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与其注意事项
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
文章摘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来龙去脉》更多内容可联系QQ345741232(常用)5.2.5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特点确定。
点位宜设在下列位置:1)建(构)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各种构筑物沿四周或基础轴线对称位置上布点,数量不少于4个测点。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地基处理,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伸缩缝处的两侧;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3)建筑物宽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宽度小于15米,但地质条件复杂的建筑物的承重内隔(纵)墙设内墙点,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
4)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
5)多层砌体房屋外纵墙间距6~10m横墙对应墙端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以及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
7)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2.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重要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
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一般建筑,可在一层构造柱脱模后进行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1~2层为一观测周期,沉降速度≥2mm/d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沉降速度≥1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载情况而定。
多层民用建筑宜每加高1~2层观测一次。
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工作要点
4沉 降 观 测 资 料 整 理
1 沉 降 观 测数 据 要 及 时 整 理 , 始数 据 要 真 实 可 靠 , ) 原 记
录 计 算要 符合 规 范 的 要 求 , 用 专 用 的沉 降 观测 外 业 手 簿 , 应
记 录 内容 应 完 整齐 全 , 差计 算 过 程 及 成果 图表 各 种 检验 分 平
形 值 的 6 %) 周 边 或开 挖 面 出现 塌 陷 、 0 ; 滑坡 , 筑 本 身 、 建 周
边 建 筑 及 地 表 m现 异 常 , 由于 地 震 、 雨 、 融 等 自然 灾 害 暴 冻
引起 的其 他情 况 。
水 准 尺 。最 好 使 用 受 环 境 温 差 变 化 小 的 高 精 度 铝 合 金 水 准
沉 降 观测 点 的设 置要 求 应 该根 据 建 筑物 的结 构 类 型及
固 定 : 测 时的 环 境 条 件基 本 一致 。 观
34 观 测 方 法 要 求 .
工 程 地 质 情 况决 定 , 能 全 面 正 确 反 映 建 筑 物沉 降 的情 况 , 应
这 与 建 筑 物 的大 小 、 重 、 础 形 式 和地 质 条 件 等有 关 。 荷 基 1 观 测 点 本 身 应 牢 固 、 定 , 长 期 保 存 , 果 使 用 时 ) 稳 能 如
3) 测 过 程 中 发 生 下 列 情 况 时 , 立 即 报 告 委 托 方 或 焊 有 半球 状 铆 钉 头 的角 钢 ) 水 泥 用
砂浆埋人。
时 应增 加 观 测 次数 或 凋 整 观测 方 案 : 形 量 或变 形 速 率 出 现 变
尺 . 不 具 备 铝 合 金 水 准 尺 , 使 用 一 般 塔 尺 , 量 使 用 第 如 可 尽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2024
引言概述: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沉降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准确的沉降观测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指导维修和加固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包括观测设备、观测方法、观测频率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观测设备1.1观测设备的类型和选择1.2传感器的安装和校准1.3数据采集系统的选择和配置1.4安全措施和设备维护二、观测方法2.1观测点的选择和布设2.2观测点的标记和测量2.3观测时间的确定2.4观测过程中的环境控制2.5观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三、观测频率3.1初始观测3.2周期观测3.3事件观测3.4特殊情况下的观测频率调整3.5观测频率的变化原因和处理方法四、数据处理4.1原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2数据的质量控制4.3沉降曲线的绘制和解读4.4沉降速率的计算和分析4.5沉降监测结论的汇报和分析五、质量控制措施5.1观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2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3结果的质量控制和验证5.4质量控制措施的改进和优化5.5监管和审核机制的建立总结: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观测方法的确定、观测频率的把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的采取等方面,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只有科学严谨地进行观测和处理,才能获得准确的沉降数据,为建筑物的维修和加固提供可靠的依据,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因此,建筑行业应加强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行业的观测水平和质量,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监理控制要点
在 该工 程开 工 前 ,建设 单 位
倒塌 。
委 托 了一 家具 有沉 降 观测 资质 的 单 位 对 该 工 程 进 行 沉 降 观测 , 并
同 的工程 特点 、具 体情 况 采用 不 同 的观测 方法 ,对 测量 过 程 中出
◆工程实例
委托 公司对 监理 沉降观 程全 现的 题能 测过 问 够分析 并正 原因 确地
运 用误 差 理 论 进 行 平 差 计 算 , 做
某 广 场 工 程 , 建 筑 面 积 程 监理 。
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造成的。按 高速公路 、 汉孝高速公路的招投 按程序办事” 的原则 。 由于业主以
交 通 厅 主 持 的 京珠 高速 公 路 、 襄 误 ,各 项 目建 设指 挥 部均 提倡 和 运行 的必要 手段 ,也是 依 法 管理 荆 高速 公路 、 十高速 公路 、 襄 孝襄 强 调 “ 合 同办 事 , 规 范 办 事 , 按 按 项 目的有 效措 施 。
到按 时 、 速 、 快 精确 地完 成每 次测
招 标 投标 制 、工程 监 理制 和合 同 害 己。 践证 明 , 实 加强 合 同管 理是
[ 、束 五 结 语
笔 者 有 幸 参 与 了 由 湖 北 省
管 制在 目设 施 程 , 证 目 建 实 沿 法 理 。项 建 实 过 中 保 项 的 设 施 着 制
为及 时 纠正合 同执 行 的偏 差 和疏 化 、 准 化 、 范 化 、 序化 轨 道 标 规 程
