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题讲座——陈洪国知识讲解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45分钟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45分钟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些习的方法和技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道。
"可见兴速对数学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于学生对学生上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数学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我们对某种认识活动产生了兴趣,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
如果开场白证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注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邀、求妙、求新”上下功大。
二、建立融洽的此一关系,培养学习兴理身为一个老师,如果学生很怕你,就会很难喜欢上你的课。
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
一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立老时,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值的态度,教师对他们不能一味的发怒,应该结循善诱,注意保护住们的自尊心,要善于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学生继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又能感受到老师的和蔼。
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信息接触快,知道得多,这样也给教师带来教学上的困难,要想克服这一困难,教师一定要解读学生,彻底的了解学生知道什么?想要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只有对学生了解了,才能设计出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对这节误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1、创设童话故事情景。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专题讲座(10个专题)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专题讲座目录第一讲逻辑推理初步 (2)第二讲循环小数化分数 (4)第三讲分数计算(一) (10)第四讲分数计算(二) (13)第五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 (17)第六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 (22)第七讲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27)第八讲工程问题 (29)第九讲圆的周长与面积 (32)第十讲不定方程 (40)第一讲逻辑推理初步学习提示:本讲主要是逻辑推理问题,这类问题很少依赖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进行计算,而主要是根据某些条件、结论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称之为逻辑推理问题。
典型题解下面介绍一些逻辑推理问题以及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例1 我国有“三山五岳”之说,其中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一位老师拿出这五座山的图片,并在图片上标出数字,他让五位同学来辨别,每人说出两个。
学生回答如下:甲:2是泰山,3是华山乙:4是衡山,2是嵩山丙:1是衡山,5是恒山丁:4是恒山,3是嵩山戊:2是华山,5是泰山。
老师发现五个同学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呢?例2 甲乙丙三人对小强的藏书数目做了一个估计,甲说:“他至少有1000本书”。
乙说:“他的书不到1000本”。
丙说:“他至少有一本书”。
这三个估计只有一句是对的,那么小强究竟有多少本书?例3 从前有三个和尚,一个讲真话,一个讲假话,另一个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
一天,一位智者遇到这三个和尚,他问第一个和尚:“你后面是哪一个和尚?”和尚回答:“讲真话的”。
他又问第二位和尚:“你是哪一位?”得到的回答是:“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
他问第三位和尚:“你前面是哪位和尚?”第三位和尚回答说:“讲假话的”。
根据他们的回答,智者很快分清了他们各自是哪一位和尚,请你说出智者的答案。
例4 桌上放了8张扑克牌,都背向上,牌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
现已知:(1)每张都是A、K、Q、J中的一张;(2)这8张牌中至少有一张Q;(3)其中只有一张A;(4)所有的Q都夹在两张K之间;(5)至少有一张K夹在两张J之间;(6)J和Q互不相邻,A和K也互不相邻;(7)至少有两张K相邻。
小学数学运算技能讲座(新)
《小学数学运算技能》专题讲座锦星镇红湖小学:曾锦数学运算技能我想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计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二是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三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计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1、计算教学的意义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⑴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具有非负有理数(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也是他们继续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基础。
⑵计算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也是对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⑶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还要能够根据数据特点,恰当地应用预算定律与预算性质,使计算更合理、简便。
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⑷计算是一项“细活”。
通过计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
⑸计算教学是提高数学科教学质量的保证。
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清楚:要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因为数学的一切题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
凡是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般都是计算不过关。
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2、计算教学的要求第一学段: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回家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理清知识脉络促进意义理解——一道分数意义习题的思考与探索
理清知识脉络促进意义理解—— 一道分数意义习题的思考与探索发布时间:2021-02-26T10:51:09.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1期作者:郭益东[导读] 此题是五年级检测试卷中的一道常考题,学生错误率非常高郭益东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小学 311241缘起练习题呈现:此题是五年级检测试卷中的一道常考题,学生错误率非常高,甚至有部分学生一直到小学毕业,还没有搞明白究竟怎么回事。
笔者在五年级两个班的76位学生就本题进行了测试。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以便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错误原因,要求学生用文字结合示意图的形式加以说明,10分钟内独立完成,整个过程真实、可信。
仅看结果,正确的有39人(两个班分别为20人和19人),正确率为51.3%,结果与过程均正确的仅有30人(两个班分别为16人和14人),仅占39.5%,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课后与同事交流中发现,很多同事对这个习题也是头疼不已,从一开始的耐心讲解分析,到最后让学生的死记硬背,效果总不是那么的理想。
