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慎重看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摘要:近几年来,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 同时, 由于对这种新技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伴随着转基因食品所产生的争论也越来越多, 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普通大众到各路学者再到某些政府机构都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

随着参与面的越来越广, 争论焦点也从转基因技术本身是否安全的技术层面, 逐步发展到产业控制权问题, 最终提高到了国家粮食安全与战略的高度。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转基因大豆遗传资源基因多样性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正文:2011年初,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争取 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因此, 2011年极可能成为转基因立法元年, 如此这般,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各种讨论势必会从民间自发性研讨提升到政府工作层面,并且必将向深度发展,对各个方面、层级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

也许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就把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所有问题都探讨清楚, 但是通过立法来推动相关工作, 促进产业布局指引, 最终形成国家战略或许是可期的。

争议下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否安全? 转基因技术大面积应用是最近十余年的事情,目前掌握相关技术最多, 应用面最为广泛的是美国, 但是在全世界范围来看, 由于该技术属于新技术, 并且应用时间相对而言并不算长, 对其风险评估很难说十分充分, 因此从审慎和保守的角度出发, 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应用转基因技术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否安全,依旧是一个争议性极大的话题。

2010年 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通过网络媒体发布了名为《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的报告。

该报告通过美国推广转基因作物 16年来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明确说明, 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给当地环境和农业带来的积极因素较多, 并且尚未发现有特别明显的负面作用, 主要原因在于通过种植转基因作物, 减少了对于常规农药的使用, 降低了常规农药在环境中残留、沉积所形成的毒素。

初中生命科学论文

初中生命科学论文

初中生命科学论文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塑造了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社会建制,作为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生命科学也被人们广泛用来促进人类的福祉。

店铺整理了初中生命科学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初中生命科学论文篇一生命科学中的生命伦理问题摘要: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塑造了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社会建制,作为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生命科学也被人们广泛用来促进人类的福祉。

但是,生命科学的存在必须建立在社会交往范畴内,使得生命科学必须接受道德评判的价值考量。

当宗教迷信神话被科学实证性打破的时候,“科学无禁区”的神话也要接受人类伦理体系的反思,人类尤其是生命科学实验者必须在伦理反思的批判下谨慎行事。

关键词:生命伦理生命科学伦理生命伦理建设一、历史上的生命伦理问题作为一种观念和价值,人类对生命伦理的理性思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遥远的传统社会中,宗教一直包含在对当代生命伦理意义上的生命生成的追问,人作为一种宗教动物的存在状态本身说明了人的生命生成观对宗教的服膺,科学技术的应用只被局限在医学治病救人的领域内。

这种宗教式的人的观念被继承了下来。

基督套更为完备的关于生命伦理的观念。

“上帝造人论”和“原罪说”把人置于一种卑微于神的境地。

启蒙运动所催生的“人神之争”,第一次确立了人在神面前的主体地位,实证主义的怀疑论也将矛头指向了神性。

青霉素、阿司匹林的发现,进化论的提出,对血型的识别,以及近年来器官移植试验的成功,转基因技术的改进和克隆技术的突破,等等,我们就知道人类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崇信人的理性创造能力。

然而,随着技术理性的滥用,技术理性的弊端日益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生命药物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人类免疫能力的下降,基因图谱的认识为恶意改造人的基因组成创造了可能,无性繁殖的发展使得性爱和生殖脱离了必然的联系,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在增加了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为人类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生命科学实验者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应该如何取得生命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与创新,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在科学进步与生命伦理之间取得平衡,让科学进步充分考虑到生命伦理的重要性。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人类基因技术及其伦理》作者:***学号:**********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医学141班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是人类科学史发展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创举,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直接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是人类认识自我、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行为。

基因及基因工程的发展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法律、社会等问题。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伦理道德问题正文: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

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

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而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

这两大特点正是遗传和变异的发生基础。

人类研究基因主要应用于基因工程。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指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对人类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其应用于医学了,我们知道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目前我们还无法对人类受损的基因进行修复,但我们可以利用正常的人类基因在其他生物体内进行表达,生产出我们所需的激素或是蛋白质等物质,来治疗那些不能自身合成此类物质的病人。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摘要:经过半个学期的对学修课程《生命科学导论》的学习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掌握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解开人们一直关注、观察、研究的奇妙生命现象。