法 制 的逐 步健 全和 国外 施 工 队伍 高 效益 以及 创 “ 品工 程 ” “ 精 、 国优 的纷纷 介 人 ,合 同管理 的 功能 将 不 断得 到强 化和完 善 。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 的比例日益上升。
2008 年房地产(建筑产业)占年房地产(建筑产业)占 GDP 约为 5 %。
而且,比例上升的趋势应有空间。
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兴建,改变了区域内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打破了建筑物的基础基面层平衡。
这就必然会引起基础基面及周围地层的变形。
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勘察、设计、施工资料的准确、完整,相应的沉降观测参数,数据。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国家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超、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准确、详尽的第一手资料,从而避免因沉降(上浮)原因而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前在建筑施工中,对沉降观测的认识,一般都不够重视,主1/ 22要存在一下问题:一是施工单位承包、转包、挂靠等现象严重。
技术负责人名不副实。
技术人员鱼目混珠,缺乏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技术力量薄弱。
二是建设方管理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政府技术部门、地勘、设计、施工之间的协调、配合。
审核、图纸设计、技术交底敷衍了事,流于形式,把控不严,造成技术遗漏和欠缺。
如:建筑设计部门在设计图纸上没有沉降观测方面的要求或明确的图示标注等等;三是由于管理松散、技术力量薄弱,造成观测点的设置不符合规定,漫不经心,导致原始数据偏差;四是观测的时间不按规范规定、设计要求;五是沉降观测记录弄虚作假或凭空填报;六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规定要求继续进行必要的沉降观测。
下面就如何保证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准确。
在技术上做一下几方面简单阐述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1)国内现行应用观测设备仪器主要有:压力计系列:孔隙水压力计渗压计水位计土压力计量水堰;位移计系列:测斜仪横剖仪沉降计测缝计收敛计;应力应变计系列: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多向应变计组表面应变计无应力计反力计等;测试仪系列:便携式工程测试仪(普通型及智能型)多通道工程测试仪;网络化数据系统:沉降观测分析软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在这里要重点阐述的沉降观测设备仪器与的精度:选择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根据沉降观测要求精度高的特点及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要求和方法
2沉降观测的发展在60年70年代工业与民用建筑方面由于没有大量的高层建筑或者大型的厂房只是一些低矮的砖混结构对建筑的沉降观测没有特别的要求亦或要求不是很严格只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沉降观测要求的测量精度也不是很高进入80年代随着高层建筑及大型厂房的出现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并为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对建筑的变形进行测量越来越有必要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对于沉降观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各个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的法规设计阶段就必须导入变形测量要求而且必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制执行特别是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1. 引言高层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沉降现象。
沉降是指土地或结构物由于自身重量作用,而引起其表面或结构深部产生下沉变形的现象。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方案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沉降观测目的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旨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目标:•确定土地基础和地下水位等环境因素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监测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和幅度,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加固;•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依据。
3. 沉降观测方法3.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在建筑物周围设立多个测点;2.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仪器测量各个测点的高程;3.定期进行重复测量,记录各个测点的高程变化;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
3.2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沉降观测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沉降监测。
具体步骤如下:1.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多个GPS接收器;2.接收器定期接收卫星信号,记录位置坐标;3.根据接收器记录的坐标数据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3 其他观测方法除了直接测量法和GPS测量法,还可以使用测斜仪、应变计、压力计等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4. 沉降观测步骤进行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观测区域和设立测点:根据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确定观测区域,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测点。
2.安装观测设备:根据观测方法选择相应的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
3.开始观测:根据设备的要求及时开启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4.定期重复观测:根据观测要求,定期进行重复观测,记录数据并与之前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
5.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估,得出相关结论。
6.编制观测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观测报告,提出建议和措施。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注意的问题
沉降量更真实。
15 施 测要 求 .