笔者试图通过回顾分数学习的历程,理清分数学习的知识脉络,找寻错误的根源,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析这道习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分数的意义吗?分数的意义究竟有哪些?现在主流观点认为分数具有“率”和“量”两种不同的意义。
笔者试图通过回顾两种分数意义学习的历程,理清分数学习的知识脉络,找寻错误的根源,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表示一种关系学生三年级时从“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强调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加入整体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与整体相比较,部分也可以是一个数。
新版的人教版教材中,还增加了“分数的简单应用”,教材先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内容,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表征的理解内化。
小学数学复习专题讲座讲稿
小学数学复习专题讲座讲稿每个学期期末都将有两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课的,但长期以来对复习课的研究,关注较少,出现了复习课就是做卷子课,整个复习阶段教师累、学生苦的现象。
一、复习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二、不同年级复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三、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谈起复习课,就会让人想起一个坐”冷板凳”的角色。
印象中,复习课就是先归纳知识,再进行练习,很枯燥。
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受人冷落的复习课却至少占据了教学总课时的1/3!因此,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是完善和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复习课有别于新课和练习课,要防止冷饭重炒。
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
复习课的特点只一是“理”,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使之“竖成线”、“横成片”到达提纲挈领的目的。
特点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同时,弥补缺漏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复习的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这些都依赖于施教者要组织好学生复习。
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我认为复习课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揭示目标阶段二、再现知识阶段三、疏理沟通阶段四、深化提高阶段以上四个阶段教学只是复习课的一般形式。
一般以四个阶段教学顺序进行,但每一个阶段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教师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以到达提高复习课效果的目的。
数学复习的目的任务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查漏补缺,系统梳理,夯实“双基”,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开展。
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
教学应学生而动让想象生成精彩——大概念下图形的旋转一课案例分析 论文
教学应学生而动让想象生成精彩——大概念下图形的旋转一课案例分析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时期的教育形式对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本文将“创设有效的操作活动”与“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相结合,以图形旋转的大概念“旋转变换的表象”为突破口,从五年级的图形的旋转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旋转,增强空间观念。
关键词:图形的旋转,旋转变换的表象,想象,操作引言:五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虽然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但是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如何结合大概念教学突破这一难点呢?一、什么是大概念大概念:英文为BigIdeas或BigConcepts,多被译为大观念、大概念、核心观念或核心概念。
从学科本质的角度,大概念是深层次的、可迁移的核心概念,指向学科具体知识背后的本质内容,体现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核心观点。
学科大概念可以理解为反映学科本质的关键概念,能将学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是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
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大概念是旋转变换的表象,也就是图形旋转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并且各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都等于旋转的角度”。
二、图形旋转的案例在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考试中有一道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题目:(1)画出三角形ABC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2)画出三角形ABC绕B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这道题我统计了一下我们学校503班完成的情况,第(1)题正确率是100%,第(2)题正确率只有70%。
第一个问为什么正确率高呢?因为给的是A点,与A点相连两条线段AB、AC都是直角边,学生很容易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两条线段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对于第二个问,给的是B点,与A点相连的两条线段分别是直角边BA和斜边BC,学生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第六种:第七种:第八种:对于学生出现的这8种错误,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中心点找混淆了。
小学数学第三学段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第三学段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案例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二、文献综述 (5)2.1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7)2.2 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8)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9)三、研究设计 (11)3.1 研究目的与问题 (12)3.2 研究方法与步骤 (13)四、小学数学第三学段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案例分析 (14)4.1 案例一 (15)4.1.1 教学目标 (16)4.1.2 教学内容 (16)4.1.3 教学方法与手段 (18)4.1.4 教学效果评估 (19)4.2 案例二 (21)4.2.1 教学目标 (22)4.2.2 教学内容 (23)4.2.3 教学方法与手段 (24)4.2.4 教学效果评估 (26)五、结论与建议 (27)5.1 研究结论 (28)5.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0)一、内容概括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分析。
研究团队对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该学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和兴趣点。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路径。
基于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和特点,研究团队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框架和实施路径。
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性,提出了相应的跨学科主题设计方法和教学策略。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案例探究。
