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称谓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称谓大全

中国称谓大全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一、直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夫之母婆阿婆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二、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三、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四、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附: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曾祖父、母——曾孙、孙女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二、亲戚长辈称谓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三、家族平辈称谓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夫弟(丈夫的弟弟)——嫂弟妇(丈夫的弟媳)——嫂爱妻(本人的妻子)——夫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四、亲戚互称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姻翁(亲家)——姻弟姻姆(亲家姆)——姻室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家族称呼大全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直系。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之母婆阿婆。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中国人称谓简介

中国人称谓简介

,都得有个正确的称呼。 大致按总称、通称、俗称或古今
称某人是某学科及某项研究发明的
晋正卿,籍谈九世祖。”
父母之谓也。”
言有养子也。”《诗.小雅. 家家等
按辈份称伯母
称父亲表姐妹的丈夫 表姑父、表姑丈
称母亲的堂姐妹 堂姨 表姐妹的丈夫 姐妹的丈夫 表姨夫、表姨丈
姨夫
姐妹(今)
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 婆娘、
称同一祖父的兄弟 称同一祖父的姐妹 从父昆弟、公昆弟、从父兄弟、 同祖姐妹、从妹、叔伯姐妹、堂姐妹、姐妹 同堂兄弟、堂兄弟、叔伯兄弟等 今人多直呼兄弟,不甚计较确切的称谓。 称远房兄弟 远兄弟、宗兄弟、族兄弟、族昆弟、 从父兄弟 今人多直呼兄弟,不甚计较确切的称谓。 称舅父、 称舅父、 称舅父、姨母的儿子 称舅父、姨母的儿子 表兄、表弟、姨子(姨母之子)、甥、舅子 表嫂、表弟妇 称舅父、 称舅父、 称舅父、姨母的女儿 称舅父、姨母的女婿 表姐、表妹 表姐夫、表妹夫 称丈夫 称妻子 夫 女子称配偶为夫。 妻 《说文》:“妻,与己齐者也。” 丈夫 《康熙字典》“夫有傅相之德而可以 妻子 杜甫《新婚别》“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依仗谓之丈夫。” 别,无乃太匆忙。” 夫子、夫婿、亲夫、先生、君、君子、 妇、妇人、内室、太太、夫人、娘子、婆娘 郎君、老公、官人等 老婆、媳妇、贤妻、家里、结发等 爱人 即所爱之人的简称。“5.4”运动后的 爱人、老公、爱妻 近百年里,此称呼广泛流行,至改革 孺人 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开发后,“老公“一词又从港台传入 大陆流行至今。 称妻子的兄弟 / 称妻子兄弟的妻子 称妻子的姐妹 / 称妻子姐妹的丈夫 舅、妻舅、内兄、内弟 妻嫂、嫂、内弟妇 姨、姐、姨妹 连襟、姨夫、姐夫 称妻子的表哥、 称表弟的表弟、 称妻子的表姐、 称妻子的表哥、表嫂 / 称表弟的表弟、表弟妇 / 称妻子的表姐、表姐夫 / 称妻子的表妹 表兄、表哥、表嫂 表弟、表弟妇 表姐、表姐夫 表妹、 夫之父母与妻之父母相称 婚姻 《尔雅.释亲》“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亲家 亲家翁和亲家母的简称。 三、称晚辈 称儿子 称儿媳妇 儿 《说文》“孩子也,象形,小儿头囱未 妇、媳、子妇、媳妇等 合。”《韵会》“男曰儿,女曰婴。”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的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有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
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1、宗族称谓
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什么叫“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
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
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
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四、“丈人”'代表岳父。
“结发”的含义: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襟袂相连”一句。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所著《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照,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中国人辈份及称呼大全

中国人辈份及称呼大全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出现与增多,男女比例失调,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姓氏不但要成为历史,一些辈分称呼也将消亡,随着独生子女的谈婚论嫁,他们的下一代将没有姨,姑,叔,伯,表妹,表哥.....等, 到那时,不知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来回味一下中国上下5千年的辈分与称呼吧!一.辈分名称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家族称呼大全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直系。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之母婆阿婆。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很多人到现在都一直没搞明白中国人常用的3大称谓是什么

