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综合测试2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等。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什么意思?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的。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根本力量。
4.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剩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这种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根本原因。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强调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等原则得到实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6.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7.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
马原考试题库
马原考试题库【导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课程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马原知识,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性和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做好马原考试的准备,以下是马原考试题库,供学生们参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 列宁主义关于意识和物质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 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是哲学思维的基本要求之一,请谈谈你的理解。
4.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请简要解释其内涵。
3.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请你对此做简要阐述。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高任务是什么?【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什么?【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4. 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1.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2.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农村革命和土地问题的历史地位是什么?4. 马克思主义如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是实践中的理论?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总结】通过对以上题目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测试3及答案
综合练习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C.《资本论》D.《神圣家族》2、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这是()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4、()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A.意识范畴B.实践范畴C.物质范畴D.认识范畴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7、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认识—实践—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9、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10、在真理检验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 )A.实践标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B.实践标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C.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11、社会存在是指(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12、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1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个人和群众的矛盾C.社会基本矛盾D.革命和改革14、商品是(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15、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竞争的结果17、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1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马原客观题答案
马原客观题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客观性、革命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多个基本特点,其中包括客观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这些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标志,也是其与其他哲学体系的显著区别。
•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性是指其立足于客观实际、以客观真理为基础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实在是独立于主观意识的存在,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着对客观实际的科学研究和客观规律的把握,追求真理,并通过实践不断验证和发展。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革命思想体系。
它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其内在的无法解决的矛盾,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武器,成为改变社会状态 quo 的有力思想武器。
•实践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根源和基础。
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认识实践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认识相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知行合一、实际问题导向的认识方式。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思维和认识能力是在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
这一观点对于认识社会的规律、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揭示。
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揭示,为人们了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这为被压迫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实现社会进步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实践和认识相结合,强调实际问题导向。
这种观点对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公务员真题:综合测试试卷(二)及答案
公务员真题:综合测试试卷(二)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1. 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公民具有政治上的行为能力的法定年龄是()岁。
A. 十四B. 十六C. 十八D. 二十2. 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该是()。
A. 政策指导法,法律和政策,两者相辅相成B. 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律必须服从政策C. 法高于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D. 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3. 决定公民行为能力的主要因素是()。
A. 能否独立生活B. 智力是否正常、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C. 身体有无残废D. 历史是否清楚4. 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适用法律时,()。
A. 就不必考虑形势B. 也应考虑形势C. 必须考虑形势D. 法律必须无条件服从形势5. 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负责。
A. 全国人大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中共中央D.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6. ()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
A. 宪法B. 国务院及其所属机构的规范性文件C. 法律D. 地方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7.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一方面表现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另一方面表现为()。
A. 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B. 公民平等地承担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C. 国家机关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一律平等D. 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也平等地承担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8. 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根据宪法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周岁的我国公民可以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
A. 40B. 45C. 50D. 55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 群众团体B. 国家政权机关C. 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D. 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10.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 具体行政行为B. 抽象行政行为C. 行政处分行为D. 民事侵权行为11. 对因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起诉,由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属于()。
马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及答案
马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D ) A. 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 B.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C. 社会发展具有唯物主义的规律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具有唯物主义的规律性。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B ) A. 解放生产力 B. 解放生产力和消除剥削 C. 实现共产主义 D. 实现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消除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B ) A. 阶级斗争 B. 功利主义 C. 革命暴力D. 个人主义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阶级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灵魂。
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 D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D. 马克思和恩格斯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是( A ) A. 德国 B. 苏联 C. 中国 D. 法国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是德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和创作。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 B )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C. 英国资本主义的危机 D. 俄国社会的变革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 D ) A. 理想主义世界观 B. 唯心主义世界观C.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D. 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是( A ) A. 实践性检验真理 B. 主观主义 C.客观主义 D. 统一认识和实践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是实践性检验真理,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考察和验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共产主义学说
C. 社会主义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
A. 阶级斗争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社会演进理论
D. 劳动价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 社会形态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理论
D. 生产力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阶级分析
B. 实证研究
C. 历史唯物主义
D. 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中石油考博辅导班:2019中石油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中石油考博辅导班:2019中石油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包括: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和本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以下简称“直博”)。
招生类型分为学术型博士和工程博士。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政治理论教研室,1995年更名为“人文及社会科学部”,承担全校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的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
2009年11月12日,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两院合署办公。
2015年12月3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调整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将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相关职能划归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挂靠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2017年11月将人文艺术教育中心从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离出来,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建成了一支学历水平高、学缘优势明显、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布局全面的教师队伍。