本阶段通过多个真实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详细阐述了教学实践过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案例涉及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科学、信息技术等)的整合,展示如何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案例的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反思和总结,研究团队分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效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后续研究方向。
小学数学教研专题讲座讲稿
小学数学教研专题讲座讲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
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
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
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
善用知识联系加深数学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实践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9/3数学JIAOXUEYUEKANXIAOXUEBAN本期话题善用知识联系加深数学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实践□俞世祥朱萍洪巨波【摘要】“积的变化规律”是乘法运算中重要的规律,本节课教学之前,在乘法口诀、乘法题组计算等情况下已经有所渗透。
因此,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题组计算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在回顾相关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加深数学理解,渗透函数思想。
【关键词】积的变化规律;函数思想“积的变化规律”是乘法计算中自然存在着的规律,即当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外一个因数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这一种关系,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已经有所体会,如“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其中因数5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反之,另外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除以2。
但是,由于受当时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并没有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探究。
到了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认识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计算题的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关系式”)。
它可以看成有关“速度”的数量关系的变式,在学生学习了有关“速度”的数量关系后,添加有关“工作效率”的关系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总结出有关“工作效率”的数量关系。
(三)在“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时感受整数笔算乘法的一般化“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迁移于“两位数乘两位数”,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追问假如是“四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三位数”又应该怎样计算?整数乘法都是怎样笔算的?在解决以上问题时实现笔算乘法的一般化。
同时,介绍“你知道吗?”中的“格子乘法”,进一步体会笔算乘法的算理是因数的分解相乘后再相加,并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
(四)在“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时渗透函数思想“数量关系”反映的是有关联的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进一步理解,如果把“三个量”称为“三种量”,就可以从“常量思维”转变到“变量思维”,“函数思想”的渗透就可实现了。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陈洪摘要:生活情境表征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借助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来理解、分析、表达抽象的数学问题。
同时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涉及了大量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素材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生活情境表征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一、现实情境分析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都是借助生活情境而存在的,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表征成其熟悉的现实情境,就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题意,进而解决问题。
案例一:借助现实情境表征加减法运算的问题当然,现实情境中不仅仅有数,还有运算。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认识加法和减法这两种运算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是这样的运算在孩子理解起来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材也安排了大量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图1是人教版加减法的教材图,当然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们的教材图都是以动画形式呈现的,更生动便于学生理解。
图1在教材安排的练习中,也是根据现实情境让孩子说一说一些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含义,帮助他们将生活中的情境与加减法的运算建立联系。
只有借助大量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整体,减法就是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学生才能有意识借助情境表征问题。
图2在解决图2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会先看图中的信息理解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鸟叼走了两颗樱桃,第二幅图刺猬拿走了一个苹果,这前两幅图都表示的是拿走、去掉的意思,所以应该是减法。
而第三幅图交警叔叔指挥车辆靠边停车,就是把已经停好了的三辆车和马上要停的这一辆车合起来,所以这幅图表示的是加法的意思。
学生描述这三幅图的情境的过程,就是他们借助生活情境进行表征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采用丰富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更自然地借助现实情境来表征数学问题。
江西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2课时 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1)
民国时有写放花盒子的竹枝词:“九隆花盒早著名,美丽花样整四层,若问四层为何物,一字一楼二连灯。
”这里的“一字一楼”,楼说的是花盒子的层,指的是每放一层的时候,会从盒子里飞迸出一幅大喜字,类如福禄寿喜之类的拜年话。
这里所说的灯,就是最后出现的花灯照耀,应和着上元灯节的喜兴。
这种花盒子,可谓花灯的升级版,将元宵节燃放至高潮。
花朵动漫在线播放/。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邹德平母亲走了整整一百天了,临终时未曾留下一句话,静静的走了,或许带着对我们无尽的眷恋走的!一想起有母亲在的日子,往事就被裁成一段一段的,每个段落都与母亲有关;从此,每个日月里,都会有思念穿过时空的门楣,静静落在我思绪的心田。
————写在思母的时候一那时候,听母亲说过,父亲家里很穷很穷,爷爷去世的比较早,只有奶奶带着父亲和一个有智障的伯父生活,过着含辛茹苦的日子。
奶奶是个淳朴而勤劳的人,但那个年月日子过得总是紧巴巴的,以致父亲过了男大当婚的黄金年纪。
邻居介绍了,穷,没成;村里人也帮着讲,穷,不行!那时还不是外公的外公也帮着父亲说和,还是穷,没戏!最后把人盯急了,人家反问外公,你不是有女儿吗?一向脾气倔强的外公就真的做主了,后来,比父亲小6岁的母亲就嫁给了父亲。
再后来,就有了我、二弟、三弟。