很多人到现在都一直没搞明白中国人常用的3大称谓是什么

很多人到现在都一直没搞明白中国人常用的3大称谓是什么本文导读:过去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丶“大”,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丶“家母”或“家兄”等等。

“舍”丶“小”,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丶“舍妹”等等。

“令”丶“外”丶“人”:令,美好的意思。

凡称呼别人的家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丶母亲为“令堂”丶妻子为“令阃(kǔn)”丶哥哥为“令兄”丶妹妹为“令妹”丶儿子为“令郎”丶女儿为“令嫒”等。

成套的外交辞令,似乎很虚伪;但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应该具备这点基本常识,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以下是三个很容易用错的称谓,挑拣出来,如果分不太清可以记下。

(一)乃父、乃师——不是他的父亲、他的老师;而是你的。

这个近乎文言文的称谓,经常被现在的文化人揪出来引用。

最常见的是领导讲话、序言后跋之中,大人物要摆摆老资格、说说“想当初”,便以客观公允的语气,联系人家的先生或者祖宗十八代:“某某人,作品如何优秀,风格如何突出,颇有乃师(或者乃父)之风。

”本想拉些老人、名家来陪绑,孰料,搬来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称呼”,没做成好人,防到辱没了自家名声。

“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意思;而不是第三人称代词。

陆游在《示儿》诗里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翁,是“你父亲”,代指诗人自己。

看来,把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颠倒了,意思就非常滑稽。

(二)夫人——不要这样叫自己的老婆;应该留给别人的太太。

这个称呼遍地流。

特别是打领带丶坐席面的场合,那些和老公在一起的女士,常被尊称为“夫人”。

这样抬举别人的老婆,当然可以;偏偏有人鹦鹉学舌,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也说:“这是我的夫人。

”《辞海》里明确标注夫这一词条的五种解释:1,周代称诸侯的妻子;2,古代称帝王的妾;3,命妇的称号;4,妇人的尊称;5,尊称对方的妻子。

形容中国人的美称

形容中国人的美称

形容中国人的美称
以下是一些形容中国人的美称,供您参考:
1.华夏儿女:指中华民族的儿女,强调的是民族血脉和文化传承。

2.龙的传人:指传说中龙的形象和特点,象征着中国人具有龙的精神和文化特质。

3.炎黄子孙:指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强调的是中国人的祖先和历史文化。

4.礼仪之邦: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强调的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道德。

5.东方明珠:指中国作为东方国家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强调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6.美食家:指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鉴赏力,强调的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美食文化。

7.文化大国:指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强调的是中国在文化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8.勤劳智慧:指中国人具有勤劳和智慧的品质,强调的是中国人的工作态度和文化智慧。

9.心灵手巧:指中国人具有心灵手巧的特点,强调的是中国人在手工制作和艺术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力。

10.团结友爱:指中国人具有团结和友爱的品质,强调的是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这些美称都是对中国人的一种赞美和肯定,体现了中国人在不同方面的优秀品质和文化特点。

中国人辈分及称呼大全

中国人辈分及称呼大全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出现与增多,男女比例失调,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姓氏不但要成为历史,一些辈分称呼也将消亡,随着独生子女的谈婚论嫁,他们的下一代将没有姨,姑,叔,伯,表妹,表哥.....等, 到那时,不知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来回味一下中国上下5千年的辈分与称呼吧!一.辈分名称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中国人的称谓礼仪

中国人的称谓礼仪

中国人的称谓礼仪
中国人的称谓礼仪
家庭内部关系称谓: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儿子所生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孙子、孙女。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侄:哥哥或弟弟的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侄子、侄女
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外甥、外甥女
旁系亲属称谓:
父系旁系亲属称谓: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旁系亲属称谓: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外孙:夫妻间女儿所生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外孙子、外孙女。

