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价格总水平进行调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对价格总水平进行调控?如何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

价格总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水平。它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是国民经济总量是否平衡、经济发展是否健康有序的一个重要标志。价格总水平调控是指国家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干预和约束,以保证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实现。我国已把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建立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责任制,这是我国深化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抑制通货膨胀的成功经验。

价格总水平调控的目标是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价格总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平均每年的变动幅度在一个较合理的范围之内。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确定,要求既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又使价格涨幅控制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能承受的范围内,综合运用货币、财政、投资、进出口和重要商品储备、设立价格调节基金等政策和措施实现。政府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市场购买价格过低时,可以在收购中实行保护价格。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当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等异常状态时,国务院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或者部分区域内采取临时集中定价权限、部分或者全面冻结价格的紧急措施。为适应价格调控和管理的需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价格监测制度,对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的变动进行监测。

市场价格总水平

市场价格总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各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动态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各类商品价格指数加权平均。价格总水平属于宏观经济范畴,它既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状况,又能动地发挥调节国民经济的作用,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价格

总水平的因素很多,如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工资报酬、社会积累、社会商品总需求量与商品可供量的关系、商品价格的调整、货币价值的变动等,都可引起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

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价格法把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作为立法宗旨的一项主要内容,并明确规定: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确定市场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综合运用货币、财政、投资、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实现。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纷纷把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价格总水平的激烈波动,无论是急剧下降还是大幅度上涨,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稳定价格总水平自然成为价格立法的重要目的。为了实现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的政策目标,需要运用货币、财政、投资和进出口等调控经济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利率、公开市场业务、降低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等间接的金融调控手段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财政政策上,从增收节支着手,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动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进而影响市场价格总水平;投资方面,通过增减投资总量,调控调节投资方向,减少市场价格总水平波动的资金压力;进出口方面,是通过调节关税,加强国内市场管理等方面来调节供给,防止价格总水平的剧烈波动。

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或基本稳定,即不发生大幅度的波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更不应暴涨暴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一般有三个数量界限:即价格上涨的幅度不超过经济增长率,不超过人们工资收入增长的幅度,不超过银行存款的利率。

价格调控

价格调控

价格调控政府运用金融、财政等政策调节社会总供求从而间接调控价格总水平的管理体系。市场经济中价格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但是市场机制有其缺陷,存在盲目性,易产生较大动荡,且以资源的极大破坏为代价。对于市场机制的这种盲目性和动荡性,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加以限制和引导。通常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集中在供求总量和供求结构上,所用的方法根据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无非是两大类,即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从理论上讲,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具有同等效力,然而实际上有差别。金融政策着重于调节货币供给量以控制社会总需求,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和价格总水平上涨。金融政策的主要手段:①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通过变动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②调整贴现率,通过贴现率的升降来紧缩或放松银根;③进行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参与市场金融活动如买卖股票、债券等影响货币流通量。财政政策侧重于调节供求结构,以保持商品间合理的比价关系。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公共投资支出、国债、税收、补贴等。另外还有其他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产业政策等,但要依靠财政或金融政策来促使其实现。市场经济国家几乎无例外地都对价格加以宏观调控,而且各国政府几乎都把稳定价格作为主要政策目标之一,国家干预较多的日本和国家干预较少的美国都是如此。日本银行以稳定价格作为金融政策的最重要的目标.所用金融政策手段有窗口指导、贷款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率、高储蓄率政策等。财政投资、税收、国债发行等政策在调节总供求方而也起巨大作用。此外,收人分配政策、工资确定机制、社会保障制度、产业政策体系等在日本的宏观价格调控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是一个强调经济自由的国家,商品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政府对价格的干预也仅限于对电力、水价进行限制和补贴,对农产品实行保护性补贴制度,也采取过短时期内冻结价格管制措施等。但是,美国对价格管理实际上也很严格,集中表现在依靠法律对市场规则进行管理和依靠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税收进行间接管理。美国的财政体制对稳定价格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财政体制,各有其明确的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法律规定,州和地方政府不能搞赤字预算,在职权范围内各级财政可以灵活调整自己的税率。美国联邦的财政预算不是由财政部编制,而是由总统行

政管理和预算局提出,国会预算委员会审批,财政部执行。预算通过后一般不得变更。这样保证了财政预算的严肃性,有利于控制总供求。美国劳工部统计局每月向社会公布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国际价格指数,并向总统报告。总统及政府有关部门据此进行财政和货币方面的政策调节,从而保证价格稳定。中国常用的调控措施有:压缩基建投资规模,调整产业结构; 控制信贷规模以控制货币投放,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实行价格控制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市场物价的监督与管理;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建立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实行财政补贴,平抑市场物价等。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是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价格调控体系的手段可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宣传手段、计划手段四种。经济手段包括:

价格调控基金,财政补贴对价格的调节,税收对价格的调节,财政贴息对价格的调节,政府

储备以及委托国有商业、供销商业对市场的吞吐调剂等;法律千段包括:对开放的价格运用法

律手段进行管理,应以地方法规、初级法规、单项法规为主;宣传手段主要包括价格法制宣

传,市场价格涨落趋势预测宣传,消费者价格预期心理的宣传,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举办价

格法规、政策、业务知识培训以及舆论监督等;计划手段主要指通过计划手段平衡供求,从

而调节价格,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计划手段对于价格来讲属于间接手段。如通过计划手段控

制某些商品的进口和出口数量,以调节国内市场价格;通过计划手段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和投

资、信贷规模,控制社会总需求以控制市场价格总水平的波动幅度不致过大等,均可视为政

府计划对价格的间接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