一直相信,这世界上,有一种感情是可以沁入心骨的,无论你走过多少沧桑,依然会鲜活如初,母亲和我走过的童年也是这样。
在依稀的童年记忆中,我的家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住着我家还有二爷三爷家,奶奶说,我们家以前家境很富有的,有几十亩田地,开着米铺和当铺还有药铺,父亲至今还传承着祖传的民间单方,后来在文革的时候被抄家而家道中落了。
小时候,母亲在生产队里上工早出晚归的,我就像个散养的小鸡仔,喜欢穿着大伯的倒跟布鞋四处乱蹦跶,一天总是把四合院寻个遍,一会到二爷家的马厩房里去拽拽马尾巴,一会到三爷家把他炸爆米花机子在炉子里放上点石子摇几圈------,白天的日子很快在我的快乐淘气中很快度过了。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几点做法_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几点做法发布时间:2021-09-07T15:58:37.10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2期作者:陈鸿国[导读]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舒适、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兴趣;陈鸿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843600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舒适、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兴趣;创设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思考;教师要把握好时机,指导学生思考的方法。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几点做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几点做法引言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同时,在教育过程当中也应该让学生养成一些好习惯,掌握对应的学习技巧。
但从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忽略了学生思维以及学习方法方面的教育工作。
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当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具备这一能力之后,才可以独立地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够独立地运用数学知识。
很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这一方面,而这主要是因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下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时间,完全由自己来把握课堂的节奏。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当前数学教师虽然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方面,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缺乏一些针对性且高效的数学教学手段。
首先,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仍然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空间。
大部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没有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_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11-25T06:31:46.4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1期作者:杨国龙[导读] 教育是为社会而服务的,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此近年来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杨国龙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高铁新区学校摘要:教育是为社会而服务的,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此近年来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
小学数学学科既是一门基础性质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学科,在教育改革下,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与数学相关的能力也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
其中解题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综合能力素质的体现,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然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不重视。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再提出几点提升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的就是为社会提供综合性质的人才,就传统应试教育而言,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灌输数学知识而来,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思维并不能够得到提升,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理论型的单一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对此新课标提出了在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候的重要能力,被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所忽略。
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培养小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以数学核心素养为首的综合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生提问题教师得先会提问题。
“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问题的课堂,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有问题的课 堂”
2、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笼统、过大 。
所以新课程理念提出: 要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 一听就一目了然。
(2) 提问过于频繁。
c.问题要精心设计。
(3)、活动将结束时候的提问。
4、关注情感目标的提问。
我们还要关注孩子在课堂上 的提问,课堂上提的问题多了, 课后的练习就没问题了,课堂上 没有提出问题,课后的练习可能 就有问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 学生多提问题。
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的对策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广泛性
所以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注 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的提问
(1)、入课时的提问。 a .为了解学生问。
b.将学生的兴致引入课堂
所以说,我们的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数学又来源于生活 ,数学又服务于生活。
(2)、数学活动中的提问
a.问题要具体,结合学生的话 来问。
b.问题要有挑战性, 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所以新课程理念提出: 老师提出问题后,要给足学 生的时间和空间。
(3)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 学生冷场。
所以新课程理念提出: 在每一 节课上,都要关注全体学生。
(4)提问跳转很快,不能跟随 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
所以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关 注问题生。
(5)提问多数为顺向思维的问题 ,少有逆向思维的问题。
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4、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科学性 5、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启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