生命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而又复杂烦琐的学科, 从对生命科学的学科分类就可以见得, 但它学习过程却非常有趣。

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分别对基因工程、克隆、免疫、神经系统、蛋白质、核酸、生态环境、进化论等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域进行初步的学习。

其中我对克隆技术,试管婴儿技术以及艾滋病方面的相关学习映像最深。

关键词:克隆技术、试管婴儿技术、艾滋病、伦理、道德、危害正文:一、克隆技术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

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

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

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其次,克隆技术有其相应的发展过程和多方面的发展方向。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之后不断有人利用各种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研究。

由于该项技术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研究工作在80年代初期一度进入低谷。

后来,有人用哺乳动物胚胎细胞进行克隆取得成功。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关,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

研究克隆技术的目标是找到更好的办法改变家畜的基因构成,培育出成群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能需要的更好的食品或任何化学物质的动物。

1997年2月,绵羊“多利”诞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头由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克隆绵羊,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生命科学的论文篇一一、迷你实验,—简易探究,训练科学技能迷你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在中译本中均置于旁栏,每个迷你实验仅由实验过程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展现了实验的核心内容,可在实验室或者家庭中完成,简单易行,侧重于从训练学生的科学技能角度强化补充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

相对导航实验而言,迷你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分析更加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很明显,迷你实验也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线索来体现的。

迷你实验大多以模拟动手操作的实验为主。

迷你实验在全套5本教材中共有52个,是几类实验设置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大致可分为模型建构型、技能探究型、知识运用型。

例如,在《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中共有迷你实验14个,涵盖了上述3种不同的类型。

在模型建构型迷你实验中,有图表绘制类(如绘制激素水平图,将一段时间内的激素水平数据转变为曲线图);有模拟类(如模拟小肠内的吸收过程、模拟疤的形成、模拟肾的功能)。

在“确定繁殖速度”这一迷你实验中,利用硬币来模拟细菌的分裂,并且要求将数据绘制成图表。

这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说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探究实验的模拟版本,但操作更简单,结论更直观。

在技能探究型迷你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感受、体验等得出有关结论,从而训练并提高学生相关的探究技能,特别是训练学生与整个探究过程相关的其中一技能,如“比较食物的脂肪含量”这一迷你实验,将3份不同的食物依次放在牛皮纸包装袋上,放置30min后移走食物,观察牛皮纸上的油腻印迹和湿的印迹来比较不同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二、实验室,—完整实验,强调科学方法运用相比于导航实验设计和迷你实验而言,“实验室”在教材目录中已经呈现,这充分显示了“实验室”在美国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同样,“实验室”在实验整个的设计流程上显得正规而完整,一般有“现实世界的问题”、“实验过程”、“结论和运用”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有的实验还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数据”等实验过程。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1)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1)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1)现代生命科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从我们的健康到我们的文化。

以下是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基础科研的突破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初,它在基础科研领域中积极探索。

生命科学家们研究了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研究细胞、DNA、基因和遗传等现象,揭示了生命科学的很多奥秘。

2.治疗疾病现代生命科学在医学领域中的最大贡献是向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

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的药物和疗法,以治疗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肝病等各种疾病。

3.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一种应用,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制药等领域。

例如,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进农作物的抗病性,从而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4.营养和健康现代生命科学不仅有助于治疗疾病,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营养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生命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制定和推广健康的饮食方案,以促进人们的健康。

5.环境保护现代生命科学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等现代生命科技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微生物技术可以用于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有毒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这有助于使我们的环境更加清洁、有益于人类居住。

综上所述,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在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两方面的探索,它正在在全球范围内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善如何环境的保护。

我们期待着,现代生命科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人类生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科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要求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生命科学知识。

因此,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物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学生毕业时不懂得什么是DNA、什么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可能有会成为一种遗憾。

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进非生物类专业的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学校开设。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思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作出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的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生态、健康与疾病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跨度大、面广且不易深入。

因此,除采用板书、讲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我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生命科学与自动化》班号:学号:姓名:序号:联系方式: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虽然我的专业课程里没有一门与生物相关的。