仪器 、 设备 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 、 正确 。在首 次 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 ,必要 时经计
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
人员素质的要求 , 必须接受专业学 习及技能培训 , 练掌 熟 握仪器 的操作规程 , 熟悉测量 理论能针对不 同工程特点 、 具体 情况采用不 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能 够会分析 原因并正确 的运 用误差理论 进行平差计算 ,
1 沉 降 观测 成 果 整 理 及计 算要 求 、 7
测得沉降量 画于坐标 中, 并将 相应的荷载值 也画于坐标 中 , 连
线, 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 的沉降曲线。 () 3 根据沉降量统计 表和沉降曲线图 , 我们可 以预测建筑 物的沉 降趋势 ,将建 筑物 的沉 降情况及 时的反馈 到有关主管 部门 .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 座在沉 陷性较 大的地基上重要 建筑物 的不均匀沉降 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 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 降引起 的建筑
建构筑物 的沉降 观测对时 间有严格 的限制条件 ,特别是 首次观测必须按 时进行 , 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 , 而是
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 意义。 其他各 阶段 的复测 , 根据 工 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 , 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 , 才能
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 的两 次时间间隔称 为一 个
维普资讯
■ 准与 测 标 检
巍 是 遘 胡
27 0鱼 0
高层建 筑沉 降观测应 注意的问题
李耀 寅 孙广欣 郑州 4 00 ) 50 0 ( 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 工程有 限公 司, 南 河
详解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
详解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沉降观测是当下在建筑物建造施工期间常用的一种观测方法,很多人由于对沉降观测技术不是很了解,所以往往会忽视该观测技术,其实,对于正在建造施工环节的建筑物,沉降观测这项工作也是格外重要的。
由于多数人对沉降观测的了解以及认知都不是很多,下面的时间,加固博士小编在这里就来为大家详细的讲一讲关于沉降观测的那些事!一、为什么要对建筑物沉降观测?对于高层建筑物而言,为了保证这些建筑物的建造安全,在建造施工期间对其进行沉降缝观测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沉降观测时,要保证通视性,同时也要注意水准基准点以及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工作,从而确保得到的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沉降观测的意义是什么?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意识到了在建造建筑物时对其进行沉降观测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建造施工安全性,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正常达标,同时也为了能够对建筑物有更好的了解,得到第一手的沉降参数资料也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建筑物因为沉降原因而出现了损伤问题,后期这类建筑物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裂缝等多种严重的质量问题,严重的话,原本一直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建筑物也会渐渐的转变为危房。
三、沉降观测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怎么才能得到精准的沉降数据参数呢?在对正处于施工环节的多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这时大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务必要合理;2、沉降观测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而是要严格把握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从而得到准确和可用的观测数据;3、沉降观测次数需把握到位,一般来说,观测次数随着建筑物的使用时间也是逐渐递减的,直至建筑物处于稳定状态为止;4、观测工作结束后,需要及时将现场得到的沉降参数记录在册,并且归档。
四、为什么要对房屋进行沉降加固?为了防止房屋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对房屋的整体结构造成破坏影响,在房屋适当的位置也会设置沉降缝。
有了沉降缝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房屋的使用性能,并且增长房屋的使用寿命。
沉降观测要求
5.1 建筑物沉降观测一、5.1.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1.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1.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C次表C.0.1条规定执行。
5.1.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2.2条的有关规定确定。
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1.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沉降观测规定事项
沉降观测应遵循的规则一、基准点的布设1、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并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的位置。
在建筑区内,基准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
观测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
2、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或称水准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标高定位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水准基点。
如水准点与观测的距离过大,为保证观测的精度,应在建筑物或构造物附近,另行埋设工作基点。
3、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不应埋设在道路、仓库、河岸、新填土、将建设或堆料的地方以及受震动影响的范围内),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为30~50m,水准点帽头宜用铜或不锈钢制成,如用普通钢代替,应注意防锈。
水准基点可按实际要求,采用深埋式和浅埋式两种,但每一观测区域内,至少应设置一个深埋式水准点。
二、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测点宜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三、观测标志基准点标石可选岩层水准基点标石、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等。
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
一般不宜少于15天。
沉降观测点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墙柱应采用螺栓式标志,设备基础采用盒式标志。
严禁使用钢筋头等简易标志。
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
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第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四、观测周期及观测时间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沉降观测规范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
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C、加层、扩建建筑物;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F、创优工程。