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教研室,中国石油石化企业文化、国际石油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三个研究中心,以及资料室和学院办公室。
近年来,各教研室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团队攻关,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截止2017年12月,学院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专任教师26人。
专任教师中,教授4名,副教授8名,讲师14名;具有博士学位20名,硕士学位6名。
学院拥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和哲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正在招生的硕士专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高等教育学四个硕士专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专业。
其中硕士学位各专业接收符合条件的推免生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博连读资格。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首位,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的思维、认识和社会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和矛盾,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无穷尽的运动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上的东西。
•转型理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革命理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是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形态来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包括:•人的本质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有相似之处。
•社会公平与正义观念: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类似的价值观。
•对自然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指导性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原则。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正文】二〇二一年期末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A. 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C. 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理论D. 科学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经济答案:A2.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可知的C. 世界是感性的D. 世界是发展的答案:D3.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是()。
A. 资本主义发展的终极阶段B. 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阶段C. 资产阶级专政的形式D. 全球化经济的标志答案:A4.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主义制度B. 公有制经济C.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D. 实现共同富裕答案:C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其核心是辩证法。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有哪些重要观点?答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重要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实践?答案: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通过改造社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4.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有哪些特点?答案: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和危机加深等特点。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50分)1.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精神支柱,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大连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_5
大连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发展在本质上是指()。
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2.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A.正确B.错误3.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A.正确B.错误4.19世纪初期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莫尔B.摩莱里C.圣西门D.傅里叶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有()。
A.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B.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C.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D.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6.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条件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观念C.科学文化的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7.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A.经济结构B.政治结构C.文化结构D.观念结构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
A.《资本论》中B.《共产主义原理》中C.《哥达纲领批判》中D.《共产党宣言》中9.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是辩证发展的问题C.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10.价值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D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CD5.参考答案:BCD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ABD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AC10.参考答案:ABCD。
综合考试题二
综合测试题二一、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马克思主义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 19 世纪 20 年代B 19 世纪 30 年代C 19 世纪 40 年代D 19 世纪 50 年代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B 精读和泛读结合C 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4.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5.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7.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 、实用性B 阶级性C 科学性D 实践性E 革命性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C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 科学社会主义3.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脑的机能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D.物质世界的主4.实践的特点是( )A 客观性B 有用性C 创造性D 社会历史性E 主观性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7.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 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E.文艺、道德、宗教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A 生产全球化B 贸易全球化C 金融全球化D 货币全球化10.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 (E 企业经营全球化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细节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 E.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共 10 小题,每题一分,共 10 分)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3.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劳动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永恒发展规律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6.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血缘关系()() ()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8.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9.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垄断资本主义结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三、材料分析题(12 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家艾科卡在刚接任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时,该公司正面临着破产的绝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原理等。
2.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对立统一和发展规律。
3.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原理是什么?社会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包括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
其中,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无产阶级专政是确保公有制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政治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达到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7.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私有制?马克思主义批判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公有制,以消除阶级差别,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8.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原则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倡导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统一,主张各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反对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
9.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和政治原则,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1.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在其基础上产生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的变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阶级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是由于资本家占有并支配生产资料的特殊关系所导致的。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剥削的表现,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追求实现所有制的公有化,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6.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统治者用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的机构。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社会内部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国家是为了巩固工人阶级的政权而存在的。
7.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观点认为,共产主义是最终实现的社会形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不再受到任何私有制的束缚,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公有的,个人能够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树知到“形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1
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树知到“形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些有哪些?其发展变化是怎么样的?3.垄断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垄断行为所创造的更多市场价值B.垄断势力在自由市场上的巧取豪夺C.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生产和非生产领域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C.社会矛盾严重激化D.无阶级领袖人物的出现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B.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C.货币投入流通带来剩余价值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物性B.客观规律性C.内部的矛盾性D.客观实在性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9.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A.—切为了群众B.从群众中来C.一切依靠群众D.到群众中去10.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1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原理期末总结试题
马原理期末总结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满分60分)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
A. 无产阶级立场B. 资产阶级立场C. 小资产阶级立场D. 事物的立场2.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
