荫出身,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不一样,因而感到很惭愧。

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说:“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文学理论作业一答案.doc

文学理论作业一答案.doc

《文学理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题史;2、宇宙;作家;作品;读者;3、文学的观念;文学的构成;文学的创造;文学的接受;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4、审美;5、内部研究;外部研究;6、自下而上;自上而下;7、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史;8、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20、首先,要坚持整体的、综合的研究视野。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文学的审美规律与其他规律之间的关系。

再次,要坚持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相结合。

第四,要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相统一。

(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第二章:文学的观念1>摹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2、I寺可志;3、摹仿说;4、贺拉斯;5、梁启超;6、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德国文本主义;英美新批评;7、英加登;姚斯;8、意识形态领域;9、萨特;20、情感符号;11>《礼记•乐记》;22、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13、形象性;14.首先,从文学的媒介语言来看,文学具有社会属性;其次,从文学的主体作家的社会属性来看,文学具有社会属性; 再次,从读者阅读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文学具有社会属性。

25、首先,就反映对象看,文学的反映对象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其次,就反映目的看,文学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来占有世界的,因此,文学作品中就会处处含情,带着作家强烈的情感色彩。

再次,就反映的方式来看,文学是以感性、生动、具体的方式,而不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方式来反映世界,因此,文学的世界是一个完整、鲜活、栩栩如生的世界。

26、第一、文学的形象性;第二、文学的情感性;第三、文学的想象性、虚拟性;(要求阐述合理,论证充实,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能自圆其说。

文学理论1复习

文学理论1复习

一、名词解释3*51、期待视野由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文学作品做出的预先估计和判断。

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的四要素分别是生活、作品、读者、作者,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是文学产生的源泉,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品是文学的载体,读者和批评者是文学的接受者、鉴赏者、再创造者。

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它具有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文学理论因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不同而方法各异,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

4、艺术构思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通过艺术直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以艺术综合、简化、变形等构思方式,孕育艺术形象序列或意念心境、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5、艺术直觉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人们用这个概念来指称那种在艺术活动中区别于逻辑思维的独特的艺术思维。

6、创作灵感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活跃的特殊思维状态。

创作灵感到来之时也就是艺术直觉能力充分展现之时。

7、文学象征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多义性的特征。

8、文学意境意境概念是中国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文学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9、文学典型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生命的斑斓色彩、灵魂的深度和深刻的历史真实。

10、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5、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6、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7、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8、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

9、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

10、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

11、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

12、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发生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有时,作品中某一局部的场面或插曲产生的情景,亦可称为情境,其实它只是局部情境。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13、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具有情节性。

14、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5、意蕴:是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16、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17、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与未完成性。

18、剧本: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

19、散文:古代把除韵文、骈文之外的文体都称为散文。

“五四” 以来,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成为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地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

感受真挚新颖,题材广泛,结构灵活,语言自然优美。

20、接受动机:指在文学活动中,推动接受者进行接受活动的心理内驱力。

在接受动机的驱使下,读者调动相应的全部主体力量展开对文本的接受行为。

21、二度创造:指读者在阅读、欣赏文本过程中在心理-精神层面展开的、不同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的艺术创造(首度创造)的再创造活动。

二度创造是建立在读者自由、能动性基础上的审美再创造。

22、文学经典: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

23、文学批评标准:人们据以评价文学现象的具体尺度。

24、艺术标准:批评家据以衡量文学现象的艺术性的价值尺度,具体体现为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第一,语言形式的创造性。

第二,艺术形象的涵摄性。

第三,阅读余味的深厚性。

25、鉴赏型批评:一种侧重于鉴定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文情趣、审美品位和笔墨韵味的批评类型。

26、认知型批评:一种侧重于学理地评析文学现象、体现认知冲动的批评类型。

27、实用型批评:一种侧重于从社会教化效果评论文学现象、适应社会整合需求的批评类型。

28、消遣型批评:一种侧重于报导文学的相关新闻逸事、投合读者消闲需要的批评类型。

29、文学批评方法,是指文学批评过程所呈现的批评视角、阐释重心和评价系统等的综合轨迹。

30、文学批评的主体:指文学活动中的批评者或批评家角色。

文学批评者的主体性:批评者具有独立人格,通过具体的文学批评行为展现出独立自主的人格魅力。

31、批评文体类型:①以诗论诗式②评点式③评传式④序跋式⑤随笔式⑥论文式简答题一、分析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的区别。

创作动机:在文学理论中,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二、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有哪些差异?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认知直觉(科学直觉):不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而直接把握认知对象的内在性质和本质规律。

直接性(无逻辑推理过程)、无意识性、创造性。

三、艺术情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如何?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关系:①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②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③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