在此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就不需要沉降观测(创优工程除外)。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1. 简介高层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而发生沉降。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沉降观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制定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以指导和规范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实施。
2. 观测目的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和评估沉降量的变化;•提供数据支持,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参考;•评估和监测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标准。
3. 观测计划3.1 观测系统设计•观测系统应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并具备可扩展性和数据传输能力;•观测系统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类型、结构特点、使用情况等因素;•观测系统应包括沉降监测仪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等组成部分。
3.2 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的选择应遵循统计学原理,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观测点应包括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和重要部位,例如基础、柱子、墙体等;•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平衡性,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观测参数与频率•观测参数应包括沉降量、沉降速率、变形量等;•观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初始观测频率为每周一次,后续观测频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4 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观测数据的采集应使用专业沉降监测仪器,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观测数据的存储应采用可靠、稳定的存储介质,并进行备份和定期维护;•观测数据的存储应区分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 观测实施4.1 观测前准备工作•在观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测和测量,以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安装方式;•确保观测点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整洁,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观测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4.2 观测过程•观测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仪器的状态和环境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处理;•观测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观测数据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
浅析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摘要:该文通过江南i号地d区1#楼上的观测点的沉降观测阐述了如何进行沉降观测的方法,以及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观测点沉降观测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tu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01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为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勘察、设计、施工资料的准确、完整,相应的沉降观测参数,数据,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1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本次观测选择sokkai_sdl30 m及配套的铟合金水准尺为观测仪器,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来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从事观测工作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能熟练掌握设备仪器,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2.1 建立水准控制网(1)首先选择测区周围一、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接着在测区周围布设工作基点,其布设方法为用钻机钻至新鲜基岩面(中风化或微风化),孔径为110 mm,把25 mm的钢筋插入孔底,清孔、锤实,用导管浇灌1∶1水泥砂浆。
钢筋头露出所浇注水泥面2~3cm,顶部焊接钢制标芯并涂防锈油漆作为观测立尺点,然后设置保护箱盖。
观测点的埋设一种是在建筑未施工前先设计好要预埋的位置,然后在建筑的过程中完成埋设;另一种是在已建成墙体上进行钻孔埋设,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本次布点采用第一种方法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分别命名为d1-1、d1-2、d1-3、d1-4。
(2)观测点体系:江南1号地位于我市华山路及滨江路交汇处,离松花江边大约100 m,选择二等水准点江永02作为起始高程点建立闭合水准网。
沉降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n为测段的测站数)(见表1)。
2.2 观测时间、周期(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
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所需要注意的几点看法
0规划 与设E C HN OL O GY I N F OR MA T I ON
2 0 1 3年
第l 9期
城市园林环境的规划 , 首先就必须要在这个城市 的总体规 划上作 为着服点 . 从 城市的整体设 计层面 出发 . 努力的 寻求一种单独个体 和 整体之间的和谐规划 .寻找出最符合要求的局部形态 。 自 从2 O 世 纪 9 0 年代初期 .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 出山水城 市的概念之后 , 人们一 直 没有停止对环 境和城市规划 之间相融合 道路 的探 索 . 同样 , 在城 市的 整体规划 中充分体现出 自然环境的特点 . 这也是新世纪城市规 划一 种 全新的尝试 而在这种城市规划的理念 中, 其 中最为重要的 , 就是对城
[ 责任编辑 : 汤静 ]
( 上接 第 3 4 1 页) 建筑物 每天( 2 4 h ) 连续沉 降量超过 1 m m 时应停止 施 工, 会 同有关 部门采取应急 措施 。
3 探 讨 的 两个 问题
3 . 1 确定建筑 物沉 降观测精 度的合理性 由于现行规 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 的沉 降观测要求不 明朗 . 这对 施 工单 位在建 筑物沉 降观测精度选择 随意性较大 . 但是精度 的高低 直 接关系到沉降观测成败 对沉降观测精 度选择既 不能太高也不 能太 低, 要 合理适宜 . 适合 工程特性 的需要 。这样 . 本人认为一般 高层及 重 要 的建 ( 构) 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 中适用精 密仪器 的设备( 高级水准仪 、 铟合金 尺等) 在± O . 0 O以上部分按 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 . 采用放 大率 倍 数较 大的 s 2 或s 3 水准仪进行观测 . 也可 以测 出较理想的结果 3 . 2 在 沉降观测过程 中.沉 降量 与时问关 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 滑 曲线 , 而是起伏状现象 。这就分析原 因, 进行修正 。 1 ) 第 二次 观测出现回升 . 而 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 降。可 能是 首 次观测 精过低 . 若 回升超过 5 m m时.第一 次观测作废 .若 回升 5 m m 内. 第 二次 与第一次调整标 高一致
沉降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要点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浅议建筑物沉降观测要点及注意事项