但一直以来我对生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和一种迫切的求知欲。

我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在到大学之后一直停留在高中所学的生物阶段,所以我一直都期望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怀揣着一颗兴趣盎然的心,这学期我选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

我对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充满了敬畏:感觉生命真的好神奇,感觉生命科学真的好博大精深。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明白面对着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将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积极地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面对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愈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社会问题,我们将终意识到是时候从生命科学中去寻求出路了!因为是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我知晓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我惊叹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我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我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我冲破了癌症的迷雾重重,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我解除了对人禽流感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我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简单的概括涵盖不了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我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受益匪浅;更加不能表达我对这门课的感谢之情。

这门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摒弃那致命不良习惯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生命科学的同时也经常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如何撰写生命科学毕业论文的结论与展望部分

如何撰写生命科学毕业论文的结论与展望部分

如何撰写生命科学毕业论文的结论与展望部分生命科学毕业论文的结论与展望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收尾部分,是作者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生命科学毕业论文的结论与展望部分。

一、结论部分结论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核心,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明确回答,并总结研究结果。

以下是撰写结论部分的步骤:1. 概述研究问题:首先,简要回顾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明确研究问题。

2. 总结研究结果:接下来,总结你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回答研究问题。

可以列举几个重要的研究结果,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引用实验数据:在结论部分,可以适当引用实验数据来支持你的结论。

使用最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不需要重复呈现所有的数据,避免篇幅冗长。

4. 比较与讨论:对比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研究的结果,讨论存在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阐述你的实验结果和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

5. 引出问题的局限性:指出你的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例如方法上的限制或实验设计的不完善。

同时,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6. 结论的总结:最后,对整个结论部分进行概括性总结,简洁明了地回答研究问题。

二、展望部分展望部分是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性。

以下是撰写展望部分的步骤:1. 指出研究的重要性:首先,指出你的研究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概述你的研究成果对于相关领域的贡献。

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根据你的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性。

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问题,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或者完善研究方法。

3. 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如果你在研究中发现了某些技术或方法上的不足之处,可以提出改进的方法或者新的技术,指出未来研究中的改进方向。

4. 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讨论你的研究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意义和可能的实际应用。

可以提出你的研究对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潜在价值。

5. 指出研究的挑战:指出你的研究领域中的挑战和难点,概述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通识类课程。

授课对象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

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涉及专业广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

故笔者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命科学;非生物专业;教学实践;一、前言生命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的科学。

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失衡、重大疾病等问题均寄希望于从生命科学中找到解决的新思路。

因此,在本科阶段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有利于培养具有宽阔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1,2]。

许多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但教学效果不理想[3,4],究其原因如下: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物有重复,学生学习产生松懈的思想;学生专业跨度广、生物基础层次不一;课程内容繁多,小至细胞、大至生态系统皆涵盖在内,但作为一门通识课,学时却十分有限;课程属于非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

笔者根据《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供大家共同探讨。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2.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穿插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是科学探究史上的经典案例,教学时老师可侧重于再现孟德尔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借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此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感教育不可少。

上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梦想和信念的坚持,以期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基础生命科学论文 - 经典论文

基础生命科学论文 - 经典论文

基础生命科学论文- 经典论文:纳米机器的工作原理谈到机器人,许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说到纳米机器人,人们还是很难想象的。

现实生活中的电子芯片已经足够小了,很难想象将电子芯片做得更小,更何况是纳米量级的机器人。

作为一名学习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更是难以想象。

但是实际上,大自然已经给了人类很好的启示,这种纳米机器人本身就存在于大自然。

小到生物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大到生物细胞自身,不就是一个天然的纳米机器人吗?大自然有数不清的天然纳米机器人,通过模仿和学习大自然的“纳米技术”,人类将在纳米机器领域有重大突破。

在材料方面,为了保证纳米机器人足够的强度,纳米机器人主要是由碳元素构成。

另外,为了避免触发人体的免疫系统,纳米技术人的表面一般会设计得比较光滑。

综合这两点,生物分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生物分子是很好的信息处理材料,每一个生物大分子本身就是一个微型处理器,分子在运动过程中以可预测方式进行状态变化,其原理类似于计算机的逻[1]辑开关,利用该特性并结合纳米技术,可以此来设计量子计算机。