A. 唯物史观B. 辩证唯物主义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科学社会主义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是世界的根本矛盾。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 人与自然的矛盾D. 矛盾和斗争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决定的。
A. 内因B. 外因C. 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D. 机遇和巧合5.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由()推动的。
A. 个人B. 科技进步C. 阶级斗争D. 改良主义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B. 人与自然的和谐C. 工人阶级对政权的掌握D. 人民的祖国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C.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D. 民族与国际的矛盾8.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是()。
A. 完全消失B. 继续存在C. 以新的形式存在D. 得以克服9. 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性原理是()。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C. 辩证唯物主义D. 革命和暴力10. 马克思主义的动力学原理是()。
A. 批判和斗争B. 阶级斗争C. 无产阶级专政D. 军事革命道路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
A. 政府为中心的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公有制D. 私有制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矛盾是()。
A. 阶级矛盾B.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C.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个体与个体的矛盾B. 阶级矛盾C. 共产主义与私有制的矛盾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是谁创造了历史?()A. 人民群众B. 先知和领袖C. 学者和理论家D. 政府和官员15. 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请解释它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实践。
认识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
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认识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发展。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题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简要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它认为社会的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并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形态的更替。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社会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组成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形态的更替所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革命的爆发所引起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的革命性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对于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题3.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什么?简要阐述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一种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理论,它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终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物质、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自由的条件下,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只有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参考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参考答案及解析单元综合测试(一)一、 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D 5.A 6.B 7.A 8.C 9.A 10.C 11.B 12.D 13.D 14.A 15.B 16.A 17.C 18.C 19.A 20.C 21.A 22.B 23.B 24.B 25.D 26.A 27.C 28.D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31.ABCD 32.ABD 33.BCD 34.ABD 35.BCD 36.ABCD 37.ABCD 38.BD 39.ABD 40.ABC 三、 简答题 41.(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1)客观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
43.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是深刻的,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综合测试2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B )A.世界是发展的B.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D.世界是物质的2、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3、《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B.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4、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A )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B.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C.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D.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5、发展的实质是( 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D )A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 B.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7、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2003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D )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手段D.实践的中介9、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
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
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 A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10、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11、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12、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 A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1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16、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17、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D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1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这种观点属于( B )A.历史宿命论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决定论观点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19、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D )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0、劳动二重性是指( A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二、多选题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B C D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D.否认了世界的矛盾性2、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 A B )A.心外无物B.“存在就是被感知”C.理在事先D.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B C D )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社会规律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A D )A.与事物不可分B.与事物直接同一C.与事物并非直接同一D.客观的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B C )A.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B.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D.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6、“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着( B C D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B C D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8、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贸易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是(A B C D)A.新兴产业的大量涌现所导致的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B.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的要求C.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D.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的出现9、下列组织中不属于所谓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的组织是(B C D)A.亚太经合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1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两个必然”是指( C D )A.资本主义必然胜利B.共产主义必然胜利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D.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三、简答题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或者说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答:新旧事物有着根本的区别,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但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即批判地继承.新事物在抛弃旧事物的糟粕的同时,批判地继承了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并把它们作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如果绝对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失去联系,新事物就失去了得以产生的基础,更谈不上发展.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答: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要素,而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渗透在生产力诸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科学技术也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它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通过实体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5、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答: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变化,所以人的本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6、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社会意识虽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上具有不同步性.社会存在变化以后,同原有的社会存在相联系的社会意识不会立竿见影地全部消失,在一定的时期内,旧的社会意识依然存在,并阻碍社会的发展.但是,旧的社会意识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存在的进一步的变化,旧的社会意识或迟或早总要消失.7、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答:(1)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2)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一定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消失,这一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
(3)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
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到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
8、简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
答:第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第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
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获得了更有利的条件、更广阔的空间,因而历史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第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这对于社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四、论述题1、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答:失败原因: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历史教训: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2、试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出现“数字鸿沟”,差距扩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很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断加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在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