浅议建筑物沉降观测要点及注意事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要作用,重点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主要要点、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进而准确的做好高层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制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观测;重要作用;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前言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逐渐成熟,高层和超高层建(构)筑物逐渐增多。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为之后的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提供相关的沉降参数或者完全可信的材料,建筑物沉降的观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并且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越发的明显。
1、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要作用所谓沉降观测,就是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的高程变化情况,根据各观测点间的高差变化,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量、沉降速度率等,确定沉降变形对建筑物破坏影响程度,为采取必要的建筑物保护措施提供的数据资料。
一般来说,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原因可分内外两大因素,内因是指建筑物自身的构筑形态造成荷载分布不均衡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施工差异等,外因是指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构造不均匀、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地基的塑性变形、地下水位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变化,建筑物周围大量挖方等。
因此,为保证高层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在施工中一定要对各项沉降参数进行周密观测,且要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各项观测数据进行严密分析及研究,最终得出项目所在地的高层建筑发生沉降的原因,进而针对各种可能原因及时制定恰当的控制措施,确保今后使用过程中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及稳定性。
2、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主要要点2.1 点位的布设。
①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建筑物沉降影响范围之外,距沉降观测点20m~100m,且不受施工影响处,分析受到施工影响的大小与方式,可考虑埋设在稳定建筑物的基岩上。
为互相检核,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3个。
对于拟测工程规模较大者,基点要统一布设在建筑物周围,便于缩短水准路线,提高观测精度。
建筑物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建筑物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近期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建筑物沉降观测不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如沉降观测点数不足设计要求、沉降观测时间滞后等问题。
现将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和规定汇总如下: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总之,参建各方应重视建筑物沉降观测,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及方案实施,确保工程质量。
沉降观测报价及实施方案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报价及实施方案注意事项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结合聊城棚改项目部的具体情况,我从观测报价和观测实施两个方面做下具体阐述:1. 沉降观测报价:沉降观测的报价包含土建及安装埋设费用和观测费。
其中土建安装包括水准工作基点的埋设和沉降监测点的埋设;观测费用可以按照组日进行计价。
基价按《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中“工程测量-变形测量”的组日单价计。
2. 执行规范及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设计图纸及相关要求。
3. 工作基点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或称水准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标高定位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水准基点。
如水准点与观测的距离过大,为保证观测的精度,应在建筑物或构造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与其注意事项
【摘要】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伴随荷载的不断增大,建筑物主体与地基会产生相应的沉降现象,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极易引发安全突发事件。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程建筑物沉降预警机制,提高沉降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关系着工程建筑的施工安全。
本文从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的方法、工作流程与监测原则入手,结合工程案例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对于推动建筑物沉降监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理论。
【关键词】沉降监测;三定原则;水准测量
伴随城市化步伐加快,建设用地供应量的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日渐增多,因此对高层建筑物在施工、竣工与交付使用阶段,进行必要的周期性沉降监测,客观反映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变化状态,判断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并科学预测一定时期内的变形情况,以达到规避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与经济风险的目的。
1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概述
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隶属于变形监测中的垂直位移监测,通过对固定的沉降监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水准高程联测,获取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信息。
最为常用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为液体静力水准与光学水准测量,但鉴于液体静力水准仪器在操作应用与重复性的限制,当前大部分建筑物沉降监测,采用光学水准联测的方式进行。
由于建筑物的施工时间较长,施工场地相对复杂,必须加强相应的监测技术方案编制,实行综合布网、固定人员与线路、维持观测的精度,采用合理的平差方法与预测模型,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2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的作业流程
沉降监测,作为变形监测的一种,对于测绘作业精度的要求较高,故当采用光学水准联测法在对建筑物沉降数据采集时,一般是以闭合或符合水准网的形式来进行的,起始点与终止点皆为稳固、可靠的水准点。
其基本作业流程可分为:
(1)基准控制网点埋设。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基准网点必须设置于远离施工场地,并且相对稳定、易于观测的位置,宜布设于基岩或原状土中,亦可布设于稳固的建筑物上。
同时,要同时埋设3个以上点位,以确保基准网点构成闭合环路,互相进行高程检核,其精度指标按照二等水准的相关要求,部分大型工程要分别埋设基准点与工作基点,控制网的精度指标详见表1。
其中L为线路总长,单位为Km.