在设计出这种量子计算机的前提下,设计纳米机器人就简单很多。

从理论上来讲,纳米机器人就是人类利用生物学原理,在分子水平上研制纳米量级的可编程的机器人。

但是作为机器,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才能运转。

由于找不到足够小的动能装置来充当纳米机器人的发动机,科学家曾经一度[2]认为无法制造出纳米机器人。

但制造纳米机器人并非都是从“零”开始,自然界中的生物分子是存在的最丰富的构建纳米机器人零件的来源,纳米机器人可以利用生物分子自己完成[2]零件组装。

目前,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了分子马达,可以将生物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种微型马达以三磷酸腺苷酶为基础,依靠为细胞内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高能分[3]子三磷酸腺苷为能源。

另外,也有科学家研制出了利用精子驱动纳米机器人的方法。

解决了纳米机器人的材料和动力问题,下面来探讨纳米机器人如何在人体内运作。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与人体健康这学期的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使我获益匪浅,也感触良多,尤其对人体健康方面。

下面我就谈一谈生命科学与我们的健康。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命科学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个个行为举动,都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讲,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微生物、遗传、食品和生态环境这四类。

微生物在我们周围,广泛存在着一大群微生物。

他们体积微小,常不为我们肉眼所见,然而正是这些小生命却深远的影响着比他们体积大几亿甚至几十亿倍的人类,影响着几乎所有的生命,让我们人类不得不对它们刮目相看。

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没有洗干净的水果,就容易拉肚子;穿衣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感冒;家里买的蔬菜水果保管不好会烂掉、夏天的饭菜容易馊掉;花生和玉米贮藏不好就会着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

自然,吃了这样的东西我们的身体便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

然而微生物也不是一无是处。

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奶酪、烹饪中用到的酱油、醋、各种酱料味精以及平时喝的酒、酸奶、果奶等都是微生物赐予我们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更不可能有我们对于食物色、香、味、形、器的追求。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很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引起疾病。

从流感、某些癌症到艾滋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因此,很多人对于微生物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微生物是有害的,我们人类要想方设法消灭它们这个层次上。

然而,单就细菌而言,在我们已知的几千种细菌中,只有约10%危害人类和动植物。

我们的体表、我们的消化道、呼吸道、甚至是各种组织中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或者还有寄生虫等,我们的细胞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感染有病毒(或许是生而有之)……虽然健康的人类组织是无菌的,但是我们的体表栖息有很多微生物,如皮肤:脱落的表皮细胞以及汗腺等分泌物含有角蛋白、脂类及脂肪酸等,都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因此皮肤上可以发现很多的微生物,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酵母,虽然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受伤或烧伤等),有些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可成为病原菌。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生命的契机--干细胞的研究与发展前景摘要:二十世纪是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它已成为自然科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

科学界现已广泛地认为干细胞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最热点之一,是生命科学的最大成就之一。

科学家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的新闻轰动了世界。

在1999年末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果评选中,世界最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将“干细胞研究的新发现”评为“1999年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榜首,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克隆技术“屈尊让贤”名列第二;2000年再度入选《科学》评选的当年10大科技成就。

如果说基因研究正全力构筑生命科学基石的话,那么干细胞应用则将打开疾病治疗的“突破口”。

干细胞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将促使科学家们重新认识细胞生长、分化的基本生命原理。

关键词:干细胞调控细胞分化干细胞医学应用正文:一:什么是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受精后约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

囊胚含有约140个细胞,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

中心的腔称囊胚腔,腔内一侧的细胞群,称内细胞群,这些未分化的细胞可进一步分裂、分化,发育成个体。

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

每个胚层将分别分化形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如外胚层将分化为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中胚层将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组织,内胚层将分化为肝、肺和肠等。

由于内细胞群可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当内细胞群在培养皿中培养时,我们称之为胚胎干细胞。

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完全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亡。

机体在发展适应过程中为了祢补这一不足,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称之为干细胞(stem cell)。

干细胞是人体内最原始的细胞。

它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干细胞因子(SCF)和多种白细胞介素(IL)的联合作用下可扩增出各类的细胞。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当前,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提升,各个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生命科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人类对于生命的研究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必要生命科学和生物科学结合起来,这两门学科有许多是共同的,结合起来可以提升研究的效果,有助于实现研究上的突破。