旁系亲属中较复杂的称谓:
叔叔、伯伯的孩子称堂哥、堂姐、堂弟、堂妹,姑姑、姨姨、舅舅的孩子称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依次类推:
堂兄或堂弟(伯父、叔叔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堂侄。

姑表兄或姑表弟(姑姑家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姑表侄。

姨表兄或姨表弟(姨妈家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姨表侄。

舅表兄或舅表弟(舅舅家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舅表侄。

父系直系亲属称谓:
曾祖父、祖父、父亲;曾祖母、祖母、母亲
母系直系亲属称谓:
曾外祖父、外祖父、父亲;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祖宗十代的称呼

祖宗十代的称呼

祖宗十代的称呼中国人的亲戚关系称谓,不是一般的复杂,在当前推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现实社会里,除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再就没有其他亲属了,称谓很是简单。

可是在过去多子女的时代,称谓就复杂多了。

所谓称谓—就是对你自己以及和你有关联的家族、亲属、师友及其他一些人的称呼。

目前流行的称谓,都是汉族的称谓,为了讲解方便,这里均以“自己”为“轴心”论述的。

一、家族方面的称谓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

男的自称“男”或“儿”;女的自称“女儿”。

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

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妣”;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对于后母称“继母”,其他如前。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

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女的自称“孙女”。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

男的自称“曾孙”;女的自称“曾孙女”。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

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令叔”“令伯母”“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称“几伯”“几叔”“几伯母”“几叔母”。

对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称“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称“侄孙”;女的自称“侄孙女”。

古代称呼常识(史上最全)

古代称呼常识(史上最全)

古代称呼常识(史上最全)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

称呼也是一面镜子。

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古代称谓大全1、古代年龄称谓总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汉语的称谓及相关文化

汉语的称谓及相关文化

汉语的称谓及相关文化
中国文化中的称谓中国文化中的称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的传统礼仪和社会秩序。

称谓的使用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代表着亲情和友情,而且可以反映出中国人对社会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在古代中国,称谓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表明了人们对对方的尊重,而且表明了接受者的身份。

称谓分为两类:兄弟姐妹称谓和官方称谓。

兄弟姐妹称谓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如“大哥”、“大姐”、“二哥”、“二姐”等。

官方称谓是指官场上的
称谓,如“君”、“主”、“大夫”、“将军”等。

称谓的使用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生活的礼仪和社会规范。

例如,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孩子叫老人“爷爷”或“奶奶”来表示尊重;在官场上,人们使用“大夫”、“将军”等官方称谓来表达尊重。

称谓的使用不仅可以表达尊重,而且可以凝聚团结,增进彼此的互信。

在中国,老师的职称是“老师”,而学生则叫老师“您”;朋友之间使用“兄弟”、“姐妹”等称谓,表达亲情和友谊。

称谓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传统礼仪和道德观念的尊重。

使用称谓可以表示尊重,凝聚团结,增进彼此的互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表现。

中国人称谓大全

中国人称谓大全

中国人称谓大全人们在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天天都在使用称谓,但若让人们给称谓下个定义,又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说全面的。

到底什么叫称谓呢?称谓就是供人称叫的事物的名称。

称谓所表明的是人们相互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称谓所区分的正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恰当地运用称谓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增强团结,可使上下左右同事关系和远近亲戚朋友关系更加团结友善和睦亲切。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称谓的内涵和意义,都应该能恰当地运用它,使这朵社会文明之花开得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又特别注重血缘宗亲、伦理道德,礼尚往来,礼让谦逊等。

因此从古至今上下几千年,使用过数以万计的称谓,再加上称谓又有习称、别称、通称、喻称、方言俗称,更是无法说全道尽。

这么繁多的称谓,归纳起来有五个门类:一、家族、亲属类;二、师徒、朋友类;三、职官身份、地位类;四、社会交际中的一般称谓,包括一般常用通称、尊称、谦称、自称、他称等;五、宗教类。

(一)家族、亲属类称谓这类称谓产生于人们的血缘关系。

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的发展又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