四、艺术想象的特点是什么?①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②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五、艺术理解在文学创作过程有哪些作用?①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艺术理解一经形成,就会贯穿作家整个创作过程,对作品的形象、情节、主题乃至形式诸因素都产生重要影响,并引导着创作过程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②艺术理解与选材:选材是指作家在大量的生活经验储备中挑选准备表现的材料的过程。

艺术理解是判断生活材料有用性的主要手段。

③艺术理解与构思:构思是作家调动各种心理机能将纷乱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艺术世界的过程。

在构思过程中,从性格刻画到情节安排,都离不开艺术理解的帮助。

六、请联系具体文学作品说明意境与象征的区别。

1、文学象征: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象征的分类:①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具有情节性。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国古代寓言: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

②符号式象征:一类是抽象符号象征:鲁迅的“铁屋”。

另一类是具象符号象征:老马,骆驼,海燕等。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①情景交融(意境的表现特征):第一、景中含情式: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表达。

“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情中见景式:往往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象历历在目。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第三、情景并茂式:抒情与写景浑然一体。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②虚实相生(意境的创造特征):“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物境”等;“虚境”则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称“情境”、“神境”或“灵境”。

“实境”与“虚境”叶绍翁:《游园不值》③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特征):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七、试述文学象征的特征,举例说明你对象征的理解。

①哲理性:《精卫填海》隐含着以小持大、奋斗不息的哲理。

《变形记》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思考。

②暗示性:戴望舒《雨巷》;贝克特《等待戈多》③荒诞性:一是形象的荒诞:埃及狮身人面像;华沙美人鱼等。

二是生活情理上的荒诞:西方现代派文学:《城堡》《秃头歌女》等。

④多意性:文学象征往往是在一种文学形象中蕴含着多种意义空间。

毕加索:《格尔尼卡》。

八、举例说明文学作品意蕴的系统性和丰富性。

1、文学作品的意蕴,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2、由于整个文学作品及其艺术世界时作为有机的生命形式存在的,所以作品的意蕴也构成由表及里的有机系统。

例:《西游记》的系统性和丰富性①对社会现实的影射和批判。

②对生活真相和社会逻辑颠倒的揭示。

③对明代社会结构的深刻认识。

九、简述诗歌的艺术特征。

1、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2、艺术特征:①凝练且富有音乐美的语言②强烈的情感③跳跃性的言语结构十、比较小说与剧本的叙事差异。

1、小说叙事:①所谓叙事,即叙述者按照一定的叙述方式来结构一系列事件。

不同的叙事决定了小说不同的性质和面貌。

②小说叙事以作者对人生的经验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会和理解为基础,这种虚构中的现实正是小说的特别之处。

③小说是虚构的叙事作品,小说叙述的故事是作家想象的结果,因此,虚构也是小说叙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

2、剧本叙事:①剧本的叙事主要体现为台词和舞台提示,台词是剧本叙事的主要方式,它以对话(对白)为主,还有独白和旁白。

②戏剧冲突是剧本的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体现了剧本的叙事性和这种叙事必须适应舞台演出要求的特点,也是戏剧叙事不用于一般叙事之处。

③剧本的叙事主要由人物语言即台词来完成,具有性格化,动作性和富于潜台词等特点。

十一、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1、表达目的不同: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其语言行为如议论、陈述、抒情等一般指向现实世界;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务于艺术世界的模拟性。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日常语言往往以意义的表达和接受的畅通为基础,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

十二、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

文学语言的这种特征可以用一个“活”字来概括,即文学语言应该是一种“活”的语言。

当代作家汪曾祺说过:“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它是活的。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白居易《金针诗格》中也有表述,如“说见不得言见,意中含其见”,“说闻不得言闻”,“说远不得言远”等。

十三、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1、主观与乐观的统一。

2、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3、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4、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十四、何谓典型?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显示出特征的性格。

2、显示出生命的斑斓色彩的性格3、显示出灵魂深度的性格。

4、蕴含深刻历史真实的性格十五、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构成?1、文学接受是指读者对作品阅读、理解、欣赏的活动,是文学活动的最后一环。

2、读者、作品是构成文学接受的两大要素。

3、文学接受的主体是读者。

读者的作用:①读者在文学接受中尽力理解或还原作家赋予作品的意义。

②读者在文学接受中对作品意义有新体会与发现。

4、文学接受中的读者与作者:①读者与作者所面对的事物不同。

②读者与作者的审美方式不同。

③读者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作者创作。

5、文学接受中的读者与作品:①作品对读者接受具有规范作用。

②作品一般具有意义不确定性和空白处,等待读者去解释。

十六、谈谈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

1、审美感受:指读者在阅读文本、重新创造艺术形象的同时,对重建的艺术形象进行审美的感知、领悟和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