1、生命科学史的作用人类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对于生命的研究需要有科学的态度,从生命科学的历史可以看出,先前的科学家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会将生物科学中的基础知识作为载体,以研究学科历史的发展进程为线索,这个过程实现了科学、思想和历史的有效融合,在一体化的研究过程中突出科学的演变和发展,突出生命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发展历程和经过的漫长道路,研究过程中渗透着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基本概念也发生了转变,生命科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生命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研究方法、工作方法。

而方法中凝聚力思想。

在生命科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对生命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

从历史中可以看出生命科学的起源,可以看出这门学科的价值,可以分析出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的推动者,科学史中可以看出生命科学家的贡献,而后人更是可以借鉴研究的成功经验以及失败后的经验教训。

历史研究表明,科学研究含有哲学思想和方法论。

生命科学的进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科学的性质就是知识,科学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

当前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史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命科学也是其它学科发展的基础。

生命科学的发展会为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

我们的生命如何才能合理,如何才会更为人性化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生命科学研究。

从科学的本质可以看到,生命科学的根本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科学研究要具备科学方法和知识的积累,对生命现象研究可助于了解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对生命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学生姓名: 李玉峰学号: 1065140115指导教师: 贾晋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年级: 2010级摘要:随着经济与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乏它的身影。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经济的快速前进。

在物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不能缺乏生物科学的指引。

生物对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作为整个生命过程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离不开生物的参与。

生命科学概论就是从这一环节出发,从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物的息息相伴。

生命科学概论通过细胞的癌变、微生物学基础、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血液与淋巴、遗传病、生物能源、生物伦理学、疫苗等章节并将其中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教学视频中,让我们对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理解更为深刻。

生命科学概论中对生物的研究出促进了生物学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生物学更进一步的为我们人类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物科学人类社会经济多样性科学科学技术正文:生命科学概论生命科学概论通过细胞的癌变、微生物学基础、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血液与淋巴、遗传病、生物能源、生物伦理学、疫苗等章节以及视频教学讲诉了生物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细胞的癌变细胞的癌变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完成细胞分化。

但是,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因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在我们人类社会,癌症的存在是普遍的,癌症的存在和发生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生活在环境较好的地区的人患癌症的几率就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当然,癌细胞的转化也与我们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癌细胞是与生俱来的得。

只是它只会在适当的时机用基因所表达出来而已。

生命科学毕业论文撰写指南

生命科学毕业论文撰写指南

生命科学毕业论文撰写指南生命科学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生必须完成的重要学术任务。

本文旨在为生命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提供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南,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论文写作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技巧,以帮助你撰写一篇优秀的生命科学毕业论文。

一、选择适合的研究主题选择一个适合的研究主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

你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或者选择一个前沿的、有待研究的问题。

确保你的研究主题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到你自身的研究能力和资源。

二、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问题在撰写生命科学毕业论文之前,你需要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问题。

这有助于你在论文中提供清晰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以及展示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确保你的研究目标和问题与你选择的研究主题紧密相关。

三、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在撰写生命科学毕业论文之前,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文章,你可以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了解已有的方法和技术。

在综述中,你需要展示你对领域内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四、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在论文的方法和实验设计部分,你需要详细描述你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清楚地阐述你所选择的方法和设计的理由,并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细节。

确保你的实验设计符合科学原则,并能够回答你的研究问题。

五、准确记录数据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你需要准确记录数据和结果。

使用适当的图表、表格或统计分析方法来展示你的数据。

确保你的数据分析能够回答你的研究问题,并与你的研究目标一致。

六、深入讨论和分析结果在论文的讨论和分析部分,你可以对你的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解释你的结果与你研究问题的关系,并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

指出你的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方法。

七、撰写清晰的结论在论文的结论部分,你需要总结你的研究结果,并回答你的研究问题。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强调你的研究的创新性和学术贡献。

生命科学前沿论文

生命科学前沿论文

对生命科学的几点思考本学期进行了生命科学前沿的课程学习,在了解了各领域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前景后,我不禁产生了几个关于生命科学的基本的思考。