因此,反映血缘关系的称谓在所有称谓中产生得最早,使用的时间最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规范、明确。

这类称谓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的称谓。

所谓直系亲属指的是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亲属,即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包括父母、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父系、母系、子系、女系的亲属,以及和自己有婚姻关系的夫妻。

旁系亲属指直系亲属以外,在血缘上和自己或自己的配偶同出一源的人以及他们的亲属,如成年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叔伯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舅、姑、姨等等,包括其系亲属以外的父系、母系的亲族以及妻子娘家的亲族。

远祖:高祖以上远代祖先,又称太高、太尊、祖先、先人、先君、先祖等。

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

又称鼻祖。

高祖:曾祖父的父亲。

又称高祖王父、长祖、高门、显考。

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称谓”

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称谓”

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称谓”在人际交往中有各种各样的称谓。

中国人的称谓最为复杂、富有特色。

无论亲疏长幼、辈分远近,各种称呼一应俱全。

以亲属间的称谓为例,父亲一族的有祖父母、伯叔姑母、堂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孙儿孙女、侄儿媳妇等;母亲一族的有外祖父母、舅舅姨母、表兄弟姐妹、外孙外孙女、外甥外侄、外甥媳妇等。

在家庭内部,又有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女婿媳妇、连襟舅子、妯娌姑嫂等。

在朋友之间,因地位、关系的不同,称谓也各具特色: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青梅竹马”;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等。

在此基础上又有扩展开来的各种称谓,如对年龄、对职业、对百姓、对天地万物的各色称谓等,盘根错节,令人眼花缭乱。

称谓的实际运用,蕴藏着很深的学问。

一个称谓,既可以展现人的根基素养,也可以将彼此的关系拉得远近不同。

以社交场合为例,称呼“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姐姐妹妹”会让人觉得亲切,没有距离感;在官场,“父母官”、“大人”、“太爷”乃至“君父”等尊称都会将社会关系家庭化、温暖化,而且官味浓郁。