(2)楼体沉降监测点布设。
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轮廓与主体特点,一般
在主体的四角、沉降缝、主体中间等特征点,布设外置L型或内置隐蔽式监测点。
(3)水准线路与沉降周期。
沉降监测实施的初期阶段,要根据施工场地的环境特征,选择与确定合理的水准线路,并在后期监测过程中固定实施,尽量减少转站和单站间的较大高差,提高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沉降周期,按照规范要求为1-5层间隔施测,根据建筑物的层数、主体结构、施工进度等要素,单独设计执行,当遇到连续降雨、发现不均匀沉降时,应当加密观测频率,一般高层建筑在主体施工、荷载增加阶段为2-3层一次,封顶后3个月左右监测一次,竣工后每半年一次,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3 建筑物沉降监测案例分析
某居住小区共有2栋高层建筑,其中A楼为18F,B楼为22F,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平板式筏形基础。
下面以其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情况作为工程案例,分析其作业流程与注意事项:
本项目仅包含A、B两栋栋监测对象,因工程量较小,故以基准点兼做工作基点使用,分别在相对稳定,远离施工场地的位置布设BM1、BM2、BM3基准点,构成相互检核的闭合水准基准网点环路,基准网的监测周期为每3月一测,以核实基准点高程是否存在异动;监测点高程数据采集时,采用Tr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以闭合环路的形式,从固定的起算点BM1起止完成光学水准测量,后期施工中按照3层间隔的频率施测,封顶装修期间每3月监测一次,竣工交付后每半年一次,直至沉降相对稳定,满足规程对于沉降速率的规定;沉降数据的处理方面,采用加权处理的方式,对于测段误差进行平差计算,以保证沉降监测的精度。
对2014年4月6日至2015年1月9日的沉降数据,生成沉降总量-时间曲线(图3),可清晰的发现:建筑物施工期间,伴随荷载的增加,沉降速率明显加快,沉降总量明显增加,但伴随时间的延续,荷载逐渐稳定,沉降速率明显减低,总体沉降较为均匀,未发现明显异常沉降点。
可见,通过对监测对象实行周期性的数据采集,清晰、科学、合理的判定高层建筑物的安全状态,实现对施工与交付阶段的过程监督。
在复杂的工地现场环境中,为确保沉降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有必要加强对基准点的保护、监测路线与人员的固定、监测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相关举措提高水准高程监测的水平。
第一,注重与施工方沟通协调,保护基准网点与监测点的稳定性与可用性;第二,按照“三定”原则,固定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方法,提高周期性监测的可靠性;第三,控制监测频率,确保监测成果的有效性,同时注意观测时段的尽量统一,使得数据排除地下水位日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4 总结
当今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通过科学手段对建筑物施工与运营阶段,进行有效的过程监督,对于确保施工安全,维护良好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的注意事项入手,通过结合工程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沉降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遵循沉降监测过程中“三定原则”,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监督机制,降低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张健雄,蒋金豹,张建霞.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灰色预测[J].测绘科学,2007(04).
[2]钱思众,樊育豪.高层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与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03).
[3]李仲.高层住宅楼沉降监测与分析研究[J].测绘科学,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