生命是什么?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类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无数的探索和解答。

卢梭说:“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赫伯特又说:“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

这些观点或哲学,或浪漫,但生物学家对生命下的定义却是最科学最权威的。

20 世纪后半叶,生物学界一般认为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繁殖、复制、发育、遗传、变异、适应性等特征。

进入21 世纪以来,有的生命科学家归纳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应急性等四个特征。

但这种用列举生命特征的作法来定义生命,都只是反映着生命的局部性能,未能反映出生命的整体性特征,而这些特征的背后隐含着更深层次的本质。

从目前人们对世界根源的认识看,一般都认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我们经过多年的反复思索,确认生命与非生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质、能量、信息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同。

在无生命界,物质是基础,物质的运动导致产生能量流和信息流,物质的运动状态不同,可产生不同形式的能量和不同内容的信息,产生信息的物质运动到哪里,信息就传到哪里,信息无独立性,更不可能有主导物质运动的能动性。

然而生命界就不同了,虽然物质的基础地位没有变,但是物质、能量、信息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却发生了质的变化,生命信息以它特有的程序性主导着物质、能量的转化和传送,决定着物质运动的时空和途径。

也可以说,生命信息(包括DNA、RNA 信息和神经信息或两种信息的协同作用)指挥到哪里,物质和能量就输送到哪里,其输送的时间、方向、位置、途径均由生命信息的序列结构、表达程序和调控机制所决定。

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逻辑推理。

20世纪初,摩尔根在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进行补充的同时,也证实了那些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而染色体就是基因的载体。

生命科学与健康

生命科学与健康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姓名学号专业年级完成时间2014年10月18日目录一.生命科学的基本简介 (4)1.基本了解 (4)2.生命科学的发展 (4)3.生命科学与健康息息相关 (4)二.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的密切联系 (5)1.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5)2.人体健康与营养 (6)3.健康营养膳食的均衡 (8)4.食物相克说的研究 (9)三.生命科学与健康的发展前景 (10)四.总结 (10)五.自我观点 (11)参考文献 (13)摘要大自然孕育了生命,生命经历了起源、进化,产生了具有最高智慧的人类。

有了人类以后又孕育了生命科学。

生命是自然界最常见、最复杂的现象。

由于人类的活动,包括生命在内的诸多自然科学领域里已揭示出了不少“秘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众多的科学定律、法则、公式已被人类掌握并运用。

自然界各种奇妙的现象告诉人类:生命是宇宙内最令人惊异、最值得人们去探索的领域。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也在不断的发展,演变和创新,然而人类健康也在不断的引发重现,只有人类的健康才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与此同时,生物各界的发展和繁衍都在积极的推进人类探索自然和推进人类健康与自然的关系,健康自古至今都是人类研究的课题。

理所当然,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健康问题依然被社会各界深度关注,虽然问你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但仍有许多疾病在困扰着我们。

据统计,现今有70%的人仍然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仅有不到10%的人处于真正健康状态,所欲,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生命科学与健康的问题,然而生命科学也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它正改变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简而言之,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生命科学; 人体健康; 探索研究; 联系; 发展生命科学与健康一.生命科学的基本简介1.基本了解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课程论文题目艾滋病简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公共管理类班级:公管(3)班学号:201102111138 学生姓名:谢子豪1.论文摘要:艾滋病:取自其英文acp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 roome的缩写的音译名AIDS。

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后天性免疫失效缺损”症。

汉语称之为“艾滋病”。

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病病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

此病菌1981年首先在美国报告首例病人,1982年正式命名,由其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命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惧,被称之为:“当代人类新瘟疫”、“超级癌症”、二十世纪新世界鼠疫“。

目前已成为毒害面最广的全球性卫生问题,至今为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几乎无一例处走向死亡,据有关方面介绍载止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患者647例,死亡356例,疫性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有关专家预计,到去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人。

作为其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性病,近年来在我国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每年以年发率上升20—30%的速度增加。

2.基本概述2.1 简介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

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疾病复合感染而死亡。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年至9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2.2起源发展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是某慈善组织做了一批针对某流行病疫苗捐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有艾滋病毒。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 进化而来。

其实,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

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

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

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

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

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

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

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显著进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现缓和局势,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都出现下降。