按照古人的价值观,步入仕途是人生的无上荣耀,不但自己荣耀,而且光宗耀祖,显亲扬名。

因此在官场中称呼他人的官衔是一种尊敬与恭维。

即使对方是逝者,往往也照呼不误。

如称韩愈为“韩吏部”、杜甫为“杜工部”、司马光为“司马温公”、王安石为“王文荆公”等。

这些形形色色的称谓,透露出的是国人独有的家庭观与社会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母亲的祖母 称父亲的母亲
称父亲的父亲 称父亲的母亲 古称:祖、祖父、公、大父、阿翁、翁翁、 古称:祖母、太母、太母、婆婆 太翁、王考、王父、 对人称自己的爷爷:家公、家祖 对别人的祖父敬称:尊祖 称亡祖:皇祖考、皇祖 称亡祖母:皇祖妣 今俗称祖父:爷爷 今俗称祖母:奶奶 称祖父的兄弟 称祖父兄弟的妻子 从祖祖父 从祖王母、从祖祖母 称祖父之兄:伯祖父、伯公、伯祖 称祖父兄长之妻:伯祖母、姆婆 称祖父之弟:叔祖父、叔公、叔祖等 称祖父弟弟之妻:叔祖母、婶婆、季祖母 称祖父的堂兄弟 称祖父兄弟的妻子 族祖父 族祖母 称祖父的姐妹 称祖父的姐夫、妹夫 王姑、姑祖母、姑奶奶(今) 姑祖父、姑爷爷(今) 称祖母的兄弟 称祖母兄弟的妻子 祖舅、舅祖、舅祖公等 舅祖母 舅公 今人多称祖母的兄弟为舅公 称祖母的姐妹 称祖母的姐夫、妹夫 姨祖母、姨婆、姨姥姥(今北方) 姨祖父、姨公、姨姥爷爷(今北方) 称母亲的父亲 称母亲的母亲 外祖父 外祖母 外租 《汉书.杨惲传》“惲母,司马迁女也, 外婆 恽始读外租<太史公记>,颇为春秋。” 姥姥 北方方言称外婆作姥姥 外公 今人多称外祖父为外公 姥爷(北方) 外王母 称母亲的伯父 称母亲的伯母 外伯祖父、外伯祖、外伯爷爷(今) 外伯祖母、外姆婆、外伯奶奶(今) 称母亲的叔父 称母亲的叔母 外叔祖父、外叔祖、外叔爷爷(今) 外叔祖母、外叔婆、外叔奶奶(今) 称外祖父的姐妹 称外祖父的姐夫、妹夫 外王姑、外姑祖母、外姑奶奶(今) 外姑祖父、外姑爷爷(今) 称外祖母的兄弟 称外祖母兄弟的妻子
称丈夫的姨母 / 姨母、姨妈
称丈夫的姨父 姨父、姨夫、姨丈
称妻子的父亲 称妻子的母亲 舅、外舅、外父、父公、妇父等 姑、外姑 泰山、丈人、岳丈、岳父《释常谈》:“因 岳母、泰水 泰山有丈人峰故也……世俗以妇翁有丈人之 称,而丈人又有山岳之典,随引以为美称耳。” 爸爸 今人多随妻称爸爸 妈妈 今人多随妻称妈妈 称妻子的伯父 / 妻子的伯母 称妻子的叔父 / 称妻子的叔母 岳伯父 岳伯母 岳叔母 岳叔母 称妻子的舅父 / 称妻子的舅母 舅父、舅舅 舅母、妗 二、称平辈 称妻子的姨母 / 称妻子的姨父 姨母、姨妈、姨姨 姨父、姨丈、姨夫
表伯(叔)父、表伯(叔) 表伯母、表叔母、表婶 表姑母、表姑妈、表姑 表姑父、表姑丈 称母亲的兄弟 称母亲兄弟的妻子 舅、舅氏、舅父、嫡舅、家舅 舅母亲、舅母、舅妈、妗 称母亲的姐妹 / 称母亲姐妹的丈夫 / 称母亲的堂兄弟 / 称母亲的堂姐妹 姨、姨母、阿姨、姨娘、姨妈 姨父、姨夫、姨丈 从舅 堂姨 称母亲的表兄弟 / 称母亲表兄弟的妻子 / 称母亲的表姐妹 / 称母亲表姐妹的丈夫 表舅父、表舅 表舅母、表妗 表姨母、表姨妈、表姨 表姨父、表姨夫、表姨丈 称丈夫的父母 舅姑、姑嫜、尊章、姑公、姑翁、姑舅、公婆 称丈夫的父亲 称丈夫的母亲 舅、公、公公、爸爸 今人从夫称爸爸 姑、婆、婆婆、妈妈 今人也称妈妈 称丈夫的伯父 / 称丈夫的伯母 称丈夫的叔父 / 称丈夫的叔母 伯父、伯伯 伯母 叔父、叔叔 叔母、婶母、婶婶 称丈夫的姑母 / 称丈夫的姑父 姑母、姑妈 姑父、姑丈 称丈夫的舅父 / 称丈夫的舅母 舅父、舅舅 舅母、妗
称外祖母的兄弟 外祖舅、外舅祖公、外舅公等 称外祖母的姐妹
称外祖母兄弟的妻子 外舅祖母、外舅姥姥(今北方) 称外祖母的姐夫、妹夫
称父母亲 父母 即父亲和母亲的合称 严君 父母为全家所尊,如国有君。故称严君。《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尊大人 称别人的父母 亲戚 古代父母兄弟均可称亲戚 考妣 《礼记.舜典》“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称父亲 称母亲 父 《释名.释亲属》“始生己也。”《诗.小雅. 母 《广雅》“母,牧也,言有养子也。”《诗.小雅. 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蓼莪》 “母兮鞠我。” 父亲、严父、严君、慈父、大人、爹、阿公等 母亲、慈母、娘、妈、姥、亲母、家家等 爸爸 今俗称父亲为爸爸 妈妈 今俗称父亲为妈妈 称别人的父亲:令尊、尊甫、尊府 称别人的母亲:令堂、尊堂、尊夫人、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尊、家父、家公 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母 称亡父:考、皇考、显考、先考、先父 称亡母:妣、显妣 称父亲的哥哥 称父亲嫂嫂 伯、伯父、伯伯 今俗称伯父为伯伯 世母、伯母 从父 伯父叔父的通称 诸父 对同宗叔伯辈的通称 称父亲的弟弟 称父亲的弟媳 仲父、叔父、季父、叔、叔叔 叔母、季母、婶、婶婶 称父亲的姐妹 称父亲姐妹的丈夫 姑、姑母、姑妈、姑姑 姑夫、姑丈、姑婿、姑父 称父亲的堂兄弟 称父亲的堂兄的妻子 从父、从伯、从叔、从叔父、堂伯、堂叔 堂伯母、堂婶 称父亲的从祖兄弟(指曾祖兄弟之孙) 称父亲从祖兄弟的妻子 族叔、宗叔、宗从、族父 泛指同族的伯叔 族母 伯、叔 今人往往也称父之从祖兄弟为伯 伯母 今人不甚讲究,往往按辈份称伯母 或叔,年长于父为伯,年幼于父为叔。 叔母 称父亲的表兄弟 / 称父亲表兄弟的妻子 / 称父亲的表姐妹 / 称父亲表姐妹的丈夫 表伯(叔)父、表伯(叔) 表伯母、表叔母、表婶 表姑母、表姑妈、表姑 表姑父、表姑丈
称谓简介
引:中华几千年文字演变,称谓繁多。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见面打招呼,书信往来,都得有个正确的称呼。 譬如:你女儿的儿子如何称呼你妹妹和你妹夫?本简介按长辈、平辈和晚辈为序,大致按总称、通称、俗称或古今 称等分列介绍,以方便现代人。 ——编制整理:锦季 2010.9.4 一、称长辈 称祖宗: 祖宗 最初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后为先世的通称。 始祖 称最早的祖先。 鼻祖 称始祖、初祖。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我们常称某人是某学科及某项研究发明的 鼻祖,意即此。 先祖 称远代祖先。 先世 称前代祖先。 先人 称祖先。《诗.小雅.小宛》:“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远祖 称高祖以上的远代祖先。《公羊传.庄公四年》:“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 高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厭,司晋之典籍。”注:“孙伯厭,晋正卿,籍谈九世祖。” 显祖 对祖先的美称。 祖考 称祖先。 祖妣 称远祖之母。 称祖父的祖父 称祖父的祖母 高祖 显考 高祖王父 称曾祖之父,祖父的祖父。 高祖王母 称曾祖之母。 称祖父的父亲 称祖父的母亲 曾祖王父、曾祖、曾翁、太翁、曾祖父(今) 曾祖王母太婆、曾祖母(今) 称曾祖的兄弟 族曾王父、族曾祖父 称曾祖的姐妹 曾祖王姑、曾老姑 称母亲的祖父 称父亲的父亲 称曾祖兄弟的妻子 族曾祖王母、族曾祖母
二、称平辈 称兄弟 称兄弟的妻子 同胞 即同父同母所生的兄弟。 妯娌、娣姒(sì) 昆仲 称人兄弟的敬词。 兄弟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合称兄弟。 称兄长 称兄长的妻子 兄、长兄、兄伯、仁兄、大兄、元兄、 嫂、嫂嫂、大嫂、 伯兄、伯氏、同母兄、大哥、哥哥(今) 嫂嫂(今) 令兄 敬称别人的兄长。 家兄 对人自称兄长为家兄。 家嫂 称弟弟 称弟弟的妻子 弟、男弟、母弟、同母弟、大弟、仲公、 弟妇 季弟、少弟、阿奴、小弟、弟弟(今) 弟媳(今) 贤弟 称弟为贤弟,有嘉许推重意。 舍弟、家弟 对别人称自己的弟弟。 称姐姐 / 称姐姐的丈夫 姐、女兄、姊、姊姊、姐姐(今)等 私、甥、古代称姐妹之夫。姐夫(今) 称妹妹 / 称妹妹的丈夫 妹、妹弟、妹子、小妹 妹夫、妹婿 / 姊妹之夫相称 同门