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比2001年下降了3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比2001年下降20万。

据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3.艾滋病病理情况3.1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病体携带者,目前的大量事实证明,艾滋病主要是通过体液加以传播,在实验室中已从病人的血液唾液、眼泪、乳汁、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出艾滋病病毒,但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精液和血液,世界卫生组织上1986年12月公布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已证实的传播途径:1、与感染者有过密切的性接触;2、被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3、受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新生儿(可由母体垂直感染);4、静脉注射毒品者,或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5、用感染者的器官、其他组织精液作为供体。

未证实的传播途径:1、偶然的社交接触,包括日常工作、学校等中的接触;2、食物或水;3、经空气、粪便或经口途径;4、昆虫等。

3.2 发病机理艾滋病病毒是当代最新发现的一种致命性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专门侵害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从而使T—4淋巴细胞过早老化、死亡。

于是T—4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继而使个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直至丧失,造成人体对任何感染失去抵抗能力。

感染上艾滋病毒不等于发病,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时间为6个月至5年不等,发病后的症状一般有以下几点:1、患者全身乏力,晨较为明显。

2、发烧。

3、夜里盗汗,有时白天也出汗。

4、颈部,肩下、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肿大,但无疼痛感觉。

5、纳差、身体很快消瘦,有许多患者一个月内最多消瘦15斤左右。

6、皮肤出现斑点、疹子甚至水疱等症。

7、大便不正常,小便次数增多。

以后可有一段时间没有症状,经过2—5年即可出现卡波济氏肉瘤及机会性感染等细疱免疫缺陷的症状。

3.4 病理分期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艾滋病的病程可分为Ⅲ个时期,即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相关综合症,发展为艾滋病。

4.艾滋病的危害4.1对个人的危害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4.2对家庭的危害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4.3对社会的危害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

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4对儿童的影响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5.治疗与应对措施5.1 预防作为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艾滋病带来的灾害是深重的,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是人们必须清楚其危害性,养成良好的性生活习惯,禁止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在未彻底治愈之前结婚和生育;戒除婚外性行为,即性交只发生在合法婚姻的夫妻之间,禁止同性恋、嫖娼等不正常的行为,其次,不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特别是不共用针头,可能条件下应使用一次性针具,决不能染上吸毒恶习,否则使用不洁针头和共用针头会增加感染的危险;不与其他人共用牙刷、须刀等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使用未经检验的国外进口血液制品,即使国产血液制品,也需要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被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污染过的物品,应用次氯酸钠消毒。

5.2 治疗关于艾滋病的治疗问题,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无有效和治疗方法,而且尚无曾见到经治疗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者,目前对艾滋病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5.2.1 抗病毒感染常用药物有苏拉明、三氮唑核苷、二氧磷基甲酸、HPA—23、d—干扰素、阴道西嘧啶、DOC类药物,美国合成叠氮胸苷(AZT)。

AZT可抑制人体丁细胞中HTV的增殖。

5.2.2 提高和恢复机体和免疫功能艾滋病均有细胞及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引起条件致病性感染和恶习性肿瘤,因此可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如d—干扰素、r—干扰素、IMREG—1K号、2号、白细胞介素2、免疫球蛋白、蛋氨酸DM—CSF号药、胸腺素、转移因子等。

目前日本正在试用中药如甘草、黄芪等以此提高免疫功能。

5.2.3 对症治疗各种条件性感染可针对不同病源选用不同的抗生素,对卡氏肺囊虫肺炎可用大剂量复方新诺明。

6.全球首例艾滋病被治愈2011年06月04日,在德国柏林的夏洛特医院,美国人蒂莫西·雷·布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从1981年6月5日人类发现HIV病毒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

在医学界看来,布朗已经是即将踏入坟墓的人,然而在接受骨髓移植后,布朗竟然奇迹般得以重生。

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医学界,医生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医学界的奇迹:终结艾滋。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词条-艾滋病参考文献2:论文网→文章-浅谈艾滋病参考文献3:新华网→报道-《终结艾滋还有多远? 抗艾30年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治愈》参考文献4:医学期刊导航网→文章-《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参考文献5:中国艾滋病防控中心网→文章-《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