称儿子的子女 孙 《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又用以统称后裔,后代对远祖可自称 几世孙。 孙子、孙媳、孙婿 称女儿的子女 / 称姐妹的孙子 / 称族兄弟的孙子 外孙、外孙女 弥孙 弥,远也。 族孙 称远孙 曾孙 《尔雅.释亲》“孙子之孙为曾孙。” 玄孙 《尔雅.释亲》“曾孙之孙为玄孙。” 附:古人姓名字号称谓 1、【直接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2、【称字】幼时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 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 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5)
表姐、表妹 表姐夫、表妹夫 称丈夫 称妻子 夫 女子称配偶为夫。 妻 《说文》:“妻,与己齐者也。” 丈夫 《康熙字典》“夫有傅相之德而可以 妻子 杜甫《新婚别》“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 依仗谓之丈夫。” 别,无乃太匆忙。” 夫子、夫婿、亲夫、先生、君、君子、 妇、妇人、内室、太太、夫人、娘子、婆娘、 郎君、老公、官人等 老婆、媳妇、贤妻、家里、结发等 爱人 即所爱之人的简称。“5.4”运动后的 爱人、老公、爱妻 近百年里,此称呼广泛流行,至改革 孺人 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开发后,“老公“一词又从港台传入 大陆流行至今。 称妻子的兄弟 / 称妻子兄弟的妻子 称妻子的姐妹 / 称妻子姐妹的丈夫 舅、妻舅、内兄、内弟 妻嫂、嫂、内弟妇 姨、姐、姨妹 连襟、姨夫、姐夫、妹夫等 称妻子的表哥、表嫂 / 称表弟的表弟、表弟妇 / 称妻子的表姐、表姐夫 / 称妻子的表妹、表妹夫 表兄、表哥、表嫂 表弟、表弟妇 表姐、表姐夫 表妹、表妹夫 夫之父母与妻之父母相称 婚姻 《尔雅.释亲》“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亲家 亲家翁和亲家母的简称。 三、称晚辈 称儿子 称儿媳妇 儿 《说文》“孩子也,象形,小儿头囱未 妇、媳、子妇、媳妇等 合。”《韵会》“男曰儿,女曰婴。” 儿子、男、子、子男 婿、赘婿、快婿、乘龙、佳婿、东床等 女儿 令爱 称他人的女儿。 女婿 令婿 称别人的女婿。 称兄弟的儿子 / 称兄弟的儿媳妇 称兄弟的女儿 / 称兄弟的女婿 从子、兄子、侄、亲侄、侄儿等 侄儿媳妇 从女、女侄、侄女 兄女婿、侄女婿 称姐妹的儿子 / 称姐妹的女儿 / 称妻子兄弟的子女 / 称妻子姐妹的子女 外生、外甥、甥 外甥女 侄、舅子、侄女 妻甥、外甥、外甥女。 称儿子的子女 孙 《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又用以统称后裔,后代对远祖可自称
称同一祖父的兄弟 称同一祖父的姐妹 从父昆弟、公昆弟、从父兄弟、 同祖姐妹、从妹、叔伯姐妹、堂姐妹、姐妹(今) 同堂兄弟、堂兄弟、叔伯兄弟等 今人多直呼兄弟,不甚计较确切的称谓。 称远房兄弟 远兄弟、宗兄弟、族兄弟、族昆弟、 从父兄弟 今人多直呼兄弟,不甚计较确切的称谓。 称舅父、姨母的儿子 称舅父、姨母的儿子 表兄、表弟、姨子(姨母之子)、甥、舅子 表嫂、表弟妇 称舅父、姨母的女儿 称舅父、姨母的女婿 表姐、表妹 表姐夫、表妹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